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海投资(00270)

搜索文档
粤海投资20250508
2025-07-16 14:13
纪要涉及的公司 粤海投资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一季度业绩平稳**:一季度营业额下降小于1%,可视为平手;税前利润增加2%,股东应占利润增加2.5% [2] 2. **拆分资地减亏**:1月21日通过实物分派将资地拆出,今年可减约9.4亿亏损,解决了房地产相关风险 [3] 3. **财务费用下降**:一季度财务费用下降7700万,因本金和利率下降,今年财务费用有望继续下降 [3][6] 4. **收租有增长但投资物业供应值下降**:天河城一季度收租有增长,但房地产市场不好,投资物业供应值下降,今年一季度减少1000万,幅度小于去年 [4] 5. **水价调整正常**:水价调整根据回报、经营和利润情况而定,去年调水价时间幅度正常,如深圳、东莞东江水部分未提价,政府可通过增加水资源费调节 [7][8] 6. **其他业务发展情况** - **天河城**:租金收入增长,中低端项目有空间,写字楼有压力,今年有增长机会但幅度可能不高 [12][13][15] - **酒店**:高端有压力,收入增加但利润下降,预计全年情况类似 [16][17] - **高速公路**:受新高速路分离影响,路费收入下降,预计今年影响减小,希望全年维持去年水平,有三个多亿税前利润 [18] - **火电**:煤价和电价均下降,依赖市场电比例减小,职工电安排可增加,一季度总体与去年持平 [18][19][20] 7. **东江水续约情况**:还有5年续期,目前无具体消息,省政府愿意可提前安排,否则按合同2030年8月18日处理 [20][21] 8. **资本开支预计**:去年资本开支主要是水务,19亿,较2023年的77亿已大幅减少;今年预计20亿以内,明年预计20亿,均为水务,若无新增项目每年20亿足够 [22] 9. **经营性现金流增长**:去年剔除粤海之地后,经营性现金流同比提升近20亿,主要因经营业务提升和营销账回收,预计今年维持在九十多亿水平 [23][24] 10. **资金统筹规划**:预计分红比例不变,维持65%;参考2024年经营现金流,扣除20亿资本开支和30亿分红后,有40亿空间,优先安排分红,会考虑内部贷款替代外部贷款降低财务费用 [27][2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希望寻找有特别原因、条件好一点的内地水务项目,而非像过去那样 [22] - 公司内部有财务费用下降的预算,但暂未公布具体情况 [28]
港股红利低波ETF(159569)跌0.68%,成交额6296.7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7-15 15:08
基金表现 - 景顺长城国证港股通红利低波动率ETF(159569)7月15日收盘跌0.68%,成交额6296.71万元 [1] - 该基金今年以来份额增加38.89%,规模增加59.71%,最新份额为1.57亿份,最新规模为2.07亿元 [1] - 近20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金额10.32亿元,日均成交金额5161.56万元 [1] 基金基本信息 - 基金成立于2024年8月14日,管理费率每年0.50%,托管费率每年0.08% [1] - 业绩比较基准为国证港股通红利低波动率指数收益率(使用估值汇率折算) [1] 基金经理信息 - 现任基金经理为张晓南、龚丽丽 [2] - 张晓南任职期内收益35.38%,龚丽丽任职期内收益34.17% [2] 持仓情况 - 重仓股包括东方海外国际(10.26%)、海丰国际(5.70%)、兖矿能源(3.95%)、太古股份公司B(3.88%)、中国海洋石油(3.78%) [2][3] - 其他重仓股包括中国宏桥(3.76%)、民生银行(3.53%)、粤海投资(3.29%)、中信银行(3.28%)、远东宏信(3.27%) [3]
环保行业跟踪周报:生态环境部发文强调规提升执法质效,固废板块提分红+供热、IDC拓展提ROE-20250714
东吴证券· 2025-07-14 14:3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环保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垃圾焚烧板块资本开支下降使分红增加,供热和IDC等业务提质增效,推动ROE和估值提升;水务运营板块业绩稳健且分红高,水价改革重塑成长与估值 [5][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最新观点 - 生态环境部发布通知,强调规范生态环境行政检查,提升执法质效,包括统筹日常检查、规范专项检查程序和分级分类监管等措施 [5][9] - 垃圾焚烧板块资本开支下降,自由现金流改善,分红提升,降本增效使ROE提高,垃圾焚烧+IDC是新趋势 [5][11] - 水务运营板块2024年业绩稳健增长,经营性现金流上行,资本开支下行,广州提价、深圳跟进有望带动水价改革,重塑成长与估值 [5][15] - 2025年度环保行业策略强调化债、成长、重组共振,环保市场化新生,包括环保受益化债、优质成长和重组三条主线 [7][18] - 2025M1 - 5环卫新能源销量同增73%,渗透率同比提升6.26pct至14.95% [7][25] - 生物柴油均价持平,废油脂市场价格偏稳,单吨盈利环比下降 [7][33] - 锂电回收金属价和折扣系数总体上升,盈利略有改善 [7][38] 环卫装备 - 2025M1 - 5环卫车销量31237辆,同比+0.38%,新能源环卫车销售4671辆,同比+72.62%,渗透率14.95%,同比+6.26pct [25] - 2025M5环卫车合计销量6695辆,同比+2.48%,环比-7.48%,新能源环卫车销量1101辆,同比+72.30%,环比+1.57%,渗透率16.45%,同比+6.67pct,环比+1.46pct [25] - 2025M1 - 5盈峰环境环卫车和新能源市占率均第一,福龙马环卫车市占率第六、新能源市占率第三,宇通重工环卫车市占率第七、新能源市占率第二 [29] 生物柴油 - 