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SCC55™
icon
搜索文档
实现固态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百公斤级量产,「星科源」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 36氪首发
36氪· 2025-05-08 14:29
融资与公司背景 - 公司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投资方为元禾原点 此前曾获红杉种子、险峰长青等机构天使轮投资 云道资本担任长期独家财务顾问 [1] - 融资主要用于开发新一代产品和突破规模化量产 [1] - 公司成立于2022年1月 聚焦锂电用硅碳负极生产研发 同时储备固态电池专用纳米硅技术 [1] - 团队来自清华、北大、麻省理工等高校 在纳米材料、负极材料等领域有多年经验 [1] 技术优势 - 自主设计研发CVD纳米硅制造设备和硅碳材料合成设备 已开发高分散性纳米硅产品及高比容负极材料 [1] - 纳米硅技术有20年积累 可制备<10nm超细纳米硅颗粒 实现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粒径调节 [3] - 纳米硅产品粒径小且分布可控 颗粒无硬团聚 易分散 兼具量子效应和不易破碎特性 [5] - 通过原位碳包覆和掺杂降低加工难度及电阻率 为后续硅碳负极工艺开发留出空间 [5] 行业背景与市场需求 - 锂电池面临能量密度和充电效率瓶颈 硅基负极理论比容量远超石墨材料 [2] - 硅基材料最大问题是锂化时体积膨胀100%-300% 影响电池寿命和性能 [2] - 硅碳复合材料是解决膨胀问题的公认路线 但工艺及量产设备尚无定式 [2] - 预计2026年全球硅碳负极材料需求达6-7万吨 [8] - 固态电池、无人机、电动汽车等高端场景对电池性能要求高 带来巨大市场机会 [8] 量产能力与商业化进展 - 自研生产设备瞄准大规模工业化 所有技术装备按吨级体量设计 [6] - CVD设备可实现连续化生产 保证材料一致性和稳定性 [6] - 已实现百公斤级稳定量产 开发适配水性和油性体系的通用型基底材料 [7] - 产品已交付多家头部客户进入品质测试阶段 [7] 发展战略 - 以研发先行思路投入新一代产品开发 联合头部企业推出通用性产品 [8] - 寻找千吨级产线落地区域 进一步释放产能 [8] - 目标在全固态电池中提供稳定表现 赋能中国锂电产业保持全球领先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