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光大控股(00165)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光大控股(00165) - 2020 - 年度财报
2021-04-08 16:32
股权结构 - 光大集团持有光大控股49.74%的股份[7]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15.7亿股光大银行A股股份,占股本总额2.91%,投资成本为港币14.07亿元,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为港币75亿元,占净资产及总资产分别为15%及8%[76]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9.60亿股光大证券A股股份,占股本总额20.83%,投资成本为港币15.04亿元,股权账面价值为港币125亿元,占净资产及总资产分别为25%及13%,公允价值为港币211亿元[76] 资产管理规模 - 截至2020年底,公司资产管理总规模约为港币1828亿元,在管基金数量达78支[7] - 2020年旗下基金总新增募资规模约为港币271.5亿元,资产管理总规模约为港币1,828亿元,同比逆勢增长约16%[13] - 2020年人均资产管理规模约港币6.0亿元,同比提升约37.4%[13] - 旗下基金管理的非人民币基金约港币489亿元,占比约27% [42] - 2020年新增募资达港币271.5亿元,资产管理规模达港币1,82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 [42] - 公司新增募资超271.5亿港元,资产管理总规模逆势增长约16%至1828亿港元[49] - 截至2020年底,旗下基金资产管理总规模约1828亿港元,较2019年底增长16%[63] - 一级市场基金共管理43只基金产品,总规模约1290亿港元;报告期内新增基金10只,新增规模约180亿港元[65] - 截至2020年12月底,光大控股二级市场团队管理27个基金及专户,总承诺投资资金近263亿港元[69] - 截至2020年底,光大控股母基金团队管理8支母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达231亿元[69] - 截至2020年底,母基金产品原币金额合计231亿元[70] 自有资金与种子资金 - 公司自有资金投资业务资产总值约为港币404亿元[9] - 公司种子资金占比约23%,约为港币417亿元[9] - 截至2020年12月底,自有资金投资业务持有70个投后管理项目,价值约合港币404亿元[71] - 2020年底自有资金规模为404亿港币,较2019年底的392亿港币增长3%[72] 投资业务 - 公司通过管理和自有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投资了超300家企业[9] - 2020年投资金额约为港币136亿元,年内实现现金回流约港币124亿元,平均项目退出内部回报率15%[13] - 2020年减持光大证券2,178.3万股,实现投资收益港币2.51亿元[13] - 光控青岛智造基金完成对小米生态链公司“Yeelight”的投资 [26] - 2020年完成对恒大物业、先健科技等项目退出 [27] - 2020年蔚来汽车、三人行传媒等项目完成上市 [28] - 公司布局优质项目合计投资136亿港元,包括恒大物业、牧原项目等[49] - 公司完全/部分退出项目70个,实现现金回流约124亿港元,8个项目实现IPO(或过会)[49] - 2020年围绕多领域部署近百亿港元新增投资 [43] - 2020年完全/部分退出项目70个,实现现金回流约港币124亿元 [43] - 基金管理业务板块完全/部分退出项目48个,实现现金回流约57亿港元[63] - 2020年,财务性投资项目退出中,青岛港国际回笼资金港币3.7亿元,IRR约15%;希望教育回笼资金港币4.7亿元,IRR约50%;Arctic Green回笼资金港币3.6亿元,IRR约15%[75] 战略规划 - 2019年公司制定「全球領先的跨境資產管理公司」战略目标以及「一四三」发展战略[10] - 2020年公司坚定执行「一四三」战略方案,以另类资产管理业务为核心主业[10] - 2020年公司聚焦房地产资产管理、飞机全产业链服务、人工智能物联网、健康养老四大产业[10] - 2020年公司提升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三项关键能力[10] - 2021年公司将坚持“资管+投资+产业”战略,提升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能力[78] - 2021年公司将优化投资策略,提升盈利水平,实现转型发展[78] - 2021年公司将围绕重点产业和领域加大募资,提升新增管理资产规模[78] - 2021年公司将优化资产结构,加大稳定性收益资产配置权重[78] - 2021年公司将聚焦金融科技、新基建等新领域投资布局[78] - 2021年公司将深耕东南亚和中东市场,加强跨境布局[78] - 2021年公司将加强与光大集团业务协同,促进产融结合[79] - 2021年公司将优化运营效率,保持风险底线思维[79] 经营业绩 - 2020年公司在综合实力、战略实施、经营业绩等方面取得较好进展[12] - 2020年收入总额港币55.92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3%,全年归属公司股东盈利约港币22.64亿元,逆勢增长1.2%[13] - 2020年实现归属公司股东盈利港币22.64亿元,同比上升1.2% [43] - 2020年度末期股息每股港币0.35元,全年股息总额每股港币0.49元,派息比率36.5%,较去年上升0.3个百分点 [45] - 2020年公司实现收入总额55.9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略有增长1.3%[50][52][56] - 2020年投资收入合计43.3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6%,资本利得(已实现损益)上升47%,资本利得(未实现损益)上升191%[50] - 2020年管理费收入2.96亿港元,同比下降20%;已赚取管理费收入为10.18亿港元,同比上升14%[52][53][54] - 2020年基金管理业务收入18.38亿港元,较去年下降5%;自有资金投资业务收入37.54亿港元,较去年增长5%[55][56] - 2020年归属公司股东之盈利为22.6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2%[57] - 2020年基金管理业务盈利11.65亿港元,较去年下跌6%[57] - 自有资金投资业务盈利33.98亿港元,较去年上升11%;财务性投资盈利8.10亿港元,较去年下跌57%;战略性产业平台和基石性投资利润分别较2019年上升91%和171%[58][59] - 归属公司股东盈利22.64亿港元,较去年上升1.2%;每股盈利1.34港元,较去年上升1%[59][60] - 2020年中期和末期股息合计每股0.49港元,派息比率36.5%,较去年上升0.3个百分点[59] - 经营成本11.32亿港元,经营成本率20.2%,较去年下降4.3个百分点[61] - 2020年底集团总负债本金约55%为浮息借款,45%为定息借款[80] - 公司2020年底净资产为494亿港元,股东应占每股净资产值为27港元,较2019年底增加9.2%[81] - 2020年底计息负债比率降至63.9%,2019年底为70.7%[81] - 2020年底持有现金结余93亿港元,较2019年底增加20亿港元,大部分现金为港币及人民币,占84%[81] - 2020年底银行融资额度为273亿港元,未动用额度84亿港元,未偿还银行贷款总额189亿港元,较2019年底减少1亿港元,无抵押贷款为153亿港元[81] - 公司已发行未偿还本金127亿港元的公司债券,计息负债约49%为人民币[81] - 2020年底受限银行结余0.657亿港元用作按揭物业及借款利息储备账,3.735亿港元作为银行信贷额度及其他借款担保[81] - 账面价值46.45亿港元投资物业、15.27亿港元股权及4.25亿港元存货获抵押作银行贷款担保[81] - 2020年底存放于主要经纪的资产包括17.98亿港元交易证券及0.72亿港元应收账款[81] 行业排名 - 2020年光大控股在PEI 300世界私募股权机构百强评选中位列第84位,较2019年上升11位[13] - 再次入围“全球私募股权机构百强机构(PEI 300榜单)”,排名84位,较2019年前进11位次 [31] - 2020年在PEI 