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硒化锌
icon
搜索文档
光智科技: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7-30 00:3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1,019,757,521.65元,同比增长78.20%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998,813.32元,上年同期为亏损35,411,202.87元,同比增长167.77%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1,961,044.90元,上年同期为-158,465,465.77元,同比增长126.48% [2] - 基本每股收益为0.1743元/股,上年同期为-0.2572元/股,同比增长167.77% [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78%,上年同期为-25.20%,同比增长28.98% [2] 业务结构 - 红外光学产品收入901,519,369.75元,同比增长81.88%,毛利率28.42% [18] - 铝合金材料及零部件收入未披露具体金额,但业务表现亮眼,拉动总体收入增长 [15] -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以产定购"方式,根据客户订单、原材料价格等因素制定采购和生产计划 [10][11] 行业地位与技术优势 - 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红外材料供应商,国内首家自主研制超高纯锗单晶材料并掌握其规模化制备技术的企业 [8] - 全球少数可以生产和批量供应硒化锌材料的企业,解决国内核心关键材料的"卡脖子"问题 [8]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拥有专利权共520项,其中发明专利117项、实用新型专利373项、外观设计专利30项 [16] - 在核燃料加工专用设备领域具有很高的准入壁垒和技术壁垒,自2008年以来一直被遴选为主要供应商之一 [9] 研发投入与创新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82,838,251.94元,同比减少4.44% [17] - 公司产品研发分为自主研发和合作研发,并以自主研发为主,采取项目经理负责制 [12] - 2025年新发布的SMART单目手持热像仪凭借设计创新斩获德国iF设计奖 [14] 产能与投资 - 公司在建工程473,243,791.60元,较上年度末减少1.31% [18] - 红外光学与辐射探测器产业化项目累计投入813,102,804.44元,项目进度94.00% [19] - 报告期内设立两家全资子公司:安徽晶微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晶芯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光电子器件制造和电子专用材料研发 [20] 原材料供应与采购 - 主要原材料包括二氧化锗、粗锗和锗精矿等含锗物料、铝锭等,直接材料采购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比例较高 [22] - 已经与全球主要硒、锗等原材料供应商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能够保证公司稳定、可靠地采购原材料 [16] 市场前景与政策环境 - 根据贝哲思调研数据,2023年全球制冷探测器市场规模为21.51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到187.30亿元 [5] - 《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明确要围绕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制造业需求,开展高强、高韧、耐腐蚀等铝合金材料研发 [7] - 国家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公司部分产品属于被实施出口管制物项,可能对境外业务造成一定影响 [21] 关联交易 - 与广东先导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关联交易金额537.85万元,占同类交易金额比例1.85% [31] - 与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关联交易金额17,306.76万元,占同类交易金额比例59.45% [31] - 与昆明先导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关联交易金额3,981.74万元,占同类交易金额比例13.68% [31]
光智科技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引领光电产业技术革新
全景网· 2025-06-29 13:53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加速推动红外技术在安防监控、新能源汽车、工业检测等领域需求爆发式增长 [1] - 行业进入技术迭代与市场扩容的黄金期 [1] 公司核心战略 - 光智科技将创新驱动视为核心战略 [1] - 凭借深厚技术积淀与持续研发投入在光电材料、器件及系统集成领域构建显著技术领先优势 [1] 研发实力与技术突破 - 通过垂直整合红外材料到终端产品完整链条持续推动行业技术迭代 [1] - 庞大研发团队和高效成果转化机制为突破关键技术提供坚实保障 [1] - 在上游材料领域自主研发出用于硒化锌/硫化锌生产的大型化学气相沉积系统和热等静压工艺 [1] 中游器件与集成技术 - 建设8英寸硅基MEMS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芯片生产线突破红外热成像核"芯"技术 [2] - 掌握MEMS芯片设计、制造工艺及金属、陶瓷和晶圆级封装技术 [2] - 非制冷探测器实现最高百万像素级别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 - 自主研发的非制冷晶圆级封装探测器通过AEC-Q100权威认证 [2] 下游应用与产品布局 - 聚焦红外系统集成应用领域产业化开发多款终端新品 [2] - 产品包括户外手持热像仪、工业测温热像仪、安防监控热像仪、气体检测仪、车载夜视系统等 [2] - 专为户外观测设计的头戴式热像仪和双目手持热像仪适用更多场景 [2] - 智能车载AI辅助系统保障安全行驶 [2] - 产品广泛应用于边海防监控、工业园区、森林防火、机场空防等场景 [2] 未来发展方向 - 持续深耕创新驱动战略加速红外终端产品市场渗透 [3] - 扩大与行业龙头合作深化材料技术在新兴领域应用 [3] - 通过"技术+市场"双轮驱动在高端制造国产替代浪潮中占据更重要产业地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