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la Pro

搜索文档
51信用卡老板跨界造车,一辆卖价26.8万,要干掉房租
创业邦· 2025-07-05 11:37
产品定位与设计 - Vala Pro是一款横跨生活和工作场景的多功能纯电车,定位为生活方式的延展,车内设计像温馨小客厅,配备电地暖、升顶设计、可变形沙发床等创新功能[2][4][5] - 产品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车主可像拼乐高一样自由搭配软装,车内提供十几处充电接口,配备81kWh电池组实现505公里续航[4][22] - 设计优先级为"美学第一、成本第二、功能第三",采用宝马MINI同款圆屏调控器、理想MEGA同款后视镜等高端配置,音响系统对标百万豪车[4][22] 商业模式与战略 - 采用轻资产造车模式,与北京汽车制造厂等厂商合作,仅投入几千万进行设计开发而不自建产线[19][21] - 销售采用"共创人"分销体系,通过小程序和车主推荐完成交易,2024年Q1销量99辆,Q2达126辆(环比增27.3%),6月目标100辆[27] - 计划拓展10万以下和30-40万价格带产品线,同时开发赛博朋克风格"地下城"新型体验店,单店年租金成本控制在20万以内[29][30] 市场机会与竞争 - 切入传统房车市场空白,中国最大房车厂上汽大通年产量仅1000台,Vala定位为可量产的"汽车行业iPhone",通过空间重构创造增量需求[21][24] - 区别于传统房车改装模式,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具备升顶设计、模块化装配等差异化特征,目标替代部分租房需求[24][26] - 借助51CAMP积累的20万私域用户基础,结合小红书等内容营销打开市场,已获地方政府文旅项目合作意向[21][29] 公司转型与财务 - 51信用卡计划将英文名改为Vala Inc,将造车业务作为核心战略,预计该业务营收将远超金融和露营业务总和,按26.8万单价计算万台销量可达数十亿[32][33] - 公司2023年实现净利润1103万元结束两年亏损,露营业务曾单日营收达几十万元但难以覆盖总部成本,现正全面收缩[15][32] - 创始人孙海涛为连续创业者,曾创办51信用卡(2018年港股上市)、E都市等企业,本次转型被视为"回归最高价值点"的战略选择[8][33]
Vala山东首家青岛体验中心开业,开业首日即斩获订单
搜狐网· 2025-04-21 10:46
4月13日,新能源汽车品牌Vala山东首家体验中心在青岛市即墨区正式开业。山东地区6位共创人齐聚现 场的同时,体验中心还进行了首台Vala交付仪式。这标志着Vala"移动第三空间"理念正式落地齐鲁大 地。 正如Vala创始人孙海涛所言:"Vala带来的生活没有边界,它的边界是用户对自由生活的想象。"当一辆 车能同时成为办公室、咖啡馆与育儿室,汽车产业的未来已悄然改写。 从青岛到百城:移动生活生态加速扩张 开业当日,体验中心通过"沉浸式场景营销"精准打动目标客群。10组受邀客户中,既有带娃家庭也有创 业群体。最终,一位用户当场支付定金,从Vala的忠实粉丝成为车主及共创人。"传统4S店只会讲参 数,但这里让我看到生活的无限可能。"他表示。 不止于车:体验中心成"生活方式实验室" 区别于传统汽车4S店,Vala体验中心以"空间自由、场景共创"为核心设计理念。店内陈列的Vala Pro车 型全面展示其标志性功能:升顶后2.1米层高满足站立需求,模块化轨道支持30分钟内切换办公、露 营、亲子等模式;81kWh电池组与V2L外放电功能可同时驱动咖啡机、投影仪等设备12小时。 携带着亲友带来现场的6位山东共创人的现身进一 ...
对话「Vala」孙海涛:创造一个汽车市场的新物种
IPO早知道· 2024-12-19 23:10
产品定位与市场策略 - Vala定位为多功能车新品类,横跨生活和工作场景,填补市场空白,区别于传统私家车、房车和露营车[4][30][32] - 核心卖点是生活方式而非交通工具,通过模块化设计、发烧级娱乐系统、车载地暖等配置提升使用体验[4][16][34] - 目标用户以宝妈为主,同时覆盖企业商务需求,购买主力为有孩家庭[11][39] - 采用"共创人"直销模式,车主通过小程序和线下体验完成销售,佣金激励替代传统门店[13][14][19] 产品迭代与供应链 - 已推出两代车型:首款Vala定位实验产品,售价19.8万起;Vala Pro为主打款,全包价26.8万含1000G流量[8][9] - 续航500公里,充电时支持多任务处理,电路设计优化生活场景适配度[10][23] - 采用轻资产模式,与北汽等厂商合作生产,研发投入仅数千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4][25] - 规划Vala Air(<20万)和Vala mini(7-8万)进一步拓展市场[22] 销售模式创新 - 取消传统销售部门,通过车主"共创人"实现裂变传播,已招募近50人[14][19] - 典型共创人案例:未提车即售出8辆,云南旅游商预定40辆[19] - 租赁业务以399元/天试水,首代车型回收后专用于租赁,工作日供不应求[37][38] - 销售增速显著:从每日1单提升至每日4-5单[8] 生态体系构建 - 建立Vala Club运营社群活动,每周组织10-20辆车集体出行[12] - 未来将开放模块化配件市场,支持移动咖啡店、简餐车等创业场景[28][29] - 山东车主摆摊案例:单日营收1700元,毛利1200元[29] - 社区运营为核心壁垒,用户自发分享使用场景形成内容循环[42] 行业差异化 - 重构房车供应链:将改装需求前置到生产环节,采用模块化装配替代传统胶合工艺[25][26] - 利用中国新能源产业链优势,电车生态相比欧美油车房车更具场景扩展性[23][45] - 关键指标聚焦使用时长而非驾驶性能,车顶开启时长作为价值衡量标准[35][36] - 类比"汽车界iPhone",每个使用场景相当于一个APP[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