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科技工业(00040)
搜索文档
金山科技工业(00040) - 2024 - 年度财报
2024-07-30 16:54
公司概况 - 公司是电池和音响领域领导者,有60年制造经验[4][5][8] - KEF自1961年以来坚持创新,以顶级声学技术提升音频品质[22][23] - Celestion为专业舞台打造优质扬声器驱动器,在数百万活动和演唱中呈现卓越音质[24][25] - 公司主要银行包括大华银行、恒生银行等,核数师为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62][63] - 公司持有新加坡上市的GP工业有限公司85.59%股权,截至2024年6月21日,GP工业持有GP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1.17%股权[71][76][87] 可持续发展战略 - 鼓励客户使用可充电电池,持续投资研发提升电池表现[9][12] - 凭借高效环保能源储存方案开拓AI商机,用镍基技术助力净零未来[13][14] - 公司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战略部署和责任[29][30] - 公司完成首笔7.4亿港元银团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融资,是亚太地区消费类电池行业最大规模之一[193][199] - 公司计划用融资加强环保高效生产程序和提升产品包装可持续性,提高工厂废物转化率[194][200] 市场拓展与合作 - 积极拓展全球体验中心网络,联系客户、贸易伙伴和音乐爱好者[21] - KEF与零售集团合作拓展欧美销售覆盖范围,开设新体验中心和旗舰店[173][174] - KEF与知名零售集团合作扩大美欧销售覆盖面,已在日本东京、中国成都开设体验中心,英国伦敦旗舰店2024年6月开业,还计划在中国北京和广州开设更多体验中心[179][180] 业绩公布与股息 - 2024年度中期业绩于2023年11月22日公布,全年业绩于2024年6月21日公布[56][57] - 2024年度建议末期股息股份截止过户日期待明确,派息日期为2024年9月20日[60][61] 财务数据 - 2023 - 2024财年公司营业额为65亿港元,总资产逾76亿港元,全球员工超6000人[74][79] - 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营业额64.764亿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3690万港元,2023年则为亏损3.673亿港元[89] - 2024年3月31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12.047亿港元,总资产76.027亿港元,资本性支出2.173亿港元[94] - 2024年3月31日,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比率为1.0,存货流通期2.9个月[96] - 2024年3月31日,集团银行借贷净值与总财产比率为1.04,公司为0.43[98] - 截至2024年3月31日,中国员工3850人,香港360人,其他国家1920人,总计6130人[102] - 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电池业务营业额占比75.6%,音响业务占比24.4%[106][108] - 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亚洲营业额占比0.6%,欧洲占50.2%,美洲占27.1%,其他地区占22.1%[109][111] - 2024年3月31日,香港及中国总资产占比5.0%,其他亚洲地区占75.4%,欧洲占4.4%,美洲占15.2%[112][113] - 2024年营业额为64.764亿港元,2023年为65.81亿港元,2022年为71.456亿港元[148][153] - 2024年除税前亏损2.956亿港元,2023年溢利1.004亿港元,2022年溢利2.649亿港元[148][153] - 2024年全年亏损3.419亿港元,2023年溢利0.862亿港元,2022年溢利2.258亿港元[148][153] - 2024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3.673亿港元,2023年溢利0.369亿港元,2022年溢利1.569亿港元[148][153] - 2024年非控股权益溢利0.254亿港元,2023年溢利0.493亿港元,2022年溢利0.689亿港元[148][153] - 2024年总资76.027亿港元,2023年为82.68亿港元,2022年为93.737亿港元[150] - 2024年总负债54.482亿港元,2023年为55.452亿港元,2022年为61.561亿港元[150] - 2024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12.047亿港元,2023年为17.013亿港元,2022年为21.95亿港元[150] - 2024年非控股权益9.498亿港元,2023年为10.215亿港元,2022年为10.226亿港元[150] - 不包括公司拥有人应占炫域科创亏损(包括减值损失)4.087亿港元[140] - 2024年度集团营业额为64.76亿港元,较2023年度下跌1.6%[160][162] - 2024年扣除财务成本及应占联营公司业绩前的溢利为3.271亿港元,2023年为1.676亿港元[160][162] - 2024年撇除应占炫域科创业绩,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4140万港元[160][162]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3.673亿港元,2023年为溢利3690万港元[161][163] - 2024年每股亏损为40.1港仙,2023年为每股盈利4.0港仙[161][163] 业务发展情况 - GP电池业务毛利率较2023年增长,销售额略有下降[169] - 特种电池业务增长,锂硬币电池产品线受益于物联网技术部署和全球市场扩张[170] - GP电池在欧洲市场获新客户订单,将拓展南亚和中东市场[171] - GP电池业务销售额稍跌,毛利率较2023年度有所增长,尤其充电池分部受消费者支出和库存清算影响营业额微跌[175] - 特种电池业务增长,钮型锂电池产品因物联网技术应用和全球市场拓展销售增加[176] - 金山电池取得欧洲市场新客户订单,预期下年度带动销售增长,并将拓展南亚和中东地区分销业务[177] - KEF增长重点在主动式无线音乐系统,推出多款新产品,专利超低音喇叭技术受市场欢迎[182][187] - 2024年是Celestion成立100周年,获美国全国音乐商品协会“NAMM展会大奖”[184][189] 子公司情况 - 2024年1月完成实物分派,GP能源科技成为公司直接附属公司[164][166] - 炫域科创集团园艺LED市场受欧洲军事冲突影响,智能LED照明销售预计2024年中前难恢复,公司陷入财困被银行清盘呈请,LED屏幕业务运营平稳,正准备重组计划并探讨新资金渠道[186][191] 未来展望 - 公司预计未来全球经济有挑战,但有信心适应市场,将聚焦运营效率、技术进步、产品和营销创新及品牌增长,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创新战略[197][198]
金山科技工业(00040)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06-21 22:52
公司业绩 - 2023/2024 年度全年业绩公布,公司营业额为6,476,000,000港元,下跌1.6%;毛利率增至28.5%[1] - 本年度公司净利润为327,100,000港元,去年为167,600,000港元;每股亏损为40.1港仙,去年每股盈利为4.0港仙[1] - 电池业务營业额为840,900,000坡元,下跌3.4%;毛利率由21.2%上升至24.2%[13] - 音响业务營业额下跌3.1%至271,400,000坡元,毛利率微跌至42.0%[17] - 公司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營業額为6,476,406千港元,业绩为-13,788千港元[52] 财务状况 - 公司2024年3月31日的非流动资产总额为3923.82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4408.61亿港元有所下降[32] - 公司2024年3月31日的流动资产总额为3678.86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3859.46亿港元有所下降[32] - 公司2024年3月31日的流动负债总额为3696.38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4236.13亿港元有所下降[32] - 公司2024年3月31日的非流动负债净值为-17.51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376.67亿港元有所上升[32] - 公司2024年3月31日的总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余额为3906.31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4031.94亿港元有所下降[32] 风险和挑战 - 公司预计全球经济疲弱,通胀高企,加息不断,可能对消费者在电子和音响产品上的支出造成不利影响[23] - 高利率预计将大幅增加公司的融资成本,计划开发其他融资渠道以减轻成本[24] - 公司已开设KEF Music Gallery和Celestion专业音响产品体验中心,预计需求将逐步增强[27] 财务报告 - 公司根据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综合财务报表[34] - 公司已向香港公司注册处提交了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的财务报表,并将在适当时候提交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财务报表[35] - 公司首次应用了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的修订本,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表现没有重大影响[38]
金山科技工业(00040) - 2024 - 中期财报
2023-12-18 08:12
