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la Model Y

搜索文档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_2025 年第二季度展望及行业前景_客户结构为关键,人形机器人仍是催化剂-China Auto Parts Sector_ Q225 preview and sector outlook_ Client mix is the key, humanoid robotics remains a catalyst
2025-07-28 09:42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行业**: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 - **公司**:Fuyao、Tuopu、Sanhua、Desay SV、Foryou、Xingyu、Shuanghuan、Keboda、Minth、Nexteer、Huayu、Appotronics、Kedali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Q225业绩展望 - **营收增长**:预计供应商Q225营收增长可观,福耀因海外市场份额扩大和国内ASP提升,将保持10 - 15%的同比营收增长;特斯拉供应链中拓普和三花虽受特斯拉销量下滑影响,但因新车型推出和国内客户销售增长,预计实现中高个位数同比营收增长,拓普有望凭借吉利和AITO新订单实现20%以上的环比营收增长;智能汽车供应链的德赛西威、佛瑞亚和星宇预计实现20 - 30%的同比营收增长,主要受新智能汽车车型推出带动[3]。 - **利润率**:自2024年初以来,下游价格竞争对毛利率的压力一直是投资者关注的关键问题,多数零部件公司过去两年毛利率下降。Q225多数原材料价格同比和环比下降,对利润率有一定支撑,但仍面临下游价格竞争和新工厂投产可能导致成本增加的压力[4]。 下半年催化剂 - **新车型**:小米YU7交付、理想i8亮相、特斯拉Model Y L推出、华为AITO M7换代以及零跑汽车的强劲销售,可能为相关供应商带来业绩提升。虽有投资者担心小米YU7会对特斯拉Model Y构成竞争,但多数Model Y供应商也会为YU7供货,预计YU7订单能在很大程度上抵消Model Y销量下降带来的收益影响[5]。 - **人形机器人供应链**:尽管特斯拉下调了2025年人形机器人销量预期,但仍有催化剂,如特斯拉与中国供应链公司定期沟通设计细节、宇树科技启动IPO进程、京东和宁德时代投资国内人形机器人公司[8]。 客户结构演变 - 预计2025 - 2026年,小米、理想和AITO在供应商营收中的贡献将显著增加。覆盖公司分为四类,不同类别公司从这三家车企获得的营收贡献不同,如德赛西威、拓普等预计2026年从这三家获得35 - 40%的营收;双环、佛瑞亚等预计获得10 - 25%的营收[7]。 人形机器人供应链进展 - 汽车零部件公司在人形机器人零部件领域取得进展,如拓普、三花已获得美国领先人形机器人制造商的订单并开始批量交付;双环向制造商提供定制减速机样品;科达利与供应链公司成立合资企业等[6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风险因素**: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面临汽车产量下降导致零部件需求减少、汽车制造商将价格压力转嫁给供应商、竞争加剧带来的价格压力、原材料成本上涨、行业整合不及预期以及产品质量问题引发召回等风险[61]。 - **估值方法和评级**:介绍了UBS的评级定义,包括12个月评级(买入、中性、卖出)和短期评级(买入、卖出),以及相关评级的覆盖比例和投资银行服务比例等信息[65]。 - **合规和披露**:包含大量关于UBS研究报告的合规信息,如利益冲突管理、研究报告的分发范围、不同地区的监管要求和免责声明等内容[62][90][97]。
Tesla tells staff it plans to roll out its Robotaxi service in San Francisco this weekend
Business Insider· 2025-07-25 19:32
