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锂电池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全球领跑!深圳“四剑客”做到了|东莞锂电展
搜狐财经· 2025-09-06 11:44
深圳今年上半年 在全球锂电池产业竞争版图上,深圳悄然崛起了一个独特的"材料天团"。科达利(002850.SZ)、贝特瑞(835185.BJ)、新宙邦(300037.SZ)、星源材质 (300568.SZ)——这四家企业分别占据锂电池结构件、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四大关键材料领域的龙头位置。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认为,这四家企业可称之为深圳锂电材料"四剑客"。它们在21世纪初国内锂电池材料领域近乎空白之际,潜心钻研,成功打破日韩 企业的垄断壁垒,逐步登上全球产业顶端,被誉为深圳锂电材料"四剑客"。它们不仅是中国锂电材料行业的领军者,更堪称中国锂电池材料产业崛起历程的 生动缩影,也是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5年来创新精神在科技领域的体现。 | राज्य | 2024年营收(亿元) | 2024年净利润(亿元) | 市场地位 | | --- | --- | --- | --- | | 科达利 | 120. 3 | 14. 72 | 结构件出货份额全球第一 | | 星源材质 | 35. 41 | 3.64 | 隔膜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二 | | 贝特瑞 | 142. 37 | 9. 3 | 负极材料出货量全球第一 | | ...
调研速递|山东海科新源接受全体投资者调研,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1.21%
新浪财经· 2025-09-05 17:24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92% [1]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1.21% [1] - 丙二醇业务出口量增长31.09%但毛利率仅4.09% [2] 业务战略 - 坚持锂电池材料与消费化学品双轮驱动战略 [1] - 通过稳固下游龙头企业合作及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市场份额 [1] - 优化产品结构并拓展海外市场应对DMC、PG供需失衡 [3] 研发投入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7602.75万元,同比增长21.56% [2] - 研发资金用于研发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及产学研合作 [2] - 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的基础研究及工艺优化为核心发展战略 [2] 海外布局 - 在欧美设立中转基地提升本地化响应能力 [2] - 产品出口量因海外布局实现增长 [2] - 未来将继续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和技术升级力度 [2] 产品应用 - 碳酸酯系列产品为锂电池电解液核心溶剂,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消费类锂电池 [2] - 多元醇产品实现国产化替代,主要客户包括欧莱雅、珀莱雅等企业 [2] 产能建设 - 新蔚源中试孵化基地已有序试生产 [3] - 前沿技术材料布局为新材料领域重点方向 [3]
海科新源(301292) - 301292海科新源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05