2025/7/4 - 2025/7/10地沟油均价6200元/吨,环比-0.3%,全国生物柴油均价8250元/吨,环比持平 [33] - 国内UCOME与地沟油当期价差2025元/吨,环比+0.8%,考虑库存周期价差2037元/吨,环比-3.6%,单吨盈利190元/吨,环比-31.0% [33] 锂电回收 - 2025/7/7 - 2025/7/11项目平均单位碳酸锂毛利-3.25万元/吨,较前一周+0.17万元/吨,平均单位废料毛利-0.52万元/吨,较前一周+0.027万元/吨 [38] - 截至2025/7/11,碳酸锂价格6.38万元/吨,周环比2.4%,金属钴24.6万元/吨,周环比-3.1%,金属镍12.26万元/吨,周环比-1.1% [39] 行情表现 板块表现 - 2025/7/7 - 2025/7/11环保及公用事业指数上涨2.69%,好于大盘,上证综指涨1.08%,深证成指涨1.16%,创业板指涨1.55%,沪深300指数涨0.7% [45] 股票表现 - 2025/7/7 - 2025/7/11涨幅前十标的为惠城环保、德林海等,跌幅前十标的为雪迪龙、天源环保等 [47][49] 行业新闻 - 水生态环境司印发《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 - 2027年)》,为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行动指南 [53] - 财政部下达2025年环境治理相关资金预算,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土污染防治等资金 [53] - 生态环境部发布4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规范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 [54] - 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十四五”期间中国增绿最多、治污成效显著,“十五五”将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55] - 安徽环保督察组公布六项涉大气污染防治等问题的典型案例 [57] -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发布方案,提升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强化重点领域治理 [58] 公司公告 - 上海洗霸计划竞拍有研稀土硫化锂业务资产,布局新能源领域 [61] - 卓锦股份实际控制人向骨干员工转让合伙企业份额 [61] - 久吾高科、碧兴物联、玉禾田等公司相关人员计划减持股份 [61] - 侨银股份控股股东质押股份,永清环保控股股东进行股份质押和解除质押操作 [62] - 钱江生化股东股份被轮候冻结,中国天楹、法尔胜为子公司提供担保 [62] - 水发燃气、山西焦煤公布权益分派方案 [62] - 旺能环境子公司签署餐厨废弃物处理工程技改增容项目协议 [63] 大事提醒 - 7月14 - 18日丛麟科技、*ST太和等公司有股东大会召开、股权登记日、除权除息日等事项 [64] 往期研究 公司深度 - 涉及佛燃能源、海螺创业等多家公司的深度研究报告 [65][66] 行业专题 - 涵盖垃圾焚烧、环卫装备、环保行业年度策略等多个行业专题研究报告 [69][70]
粤海投资(00270) - 2025 Q1 - 电话会议演示
2025-05-30 21:23
业绩总结 - 2025年第一季度,来自持续经营的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未经审计合并利润为13.22亿港元,同比增长1.9%[2] - 截至2025年1月21日,来自GD Land(已终止经营)的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未经审计合并损失为1700万港元[2] - 持续经营的净财务费用减少7700万港元,降至1.17亿港元[2] - 持续经营的投资物业公允价值调整净损失减少1100万港元,降至1000万港元[2] 资产与负债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总资产为1355.95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399.66亿港元下降3.1%[1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投资物业为158.87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55.02亿港元下降37.7%[1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银行及其他借款为238.62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24.28亿港元下降43.7%[14] 水供应项目 - 2025年第一季度,水供应项目的收入和税前利润分别为17.34亿港元和12.03亿港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17.61亿港元和11.78亿港元有所下降[21] - 2025年第一季度,其他水项目的收入为17.49亿港元,税前利润为5.40亿港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17.23亿港元和5.72亿港元有所增长[2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水供应的总设计能力为1615万吨/天,污水处理能力为334.59万吨/天[24] 投资物业业务 - GDH Teem的投资物业业务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收入为HK$225.0百万,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HK$240.5百万下降约6.3%[32] - Panyu