Robotaxi服务推出计划 - 公司计划本周末在旧金山推出Robotaxi服务,时间可能提前至周五[1] - 部分特斯拉车主将收到使用邀请,用户需为Robotaxi服务付费[1] - 服务初期将在前排配备安全驾驶员,可操控方向盘和刹车[2] 服务覆盖范围 - 服务地理围栏覆盖湾区大部分区域,包括Marin、东湾、旧金山和南至圣何塞[2] - 在奥斯汀的服务目前仅限受邀用户使用,最初推出时仅有10余辆车[6] 监管审批进展 - 公司尚未向加州DMV申请无人驾驶测试或部署许可[3] - 加州公共事业委员会已批准为员工提供运输服务的许可,但未申请面向公众的商业服务许可[4] - 公司正在加州寻求监管批准,并计划在佛罗里达和亚利桑那州申请[12][13] 技术准备与测试 - 在奥斯汀工厂生产了改装版Model Y,配备额外摄像头设备和第二套通信单元[10] - 在加州的自驾测试能力扩大三倍以上,12月注册了224名内部测试驾驶员和104辆车[13] - 展示了首例全自动驾驶交付:Model Y从奥斯汀工厂自动驾驶至客户家中,最高时速达72英里[14] 未来发展计划 - 公司计划在1-2个月内在湾区推出服务[11] - 长期计划将服务扩展至全球范围[13] - 奥斯汀服务已从最初的小范围扩展到更大区域[6]
特斯拉-电动汽车业务之困与机器人业务之得-Tesla Inc-EV Pain vs. Robo Gain
2025-07-24 13:03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特斯拉(Tesla Inc) - **行业**:汽车与共享出行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财务表现 - 2Q数据略有超出预期,自由现金流接近盈亏平衡 [1] - 预计2025财年交付量为153.44万辆,较之前预测的155.79万辆有所下降;2026财年交付量为185.01万辆,低于之前的188.53万辆 [8][11] - 2025财年营收基本不变,为892.93亿美元;2026财年营收略有下降,为1078.88亿美元 [8][10] - 2025财年汽车毛利率(不包括ZEV信用)从之前的13.1%提高到13.4%;2026财年提高到15.8% [8][10] - 2025财年GAAP运营利润率从之前的4.4%降至2.9%;2026财年降至8.6% [8][10] - 2025财年非GAAP摊薄每股收益从之前的1.58美元降至1.37美元;2026财年降至2.69美元 [8][10] - 预计2025财年自由现金流约为10亿美元,高于之前的约2.5亿美元亏损;2026财年自由现金流预测降至24亿美元,低于之前的53亿美元 [8][10] 业务展望 - 特斯拉的展望仍缺乏具体的营收或利润率目标 [6] - 机器人出租车进展透明度低,除地理围栏扩展外,关于当前车队规模或性能的信息很少 [6] - Optimus量产时间略有推迟,预计在5年内实现每年100万台的生产目标 [6] - 未来几个季度可能面临挑战,包括需求变化和监管环境变化,ZEV信用销售利润降低 [6] - 市场共识可能会适度下调,特别是2026财年 [6] 投资评级和目标价 - 维持对特斯拉的“增持”评级,目标价为410美元,由核心特斯拉汽车业务、网络服务、特斯拉出行、能源和第三方供应商五个部分组成 [4][11][19] - 牛市情景下目标价为800美元,熊市情景下目标价为200美元 [12][14][23][24][29] 投资理由 - 相信特斯拉在物理人工智能关键领域的能力,包括数据、机器人技术、储能、计算、制造和空间/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提供了远超传统电动汽车业务的增长和利润率机会 [12] - 认为特斯拉可以利用其电动汽车成本领先优势,扩大用户基础,并从经常性/高利润率软件和服务中获得更高比例的收入 [25] - 预计特斯拉到2030年服务EBITDA将占总EBITDA的31%,到2040年占55% [25] - 特斯拉的交易估值具有吸引力,2030年EBITDA约为23.7倍,2030年销售额约为5.4倍 [26] - 预计特斯拉到2030年销售460万辆汽车,并实现25%的5年复合年增长率 [2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摩根士丹利与特斯拉存在业务关系,可能存在利益冲突 [5] - 分析师认证和其他重要披露信息可参考报告末尾的披露部分 [5] - 提供了摩根士丹利对特斯拉的详细估值方法和风险回报分析 [11][14][23][24][29] - 列出了相关的研究报告和参考链接,供进一步阅读 [17][18][38] - 介绍了摩根士丹利的股票评级系统和行业观点定义 [55][61][64][65] - 对摩根士丹利研究报告的使用和分发进行了说明,并提醒投资者注意相关风险 [76][77][79]
