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镜头
搜索文档
光智科技前三季度营收14.43亿元,同比增长51.11%
证券时报网· 2025-10-24 17:28
财务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43亿元,同比增长51.11% [1]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3亿元,同比增长10.60% [1] 业务驱动因素与产业链布局 - 公司业绩增长得益于红外光学业务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布局与精准市场拓展策略,提升了产品交付能力与综合竞争力 [1] - 公司已构建从材料生长、芯片设计、器件制备到系统集成的红外全产业链规模化生产能力 [1] - 全产业链模式有效控制各环节成本,并在质量一致性和交付效率方面构筑差异化壁垒,推动订单规模持续攀升 [1] 上游材料业务 - 公司在超高纯锗单晶、硒化锌等关键红外材料实现自主可控,打破国内红外核心材料依赖进口的局面 [1] - 公司红外锗材料、硒化锌、硫化锌、硫系玻璃等产品持续保持较高市场占有率 [1] 中游核心器件业务 - 公司持续提升红外镜头、探测器及机芯模组等关键产品的供应能力,2025年以来出货量实现同比增长 [1] - 公司已建设8英寸硅基MEMS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芯片生产线,突破了红外热成像核心芯片技术 [2] - 公司掌握了MEMS芯片设计和制造工艺技术及金属、陶瓷和晶圆级封装技术 [2] - 第三方研究机构预测到2030年全球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187.30亿元 [2] 下游应用与产品创新 - 公司针对安防监控、工业检测、户外观测、电力监测、医疗诊断及辅助驾驶等领域需求开发多款终端产品 [2] - 公司2025年新发布的SMART单目手持热像仪凭借设计创新斩获德国iF设计奖 [2] 行业背景与发展趋势 - 国内红外热成像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光学系统设计、图像处理算法、信号处理电路等关键技术领域已取得长足进步 [2] - 行业逐步实现从技术跟跑到自主发展的转变,公司积极推进核心器件国产化以增强产业自主可控能力 [2] 未来战略方向 - 公司未来将持续强化全产业链协同优势,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引擎 [3] - 公司计划深化上游材料领先地位,扩大中游核心器件产能与竞争力,并积极开拓下游新兴应用场景 [3] - 公司目标是将一体化优势转化为持续增长动能,实现在红外市场中厚积薄发 [3]
福光股份:以前沿布局加速“两用技术”融合发展
证券时报· 2025-10-13 08:14
公司战略与转型 - “十四五”期间公司完成从特种、安防镜头向红外镜头、车载镜头、AR/VR、机器视觉、投影光机等领域的横向拓展[1] - 公司制定下一个五年规划,车载镜头和红外镜头将是业务发展较快的领域[1] - 公司正通过定制产品业务和非定制产品业务的“双轮驱动”策略,推动产品在车载、无人机、智能家居、安防等多领域放量[3] 技术研发与突破 - 科创板上市募集金额接近10亿元,大部分被用于投资光学元件的最前沿技术[1] - 公司正加速推进半导体精密光学领域的研发[1] - 在机器视觉领域完成连续变焦显微系统镜头的方案设计,变焦显微镜实现0.9um分辨率,达到亚微米级工业检测水平[1] - 公司研制的中继镜镜头填补了国内空白,可应用于半导体设备领域[1] - 在业内率先使用激光切割技术加工玻璃透镜,产品已通过国内知名品牌手机客户的验证[2] 车载镜头业务 - 公司持续丰富车载镜头产品线,成功研制侧视玻塑混合镜头、1.3M/2.3M不同规格DMS镜头,完成新款ADAS镜头设计[3] - 公司优势在于定制化产品积累,产品应用于高端车型以及国外车企[3] 红外镜头业务 - 红外镜头是重要的增量市场,整个行业刚刚进入成长初期[3] - 红外探测器芯片价格通过国产化正在下降,前端成像质量提升推动后端算法应用,图像从“给人看”变为“给电脑看”[3] - 无人机、车载、智能家居等场景的应用推动红外镜头市场迅速爆发[3] 航空航天与安防业务 - 公司为“神舟系列”“嫦娥探月”“天问一号”等国家重大任务提供光学镜头[1] - 在航天领域参与地基望远镜项目并实现量产,箭载镜头已实现批量生产,低轨卫星的星敏感器、对地观测镜头、激光通讯产品在加速设计或交付[2] - 在安防领域针对全球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包括焦距段9mm到27mm恒定光圈变焦镜头,应用于AI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等场景[2] 消费电子与其他业务 - 公司为国内知名品牌高端手机摄像头提供的模压非球面镜片已经进入量产阶段[2] - 2025年以来公司加速探索“两用技术”融合发展,将定制产品技术融合应用到安防、车载等非定制产品领域[2]
