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牵头制定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养老机器人产业 迈入规范化智能化新阶段(科技前沿)
人民日报· 2025-04-30 06:13
全球养老机器人产业发展 - 全球60岁以上人口预计2050年达21亿,其中80岁以上4.26亿,老龄化加速推动养老机器人需求[1] - 养老机器人应用场景包括辅助行走、健康护理、家务协助、情感陪伴、紧急呼叫等[1] - 中国、日本、德国、美国、意大利在养老机器人技术领域领先,产品在辅助康复训练、智能护理方面有较高市场占有率[1] - 中国牵头制定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涵盖可用性、可靠性、无障碍等通用要求及10项具体功能指标[2] - 国际标准将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促进市场规范化,增强消费者信任度,扩大市场需求[3] 养老机器人核心技术 - 传感器是核心部件,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传感器,用于监测活动状态、识别指令、感知力度和环境异常[2] - 导航与避障技术依赖激光雷达、超声波传感器和视觉识别,实现复杂环境中的自主移动[2] - 德国GARMI机器人采用力反馈技术,力矩传感器可感知轻微触摸,1毫秒处理速度保证动作同步性[5][6] - 日本AIREC机器人由深度神经网络驱动,通过自生成数据迭代改进感知和运动能力[8] - AIREC配备多种视觉传感器和柔性触觉传感器,可预测护理对象行为并施加精准力度[10] 主要国家研发进展 - 中国已推出马桶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喂饭机器人等多种产品,在养老机构和家庭中初步应用[3] - 德国GARMI机器人具备日常生活辅助、医疗护理和社交互动三大功能,支持远程医疗检查和康复训练[5] - GARMI采用数字孪生技术模拟人机交互,配备医疗设备可实时监测健康指标[6] - 日本AIREC机器人可帮助老人起身、穿袜子、换尿垫,解决护理人员不足问题[8] - AIREC预计2040年实现小规模应用,2050年中等规模应用,量产将降低成本[10] 产业影响与未来趋势 - 养老机器人可减轻照料负担,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带动传感器、芯片、软件等产业链发展[3] - 德国GARMI预计5年后投入养老院使用,持续训练更多技能和精细操作[7] - 日本政府将养老机器人作为重点资助领域,AIREC是最大资助项目之一[8] - 技术难点包括如何平衡柔软与力量、安全与协调性,以及提高机器人泛化能力[9][10] - 全球养老机器人产业将向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1][2]
养老机器人有了国际标准 如何助力银发群体高品质生活?
新华网· 2025-04-04 11:38
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 - 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于2月底发布 聚焦互联家庭环境下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健康护理需求 [1] - 标准提出养老机器人功能和性能分类 包括健康状况监测 紧急情况响应 通信支持 家务协助 娱乐活动 家居管理 照护服务 移动辅助 数据管理等技术要求 [1] - 标准要求养老机器人具备可用性 可靠性 无障碍设计 低能耗 低噪声等通用特性 [1] 核心技术支撑 - 养老机器人核心部件包括视觉传感器(监测活动状态和跌倒) 听觉传感器(识别语音指令和异常声音) 触觉传感器(感知肢体动作) 嗅觉传感器(检测燃气泄漏等) [2] - 导航与避障技术依赖激光雷达 超声波传感器和视觉识别 实现复杂环境下的自主移动 [2] - 智能感知技术整合高分辨率摄像头 红外传感器等 实时监测心率 血压 血氧等生理指标及跌倒风险 [2][3] 功能应用场景 - 自动化护理功能包括全自动洗浴(喷头完成洗澡/擦洗/烘干) 喂饭机器人(语音识别+视觉捕捉进食需求) [3] - 康复助行功能支持行走训练 上下楼梯 健身活动 适用于失能老人和肢体功能障碍者 [3] - 信息娱乐功能提供新闻 天气预报 健康知识 音乐 电影 有声读物 以及计算机操作 书法绘画等课程 [3] 智能家居互联 - 养老机器人可联动智能家居系统 自动调节室内温度 照明亮度 控制窗帘开关 实现家居设备互联互通 [1] 产业发展推动 - 国际标准为行业提供统一规范 促进制造商提升产品质量 增强消费者信任 扩大市场需求 [3] - 需通过产业链协同攻关 突破软硬件核心技术 降低生产成本 解决工程化难题 实现关键零部件(电机 减速器 传感器)国产化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