300全球私募股权榜单中位列第84位,较2019年上升11位 [42] - 公司在2020年度PEI 300中的排名从95名上升至84名[49] - 2020年光大银行在“全球银行100强”评选中排名提升至第35位,较去年上升4名[77] 基金设立与募资 - 2020年光智系列基金新增募资规模港币36.1亿元,航空主题基金新增募资规模港币17.8亿元[14] - 成功发行3亿美元境外优先永续资本证券,票面利率3.8% [24] - 发起设立“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光控吴江创新基金”,母子基金总规模计划100亿元 [25] - 发起设立首期规模10亿元的“广州光控穗港澳青创基金” [25] - 联合特斯联设立目标规模100亿元智能新经济系列基金 [25] - 携手江西省赣州市设立总规模25亿元赣州光控苏区高质量发展产业投资基金,首期出资到位 [25] - 光大一带一路绿色股权投资基金正式成立,目标规模50亿元,已实现首轮约30亿元募集成功 [25] - 2020年设立多支一级市场代表性基金,如光大一带一路绿色股权投资基金30.3亿元、光大控股全球不动产基金5.29亿美元等[66] - 2020年9月光大嘉宝成功发行商业地产储架式类REITs收官之作,在管总发行规模达89亿元[67] - 2020年8月设立安石宜达,规模约40亿元,投资北京中关村、重庆朝天门等项目[67][68] 子公司业务情况 - 中飞租赁保持世界飞机租赁头部企业地位,加大海外布局 [44] - 2020年底,中飞租赁共有128架飞机,交付10架,处置18架[73] - 中飞租赁股东应占溢利较2019年下降63%至港币3.3亿元[73] - 2020年飞机制造商新机交付量较上年大幅减少45%[73] - 中飞租赁储备订单吸纳40架全新空客A321neo飞机[74] - 2020年11月数据显示,中飞租赁飞机执飞率95%,自有机队执飞率99%,窄体型机队占比约91%[74] - 光大养老床位數突破28,000张[14] - 光大养老床位规模增长至2.8万张,居中国养老行业前列 [44] - 截至2020年底,光大养老在45个城市布局,管理养老服务机构140余家,床位规模达2.8万张,较2019年增长33%[73] - 2020年光大养老首次实现咨询管理输出模式拓展业务和CCRC社区建立[74] - 截至2020年底,光大嘉宝通过光大安石管理项目41个,在管规模约469亿元[67] - 2020年底推出全新Art Park大融城产品线,在管及在建大融城等系列商业项目19个,总面积超200万平方米[67] - 2020年,特斯联发布AI CITY战略,在多个城市落地,成为2020迪拜世博会全球12家官方首席合作伙伴之一[75] - 报告期内,特斯联累计申请专利近千项,其中发明专利584项,累计获得170项国内外知名机构奖项[75] 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 公司将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8个融入环境及社会管理策略[85] - 公司早于2006年开始投资环保及再生能源相关企业,本年度成立“光大一带一路绿色股权投资基金”[102] - 公司将气候风险管理纳入长远投资考量,建立有弹性投资组合优化回报[102] - 绿色基金采用“上层母基金 + 地方直投基金”组合结构,与国内一带一路沿线省市合作[102] - 绿色基金设置绿色环境、绿色能源、绿色制造、绿色生活四个重点行业[102] - 2020年公司直接用电及直接燃油总量比去年分别减少2.6%和42.2%[114] - 2020年公司直接用电960,768千瓦 时,直接燃油17,315公升,用电密度为3,129.54千瓦 时/员工,燃油密度为56公升/员工[115] - 公司本年度首次将飞机差旅的温室气体排放纳入排放计算[116] - 公司香港办公室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畴3)为28.6,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畴2)为421.9,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畴1)为7.0,排放密度为2.8;中国内地办公室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畴3)为321.9,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畴2)为268.4,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畴1)为39.9,排放密度为4.3[117] - 公司本年度碳粉盒回收量首次达到100%[118] - 报告期内公司回收逾2,400公斤的纸张、铝罐及胶樽、350件有害废弃物及334个碳粉盒[119] - 公司香港办公室废物弃置数量为24,448,弃置密度为151.9;中国内地办公室废物弃置数量为56,236,弃置密度为385.2[119] - 疫情期间公司向社会各界捐款捐物超600万元人民币,员工捐款41.8万元[121] - 2020年公司举行多次派发物资活动,1200个基层家庭受惠于“民生无小事”计划[124] - 光大控股星声讲故事计划已推行至第三阶段,上载98套故事,累计点击超21万人次[126] - 自2018年起公司连续三年成为奥比斯的“香港企业伙伴”[123] - 自2018年起公司持续赞助团结香港基金[123] - 公司连续三年冠名赞助“香港斯巴达障碍赛”[125] - 公司于2008年成立“光大控股慈善基金”,围绕四大主题赞助社区服务项目和公益计划[121] - 公司积极参与及支持“
中国光大控股(00165) - 2020 - 中期财报
2020-09-14 16:35
营收与盈利情况 - 2020年1-6月营业额为90.69亿港元,2019年同期为56.64亿港元[5] - 2020年1-6月经营盈利为8.87亿港元,2019年同期为20.13亿港元[5] - 2020年1-6月本期盈利为6.68亿港元,2019年同期为18.90亿港元[5] - 2020年1-6月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454港元,2019年同期为1.105港元[5] - 2020年1-6月本期全面收益总额为 - 18.03亿港元,2019年同期为21.10亿港元[7] - 2020年1-6月归属公司股东应占盈利为7.65亿港元,2019年同期为18.62亿港元,已发行股份加权平均股数均为16.85亿股[29] - 2020年1 - 6月客户合约收入中,投资物业租金净收入为51,927千港元,咨询费及表现费收入为12,547千港元,管理费用收入为128,365千港元[23] - 2020年1 - 6月投资收入中,利息收入为30,313千港元,股息收入为83,202千港元,已实现投资收益为485,086千港元[23] - 2020年1 - 6月其他来源收入中,融资租赁租金收入为3,183千港元,汇兑净损失为20,924千港元[23] - 2020年1 - 6月经营盈利扣除折旧及摊销费用35,985千港元,人员费用150,202千港元[24] - 2019年1 - 6月客户合约收入中,投资物业租金净收入为50,988千港元,咨询费及表现费收入为47,157千港元,管理费用收入为181,802千港元[23] - 2019年1 - 6月投资收入中,利息收入为66,653千港元,股息收入为392,505千港元,已实现投资收益为796,924千港元[23] - 2019年1 - 6月其他来源收入中,融资租赁租金收入为2,992千港元,汇兑净损失为16,731千港元[23] - 2019年1 - 6月经营盈利扣除折旧及摊销费用52,999千港元,人员费用246,421千港元[24] - 2020年1-6月香港利得税按估计应课税盈利16.5%作税项准备,本期税项费用为2.87亿港元,2019年同期为3.43亿港元[25][26] - 2020年期末后董事会宣布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14港元,2019年为每股0.25港元,对应股息分别为2.36亿港元和4.21亿港元[27] - 2020年1-6月支付上一财年末期股息每股0.23港元,2019年为每股0.4港元,对应股息分别为3.88亿港元和6.74亿港元[28]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客户合约收入为195588千港元[87]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收入为1164768千港元[87]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总收入为1374282千港元[87]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应占普公司盈利拨备为625694千港元[87]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应占合营企业盈利减亏损为13369千港元[87]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客户合约收入总计291,926千港元,经营业绩总计2,195,964千港元[88] - 