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海投资(00270)

搜索文档
完善价格治理机制意见有望加速水价改革 中国水务(00855)、粤海投资(00270)等供水运营商受益
智通财经网· 2025-04-03 09:02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办、国办印发意见完善价格治理机制,重申水价定价和调整机制原则,推进非居民超定额累进加价,有望增厚供水运营商盈利;深圳将举行自来水价格调整听证会,水价政策完善和价格机制理顺或改观行业低回报问题,水务运营类资产有望受益 [1][2] 政策相关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优化居民阶梯水价、电价、气价制度,推进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垃圾处理计量收费,优化污水处理收费政策 [1] -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要求完善价格治理机制,引导价格总水平和重要商品价格合理运行 [1] - 2021年我国新版《城镇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和《城镇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施行,强化水价市场化属性,明确城镇供水价格监管周期原则上为3年,可理顺水价成本传导机制 [1] - 意见重申2021年城镇供水价格管理办法中水价定价和调整机制原则,以成本监审为基础,按“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方法,先核定供水企业准许收入,再分类核定用户用水价格 [1] 深圳水价调整 - 深圳市发改委宣布4月11日举行自来水价格调整听证会,两个调价方案拟将自来水综合价格由3.449元/立方米上调13.1%至3.8991元/立方米(含税) [2] 行业影响 - 中信证券称核心城市调价对水价改革有催化作用,各地市理顺供水价格机制有望提速,价格机制完善有助改善国内供水行业回报长期偏低问题 [2] - 随着水价政策完善和行业价格机制理顺,行业整体低回报问题或改观,水务运营类资产有望显著受益 [2] 公司受益情况 - 中信证券首推中国水务(00855) [2] - 中泰国际期望水价上调趋势在各地延续,中国水务(00855)、粤海投资(00270)、北控水务集团(00371)皆可受惠,首选中国水务,因其内地供水运营收入占总收入比例相对最高,FY25上半年占比达29.0% [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中国水务水务总产能为966万吨/日,自来水产能为672万吨/日,深圳坪山区项目自来水产能达25万吨/日,有望直接受惠于深圳上调水价 [2]
粤海投资(00270):粤海置地拖累业绩,派息符合预期
国泰君安· 2025-03-25 19:0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粤海置地 2024 年减值 10.34 亿港元拖累公司 2024 年业绩,派息符合预期;公司持续经营业务净现金流入 91.50 亿港元,现金流充足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摘要 - 2022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234.28 亿、243.55 亿、185.05 亿、180.80 亿、185.54 亿、189.24 亿港元,同比变化分别为 -21.45%、3.96%、 -24.0%、 -2.3%、2.6%、2.0% [4] - 2022 - 2027 年毛利润分别为 98.23 亿、100.75 亿、98.22 亿、96.01 亿、98.52 亿、100.49 亿港元 [4] - 2022 - 2027 年净利润分别为 47.64 亿、31.22 亿、31.42 亿、44.15 亿、45.33 亿、46.63 亿港元,同比变化分别为 1.42%、 -34.46%、0.64%、40.50%、2.67%、2.87% [4] - 2022 - 2027 年 PE 分别为 10.97、11.90、13.96、9.32、9.07、8.82 [4] - 2022 - 2027 年 PB 分别为 1.21、0.89、1.05、0.89、0.81、0.74 [4] 业绩情况 - 不考虑粤海置地,2024 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 185.05 亿港元,同比减少 9%;持续经营业务归属净利润减少 3%至 41.03 亿港元(撇除粤海置地归属股东亏损 9.61 亿港元),2024 年实际归属净利润增加 1%至 31.42 亿港元 [5] - 粤海置地 2024 年减值 10.34 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值 18.09 亿港元有所转好,但减值幅度仍超出市场预期 [5] - 2024 年现金总股息较 2023 年增加 1%,派息率维持 65%符合预期 [5] 业务经营 - 2024 年对港供水收入增加 3%至 51.36 亿港元;对深圳及东莞地区的供水收入减少 11%至 12.24 亿港元,主要受汇率影响,东深项目税前利润为 40.20 亿港元,同比增加 5% [5] - 其他水资源项目收入减少 20%至 72.18 亿港元,主要由于建造服务收入同比下降 76%至 5.21 亿港元,其他水资源项目税前利润 17.34 亿港元,同比下滑 7% [5] - 公司 2024 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入 110.86 亿港元,同比增长 4%,撇除粤海置地的净现金流入 19.36 亿港元,持续经营业务净现金流入为 91.50 亿港元 [5] 公司举措 - 2024 年 12 月,公司公告拟以实物分派的方式宣派特别股息剥离粤海置地,于 2025 年 1 月 21 日完成,粤海置地不再成为公司拖累,市场将重新聚焦于公司水务资产的价值,2024 年底公司持续经营业务资本负债率 30.9%,较 2023 年 77.3%大幅下降,公司融资能力得以增强 [5] - 2024 年公司实际资本开支 18.57 亿港元,较 2023 年 76.96 亿港元大幅收缩,为未来东江水项目续约做好准备 [5]
