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银行
icon
搜索文档
宏观观察2024年第20期(总第531期):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之五:如何理解拓展我国中间品贸易新增长点?*
中国银行· 2024-03-19 00:00
业绩总结 - 我国中间品贸易结构持续优化,2023年中间品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为47.3%[13] - 中间品贸易占全球贸易比重不断上升,2013年达到58.8%,近年虽有下降但仍在53%以上[11] - 出口中间品占比持续提升,已连续12年成为全球中间品出口第一大国[7] - 新三样中间产品出口增长强劲,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出口型经济体增长较快[15] 用户数据 - 到2025年,全球数据流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11万亿美元[9] 未来展望 - 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自贸协定网络已包括28个国家和地区,对其出口约占我国出口总额的38%[10]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加快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优化海外仓布局[5] 市场扩张和并购 - 我国中间品出口主要目的地为德国、越南、墨西哥,占比持续增加,而美国、日本占比呈下降趋势[14]
宏观观察2024年第17期(总第528期):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之三:超长期特别国债成为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重要抓手*
中国银行· 2024-03-12 00:00
财政支出 - 2024年财政支出力度将明显增强,广义财政赤字率为7.2%左右,财政赤字、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合计8.96万亿元,超过2023年的财政支出[4] - 预计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将拉动2024年GDP增长0.68个百分点,合计增量资金将拉动约1.6个百分点的GDP增长[12] - 预计2024年财政政策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超长期特别国债将主要投向科技创新、基础设施、乡村振兴等领域[11] 政府债务率 - 中央政府整体负债率为21%左右,处于国际较低水平,采取中央政府加杠杆的方式来拉动经济增长是较好的政策选择[6] - 云南、甘肃、广西、天津、吉林等地政府债务率、城投债务率和广义债务率呈逐年增长趋势[7] - 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地政府债务率、城投债务率和广义债务率相对较低[7] 超长期特别国债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超出市场预期[4] - 本轮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主要用于投资建设,与过去发行的长期建设国债更加相似[9] - 超长期特别国债能够通过延长债务期限缓解地方债务压力,平衡经济提振和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10]
宏观观察2024年第15期(总第526期):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之一:新一轮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潜力有多大?*
中国银行· 2024-03-11 00:00
业绩总结 - 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2.5%[3] - 2023年全年,我国商品零售额增速仅为5.8%,远低于服务零售额增速20%[4] -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31.6%[5] - 2009年至2011年,我国中央财政累计补贴320亿元,年均约150亿元,有效促进了居民消费升级[6] - 2011年,家电以旧换新销售量和回收量突破3000万台,销售额超1100亿元,占当年家电总销售额比重约20%[6] 未来展望 - 本轮“以旧换新”政策有望每年激发新增汽车、家电需求分别为6293亿、4202亿或2109亿元,分别将拉动GDP增长约0.5、0.33或0.16个百分点[8] - 2024年小家电市场规模增速为5.3%[11] - 新能源汽车、新型家电需求分别将拉动GDP增长约0.22、0.11或0.04个百分点[11] 市场扩张和并购 - 我国汽车、家电市场正在由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增加了政策实施难度[11] 其他新策略 - 加强政策支持引导,完善补贴方案、能耗标准等配套措施,建议配合“新能源汽车下乡”“新型家电下乡”等进一步扩大政策效果[20] - 鼓励企业加快产品创新研发,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居民绿色化智能化的置换需求[20]
宏观观察2024年第16期(总第527期):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之二: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将激发多大投资潜能?*
中国银行· 2024-03-11 00:00
产业投资 - 本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将拉动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1.5个百分点,带动GDP增长0.4个百分点左右[1] - 从1998年以来的制造业投资周期来看,我国经历了三轮较为完整的工业投资周期[2] - 当前我国制造业投资处于本轮周期的下行阶段,尚未进入全面补库存阶段[3] - 设备更新改造政策更加注重从“存量”中挖掘投资增长点,有利于为开启新一轮周期铺垫基础[3] - 设备更新改造能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形成一定支撑,2022年改建投资增长9%,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个百分点左右[4] 市场需求 - 本轮设备更新改造将增加市场对于工业产成品的需求,推动物价水平逐步回升,改善居民和企业预期[4] - 大规模设备更新是推动内需回暖、提振市场预期的重要着力点,有助于扩大投资、稳定增长[4] 技术升级 - 设备更新改造也是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重要途径,要求鼓励先进、淘汰落后[4] - 本轮设备更新改造的重点在于以提高技术水平为牵引,提高先进产能比重,优化工业部门生产供给[5] - 第三产业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由1.7上升至1.9,第二产业数字化生产力仍有提升空间[5] - 设备更新改造有利于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5] 节能环保 - 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0.5%,能耗降低节奏较2017-2021年明显放缓[6] - 设备更新将降低产能设备能耗、减少排放作为重点方向,推动企业开展更新改造[7] - 《能效新规》将设备用能定为准入、节能和先进三级水平,基本实现重点用能产品设备全覆盖[7] 资金需求 - 预计重点行业设备更新将带来约9500亿元左右资金需求[10] - 高校设备更新改造将释放约2000亿元左右的高校设备更新需求[11]
