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材料

搜索文档
湖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在马来西亚投资并成立有关公司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7-23 02:05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证券代码:301358 证券简称:湖南裕能 公告编号:2025-039 湖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 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在马来西亚投资 并成立有关公司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 漏。 一、对外投资概述 湖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25年7月22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十四 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在马来西亚投资并成立有关公司的议案》,同意公司在新加坡新设立投资公 司,并由投资公司在马来西亚设立项目公司,通过项目公司投资建设年产9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 项目总投资约5.6亿马来西亚林吉特,约合人民币9.5亿元(最终投资金额以项目建设实际投入为准)。 本次对外投资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本次对外投资不构成关联交易,不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 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 本次对外投资尚需经过中国国内境外投资管理机构备案、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相关政府部门办理审批手 续。 3、经营范围:开发、建设和运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工厂、生产和销售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以登记 机关的核准文件为 ...
“两船”合并获证监会同意,本周披露并购重组进展的A股名单一览
凤凰网· 2025-07-20 08:35
金浦钛业复牌首日一字涨停。金浦钛业周一公告,公司正在筹划通过重大资产置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南京金浦东裕投资有限公司、南京 恒誉泰和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的南京利德东方橡塑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并同时募集配套资金。本次交易预计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并 构成关联交易,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本次交易前,金浦钛业主营业务为钛白粉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是金红石型钛白粉、锐钛型钛白 粉。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本次交易,金浦钛业将战略性退出钛白粉行业,利德东方将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公司主营业务将变更为橡胶制品业,主要 产品为橡胶管路、密封、减震、套管等橡胶制品。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本周披露并购重组进展事项而停复牌的上市公司还包括长鸿高科、中化国际、中化装备和苏州规划。 长鸿高科周五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广西长科新材料有限公司100%股权,并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 份募集配套资金。本次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广西长科是一家专注于特种合成树脂高分子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包括透明 ABS、高透明MS、高腈AS、高光ABS、高光HIPS等 ...
德方纳米不断推动技术创新—— 积极布局新能源新材料
经济日报· 2025-07-19 05:56