整体财务业绩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营业额为32.84亿港元,减少2.6%;本期溢利为3990万港元,减少64%;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350万港元,减少95.4%;每股盈利为0.38港仙[7][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营业额为32.84亿港元,较2022年的33.73亿港元有所下降[39] - 2023年同期公司本期溢利为3990.5万港元,较2022年的1.11亿港元大幅减少[39] - 2023年每股盈利基本为0.38港仙,较2022年的8.27港仙大幅下降[3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本期溢利为3990.5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10947亿港元[44][4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本期其他全面支出为1.86694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2.44194亿港元[44][4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本期全面(支出)收益总额为 - 1.46789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 - 1.33247亿港元[44][45] - 2023年9月30日公司权益总额为25.32177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30.56019亿港元[44][4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总营业额32.8372亿港元,除税前溢利7372.9万港元;2022年同期总营业额33.72728亿港元,除税前溢利1.3012亿港元[59] - 2023年1 - 9月电子业务营业额7.29458亿港元,电池业务营业额25.54262亿港元;2022年同期电子业务营业额7.41499亿港元,电池业务营业额26.31229亿港元[60] - 按客户所在地划分,2023年1 - 9月中国香港营业额1.567亿港元、内地12.93322亿港元;2022年同期香港1.52977亿港元、内地13.25232亿港元[60] - 按客户所在地划分,2023年1 - 9月其他亚洲国家营业额2.39604亿港元、欧洲8.86379亿港元、美洲6.8612亿港元;2022年同期其他亚洲国家2.74599亿港元、欧洲9.5034亿港元、美洲6.433亿港元[6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及收益为7349.6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31536亿港元[6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支出及亏损为590.6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5133.1万港元[6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财务成本为1.20583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8522.1万港元[6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除税前溢利已减除无形资产摊销66.4万港元、物业等折旧9692.9万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3905.2万港元[6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税项为3382.4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917.3万港元[6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349.3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7567.2万港元[63] 财务指标变动 - 公司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25.5%上升至27.4%,毛利上升4.6%至8.983亿港元[10] - 其他收入由去年同期的2.315亿港元减少68.3%至7350万港元[11] - 分销支出较去年同期减少800万港元或1.9%至4.065亿港元[12] - 行政支出由去年同期4.64亿港元减少6.6%至4.335亿港元[13] - 其他支出由去年同期5130万港元减少至590万港元[14] - 财务成本及所占联营公司业绩前溢利由去年同期1.604亿港元下降至1.259亿港元[15] - 财务成本由去年同期的8520万港元增加3540万港元或41.5%至1.206亿港元[16] - KGG Group毛利率轻微下跌1.4%至41.1%[22] - 其他工业投资除税前贡献由去年同期的1020万坡元下跌至430万坡元[23] - 集团期内银行贷款净额上升7700万港元至23.17亿港元,借贷比率为0.92(2023年3月31日:0.82)[24] - 2023年9月30日,集团有86%(2023年3月31日:70%)的银行贷款属循环性或1年内偿还借贷[25] - 2023年9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约9.71亿港元[26] - 2023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42.26亿港元,较3月31日的44.09亿港元有所减少[41] - 2023年9月30日流动负债净值为-9709.9万港元,较3月31日的-3766.65万港元有所增加[4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额为995.21万港元,2022年为-61.88万港元[43] - 2023年同期投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为768.9万港元,2022年为2.08亿港元[43] - 2023年同期融资活动使用现金净额为-3.98亿港元,2022年为-9568.1万港元[43] - 2023年9月30日现金及等值现金为9147.56万港元,较期初的1.28亿港元减少[43] - 2023年其他全面支出为1.87亿港元,较2022年的2.44亿港元有所减少[40] - 2023年9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约9.71亿港元,流动负债净额上升因非流动贷款重新分类及现金和借款支付所致[51] - 2023年9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包括约27.83亿港元银行贷款等,须12个月内偿还[5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应收货款及其他应收账项等为13.84451亿港元,3月31日为12.87901亿港元[6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应付账项及费用为15.2921亿港元,3月31日为15.619亿港元[6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分类为以公平值计入损益之股本工具的上市股本公平值为704千港元,较3月31日的958千港元有所下降[7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或然负债中其他项为11,916千港元,较3月31日的12,709千港元有所减少[8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已签约但未在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拨备关于物业、厂房及设备之资本承担为6,262千港元,较3月31日的3,059千港元有所增加[81] - 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持续关连交易总额为319千港元,较2022年的3,291千港元大幅减少[81] - 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出售予联营公司金额为154,704千港元,较2022年的106,789千港元有所增加[81] - 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购买自联营公司金额为258,014千港元,较2022年的165,284千港元有所增加[81] 业务板块情况 - 电池业务本年首半年营业额为4.389亿坡元,以坡元计算较去年同期下跌5.5%,毛利率由20.7%上升至23.4%[18] - KGG Group营业额为1.253亿坡元,去年同期为1.309亿坡元,以坡元计算下跌4.3%[20] - 品牌音响业务营业额下跌13.1%,KEF产品销售下跌14.2%,Celestion专业扬声器驱动单元业务营业额下跌8.7%[21] - 专业扬声器制造业务营业额上升13.7%,主要因南北美洲销售增加20.1%[22] 资金用途与安排 - 供股所得款项净额约为7750万港元,计划6200万用于拓展充电电池业务,1550万用作一般营运资金[29] 人员情况 - 2023年9月30日,集团全球聘用员工约6620人(2023年3月31日:6650人)[31] 业务预期 - 预期本年度KEF消费类扬声器和Celestion专业扬声器驱动器需求回升,专业音响制造业务有利[36] 财务报表相关 - 2022年12月30日,公司联营公司炫域科创以11亿港元完成收购元晖光电全部已发行股本[47] - 炫域科创集团综合财务报表重新编列,以包括元晖光电集团资产、负债及营运业绩[47] - 公司2022年9月30日未经审核的简明中期综合财务报表重新编列,调整联营公司权益等变动[48] - 2023/2024年度半年中期报告中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比较资料仅取自该年度若干财务报表[49] - 公司已向香港公司注册处递交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财务报表[49] - 公司核数师就上述财务报表发表无保留意见报告[50] - 集团于中期报表期间首次应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编制报表[54] - 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本预计影响集团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财政年度综合财务报表披露附注[58] - 集团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告按历史成本规则编订,会计政策与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财务报告一致[52][53] 资产购置与租赁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在物业等设备上耗资3373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59445亿港元[6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确认使用权资产7100.7万港元、租赁负债6322.2万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1880.3万港元和1752.2万港元[65] 股权出售 - 2021年1月31日集团签订出售时代电池全部股权协议,2022年完成出售,出售收益为60,245千港元[82][83] - 出售时代电池产生的净现金流入为154,299千港元[83] 