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3D高精度相机
icon
搜索文档
晚点对话梅卡曼德邵天兰:通用机器人的吹牛竞赛和现实路径丨具身智能对话#9
晚点LatePost· 2025-02-14 19:13
公司背景与市场地位 - 梅卡曼德机器人成立于2016年,创始人邵天兰为清华本科、德国慕尼黑工大机器人方向背景,创业时27岁[5] - 公司专注3D高精度相机及配套感知、规划算法,已进入汽车、物流、家电等十几个行业上千个场景,客户包括上汽、蔚小理、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6][7] - 自2020年起连续保持中国3D视觉引导机器人市场第一,市占率近40%[10] 技术路线与产品逻辑 - 核心产品为标准化3D相机及机器人的"眼睛+大脑"系统,部署时间从数月缩短至数小时,适配多行业无需定制[31][34] - 认为通用性应体现在核心组件(移动、操作、感知、规划),而非机器人本体形态,未来机器人将呈现多样化形态[30] - 当前多指手技术成熟度不足10%,行业存在"语言污染"夸大现象[23][24] 行业现状与挑战 - 机器人领域存在严重炒作现象,视频演示与实际落地差距大,部分技术路线效果无法复现[16][17][18] - 实际进展包括:运动控制强化学习提升、多模态大模型赋能任务理解、核心器件性能提升及成本下降[20][21][22] - 通用机器人整体成熟度类比10年前自动驾驶,完全通用需突破AGI级技术[25] 商业化路径与竞争策略 - 反对直接"登月"式创业,强调先找到PMF形成商业闭环,已通过标准化产品服务上千场景实现数据飞轮[53][56] - 选择产品标准化而非系统集成路线,对标西门子等工业巨头商业模式[57] - 初期场景选择需平衡难度与竞争力,过度简单或复杂均不利于商业闭环[62] 对人形机器人的观点 - 狭义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无优势,负载、精度、效率均不如专用机械臂或AMR[40][42] - 适合场景需满足环境为人设计、需人机交互(如服务业、家庭助老),非最优形态的任务(如搬运、割草)将被其他形态取代[47] - 资本助推无法改变物理定律,特斯拉等巨头与人形机器人创业公司资源禀赋差异显著[48] 行业发展趋势 - 下一个竞争焦点是找到可商业化的产品形态与场景,而非技术路线本身[61] - 产业链价值分布问题被过度关注,实际应更重视发展路径与速度[12][51] - 机器人行业需长期坚持"产生实际价值"原则,避免停留在实验室或宣传视频[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