2025-09-05 16:50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92% [2]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1.21% [2] - 研发投入7602.75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56% [5][7][9] - 丙二醇业务营收下滑1.23%,毛利率仅4.09% [4] - 丙二醇出口量增长31.09%但受价格波动影响利润 [4] 业务战略与布局 - 坚持"锂电池材料+消费化学品"双轮驱动战略 [2][8] - 在欧美设立中转基地提升本地化响应能力 [2][5] - 海外业务发展良好,出口量持续提升 [5] - 布局固态电解质、功能性添加剂等前沿材料 [3][5][11] - 新蔚源中试孵化基地有序试生产,加速新产品孵化 [11] 研发与创新 - 研发人员175人,占员工总数15% [7][9] - 获授权专利116项(含55项发明专利) [6][9] - 参与制定12项国家/行业/团体标准 [6][9] - 建立四大研发平台(新能源材料、电子级高纯化学品、电解液测试、电池制备测评) [5][9] - 固态电池电解质开展基础研究及工艺优化 [3][8][11] 行业与市场 - 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31.8% [2]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增长40.3% [2] - 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长37.3% [2] - 全球电池储能系统装机总量同比增长54% [2] - 面临DMC、PG行业供需失衡及价格波动挑战 [4][10][11] 客户与产品 - 碳酸酯系列产品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类锂电池 [7] - 消费化学品客户包括欧莱雅、资生堂、强生、珀莱雅等知名企业 [8] - 食品级/医药级丙二醇实现国产化替代并出口增长 [4][8] - 提供电解液溶剂及添加剂的"一站式服务"能力 [5][8]
碳酸锂日评:持仓注意保护,不宜过度看空-20250905
宏源期货· 2025-09-05 15: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利润较好,碳酸锂产量高位,下游需求上升,社会库存去化,短期供需均走强,江西矿端扰动消除,短期基本面变化不大,市场仍易被消息影响,预计碳酸锂价格宽幅震荡,不宜过度看空,建议短线区间操作,持仓适当买入期权进行保护,前期买入双跨期权适当止盈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碳酸锂期货市场情况 - 2025年9月4日,近月合约收盘价73000元/吨,较昨日变化920元/吨;连一合约收盘价73340元/吨,较昨日变化1480元/吨;连二合约收盘价73580元/吨,较昨日变化1580元/吨;连三合约收盘价77700元/吨,较昨日变化1540元/吨 [1] - 2025年9月4日,碳酸锂期货成交量712151手,较昨日增加269351手;持仓量353674手,较昨日增加7626手 [1] 碳酸锂现货市场情况 - 2025年9月4日,SMM电池级碳酸锂平均价 - 碳酸锂活跃合约收盘价基差为1580元/吨,较昨日减少2440元/吨 [1] - 2025年9月4日,电池级氢氧化锂与电池级碳酸锂价差为850元/吨,较昨日减少3020元/吨;电池级碳酸锂与工业级碳酸锂价差为2300元/吨,较昨日无变化 [1] 锂矿市场情况 - 2025年9月4日,锂辉石精矿(6%,CIF中国)平均价874美元/吨,较昨日增加2美元/吨 [1] - 2025年9月4日,锂云母(Li2O:1.5% - 2.0%)平均价 - 17.5元/吨,较昨日减少1222.5元/吨;锂云母(Li2O:2.0% - 2.5%)平均价1865元/吨,较昨日减少20元/吨 [1] 其他锂相关产品市场情况 - 2025年9月4日,六氟磷酸锂(99.95%国产)平均价56000元/吨,较昨日无变化 [1] - 2025年9月4日,三元前驱体523(多晶/消费型)平均价78150元/吨,较昨日增加25元/吨;三元前驱体523(单晶/动力型)平均价77150元/吨,较昨日增加50元/吨 [1] 钴相关产品市场情况 - 2025年9月4日,电解钴(≥99.8%,国产)平均价53550元/吨,较昨日增加100元/吨;硫酸钴(≥20.5%/国产)平均价未提及变化情况 [1] - 2025年9月4日,四氧化三钴(≥72.8%/国产)平均价216000元/吨,较昨日增加500元/吨 [1] 库存情况 - 2025年9月4日,注册仓单34948吨,较昨日增加830吨;社会库存去化,冶炼厂去库 [1] 行业资讯 - 青海地区盐湖进行采矿权合规性政策排查,盐湖股份回应采矿业务完全合规,生产经营稳定运行 [1] - Ioneer公司缩短浸出时间并释放更高工厂产量,其位于内华达州的Rhyolite Ridge项目经济性提升,矿山净现值无杠杆寿命增加38%达18.9亿美元,无杠杆内部收益率上升到16.8% [1] - Kodal Minerals获得其位于马里南部Bougouni锂项目生产的锂辉石精矿出口许可证,初始出口量为12.5万吨 [1] 供需情况 - 供应端,上周碳酸锂产量回升,不同原料制碳酸锂产量均小幅上升 [1] - 需求端,上周磷酸铁锂产量上升,三元材料产量下降;9月钴酸锂排产上升,锰酸锂排产上升;上周动力电池产量上升;终端需求方面,8月新能源汽车产同比增速放缓,3C出货量一般,9月储能电池排产增加 [1]
