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ring chip

搜索文档
Wall Street Lunch: XPeng Launches AI-Powered SUV
Seeking Alpha· 2025-07-08 02:38
小鹏汽车 - 小鹏汽车推出自研Turing芯片,搭载于最新电动SUV G7中,该芯片为人工智能处理器,专为下一代智能电动车和高级移动平台设计[2][3] - Turing芯片具备40核处理器和2个专用神经处理单元,计算能力达每秒700万亿次操作,专为神经网络和大规模AI模型优化[4][5] - G7电动SUV起售价195800元(27325美元),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Y和小米YU7,早期评测对AI增强功能特别是Turing芯片给予积极评价[6] 特斯拉 - 特斯拉股价表现疲软,因CEO马斯克宣布计划成立新政党“美国党”,目标聚焦2-3个参议院席位和8-10个众议院选区[7] - Wedbush分析师认为马斯克涉足政治与特斯拉股东利益相悖,独立政党在美国历史上成功率低,此举可能被视为对特斯拉的干扰和政治赌博[8][9] - William Blair将特斯拉评级从“跑赢大盘”下调至“与大盘持平”,主因共和党税收法案取消7500美元电动车税收抵免,可能影响需求并导致20亿美元监管信贷利润风险[10][11] 电信行业 - 美国银行恢复对AT&T、Verizon和T-Mobile US的覆盖研究,认为三大电信公司虽被视同质化,但各自在战略、并购、资本回报等方面有独特优势[14][15] - AT&T获“买入”评级,目标价32美元,其光纤战略被视为长期增长关键[15][16] - Verizon评级为“中性”,目标价45美元,短期面临有线电视公司竞争加剧导致的促销支出增加和利润率压力[16] - T-Mobile US评级为“中性”,目标价255美元,虽在用户增长领先但依赖该指标驱动盈利的模式使其更易受竞争冲击[16] 其他公司动态 - Constellation Brands获Jefferies上调至“买入”,因公司指引显示葡萄酒业务将扭亏为盈[12] - Piper Sandler将CrowdStrike评级从“增持”下调至“中性”,目标价维持505美元,认为短期缺乏显著提升业绩的催化剂[12][13] - Nvidia支持的CoreWeave以90亿美元全股票交易收购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提供商Core Scientific,交易比例为每股Core Scientific股票兑换0.1235股CoreWeave A类普通股[13][14]
XPENG(XPEV) - 2024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3-18 23:21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第四季度总营收161.1亿元,同比增长23.4%,环比增长59.4% [36] - 2024年第四季度汽车销售收入146.7亿元,同比增长20%,环比增长66.8% [36] - 2024年第四季度服务及其他收入14.3亿元,同比增长74.4%,环比增长9.7% [37] - 2024年第四季度毛利率14.4%,2023年同期为6.2%,2024年第三季度为15.3% [38] - 2024年第四季度汽车利润率10%,2023年同期为4.1%,2024年第三季度为8.6% [38] - 2024年第四季度研发费用20.1亿元,同比增长53.4%,环比增长22.9% [38] - 2024年第四季度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22.8亿元,同比增长17.5%,环比增长39.3% [39] - 2024年第四季度运营亏损15.6亿元,2023年同期为20.5亿元,2024年第三季度为18.5亿元 [40] - 2024年第四季度净亏损13.3亿元,2023年同期为13.5亿元,2024年第三季度为18.1亿元 [4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短期投资和定期存款共计420亿元 [40] - 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量在9.1 - 9.3万辆之间,同比增长317% - 326.2% [34] - 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总收入在150 - 157亿元之间,同比增长129% - 139% [34]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第四季度汽车销售收入增长主要归因于交付量增加 [36] - 2024年第四季度服务及其他收入同比增长主要归因于与大众汽车集团相关的技术研发服务收入增加,环比增长主要归因于维护服务和汽车金融服务收入增加 [37]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海外汽车销量超过2万辆,在中国新兴电动汽车品牌中出口量排名第一,在中国中高端纯电动汽车出口中也处于领先地位 [28] - 截至2024年底,公司产品在全球30多个国家销售,在部分国家的相应类别中,产品被定位为前三大电动汽车车型 [93]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目标是成为一家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全球汽车公司和受全球用户喜爱的智能科技品牌,从汽车电气化时代向人工智能时代转型 [15] - 2025年公司将专注于提升组织能力、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开发、人工智能和汽车技术、商业化和全球化 [10] - 公司已开发出具有数千亿参数的云端基础模型,利用超过1亿公里的真实驾驶数据进行预训练,并通过强化学习和模型优化技术提高模型准确性 [11][12] - 2025年公司计划开始量产自主研发的图灵芯片,用于汽车、飞行汽车和人形机器人,并在全球市场和不同场景中快速部署 [16] - 2025年下半年,公司有望在中国率先提供相当于L3级自动驾驶的智能驾驶体验,2026年计划量产支持低速场景L4级自动驾驶的车型 [17][18] - 从P7 +开始,所有新的X9车型,包括最近推出的2025款G6和G9,都将标配行业领先的纯视觉人工智能智能驾驶,无需额外费用或附加组件 [20] - 即将于5月推出的Mona M03 Max将首次将城市人工智能智能驾驶的入门门槛降至15万元左右 [21] - 2025年起,公司计划每季度推出新车型或更新版本,均配备最新的下一代人工智能技术 [22] - 到2026年底,公司将拥有涵盖10 - 50万元价格范围的全面产品阵容,覆盖从紧凑型到大型车型的所有主流细分市场 [26] - 2025年公司海外业务目标包括销售额翻倍,在全球建立超过300家销售和服务门店,设立新的海外研发中心,并开始图灵人工智能智能驾驶的海外研究和测试 [29] - 公司认为人工智能将在未来几年改变汽车行业,加速L3和L4级自动驾驶的发展,智能汽车和具身人工智能将共同发展,未来所有智能汽车都将是具身人工智能汽车 [14] - 全球范围内,公司和特斯拉是仅有的能够在不依赖高清地图或激光雷达的情况下,通过单一软件套件为全球提供可靠人工智能智能驾驶体验的两家公司 [20]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取得显著里程碑,包括单季度创纪录的91,507辆汽车交付量、连续六个季度改善汽车利润率以及下半年超过40亿元的自由现金流 [8] - 进入2025年,公司连续两个月在中国新兴电动汽车公司中月度交付量排名第一,展现出强劲势头 [9] - 随着新车型交付量的增加,公司预计在产品换代的过渡时期稳步发展,第二季度继续增长并达到新高度,下半年计划交付多款新产品,包括纯电动汽车和鲲鹏超级电动汽车 [25] - 随着竞争产品的推出和全球业务的持续扩张,公司有信心2025年总销售额将比2024年增长一倍以上,这将显著提高公司在中国和全球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市场份额,并确立公司作为领先人工智能汽车品牌的地位 [30] - 随着公司的发展,技术驱动的成本降低和规模经济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2025年的汽车利润率,使公司能够继续投资于人工智能研发,并在第四季度实现盈利 [31]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上海设计中心已投入运营,团队正在迅速壮大,艺术与技术的融合正逐渐发挥出全部潜力 [26]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80项自动驾驶功能及即将升级到L3级自动驾驶系统能否拉开领先者与落后者的差距 - 公司认为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将促使全社会更广泛地采用智能驾驶,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兴趣将增加 [44][45] - L3级自动驾驶代表着技术的进步,模型能力将比当前先进的L2级高出很多,市场渗透率达到10%时将引发用户对智能驾驶高级能力的关注和追求 [47][48] - 公司在全栈自主开发、资源整合、智能驾驶与其他系统的集成、数据迭代效率和全球化部署等方面具有优势,将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 [50][51][52] 问题2: 人工智能领域的超额投资在非汽车应用(如自动驾驶汽车、人形机器人等)中是否会产生有意义的协同效应,何时能看到非汽车产品的价值贡献,以及这些非汽车项目是否会导致未来几个季度研发和其他运营费用的显著增加 - 公司的长期愿景是成为未来出行的探索者,过去十年一直在投资智能驾驶汽车和人形机器人 [56][57] - 自动驾驶汽车的L3级能力与人形机器人的L3级能力在很多方面具有兼容性,在端到端人工智能开发、全球销售和分销网络、制造能力和产能网络等领域也存在协同效应 [58][59] - 预计到2026年将看到协同效应的出色成果,届时公司有望在中国甚至全球率先量产飞行汽车 [60] 问题3: 