股息政策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之中期股息[84] 股权结构 - 截至2023年9月30日,董事罗仲荣持有公司普通股242,941,685股,占已发行股份26.54%;李耀祥持有350,000股,占0.04%;吴家晖持有48,868,573股,占5.34%[8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占85.59%权益的附属公司GP工业中,董事罗仲荣持有300,000股,占0.06%;李耀祥持有1,465,000股,占0.30%;罗宏泽持有116,400股,占0.02%;吴家晖持有94,603股,占0.02%[8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非董事或总裁股东中,涂美眉持有普通股98,432,150股,占已发行股份10.75%;吴倩晖持有48,868,573股,占5.34%;Ring Lotus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70,569,500股,占7.71%;HSBC International Trustee Limited持有70,569,500股,占7.71%[87] 证券交易与合规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内,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未买卖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9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内,除主席及行政总裁职能未分离外,公司已遵从上市规则附录14第二部份之守则条文[9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内,所有董事已遵守上市规则附录10规定的证券交易准则[92] 公司治理 - 公司成立审核委员会,包括4位独立非执行董事及1位非执行董事,已审阅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93] - 报告刊发日,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执行、非执行和独立非执行董事[94]
金山科技工业(00040) - 2024 - 中期业绩
2023-11-22 19:53
财务表现 - 本年度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金山科技工业有限公司營業額为3,284,00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6%[2],[3] - 本年度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盈利为0.38港仙,较去年同期的8.27港仙大幅下降[2],[3] - 本年度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为3,50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的75,700,000港元减少95.4%[3] - 本年度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电池业务營业额为438,900,000坡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5%[13] - 本年度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电子产品及扬声器业务營业额为125,300,000坡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3%[15] - 本年度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GP Group毛利率下降至41.1%,盈利能力有所下降[17] - 公司在2023年9月30日的非流动资产总额为4,226,182千港元,较3月31日的4,408,605千港元有所下降[32] - 公司在2023年9月30日的流动资产总额为3,494,153千港元,较3月31日的3,859,460千港元有所下降[32] - 公司在2023年9月30日的流动负债总额为4,465,143千港元,较3月31日的4,236,125千港元有所增加[32] - 公司在2023年9月30日的资产净值为2,532,177千港元,较3月31日的2,722,762千港元有所下降[32] - 公司在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财务成本为120,583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85,221千港元有所增加[50] - 公司在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内耗资约33,730,000港元用于物业、厂房及设备,以扩展业务[52] 财务风险和管理 - 本年度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銀行貸款淨額上升77,000,000港元至2,317,000,000港元[19] - 本年度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借貸比率为0.92,略有上升[19] - 本年度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有86%的銀行貸款属循环性或1年内償还借贷[20] - 本集团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约971,000,000港元,主要由于1年内应还贷款增加和支付资本支出、定期贷款和贷款利息所致[21] - 利率上升可能导致本集团财务成本大幅增加,可能寻求其他融资方案以降低借款水平和财务成本[24] - 公司在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内就土地及房产和机械及设备的使用订立若干新租赁协议,确认使用权资产为71,007,000港元[53] - 公司给予贸易客户的信贷期一般为30天至120天不等,应收货款及应收票据按发票日期的账龄分析显示,应付账款按发票日期的账龄分析也有详细数据[54] 公司治理 - 公司遵守上市规则的企业治理守则,但主席兼行政总裁职能未分离[74] - 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以审阅和监督财务报告等事项,委员会包括4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1位非执行董事[75]
金山科技工业(00040) - 2023 - 年度财报
2023-07-31 10:58
公司概况 - 公司于1964年成立,自1984年起在香港上市[6] - 公司持有GP工業有限公司85.59%的股份[6]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GP超霸电池、GP Recyko充电电池、KEF高级扬声器和Celestion专业扬声器[6] 财务数据 - 2022至2023年度,公司营业额为66亿港元,总资产超过82亿港元[7] - 公司2022-2023年度营业额为66亿港元[12] - 公司2022-2023年度总资产超过82亿港元[10] - 公司2022-2023年度总溢利为3690万港元[12] - 公司2022-2023年度每股盈利为4港仙[12] - 公司2022-2023年度资本性支出为2.928亿港元[12] - 公司2022-2023年度员工总数为6650人[10] - 公司2022-2023年度电电池业务占总营业额的75.7%[13] - 公司2022-2023年度电子产品及扬声器业务占总营业额的24.3%[13] - 公司2022-2023年度亚洲地区占总营业额的49.7%[13] - 公司2022-2023年度美洲地区占总营业额的28.1%[13] - 公司市值在2023年3月31日为1800百万港元[15]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为36.9百万港元[15]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每股盈利为4.0港仙,每股股息为Nil港仙[15] - 2023年營業額为6,581.0百万港元,较2022年的7,145.6百万港元下降[16] - 2023年除稅前溢利为100.4百万港元,较2022年的264.9百万港元下降[16] - 2023年全年溢利为86.2百万港元,较2022年的225.8百万港元下降[16] - 2023年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權益为1,701.3百万港元,较2022年的2,195.0百万港元下降[16] - 2023年總資產为8,268.0百万港元,较2022年的9,373.7百万港元下降[16] - 2023年總負債为5,545.2百万港元,较2022年的6,156.1百万港元下降[16] - 本年度營業額較上年度下跌至65.81亿港元,毛利率上升[20] - 本年度營業額較上年度下跌至億港元,毛利率則由上升至[24] - 本財政年度每股盈利為港仙,去年度則為港仙[25] - 本年度總溢利由億港元下跌至萬港元[24] - 公司本年度之营业额为65.81亿港元,较去年度下跌6.8%[46] - 公司毛利率从去年度的25.9%增加至本年度的26.6%,主要得益于产品提价、改善销售组合和提升生产力[46] - 公司约75.7%的营业额来自电池业务,24.3%来自电子产品及扬声器业务[47] - 分销支出减少8,710万港元,下降9.5%至8.296亿港元[48] - 行政支出减少1,900万港元,下降2.1%至8.664亿港元[48] - 其他營運收入减少1,750万港元至2.634亿港元[49] - 其他營運支出减少5,370万港元至1.509亿港元[50] - 電池業務營業額下跌7.5%至8.701亿坡元[52] - 一次性電池和充電池銷售分別減少6.2%和15.5%[52] - GP工業集團出售新盛力29.28%股權,獲得出售收益7,100万港元[54] - GP工業集團出售惠州時代,錄得出售收益6,090万港元[55] - 電子產品及揚聲器業務營業額輕微下跌0.7%至2.799亿坡元[58] - 專業揚聲器驅動器業務Celestion營業額增長6.1%[59] - 公司于2023年1月26日与投资者签订未来股權簡單協議,筹集资金1,370万美元[63] - 其他工業投資业务包括集团对美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及炫域科創有限公司的投资[64] - 炫域科創完成出售其附属公司匯聚科技有限公司,录得出售收益[65] - 炫域科創完成收购元暉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供股发行股份,所得款項淨額约为港元[66] - 集团银行贷款净额减少10亿港元至20亿港元,借贷比率为0.3[66] - 集团有50%的银行贷款属循环性或1年内偿还借贷[68] - 公司完成收购元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提升自动化和扩大规模,改善财务报表[71] - 公司上年度股东应占溢利由早前报告的1亿港元上调至2亿港元[71] - 公司进行供股,发行1股供股股份给每6股现有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5.5亿港元[71] - 公司银行贷款净额减少1亿港元至2亿港元,借貸比率为3(2022年4月1日:4)[71] - 公司计划使用供股所得款項淨額77.5亿港元,其中62亿港元用于拓展充电电池业务,15.5亿港元用于一般营运资金[75] - 公司预计当主要海外品牌代工客户在2024下半财年完成库存调整后,电池产品需求可能逐渐回升[76] - 公司考虑未来以股权融资支持部分扩张,以减少借貸水平和财务成本[77] - 公司已完成重新平衡产能的工作,预计下年度生产效率将因减少冗余运作和规模经济而改善[78] - 公司将继续推出创新产品,并提升全球分销效率,以改善利润[82] - 公司在中国、马来西亚和越南的六间电池厂获得UL Zero Waste to Landfill Gold Validation,表明其废弃物转化率和能源回收率得到提升[84] - 金山电池和一间位于中国的工厂分别获得“粤港清洁生产伙伴(供應鏈)”和“粤港清洁生产优越伙伴(製造業)”标志[85] - 位于中国东莞的工厂获得“东莞市平安企业”称号[86] - 金山电池荣获大中華名牌企業聯會“大中華百分百香港名牌大獎-2022 CSR傑出企業社會責任環保獎”[87] - 金山电池获得香港绿色机构认证“节能证书(良好级别)”和“減廢證書(良好级别)”[88] - 公司于本年度购买约292,806,000港元物