12.5亿磷酸铁锂项目“折戟”背后
高工锂电· 2025-09-04 19:05
文章核心观点 - 磷酸铁锂行业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 头部企业积极扩产高端产能而中小企业低端产能闲置[3][10][11] - 多家企业终止磷酸铁锂项目 主要因市场变化 技术迭代和政策环境因素[4][6][7][8][9] - 行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高压实高能量密度产品成为主流[9][10] 行业产能状况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161万吨 同比增长68%[10] - 预计2025年出货量达350万吨 有效产能利用率超70%[10] - 2027年产能利用率有望超75%[10] - 头部企业产能利用率超90% 包括湖南裕能 富临精工 德方纳米等[10] - 大量中小企业产能长期闲置[3][10] 项目终止案例 - 丰元股份终止云南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项目 总投资12.5亿元[4][6] - 川金诺变更4.55亿元募资至埃及项目[7] - 中核钛白终止年产50万吨磷酸铁项目 涉及16.66亿元募集资金[7] - 芳源股份终止不超过30亿元电池级碳酸锂项目[7] - 金浦钛业终止20万吨/年磷酸铁锂项目投资[7] 终止原因分析 - 市场供需关系变化 需求增速放缓[7][8] - 产品价格持续低迷 部分售价跌破成本线[8] - 技术迭代加速 原有产品落后[8][9] - 政策环境变化影响项目审批[6][9] - 企业业绩不佳 丰元股份上半年净利润亏损2.43亿元[6] 技术发展趋势 - 磷酸铁锂材料发展至第四代产品 粉末压实密度从2.40g/cm³提升至2.60g/cm³[9] - 市场主流转向三代及以上高密度产品[9] - 头部企业布局四代 五代及更高压实二烧磷酸铁锂[9] - 新建产线优先满足第四代超高能量密度产品生产[10] 头部企业扩产动向 - 龙蟠科技募集不超过20亿元 新增年产能19.5万吨[10] - 川发龙蟒与富临精工合资新建年产10万吨高压实密度项目[10] - 湖南裕能启动48亿元募资计划扩大新型产品供应能力[10] 行业格局变化 - 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优先的发展模式[9] - 出现低端产能过剩 高端产能短缺的结构性矛盾[11] - 行业洗牌加剧[11]
龙头官宣!第五代高性能磷酸铁锂来了
起点锂电· 2025-09-04 18:08
技术优势与市场地位 - 技术领先是获得市场话语权和产品溢价的关键因素 与当前结构性产能过剩的磷酸铁锂市场高度适配[3] - 德方纳米开发出第五代高性能磷酸铁锂材料 粉体压实密度达2.70~2.75g/cm³ 极片压实密度达2.75g/cm³以上 动力与储能领域均可适用 目前已进入中试量产阶段[4] - 公司独创"自热蒸发液相合成法"生产纳米磷酸铁锂 具备循环寿命长、安全性高、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势 总产能达到26.5万吨/年[4] 产品布局与产能建设 - 磷酸锰铁锂产能达11万吨/年 是目前已建成规模最大的磷酸锰铁锂产能 第一代产品已实现批量装车 第二代更高性能产品验证进展顺利[5] - 补锂增强剂已获独家定点的项目逐渐增加 在快充、长寿命储能、半固态电池等领域已逐步开始实现订单交付[6] - 磷酸盐系正极材料为主要业绩来源 上半年营收占比达到94%以上 产量12.53万吨同比增长8.51% 销量12.24万吨同比增长15.78% 产能利用率达83.73%[7] 财务表现与市场排名 - 2025上半年营业收入38.82亿元同比下降10.58% 归母净利润-3.91亿元同比增长24.24% 扣非归母净利润-4.29亿元同比增长19.80% 亏损同比大幅缩窄[6] - 2025上半年中国锂电池磷酸铁锂正极出货量位居行业前三[7][8] - 预计下半年市场旺季到来 叠加四、五代高性能磷酸铁锂赋能 出货量将进一步提升[7] 行业技术发展 -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技术实现液态电解质原位固化 传统产线无缝兼容 通过构建三维凝胶网络结构降低液态电解质固载率至临界安全阈值 提升电芯能量密度与热失控耐受等级[10] - 技术具备无感化产线适配与规模化布局、化学稳定抵御结构风险、原生阻燃护航长效安全、高延展性筑牢安全防线等四大核心优势[11][12]
