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STROClear

搜索文档
新加坡生物科技公司觅瑞集团在港上市
新华财经· 2025-05-23 14:39
上市情况 - 觅瑞集团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 股票代码MIRXES-B 02629 中金公司和建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1] - 每股发行价23 3港元 共发行4662万股 每手100股 募资净额约8 81亿港元 [1] - 首日午市休盘股价上涨27 90%至29 80港元 市值达82 35亿港元 [1] 发展战略 - 计划在香港上市后申请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主板双重上市 以更好覆盖中国内地和东南亚市场 [1] - 商业化方向聚焦东南亚和中国两大市场 香港上市便于接触中国内地投资人 新加坡上市利于覆盖东南亚市场 [1] - 目前处于商业化初期阶段 成本逐步下降 采用自动化生产方式有效控制成本 [2] 产品与技术 - 核心产品GASTROClear是全球首款也是唯一获批用于胃癌筛查的分子诊断IVD产品 [2] - 公司专注于微小核糖核酸miRNA技术领域 [2] - 筛查检测在新加坡和东南亚已纳入商保与医保项目 中国市场正在审批过程中 [2] 行业特点 - 生物科技行业特殊性在于需要持续临床研发投入 否则难以长远发展 [1] - 生物医药企业从建立到盈利通常需要15-16年 公司目前处于第11年发展阶段 [1] - 公司预计将比大部分同业企业更早实现盈利 [1]
“滴血验癌”成真?这家筛查胃癌的公司要上市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5-21 21:36
核心观点 - 觅瑞集团的核心技术基于miRNA检测,主打产品GASTROClear用于胃癌早筛,灵敏度达87.5%但特异性仅68.4% [5][9] - 公司面临技术未成熟、市场教育不足、商业化能力弱等问题,2024年营收下滑16.14%至2028万美元,亏损扩大32.55%至9221万美元 [6][22] - 产品定价150-250美元高于传统胃镜(80-200美元),且未被纳入医保,商业化前景存疑 [8][22] - 公司依赖资本市场输血,现金储备仅261万美元,IPO募资8.81亿港元仅能覆盖1.5年亏损 [18][23] 技术分析 - 核心技术基于诺贝尔奖研究成果miRNA,通过检测5ml血液实现胃癌筛查,一期灵敏度87.5%但假阳性率31.6% [5][9] - 对比传统胃镜,产品优势为无创检测,但需胃镜二次确认假阳性结果,消费者接受度受限 [10] - 研发投入占比达94.19%,但其他管线产品(九癌联检CADENCE等)均处早期阶段 [20] 商业化进展 - 集中资源推进GASTROClear在中国IVD注册,暂停印尼肺癌检测产品LUNGClear及新冠检测业务 [6] - 中国尚未批准任何癌症早筛产品进入医保,国家医保局明确表态条件不成熟 [22] - 2024年销售费用占比79.86%,行政费用占比226.59%,营销转化效率待验证 [22][23] 资本运作 - 获阿里系孙彤宇持续投资,持股22.03%为第一大股东,C轮融资8700万美元,D轮融资5000万美元 [13][15][16] - 行业热度消退,可比公司燃石医学成仙股、泛生子退市、诺辉健康陷造假风波 [17] - 港股IPO发行价23.3港元/股,募资净额8.81亿港元,市值约10.9亿港元 [23] 行业背景 - 癌症早筛被视为消费医疗"轻奢品",2021年诺辉健康等上市曾引发投资热潮 [12][14] - 中国缺乏标准化早筛体系,商保覆盖不足,依赖政府主导的医保推广 [22] - 行业面临技术验证周期长、市场教育成本高、政策不确定性三重挑战 [4][19]
“淘宝之父”孵化一个IPO
36氪· 2025-05-16 14:45
IPO进程 - 觅瑞在经历四轮港股递表后,IPO进程接近尾声,计划于5月23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股份简称"MIRXES-B",股份代号为"2629" [1] - 觅瑞本次全球发售4662万股股份,发售价为每股23.30港元,募资净额8.88亿港元 [1] 基石投资者 - 觅瑞已引入两大基石投资者北京浔瑞和EvergreenGate,合计认购5792万美元(约4.49亿港元),占全球发售股份的41.37%,占公司上市后总股本的6.98% [2] - 北京浔瑞是九江国资委间接控股的鼎汇泓盈基金新设的有限合伙企业,认购5000万美元(约3.88亿港元) [2] - Evergreen Gate隶属于复星国际的全资子公司复星财富国际控股,认购792万美元(约6140万港元) [2] 股东结构 - IPO前,前淘宝总裁孙彤宇通过旗下Central Road持股22.03%,是觅瑞第一大股东 [3] - 孙彤宇于2016年通过VentureCraft Two参与觅瑞集团重组前的融资,2018年又通过Central Road出资3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16亿元)参与B轮融资 [4] - 按照最后一轮融资投后6亿美元的估值计算,孙彤宇持股价值超过9亿元 [4] 融资情况 - 觅瑞集团累计进行B、C、D三轮融资,累计融资额1.67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08亿元) [5] - 2021年底觅瑞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2亿美元,到2025年一季度末只剩261.24万美元 [6] - 2022-2024年,觅瑞年内亏损分别为5620.27万美元、6956.93万美元、9221.47万美元 [6] - 2024年一季度觅瑞与康桥资本旗下瑞桥信贷基金达成4000万美元战略融资 [6] 产品与商业化 - 觅瑞核心商业化产品是胃癌早筛产品GASTROClear,只需5毫升血液检测12种miRNA标志物 [6] - GASTROClear于2019年在新加坡获批上市,2023年获美国FDA突破性医疗器械称号 [6] - 2023年觅瑞向中国药监部门提交GASTROClear的III类注册申请,预计2024年上半年上市 [7] - 觅瑞计划2024年下半年在印尼、日本和美国推进GASTROClear [7] - 觅瑞还推出肺癌早筛产品LungClear和新冠检测试剂盒Fortitude,并有6款候选产品在研发中 [7] - 2024年4月觅瑞与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等启动万人胃癌早筛计划,引入GASTROClear技术 [7] 募资用途 - 觅瑞IPO募资主要用于核心产品GASTROClear的研发、监管备案及生产以及商业化 [7] - 募资还将用于正在进行及计划进行的研发项目,加强并整合"端到端"能力 [7]
IPO周报 |希迪智驾以18C冲刺港交所;毛戈平获赴港上市备案通知书
IPO早知道· 2024-11-10 22:30
希迪智驾 - 公司于2024年11月7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主板挂牌上市,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国际和中国平安资本(香港)[3] - 公司专注于商用车自动驾驶技术,主要产品包括自动驾驶矿卡及物流车、V2X技术及高性能感知解决方案[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积压订单总价值达5亿元,已交付123辆自动驾驶矿卡,并收到320辆矿卡和206套独立系统的指示性订单[3][4] - 公司在中国自主采矿市场排名第一,是中国唯一实现三大场景解决方案商业化的自动驾驶技术公司[4] - 2021-2023年营收复合年增长率为30.9%,2024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472.6%至2.58亿元[4] 毛戈平 - 公司于2024年11月8日获得中国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7][8] - 旗下拥有MAOGEPING和至爱终生两大品牌,MAOGEPING是中国第一个高端美妆品牌,2023年市场份额1.8%[8][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产品组合包括387个单品,彩妆和护肤品收入占比分别为57.1%和42.9%[9] - 2021-2023年营收复合年增长率为35.3%,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为41.6%[9] - 2024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41.0%至19.72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41.0%至4.93亿元[9] 博雷顿 - 公司于2024年11月8日更新港交所招股书,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和招银国际[10] - 专注于新能源工程机械,2023年在中国新能源装载机和宽体自卸车市场分别排名第三和第四[11] - 2021-2023年电动装载机出货量复合年增长率为93.4%,电动宽体自卸车为182.8%[11] - 2021-2023年营收复合年增长率为52.1%,2024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65.9%至2.67亿元[11] 觅瑞 - 公司于2024年11月4日更新港交所招股书,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和建银国际[13] - 专注于miRNA技术,核心产品GASTROClear是全球首个获批的分子胃癌筛查IVD产品[13][14] - 2024年上半年核心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60%,GASTROClear收入占比从16.9%增长至28%[14] - 检测量是2023年同期的3倍以上,检测服务毛利率接近50%[14] 富友支付 - 公司于2024年11月8日更新港交所招股书,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和申万宏源香港[16] - 中国领先的数字支付平台,2023年在中国独立综合数字支付服务提供商中排名第一[16][1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处理TPV 14.04万亿元,累计为约460万名客户提供服务[16][17] - 2021-2023年营收复合年增长率为16.9%,2024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0.3%至7.82亿元[17] 乐其创新 - 公司于2024年10月23日签署A股IPO辅导协议[18] - 旗下SmallRig斯莫格品牌产品远销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市场占比超80%[18][19] - 2023年营收突破10亿元,连续3年保持45%增长[19] - 已实现每天1.6个新品、1年迭代300-400款产品的供应能力[19]