粤海投资(00270)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4 20:56
持续经营业务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来自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18,505,293千港元,较2023年的20,322,478千港元下降8.9%[3][4] - 2024年公司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综合收入为18,780,508千港元,2023年为20,610,458千港元,同比下降8.88%[30] - 2024年公司来自集团外客户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18,505,293千港元,2023年为20,322,478千港元,同比下降8.94%[45] - 2024年客户合约收入为16,223,663千港元,2023年为18,182,355千港元,同比下降10.77%[48]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客户合约收入为16223663千港元,2023年为18182355千港元;其他来源收入2024年为1407955千港元,2023年为1302642千港元[49]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为469805千港元,2023年为447227千港元[50]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存货销售成本为1777545千港元,2023年为1836942千港元;提供服务成本2024年为5370499千港元,2023年为7319786千港元[51]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财务费用为919594千港元,2023年为1008378千港元;借入资金及用作开发在建工程及经营特许权的资本化年利率2024年介乎2.50%至3.20%,2023年介乎3.30%至3.70%[54]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所得税费用支出总额为1852764千港元,2023年为1658283千港元[57]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盈利4,102,893千港元,终止经营业务亏损960,755千港元,普通权益所有者应占溢利3,142,138千港元;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4,221,183千港元、亏损1,099,114千港元、3,122,069千港元[70] - 集团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综合收入为185.05亿港元,较2023年减少8.9%,主要因水资源业务的建设服务收入减少[90]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综合税前利润(不包括投资物业公允值变动、净汇兑收益和净财务费用)增加0.9%至72.21亿港元,综合税前利润增加1.1%至64.94亿港元[91]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投资物业公允值调整产生净亏损6800万港元,净汇兑收益3900万港元,净财务费用6.98亿港元[91]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归属公司所有者的综合溢利减少2.8%至41.03亿港元,归属公司所有者的综合溢利增加0.6%至31.42亿港元[91]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税前利润为6,493,854千港元,较2023年的6,425,773千港元增长1.1%[3][4] - 2024年归属本公司所有者溢利为3,142,138千港元,较2023年的3,122,069千港元增长0.6%[3][4][5] - 2024年每股盈利基本为港幣48.06仙,较2023年的港幣47.75仙增长0.6%[3] - 2024年中期每股股息为港幣23.97仙,拟派末期为港幣7.27仙,合计港幣31.24仙,较2023年的港幣31.04仙增长0.6%[3] - 2024年毛利为9,822,461千港元,2023年为9,654,560千港元[4] - 2024年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为469,805千港元,2023年为447,227千港元[4] - 2024年非流动资产总额为74,846,936千港元,2023年为84,688,161千港元[9] - 2024年流动资产总额为60,748,467千港元,2023年为55,277,811千港元[9] - 2024年流动资产总额为60,748,467千港元,较2023年的55,277,811千港元增长约9.9%[11] - 