Elon Musk says Tesla has started making the product investors have been begging for
Business Insider· 2025-07-24 12:21
特斯拉平价车型 - 公司CEO埃隆·马斯克确认平价车型将基于Model Y设计 外观与功能相似度极高 并强调其具备"会说话、唱歌、跳舞的猫"等创新元素 [1][3] - 公司计划2024年上半年启动新车型生产 包括更平价版本 但未透露具体发布日期或技术参数 [3] - 马斯克指出电动车普及最大障碍是消费者购买力不足 而非需求问题 降低价格是核心策略 [4] 自动驾驶与共享经济 - 新车将搭载自动驾驶功能 用户可通过共享车队模式出租车辆赚取收入 显著提升产品经济性 [5][6] - 公司预计2025年在美国实现车辆无人监管全自动驾驶 2026年覆盖北美全境 届时将开放车辆租赁功能 [10] - 马斯克类比Airbnb模式 称车辆共享可像房产出租一样大幅提高产品使用价值与经济可行性 [11] 市场竞争格局 - Model Y为2023年全球销量冠军 但面临中国竞争对手的激烈冲击 公司需通过平价车型巩固市场地位 [12] - 2025年Q2在华销量12.9万辆 同比下滑12% 同期小米SU7以3.5万美元起售价(低于Model Y的3.676万美元)创下3分钟20万订单纪录 [13] - 公司在中国市场推出Model Y改款车型 覆盖中美欧等主要市场 但价格竞争力仍弱于本土品牌 [12][13]
Tesla(TSLA) - 2025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7-24 06: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汽车业务总收入环比增长19%,交付量仅增长14%,主要因新Model Y提高了平均销售价格(ASP),同时改善了产品组合和固定成本吸收,尽管关税成本增加,但仍推动了利润率的环比提升 [35] - 关税成本环比增加约3亿美元,其中约三分之二影响汽车业务,其余影响能源业务,由于制造和销售的滞后性,全部影响将在后续季度显现,短期内成本将上升 [36] - 能源生产和太阳能业务利润率环比提高,但部署量下降,主要因高利润率的电力部署增加,实现了该业务有史以来最高的毛利润 [36] - 服务和其他业务利润率环比提高,主要得益于超级充电业务利润增加以及保险和服务中心盈利能力的改善 [38] - 运营费用环比增长,主要是因为持续投资AI项目,包括员工相关成本增加、基于股票的薪酬提高以及AI计算设备的折旧 [38] - 其他收入环比增长,主要来自比特币持仓的按市值计价调整,第二季度实现2.84亿美元收益,而第一季度亏损1.25亿美元 [39] - 经营现金流环比增加,但资本支出也增加,导致自由现金流为1.46亿美元 [39] - 公司预计今年资本支出超过90亿美元 [40]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汽车业务 - 开始在所有工厂逐步提高新Model Y的产量 [30] - 全球试驾次数增加 [33] - 6月,Model Y成为土耳其、荷兰、瑞士和奥地利最畅销的汽车,且可能仍是全球最畅销的车型 [8] - 北美地区FSD采用率近几个月有所上升,自推出FSD版本12以来,采用率增长了25% [34][100] 能源业务 - 能源存储业务中,工业存储在推动AI和数据中心增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客户开始认识到存储对提高电网效率和快速部署能源的重要性,尽管受关税影响较大,但客户仍愿意接受部分关税影响 [37] - 住宅存储业务面临挑战,由于某项政策提前到期,需求和盈利能力将受到影响 [38] 机器人业务 - 机器人出租车业务在奥斯汀表现良好,已行驶超过7000英里,目前车辆数量较少,但计划在奥斯汀和其他地区扩大服务范围和车辆数量,且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70] - Optimus机器人的设计不断优化,Optimus 3设计已基本确定,预计今年年底推出原型机,明年年初开始生产,目标是在五年内实现年产100万台 [18][49][52]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美国市场 - 由于IRA EV税收抵免政策将于本季度末取消,美国本季度车辆供应有限,公司已推出所有计划的激励措施,并将在销售过程中逐步取消 [31] - 随着公司对不同地区安全信心的提升,将放宽对驾驶员注意力的要求,改善自动驾驶体验 [11] 欧洲市场 - 目前尚未获得在欧洲提供有监督FSD的批准,与荷兰监管机构合作接近获批,获批后将推广至欧盟,预计今年部分地区客户能获得类似美国的体验 [9][10] 中国市场 - 目前无法在中国提供FSD服务,公司希望尽快解决相关监管问题 [11]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在自动驾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推出机器人出租车服务,计划在获得监管批准后扩大服务范围至美国大部分地区,目标是到年底覆盖美国约一半人口 [4][6] - 持续优化自动驾驶软件,预计将参数数量提高约10倍,提升自动驾驶体验 [14][15] - 推进Optimus机器人的研发和生产,目标是实现大规模生产并应用于实际场景,预计将成为公司未来的重要增长点 [18][25] - 投资AI项目,包括Dojo超级计算机和AI芯片的研发,以提升公司在AI领域的竞争力 [62] - 计划推出更具性价比的车型,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提高市场份额 [33][53] - 强调公司在现实世界AI领域的领先地位,与Waymo等竞争对手相比,具有更高的智能密度和推理效率 [20][21]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5年是令人兴奋的一年,公司在自动驾驶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实现了既定目标 [26] - 公司在短期内面临政策和关税带来的挑战,但长期来看,自动驾驶和人形机器人业务的发展将使公司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 [27] - 对公司未来前景持乐观态度,认为公司有能力应对各种挑战,实现长期增长 [28]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推出了Tesla Dyna餐厅,受到广泛关注 [12][13] - 公司正在制定新的总体规划,以适应从自动驾驶前时代向自动驾驶后时代的转变 [59] - 公司预计在年底前使部分地区的客户能够体验到改进后的自动驾驶功能,包括车辆自动交付服务 [44][48]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机器人出租车业务目前的表现以及扩展计划如何? - 机器人出租车在奥斯汀表现良好,客户满意度高,已行驶超过7000英里,目前车辆数量较少,但计划在奥斯汀和其他地区扩大服务范围和车辆数量,预计未来运营规模将呈超指数级增长 [42][70] 问题:无监督FSD用于个人使用还存在哪些技术和监管障碍,以及时间表如何? - 预计年底前在某些地区向终端用户提供无监督FSD服务,公司会谨慎确保安全,目前只需进行软件升级即可实现,部分地区年底前车辆可自动交付至客户手中 [44][45][48] 问题:Optimus目前执行哪些工厂任务,生产扩大和外部销售的时间表如何,未来两到三年对收入的贡献如何? - Optimus 3设计基本确定,预计今年年底推出原型机,明年年初开始生产,五年内有望实现月产10万台;目前难以准确预测短期内对收入的贡献,但长期来看潜力巨大 [49][52] 问题:更具性价比车型的开发和生产时间表,以及如何平衡成本降低和盈利能力,对当前经济环境下的需求有何影响? - 6月开始生产,第三季度将集中精力推动现有车型销售,第四季度推出更具性价比车型,目标是在不影响收入和毛利率的前提下,提供更实惠的产品 [53][54] 问题:特斯拉投资xAI的好处是什么? - 此问题不适合在本次会议讨论,如有需要将另行讨论,同时鼓励股东提出提案并投票,公司将根据股东意愿行事 [55][57] 问题:特斯拉设计工作室的情况如何? - 设计工作室有很多令人兴奋的事情正在进行,但目前不会透露新产品信息,公司正在努力为未来的产品阵容做好准备 [58][59] 问题:硬件3用户是否能获得升级,会升级到硬件4还是未来的硬件5? - 首先要确保硬件4实现无监督自动驾驶,之后再考虑硬件3的升级问题 [61] 问题:Dojo的最新进展,以及xAI是否会成为Dojo的客户? - 预计明年Dojo 2将大规模运行,AI 5芯片预计明年年底实现量产,未来希望Dojo 3和AI 6芯片实现融合 [62] 问题:BBB取消太阳能项目税收抵免对Megapack销售管道有何影响? - 公司销售管道多元化,Megapack项目并非主要依赖太阳能项目,且认为太阳能项目仍将建设,同时数据中心和独立存储项目将提供增长动力,预计下半年业务强劲,公司还将加大美国制造业投资 [65][66] 问题:能否分享机器人出租车业务的关键绩效指标(KPIs),如运营车辆数量、自动驾驶里程数或安全关键干预次数,以及总体推出情况和目标? - 目前在奥斯汀运营的车辆行驶里程超过7000英里,车辆数量较少,计划扩大服务范围和车辆数量,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目标是降低每英里成本至0.3 - 0.4美元,预计明年对财务产生重大影响 [70][72][76] 问题:从经济角度看,长期降低机器人出租车每英里成本的主要里程碑是什么? - 优化设计的CyberCab有望将每英里成本降至0.25 - 0.3美元,现有车队每英里成本约0.5美元,Optimus机器人可协助清洁、维护和充电等工作,有助于降低成本 [73][75] 问题:特斯拉在进入物理AI、自主人形机器人和机器人出租车等领域时,Elon Musk仅持有13%的股份,是否可持续,是否需要采取措施增加控制权? - 这是一个重要问题,希望在即将召开的股东大会上得到解决,确保公司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78][79] 问题:其他人何时能亲身体验Optimus机器人,今年下半年举办AI日是否太早? - 举办AI日存在被竞争对手模仿的风险,可在股东大会上深入讨论Optimus和AI相关内容,届时将有Optimus机器人展示 [82][84] 问题:将非特斯拉自有车辆纳入机器人出租车网络的限制因素和时间表如何? - 首先要确保自有车辆的服务稳定,预计明年美国客户可将车辆加入特斯拉车队,加入前需进行安全验证 [89][90][95] 问题:扩大机器人出租车业务的相关成本以及资金来源如何? - 有明确现金流后可进行债务融资,现阶段使用资产负债表资金,达到一定规模的经常性收入后可通过其他交易获取资金 [96][97] 问题:FSD订阅趋势、采用率以及当前FSD收入规模如何? - 自推出FSD版本12并降低价格后,FSD采用率增长了25%,公司将继续推广FSD的优势,提高客户认知度 [100][101] 问题:考虑到FSD的货币化潜力和IRA购买税收抵免政策取消,未来如何考虑价格策略以推动销量增长? - 美国市场短期内可能面临挑战,但随着自动驾驶规模扩大,预计明年下半年公司经济状况将显著改善 [109] 问题:更具性价比车型的具体情况,以及成本降低措施和对客户购买力的影响? - 公司希望通过降低成本使车辆更具性价比,客户可将车辆加入车队赚取收入,提高车辆的可负担性 [115][116] 问题:如何管理xAI和特斯拉在AI领域的资源分配和人才竞争? - xAI和特斯拉从事不同类型的AI工作,xAI专注于TB级和多TB级模型,特斯拉则专注于现实世界AI,两者吸引不同类型的人才 [117][118]
Tesla Cooling Off, XPeng Heating Up: Which EV Stock Wins Your Vote?