越来越多汽车公司使用端到端模型训练自动驾驶系统,领先的自动驾驶公司与落后公司的技术差距是否会缩小,以及公司今年开始使用图灵芯片,除了成本控制外,该芯片如何提升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能力 - 高级自动驾驶时代,汽车行业参与者需要具备全面的全栈自主开发能力,包括软件、硬件和供应链能力,公司在数据闭环迭代效率、盈利能力和规模经济方面具有优势,新进入者或现有竞争对手难以超越 [66] - 自主研发图灵芯片不仅能带来成本优势,还能实现产品定制化,提高能源效率和产品性能,增强与其他供应商的合作效果,提升数据利用和迭代效率,有助于公司保持领先地位 [68][69] 问题4: 公司计划在2026年量产人形机器人,是否会在明年开始销售,目前对哪些方面的开发进展满意,在正式推出前还需要在哪些方面继续取得进展 - 2026年量产人形机器人是指商业市场的大规模生产,但制造人形机器人比生产人工智能汽车更具挑战性,需要全面的集成能力 [73][74] - 目前市场上很多同行专注于人形机器人的下半身运动能力,这是不够的,真正的人形机器人需要达到L3级人工智能能力 [75] - 公司人形机器人的研发进展顺利,不仅具备基本的下半身能力,还包括腿部、手臂、嘴巴和一些简单但必要的大脑能力(代理能力),但实现全面的L3级能力仍具有挑战性 [76][77] 问题5: 能否提供第一季度毛利率指引,以及长期投资的改善情况和与滴滴收购相关的公允价值收益情况 - 第四季度汽车利润率较上一季度有所改善,主要得益于成本降低和规模扩大,公司有信心通过持续的成本控制和规模提升,使汽车利润率稳定在两位数 [82] - 与滴滴的交易中存在基于滴滴平台注册用于网约车的车辆交付情况的盈利机制,公司决定专注于2C客户而非2B客户,因此评估认为第一个里程碑不太可能实现,从而释放了相关负债 [84][85] - 第四季度长期投资的重估影响相对不显著,部分来自股权投资等多种投资 [87] 问题6: 海外市场是公司长期发展的支柱之一,是否考虑在海外建立工厂或进行产能合作 - 国际扩张是公司增长的关键支柱,去年公司产品在多个海外市场获得了积极反馈,目前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销售 [92][93] - 今年公司将继续扩大全球平台,国际门店数量将翻倍,销售国家数量接近翻倍,预计国际销售额也将翻倍 [94][95] - 公司将投资团队和国际基础设施,今年将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并探索在印尼等地区的本地制造生产解决方案 [96] 问题7: 到今年年底将人类干预每100公里的指标扩大到100公里,这是否是公司的最终目标,以及如何看待汽车制造商或保险公司对驾驶系统承担部分责任的可能性 - 人类干预每100公里的指标取决于场景、应用、测试者和目的等因素,公司需要收集大量数据才能声称达到特定的ADAS能力里程碑 [99][100][101] - 实现L3级能力具有挑战性,但公司认为通过下一代模型、计算能力和数据的结合是可以实现的,这将促进高级智能驾驶的普及 [103][104] - 公司认为这只是L3级能力的早期阶段,未来可能实现每1000公里甚至数万公里才需要一次人类干预 [106] - 公司很早就开始探索自动驾驶的安全问题和相关法规责任,近期在两会期间提出了相关建议,相信中国将在这方面引领全球,创造更安全的驾驶环境和更完善的法规 [107] 问题8: 从长远来看,公司有人工智能汽车、海外市场和人形机器人三大业务驱动力,到2030年,如何看待这些产品的规模 - 到2034年,公司希望一半的销售额来自中国,另一半来自海外市场,但2030年的内部计划和目标目前需要保密 [112] - 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生产在技术和商业上的转折点难以预测,到2026年底或2027年底可能会有更清晰的前景,目前该领域的发展类似于2010 - 2011年的新能源汽车 [113][114] 问题9: 欧洲政府近期出台了增加海外对欧洲汽车市场投资的新政策,特别是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领域,鉴于与大众汽车的合作,公司能否从中探索新的机会 - 公司正在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并将自动驾驶技术推向全球客户,目前正在进行相关基础设施的准备工作 [116] - 公司与大众汽车的工程团队正在努力推进G9平台合作和电子电气架构(EEA)合作的量产,认为在潜在的海外市场有合作的潜力和产业逻辑 [117]