金山科技工业(00040) - 2023 - 年度财报
2023-07-28 18:18
公司概况 - 公司名称为金山科技工业有限公司,股票代码为40[1] - 公司成立于1964年,自1984年起在香港上市[6] - 公司持有GP工業有限公司85.59%的股份,GP工業在新加坡上市[6]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消费类电池、电子产品及扬声器业务,以及研发新型充电电池技术和企业对企业的电池业务[6] - 公司拥有多个知名品牌,如GP超霸电池、GP Recyko充电电池、KEF高级扬声器和Celestion专业扬声器[6] - 公司在全球十多个国家设有生产设施、研发中心和销售办事处,员工总数超过6,650人[7] 财务数据 - 公司在2022-2023财年的营业额为66亿港元,总资产超过82亿港元[7] - 公司2022-2023年度营业额为66亿港元[12] - 公司2022-2023年度总资产超过82亿港元[10] - 公司2022-2023年度全年总溢利为3690万港元[12] - 公司2022-2023年度每股盈利为4港仙[12] - 公司2022-2023年度资本性支出为2.928亿港元[12] - 公司2022-2023年度电电池业务占总营业额的75.7%[13] - 公司2022-2023年度电子产品及扬声器业务占总营业额的24.3%[13] - 公司2022-2023年度亚洲地区营业额占总营业额的49.7%[13] - 公司2022-2023年度美洲地区营业额占总营业额的28.1%[13] - 公司2022-2023年度欧洲地区营业额占总营业额的0.8%[13] - 公司市值在2023年3月31日为1,800百万港元[15]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为36.9百万港元[15]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每股盈利为4.0港仙,每股股息为Nil港仙[15] - 2023年度營業額为6,581.0百万港元,较2022年度的7,145.6百万港元下降[16] - 2023年度除稅前溢利为100.4百万港元,较2022年度的264.9百万港元下降[16] - 2023年度全年溢利为86.2百万港元,较2022年度的225.8百万港元下降[16] - 2023年度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權益为1,701.3百万港元,较2022年度的2,195.0百万港元下降[16] - 2023年度總資產为8,268.0百万港元,较2022年度的9,373.7百万港元下降[16] - 2023年度總負債为5,545.2百万港元,较2022年度的6,156.1百万港元下降[16] - 本年度營業額較上年度下跌至6,581.0百万港元,毛利率上升[20] - 本年度營業額較上年度下跌至億港元,毛利率則由上升至[24] - 本財政年度每股盈利為港仙,去年度則為港仙[25] - 公司2023财年的营收为65.81亿港元,较2022财年下降6.8%,主要由于电池业务营收减少8.4%[46] - 公司2023财年的毛利率从2022财年的25.9%增加至26.6%,主要得益于产品提价、销售组合改善和生产力提升[46] - 公司2023财年约75.7%的营收来自电池业务,24.3%来自电子产品及扬声器业务[47] - 分销支出减少8,710万港元,下降9.5%至8.296亿港元[48] - 行政支出减少1,900万港元,下降2.1%至8.664亿港元[48] - 其他營運收入减少1,750万港元至2.634亿港元[49] - 其他營運支出减少5,370万港元至1.509亿港元[50] - 電池業務營業額下跌7.5%至8.701亿坡元[52] - 一次性電池和充電池銷售分別減少6.2%和15.5%[52] - 電子產品及揚聲器業務營業額輕微下跌0.7%至2.799亿坡元[58] - 專業揚聲器驅動器業務Celestion營業額增長6.1%[59] 投资与融资 - KEF GP Group Limited完成A輪融資,總額為萬美元[22] - 利率持續高企增加融資成本,公司開始更廣泛採用股權融資作為替代方案[21] - 公司于2023年1月26日与投资者签订未来股權簡單協議,筹集资金1,370万美元[63] - 其他工業投資业务包括集团对美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及炫域科創有限公司的投资[64] - 炫域科創完成出售其附属公司匯聚科技有限公司,录得出售收益[65] - 炫域科創完成收购元暉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此前两公司股权均属同一控股股东[66] - 公司宣布以每股供股股份港元的认购价向股东进行供股,供股所得款项总额约为港元,净额约为港元[66] - 本年度集团之银行贷款净额减少亿港元至亿港元,借贷比率为[66] - 集团有之银行贷款属循环性或年内偿还借贷,为年至年內償還貸款[68] - 公司完成对元晖光电科技的收购,提升自动化和扩大规模以增强运营效率[71] - 公司上年度股东应占溢利由1亿港元上调至2亿港元[71] - 公司进行供股,发行77.5百万股普通股,所得款項淨額約62百万港元[71] - 公司计划使用供股所得款項淨額62百万港元用于拓展充電池業務,预计在章程刊發後的未來兩年內完成[75] - 公司银行贷款净额减少1亿港元至2亿港元,借貸比率为1(2022年1月1日:2)[71] - 公司考虑适时以股权融资支持未来发展,以减少借貸水平和財務成本[77] 业务发展与合作 - 公司將在財政年度止前於倫敦、東京和中國多個城市開設全新KEF音響體驗中心[23] - 專業揚聲器業務Celestion的銷售正在回升,新產品C-Music街頭演唱音響系統獲得更多關注和好評[33] - 公司與Lotus合作,為其全球首台純電動四驅車Lotus Eletre Hyper
金山科技工业(00040) - 2023 - 年度业绩
2023-06-20 22:54
财务表现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的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下跌6.8%,至6,581,000,000港元,毛利率增加至26.6%[1][2] - 公司每股盈利为4.0港仙,较去年下降至19.8港仙[1][2] - 公司电池业务營业额为870,100,000坡元,较去年下跌7.5%,毛利率大致维持去年水平[1][10] - 公司通过改善销售组合、推出高利润的新产品和提升生产效率,使毛利率从去年的25.9%增加至本年度26.6%[1][4] - 公司營运维持績效,分銷支出较去年减少9.5%,行政支出减少2.1%[1][5] - 公司本年度其他營運收入减少17,500,000港元至263,400,000港元,主要包括出售新盛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出售GP工业有限公司全资附属公司惠州时代电池有限公司的收益[1][6] - 公司本年度其他營運支出减少53,700,000港元至150,900,000港元,包括充电锂电池业务的物业、厂房和设备减值,以及注销一家附属公司的累计汇兑亏损[1][8] - 公司展望指出,随着全球供应链改善,电池产品需求可能逐渐回升,但急剧加息预期可能增加公司的财务成本,公司将适时以股权融资集资支持未来发展[1][17][18] - 下年度生产效率预计会得到改善,因为重新平衡产能工作已完成[19] - GP工业集团通过强大的产品分销计划和销售拓展,预计将扩大潜在市场[20] - 全球船运中断问题改善,但电子部件短缺仍将对公司运营资金带来挑战[21] - 预计下年度末将完成平衡产能工作,随后出售现有厂房以支持财务槓桿优化项目[22] - 与投资者签订未来股权协议,集资约1,370万美元,用于长期贸易和业务支持[23] - 充电池业务的建议分派仍在进行中,需要完成重整充电池生产业务并取得相关批准[24] - 公司持续投资于创新产品开发,以加强竞争优势和提升利润率[25] - 2023年度持续经营业务全年盈利为86,237千港元,较上年有所下降[26] 资产状况 - 2023年3月31日,公司的非流动资产总额为4,408,605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5,005,027千港元有所下降[28] - 公司的流动资产总额为3,859,460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4,325,772千港元有所下降[28] - 公司的流动负债总额为4,236,125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5,106,968千港元有所下降[28] - 公司的资产净值为2,722,762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217,552千港元有所下降[28] - 公司的股本为998,666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持平[28] - 公司的储备为702,603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196,302千港元有所下降[28] - 公司的未来股权简单协议为111,096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新增[28] - 公司的所占附属公司资产净值为910,397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022,584千港元有所下降[28] 会计准则 - 公司首次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对綜合财务报告未造成重大影响[38] - 公司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修订本,对业务合并有影响,但未对綜合财务报告造成重大影响[39] - 公司首次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16号修订本,对物业、厂房及设备的影响[40] - 公司对可供使用的物业、厂房及设备追溯应用新会计政策,未对财务状况及表现造成重大影响[41] - 公司首次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对金融工具评估有影响,但未对綜合财务报告造成重大影响[42] - 公司对修改或交换的金融负债应用修订本,未对綜合财务报告造成重大影响[43] - 公司未提前应用新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修订本,预计未来不会对綜合财务报告造成重大影响[44] 公司治理 - 公司已就董事进行的证券交易采纳上市规则附录10的标准守则作为行为守则[76] - 公司遵守上市规则第3.21条规定成立审计委员会,审阅并监督财务报告及内部监控等事项[77] - 公司董事局成员包括执行董事罗仲荣先生、李耀祥先生、林显立先生、黄子恒先生、张东仁先生、罗宏泽先生、非执行董事吴家辉女士、独立非执行董事吕明华先生、陈志聪先生、陈其镖先生、唐伟章先生[78]