报告期内归属公司股东盈利为7.6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会计重列后)下跌59%,较去年同期(会计重列前)下跌40%[114] - 2020年上半年公司收入总额为港币20.13亿元,较去年同期(会计重列后)下跌42%,较去年同期(会计重列前)下跌27%[119] - 客户合约收入较去年同期减少33%至港币1.96亿元,投资收入合计港币11.65亿元,较去年同期(会计重列后)减少51%,较去年同期(会计重列前)减少33%[119] - 股息收入下降35%,资本利得(已实现损益)下降44%[119] - 公司管理费用收入为港币1.28亿元,同比下降30%,已赚取管理费用收入为港币4.64亿元,同比下降4.5%[121] - 从业务板块分析,报告期内公司基金管理业务收入为亏损港币3.19亿元,去年同期则为收入港币12.21亿元[122] - 自有资金投资业务较为稳定,收入为港币23.32亿元,同比升5%[122] - 客户合约收入中,管理费收入为1.28亿港币,较2019年上半年(重列)下降30%;表现费及咨询费收入为0.13亿港币,较2019年上半年(重列)下降72%[120] - 投资收入中,利息收入为2.19亿港币,较2019年上半年(重列)增长7%;股息收入为4.49亿港币,较2019年上半年(重列)下降35%;已实现资本利得为5.30亿港币,较2019年上半年(重列)下降44%;未实现资本利得为 - 0.90亿港币,较2019年上半年(重列)下降13%[120] - 其他来源之收入为0.14亿港币,较2019年上半年(重列)增长40%;应占联营公司盈利减亏损为6.25亿港币,较2019年上半年(重列)下降12%;应占合营企业盈利减亏损为0.13亿港币,较2019年上半年(重列)下降82%[120] - 一级市场已赚取管理费收入为3.21亿港币,二级市场为0.43亿港币,母基金为1.00亿港币[122] - 2020年上半年归属公司股东盈利为7.6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会计重列后)下跌59%[124] - 基金管理业务报告期内亏损4.62亿港元,自有资金投资业务盈利21.27亿港元,其中财务性投资利润贡献10.0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会计重列后)下降14% [124] - 董事会宣派2020年中期股息每股0.14港元,派息比率为30.8%,对比去年中期派息比率22.6%(重列)上升8.2个百分点[125] - 报告期内经营成本为4.87亿港元,经营成本率为24.2%,对比去年全年下降0.3个百分点[127] 资产与负债情况 - 2020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642.06亿港元,2019年12月31日为668.73亿港元[8] - 2020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212.15亿港元,2019年12月31日为196.24亿港元[8] - 2020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 - 151.20亿港元,2019年12月31日为 - 176.18亿港元[9] - 2020年6月30日净流动资产为60.95亿港元,2019年12月31日为20.05亿港元[9] - 2020年6月30日净资产为415.22亿港元,2019年12月31日为437.87亿港元[9] - 2020年6月30日,公司归属股东权益总额为39,581,438千港元,较2019年12月31日的41,591,325千港元有所下降[10] - 2020年6月30日投资物业为50.47亿港元,2019年12月31日为51.91亿港元[30] - 2020年6月30日联营公司投资账面价值净额为181.88亿港元,2019年12月31日为187.27亿港元[31] - 2020年6月30日,中国内地上市股份市值为190.17亿港元,香港上市股份市值为16.26亿港元,2019年12月31日分别为162.69亿港元和20.03亿港元[31] - 2020年6月30日合营企业投资账面价值净额为9.40亿港元,2019年12月31日为10.53亿港元[35] - 截至2020年6月30日,香港以外地区上市股票证券公允值为6163931000港元,2019年12月31日为7742741000港元[38] - 2020年6月30日,非流动通过损益反映公平价值的金融资产中,香港以外地区非上市股票证券/集合投资计划(非上市优先股)公允值为26740475000港元,2019年12月31日为26932748000港元[39] - 2020年6月30日,客户借款非流动资产中,有期客户借款(有抵押)为216481000港元,(无抵押)为789647000港元;2019年12月31日,(有抵押)为330216000港元,(无抵押)为653065000港元[42] - 2020年6月30日,应收账款为749835000港元,2019年12月31日为748358000港元[44] - 2020年6月30日,交易证券流动资产中,香港上市股票证券公允值为295942000港元,2019年12月31日为397531000港元[47] - 2020年6月30日,应付账款、已收按金及预提费用为3757133000港元,2019年12月31日为3147425000港元[48] - 2020年6月30日银行贷款总额为184.35亿港元,较2019年12月31日的189.86亿港元有所下降[49][50] - 2020年6月30日应付债券为116.08亿港元,较2019年12月31日的119.18亿港元有所减少[52] - 2020年6月30日对第三方投资者的流动金融负债为1.62亿港元,非流动金融负债为65.16亿港元,较2019年12月31日均有增加[53] - 2020年6月30日公司为附属公司银行信贷额度提供担保金额为99.38亿港元,较2019年12月31日的70.38亿港元增加[61] - 2020年6月30日附属公司已动用银行信贷额度款项为82.49亿港元,较2019年12月31日的60.03亿港元增加[61] - 2020年6月30日集团资本承担为73.97亿港元,较2019年12月31日的88.30亿港元减少[62] - 2020年6月30日银行贷款抵押品中,投资物业账面价值约43亿港元,较2019年12月31日的约44亿港元减少[51] - 2020年6月30日银行贷款抵押品中,存货账面价值约3.98亿港元,较2019年12月31日的约4.09亿港元减少[51] - 2020年6月30日与2019年12月31日相比,一年以内应收款项从186,660千港元降至159,185千港元,一年以上至两年从142,734千港元降至122,497千港元等,总计从776,679千港元降至684,944千港元[63] - 2020年6月30日,集团未平仓资产衍生工具合约公允值4,906千港元、合约或名义金额1,917,031千港元,负债衍生工具合约公允值 - 44,292千港元、合约或名义金额362,948千港元[64] -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854亿港元,较2019年末微跌1.3%[115] - 截至2020年6月30日,计息负债由2019年底的310亿港元下降至301亿港元[116] - 截至2020年上半年,计息负债由2019年底的310亿港元下降至301亿港元,资本负债率为72.5%,资产负债率为51.4% [127] - 集团流动比率由去年底111%上升29个百分点至140% [127] - 2020年6月30日,集团总资产约为854亿港元,净资产为415亿港元,公司股东应占每股净资产值为23.5港元,较2019年年底减少4.9%[154] - 截至2020年6月30日,集团的计息负债比率增加至72.5%(2019年12月31日为70.7%)[154] - 2020年6月30日,集团持有现金结余约87亿港元,较2019年年底增加14亿港元,大部分现金为港元及人民币,占87.8%[155] - 2020年6月30日,集团银行融资额度为266亿港元,其中82.2亿港元为尚未动用额度,尚未偿还银行贷款总额为184亿港元,较2019年年底减少2.9%,已发行未偿还本金为等值116亿港元的公司债券[156] - 2020年6月30日,集团债务本金总额中约52.7%为浮息借款,其余47.3%为定息借款[156] - 2020年6月30日,公司在财务担保下的最高负债为附属公司已提取的融资,即82亿港元[158] 现金流量情况 - 2020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净额为1,768,584千港元,较2019年同期的2,621,757千港元减少[12] - 2020年上半年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净额为