Wanbo购物中心的投资物业业务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收入为HK$75.1百万,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HK$61.4百万增长约22.5%[32] - Tianjin Teem购物中心的投资物业业务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收入为HK$71.2百万,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HK$68.6百万增长约3.8%[32] - Comic City购物中心的投资物业业务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收入为HK$22.8百万,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HK$18.4百万增长约23.9%[32] - 深圳Teemall购物中心的投资物业业务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收入为HK$24.0百万,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HK$18.9百万增长约27.0%[32] - Yuehai Tiandi购物中心的投资物业业务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收入为HK$10.9百万,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HK$8.7百万增长约25.3%[32] - GDI Tower的投资物业业务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收入为HK$11.9百万,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HK$12.2百万下降约2.5%[32] 交通项目 - Xingliu高速公路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平均每日通行流量为27,039辆次,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29,743辆次下降约9.1%[43] 项目开发 - Yinping项目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累计开发成本为RMB2,080百万(约HK$2,253百万),较2024年12月31日的RMB2,077百万(约HK$2,243百万)略有增加[50] - Yinping项目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利润税前为HK$33.6百万,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HK$33.9百万下降约0.9%[50]
突发利空,002708,终止重组
搜狐财经· 2025-05-29 22:06
市场表现 - A股主要指数震荡收涨,沪指上涨0.7%,全天成交额1.21万亿元,较上一交易日放量近1800亿元,上涨个股近4500只,下跌831只,涨停股120只,跌停股16只 [1] - 数字货币概念领涨,收盘上涨6.5%,板块内10余股涨停,电子身份证、跨境支付、移动支付等涨幅均超5% [1] - 创新药板块强势,多股"20cm"涨停,舒泰神8个交易日内累计上涨108.7%,期间自然人累计买入48.32亿元,占比65.17%,中小投资者买入31.14亿元,占比41.99%,机构投资者买入25.83亿元,占比34.83% [1] - 无人驾驶概念掀涨停潮,多股涨停 [1] 创新高个股 - 27股收盘价创历史新高,医药生物、机械设备、商贸零售行业创新高个股较为集中,分别有8只、6只、2只 [2] - 创新高个股平均上涨7.50%,路桥信息、益方生物、久盛电气等涨停,涨幅居前的有常山药业、开勒股份、中邮科技等 [2] - 具体创新高个股包括路桥信息(29.97%)、益方生物(20.00%)、久盛电气(19.99%)、常山药业(15.60%)、开勒股份(15.24%)等 [3] 机构买卖动向 - 8股获机构净买入超千万元,王子新材获机构净买入4111.36万元居首,四方精创、久盛电气、广康生化等获净买入均超3000万元 [3] - 机构净卖出个股中,雄帝科技遭净卖出超亿元,永安药业、尤夫股份等均遭净卖出超4000万元 [4] - 北向资金净买入四方精创1.5亿元居首,其次是拉卡拉8920.88万元,净卖出金额居前的是雪人股份、广聚能源 [5][6] 公司公告 - 光洋股份终止筹划收购宁波银球科技100%股权事项,股票5月30日复牌 [7] - 峰岹科技收到中国证监会关于发行H股并在香港上市的备案通知书 [7] - 中科星图被暂停参加全军物资工程服务采购活动资格 [7] - 品高股份子公司签订3.97亿元算力资源服务合同 [7] - 中联重科子公司拟发行不超过40亿元资产支持证券及10亿元信用债 [7] - 小商品城子公司以5.69亿元竞得杭州地块用于建设义乌市场杭州飞地项目 [8] - 滨江集团拟使用不超过100亿元闲置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 [8] - ST先锋股票将撤销其他风险警示,简称变更为"先锋新材" [8]
中证香港红利等权投资指数报2925.69点,前十大权重包含粤海投资等
金融界· 2025-05-08 19:26