ZACKS· 2025-07-21 22:46
特斯拉现状分析 - 特斯拉仍是电动汽车行业的标杆企业,市值高达1万亿美元,并持续探索机器人出租车等新领域 [1] - 2024年特斯拉首次出现年度交付量下滑,2025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交付量同比分别下降13%和13.4% [3] - 特斯拉多年未推出新的大众市场车型,产品线显得过时,面临来自纯电动汽车制造商和传统汽车制造商日益激烈的竞争 [4] - 机器人出租车服务在奥斯汀进行有限测试,但仍需人工安全驾驶员,完全自动驾驶尚需时日 [5] - 能源和充电业务是亮点,但规模尚不足以支撑公司整体业绩 [6] 小鹏汽车现状分析 - 小鹏汽车是中国新兴的电动汽车明星企业,受益于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激增和政府强力支持 [2] - 2024年小鹏汽车交付量超过19万辆,同比增长34%,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量达94,008辆,同比飙升331% [12] - 新车型G7搭载自研Turing AI芯片,计算能力是典型智能驾驶芯片的三倍,售价比特斯拉Model Y低约9,500美元 [11] - 小鹏汽车在智能驾驶领域不断创新,推出鹰眼视觉系统和XOS 5.4操作系统,并涉足飞行汽车和人形机器人等未来科技 [13] 财务与市场表现对比 - 小鹏汽车2025年营收和利润预计同比分别增长102%和67%,2026年预计分别增长39%和207% [14] - 特斯拉2025年营收和利润预计同比分别下降3.7%和27%,2026年预计分别增长18%和51% [17] - 今年以来小鹏汽车股价上涨55%,表现远超特斯拉 [3]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特斯拉面临美国监管环境趋严的挑战,包括7,500美元电动汽车税收抵免可能结束 [2] - 小鹏汽车凭借技术驱动和价格优势,在中国市场迅速扩张,连续八个月交付量超过3万辆 [12] - 特斯拉的市场主导地位正在下滑,而小鹏汽车等新兴企业正通过技术创新和快速扩张赢得市场关注 [19][20]
Compelling Buys, Stellar Tech Moves With The Financial Prophet
Seeking Alpha· 2025-07-17 03:10
市场动态 - 标普500自4月低点反弹30%,纳斯达克100指数反弹40%,创下三个月内罕见涨幅 [5] - 恐惧贪婪指数曾跌至3,为历史第二低水平,显示极端悲观情绪 [7] - 分析师在4月低点大举建仓,加仓35%保证金买入英伟达、AMD、谷歌、亚马逊等科技股 [8] 科技巨头分析 - 将八大科技公司称为"Mags":特斯拉、谷歌、亚马逊、英伟达、苹果、微软、博通和Meta [14] - 谷歌被低估,因DOJ调查导致股价受压,但强制拆分Chrome可能性低 [16] - Meta在AI和元宇宙领域领先,通过高薪吸引OpenAI和苹果人才 [17][18] - 微软和苹果估值偏高,增长潜力相对有限 [15] - 英伟达和博通等芯片股更具周期性,AI支出放缓可能带来边际压缩 [19][20] 特斯拉深度分析 - 被视为AI科技公司而非传统车企,FSD和机器人出租车业务潜力达万亿规模 [22][24] - 机器人业务可能在5-10年内进入家庭,技术领先竞争对手 [25][26] - 2023年Model Y成为最畅销车型,尽管存在马斯克相关争议 [27][28] - 政治参与可能长期利好,推动新能源和EV相关立法 [34][36] 宏观经济 - 美联储暂停加息六个月,抵押贷款利率达十年高位 [39][40] - 私人部门就业增长7.5万,较预期10.5万低30%,显示经济放缓 [42] - 美国国债达37万亿美元,年利息支出1万亿美元 [44] - 美元指数90水平健康,有利于美国经济竞争力 [49] 财报季观察 - 银行股表现强劲,摩根大通、黑岩、富国银行等均超预期 [56] - 需关注信用卡违约率和住房贷款拖欠率上升风险 [57][58] - 特斯拉、Netflix即将公布财报,科技巨头财报季将启 [60] - AI支出放缓可能引发芯片股40-60%大幅回调 [72][73] 个股观点 - Palantir从6-7美元涨至100-150美元,两年实现20倍回报 [13] - Netflix估值过高,当前不宜买入 [68] - 亚马逊估值合理,在电商和AI领域占据优势 [69] - AI投资热潮持续,但未来可能出现全球性回调 [75][76]
Will NIO's Multi-Brand Strategy Come to Fruition With ONVO in 2025?