福光股份:以前沿布局加速“两用技术”融合发展
证券时报· 2025-10-13 08:08
公司战略与转型 - 公司于“十四五”期间完成业务转型,从特种、安防镜头横向拓展至红外镜头、车载镜头、AR/VR、机器视觉、投影光机等领域 [1] - 未来五年规划中,车载镜头和红外镜头将是业务发展较快的领域 [1] - 公司正通过定制产品业务和非定制产品业务的“双轮驱动”策略,推动产品在车载、无人机、智能家居、安防等多领域放量 [6] 技术研发与创新 - 科创板上市募集金额接近10亿元,大部分用于投资光学元件的最前沿技术 [2] - 加速推进半导体精密光学领域的研发 [2] - 在机器视觉领域完成连续变焦显微系统镜头的方案设计,变焦显微镜实现0.9um分辨率,达到亚微米级工业检测水平 [5] - 研制的中继镜镜头填补国内空白,可应用于半导体设备领域 [5] - 在业内率先使用激光切割技术加工玻璃透镜,产品已通过国内知名品牌手机客户的验证 [5] 产品与应用领域进展 - 为“神舟系列”“嫦娥探月”“天问一号”等国家重大任务提供光学镜头 [2] - 在航天天文领域参与地基望远镜项目并实现量产,箭载镜头已实现批量生产,低轨卫星的星敏感器、对地观测镜头、激光通讯产品在加速设计或交付 [5] - 在安防领域针对AI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等场景开发焦距段9mm到27mm的恒定光圈变焦镜头 [5] - 为国内知名品牌高端手机摄像头提供的模压非球面镜片已进入量产阶段 [5] - 在车载镜头领域成功研制侧视玻塑混合镜头、1.3M/2.3M不同规格DMS镜头,完成新款ADAS镜头设计 [6] 行业趋势与市场机遇 - 车载镜头市场成熟,产品成熟,公司优势在于定制化产品的积累,产品在高端车型及国外车企产品上应用更好 [6] - 红外镜头行业处于成长初期,因探测器芯片价格通过国产化下降、前端成像质量提升推动后端算法应用,市场在无人机、车载、智能家居等场景推动下迅速爆发 [6] - 公司正加速探索“两用技术”融合发展,将定制产品技术融合应用到安防、车载等非定制产品领域 [5]
驰宏锗业布局产业链——用稀有锗造就“红外眼”
经济日报· 2025-09-20 06:12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锗金属产能达60吨/年 并构建红外锗产业链雏形 涵盖锗基础原料 锗单晶 锗毛坯 锗镜头及红外热成像系统应用 [2] - 公司光纤级四氯化锗年产能达30吨 于2022年6月建成投产 成为全球少数掌握光纤用超高纯四氯化锗制备技术的企业 [3] - 公司生产四氯化锗 二氧化锗 区熔锗 锗单晶 锗镜片等产品 应用于航空航天测控 光纤通信 红外光学等高科技领域 [2] 技术突破与研发 - 攻克超高纯四氯化锗制备关键技术 实现含氢杂质脱除 金属杂质脱除 取样分析及灌装技术突破 [3] - 开展红外级锗单晶及光学元件制造技术攻关 生产高性能红外锗镀膜镜片和红外镜头 应用于工业检测与安防监控 [3] - 推出工业CT—智慧智能预警系统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 对设备温度 超限 跨界等参数进行24小时非接触监测 智能判断运行异常 [3] 产业链合作与发展 - 与中国科学院空天研究院签署战略协议 与暨南大学建立红外信息技术联合实验室 与昆明理工大学联合成立人才培养基地 [4] - 通过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 延伸产业链 挖掘锗价值 推动锗产业高质量发展 [4] 历史背景与行业地位 - 公司前身为20世纪50年代成立的会泽铅锌矿 曾从铅锌矿石中提取锗 支持国家国防事业及两弹一星研发 [2] - 锗作为稀有元素 在科技发展中应用于光纤通信 红外光学等领域 光纤级四氯化锗可提高纤芯折射指数并降低光损耗 使长距离通信成为可能 [2][3]