中国光大控股(00165) - 2019 - 年度财报
2020-04-08 17:03
股权结构 - 光大集团持有光大控股49.74%的股份[10] - 光大控股持有光大银行和光大证券两项基石性投资的部分股权[11] - 公司持有光大证券9.82亿股A股股份,占股本总额21.30%,账面价值为港币113亿元,占净资产及总资产的26%及13%,2019年盈利贡献同比上升135%至港币1.41亿元[74] - 公司持有光大银行15.7亿股A股股份,占股本总额3.00%,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为港币77亿元,占净资产及总资产的17%及9%,2019年收取股息港币2.95亿元,较2018年下降15%[75] 资产管理规模 - 2019年光大控股旗下基金的资产管理总规模达港币1570亿元[8] - 截至2019年底,光大控股资产管理总规模约港币1570亿元,在管基金数量达69支[10] - 2019年底旗下基金资产管理总规模达约1570亿港元,较2018年底增长9%,创历史新高[15] - 全年新增募资超200亿港元,资产管理总规模达1570亿港元[39] - 截至2019年底,基金管理业务中种子资金占比22.13%,外部投资者资金占比77.87%[58] - 截至2019年底,共管理35支一级市场基金、27个二级市场投资组合、7支母基金[58] - 人民币基金约1168亿港元等值,占比74%;非人民币基金约402亿港元等值,占比26%[58] - 截至2019年底,一级市场基金板块共管理35只基金,总规模约1094亿港元[61] - 截至2019年底,公司各基金港币等值金额合计达1093.91亿港元[63] - 2019年底,光大安石房地产资产管理规模达477.79亿元人民币,在管项目45个[64] - 2019年底,“光大安心债券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近6亿美元,年基金费后美元年化收益率13.0% [64] - 2019年底,“光大中国焦点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达1亿美元,期内费后回报率17.1% [64] - 截至2019年底,公司二级市场团队管理27个基金及专户,基金资产净值近228亿港元[64] - 截至2019年底,公司母基金团队管理7只母基金,资产管理总规模超206亿元人民币[65] - 2019年底自有资金投资业务持有64个投后管理项目,价值约392亿港元,较2018年的365亿港元有所增长[69][70] - 截至2019年底,公司财务性投资规模为港币157亿元,前十大项目总估值为港币104亿元,18个项目全部或部分退出,回款约港币36.79亿元[74] 战略规划 - 光大控股制定并发布向「全球领先的跨境资产管理公司」转型的全新战略[6] - 光大控股围绕已孵化培育的龙头企业深耕产业链上下游,推进产业投资和资产管理良性互动[5] - 2019年公司制定「一四三」战略方案,以另类资产管理业务为核心主业,聚焦四大产业,提升三项关键能力[13][14] - 公司发布“一四三”全新战略,以另类资产管理业务为核心主业,聚焦四大产业,提升三项关键能力[30][38] - 2020年公司将发挥优势扩大募资,通过多样化产品形式满足投资者需求,强化重点区域布局[75] - 2020年公司将深耕产业扎实投资,围绕龙头企业构建生态圈,加大对优势行业的培育[75] - 2020年公司将跨境布局内引外联,扩大跨境业务,加强海外布局,围绕“一带一路”开展业务[76] - 2020年公司将排除风险稳健经营,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周期中的行业风险[76] - 公司聚焦3+X行业布局,3为公安综治、泛园区、电力能源行业,X为新兴行业板块[92] - 健康养老产业要拓展核心城市、扩大床位数量、强化运营管理等[92] 业务发展 - 光大控股旗下四大战略性产业平台光大嘉宝/光大安石、中飞租赁、特斯联、光大养老,或保持行业领先或取得突破性发展[5] - 光大控股通过基金管理业务与投资者培育众多高增长潜力企业,为中外投资者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10] - 光大控股自有资金投资打造了光大安石/光大嘉宝、中飞租赁、特斯联、光大养老等企业[11] - 公司与中远海运金控成立总规模5000万美元的光控远海结构性机会基金[24] - 公司全球并购基金完成最终关账,收到总计承诺出资额约5.39亿美元[24] - 中飞租赁签订8.4亿美元飞机预付款银团贷款[24] - 光大安石成功设立两期共计人民币72亿元规模的商业储架类REITs[25] - 公司携手江苏省泰州市设立总规模人民币20亿元的泰州光控大健康产业基金[25] - 2019年退出Aquantia、泰克环保、光大安石上海沪太路房地产项目等多个项目[29] - 2019年青岛港、山石网科、易商红木等项目完成上市[29] - 公司与郑州市人民政府、国寿投资、苏州国发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30] - 光大养老引入光大金控等投资者,打造中国养老标杆企业[31] - 公司与Investcorp签署新经济战略合作协议,与建行上海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31] - 与中飞租赁合作成立3.5亿美元规模飞机再循环全球基金,与特斯联合作成立15.12亿元规模光控新科技产业投资基金[61] 财务业绩 - 2019年光大控股管理费收入持续提升,首次进入国际权威私募股权机构PEI 300的年度世界私募股权百强机构[8] - 2019年旗下基金新增募资规模总额约203亿港元,净新增资产管理规模约135亿港元[15] - 2019年度管理费收入达3.7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已赚取管理费收入」达8.9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7%[15] - 2019年底旗下基金管理的非人民币资产增长至402亿港元等值,占比近26%[15] - 2019年资本利得(已实现损益)达13.70亿港元,同比提升6%,维持派息比率36.2%,全年派息总额每股0.48港元[15] - 2019年公司首次入选世界私募股权机构百强(由国际权威机构PEI 300评选)[16] - 2019年基金管理业务盈利12.44亿港元,较2018年下降34%;自有资金投资业务盈利30.55亿港元,与2018年基本持平[18] - 2019年归属公司股东之盈利22.37亿港元,较2018年下降28%[18] - 2019年股东权益(所持基石性投资除外)226亿港元,较2018年的218亿港元有所增长;归属公司股东之权益总额416亿港元,较2018年增长4%[19] - 2019年收入总额55.19亿港元,较2018年的54.04亿港元略有增长;客户合约收入6.12亿港元,较2018年的5.63亿港元有所增长[21] - 2019年投资收入37.24亿港元,较2018年的38.42亿港元有所下降[23] - 2019年实现归属股东盈利22.37亿港元,较上年下降28%[38] - 管理非人民币资产占比约26%,较2018年底提升约2个百分点[39] - 一级市场/母基金新增及追加投资项目60个,总规模超58亿港元[39] - 管理费收入达3.71亿港元,按年增长5%,“已赚取管理费收入”近9亿港元,同比增长7%[39] - 实现现金回流约40亿港元[39] - 2019年度末期股息每股0.23港元,全年股息总额为每股0.48港元,派息比率为36.2%[39] - 2019年公司上半年归属股东盈利12.79亿港元,同比下跌34%,全年为22.37亿港元,同比下跌28%[40] - 基金管理业务全年新增募资规模约203亿港元,净新增资产管理规模约135亿港元,一、二级市场新增/追加投资项目60个,规模约58.82亿港元,退出/部分退出项目33个,现金回流约40亿港元[42][43] - 自有资金业务新增/追加投资项目25个,规模约48.28亿港元,退出/部分退出项目18个,现金回流约36.79亿港元,结构性投融资业务内部报酬率超18%[43] - 2019年公司收入总额55.19亿港元,同比上升2%[44] - 