指数表现 - 中证香港红利等权投资指数(HK红利EW,930784)报2925 69点 [1] - 近一个月上涨10 78%,近三个月上涨5 02%,年至今上涨3 83% [1] 指数编制规则 - 从港股通证券范围内选取30只现金股息率高、分红稳定且流动性好的证券作为样本 [1] - 采用等权重计算方式,基日为2014年11月14日,基点为3000 0点 [1]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6月和12月),调整比例一般不超过20% [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特殊情况会进行临时调整 [2] 指数持仓结构 十大权重股 - 中国联通(4 23%)、中国人民保险集团(3 95%)、中信银行(3 94%) [1] - 中国电信(3 9%)、中国银行(3 82%)、民生银行(3 82%) [1] - 粤海投资(3 82%)、交通银行(3 78%)、农业银行(3 7%)、中国移动(3 68%) [1] 行业分布 - 金融占比36 88%,能源占比20 24%,工业占比12 68% [2] - 通信服务占比11 81%,原材料占比9 32%,房地产占比5 25%,公用事业占比3 82% [2] 市场板块 - 香港证券交易所占比100 00% [1]
粤海投资(00270)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8 22:0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上市地点为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股票代号为00270,交易单位为2,000股[7] - 公司财政年度结算日为12月31日[7] - 公司主要从事投资控股、水资源等业务[127] - 集团主要业务包括水资源、物业投资等七项[146] - 公司主要从事投资控股、水资源等业务,将继续投资水资源管理等领域业务[183] 公司重要日期 - 公司股东周年大会时间为2025年6月17日下午3时30分[7] - 出席股东周年大会资格的最后股份过户登记日期为2025年6月11日下午4时30分[7] - 可享末期股息资格的最后股份过户登记日期为2025年6月26日下午4时30分[7] - 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将于6月17日举行[128] - 若末期股息获通过,预计7月24日或前后派付[128] - 为出席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股份过户文件须于6月11日下午4时30分前送达[128] - 6月27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129] - 为获末期股息,股份过户文件须于6月26日下午4时30分前送达[129] 公司股权结构 - 2024年末公司持有广东天河城及其附属公司76.13%、天津粤海天河城购物中心有限公司76.02%的实际权益,与2023年相同[77] - 2024年12月31日,董事陈祖泽持有公司普通股5450000股,权益约0.083%;郑慕智持有2268000股,权益约0.035%[149] - 2024年12月31日,董事郑慕智持有粤海置地控股有限公司普通股600000股,权益约0.035%[150] - 2024年12月31日,董事曾翰南持有粤海广南(集团)有限公司普通股300000股,权益约0.033%[151] - 2024年12月31日,粤海控股持有公司普通股3809237546股,权益约58.26%;香港粤海持有相同数量,权益约58.26%;粤海信托有限公司持有576404918股,权益约8.82%[154] 公司业务持股情况 - 公司在水资源业务方面,对仪征粤海水务有限公司持股100%,对高邮粤海水务有限公司持股51%等[9][10] - 公司在物业投资和百货营运业务方面,对广东粤海天河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00%,对广州粤海天河城投资有限公司持股64.71%等[13][14] - 公司在酒店持有、经营及管理业务方面,对粤海喜来登酒店持股100%,对粤海华美湾际酒店持股100%等[17][18] - 公司在能源项目、道路及桥梁业务方面,对广西粤海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持股71.25%,对中山粤海能源有限公司持股100%等[20][2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185.05亿港元,较2023年的203.22亿港元下降8.9%[24] - 2024年归属公司所有者的本年度溢利为31.42亿港元,较2023年的31.22亿港元增加0.6%[24]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为港幣48.06仙,较2023年的港幣47.75仙增加0.6%[24] - 2024年EBITDA(持续经营业务)为96.94亿港元,较2023年的96.85亿港元增加0.1%[24] - 2024年净财务借贷为11.71亿港元,较2023年的29.83亿港元下降60.8%[24] - 2024年资本负债率为30.86%,2023年为77.33%[25] - 2024年利息覆盖倍数为10.53倍,2023年为9.41倍[25] - 2024年已发行普通股股数为65.38亿股,与2023年持平[26] - 2024年市值为438.70亿港元,较2023年的371.35亿港元有所增加[26] - 2024年度末期股息建议为每股港币7.27仙,加上中期股息,全年合共派息每股港币31.24仙,较2023年的31.04仙略有增加[57]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综合收入为185.05亿港元,较2023年的203.22亿港元减少8.9%[64]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综合税前利润(不包括投资物业公允值变动、净汇兑收益和净财务费用)增加0.9%至72.21亿港元[65]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投资物业公允值调整产生净亏损6800万港元,2023年为净收益1.00亿港元[65]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净汇兑收益为3900万港元,2023年为100万港元[65]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净财务费用为6.98亿港元,较2023年的8.32亿港元减少[65]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综合税前利润增加1.1%至64.94亿港元[65]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综合溢利减少2.8%至41.03亿港元[65] - 