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等被动型基金

搜索文档
公募基金告别“旱涝保收” 业绩比较基准成硬标尺
上海证券报· 2025-05-13 02:53
行业政策与改革 -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力,将其作为衡量产品表现、定义基金定位的重要标尺 [1] - 方案明确业绩比较基准的设定、修改、披露及纠偏机制,对基金公司选用基准行为实施严格监管 [3] - 对3年以上业绩低于基准超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将降低绩效薪酬,显著超基准的可适度提高薪酬 [3] - 行业新增"基准为锚"作为第五大基础制度支柱,与原有四大支柱共同稳固行业发展 [3] 行业现状与问题 - 主动权益类基金表现不佳:近1年2532只基金(占59 7%)未跑赢基准,947只跑输超10个百分点 近3年2966只未跑赢基准,1980只(46 7%)跑输超10个百分点 [2] - 考核体系过度依赖全市场排名导致基金经理风格漂移和行业"抱团现象" [2] - 过往业绩比较基准设定随意,缺乏行业标准,主动权益类基金普遍忽视跟踪误差 [6] - 今年以来50只基金修改业绩比较基准,是去年同期的2 6倍 [5] 行业影响与变化 - 基金经理考核压力加大,需调整投资方法论并强化风险控制 [8] - 预计基金经理将降低行业集中度,提升研究和个股挖掘能力 [8] - 主动管理空间可能被压缩,投资同质化风险上升 [8] - ETF等被动型基金和风格稳定的主动管理型基金或成主流 [8] - 基金公司加速学习政策导向,优化考核方案 [5][7] 产品生态优化 - 业绩比较基准需完善制定与调整机制,需多部门共同确认 [6] - 未来或更多采用"Smart Beta"指数作为业绩标尺 [6] - 产品发行将更贴近业绩比较基准,减少风格漂移 [7] - 基金投资范围与策略透明度提升,有利于"货要对板"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