管理费用收入3.71亿港元,同比增长5%;已赚取管理费收入8.95亿港元,同比增长7%[42][44] - 利息和股息收入合计12.35亿港元,与去年同期相若[44] - 项目退出净收益13.70亿港元,同比上升6%,折价收购子公司收益6.19亿港元[44] - 2019年未实现净收益2.83亿港元,去年同期为12.26亿港元[44] - 2017 - 2019年收入总额分别为71.09亿、54.04亿、55.19亿港元,2019年较2018年增长2%[45][47][50] - 2019年客户合约收入6.12亿港元,较2018年增长9%;投资收入37.24亿港元,较2018年下降3%;其他来源收入2.70亿港元,较2018年下降7%[47] - 2019年基金管理业务板块对应管理口径的已赚取管理费收入为8.9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7%[49] - 2019年基金管理业务收入19.32亿港元,下降11%;自有资金投资业务收入35.87亿港元,同比上升11%[50] - 2019年归属公司股东盈利为22.3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28%[51] - 2019年基金管理业务盈利12.4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4%;自有资金投资业务盈利与去年相若[51][52] - 2019年每股盈利1.33港元,较2018年下降28%[53] - 2019年每股中期股息0.25港元,较2018年下降4%;每股末期股息0.23港元,较2018年下降43%[53] - 2019年派息比率(全年)为36.2%,较2018年增加0.4个百分点[53] - 2019年战略性产业平台盈利7.37亿港元,较2018年增长19%;财务性投资盈利18.82亿港元,较2018年下降2%;基石性投资盈利4.36亿港元,较2018年下降12%[52] - 2019年经营成本率为24.5%,较2018年上升5.2个百分点;计息负债比率为70.7%,较2018年上升7.7个百分点;流动比率为111%,较2018年下降6个百分点[54] - 2019年中期和末期股息合计每股0.48港元,派息比率为36.2%,较去年上升0.4个百分点[54] - 2019年总新增募资规模约203亿港元,净新增资产管理规模约135亿港元[56] - 报告期内,基金管理业务板块完全/部分退出项目33个,实现现金回流约40.03亿港元[59] - 报告期内,一级市场新增基金10只,总新增规模约85.06亿港元[61] - 2019年,光大安石发行商业地产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总发行规模达72亿元人民币[64] - 自2012年12月成立至2019年,“光大安心债券基金”美元费后回报率达71%,年化收益率7.9% [64] - 自2014年1月成立至2019年,“光大中国焦点基金”费后总回报率达126.3%,年化收益率14.6% [64] - 2019年,二级市场团队管理规模中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53%,股票类产品占比42%,PIPE类产品占比5% [64] - 2019年光大控股母基金团队发起并设立3只母基金,完成35亿元资金募集,旗下母基金合计规模达206.01亿元[66] - 2019年中飞租赁交付飞机11架,出售15架,年底机队规模达134架,另有待交付飞机218架[71] - 2019年底中飞租赁飞机使用率达99%,机队平均机龄4.6年,剩余租赁期平均为8.2年[72] - 2019年光大控股对中飞租赁持股比例由34.05%增至35.67%,应占利润达3.1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5% [72] - 2019年光大养老进入24个核心城市,管理近80家养老机构,床位逾2.1万张,处于行业前5名[72] - 2019年特斯联确立“全球领先智慧场景服务商”愿景,发布多款尖端产品[72] - 2019年特斯联完成C轮融资,光大控股总持股比例达22.60% [72] - 截至2019年底,特斯联累计获专利720项,其中发明专利417项,是首批通过“等保2.0”标准测评的物联网企业[72] - 2019年光大银行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328.12亿元,比上年增长20.47%,利润总额人民币451.6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5%[75] - 公司2019年客户合约收入为611,778千港元,投资收入为3,724,311千港元,其他来源收入为270,254千港元[142] - 公司2019年财务费用为1,164,915千港元,其他成本为1,498,770千港元,股息为808,921千港元,税项为602,929千港元[142] - 公司2019年留存作持续运营和发展的经济价值为1,461,546千港元[142] 团队荣誉 - 2019年公司整体及旗下专业基金获多个行业权威奖项及荣誉[32] - 投资团队中,中飞租赁、光大安石、光大控股母基金等获多项荣誉[34] - 公司及慈善基金连续八年获“商界展关怀”及“同心展关怀”,连续五年获“开心企业”标志[34] - 光大嘉宝旗下光大安石连续5年蝉联「中国房地产基金综合能力TOP10」榜首[16] - 中飞租赁持续凭机队及飞机订单价值位列世界前十大飞机租赁商[16] - 2019年光大养老管理
中国光大控股(00165) - 2019 - 中期财报
2019-09-16 16:36
财务业绩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营业额为55.17296亿港元,较2018年同期的60.94067亿港元有所下降[5] - 2019年上半年经营盈利为13.97049亿港元,较2018年同期的22.30988亿港元减少[5] - 本期盈利为13.22222亿港元,较2018年同期的20.45457亿港元下降[5][6][7]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759港元,较2018年同期的1.151港元降低[6] - 本期全面收益总额为16.31108亿港元,较2018年同期的13.74285亿港元增加[7] - 2019年上半年其他净收入为6.289亿港元,较2018年同期的15.31477亿港元减少[5] - 2019年上半年减值损失为662.45万港元,2018年同期无此项损失[5] - 2019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出为16.41亿港元,而2018年同期为现金净流入12.38亿港元[12] - 2019年上半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为25.83亿港元,2018年同期为现金净流出43.60亿港元[12] - 2019年上半年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出为2.48亿港元,2018年同期为现金净流入26.07亿港元[12] - 2019年上半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6935.56万港元,期末结余为76.92亿港元[12] - 2019年上半年公司派发股息6.74亿港元,派发给非控股股东股息1776万港元[11][12] - 2019年上半年公司减持附属公司控制权产生现金净流入4425万港元[12][13] - 2019年1 - 6月营业收益为13.47209亿港元,2018年同期为11.3879亿港元[33] - 2019年1 - 6月其他净收入为6.289亿港元,2018年同期为15.31477亿港元[34] - 2019年1 - 6月税项费用为3418.14万港元,2018年同期为2325.23万港元[36] - 2019年1 - 6月指定股票投资公允值变动为2.50087亿港元,2018年同期为 - 6.63448亿港元[41] - 2019年1 - 6月持续经营业务归属股东应占盈利为12.79079亿港元,2018年同期为19.32725亿港元[42] - 2019年1 - 6月合营企业管理费收入48.2万港元,较2018年同期78.5万港元下降[66] - 2019年1 - 6月联营公司获豁免采用权益法并确认为通过损益以反映公平价值之金融资产的管理费收入7202.1万港元,较2018年同期1.70814亿港元下降[66] - 报告期内,公司总收入为27.