ZACKS· 2025-07-17 00:26
多品牌战略与产品发布 - 公司于2024年5月推出智能电动车子品牌ONVO 标志着多品牌战略转型启动 [1] - ONVO首款车型L60于2024年9月28日上市 主打安全、空间能效和充电体验 2025年前四个月在20-30万元价格带销量位列前三 [2] - 第二款车型L90将于2025年7月底发布 8月1日交付 第三款SUV计划四季度推出 完善大众市场SUV产品矩阵 [3] 销售表现与财务指标 - 2025年Q2 ONVO品牌交付17,081辆 环比Q1的14,781辆增长15% 但整体销量未达预期 [2][4] - ONVO品牌2025年车辆毛利率预计约15% 低于NIO品牌20%的目标 关键毛利率驱动因素或于Q3显现 [4] - 公司当前股价年内下跌2.5% 优于行业6.5%的跌幅 但0.56的市销率高于行业0.45 显示估值偏高 [8][12] 市场竞争格局 - ONVO L60主要竞品为特斯拉Model Y和小鹏G6 其定价较Model Y低1.4万美元 [5][6] - 特斯拉2025年Q2 Model 3/Y交付量同比下降12%至373,728辆 反映需求疲软 [6] - 小鹏G6 580长续航版起售价低于18万元 ONVO L60基础版需15万元首付加599元/月电池租赁费 [7] 盈利预测调整 - 2025年EPS共识预期过去30天上调2美分 2026年下调3美分 当前2025年全年EPS预计-1.04美元 [14][15] - Q2(6/2025)和Q3(9/2025)的EPS预期30天内分别从-0.47/-0.49美元收窄至-0.30/-0.31美元 [15]
Tesla Just Staged An Epic Comeback In This Crucial European Market
Benzinga· 2025-07-15 00:36
特斯拉在欧洲市场的表现 - 特斯拉在欧洲多个地区的交付量出现下滑 可能原因包括电动车需求减弱 对CEO政治观点的抵制呼声 以及区域内竞争对手增加 [1] - 英国是特斯拉在2025年上半年表现不佳的欧洲市场之一 其他公司在市场份额和交付量上超越特斯拉 [2] 特斯拉在英国市场的反弹 - 特斯拉5月在英国电动车市场份额排名第四 6月反弹至第一 市场份额达16.1% 超越大众(7.5%)、宝马(7.2%)和福特(6.4%) [3] - 6月交付量达7,719辆 创2023年3月以来最高月度交付量 Model Y和Model 3分别位列当月所有车型销量第三和第六 [4] 英国电动车市场整体情况 - 6月英国电动车市场份额达35.9% 其中纯电动车占24.8% 插电混动车占11.2% 较2024年6月的28.2%有所提升 [5] - 6月英国整体汽车销量同比增长7% 达191,316辆 电动车在整体市场中的占比持续上升 [6] 特斯拉股票表现 - 特斯拉股价周一上涨0.4%至314.75美元 52周交易区间为182.00-488.54美元 2025年迄今累计下跌17% [7]
Tesla Killed The Button—BYD Just Brought It Back
Benzinga· 2025-07-12 04:44
汽车行业触控屏趋势逆转 - 亚洲车企引领回归物理按键趋势 BYD、小米和Denza等公司在新车型中恢复磁吸式物理按钮和触控按键设计[4] - 欧洲通过安全评级施压 2026年起Euro NCAP将强制要求关键功能配备物理控制以获取最高安全评级[5] - 特斯拉面临挑战 BYD欧洲销量已超越特斯拉 且特斯拉在Model Y改款车型"Juniper"中重新加入转向灯拨杆[5] 触控屏替代物理按键的驱动因素 - 成本与软件变现考量 采用触控屏主要出于降低制造成本和实现软件付费功能的目的[2] - 特斯拉行业示范效应 该公司率先推动车内无按钮化技术变革[2] 触控屏引发的安全问题 - 操作效率下降研究显示触控屏交互使驾驶员反应速度比酒精或大麻影响更慢[3] - 紧急功能埋藏过深 危险警示灯和雨刷等关键功能被隐藏在数字菜单中影响使用[3] - 消费者反弹加剧 安全担忧和体验恶化正推动市场对触控屏主导设计的抵制[3] 车企具体应对措施 - 小米SU7采用磁吸式物理按键 BYD海狮05和腾势D9新增触觉反馈控制[4] - 斯巴鲁宣布2026款Outback等车型将恢复物理按键[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