2024年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综合溢利增加0.6%至31.42亿港元[65]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为港币48.06仙,较2023年的47.75仙增加0.6%[66] - 2024年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港币23.97仙,2023年为18.71仙[128] - 建议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港币7.27仙,2023年为12.33仙[128]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18,505,293千港元,较2023年的20,322,478千港元有所下降[132] - 2024年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本年度溢利为4,641,090千港元,2023年为4,767,490千港元[132] - 2024年终止经营业务亏损为1,493,331千港元,2023年为1,953,635千港元[132] - 2024年归属公司所有者的本年度溢利为3,142,138千港元,2023年为3,122,069千港元[132] - 2024年资产总额为135,595,403千港元,2023年为139,965,972千港元[133] - 2024年负债总额为78,919,930千港元,2023年为81,936,347千港元[133] - 2024年权益总额为56,675,473千港元,2023年为58,029,625千港元[133] - 2024年公司可供分派储备为5,367,032,000港元,2023年为3,484,663,000港元[136] - 2024年集团捐款为11,194,000港元,2023年为93,000港元[13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按摊余成本计量的其他财务资产为33.85亿港元,2023年无此项[9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持续经营业务现金及银行结余为121.54亿港元,2023年为125.94亿港元;财务借贷为238.62亿港元,2023年为424.28亿港元[9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持续经营业务资本负债率为30.9%,2023年为77.3%;EBITDA/已发生的财务费用比率为10.5倍,2023年为9.4倍[95] - 2024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入约为110.86亿港元,2023年为107.11亿港元;粤海置地2024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入约为19.36亿港元,2023年为36.07亿港元[97] - 2024年资本开支为18.57亿港元,2023年为76.96亿港元[99] - 2024年12月31日,持续经营业务的人民币借贷为193.56亿港元,2023年为351.46亿港元,其中147.17亿港元来自粤海置地[10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持续经营业务的浮动利率借贷为219.75亿港元,2023年为316.18亿港元,其中71.52亿港元来自粤海置地[10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有10,759人,2023年为11,495人[106] - 2024年薪酬总额约为23.37464亿港元,其中1.41408亿港元来自粤海置地,2023年约为25.02471亿港元,其中2.9209亿港元来自粤海置地[106] 水资源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 - 2029年水價扣減機制下,年均供水量不少於7億噸,2021 - 2026年每年最低供水量不少於6.15億噸,2024 - 2026年節省每立方米對港供水單位價格分別為0.315港元、0.323港元、0.331港元[68] - 本年度對港供水收入增加2.4%至51.36億港元,2023年為50.16億港元[70] - 本年度對深圳及東莞地區供水收入減少10.5%至12.24億港元,2023年為13.67億港元[7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東深供水項目稅前利潤為40.20億港元,較2023年增加4.4%,2023年為38.52億港元[70] - 2024年12月31日,集團其他水資源項目供水廠總設計供水能力和污水處理廠總設計污水處理能力分別為每日16,150,200噸和每日3,345,900噸,與2023年持平[71] - 2024年12月31日,集團附屬公司及聯營公司營運中供水廠供水能力為每日10,836,800噸,較2023年的每日10,486,800噸有所增加,污水處理能力為每日2,054,400噸,與2023年持平[71] - 2024年12月31日,集團附屬公司在建中供水廠供水能力和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能力分別為每日1,187,000噸和每日50,000噸[71] - 2024年12月31日,營運中的附屬公司供水能力合計8,886,800噸/日,較2023年的8,536,800噸/日增加,污水處理能力合計2,054,400噸/日,與2023年持平;聯營公司供水能力合計1,950,000噸/日,與2023年持平[75] - 