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26亿港元,或13%[120] - 报告期内项目退出已实现资本利得比去年同期增长2.73亿港元,未实现资本利得比去年同期下降8.14亿港元,应占联营/合营公司盈利比去年同期增长2.75亿港元[120] - 2019年上半年总收入27.60亿港元,较2018年同期下降13%[121] - 2019年上半年管理费收入1.8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7%;已赚取管理费收入4.8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26%[123] - 2019年上半年利息收入和股息收入合计8.92亿港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124] - 2019年上半年交易证券之资本利得合计收益2.22亿港元,去年同期为净亏损0.78亿港元[125] - 2019年上半年其他净收入中项目退出净收益7.9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升24%;未实现净损失1.73亿港元,去年同期为未实现净收益8.23亿港元[125] - 2019年上半年归属公司股东之盈利12.7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34%[126] - 董事会宣派2019年度中期股息每股0.25港元,派息比率33%,较去年中期增加10个百分点[126] - 2019年上半年经营成本5.13亿港元,经营成本率18.6%,较去年全年下降0.7个百分点[128] - 2019年上半年基金管理业务板块总收入为12.2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0%,管理费用收入为1.8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7%[130][131] - 2019年上半年自有资金投资业务总收入为15.38亿港币,较去年同期上升7%[141] - 2019年上半年利息收入为1.11亿港币,比去年同期下跌27%;股息收入为0.30亿港币,比去年同期下跌46%[141] - 2019年上半年资本利得(实现损益)为4.65亿港币,比去年同期增加超100%;资本利得(未实现损益)为0.99亿港币,比去年同期下降55%[141] - 来自基石性投资光大证券的应占盈利和光大银行股息收入加总共计6.91亿港币,较去年同期略有上升,占今年上半年自有资金投资业务总收入的45%[142] 资产与负债 - 截至2019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612.78683亿港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644.9213亿港元减少[8]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151.11461亿港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120.3039亿港元增加[8] - 截至2019年6月30日,列作待售资产为84.51777亿港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7.38244亿港元大幅增加[8] -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净流动资产为58.74亿港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18.29亿港元有所增加[9] -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净资为42.96亿港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41.38亿港元有所增长[9] -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为176.89亿港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109.40亿港元有所增加[9] -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负债为241.92亿港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249.41亿港元有所减少[9] - 2019年6月30日,联营公司应占净资产及商誉合计18.311657亿港元,2018年末为17.886726亿港元[43] - 2019年6月30日中国内地及香港上市股份市值合计17.169065亿港元,2018年末为13.686633亿港元[43] - 2019年6月30日,中国内地上市股份市值为等值港币127.8532亿元,2018年12月31日为97.13694亿港元;香港上市股份市值为19.62167亿港元,2018年12月31日为18.21704亿港元[44] - 2019年6月30日,合营企业投资账面价值净额为11.01581亿港元,2018年12月31日为11.67987亿港元[47] - 2019年6月30日,指定为通过其他全面收益以反映公平价值之香港以外地区上市股票证券为6.811846亿港元,2018年12月31日为6.561759亿港元[50] - 2019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按公允值计算为31.860854亿港元,2018年12月31日为36.190718亿港元;流动资产按公允值计算为2.98101亿港元,2018年12月31日为1.371003亿港元[51] - 2019年6月30日,集团的上市及非上市股票证券公允值为240.30614亿港元,2018年12月31日为237.93377亿港元[52] - 2019年6月30日,通过损益以反映公平价值之非上市金融资产期初及本期/年末尚未在损益内确认金额为24.9392万港元,2018年为67.3189万港元[54] - 2019年6月30日,非流动有期客户借款有抵押为9.1868亿港元、无抵押为0.86328亿港元;流动有期客户借款有抵押减值后为5.76096亿港元、无抵押为2.8841亿港元[55] - 2019年6月30日客户借款减值准备金为1.27251亿港元,2018年为7725.1万港元[56] - 2019年6月30日应收账款、按金及预付款减值准备金为8472.3万港元,2018年为6847.8万港元[57] - 2019年6月30日交易证券流动资产为23.76842亿港元,流动负债为2.96552亿港元,2018年分别为15.73693亿港元和1.36312亿港元[59] - 2019年6月30日银行贷款为14.696502亿港元,2018年为14.185973亿港元[60] - 2019年6月30日应付账款、已收按金及预提费用为2.472563亿港元,2018年为3.31428亿港元[61] - 2019年6月30日应付债券为11.9364亿港元,2018年为11.84001亿港元[62] - 2019年6月30日对第三方投资者的流动金融负债为3899.92万港元,非流动金融负债为42.49778亿港元,2018年分别为2410.19万港元和43.53828亿港元[63] - 2019年6月30日资产总额为53.332695亿港元,负债总额为14.696502亿港元[64] - 2019年6月30日应收联营公司款项1598.4万港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1485.4万港元增加[68] - 2019年6月30日同系附属公司/关联方银行之银行存款44.62541亿港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55.04761亿港元减少[68] - 2019年6月30日本公司为附属公司的银行信贷额度向金融机构提供担保金额为77.01051亿港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82.22亿港元减少[71] - 2019年6月30日集团属下附属公司就此银行信贷额度已动用款项为71.93038亿港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62.17871亿港元增加[72] - 2019年6月30日集团已签约但未计提的资本承担为7.673384亿港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8.86118亿港元减少[74] - 