公司概况 - 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耕锂电池核心材料领域,推动技术创新,开发出自热蒸发液相合成法、纳米化、非连续石墨烯包覆等技术,提升电池循环寿命和安全性 [2] - 公司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自主研发纳米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补锂增强剂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 [2] - 2024年公司营收规模超76亿元,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达20亿元以上 [2] 技术突破 - 公司2007年将纳米技术应用于电池正极材料领域,解决传统微米量级磷酸铁锂性能不足问题,开发出循环寿命长、导电性能优异、安全稳定的纳米磷酸铁锂 [3] - 创新自热蒸发液相合成法解决纳米颗粒均匀分散问题并降低生产成本,2008年实现产业化应用 [3] - 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超15亿元,推出非连续石墨烯包覆技术、离子掺杂技术、纳米建构技术等,搭建多技术路线型号体系 [4] - 新一代超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产品验证进展顺利,满足更高能量密度需求 [4] - 磷酸锰铁锂研发成功,具备高电压、高能量密度、低瓦时成本优势,年产11万吨 [4] - 补锂增强剂项目年产5000吨已投产,2024年出货量同比增长500%以上,获海内外客户认证 [5] 研发体系 - 德方纳米锂动力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面积2200平方米,含20个实验室,2024年通过国家认可实验室评审 [6] - 拥有省市级纳米电极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和实验室,与高校建立博士后联合培养机制,研发团队含博士10人、研究生150余人 [6] - 申请专利880余项,其中90%以上为发明专利,主导及参与制定各级标准40余项(国家标准24项) [7] 绿色发展 - 广东佛山、云南曲靖、四川宜宾建有大型研发与生产基地,曲靖基地2023年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8] - 绿电使用比例达90%以上,部署智慧化能源管理平台实现能耗实时监控与分析 [8] - 提升二次锂循环利用率,以"循环经济"推动绿色工厂建设 [9] - 2023年成立EHS专家顾问委员会,强化环保与安全管理 [10] 战略规划 - 以磷酸盐系正极材料为核心,布局锂电体系全生态材料研发,瞄准高能量密度、强安全可靠、长循环寿命、低成本消耗目标 [10]
*ST威尔保壳进行时:跨界“追锂”,斥资5亿元收购紫江新材
华夏时报· 2025-07-18 17:55
公司股价表现 - *ST威尔7月18日盘中涨停,收盘价15.31元/股,日内涨幅5.01%,最新市值21.96亿元,已连收3个涨停板 [1] 重大资产重组 - 公司拟以5.46亿元收购紫江新材51%股份,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 [1] - 交易完成后,紫江新材将成为控股子公司,公司业务将拓展至锂电池材料行业 [1] - 交易方式为现金支付,不涉及发行股份,不会导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变更 [2] - 交易对方包括紫江企业、长江晨道、宁德新能源等股东 [2] 关联交易分析 - 交易双方实控人均为沈雯,属于关联交易 [3] - 交易前紫江企业持股58.94%,比亚迪持股3.87%,长江晨道持股3.74%,宁德新能源持股2.53% [3] - 交易后*ST威尔持股51%,紫江企业持股31.05%,比亚迪持股3.87%,长江晨道和宁德新能源退出 [3] - 紫江新材股东权益评估值11亿元,较净资产增值5.65亿元,增值率105.61% [3] 业绩承诺与标的公司情况 - 紫江集团承诺紫江新材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6550万元、7850万元和9580万元 [4] - 紫江新材主营锂电池用铝塑膜,2024年销量5127.7万平方米,国内市场占有率22.2% [4] - 2023年营收7.11亿元,归母净利润9023.65万元;2024年营收6.23亿元,归母净利润5351.51万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1.55亿元,归母净利润1012.26万元 [4] 客户情况 - 主要客户包括宁德新能源、比亚迪、欣旺达、鹏辉能源、新能安等 [5] - 2023年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70.01%,2024年60.16%,2025年一季度61.14% [5] - 比亚迪为第一大客户,2023年销售额3.48亿元,2024年1.41亿元,2025年一季度3979.46万元 [5] 公司经营状况 - *ST威尔2006年上市,主营自动化仪器仪表及汽车检具业务 [7]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48亿元、1.57亿元和1.63亿元,连续三年亏损,净利润分别为-2098.58万元、-1705.89万元和-1724.17万元 [7] - 