其他水資源項目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收入合共減少19.8%至72.18479億港元,2023年為89.97506億港元[76] - 其他水資源項目本年度稅前利潤為17.33934億港元,較2023年度下跌6.5%,2023年為18.53937億港元[76] - 2024年水资源业务收入占比73.01%,分部业绩占比79.99%[30] 物业投资和百货营运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粤海天河城物业投资业务收入增加10.3%至16.15377亿港元,税前利润增加27.5%至9.06601亿港元[77] - 2024年香港粤海投资大厦平均出租率为95.3%(2023年:91.6%),总收入减少1.3%至4635.9万港元[79] - 2024年末公司经营五间百货店,总租用面积约为9.594万平方米(2023年:20.99万平方米),总收入增加13.6%至8.61612亿港元,税前亏损4404.6万港元(2023年:税前利润4982.8万港元)[80] 酒店持有、经营及管理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末公司酒店管理团队管理19间酒店(2023年:20间),经营七间酒店,2024年第四季承租物业经营粤海181酒店并于12月中旬开业[82] - 2024年粤海喜来登酒店平均房价为1255港元(2023年:1226港元),平均入住率为93.0%(2023年:94.5%),其余六间酒店平均房价为709港元(2023年五间酒店:737港元),平均入住率为70.0%(2023年五间酒店:68.2%)[82] - 2024年酒店持有、经营及管理业务收入减少0.1%至6.48379亿港元,税前利润增加4.5%至1.10625亿港元[83] 能源项目、道路及桥梁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粤海能源售电量为27.59亿千瓦时(2023年:29.12亿千瓦时),减幅为5.3%,售电及相关业务收入减少11.8%至16.04113亿港元,税前利润增幅为39.2%至1.38817亿港元[84] - 2024年粤电靖海发电售电量为157.47亿千瓦时(2023年:158
粤海投资(00270) - 2025 Q1 - 季度业绩

2025-04-28 21:44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未经审核持续经营业务综合收入为46.1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0.7%[4][6] - 同期,未经审核持续经营业务综合税前利润增加2.0%至20.36亿港元[4][6] - 未经审核持续经营业务归属公司所有者的综合溢利增加1.9%至13.22亿港元[6] - 未经审核归属公司所有者的综合溢利增加2.5%至13.05亿港元[4][6] - 2025年3月31日,未经审核资产总额为956.92亿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减少29.4%[4][7] - 同日,未经审核归属公司所有者权益为408.12亿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减少2.0%[4][7] 东深供水项目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本期内,东深供水项目对香港、深圳及东莞总供水量为5.49亿吨,减幅8.8%,收入17.3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5%[9] - 对港供水收入增加2.4%至14.34亿港元,对深圳及东莞地区供水收入减少16.7%至3.00亿港元[9] - 东深供水项目税前利润(不包括汇兑差异净额及净财务费用)为12.0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2.1%[9] 其他水资源项目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其他水资源项目供水厂总设计供水能力为每日1615.02万吨,污水处理厂总设计污水处理能力为每日334.59万吨[10] - 2025年3月31日集团附属公司运营供水能力888.68万吨/日,2024年3月31日为878.68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210.39万吨/日,2024年3月31日为205.44万吨/日[12] - 2025年3月31日集团联营公司运营供水能力195万吨/日,与2024年3月31日持平[12] - 2025年3月31日集团附属公司在建供水厂供水能力118.7万吨/日[13] - 其他水资源项目收入增加1.5%至17.49265亿港元,2024年为17.23339亿港元;税前利润下跌5.7%至5.39606亿港元,2024年为5.72096亿港元[13] 粤海天河城物业投资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持有广东天河城及其附属公司76.13%、天津粤海天河城购物中心有限公司76.02%实际权益,与2024年12月31日持平[14] - 粤海天河城物业投资业务收入增加3.0%至4.29018亿港元,2024年为4.16509亿港元;税前利润增加8.8%至2.70631亿港元,2024年为2.48632亿港元[14] 粤海投资大厦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粤海投资大厦平均出租率为94.3%,2024年为97.1%;总收入减少3.1%至1185.5万港元,2024年为1223.3万港元[16] 百货店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3月31日集团经营五间百货店,总租用面积约9.584万平方米,2024年12月31日为9.594万平方米[17] - 百货店总收入减少17.6%至1.07934亿港元,2024年为1.30933亿港元;税前利润减少43.9%至1592.7万港元,2024年为2838.4万港元[17] - 