金山科技工业(00040) - 2023 - 中期财报
2022-12-13 17:34
经营业绩 - 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为33.73亿港元,减少5.9%[8][9][10] - 公司拥有人应占持续经营业务溢利为6240万港元,上升12.4%[8][9] - 公司拥有人应占总溢利从去年同期4040万港元(含已终止经营业务亏损1510万港元)升至本年度6240万港元[8][9][13] - 持续经营业务连同已终止经营业务每股盈利为6.82港仙,去年同期为5.13港仙[8][9] - 本年首半年毛利下跌8.1%至8.587亿港元,毛利率由26.08%微跌至25.46%[10] - 其他收入及其他收益从去年同期4700万港元增至本年首半年2.21亿港元[12] - 分销支出增加30万港元或0.1%至4.145亿港元[12] - 行政支出增加4.8%至4.64亿港元[12] - 电池业务本年首半年营业额为4.646亿坡元,下跌4.7%[14] - 电子产品及扬声器业务营业额为1.309亿坡元,去年为1.314亿坡元[19] - 品牌音响业务营业额微跌0.3%,KEF产品销售减少4%,Celestion专业扬声器单元业务营业额上升18.4%,专业扬声器制造业业务营业额下跌0.5%[20]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为33.72728亿港元(2021年:35.83564亿港元),本期溢利为9548.9万港元(2021年:6453万港元)[31] - 集团每股盈利基本为6.82港仙(2021年:5.13港仙),持续经营业务每股盈利为6.82港仙(2021年:7.05港仙)[31]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本期溢利为95489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64530千港元[33] - 2022年1 - 9月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为3372728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3583564千港元[52][54] - 2022年1 - 9月电子及扬声器产品营业额为741499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760796千港元;电池及电池相关产品营业额为2631229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2822768千港元[54] - 2022年1 - 9月持续经营业务除税前溢利为114662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106708千港元[52] - 2022年1 - 9月其他收入及其他收益为221006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46966千港元[56] - 2022年1 - 9月其他支出及其他亏损为49408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18858千港元[56] - 2022年1 - 9月财务成本为85221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67892千港元[52] - 2022年1 - 9月无形资产摊销为38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38千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92079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84067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为41806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49301千港元[62] - 2022年1 - 9月香港利得税为7356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8058千港元;香港以外其他地区税项为29155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19635千港元;递延税项为 - 17338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 - 3174千港元[64] - 2022年1 - 9月按客户所在地划分,中国香港营业额为152977千港元,中国内地为1325232千港元,其他亚洲国家为274599千港元,欧洲为950340千港元,美洲为643300千港元,其他为26280千港元[54] - 2022年1 - 9月业务业绩方面,电子为30160千港元,电池为220705千港元,其他投资为 - 8千港元[52] - 公司拥有人应占持续经营及已终止经营业务本期溢利为6244.2万港元,2021/2022年度为4043.7万港元,每股基本盈利为6.82港仙,2021/2022年度为5.13港仙[68] - 公司拥有人应占已终止经营业务于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亏损1511.2万港元,2022/2023年度无,每股基本亏损为1.92港仙,2022/2023年度无[69] - 2021年4月1日至8月31日汽车配線业务营业额为84,147千港元,本期溢利为930千港元,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该业务年内亏损17,659千港元[103] 财务状况 - 集团期内银行贷款净额减少7300万港元至25.64亿港元,借贷比率有变化,2022年9月30日集团借贷比率为0.95(2022年3月31日:0.91)[24] - 2022年9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约2.92亿港元,GP工业提取7000万坡元定期贷款改善流动负债净值[25] - 2022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4342404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4679438千港元有所减少[35] - 2022年9月30日流动资产为4101242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4368677千港元有所减少[35] - 2022年9月30日流动负债为4393125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5106968千港元有所减少[35] - 2022年9月30日流动负债净值为 - 291883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 - 738291千港元有所改善[35] - 2022年9月30日资产净值为2706058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2891963千港元有所减少[37]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使用之现金净额为 - 6188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 - 223444千港元[39]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产生之现金净额为207663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711千港元[39]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所使用之现金净额为 - 95681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 - 142189千港元[39] - 2022年9月30日期末之现金及等值现金为1164993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972080千港元[39] - 截至2022年9月30日股本为998,666千港元,法定盈余为12,756千港元,物业重估储备为39,533千港元[41][45] - 截至2021年9月30日股本为921,014千港元,法定盈余为12,756千港元,物业重估储备为39,533千港元[41][45][46] - 2022年9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约292,000,000港元[48] - 2022年9月30日集团负债包括银行透支等约2,632,000,000港元,须12个月内偿还[48] - 2022年9月30日,0 - 60天应收货款及应收票据为96719.9万港元,61 - 90天为5220.6万港元,超过90天为11620.9万港元;2022年3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91239.9万港元、13002.5万港元、5350.9万港元[75] - 2022年9月30日,应付货款0 - 60天为85266万港元,61 - 90天为9138.8万港元,超过90天为6296.7万港元;2022年3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97296.2万港元、15099.8万港元、6498.7万港元[77] - 2022年9月30日,无抵押银行贷款及其他贷款1年内偿还金额为57358.4万港元,1 - 2年为71061.1万港元,2 - 5年为38742万港元;2022年3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72764.1万港元、57929.1万港元、16155.5万港元[80] - 2022年9月30日,无抵押银行贷款及其他贷款流动部分为57358.4万港元,无抵押短期银行贷款及商业信贷为205787.1万港元,已抵押汽车贷款流动部分为0;2022年3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72764.1万港元、235530.4万港元、17万港元[82] - 2022年9月30日,1年后到期借贷为109803.1万港元,2022年3月31日为74084.6万港元[83] - 