宏观观察2024年第13期(总第524期):消费投资良性循环:逻辑、潜力与路径*
中国银行· 2024-02-23 00:00
消费转型升级 - 中国正处于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具备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的潜力[1] - 中国应适应消费转型升级的新趋势,加大对具有消费潜能的领域的投资[1] - 中国需多措并举,从稳定预期、优化环境、创新政府投资方式等多方面入手以提振消费意愿[1] - 中国应加大农村地区消费基础设施投资,激发其在家电等耐用消费品的潜力[1] - 中国需进一步释放居民在汽车、住房、绿色消费等领域的消费潜能[1] 消费数据 - 2023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达到82.5%[6] - 2023年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7.1万亿元,约合6.66万亿美元,占美国的79.9%[6] - 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达到2.38万亿元,增长15.6%[8] - 2023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3.92万亿元,增长2.9%,占出口总值的58.6%[8] 消费市场 - 2024年中国咖啡市场份额第一品牌为瑞幸咖啡,超过星巴克[11] - 2022年中国出口至RCEP成员国的化妆品总额达15.1亿美元,同比增长53.8%[11] - 农村地区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均高于城市地区,2023年农村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占比达到83.8%[11] - 农村地区耐用消费品市场未饱和,2022年农村居民家用电脑、空调、洗衣机等拥有量较低[12] 老龄化趋势 - 2035年左右,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消费需求巨大[13] - 截至2023年,全国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达40万个,床位820.6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不足40张[13] - 2016年至2020年,中国老年人文旅消费年均增速达23%,2021年超7000亿元[14] 居民消费 - 2023年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为0.49,居民“存多贷少”现象持续,消费意愿不强[14] - 2023年居民部门债务余额为78.25亿元,占GDP比重为62.1%,人均负债55507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为42.1%[15] - 2023年住房销售面积为9.48亿平方米,仅为高点时期的60.6%[16] - 2023年我国进口消费品达到1.95万亿元,是2010年的25倍,其中高品质消费供给不足,如营养品、母婴保健、化妆品等[16]
宏观观察2024年第12期(总第523期):中国经济“通缩”之辩*
中国银行· 2024-02-21 00:00
中国经济 - 讨论广泛,认为当前物价只是暂时的、结构性的下跌[1] - 出现困难,需求不足、市场信心弱、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货币政策传导受阻[1] - 政府应及时反应,兼顾短期稳增长、扩内需,以及长期促改革、调结构[1] - 通过宏观调控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稳定了物价水平[5] 金融政策 - 1998-2000年连续三年增发长期建设国债,规模分别为1000、600、500亿元[5] -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中国CPI连续9个月下跌,GDP增速也大幅下降[6] - 2009年中国M2增速高达27.68%,比2008年提高了约10个百分点[7] - 1933年美国整个社会的真实负债比1929年初大约上升了40%[8] - 罗斯福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大政府调节力度、实施金融改革措施和取消金本位制度[8] 日本经济 - 经历长期通缩、经济陷入“失去的30年”,主要原因在于资产价格暴跌和“工资-预期-物价”负循环[9] - 工资水平从1995年至2015年下降,雇员薪资总额从233.52万亿日元降至211.99万亿日元[10] - 截至2022年底,海外净资产高达418万亿日元,连续30年为全球最大债权国[10] - 货币乘数从19世纪末的10以上降至2023年的2以下[11] 2023年数据 - 全年CPI上涨0.2%[15] - 四季度CPI平均同比涨幅为-0.33%[17] - 全国猪肉平均批发价为20.45元/公斤,较年初下降了21.4%[17] - WTI原油期货收报71.65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收报77.04美元/桶,分别较年初下降6.9%和6.2%[18] - 全国人均消费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68%,仍低于疫情前水平(2017-2029年均值在70%以上)[19] - 中国出口金额同比下降4.3%[19] 行业趋势 - 光伏产业近年来国内光伏产能扩张迅猛,产品价格快速下跌,上游硅料价格已跌超70%[20] - “M2-M1”剪刀差高达8.4个百分点,位于历史较高水平[20] - 物价下跌只是暂时的、结构性的,但确实面临需求不足、市场信心弱、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货币政策传导受阻等问题[21] 其他 - 2024年第12期总第523期[22] - 多措并举稳定市场预期,保持政策稳定性与一致性[22] - 通过启动新一轮一揽子改革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