2024年流动负债总额为55,737,907千港元,2023年为45,666,192千港元,同比增长约22.06%[11] - 2024年流动资产净值为5,010,560千港元,较2023年的9,611,619千港元下降约47.87%[11] - 2024年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79,857,496千港元,较2023年的94,299,780千港元下降约15.31%[11] - 2024年非流动负债总额为23,182,023千港元,较2023年的36,270,155千港元下降约36.08%[11] - 2024年资产净值为56,675,473千港元,较2023年的58,029,625千港元下降约2.33%[11] - 2024年公司银行利息收入为124,761千港元,2023年为148,977千港元,同比下降16.25%[30] - 2024年公司按摊余成本计量的其他财务资产利息收入为37,745千港元,2023年为0千港元[30] - 2024年公司按公允值计入损益的财务资产利息收入为32,058千港元,2023年为0千港元[30] - 2024年公司财务费用为892,075千港元,2023年为980,802千港元,同比下降9.05%[30] - 2024年公司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税前利润为6,493,854千港元,2023年为6,425,773千港元,同比增长1.06%[30] - 2024年公司所得税费用为1,852,764千港元,2023年为1,658,283千港元,同比增长11.73%[30] - 2024年公司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本年度溢利为4,641,090千港元,2023年为4,767,490千港元,同比下降2.65%[30] - 2024年公司总资产为135,595,403千港元,2023年为139,965,972千港元,同比下降3.12%[36] - 2024年公司总负债为78,919,930千港元,2023年为81,936,347千港元,同比下降3.68%[36] - 2024年公司资本性开支为1,613,281千港元,2023年为6,301,838千港元,同比下降74.40%[3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结余为3,837,959,000港元(2023年:3,487,921,000港元),其中8%(2023年:6%)应收自一名主要客户[7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应付账款、应计负债及其他负债结余中应付贸易账款及票据为5,611,573,000港元(2023年:6,070,290,000港元)[7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及其他借贷中来自广东粤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贷款为零(2023年:1,922,297,000港元),来自同系附属公司贷款为2,570,889,000港元(2023年:6,551,271,000港元),来自一间联营公司贷款为917,915,000港元(2023年:1,103,500,000港元)[7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就未偿还担保金额为4,714,446,000港元,其中4,709,488,000港元来自粤海置地(2023年:4,675,936,000港元,其中4,665,595,000港元来自粤海置地)[78] - 集团2024年归属公司所有者的综合溢利为31.42亿港元,较2023年增加0.6%;每股基本盈利为48.06港仙,较去年增加0.6%[81] - 董事会建议派发2024年度末期股息每股7.27港仙,加上中期股息,全年合共派息每股31.24港仙(2023年:31.04港仙)[82]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为48.06港仙,较2023年增加0.6%[9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按摊余成本计量的其他财务资产为33.85亿港元,2023年无此项[12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持续经营业务现金及银行结余为121.54亿港元,2023年为125.94亿港元,其中人民币占比97.84%、港元占2.15%、美元占0.01%[12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持续经营业务财务借贷为238.62亿港元,2023年为424.28亿港元,其中港元借贷占18.9%、人民币借贷占81.1%[12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持续经营业务资本负债率为30.9%,2023年为77.3%;EBITDA/已发生的财务费用比率为10.5倍,2023年为9.4倍[13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入约为110.86亿港元,2023年为107.11亿港元;粤海置地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入约为19.36亿港元,2023年为36.07亿港元[130] - 2024年12月31日,粤海置地银行存款16.19亿港元用于抵押,2023年无此项;若干粤海置地物业资产95.99亿港元用于抵押,2023年为90.90亿港元[13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就已出售物业的楼宇按揭贷款对银行提供47.14亿港元担保,其中47.09亿港元来自粤海置地,2023年为46.76亿港元,其中46.66亿港元来自粤海置地[132] - 