公司部分金融资产于各报告期末按公平值计量,分为第1级、第2级、第3级公平值计量[83][84]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分类为以公平值计量的证券公平值为518千港元,分类为衍生金融工具的外汇远期合约资产为55千港元、负债为2,812千港元,以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股本工具分别为46,195千港元、41,250千港元、7,496千港元[86][89] - 2022年9月30日或然负债中予联营公司银行贷款担保为16,537千港元、其他为12,515千港元,资本承担中已签约但未拨备的物业、厂房及设备资本承担为16,606千港元[94] 业务展望 - 疫情减退商业活动复常,但发达国家消费者需求转变及通胀加息或影响制造业产品消费,集团电池产品需求或渐增[28] - 息口上升或令集团财务成本上涨,集团可能适时以股权融资代替银行借贷[28] - 美元对人民币转强若持续,或减轻集团成本压力,令订价及产能优化更具弹性[28] - 集团旗下KEF消费类扬声器、Celestion专业扬声器驱动器及专业音响制造业务预期维持增长[28] 会计政策 - 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告按历史成本规则编订,部分物业及金融工具按公平值或重估值计算[49] - 集团2022年9月30日止半年采用会计政策与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一致[49] - 集团首次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编制报表,对财务状况等无重大影响[50] 资产出售 - 2021年1月31日集团与独立第三方签订出售时代电池全部股权协议,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期间完成出售[99] - 公司出售资产已收现金代价为165,831千港元,出售资产净值为98,833千港元,出售收益为60,245千港元,出售产生的净现金流入为154,299千港元[100] - 金山工业贸易及惠州金山線束出售时已收现金代价为69,513千港元,出售资产净值为73,765千港元,出售亏损为16,739千港元,出售产生的净现金流入为55,840千港元[105] 关联交易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持续关连交易总额为3,291千港元,包括出售给元晖光电集团735千港元、购买自该集团2,556千港元[95]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与联营公司交易中出售予联营公司为106,789千港元、购买自联营公司为165,284千港元、自联营公司之管理费收入为2,521千港元[96] - 2022年9月30日,应收联营公司货款为35,814千港元、其他应收联营公司之款项为6,919千港元、应付联营公司货款为83,072千港元、其他应付联营公司之款项为696千港元[96] 股息政策 - 董事局不建议派發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之中期股息[107] 股权结构 - 2022年9月30日,董事罗仲榮持有公司242,941,685股普通股份,占已发行股份26.54%;吴家暉持有48,868,573股,占5.34%;李耀祥持有350,000股,占0.04%[108] - 2022年9月30日,董事罗仲榮持有附属公司GP工业300,000股普通股份,占0.06%;李耀祥持有1,465,000股,占0.30%;罗宏澤持有116,400股,占0.02%;吴家暉持有94,603股,占0.02%[110] - 2022年9月30日,非董事股东涂美眉持有公司98,432,15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10.75%;吴倩暉持有48,868,573股,占5.34%[113] - 2022年9月30日,非董事股东Ring Lotus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公司70,569,5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7.71%;HSBC International Trustee Limited持有相同数量股份,占比相同[113] - HSBC Trustee以股份受托人身份拥有70,569,500股股份权益[114] 证券交易与合规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内,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未买卖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117]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内,除主席和总裁由一人兼任外,公司已遵从上市规则附录14第二部分之守则条文[118]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内,所有董事已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119] 审核与
金山科技工业(00040) - 2022 - 中期财报
2021-12-14 17:46
整体业绩表现 - 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为35.84亿港元,上升14.5%;公司拥有人应占持续经营业务溢利为5550万港元,上升22.5% [9][10] - 连同已终止经营业务,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4040万港元,减少18.0% [9][10] - 持续经营业务每股盈利为7.08港仙,去年同期为5.78港仙;连同已终止经营业务,每股盈利为5.15港仙,去年同期为6.29港仙 [9][10]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间溢利为64,530千港元,较2020年同期的100,210千港元有所下降[34] - 2021年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为35.83564亿港元,2020年为31.30312亿港元[32]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为3583564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3130312千港元[56][58]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业务业绩为197428千港元,除税前溢利为106708千港元,税后溢利为82189千港元[56] - 2021年和2020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亏损)合计分别为40437千港元和49340千港元,每股基本盈利(亏损)合计分别为5.15港仙和6.29港仙[65] GP工业集团业务情况 - GP工业集团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增加5670万坡元至6.19亿坡元,增加10.1%,主要因电子及扬声器业务营业额增加5140万坡元或64.2% [11] - 电池业务营业额为4.876亿坡元,上升1.1%,一次性电池及充电电池销售分别增加0.7%及0.6% [15][16] - 电池业务欧洲及亚洲销售分别增加9.4%及5.7%,南北美洲销售减少16.7% [17] - 电子产品及扬声器业务营业额上升64.2%至1.314亿坡元[20] - 专业音响制造业营业额上升54.6%,南北美洲市场增幅达97.8%[20] - KEF产品销售上升73.4%,在南北美洲、欧洲及亚洲市场营业额分别升74.6%、80.3%及53.6%[20][21] - Celestion专业扬声器单元业务营业额上升51.0%,南北美洲及亚洲市场销售分别增67.3%及65.0%[21] - 汽车配線业务本年前半年除税后溢利为16万坡元,去年同期为84万坡元,2021年8月31日出售录得321万坡元亏损[23] 成本与开支情况 - 毛利率由去年同期26.8%微跌至26.1%,人民币升值超7%,部分材料及部件成本上涨15% - 25% [13] - 分销开支增加580万坡元至7150万坡元,增加8.8%,船运成本从每货柜约2500美元增至约23000美元 [13] - 行政支出增加1300万坡元或21.2%至7430万坡元 [14] 财务指标变化 - GP工业资本股东应占持续经营业务溢利增加190万坡元或14.6%至1480万坡元 [14] - 集团期内银行贷款净额增加3.04亿港元至27.44亿港元,借贷比率为1.05(2021年3月31日:0.98)[26] - 2021年9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约5.85亿港元,2017年4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资本开支约18.78亿港元[27] - 2021年9月30日集团全球聘用员工约7130人(2021年3月31日:7510人)[29] - 2021年9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4,611,755千港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4,594,189千港元有所增加[36] - 2021年9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为4,186,352千港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4,169,971千港元有所增加[36] - 2021年9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为4,770,999千港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4,856,767千港元有所减少[36] - 2021年9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净值为(584,647)千港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686,796)千港元有所改善[36] - 2021年9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为2,615,615千港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2,484,167千港元有所增加[38]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业务使用现金净额为(223,444)千港元,而2020年同期为产生现金净额80,356千港元[40]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投资业务产生现金净额为711千港元,而2020年同期为使用现金净额(38,414)千港元[40]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融资使用现金净额为(142,189)千港元,较2020年同期的(332,108)千港元有所减少[40] - 