3D/CT智能检测装备

搜索文档
新增订单同比翻番、核心部件形成产品矩阵 日联科技擦亮“科技”“成长”底色
新浪财经· 2025-05-23 20:49
公司业绩与增长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39亿元,同比增长25.89%,归母净利润1.43亿元,同比增长25.44%,归母扣非净利润0.96亿元,同比增长56.82% [1] - 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领域收入占比达44.88%,3D/CT设备收入同比增长5,680.53万元,增长率184.36% [2] - 2025年1-4月新签订单43,648.79万元,同比增长100.87%,海外销售收入5,916.13万元,同比增长20.18% [7] 产品与技术突破 - 成功研制国内首款封闭式热阴极微焦点X射线源并实现产业化,覆盖90kV至150kV型号微焦点射线源,180kV新型号实现产业化 [3] - 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检测领域自产射线源应用比例达90.02%,同比提升7.53个百分点,新能源电池检测领域自产比例84.89%,同比提升28.93个百分点 [4] - 形成完整X射线源产品矩阵,包括普通射线源、大功率小焦点射线源、闭管射线源、开管射线源,成为国内外少数覆盖全系列的厂商 [4] 市场拓展与客户覆盖 - 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检测设备交付至安费诺、立讯精密、比亚迪半导体、长电科技等知名客户 [3] - 成立控股子公司"日联视界",进军异物检测领域,覆盖食品、医药、日用品等多个行业 [6] - 海外布局加速,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匈牙利、美国等地设立子公司或工厂 [7] 行业前景与竞争优势 - 2026年中国X射线检测设备市场规模预计达241.4亿元(不含医疗健康领域) [6] - 通过核心部件自制替代外购降低设备成本,提升定价竞争力,3D/CT智能检测设备国内领先 [2][4] - 国产替代进程加速,行业增长、进口替代、市占率提升三重红利驱动 [6]
聚焦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尽在2025慕尼黑上海电子生产设备展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3-17 09:24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3月26 - 28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慕尼黑上海电子生产设备展顺应新能源及汽车产业发展趋势,众多企业展示电子制造产业链产品技术,涵盖线束加工、柔性制造、产线检测、材料等领域,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1][26] 展会概况 - 展会将于2025年3月26 - 28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1] - 规模近100,000平方米,预计超1,000家电子制造企业参展 [1] - 展示涵盖电子制造全产业链产品技术 [1] 精密线束加工 - 高压线束影响整车安全性与续航,高频高速数据线束决定整车智能化天花板 [2] - 库迈思Omega 740/750可生产不同线束,Omega 750 SA适合小批量生产,提高插接速度与性能 [2] - 索铌格B240、B440、B540剥线机高性能、智能化,提升线束加工效率与良品率 [3] - JAM针对Fakra市场和汽车主线束生产推出解决方案,高速两端压着机CPR - F - ZERO创新,全自动双绞线设备优势多 [4] - 新明和全自动电线处理机处理能力和加工精度稳定,在特殊线材加工有优势 [6] - 崇德超声波焊接机LS - C系列焊接范围广,支持异种材料焊接,适配自动化产线 [7] 柔性制造 - 汽车行业变化使协作机器人更满足柔性制造需求 [10] - 艾利特机器人产品矩阵丰富,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多工艺流程 [10] - 欧姆龙利用产品提高汽车自动化生产、优化质量、实现智能制造 [11] - 新松多可机器人应用广泛,提高生产实用性,助力降本增效 [12] - Beckhoff电池自动化生产方案实现电池生产端到端自动化,有诸多优势 [13] - 派迅智能柔性线边仓储方案提升仓储数智化,实现生产车间数字化管理 [14] 产线检测质控 - 新能源汽车需构建全链条智能检测网络,智能交互为生产提供决策支持 [16] - 镭晨科技AOI InsightX实现数据管理与分析,AI算法提升检测效率与准确性 [16] - 日联科技AX9100VS检测装备满足多样化精密检测需求,提高检测效率 [17] - 倍加福VOS2000 - I视觉传感器用于定制化组装代码识别,适应复杂照明环境 [18][20] 高性能材料 - 陶氏公司展示全域有机硅解决方案,覆盖六大关键领域,有多种创新产品及合作成果 [21][22] - 汉高开发汽车电子领域粘合剂新产品,将展出动态定量混胶头 [23][24] 展会意义 - 展会立足新能源及汽车产业链,打造商贸平台,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26] - 新能源及汽车技术系列主题板块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