2025年一季度营收2442.77万元(同比下降26.44%),净利润-564.03万元(同比下降10.31%) [7] - 2025年4月3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7]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属净利润1.3-1.65亿元(扭亏为盈),扣非净利润-675至-450万元(减亏) [8] - 业绩改善主要因2025年5月完成出售仪器仪表资产组,获得投资收益 [8] 行业前景与挑战 - 锂电池材料行业受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需求推动,前景广阔 [1] - 铝塑膜作为软包电池关键材料具有较好市场前景 [9] - 行业面临技术壁垒、产能过剩风险,竞争激烈 [9]
超5亿元!上市企业威尔泰收购紫江新材51%股份
搜狐财经· 2025-07-18 10:28
交易概况 - 威尔泰拟以5.46亿元现金收购紫江新材51%股份 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 完成后紫江新材将成为控股子公司 [1] - 紫江新材此前为紫江企业控股子公司 多次分拆上市未果 本次交易为实控人沈雯旗下资产整合的曲线上市举措 [3][13] 威尔泰经营现状 - 公司成立于1992年 主营工业自动化仪表研发生产 2006年深交所上市 曾为行业佼佼者 [4][5] - 近年陷入盈利困境:2022-2024年营收1.48亿/1.57亿/1.63亿元 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2098万/-1705万/-1724万元) [6]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1.3-1.65亿元(上年同期亏771万) 主因整合铝塑膜资产创造新增长点 [7] 紫江新材业务优势 - 成立于1995年 专注铝塑膜研发 国内最早实现国产化替代 打破日系垄断 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8][9] - 核心产品五项性能指标媲美进口 获多项国家级认证 2021年对比亚迪销售1.16亿元(占比31.59%) [9][10] - 客户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厂商 2023-2024年营收7.11亿/6.23亿元 净利润9023万/5351万元 [12] 战略协同效应 - 威尔泰借此切入锂电池材料高成长赛道 优化业务布局 加速向新质生产力转型 [7][11] - 紫江新材可借助上市公司平台获得资本支持 实现多年未完成的上市目标 [3][12][13] - 双方实控人均为沈雯 交易属于集团内部资源整合 有望产生产业链协同效应 [3][13] 紫江新材上市历程 - 2017年启动新三板挂牌 2020年拟分拆至科创板 后改道创业板 2022年受理后于2023年撤回 [13] - 2024年7月新三板挂牌 本次收购成为其第三次冲击资本市场的替代方案 [13]
*ST威尔拟收购铝塑膜企业 进一步优化整体业务布局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17 20:41
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5.46亿元现金收购紫江新材51%股份(3029.83万股),交易后成为控股股东 [1][2] - 标的公司全部股东权益评估值为11亿元,截至2025年3月总资产11.08亿元 [2] - 交易不涉及股权变更,实际控制人仍为沈雯,紫江企业为关联方 [3] 财务与业绩承诺 - 紫江新材2025年Q1营收1.55亿元、净利润1012万元,同期公司营收2443万元、净亏损564万元 [2] - 交易对方承诺紫江新材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6550万元、7850万元、9580万元 [2] - 重组后公司每股收益不受摊薄影响(Q1基本每股收益-0.04元/股) [3] 业务转型与行业前景 - 公司原主营汽车检具制造,通过收购切入锂电池铝塑膜赛道 [4] - 紫江新材2024年铝塑膜销量5127.7万平方米,市占率22.2%,国内销量第一 [4] - 行业需求旺盛:2025年全球软包电池出货量预计407.2GWh,2022-2025年CAGR达33.43% [4] 市场竞争与国产替代 - 铝塑膜长期由海外厂商主导,但国产替代加速(国内产品品质提升+价格优势) [4][5] - 核心客户包括比亚迪、欣旺达等,下游动力/储能领域驱动增长 [4] - 专家指出软包锂电池出货量快速增长是行业核心驱动力 [5]
2025年H1 三元材料盘点:数码+小动力等年均增长超15%
鑫椤锂电· 2025-07-17 17:08
三元正极材料行业分析 核心观点 - 三元正极材料(NCM/NCA)凭借高能量密度(≥250Wh/kg)、长循环寿命和优异倍率性能,在高端数码和小动力领域展现出强劲成长性 [1] - 叠加固态电池技术迭代和4680大圆柱电池量产,三元材料在高端应用场景的性价比壁垒将持续巩固 [3] 高端数码领域 - 5G设备、高端笔记本和AR/VR设备对轻薄化与长续航需求提升,三元材料逐步替代钴酸锂成为旗舰消费电子首选 [2] - 预计未来三年渗透率将提升至40%以上 [2] 小动力领域 - 在电动工具、两轮车及无人机市场,三元材料通过高镍化和掺杂改性技术实现快充与低温性能突破 [2] - 2024年全球小动力锂电池中三元占比达35%,年增长率超20% [2] 市场数据 - 2024年国内数码+小动力等非动力储能市场三元材料出货量4.7万吨,同比增长11.9% [3] - 2025年1-6月出货量2.8万吨,同比增长13.4%,天力锂能、盟固利新材料、浙江海创、陕西红马为前四供应商 [4] - 预计2030年出货量将达10.8万吨 [3] - 2025年全年预计出货量5.3万吨,同比增长12.8% [5]