2021年9月30日,公司期末现金及等值现金为972,080千港元,较期初的1,318,468千港元有所减少[40] - 截至2021年9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约585,000,000港元[50] - 截至2021年9月30日,集团负债包括银行贷款、商业信贷及其他贷款约2,617,000,000港元,须于报告期末起计12个月内偿还[50] - 2021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其他收益为46966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29464千港元[60] - 2021年上半年其他支出及其他亏损为18858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40633千港元[60] - 2021年上半年利息收入为6856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7546千港元[56][60] - 2021年上半年财务成本为67892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69302千港元[56] - 2021年和2020年持续经营业务银行及其他贷款利息与租赁负债利息分别为67892千港元和69302千港元[61] - 2021年和2020年除税前溢利已减除的无形资产摊销均为38千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分别为84067千港元和72850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分别为49301千港元和39863千港元[62] - 2021年和2020年持续经营业务香港利得税分别为8058千港元和5400千港元,香港以外其他地区税项分别为19635千港元和33913千港元,递延税项分别为 - 3174千港元和 - 6324千港元[63] - 2021年和2020年集团在物业、厂房及设备的投入分别约为111828000港元和190545000港元[66] - 2021年和2020年集团确认使用权资产分别为108223000港元和36616000港元,租赁负债分别为107524000港元和36365000港元[67] - 2021年9月30日和3月31日应收货款及其他应收账项及预付款项分别为1725595千港元和1557618千港元[73] - 2021年9月30日和3月31日应付账项及费用分别为1882866千港元和1953572千港元[74] - 2021年9月30日和3月31日无抵押银行贷款及其他贷款之流动部份分别为627314千港元和546180千港元[75] - 2021年9月30日和3月31日银行及其他贷款总额分别为1726667千港元和1594315千港元[75]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分类为以公平值计入损益之上市股本证券公平值为6588千港元,3月31日为7455千港元[79]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分类为衍生金融工具的外币远期合约资产公平值为1915千港元,负债为456千港元,3月31日负债为5979千港元[79] - 截至2021年9月30日,以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股本工具公平值分别为49966千港元、7967千港元、3406千港元,3月31日分别为48704千港元、8109千港元、3252千港元[79][82] - 截至2021年9月30日,给予联营公司银行贷款担保或然负债为16408千港元,其他为12486千港元,3月31日分别为16337千港元、12476千港元[85]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已签约但未在报表拨备的物业、厂房及设备资本承担为20655千港元,3月31日为19258千港元[85] - 2021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出售予联营公司金额为87917千港元,2020年为65881千港元[85] - 2021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购买自联营公司金额为198914千港元,2020年为237420千港元[85] - 2021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自联营公司之管理费收入为2536千港元,2020年为1403千港元[85]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应收联营公司货款为68820千港元,3月31日为61283千港元[85] - 2021年经营、投资、融资业务现金流出分别为7,596千港元、434千港元、359千港元,2020年分别为1,570千港元、952千港元、535千港元[94] 股本与储备情况 - 截至2021年9月30日,股本为921,014千港元,法定盈余为12,755千港元,物业重估储备为39,534千港元,换算储备为(197,936)千港元[42][47] - 截至2020年9月30日,股本为921,014千港元,法定盈余为13,601千港元,物业重估储备为37,804千港元,换算储备为(320,430)千港元[42][47][48] - 2021年4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其他全面(支出)收益中物业重估储备为(579)千港元,换算储备为52,763千港元[42][47] - 2020年4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其他全面收益中换算储备为63,841千港元[42][47] - 2021年因出售附属公司转入储备使法定盈余减少846千港元[42][47] - 2020年4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股份数目为784693千,金额为921014千港元,期间无变更[85] 业务板块细分 - 2021年上半年电子及扬声器产品营业额760796千港元,电池及电池相关产品营业额2822768千港元,较2020年同期均有增长[58] - 按客户所在地划分,2021年上半年中国香港、内地、其他亚洲国家、欧洲、美洲及其他地区营业额分别为158122千港元、1241138千港元、273008千港元、1076739千港元、806222千港元、28335千港元[58] 会计政策与报告编制 - 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告遵照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之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及上市规则附录16之披露要求编制[49] - 除若干物业及金融工具以公平值或重估值计算外,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告按历史成本规则编订[51] - 集团编制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报告采用的会计政策与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年度一致[51] - 公司拟就按摊销成本计量的银行及其他借款因利率基准改革导致的合约现金流变动应用实际可行权宜方法,相关影响将在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告中反映[54] - 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对公司本期及过往期间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除利率基准改革相关情况外[53] 汽车配線业务出售情况 - 2021年8月31日公司完成出售汽车配線業務,该业务2021年营业额84,147千港元,2020年为78,068千港元[86][87] - 2021年已终止经营业务除税后亏损17,659千港元,2020年除税后溢利4,660千港元[87] - 出售汽车配線業務除税前亏损16,739千港元,除税后亏损18,589千港元[87] - 出售汽车配線業務所得现金流入净额55,840,000港元[91][92] - 出售汽车配線業務终止确认的资产净值总额73,765千港元[91][93] 股东与股权情况 - 截至2021年9月30日,董事罗仲荣持有公司普通股份199,415,289股,占比25.41% [97] - 截至2021年9月30日,董事罗仲荣持有GP工业普通股份300,000股,占比0.06% [99] - 截至2021年9月30日,股东涂美眉持有公司普通股81,888,764股,占比10.44% [102] - HSBC Trustee以股份受托人身份视作拥有60,288,143股股份权益[103] 股息
金山科技工业(00040) - 2021 - 年度财报
2021-07-29 17:4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票代码为40,在香港联交所上市[3] - 公司主要银行包括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等多家银行[13] - 公司核数师为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13] - 公司秘书为王文幹,注册办事处位于香港科学园[13] - 公司股票过户登记处为卓佳雅柏勤有限公司[13] - 公司网址为www.goldpeak.com,电邮为gp@goldpeak.com[13] 业绩公布与股东大会 - 2020年11月25日公布中期业绩,2021年6月28日公布全年业绩[11] - 股东周年大会截止过户日期为2021年8月30日至9月2日,大会于2021年9月2日举行[11] 管理层变动 - 顾玉兴将于2021年7月1日退任执行董事,李耀祥、张东仁、罗宏泽将于同日上任[13][198] - 梁伯全于2020年10月1日退任非执行副主席[13] - 顾玉兴将于2021年7月1日退任执行董事,但继续担任金山电池国际有限公司联席副主席[130][132] - 李耀祥将于2021年7月1日出任副主席[131][133] - 林显立将于2021年7月1日出任董事总经理,同时在GP工业有限公司出任副主席及执行副总裁[135][137] - 罗洁怡自2002年加入集团,2021年7月1日出任副董事总经理及GP工业执行董事[153][155] - 林显立、黄子恒、陈志聪将在即将召开的股东周年大会上告退并参选连任[198] - 非执行董事梁伯全于2020年10月1日退任[157][198] 财务数据 - 2020 - 2021财年公司营业额为67.062亿港元,上一年为60.515亿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219亿港元,上一年为0.209亿港元[26]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15.988亿港元,上一年为13.009亿港元;总资产为87.642亿港元,上一年为72.381亿港元[26] - 2021年每股盈利15.5港仙,上一年为2.7港仙;2021年每股股息0港仙,上一年为2港仙[26] - 