光智科技:红外光学材料产品依托其在红外光学系统中的核心地位,收入规模大幅提升
格隆汇· 2025-09-17 16:00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始终将全产业链布局作为核心发展路径 [1] 产品收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红外光学材料产品收入规模大幅提升 [1] - 红外光学材料产品在红外光学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 [1] 终端产品供应 - 红外镜头、探测器、机芯模组及整机等终端产品供应能力升级 [1] - 终端产品出货量较去年上半年实现显著提升 [1]
光智科技(300489.SZ):红外光学材料产品依托其在红外光学系统中的核心地位,收入规模大幅提升
格隆汇· 2025-09-17 15:57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始终将全产业链布局作为核心发展路径 [1] 红外光学材料业务 - 2025年上半年红外光学材料产品收入规模大幅提升 依托其在红外光学系统中的核心地位 [1] 终端产品供应能力 - 红外镜头 探测器 机芯模组及整机等终端产品供应能力升级 [1] - 终端产品出货量较去年上半年实现显著提升 [1]
联合光电2025年中报简析:增收不增利,三费占比上升明显
证券之星· 2025-08-30 07:4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8.95亿元,同比增长5.55%,其中第二季度营收5.26亿元,同比增长13.01% [1] - 归母净利润亏损2022.76万元,同比下降171.59%,第二季度净利润375.92万元,同比下降87.35% [1] - 毛利率26.6%,同比增长18.53%,净利率-2.49%,同比下降179.15% [1] - 三费总额1.14亿元,占营收比12.73%,同比增长54.02% [1] - 每股收益-0.08元,同比下降172.73%,每股净资产5.92元,同比下降0.58%,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26元,同比增长233.78% [1] - 2024年ROIC为1.5%,净利率1.75%,历史ROIC中位数6.56% [2] 现金流与债务状况 - 货币资金/流动负债比例为43.1%,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流动负债比例为16.04% [2] - 有息资产负债率达21.19%,应收账款/利润达1191.24% [2] 业务布局与发展战略 - 安防领域重点拓展海外高端市场及国内消费级泛安防市场,已在国内资本市场并购整合取得进展 [2][3] - 新型显示领域布局AR/VR光机、光波导片贴合等整机组装关键环节 [3][4] - 智能驾驶领域围绕光感知与雷达感知双技术路径发力海外中高端市场,车载镜头业务开展良好 [3] - 红外镜头领域通过收购西安微普建设研发中心,作为光学产品线战略延伸 [3] 合作与市场拓展 - AR/VR领域与乐相(大朋)、小派、亮亮视野、纳德等国内企业达成合作 [5] - 选择逸文科技作为AR眼镜合作伙伴基于战略协同与技术互补,投资基金持有逸文科技股权 [3] - 2025年上半年AR类产品出货量稳步增长,下半年预计持续提升 [6] 业绩影响因素 - 近两年自主研发及业务项目投入资源费用较多,对净利润造成影响 [7] - 公司将对研发项目进行战略性调整,聚焦核心技术攻关并优化经营效率 [7]
调研速递|联合光电接受浦银安顿等2家机构调研 透露多项业务发展要点
新浪财经· 2025-08-29 19:24
公司业务发展策略 - 2025年下半年聚焦安防 泛安防 消费级市场 新型显示 智能驾驶 红外镜头多个领域[1] - 安防领域传统市场增速放缓但泛安防空间广阔 公司将巩固产品并开拓消费级市场[1] - 新型显示领域早于AR/VR布局 构建整机组装关键环节工艺与设备能力[1] - 智能驾驶领域围绕光感知与雷达感知双技术路径 重点发力海外中高端市场 车载镜头业务开展良好[1] - 红外镜头领域2024年完成西安微普收购 建设西安研发中心 推进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1] AR/VR业务合作 - 选择逸文科技作为合作伙伴基于战略协同与技术互补 公司通过投资基金持有其股权[2] - AR眼镜发展路径是构建整机组装关键环节能力 提供高性价比高性能产品[2] - 