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BNT系列疫苗
icon
搜索文档
开启免疫治疗新时代:华西医院仝爱平团队系统解读癌症mRNA疫苗临床应用进展及挑战
生物世界· 2025-05-22 18:04
癌症mRNA疫苗综述核心观点 - 癌症mRNA疫苗通过优化mRNA结构和递送载体可精准激活抗肿瘤免疫,在黑色素瘤、头颈癌等实体瘤中显著降低复发率并诱导长期免疫记忆[3] - 肿瘤异质性、抗原筛选复杂性及疫苗稳定性仍是主要障碍,未来需结合AI个性化设计和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策略[3] - 与传统疗法相比,mRNA疫苗具有合成技术成熟、编码全长肿瘤抗原、无基因组整合风险等优势[6] mRNA疫苗的临床前优化及发展 - 结构优化:采用痘苗病毒加帽酶(VCE)和CleanCap™提高5'帽结构效率,优化Poly(A)尾长度增强稳定性[8] - 递送载体:脂质纳米颗粒(LNP)应用最广泛但存在肝毒性,病毒载体效率高但免疫原性强,VLP载体安全性较高但生产复杂[8][9] - 输注方式:肌肉/皮下注射诱导全身反应,瘤内注射直接作用癌细胞,雾化吸入针对肺部疾病,微针注射微创快速[10] 不同类型癌症mRNA疫苗的作用机制 - mRNA进入人体后激活先天免疫,通过APCs呈递抗原激活CD8/CD4 T细胞和B细胞产生抗体[13] - 编码免疫刺激剂的mRNA可产生细胞因子调节肿瘤微环境,如TriMix佐剂疫苗增强T细胞反应[16] 癌症mRNA疫苗的临床进展 - 编码肿瘤相关抗原(TAA)的疫苗如BioNTech的BNT系列在黑色素瘤治疗中使部分患者病情缓解[16] - 个性化新抗原疫苗如Moderna的mRNA-4157可编码34种患者特异性抗原,显著降低黑色素瘤复发风险[17] - 联合治疗策略:与手术/化疗/放疗联合促进抗原释放,与PD-1/CTLA-4抑制剂联合延长生存期[18] 癌症mRNA疫苗的临床挑战及未来方向 - 临床前模型局限:小鼠模型免疫系统差异大,PDX模型和3D类器官更具前景[20] - 肿瘤异质性导致抗原突变和免疫逃逸,个性化疫苗生产周期长制约晚期患者应用[20] - 未来方向:circRNA疫苗持续产生抗原,AI加速新抗原筛选,冻干技术提高稳定性[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