觅瑞更新招股书:专注癌症筛查解决方案,上半年核心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60%
IPO早知道· 2024-11-04 19:12
公司概况 - 公司名称为Mirxes Holding Company Limited(觅瑞),成立于2014年,起源于新加坡,专注于微小核糖核酸(miRNA)技术,致力于普及疾病筛查诊断解决方案 [3] - 公司拥有1种核心产品(GASTROClear)、2种其他商业化产品(LungClear及Fortitude)以及6种处于临床前阶段的候选产品 [3] - 公司已在东南亚、中国、日本和美国设立103名销售及营销团队,并与全球30多家顶尖研究机构及制药公司达成合作 [5][6] 核心产品GASTROClear - GASTROClear是由12种miRNA生物标志物组成的胃癌筛查血液检测组,2019年5月获新加坡卫生科学局C类体外诊断证书并成功商业化 [5] - 公司是全球首家且唯一一家获得分子胃癌筛查IVD产品监管批准的企业,也是癌症早期检测领域的先驱与领导者 [5] - 产品已在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获批使用,2017年获欧盟CE认证,2023年获美国FDA突破性医疗器械认证 [5] - 2023年在中国完成近万人注册临床试验,已向NMPA提交注册,有望在中国市场带来强劲增长 [5] 业绩表现 - 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为956.68万美元,核心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60% [6] - 2024年上半年GASTROClear收入为268.14万美元,占总收入比例从2023年同期的16.9%增长至28% [6] - 2024年上半年GASTROClear产品销售毛利为94.53万美元,毛利率达81.6% [2][6] - 2024年上半年GASTROClear检测量是2023年同期的3倍以上,检测服务毛利率接近50% [6] 研发与商业化能力 - 公司具备"端到端"能力,覆盖研究、临床试验、生产和商业化全链条 [5] - 公司在东南亚、中国、日本和美国设有全球据点,运营3个研发实验室、1个临床诊断实验室、1个检测实验室及2个生产设施 [5] 融资与资金用途 - 公司获得复朴投资、Rock Springs Capital、高榕创投、华润正大生命科学基金等知名机构投资 [6] - IPO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GASTROClear的研发、监管备案、生产和商业化,以及管线产品开发、整合"端到端"能力和营运资金 [6]
行业思考:出海、盈利和行业叙事
青侨阳光投资交流· 2024-09-14 12:43
中国创新药市场发展 - 中国创新药市场过去10年高速发展,占药品市场比重从约5%提升至10%以上,市场规模从小几百亿增长至接近2000亿人民币[1] - 2023年海外创新药市场占比接近60%,年销售规模达6-7万亿人民币,仅帕博利珠单抗2024年销售额超2000亿人民币,美国市场是中国10多倍[1] - 中国创新药全球占比从1%-2%提升至3%,即使以15%-20%增速再发展10年,全球占比仍难超10%[1] 创新药出海关键节点 - 政策层面:2015年药审改革启动,2017年加入ICH,2020年新《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提高准入门槛[1] - 商业化突破:2019年泽布替尼首款自主临床开发美国上市,2022年西达基奥仑赛首款授权开发美国上市,2023-2024年君实、和黄、百济等产品相继欧美获批[1] - 出海药品销售额从2020年2000万人民币增至2024年预计超200亿人民币,4年增长3个数量级[1] 创新药研发转型 - 2023-2024年对外授权产品中过半为2018年集采/2020年新规后立项,药企从"copy-to-china"转向"innovation-from-china"[3] - 早期授权产品多为改良型(如PD1单抗),2023-2024年涌现EGFR*HER3双抗ADC、PDL1*VEGF双抗等全球首创产品[5] 医疗器械出海特点 - 影像/诊断设备依赖度低,2023-2024H1海外营收保持20%增速,市占率稳步提升[8] - 高值耗材厂商海外营收规模较小但增长快,2023年头部企业合计增速50%,行业中位增速35%-40%[9][11] - 出海路径:成熟赛道采取"国产替代→出口海外→突破核心市场";新兴赛道通过原创产品弯道超车[9] 创新医疗器械突破 - FDA突破性认定数量从2020年前累计1项增至2023年10多项,涌现大医集团TAICHI(全球首款x/γ放疗设备)、博动医疗uFR系统(全球首创造影FFR)等原创产品[12] - 心血管介入领域多款"同类首创/最优"产品推进美国注册临床,如VenusP-Valve瓣膜、Litos膝下药球等[12] 港股创新药械盈利改善 - 高值耗材企业:2024H1合计净利率从2023年1.8%升至7.2%,预计2-3年内恢复至15%以上[19] - 创新药企:2021年亏损600亿(亏损率-200%),2024H1亏损收窄至100亿(-35%),预计2026-2027年行业整体盈利[21][23] - 创新药企通过license-out交易对冲融资压力,2023年对外授权首付款超一级/二级市场融资[19] 市场认知偏差 - 行业基本面与市场表现背离:医药行业创新爆发且国际竞争力提升,但港股/A股呈现危机叙事[24] - 市场叙事规律:放大波动(情绪钟摆效应)、滞后反应(线性外推错误)、顶底区背离(基本面与价格脱节)[28] - 投资策略需增加对极端位置的包容性,避免过早重仓或清仓[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