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TECT 1.0

搜索文档
30天速通马来西亚,械企获掘金东盟跳板
36氪· 2025-07-24 09:45
中马医疗器械监管合作计划 - 中国与马来西亚启动"医疗器械监管合作计划",相互认可对方上市前审批监管[1] - 中国医疗器械进入马来西亚市场审批时间缩短至30个工作日,马来西亚IVD产品进入中国审批时间压缩至60个工作日[3] - 中国械企出海马来西亚可享受免临床、免重复检测、设计材料适应症无改动即可原样通关等便利[3] - 该计划将于2025年7月30日开始执行,是海外国家首次全盘接纳中国监管体系[3]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现状 - 国内器械高值耗材板块2025Q1同比收入微增但利润端下降5.81%,受集采和价格战影响[4] - 2025Q1中国器械贸易出口金额亚洲占比达32.75%约226.81亿元[4] - 迈瑞医疗2025Q1国际市场收入占比约47%,发展中国家增速超20%[4] - 蓝帆医疗心脑血管事业部2024年亚太地区境外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21%[4] 马来西亚医疗器械市场概况 - 2022年市场规模近30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将发展成超40亿美元市场[6][16] - 供应全球60%橡胶手套、80%导管等橡胶类医疗耗材[6] - 2023年医疗预算增加12.6%达86亿美元,部分用于医疗设施更新[6] - 203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15.3%,慢性疾病发病率上升[6] 马来西亚市场格局 - 高端诊断与治疗设备被西门子、美敦力、波科等跨国品牌主导[7] - 骨科与心血管植入物市场被美敦力、强生和雅培占据[7] - 中国品牌如蓝帆医疗、威高骨科等在部分领域已有建树[7] - 家用医疗设备、牙科产品等领域中国品牌如鱼跃医疗、迈瑞医疗占据不少份额[9] 政策影响与机遇 - 新政策为中国企业节省约90%的CAB环节费用和至少半年审批周期[11] - 企业可同步进行注册和渠道环节,加快商业化进程[12] - 马来西亚作为东盟核心成员国,其监管体系在区域内具有广泛影响力[14] - 未来可能带动东盟市场器械认证互通,形成新的产业生态[14][16] 中国企业出海案例 - 华大基因COLOTECT 1.0产品获马来西亚市场准入资质,用于肠癌早期筛查[10] - 华大基因与当地共建实验室,引入先进基因技术[10] - 迈瑞医疗为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提供定制化医疗解决方案[4] - 蓝帆医疗自研BA9涂层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导管已在马来西亚、印尼和泰国上市[4]
2025年医疗器械海外市场拓展现状剖析及前景洞察
头豹研究院· 2025-05-12 21: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围绕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展开,阐述其分类、布局、发展现状,分析出海现状、机遇与挑战,探讨前沿发展动向,通过案例解读和代表市场分析,展现产业全貌与发展前景,指出在政策推动、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下,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良好,出海潜力大但面临挑战[1][3][15][3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总述 - 政策推动本土医疗器械准入门槛降低和远程会诊可行性提升,2018 - 2023年生产企业从16,356家增至36,675家,Ⅲ类器械厂商数量2022 - 2023年增358家,同比增15.5% [4][5][13] - 医疗器械分Ⅰ、Ⅱ、Ⅲ类,监管和代表产品不同,东南沿海因政策和地理优势成厂商聚集地,利于国际拓展 [7][9][13]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现状 - 产业经历萎缩、回弹和稳定过程,政策革新提升国产器械质量、安全性和创新性,创新型器械研发落地提速,高值耗材配套耗材适配性增强 [16][18][20] - 低值耗材盈利空间有限,集采带来机遇,出海是拓展市场契机,研发投入占营收比均值不足5% [21] - 高值耗材“安全溢价”高,厂商研发投入占比10% - 30%,技术革新可提升国产产品全球竞争力 [23] - 体外诊断试剂原料市场本土崛起,技术向高灵敏度等方向发展,中游设备采购高端技术占比提升,下游部分设备国产化率超50% [24][26] - 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占比高,2018 - 2023年复合增速8.7%,部分设备成熟,中高端成长期,中国保有量低,增长潜力大 [27][31] 中国医疗器械出海现状分析 - 2018 - 2020年出口额年复合增速123.1%,2021 - 2022年下降,2023年降幅缩至39.9%,诊疗设备曾占比高,2023年医疗耗材占比44.9%超诊疗设备 [37] - 亚洲和欧美是出口重点区域,2023年亚洲出口额858.4亿元,“一带一路”俄罗斯出口87.4亿元居首,RECP日本出口163.2亿元排名前列 [40] - 东南沿海出口额居前,京津冀是重点板块,国家扶持推动西北地区产品走向全球 [43]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前沿发展动向 - AI医疗领域美国领先,截至2023年10月批准692款,中国通过政策和技术创新推进本土化,缩小差距,中美获批器械影像领域占比高 [48][49][51] - 医疗器械集采提升诊断可及性,2019 - 2024年补助资金从37.9亿元增至78.5亿元,2024年11月设备意向采购金额增39.8亿元,项目增114项,国产设备拓展海外时机成熟 [55] - DRG/DIP政策助力院端成本控制,加速耗材国产化,微创手术和日间手术提升效率和体验,增加创新器械需求 [61]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出海案例解读 - 华大基因2020年在文莱建“火眼”实验室,2023年获认证并签宫颈癌筛查合作备忘录,COLOTECT 1.0获马来西亚准入资质,推动公共卫生和精准医学发展 [64] 代表市场出海可行性分析 - 美国对高精度器械需求提升,中国企业可多模态拓展,但面临本土化运营、供应链、信息安全和诉讼风险挑战 [67][68] - 马来西亚对平价长寿命器械需求大,中国企业可设子公司、合作进入,但面临本土企业优先竞争、供应链要求高和人才短缺问题 [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