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Voghion跨境电商平台
icon
搜索文档
技术驱动下的品质与效率革命,Voghion定义跨境电商新价值
搜狐财经· 2025-05-08 12:15
全球电商市场变革 - 全球电商市场正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深耕" 消费者对商品品质 履约效率与购物体验的期待持续升级 [1] - 跨境电商平台Voghion以技术创新为驱动 三年内欧洲市场占有率跃居前列 成为连接中国供应链与全球消费者的新桥梁 [1] 全链路品控体系 - 公司建立覆盖生产端 仓储端与销售端的立体化品控体系 包括严格的资质筛查 寄样 抽检和验厂流程 [3] - 对所有交易商品进行开包质检 打击"质不达标""货不对板"等行为 抽检不合格商品拒绝入库并对商家信用扣分 [3] - 对综合评分过低商家实施限流等处罚 对侵权商品采取"零容忍"态度 严重者永久关闭合作通道 [3] 流量营销与AI赋能 - 公司构建全域流量运营体系与AI客服系统 通过多元化促销活动 选品营销工具和全渠道广告投放提升曝光量与转化率 [5] - 提供7×24小时AI客服服务 支持英语 德语 法语等欧洲主要语言的实时翻译与语义分析 帮助商家弥补语言鸿沟 [5] 智慧物流网络 - 公司创新构建"智能仓储+全链路可视化"物流体系 通过国内集运仓与欧洲海外仓协同实现跨境物流效率突破 [7] - 重点市场实现7日内送达 海外仓时效最高可优化70% 实时物流追踪系统覆盖全链路 [7] - 建立物流异常快速响应机制 通过标准化处理流程提升跨境购物的确定性和安全感 [7] 战略扩张与行业影响 - 公司正加速向北美 东南亚市场扩张 推进全球零售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 [9] - 通过技术驱动和品质基石 重新定义"中国供应链+全球市场"的价值分配逻辑 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提供新范式 [9]
《搜狐网-琅琊新闻网》 2025全球贸易变局下,Voghion助力中国卖家破局欧洲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4-28 08:16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美国关税政策加剧贸易摩擦,中国卖家需开拓新兴市场,一站式跨境电商平台Voghion凭借精准布局、高效运营和多元扶持政策,成为中国企业突围全球化竞争的关键跳板,为中国企业开辟轻量化出海路径,推动“中国制造”向“全球品牌”升级 [1][9] 欧洲市场占有率持续领跑,增长数据印证平台潜力 - Voghion自2021年成立后迅速打开欧洲市场,一个月跻身欧洲电商平台市场下载量前十,单日单量破万单,截至2025年业务覆盖40余个国家和地区 [3] - 2024年Voghion欧洲市场APP下载量超2000万,月活用户超400万,跨境卖家超2万家,商品品类达3000余种 [3] - 平台以欧美中产阶层为核心客群,主打“品质与性价比”,填补SHEIN与亚马逊之间的市场空白,如引入的义乌小商品在欧洲家居细分市场复购率领先 [3] 技术驱动与本土化战略,构建差异化竞争壁垒 - Voghion通过技术提升平台智能化水平,基于AI算法实现“千人千面”推荐,如针对法国用户偏好推送环保家居用品提升点击率 [6] - 平台通过智能翻译打破语言壁垒,商品描述与客服服务覆盖10余种语言,拓展核心国家,建立本地化运营团队,实现精准推广与深度渗透 [6] - 物流方面优化仓储网络,与当地物流商合作,实现重点市场7日内送达;支付接入海外主流渠道,保障交易安全便捷 [6] 推出“零门槛入驻+全链路赋能”政策助力中国卖家 - 品类上基于大数据分析提供选品建议,与40余个中国产业带合作,推出“全球小商品直通车”,优先推荐有供应链优势的品类 [8] - 营销上为商家提供自动化广告投放系统,结合社媒引流,实现大促期间站内流量增长 [8] - 合作模式提供全托管、半托管模式,无进驻费和租金,适配不同规模企业 [8] 全托管、半托管、POP模式对比 - 店铺启动:全托管需大量货物储备、高额保证金,半托管无需备货入仓、零保证金,POP需缴纳保证金开店 [9] - 上架商品:全托管无自主定价权、除缺货外无自主下架权,半托管可自主定价、上下架商品,POP上架复杂 [9] - 店铺流量:全托管流量获取难、竞价激烈,半托管有丰富玩法和免费流量,POP需付费流量 [9] - 物流发货:全托管国际物流时效无选择性,半托管国内集运仓、平台负责国际段物流,POP自主沟通物流渠道发货 [9] - 售后客服:全托管售后不可控,半托管有平台7×24海外真人客服,POP自己做客服有语言和时差问题 [9] - 支付缴税:全托管平台缴纳税费,半托管平台代缴税费、国内私人账号可收款,POP自主缴费、需自己提供支付账号 [9] - 用户资产:全托管无法沉淀用户资产、品牌升级难,半托管支持出海品牌孵化、可积累用户资产,POP用户运营难度大 [9] 未来战略 2025年全球化战略显示,平台将拓展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通过“产业带+跨境电商”融合推动“中国制造”向“全球品牌”升级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