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系列)

搜索文档
115笔中标订单、10轮融资、连赚5年,宇树离上市只差一步
36氪· 2025-07-25 19:32
行业动态 - 中国移动采购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项目总预算达1.24亿元,为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迄今公开的最大单笔订单,其中宇树科技中标4605万元 [1] - 宇树科技在浙江证监局完成辅导备案,正式启动IPO,冲刺A股科创板"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1] - 相关产业链上市公司股价应声涨停,宇树IPO点燃资本市场 [1] 公司融资 - 宇树科技已完成10轮融资,披露融资金额累计超15亿元人民币,最新C+轮融资后估值突破120亿元人民币 [2] - 投资方包括腾讯、阿里、中国移动、美团、红杉中国、顺为资本等知名机构及互联网大厂 [3][4][5] - 北京国资通过北京机器人产业基金持股5%,公司首次引入国有资本背景董事 [6] 财务表现 - 2024年度营收突破10亿元人民币,自2020年以来每年保持盈利状态 [7][8] - 2024年占据全球机器狗69.75%销量份额,人形机器人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一 [17] - 2024年交付人形机器人1500台,机器狗2.37万台 [24] 产品布局 - 产品分为机器狗(Go系列、A系列、B系列)和人形机器人(H系列、G系列)两大方向 [9] - B端主要面向高校、科研机构、公共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C端通过电商平台销售 [9][16] - 机器狗价格从9997元至109万元不等,人形机器人售价9.9万元起 [10] 订单情况 - 累计中标订单115笔,已公布金额订单总额7783万元 [12][15] - 2025年1-7月中标订单29件,与2024年全年持平 [12] - 高校订单71件占比最高,2025年国有企业订单数量首次超过高校 [15] 商业模式 - 采用全栈自研和垂直整合策略,自研3D激光雷达、电机、视觉模组等核心部件 [20][21] - 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整机及零部件,机器狗Go2已售1000+台 [17][21] - C端租赁市场活跃,日租金近万元,一个月可回本 [17] 竞争格局 - 与智元机器人形成差异化竞争,后者通过投资合作构建生态圈 [24] - 行业竞争加剧,华为等巨头伺机进入具身智能赛道 [25] - 公司强调成本控制能力,创始人表示"可以继续降低很多成本" [19]
工业机器人厂商翼菲科赴港IPO:本体业务占比仅两成,三年亏2.38亿盈利困局待解
证券之星· 2025-07-04 15:20
公司概况 - 翼菲科技是一家深耕工业机器人领域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若成功上市将成为港股"轻工业全品类机器人第一股"[1] - 公司成立于2012年,业务涵盖工业机器人研发制造、控制系统开发、视觉系统开发及综合解决方案提供[2] - 产品线包括并联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多关节机器人、晶圆搬运机器人、控制器及视觉系统等[2] - 客户包括富士康、蓝思科技、比亚迪、宁德时代等知名企业[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62亿元、2.01亿元、2.68亿元,呈现稳健增长但整体规模较小[3] - 累计亏损2.38亿元,2022-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5755.3万元、1.11亿元、7149.5万元[5] - 综合毛利率波动明显,分别为26.7%、18.3%、26.5%[7] - 机器人本体业务毛利率从10.8%(2022)降至7.1%(2023)后飙升至35.6%(2024)[7] - 机器人解决方案毛利率从28.6%(2022)降至20%(2023)后回升至24.1%(2024)[7] 业务结构 - 2024年机器人本体业务营收占比20.8%,解决方案占比79.2%[3] - 机器人本体业务营收从2022年8143万元(5%)增长至2024年55724万元(20.8%)[4] - 并联机器人营收占比从2.1%(2022)提升至7.4%(2024)[4] - 移动机器人业务从无到有,2024年营收占比达3.9%[4] 客户与市场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83.3%(2022)降至50.1%(2024)[4] - 第一大客户收入占比从71.2%(2022)大幅下滑至23.7%(2024)[4] - 海外收入占比9.5%(2024),业务覆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11] 研发与营销 - 研发开支分别为3420万元(2022)、3310万元(2023)、3870万元(2024),占营收比例从21.1%降至14.4%[5] - 销售及营销开支从1478.9万元(2022)增至5314.9万元(2024),费用率从9.1%升至19.8%[5] - 拥有202名研发人员,平均年薪14.7万元,获得271项授权专利(36项发明专利)[6] 产能与募资计划 - 2024年三条生产线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0%、73%、55%[11] - 募资用途:30%用于技术开发、25%产能建设、20%海外业务、15%供应链投资[11]
新股消息 | 翼菲智能冲刺港交所 为国内领先的综合性工业机器人企业
智通财经网· 2025-06-30 21:52
公司概况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综合性工业机器人企业,专注于工业机器人的设计、研发、制造及商业化,并提供机器人综合解决方案,深耕轻工行业 [3] - 公司已建立强大的全覆盖技术生态体系,实现规模化智能决策、环境感知、精确操控及自主移动 [3] - 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是中国专注于轻工行业的工业机器人及相关机器人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五的国内企业 [3] - 公司是中国少数具备规模化工业机器人及相关解决方案全面覆盖能力的机器人企业之一 [3] 产品与技术 - 公司针对中国轻工行业设计了全面的工业机器人产品组合,涵盖并联机器人、AGV/AMR移动机器人、SCARA机器人、晶圆搬运机器人及六轴工业机器人 [3] - 公司具备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 — 控制及视觉系统 [3] - 公司提供基于智能自动化系统的综合机器人解决方案,以应对智能制造中的特定应用场景 [4] - 解决方案支持广泛的自动化功能,包括上下料、分拣、取放、包装、视觉检测、组装及涂胶系统 [4] 财务表现 - 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公司实现收益收入分别约为1.62亿元、2.01亿元、2.68亿元人民币 [4] - 同期,公司实现毛利分别为4324.5万元、3686.8万元、7101.8万元人民币 [4] - 2022年、2023年、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26.7%、18.3%、26.5% [5] - 2022年、2023年、2024年除税前亏损分别为5746.5万元、1.11亿元、7149.5万元人民币 [5] - 2022年、2023年、2024年年内亏损分别为5755.3万元、1.11亿元、7149.5万元人民币 [5]
报告:DeepSeek使用率下降一半,快手可灵登顶视频组
观察者网· 2025-05-14 12:08
大模型使用趋势 - 深度求索的DeepSeek-R1模型使用率从2月峰值下降50%,但仍居推理模型分类第三位 [1] - 快手可灵(Kling系列)大模型在视频生成分类中占据30%以上份额,迅速登顶 [1] - 推理模型占所有文本模型使用率从2%飙升至10%,目前维持在8% [1] 推理模型竞争格局 - DeepSeek-R1在2月占据推理模型文本信息50%以上份额,打破OpenAI垄断 [3] - OpenAI此前100%垄断推理模型市场,现总份额仍不低于30% [5] - Gemini-2.5-Pro以31.5%份额居首,Claude-3.7占19.1%,DeepSeek-R1占12.2% [3] - Grok 3模型份额不足1%,可能因仅mini版本支持API调用 [5] 视频生成模型表现 - 快手可灵系列三个模型共占视频生成领域30%以上份额 [5] - 可灵2.0大师版(Kling-2.0-Master)三周内拿下20.9%份额 [5] - 美国Runway以23.6%份额居单个模型第一 [5] - 中国MiniMax海螺和腾讯混元也在榜单中 [5] 可灵大模型技术参数 - 可灵生成视频分辨率达1080p,时长最长2分钟(30fps),支持自由宽高比 [7] - 自去年6月发布已完成超20次迭代,全球用户突破2200万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