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F018鼻喷雾剂
icon
搜索文档
长风药业IPO“三战”成谜:核心产品失势、研发销售失衡与股权架构的复杂隐忧|创新药观察
华夏时报· 2025-06-26 20:51
上市历程与融资背景 - 公司曾两次冲击科创板未果,分别于2021年2月撤回申请和2023年6月失败后,5个月内转战港股[2] - 2010-2020年完成A轮至F轮共8轮融资,累计募集资金14.12亿元,涉及40多家投资人主体[2] - 与多位投资人签订的对赌协议因科创板上市失败自动恢复生效,成为转战港交所的重要原因[2] 产品结构与收入依赖 - 已获6项产品批文,但核心产品CF017(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占总营收比重达94.5%-98.4%(2022-2024年)[4] - 其他5款产品中,CF018收入占比仅3.9%(2024年),其余合计0.1%,商业化进展缓慢[5] - CF017被列入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目录,政策监管趋严加剧经营风险[5]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2020年前布地奈德市场由阿斯利康主导,2020-2021年国产仿制药企业(正大天晴、健康元等)进入推动进口替代[6] - 2024年新增南京力成等3家竞争者,CF017市场份额从2023年20%降至16%,销量增长4.88%但价格持续下滑[7] - CF017单位售价从2022年2.78元降至2024年2.74元,销量增速从63.97%放缓至5.66%[7] 财务表现趋势 - 营收从2022年3.49亿元增至2024年6.08亿元,但增速从731.53%大幅放缓至9.23%[8] - 2023年扭亏为盈(3172.6万元)后,2024年利润下滑33.53%至2108.8万元[8] 研发与销售投入对比 - 研发开支2024年萎缩至1.22亿元,费用率从30.66%降至20.07%,低于可比公司均值(31.82%)[10][11] - 销售费用2024年达2.36亿元,费用率38.83%高于可比公司均值(38.28%),业务发展开支占比78.8%[11][12] - 科创板申报时披露的"医院拜访费"(占销售费用25.49%)在港股招股书中被合并至"业务发展开支"[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