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玩具Havivi
icon
搜索文档
从大厂离职创业做硬件,真值那么多钱?
暗涌Waves· 2025-09-16 13:31
AI硬件创业趋势 - AI硬件赛道正被大厂出身的"硬件老兵"重塑 近70%的创始人来自追觅、大疆或小米等国内硬件大厂[2] - 2025年上半年具身智能和AI硬件投融资事件达114起 融资总额超145亿元 较2024年全年92起98亿元实现大幅增长[2] - 2024年13位前大厂高管创业中有5位选择AI硬件方向 2025年5月AI硬件融资额占全部投融资五成以上[2] 资本估值逻辑 - 大厂高P创始人估值溢价普遍达2-3倍 首轮融资估值从去年1000万美元以下升至今年1500-5000万美元区间[5] - 极端案例估值溢价高达5倍 如小米前副总裁新项目估值近1亿美元 远超去年同背景2000-3000万美元水平[6] - 估值逻辑基于"情绪估值"而非财务模型 反映市场对AI硬件重塑物理世界新范式的集体判断[8] 投资人筛选标准 - 最看重大规模量产能力 要求创始人曾担任量产环节"一号位" 如Havivi创始人实现一年20万台出货量[12] - 优先选择具备0到1创业经验或经历"大场面"的高管 避免选择仅负责成熟期业务非核心岗位者[14][15] - 通过管理细节评估能力 如会议频次和内容颗粒度 将创业者分为ABCD四类管理类型[16][17][18][19][20] 行业竞争优势 - 中国具备三重独特优势:深圳供应链生态提供全球最完整制造基础 全球最大应用市场规模 国家政策将具身AI列为战略重点[27] - 软硬结合产品资本化有明确参照系 Insta360成功上市验证天花板高度 相较纯软件更受市场认可[27] - 成功案例证明大厂背景优势 如拓竹科技创始团队来自大疆核心产品线 被业内视为"下一个大疆"[13] 未来演进路径 - 硬件是AI感知物理世界的触手 演进路径为"单点硬件→智能体→具身智能平台"[23] - 具身智能市场2030年将达230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39% 每个硬件产品都可能成为数据收集端点形成飞轮效应[23] - 投资逻辑从硬件产品转向未来智能基础设施 关注团队能否切入具身智能重塑物理世界的进程[23] 行业发展阶段 - AI硬件仍处婴儿期 爆款标准为年销量50万台 目前仅Meta Ray-Ban、讯飞耳机和Plaud达到门槛[28] - 面临多模态模型技术提升、消费者接受度培育、研发周期长等挑战 类比2008年iPhone从单点迈向生态的阶段[27][28] - 大模型硬件存在特有挑战:情绪价值达不到类真人体验 Token消耗导致成本高 国内软件订阅制接受度低[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