2019年6月30日资产衍生工具合约公允价值为1118.1万港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1536.4万港元减少;合约名义金额为18.37597亿港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2499.64万港元增加[76] - 2019年6月30日负债衍生工具合约公允价值为 - 3071.6万港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 - 1507.7万港元减少;合约名义金额为10.12789亿港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13.19876亿港元减少[76]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指定未流动资合计20,897,069千港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19,949,452千港元有所增加[108] - 2019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计84841921千港元,负债总计41881826千港元[102] - 2018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计77260764千港元,负债总计35880567千港元[103] - 截至2019年6月底,计息负债267亿港元,计息负债比率由去年底63.0%降至62.1%[128] - 流动比率由去年底117%上升16个百分点至133%,流动性趋于改善[128] - 截至2019年6月30日,自有资金投资账面价值中,战略性产业平台为36亿港币,财务性投资为164亿港币,基石性投资为186亿港币,合计386亿港币[140] -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光大控股财务性投资规模为164亿港元,前十大项目总估值近100亿港元[146] -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光大控股持9.82亿股光大证券A股,占比21.30%,分享盈利同比升46%至3.96亿港元[147] -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光大控股持15.7亿股光大银行A股,占比3.00%,收取股息2.95亿港元,较2018年降15%[147] 财务报告编制 - 未经审核中期财务报告根据港交所证券上市规则适用披露条文编制,符合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要求,于2019年8月29日经董事会授权发出[14] - 为符合集团最新商业及运作模式,业务分部分析项下的业务分部分类已作出调整,比较数字已重列[14] - 除采纳2019
中国光大控股(00165) - 2018 - 年度财报
2019-04-15 16:35
公司整体业绩表现 - 2018年公司主业表现稳健,跨境投资及资产管理核心能力凸显[4] - 2018年公司总收入46.96亿港元,较2017年的55.29亿港元下降15%[12][42][48][49] - 2018年公司股东应占净盈利合计31.04亿港元,较2017年的41.48亿港元下降25%[13] - 2018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权益中,光大控股直接经营业务为218亿港元,较2017年增长11%[14] - 2018年公司实现总收入港币46.96亿元、比上年下降15%,股东应占净盈利港币31.04亿元、比上年下降25%;撇除影响后,总收入比上年增长6%,股东应占净盈利比上年下降8%,直接经营业务股东应占净盈利比上年增长17%[42] - 公司2018年总收入为港币46.96亿元,较去年下降15%;如采用2017年会计准则,调整后同比增长6%至港币58.68亿元[48] - 公司2018年管理费按年增长15%至港币3.54亿元,表现费及咨询费增加4%至港币2.07亿元[48] - 公司2018年资本利得(未实现)较去年增加16%至港币13.60亿元[48] - 公司2018年收到来自光大银行的股息贡献按年增长99%[48] - 2018年公司股东应占盈利为31.04亿港元,较去年下跌25%[52] - 2018年经营成本率上升5.3个百分点至22.2%,计息负债比率上升5.2个百分点至63.0%,速动比率减少102个百分点至117%[54][55] - 2018年公司资产管理总规模增加11%至1435亿港元,外部资金占约75%,种子资金占约25%[59] - 2018年公司基金管理业务板块收入为21.83亿港元,较去年下降32%[59] - 2018年公司直接经营业务的股东应占净盈利为26.42亿港元,较去年下跌8%[52][53] - 2018年公司分享光大证券盈利为0.60亿港元,较去年下跌93%[52][53] - 2018年公司来自光大银行的除税后股息收入为3.13亿港元,较去年上升99%[52][53] - 2018年公司出售光大证券股份盈利为0.89亿港元,较去年下跌70%[53] - 董事会建议派发2018年度末期股息每股0.40港元,比去年同期下跌33%,全年股息总额为每股0.66港元,比去年同期下跌22%[52] - 2018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约为773亿港元,净资产为414亿港元,公司股东应占每股净资产值为23.7港元,较2017年底减少1.7%[87]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集团计息负债比率增加至63%(2017年:57.8%)[87] - 2018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现金结余约69亿港元,较2017年底增加17亿港元,大部分现金为港币及人民币,占89.8%[87] - 2018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融资额度为209.3亿港元,其中67.4亿港元为未动用额度,未偿还银行贷款总额约为141.9亿港元,较2017年底增加18.3%[87] - 集团已发行未偿还本金为105亿元人民币的公司债券,计息负债主要以人民币为单位,占总数的51%[87] - 2018年12月31日,公司为2家附属公司作出财务担保,最高负债为附属公司已提取融资62.18亿港元[87] - 2018年12月31日,集团拥有359名雇员,总员工成本约为5.51亿港元[87] - 董事会建议派发2018年度末期股息每股0.4港元(2017年:每股0.6港元),全年股息每股0.66港元(2017年:每股0.85港元)[87] 基金业务情况 - 公司旗下基金增长至62只,在全球投资超180家企业,投资领域广泛[6]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共管理62只基金,已完成募资规模港币1435亿元,投资超300家企业,超150家已退出[9] - 公司资产规模管理持续增长11%,至港币1435亿元[11] - 公司海外基金数目增加至5支,中国内地以外地区的总投资配置增加至约30%[11] - 「光控医疗健康基金三期」完成首募,医疗基金管理总规模达26亿元人民币[18] - 与湖南财信金控发起设立51亿元人民币母基金,与江苏省溧阳市政府发起设立20亿元人民币「江苏溧阳光控母基金」[18] - 「南通半导体基金」成功募资首期规模5亿元人民币[18] - 截至2018年末,旗下基金总数62支,资产管理总规模港币1435亿元,比上年增长11%[42] - 旗下基金投后管理项目总数达158个,全年有6家被投企业分别在美国及香港等地资本市场成功上市[42] - 公司旗下多支一级市场基金募资初步到位,二级市场基金资产管理规模持续增加,两支新母基金成立[47] - 公司旗下基金投资多个境外项目,并成功引进美国宝克集团[47] - 公司基金业务涵盖海外基金、夹层基金、二级市场基金、母基金等,资产管理规模等值达港币1435亿元[65] - 财富管理业务首誉光控管理资产规模达人民币620亿元[65]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共管理一级市场基金32只,光大安石资产管理规模最大达人民币479亿元[66] - 报告期内多个新增基金完成初步募资并产生收入贡献,关注半导体等行业[66] - 公司与国际知名私募机构合作,引入Investcorp作为光控新经济美元基金有限合伙人[66] - 公司与南京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正筹组新经济产业基金等[66]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光大控股二级市场资产管理规模达港币180亿元,外部投资者资金净流入港币23.9亿元[73] - 