2021年资本性支出为4.582亿港元,上一年为5.424亿港元[26]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流动比率为0.9,上一年为0.8;存货流通期为2.9个月,上一年为2.5个月[26] - 截至2021年3月31日,集团银行借贷净值与总财产比率为0.98,上一年为1.03;公司该比率为0.57,上一年为0.55[26] - 2021年公司在中国雇员5100人,上一年为5620人;在香港420人,上一年为460人;在其他国家1990人,上一年为2040人[26] - 2021年电池业务和电子业务营业额占比分别为20.0%和80.0%;税前利润占比分别为29.2%和70.8%[28][30] - 2021年亚洲、欧洲、美洲和其他地区营业额占比分别为46.9%、23.2%、1.5%和28.4%[28][29] - 截至2021年3月31日,香港及中国、其他亚洲国家、欧洲和美洲总资产占比分别为75.4%、3.2%、3.4%和18.0%[30] - 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营业额为67.062亿港元,经营溢利为4650万港元[41] - 2021年公司除税前经常性业务溢利为2.875亿港元,全年溢利为2.081亿港元,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219亿港元[41] - 2021年3月31日,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为22.346亿港元,使用权资产为2.824亿港元[41] - 2021年3月31日,公司所佔联营公司权益为17.841亿港元,以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股本工具为6010万港元[41] - 2021年3月31日,公司总资產为87.642亿港元,总负债为62.8亿港元,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15.988亿港元[41] - 2012 - 2021年期间,公司营业额最高为67.677亿港元(2018年),最低为57.955亿港元(2016年)[42] - 2012 - 2021年期间,公司经营溢利最高为2.038亿港元(2015年),最低为亏损3.22亿港元(2014年)[42] - 2012 - 2021年期间,公司全年溢利最高为1.858亿港元(2015年),最低为亏损2.716亿港元(2014年)[42] - 2012 - 2021年期间,公司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最高为6140万港元(2018年),最低为亏损1.279亿港元(2014年)[42] - 2012 - 2013年财务信息已重新编列,以反映2014年采用新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导致的会计政策变化[42] - 2021财年营业额为67.062亿港元,经营溢利4650万港元,全年溢利2.081亿港元[45] - 2021年3月31日总资87.642亿港元,总负债62.8亿港元[45] - 2021财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1.219亿港元,非控股权益应占溢利8620万港元[45] - 2021财年所佔联营公司业绩为2.41亿港元[45] - 2021年3月31日物业、厂房及设备为22.346亿港元,使用权资产为2.824亿港元[45] - 2021财年税项为7940万港元[45] - 2021年3月31日流动负债为48.568亿港元[45] - 2021财年公司综合收入增加10.8%至67.06亿港元,股东应占溢利增加483.0%至1.219亿港元,每股收益从2.7港分增至15.5港分[56][60] - GP工业2021财年营业额为11.821亿坡元,同比增加11.3%,除税后应占溢利同比增加63.0%至3170万坡元[87][89][94] - 电池业务营业额增加18.8%至9.456亿坡元,在美洲、亚洲及欧洲主要市场销售分别上升36.8%、22.1%及5.1%[90][92][95] - 一次性电池销售增加21.2%,其中碱性柱型电池增长超29.0%,镍氢充电电池带动充电电池整体销售上升5.4%,锂充电电池销售下跌[92][95] - GP品牌产品营业额增加12.0%,各产品类别和地域均有增长,电商销售大幅增长[91][95] - 电子及声学业务2021财年整体营业额下跌11.9%至2.029亿坡元,KEF新产品在美欧市场营收分别增加31.0%及37.2%,专业音频业务营收下跌[100] - 汽车线束业务营收下降6.1%,美洲市场销售下降21.3%,中国市场销售增加6.3%[108] - 2021财年整体毛利率与去年相约,下半年因原材料价格和汇率因素收窄,销售支出因运费等增加[97][101][103] - 电池业务联营公司整体盈利贡献增加480万坡元[98][103] - 汽车配线业务营业额较去年减少6.1%,南北美洲市场销售下跌21.3%,中国销售上升6.3%[114] - GP工业所占美隆工业出售土地及厂房的收益约为1370万坡元[111][115] - 本年度集团银行贷款净额增加2.54亿港元至24.4亿港元[112][116] - 2021年3月31日集团借贷比率为0.98(2020年3月31日:1.03)[112][116] - 2021年3月31日集团72%(2020年3月31日:90%)银行贷款属循环性或1年内偿还借贷[113][116] - 2017年4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集团资本开支合共约17.66亿港元[118] - 2021年公司无中期和末期股息,2020年中期股息每股2.0港仙,股息总额1569.4万港元[195] - 2021年公司购买约4.58245亿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用于业务发展[195] - 2020年3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约483.3万港元,2021年无[195] - 2021年集团慈善及其他捐款15.4万港元,2020年为22.4万港元[195][196] 业务情况 - GP电池消费类电池需求疫情期间稳定,产能平衡项目助其供应稳定,销售较上财年增加18.8%[52][58] - KEF投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新无线音乐系统受市场欢迎,财年收入增长26.2%,但专业音频产品需求因禁令减少[53][58] - 汽车线束业务受中美工厂停工、部件供应和航运能力短缺影响,盈利贡献减少,公司拟出售该业务[54][59][67][69] - 工业投资利润贡献增加,美隆工业出售苏州土地及物业获7770万港元收益,领先工业盈利贡献上升[55][59] - 2021年集团出售汽车配线业务予Time Interconnect Investment Limited,该公司为集团实益拥有24.35%权益之联营公司[110][114] 公司战略与发展 - 公司将继续捕捉电商机遇,投资新技术和创新产品开发[65][66][69] - 公司在新加坡、深圳、吉隆坡和伦敦设立卓越中心,深圳创新中心与全球大学开展电池材料研究[68][70][71][78] - 中国和东南亚产能平衡项目进展良好,将提升公司生产力、成本效益和竞争力[73][79] - 集团重新平衡生产设施取得进展,镍氢电池部分设施迁至马来西亚,东莞新园区用于重置部分电池设施,越南碱性柱型电池工厂开始运营[99][102] 环保举措 - 公司推行环保举措,中国多数电池厂实现约95%废物转化率获认证,开展太阳能项目、推出无塑料包装电池并推广镍氢充电电池[74][79] 公司荣誉 - 金山电池获香港品质保证局连续六年颁发「企业社会责任先导者标志」[120] - 八款电池产品获颁环保声明验证,含最少10%可循环再用物料[120] - GP特强碱性电池及充电电池连续17年(2004–2020)荣列香港销量榜首[120] - KEF LS50 Meta扬声器获英国What Hi-Fi? Sound & Vision选为「2020年度最佳立体声扬声器」及「年度最佳书架扬声器(£750–£1,500)」,其音响技术获评为「2020年度创新科技」[125] - KEF推出由Ross Lovegrove设计的Mu3真无线降噪耳机[125] - KEF LS50 Wireless II获英国What Hi-Fi? Sound & Vision选为「2020年度最佳音响系统」及「2020年度最佳一体式音响系统(£1,000以上)」,并在欧洲及澳洲获多个国际奖项[125] - KEF Reference系列荣获日本Home Theatre File Plus之VGP Summer 2020奖项[125] - 集团连续19年获香港社会服务联会颁发「商界展关怀」标志[192] 企业管治 - 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除守则A.2.1有偏离之处外,均遵守守则的守则条文[157] - 2021年3月31日,董事会包括五位执行董事、一位非执行董事及四位独立非执行董事[157] - 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举行了五次董事会会议及两次股东大会[164] - 罗仲荣、顾玉兴、李耀祥、林显立、黄子恒、吕明华、陈志聪、陈其鑣、吴家暉、唐伟章出席董事会会议次数分别为5/5、5/5、5/5、5/5、5/5、5/5、5/5、4/5、5/5、5/5[165] - 罗仲荣、顾玉兴、李耀祥、林显立、黄子恒、梁伯全、吕明华、陈志聪、陈其鑣、吴家暉、唐伟章出席股东大会次数分别为2/2、2/2、2/2、2/2、2/2、1/1、2/2、2/2、1/2、2/2、2/2[165] - 公司将为新任董事提供指引,鼓励董事参加专业发展课程和研讨会[167] - 持续专业培训已经及将提供给所有董事[167] - 审查年度内,公司为董事安排有关上市规则的专业培训课程[168] - 公司董事局履行企业管治职能,包括检讨企业管治政策、董事及高管培训、合规政策及遵守守则情况等[170] - 公司主席及总裁由罗仲荣先生兼任,董事局认为现行架构不会损害权力平衡[170] - 公司收到每位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性的年度确认,认为他们均属独立人士[170] - 公司与非执行董事及独立非执行董事订立三年任期委任信,须轮值告退及重选[170] - 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年度,提名委员会包括罗仲荣等成员,梁伯全于2020年10月1日退任[173][174] - 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年度,提名委员会举行一次会议,罗仲荣等成员出席率为100%,梁伯全任期内未参会[175] - 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年度,提名委员会处理检讨政策、评估独立性、提董事委任建议及考虑继任计划等工作[175] - 提名政策列明董事甄選、委任及重新委任准则及程序,委员会至少每年检讨董事局组成[175] - 董事局采用多元化政策,按客观标准任命董事以支持公司战略目标和可持续发展[175] - 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年度,审核委员会举行两次会议,薪酬委员会举行一次会议[177][182] - 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年度,审核委员会成员包括吕明华、陈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