磷酸铁锂企业H1盈利修复 第四代LFP加速放量
高工锂电· 2025-09-03 17:19
行业整体趋势 - 磷酸铁锂行业上半年迎来盈利修复拐点 主要企业亏损面收缩 [2] - 行业产品结构向第四代高压实磷酸铁锂倾斜 出货占比从2024年翻倍 预计全年达15% [3] - 产能过剩与结构性不足问题依然存在 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 [3] 企业财务表现 - 湖南裕能营收143.58亿元同比增长33.17% 净利润3.05亿元同比下降21.59% [4][5] - 德方纳米营收38.82亿元同比下降10.58% 净亏损3.91亿元但亏损面收窄24.24% [4][10] - 万润新能营收44.36亿元同比增长50.49% 净亏损2.66亿元但亏损收窄34.28% [4][8] - 龙蟠科技营收36.22亿元同比增长1.49% 净亏损0.85亿元但亏损收窄61.70% [4][12] - 富临精工营收58.13亿元同比增长61.70% 净利润1.74亿元同比增长32.41% [4][15] - 安达科技营收15.36亿元同比增长126.80% 净亏损1.68亿元但亏损收窄52.83% [4][18] 产能与出货量 - 湖南裕能磷酸盐正极材料销量48.08万吨同比增长55.38% 预计全年销量100万吨 [5][6] - 万润新能磷酸铁锂出货量14.83万吨同比增长90.23% 位居全球第二 [8] - 德方纳米磷酸盐正极材料销量12.24万吨同比增长15.78% [10] - 富临精工产能21.5万吨/年 产能利用率97.67% 另有7.5万吨在建产能 [15] - 安达科技已具备15万吨/年磷酸铁锂产能 另有24万吨/年在建项目 [19] 产品技术升级 - 第四代高压实磷酸铁锂(压实密度>2.6g/cc)成为行业升级重点 [3] - 湖南裕能高压实产品销量19.34万吨 占总销量40% [7] - 德方纳米液相法技术实现第四代产品批量出货 建成11万吨/年磷酸锰铁锂产能 [11] - 富临精工四代产品加工费较普通产品高1000-3000元/吨 [15] - 安达科技加速三代半及四代产品产能建设 [19] 客户与订单策略 - 湖南裕能71.58%应收账款集中于前五大客户 [7] - 万润新能与宁德时代签订5年132.31万吨供应协议 年均26.46万吨 [8] - 龙蟠科技与LGES、BlueOval、EveEnergy等国际电池厂商锁定长期协议 [13] - 富临精工子公司获宁德时代5亿元预付款支持产能建设 [16] 海外布局 - 龙蟠科技印尼一期3万吨磷酸铁锂工厂已投产 二期9万吨正在建设 [14] - 公司通过海外产能布局提升全球市场份额 [14] 成本控制与产业链整合 - 万润新能通过提升产能利用率降低单吨成本 [8] - 富临精工通过产业链合作降低原材料波动风险 [15] - 湖南裕能推进磷矿自供 预计自供比例20%可增厚单吨利润600元 [22] 行业自律与产能调整 - 行业倡议产能利用率低于70%时应暂缓新增产能 [20] - 万润新能调整12万吨产能释放进度至2025年12月 [21] - 龙蟠科技拟募资20亿元投向高性能磷酸盐正极材料项目 [21] - 邦普时代45万吨第四代磷酸铁锂项目预计年底投产 [21]
德方纳米(300769.SZ):成功开发出第五代高性能磷酸铁锂材料,目前已进入中试量产阶段
格隆汇· 2025-09-03 15:17
公司产品进展 - 成功开发第五代高性能磷酸铁锂材料 核心性能指标卓越 [1] - 产品动力与储能领域均可适用 目前已进入中试量产阶段 [1]
超600万产能压顶,磷酸铁锂却开启新一轮扩产周期
鑫椤锂电· 2025-09-03 10:49
行业产能现状 - 截至2025年6月底全球磷酸铁锂建成产能高达617.2万吨 2025年上半年产量为163.2万吨 行业产能利用率仅为52.8% [2] - 行业亏损持续 除湖南裕能和富临升华外 多数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 [2] - 2025-2026年新扩产落地产能将超过150万吨 全球总产能逼近800万吨 [2] 扩产驱动因素 - 龙头企业产能利用率高达116.82% 基于产品供不应求而扩产 [2] - 实力强劲企业为发展第二增长极 不惧短期亏损看重未来巨大市场空间 [3] - 产能较小企业需通过扩产满足多客户需求 否则客户导入积极性差 [3] - 重资产形成行业壁垒 高市占率企业凭借产能优势获得定价权 [4] - 企业通过一体化布局保障供应链稳定并实现降本增效 [4] - 新产线聚焦高端产品 淘汰落后产能 资源向高附加值环节集中 [4] 行业竞争格局 - 新进入者实力雄厚且具备后发优势 行业进入加速洗牌期 [5] - 小企业面临淘汰 当前龙头企业能否最终胜出存在不确定性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