天河城广场 - 天河城购物中心可出租面积10.7万平方米,平均出租率99.6%,2025年三个月收入1.85033亿港元,较2024年下降3.0%[15] - 百货店天河城、万博、东圃、奥体店2025年3个月收入分别为73989千港元、11303千港元、12074千港元、10517千港元,较2024年分别下降15.2%、14.0%、9.5%、9.5%,花都店停業收入降100%,TeemLife北京路家居館开业收入增100%[18] 酒店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3月31日集团管理18间酒店(2024年12月31日为19间),粤海喜来登酒店平均房价1168港元(2024年1248港元),入住率94.8%(2024年95.4%),其余六间酒店平均房价774港元(2024年五间酒店740港元),入住率73.7%(2024年五间酒店70.8%)[19] - 酒店业务收入增加6.0%至1.72668亿港元(2024年1.62829亿港元),税前利润(不包括投资物业公允值变动及汇兑差异净额)为3002.1万港元(2024年3726.6万港元),下降19.4%[20] 粤海能源项目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粤海能源项目售电量为7.73亿千瓦时(2024年6.34亿千瓦时),增幅21.9%,售电及相关业务收入减少7.1%至3.62952亿港元(2024年3.9068亿港元),税前利润(不包括净财务费用)为3344.8万港元(2024年3376.8万港元)[21] 粤电靖海发电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粤电靖海发电售电量为20.00亿千瓦时(2024年31.50亿千瓦时),减幅36.5%,收入减少40.0%至9.30127亿港元(2024年15.49589亿港元),本期录得税前亏损2564.4万港元(2024年税前利润1.50864亿港元),集团分占亏损480.8万港元(2024年分占利润2807.3万港元)[22] 兴六高速公路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兴六高速公路日均收费车流量减少9.1%至27039架次(2024年29743架次),路费收入为1.54318亿港元(2024年1.67446亿港元),减少7.8%,税前利润(不包括净财务费用)为7936.1万港元(2024年9059.9万港元),减少12.4%[23] 银瓶项目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3月31日银瓶项目累计建设费用约22.53亿港元(2024年12月31日约22.43亿港元),本期确认的利息、管理费及维护费合计减少0.4%至3917.4万港元(2024年3934.3万港元),税前利润减少1.0%至3357.2万港元(2024年3389.6万港元)[25] 粤海置地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1月21日公司向股东分派12.61799423亿股粤海置地股份(占公司持有的粤海置地股份约99.9%),粤海置地不再是附属公司[26] - 粤海置地本期收入减少85.5%至2.51831亿港元(2024年17.40586亿港元),税前亏损为951.6万港元(2024年1.33852亿港元),剔除投资物业公允值变动和净财务费用,本期税前利润为1345.4万港元(2024年税前亏损4556.5万港元)[27] 公司经营策略 - 2025年以来中国出口增速放缓,内需有所回升[28] - 公司秉承“稳中求进、提质增效”策略,专注核心业务稳定发展[28] - 公司将集中资源把水资源板块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28] - 公司将推进“管理精细化”,优化资产组合与资源配置[28] - 公司将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带来的机遇[28] 财务资料审核情况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未经审核财务资料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29] 公告相关说明 - 公告所载资料未经审核,不构成对公司财务表现的指标或保证[30] - 公告日期为2025年4月28日[30] 公司董事会构成 - 公司董事会由4名执行董事、3名非执行董事和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30]
提前跌停!002706,将被*ST
中国基金报· 2025-04-27 20:07
文章核心观点 星光股份自4月29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证券简称变为*ST星光,主要因2024年度多项财务指标不达标,且公司存在信息披露违规问题被广东证监局出具《警示函》,公司董事会力争早日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并将采取相关措施 [1][4][7] 分组1:退市风险警示相关 - 公司股票4月28日停牌一天,4月29日开市起复牌并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证券简称变为*ST星光,日涨跌幅限制为5% [1] - 截至4月25日收盘,股价报1.85元/股,跌幅达9.76%,总市值为20.52亿元;截至3月31日,股东人数为7.847万户 [3] - 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原因是2024年度经审计的利润总额、净利润、扣非后净利润三者均为负值,扣除后的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 [4] - 2024年年报显示,营业收入为1.92亿元,利润总额为 - 3253.20万元,归母净利润为 - 3097.56万元,扣非后净利润为 - 2696.90万元 [4] 