已与乐相(大朋) 小派等国内知名AR/VR企业达成合作[2] - 2025年上半年AR类产品出货量稳步增长 下半年有望持续提升[2] 财务表现与调整 - 2025年上半年业绩亏损因自主研发项目及业务项目承接投入资源和费用较多影响净利润[2] - 管理层对净利润提升制定措施 对部分研发项目和投入进行战略性调整[2] - 聚焦核心技术攻关 加强资源配置与项目管控 优化经营效率[2] 投资者关系管理 - 2025年8月29日通过线上腾讯会议接受浦银安顿 申万电子两家机构特定对象调研[1] - 公司副总经理 财务总监 董事会秘书郭耀明及董事会办公室黄奕瑞参与接待[1] - 交流过程未出现未公开重大信息泄露 按深交所要求进行投资者关系管理[2]
联合光电(300691) - 2025年8月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8-29 18:26
业务发展趋势与战略布局 - 公司未来围绕光学核心技术与应用场景深度融合,持续推进战略布局 [2] - 2025年下半年聚焦安防、新型显示、智能驾驶和红外镜头四大领域 [2] 安防领域发展 - 传统安防市场增速放缓,但泛安防领域存在广阔空间 [2] - 重点拓展海外高端安防市场及国内消费级泛安防市场 [2] - 国内并购整合与行业客户拓展取得积极进展,计划推出核心产品推动消费级业务显著增长 [3] 新型显示领域(AR/VR) - 公司早期布局AR/VR,构建AR光机、光波导片贴合等整机组装关键环节的工艺与设备能力 [3] - 与国内知名AR/VR企业乐相(大朋)、小派、亮亮视野、纳德等达成友好合作关系 [6] - 2025年上半年AR类产品出货量稳步增长,下半年新技术方案量产有望持续提升出货量 [7] - 选择逸文科技合作基于战略协同与技术互补,公司投资基金持有其股权增强合作纽带 [4] 智能驾驶领域 - 围绕光感知与雷达感知双技术路径深化布局,重点发力海外中高端市场 [3] - 车载镜头业务目前开展良好 [3] 红外镜头领域 - 2024年完成对西安微普收购,以此为基础建设西安研发中心 [3] - 作为光学产品线战略延伸,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稳步推进 [3] 财务表现与研发投入 - 2025年上半年业绩亏损因自主研发及业务项目投入资源和费用较多 [8] - 公司对研发亏损表示抱歉,将战略性调整研发项目,聚焦核心技术攻关并优化经营效率 [8]
福光股份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0.47%,亏损为2877.23万元
巨潮资讯· 2025-08-27 11:31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2.99亿元 同比增长10.47% 主要受定制及非定制产品收入增长驱动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2877万元 较上年同期减亏621万元 [2] - 扣非净亏损4196万元 较上年同期4248万元亏损额小幅收窄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788万元 同比大幅下降224.31% 主因原材料采购现金支出增加及人才储备投入扩大 [2] - 总资产25.98亿元 同比增长1.07% 净资产16.91亿元 同比下降0.48% [2] 业务进展 - 定制产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 规模化及标准化生产能力持续提升 [3] - 安防一体机镜头获日本荷兰知名品牌认证并实现量产 [3] - 车载镜头布局6大产品线 多款产品通过客户验证且获得多项定点通知书 [3] - 红外镜头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47% 重点项目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3] - 光学元件业务持续为国际知名手机品牌供货 并为国内企业机器人项目量产激光雷达反射镜片 [3] - 投影光机业务实现720P手机投影光机量产 超短焦激光投影仪及三折叠投影仪光机完成批量交付 [3] 客户与市场 - 车载镜头业务深化既有客户合作 成功开拓国内外头部客户 [3] - 为国际知名品牌最新手机型号提供光学元件 成功开发运动TV镜头新产品并量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