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单目手持热像仪
搜索文档
光智科技前三季度营收14.43亿元,同比增长51.11%
证券时报网· 2025-10-24 17:28
财务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43亿元,同比增长51.11% [1]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3亿元,同比增长10.60% [1] 业务驱动因素与产业链布局 - 公司业绩增长得益于红外光学业务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布局与精准市场拓展策略,提升了产品交付能力与综合竞争力 [1] - 公司已构建从材料生长、芯片设计、器件制备到系统集成的红外全产业链规模化生产能力 [1] - 全产业链模式有效控制各环节成本,并在质量一致性和交付效率方面构筑差异化壁垒,推动订单规模持续攀升 [1] 上游材料业务 - 公司在超高纯锗单晶、硒化锌等关键红外材料实现自主可控,打破国内红外核心材料依赖进口的局面 [1] - 公司红外锗材料、硒化锌、硫化锌、硫系玻璃等产品持续保持较高市场占有率 [1] 中游核心器件业务 - 公司持续提升红外镜头、探测器及机芯模组等关键产品的供应能力,2025年以来出货量实现同比增长 [1] - 公司已建设8英寸硅基MEMS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芯片生产线,突破了红外热成像核心芯片技术 [2] - 公司掌握了MEMS芯片设计和制造工艺技术及金属、陶瓷和晶圆级封装技术 [2] - 第三方研究机构预测到2030年全球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187.30亿元 [2] 下游应用与产品创新 - 公司针对安防监控、工业检测、户外观测、电力监测、医疗诊断及辅助驾驶等领域需求开发多款终端产品 [2] - 公司2025年新发布的SMART单目手持热像仪凭借设计创新斩获德国iF设计奖 [2] 行业背景与发展趋势 - 国内红外热成像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光学系统设计、图像处理算法、信号处理电路等关键技术领域已取得长足进步 [2] - 行业逐步实现从技术跟跑到自主发展的转变,公司积极推进核心器件国产化以增强产业自主可控能力 [2] 未来战略方向 - 公司未来将持续强化全产业链协同优势,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引擎 [3] - 公司计划深化上游材料领先地位,扩大中游核心器件产能与竞争力,并积极开拓下游新兴应用场景 [3] - 公司目标是将一体化优势转化为持续增长动能,实现在红外市场中厚积薄发 [3]
光智科技:红外全产业链协同效应释放 上半年同比扭亏为盈
中证网· 2025-07-30 09:40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 20亿元 同比增长78 20% [1] - 归母净利润2399 88万元 同比扭亏为盈 上年同期亏损3541 12万元 [1] - 连续5个季度实现盈利 整体盈利能力进入良性上升通道 [1] 主营业务表现 - 红外光学业务实现营收9 02亿元 同比增长81 88% [2] - 铝合金材料及零部件业务实现营收1 18亿元 同比增长54 39% [2] - 产品供应能力全面升级 各类产品市场表现优秀 [1] 产业链布局 - 持续深耕红外光学材料 红外镜头 探测器 红外整机等全链条产品供应体系建设 [1] - 构建独有成本控制体系 缩短中间环节损耗 降低采购与协作成本 [1] - 红外镜头 探测器 机芯模组及整机等终端产品出货量显著提升 在手订单充足 [2] 市场拓展 - 聚焦安防 工业 车载等场景化创新 开发多款终端产品 [2] - 新发布SMART单目手持热像仪斩获德国iF设计奖 [2] - 产品具备较强市场价格优势 有效拓展市场 推动订单量稳步提升 [1] 行业前景 - 锗等红外光学材料重要性持续提升 红外行业蓬勃发展 [2] - 核工业领域发展态势向好 市场对高性能铝合金材料需求持续释放 [3] - 新能源汽车 绿色建筑 交通运输等行业对高附加值铝材需求不断增加 [3] 发展战略 - 坚持红外+铝合金双主业并行发展战略 两条赛道同时发力 [2] - 凭借在核燃料加工设备制造领域先发优势与技术掌控力精准把握市场机遇 [3] - 致力于深入探索关键核心技术 完善产品体系 提升综合研发能力 [3]
光智科技: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增长,红外全产业链协同效应释放
证券时报网· 2025-07-29 20:27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20亿元 同比增长78.20% [1] - 归母净利润2399.88万元 同比增长167.77% [1] - 自2024年第二季度起连续5个季度实现盈利 财务质量显著改善 [1] 红外光学业务 - 红外光学业务实现营收9.02亿元 同比增长81.88% [2] - 红外材料产品收入规模大幅提升 依托在红外光学系统中的核心地位 [2] - 红外镜头、探测器、机芯模组及整机等终端产品出货量显著提升 在手订单充足 [2] - 新发布SMART单目手持热像仪获德国iF设计奖 聚焦安防、工业、车载等场景化创新 [2] 铝合金材料业务 - 铝合金材料及零部件业务实现营收1.18亿元 同比增长54.39% [3] - 凭借先发优势与技术掌控力站稳核燃料加工设备制造领域 相关产品订单量显著增长 [3] - 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等行业对高附加值铝材需求增加 高性能铝合金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3] 战略布局 - 坚持"红外+铝合金"双主业并行发展战略 两条赛道同时发力 [3] - 全产业链布局构建独有成本控制体系 缩短中间环节损耗 降低采购与协作成本 [2] - 下半年继续夯实双轮驱动格局 深入探索关键技术 完善产品体系 提升综合研发能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