数码+小动力等年均增长超15%,龙头企业格局稳定
鑫椤锂电· 2025-07-17 14:25
三元正极材料行业分析 - 三元正极材料(NCM/NCA)在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优异倍率性能方面具有优势 在高端数码和小动力领域展现出强劲成长性 [1] 高端数码领域应用 - 5G设备、高端笔记本和AR/VR设备对轻薄化与长续航需求提升 推动三元材料逐步替代传统钴酸锂 成为旗舰消费电子首选 [2] - 三元材料单体能量密度优势显著(≥250Wh/kg) 预计未来三年渗透率将提升至40%以上 [2] 小动力领域应用 - 在电动工具、两轮车及无人机市场 三元材料通过高镍化和掺杂改性技术实现快充与低温性能突破 [2] - 2024年全球小动力锂电池中三元占比达35% 年增长率超20% 成为替代铅酸和磷酸铁锂的关键力量 [2] 技术迭代与市场增长 - 固态电池技术迭代和4680大圆柱电池量产 进一步巩固三元材料在高端应用场景的性价比壁垒 [3] - 2024年国内数码+小动力等非动力储能市场三元材料出货量为4 7万吨 同比增长11 9% [3] - 预计到2030年出货量将达到10 8万吨 [3] 市场数据与竞争格局 - 2025年1-6月国内数码+小动力等非动力储能市场三元材料出货量为2 8万吨 同比增长13 4% [4] - 天力锂能、浙江海创、陕西红马、巴斯夫杉杉四家企业出货量排名前四 格局稳定 [4] 未来需求展望 - 2025年下半年国内数码+小动力等非动力储能市场三元材料需求将保持高位 全年预计出货量5 3万吨 同比增长12 8% [5]
紫江企业出售资产或增利2.5亿 威尔泰2.99亿接盘推动产业转型
长江商报· 2025-07-17 07:34
交易方案 - 紫江企业拟以2.99亿元向威尔泰转让所持紫江新材27.89%股份(1656.23万股)[1][2] - 交易完成后紫江企业持股比例降至31.05%,威尔泰控股51%并将紫江新材纳入合并报表[1][2] - 威尔泰还将以现金方式收购紫江新材其他股东合计23.11%股份[2] 交易背景 - 本次交易为同一控制下资产腾挪,双方实际控制人均为沈雯[3] - 紫江新材主营软包锂电池用铝塑复合膜,2024年7月在新三板挂牌[3] - 紫江新材2024年营收6.23亿元,净利润5351.51万元;2025年Q1营收1.55亿元,净利润1012.26万元[3] 估值情况 - 紫江新材股东权益评估值11亿元,较净资产增值5.65亿元(增值率105.61%)[4] - 扣除派发现金红利2969.15万元后,标的公司权益价值为1.07亿元[4] 战略影响 - 紫江企业将聚焦包装主业,通过合资方式保持与紫江新材协同发展[1][5] - 威尔泰借此进入锂电池材料行业,优化业务布局并改善盈利能力(2022-2024年连续三年扣非亏损)[3] - 交易预计为紫江企业2025年合并报表带来2.5亿元净利润影响[1][5] 公司经营 - 紫江企业2024年营收106.37亿元(+16.69%),净利润8.09亿元(+44.55%)[6] - 核心业务中饮料包装营收46.6亿元(+5.47%),纸塑包装营收27.13亿元(+6.3%)[6] - 房地产业务营收14.26亿元(+3451.71%),2025年Q1净利润1.69亿元(+7.75%)[6]
杉杉股份上半年净利预增10倍,控股股东尚处破产重整状态
新浪财经· 2025-07-16 08:35
当前,杉杉股份的控股股东杉杉集团正处于破产重整状态。 今年1月21日,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市分行、宁波鄞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宁穿支 行、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分行向人民法院申请对杉杉集团进行重整。 7月15日,杉杉股份披露半年度业绩预告,上半年预计实现净利润1.6亿-2.4亿元,同比增加 810.41%-1265.61%。 该公司去年全年实现营收186.8亿元,同比下滑2.05%;同期净亏损3.67亿元,利润同比下滑147.97%。 智通财经记者 | 高菁 负极材料龙头杉杉股份(600884.SH)上半年业绩大幅好转。 根据ICC鑫椤资讯数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人造负极材料市占率同比提升6个点至92%,杉杉股份蝉联 人造负极市占率榜首。 杉杉股份相关人士向智通财经表示,上半年业绩大幅增长受到多方面因素促进。 负极材料产品的原材料价格涨势回落为因素之一。 负极材料的主要原料包括石油焦、针状焦和沥青粘结剂等。隆众资讯负极材料分析师梁淑婷向智通财经 表示,今年年初,受储能政策调整以及中美关税战的影响,国内锂电池行业出现了需求前置现象。在此 背景下,国内石油焦现货价格大幅上涨。 隆众资讯数据显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