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GARMI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牵头制定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养老机器人产业 迈入规范化智能化新阶段(科技前沿)
人民日报· 2025-04-30 06:13
全球养老机器人产业发展 - 全球60岁以上人口预计2050年达21亿,其中80岁以上4.26亿,老龄化加速推动养老机器人需求[1] - 养老机器人应用场景包括辅助行走、健康护理、家务协助、情感陪伴、紧急呼叫等[1] - 中国、日本、德国、美国、意大利在养老机器人技术领域领先,产品在辅助康复训练、智能护理方面有较高市场占有率[1] - 中国牵头制定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涵盖可用性、可靠性、无障碍等通用要求及10项具体功能指标[2] - 国际标准将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促进市场规范化,增强消费者信任度,扩大市场需求[3] 养老机器人核心技术 - 传感器是核心部件,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传感器,用于监测活动状态、识别指令、感知力度和环境异常[2] - 导航与避障技术依赖激光雷达、超声波传感器和视觉识别,实现复杂环境中的自主移动[2] - 德国GARMI机器人采用力反馈技术,力矩传感器可感知轻微触摸,1毫秒处理速度保证动作同步性[5][6] - 日本AIREC机器人由深度神经网络驱动,通过自生成数据迭代改进感知和运动能力[8] - AIREC配备多种视觉传感器和柔性触觉传感器,可预测护理对象行为并施加精准力度[10] 主要国家研发进展 - 中国已推出马桶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喂饭机器人等多种产品,在养老机构和家庭中初步应用[3] - 德国GARMI机器人具备日常生活辅助、医疗护理和社交互动三大功能,支持远程医疗检查和康复训练[5] - GARMI采用数字孪生技术模拟人机交互,配备医疗设备可实时监测健康指标[6] - 日本AIREC机器人可帮助老人起身、穿袜子、换尿垫,解决护理人员不足问题[8] - AIREC预计2040年实现小规模应用,2050年中等规模应用,量产将降低成本[10] 产业影响与未来趋势 - 养老机器人可减轻照料负担,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带动传感器、芯片、软件等产业链发展[3] - 德国GARMI预计5年后投入养老院使用,持续训练更多技能和精细操作[7] - 日本政府将养老机器人作为重点资助领域,AIREC是最大资助项目之一[8] - 技术难点包括如何平衡柔软与力量、安全与协调性,以及提高机器人泛化能力[9][10] - 全球养老机器人产业将向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