截止2018年12月31日,“光大安心债券基金”规模达到5.4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3.9%,年内基金费后美元收益为 - 4.0%[73] - 自2012年12月成立以来,“光大安心债券基金”美元费后回报达到51.35%,年化收益为7.1%[73] - 截止2018年12月31日,“光大可转债机会基金”规模达到8千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9%[73]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光大中国焦点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达8497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4%,年内基金费后美元收益为 -6.4%,大幅跑赢中国市场股票指数[74] - 2018年,公司与中国银行合作发行“外贸信托-光控沪港深精选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系列产品,成立“光控活力沪港深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产品合计募资2.4亿元[74] - 2018年8月,公司联合湖南省财信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起设立“湖南光控母基金”,总规模为51亿元[75] - 2018年11月,公司发起设立“江苏溧阳光控母基金”,总规模为20亿元[76] - 截至2018年12月底,母基金管理总规模超171亿元,已对子基金和股权投资类项目认缴投资金额超45亿元[76]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首誉光控专户业务规模为620亿元,较2017年末下降33%,实现税后净利润1.12亿元,较2017年下降21%[77]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国特别机会基金II资产管理规模为1亿美元,成立于2007年,投资电讯、传媒、高科技及消费业[62][64] - 中国特别机会基金III资产管理规模为3.99亿美元,成立于2010年,投资农业、消费、服务业、金融辅助行业[62][64] - 北京中关村产业投资基金资产管理规模为人民币1.6亿元,成立于2007年,投资高增长制造、高科技、服务行业[62][64] - 光大安石中国房地产基金资产管理规模为人民币479亿元,成立于2009年,投资中国房地产[62][64] - 光大医疗健康基金一期、二期、三期资产管理规模分别为人民币6亿元、12亿元、8.05亿元,均投资医疗健康产业[62][64] - 光大江苏新能源(低碳)产业投资基金资产管理规模为人民币1亿元,成立于2011年,投资新材料及节能环保[62][64] - 光际资本产业基金(光大IDG产业并购基金)资产管理规模为人民币101亿元,成立于2016年,投资细分产业的龙头企业投资机会[62][64] - 光控众盈资本资产管理规模为人民币16.3亿元,成立于2016年,投资泛娱乐领域[62][64] - 海门光控健康养老产业投资基金资产管理规模为人民币5亿元,成立于2017年,投资养老产业[62][64] - 光控海银基金资产管理规模为人民币10.5亿元,成立于2018年,投资创新科技、人工智能、机器人[62][64] 产业投资与布局 - 光大安石收购美国知名本土资产管理者Arrow RE Holdings公司[11] - 公司以中飞租赁、汇晨养老、光控特斯联为载体,打造多个生态圈平台[11] - 公司大力发展结构性投融资业务,构建自有资金业务模式[11] - 光控特斯联科技完成B1轮融资12亿元人民币[18] - 2018年多个投资项目上市,包括美团点评、爱奇艺、蔚来汽车等[21] - 光大安石投资获批「光证资管-光控安石商业地产第1 - X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规模100亿元人民币[23] - 光控特斯联城市级智慧服务解决方案进入30余省、84个城市,服务人口超1080万,成为人工智能物联网赛道独角兽企业[42] - 公司旗下养老业务运营机构达25家、管理床位约10000张[42] - 公司与湖南财信金融控股集团、江苏平陵建设投资集团合作设立总规模为人民币71亿元的母基金[42] - 光大安石地产基金连续第4年荣登「中国房地产基金综合实力Top 10」榜首[42] - 公司自有资金入股新加坡投资银行CEL Impetus Corporate Finance等进行跨境并购[42] - 中飞租赁设立国际飞机租赁投资平台CAG,开展轻资产业务模式,并开设飞机循环再制造基地[47] - 人工智能产业方面,公司投资光控特斯联,服务多场景并自主研发高科技创新产品[47] - 养老产业方面,公司拥有两大养老品牌,运营养老服务机构达25家,管理床位约10000张[47] - 2018年光大安石在管及在建“大融城”項目達15個,總面積151萬平方米[69] - 德康農牧生豬出欄量從2015年十萬頭級別發展至2018年百萬頭級別[69] - 商湯科技2018年下半年完成C+輪6.2億美元融資,獲軟銀中國10億美元投資,估值升至60億美元[69] - 美國寶克集團業績年平均超過20%的速度增長,在中國傳統汽車領域市場份額超過50%,電動/混動車領域達到90%[71] - 2018年愛奇藝、蔚來汽車、Eloxx Pharmaceuticals、優信集團、希望教育集團、美團點評等被投企業成功上市[71] - 光大安石旗下“光證資管-光控安石商業地產第1 - X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獲批規模100億元人民幣[72]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光大控股对中飞租赁持股增至34.05%,应占利润增至2.77亿港元,同比上升15%[82] - 2018年中飞租赁交付飞机29架,出售3架,机队规模达133架,按年增加24%,再购买飞机65架[82] - 光控特斯联完成B轮12亿元人民币融资,成为AIoT赛道独角兽企业[84] - 截至2018年底,光控特斯联城市级智慧服务解决方案进入30余省、84个城市,服务人口超1080万,连接设备50万个[84] - 2018年结构性投融资业务收入为3.05亿港元,同比上升218%[84] - 光大控股经营养老机构、护理院及养老驿站25家,管理床位数约10000张[84] - 光大控股入股先健科技成为第一大股东,促成“光大医疗健康基金三期”成立[84] - 光大控股投资全球首产量产无线充电公司WiTricity,推动其在中国落地[84] - 光控精技于2018年7月18日在香港挂牌上市[84] - 报告期内,光大控股退出中国中药、华大基因及麦格理大中华基础设施基金投资份额获理想回报[84] 社会责任与公益活动 - 冠名赞助的「香港斯巴达障碍赛」4月及11月赛事共吸引超13000人参加[26] - 2018年公司筹得逾二十万港元善款推动扶贫救灾工作[27] - 自2016年起冠名赞助励进教育中心推行“光大控股星声讲故事计划”[28] - 光大控股义工队2018年连续三年获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頒發「企業義工隊嘉許標誌」[94] - 光大控股慈善基金成立至今用於公益服務的總捐款超過6000萬港元[95] - 2016 - 2018年,公司义工队连续三年获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颁发「企业公民嘉许标志」[109] - 自2011年起,公司及光大控股慈善基金连续八年获选「商界展关怀」及「同心展关怀」机构[111] - 自2015年起,公司连续四年获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及香港提升快乐指数基金共同颁发「开心工作间」标志[111] - 公司连续两年荣获香港雇员再培训局评选为「人才企业」[111] - 公司连续两届获香港民政事务局及家庭议会评选为「家庭友善雇主」及「2017/18年度特别嘉许奖」[111] - 2008年,公司成立「光大控股慈善基金」,持续赞助不同类型社区服务项目[112] - 2014年起,公司连续五年与健康快车共同筹办员工亲子义工团[115] - 2016年,公司首次走出中国,支持「健康快车国际光明行」[115] - 2017年,公司首次与奥比斯合作,成为「盲侠行」冠名赞助商[116] - 2018年,公司成为奥比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