XPENG(XPEV) - 2024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3-18 20: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四季度总营收达161 1亿元 同比增长23 4% 环比增长59 4% [26] - 车辆销售收入146 7亿元 同比增长20% 环比增长66 8% 主要得益于交付量提升 [26] - 服务及其他收入14 3亿元 同比增长74 4% 环比增长9 7% 主要来自大众集团技术研发服务收入增加 [27] - 毛利率提升至14 4% 去年同期为6 2% 上季度为15 3% [27] - 车辆毛利率达10% 去年同期4 1% 上季度8 6% 主要受益于成本优化 [28] - 研发费用20 1亿元 同比增长53 4% 环比增长22 9% 主要用于新车型开发 [28] - 销售及管理费用22 8亿元 同比增长17 5% 环比增长39 3% 主要因渠道佣金增加 [28] - 经营亏损15 6亿元 同比收窄24% 环比收窄15 7% [29] - 净亏损13 3亿元 同比基本持平 环比收窄26 5% [29] - 截至2024年底现金及等价物达420亿元 [29]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海外销量超2万辆 位居中国新兴EV品牌出口量第一 [21] - 2025年海外销售目标为2024年的两倍 门店数量将翻倍至300家以上 [22] - 计划2025年起每季度推出新车型或改款 全部搭载最新AI技术 [18] - 3月13日推出的2025款G6/G9订单超预期 带动全系产品需求增长 [18] - 5月将发布Mona M03 Max 将城市智能驾驶门槛降至15万元区间 [17] - 2026年前产品线将覆盖10-50万元价格带 涵盖紧凑型到大型车 [20]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连续两个月位居中国新兴EV公司月度交付量榜首 [9] - 2025年一季度交付指引18 4万辆 同比增长317-326% [25] - 2025年一季度营收指引150-157亿元 同比增长129-139% [25] - 预计2025年总销量将较2024年翻倍 [22] - 高级城市智能驾驶在中国新车买家中的渗透率将首次超过10% [15]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战略聚焦三大方向:AI赋能车辆、全球化扩张、人形机器人开发 [24] - 自主研发的Turing芯片将于2025年量产 适用于车辆/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 [13] - 云端基础模型参数达数百亿级 利用超1亿公里真实驾驶数据预训练 [10] - 与特斯拉是全球唯二不依赖高精地图和激光雷达 能用单一软件套件提供全球智能驾驶体验的企业 [15] - 计划2025年下半年在中国率先推出软件体验等效L3的智能驾驶 [14] - 2026年计划量产支持低速场景L4自动驾驶的车型 [14] - 上海设计中心已投入运营 将强化产品美学竞争力 [20]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认为2025年是AI应用元年 智能汽车和人形机器人将成为AI在物理世界的两大重要应用 [13] - 预计2025年四季度将实现盈利 同时持续投入AI研发 [23] - 相信L3自动驾驶将创造"iPhone 4时刻" 显著提升用户忠诚度 [14] - 智能驾驶技术差距将随着时间推移而扩大 因具备全栈自研能力和数据闭环优势 [36][37] - 人形机器人研发进展顺利 但商业化难度高于智能汽车 [54][56] - 未来十年目标是将海外销售占比提升至50% [82] 其他重要信息 - 与大众集团的合作项目按计划推进 包括G9平台和电子架构合作 [86] - 在印尼探索本地化生产方案 将建立海外研发中心 [70] - 调整了与TD平台的合作策略 转向聚焦C端用户 [60] - 提出推动智能驾驶相关法规完善的建议 [79]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智能驾驶技术会扩大还是缩小行业差距 [32] - 回答:全栈自研能力和数据闭环将创造显著优势 预计技术差距会扩大 云端模型参数可能比竞争对手高10倍以上 [34][36][37] 问题:AI投资在车辆/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的协同效应 [40] - 回答:L3级物理世界AI模型可兼容人形机器人 预计2026年实现飞行汽车量产 [41][43][44] 问题:自研Turing芯片对AI能力的提升 [47] - 回答:芯片自研可实现定制化开发 提升能效和性能 支持快速迭代 [50][51] 问题: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展 [53] - 回答:2026年目标量产 当前研发聚焦下肢运动能力和L3级AI大脑 [54][56] 问题:一季度毛利率展望及长期投资 [58] - 回答:通过成本控制和规模效应维持两位数车辆毛利率 TD交易相关负债调整影响财务数据 [59][60][62] 问题:海外产能布局计划 [66] - 回答:2025年海外门店翻倍至300家 正在印尼等地探索本地化生产方案 [68][70] 问题:接管里程目标及责任划分 [72] - 回答:100公里接管率是L3里程碑 未来可能提升至1000公里 正在推动相关法规完善 [74][77][79] 问题:2030年三大业务展望 [81] - 回答:目标海外销售占比50%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仍处早期阶段 [82][83] 问题:欧洲政策及大众合作机会 [84] - 回答:正建立海外研发中心 与大众合作存在海外市场拓展潜力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