分组2:公司业务与应对措施 - 业务涵盖LED照明、紫外消杀、汽车照明、锂电池生产设备、信息安全与系统集成等领域 [6] - 2024年坚守主业,核心竞争力未受严重影响 [6] - 2025年将聚焦优势业务提高产品利润率、加强业务合作拓宽销售渠道、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运营效率以撤销退市风险警示 [6] 分组3:信息披露违规问题 - 《警示函》指出公司业绩预告数据与年报差异大,盈亏性质变化,且未在会计年度结束后一个月内披露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风险提示公告 [7] - 1月20日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度利润总额、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150万元至225万元、355万元至520万元、135万元至200万元 [9] - 4月22日业绩预告修正原因包含参股公司回购义务诉讼预计损失计提、子公司商誉减值准备计提、子公司存货资产减值准备计提 [11] - 公司上述行为违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规定,董事长戴俊威、总经理兼财务总监李振江、董事会秘书张桃华负有主要责任,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13] 分组4:财务数据对比 |项目|2024年|2023年|本年比上年增减|2022年| |----|----|----|----|----| |营业收入(元)|191,893,215.44|150,830,044.62|27.22%|156,151,068.7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元)| - 30,975,624.00| - 13,105,553.49| - 136.35%|24,633,524.8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元)| - 26,969,042.37| - 22,332,328.36| - 20.76%| - 142,042,838.85|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元)|7,005,611.35| - 4,074,673.74|271.93%| - 183,181,926.60|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0.03| - 0.01| - 200.00%|0.03|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 0.03| - 0.01| - 200.00%|0.03| |总资产(元)|611,990,887.92|529,309,591.42|15.62%|743,471,743.4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元)|289,900,272.39|318,030,713.99| - 8.85%|324,250,773.14| [5]
完善价格治理机制意见有望加速水价改革 中国水务(00855)、粤海投资(00270)等供水运营商受益
智通财经网· 2025-04-03 09:02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办、国办印发意见完善价格治理机制,重申水价定价和调整机制原则,推进非居民超定额累进加价,有望增厚供水运营商盈利;深圳将举行自来水价格调整听证会,水价政策完善和价格机制理顺或改观行业低回报问题,水务运营类资产有望受益 [1][2] 政策相关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优化居民阶梯水价、电价、气价制度,推进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垃圾处理计量收费,优化污水处理收费政策 [1] -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要求完善价格治理机制,引导价格总水平和重要商品价格合理运行 [1] - 2021年我国新版《城镇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和《城镇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施行,强化水价市场化属性,明确城镇供水价格监管周期原则上为3年,可理顺水价成本传导机制 [1] - 意见重申2021年城镇供水价格管理办法中水价定价和调整机制原则,以成本监审为基础,按“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方法,先核定供水企业准许收入,再分类核定用户用水价格 [1] 深圳水价调整 - 深圳市发改委宣布4月11日举行自来水价格调整听证会,两个调价方案拟将自来水综合价格由3.449元/立方米上调13.1%至3.8991元/立方米(含税) [2] 行业影响 - 中信证券称核心城市调价对水价改革有催化作用,各地市理顺供水价格机制有望提速,价格机制完善有助改善国内供水行业回报长期偏低问题 [2] - 随着水价政策完善和行业价格机制理顺,行业整体低回报问题或改观,水务运营类资产有望显著受益 [2] 公司受益情况 - 中信证券首推中国水务(00855) [2] - 中泰国际期望水价上调趋势在各地延续,中国水务(00855)、粤海投资(00270)、北控水务集团(00371)皆可受惠,首选中国水务,因其内地供水运营收入占总收入比例相对最高,FY25上半年占比达29.0% [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中国水务水务总产能为966万吨/日,自来水产能为672万吨/日,深圳坪山区项目自来水产能达25万吨/日,有望直接受惠于深圳上调水价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