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资本开支为18.57亿港元,2023年为76.96亿港元[13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持续经营业务人民币借贷为193.56亿港元,2023年为351.46亿港元;浮动利率借贷为219.75亿港元,2023年为316.18亿港元[13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10,759人,2023年为11,495人,人数减少约6.4%[141] - 2024年薪酬总额约23.37464亿港元,2023年约25.02471亿港元,减少约6.6%[141] - 2024年粤海置地薪酬1.41408亿港元,2023年为2.9209亿港元,减少约51.6%[141] 终止经营业务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来自集团外客户终止经营业务收入(中国内地)为6,759,320千港元,2023年为3,877,416千港元,同比增长74.33%[45] - 2024年终止经营业务收入为6759320千港元,2023年为3877416千港元[60] - 2024年终止经营业务销售成本为6296106千港元,2023年为3456790千港元[60] - 2024年终止经营业务毛利为463214千港元,2023年为420626千港元[60] - 2024年终止经营业务本年度亏损为1493331千港元,2023年为1953635千港元[60] 特别股息及股份分派相关 - 以实物分派粤海置地股份的方式支付特别股息已于2025年1月21日完成[3] - 2025年1月21日,公司向股东分派1,261,799,423股粤海置地股份,占公司持有的粤海置地股份约99.9%[13] - 2024年公司董事会建议按每持有一股获发0.193股粤海置地股份的比例,向股东实物分派1,261,799,537股粤海置地股份[67] - 截至2025年1月21日,12.61799423亿股粤海置地股份(占公司持有的粤海置地股份约99.9%)已分派给股东,公司直接持有169.4798万股粤海置地股份(占粤海置地已发行股份总数约0.1%)[79] - 公告日期,粤海置地尚未偿还集团(不包括粤海置地)的其他借贷为人民币5亿元(相当于约5.4195亿港元),2024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12亿元(相当于约12.9588亿港元)[79] - 公告日期,粤海置地尚未偿还集团(不包括粤海置地)的其他借贷为
粤海投资:拟特别派息剥离地产,聚焦水务彰显股息价值
申万宏源· 2024-12-10 18:4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拟通过实物分派粤海置地股份的方式宣派特别股息,剥离地产业务,未来将专注水务主业 [7] - 剥离粤海置地后,公司经营业绩及整体价值有望明显提升,水务主业发展稳健,核心东江水资产优质 [7][8] - 公司未来业绩将不再受地产业务波动影响,业绩及估值均有望明显提升 [7][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数据 - 收盘价(港币):5.22 [3] -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7360.67 [3] - 52周最高/最低(港币):6.24/3.29 [3] - H股市值(亿港币):341 [3] - 流通H股(百万股):6538 [3] - 汇率(人民币/港币):1.07 [3] 财务数据 - 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34%至31.2亿港元,利润下滑主要受粤海置地旗下的地产减值18.1亿港元影响,若扣除地产减值影响,2023年公司主业利润则达49.3亿港元 [7] - 2023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107.1亿港元,其中粤海置地经营现金流净额为36.1亿港元,扣除粤海置地后,公司经营现金流为71亿港元 [9] - 24H1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48.8亿港元,其中粤海置地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2.9亿港元,扣除粤海置地后,公司经营现金流为35.9亿港元 [9] - 2023年公司采纳新股息政策,分红率由2022年的84%降低至2023年的65%,2024年公司公告拟中期派息23.97港仙,中期现金分红率65%,与2023年持平 [12] 盈利预测 - 2024-2026年盈利预测为40.03/41.01/41.20亿港元,当前市值对应2024-26年PE为8.5/8.3/8.3倍 [8] - 2022-2026年营业收入(百万港元):23,196、24,200、29,551、36,594、31,534 [10] - 2022-2026年归母净利润(百万港元):4,764、3,122、4,003、4,101、4,120 [10] - 2022-2026年每股收益(元/股):0.73、0.48、0.61、0.63、0.63 [10] - 2022-2026年净资产收益率(%):11.0%、7.5%、10.1%、9.4%、9.0% [10] 资产负债情况 - 截止24H1,粤海投资总资产1398亿港元,总负债806亿港元,净资产593亿港元,资产负债率58% [11] - 粤海置地总资产469亿港元,总负债407亿港元,净资产62亿港元,资产负债率87% [11] - 未来伴随更高负债的粤海置地剥离,公司负债率有望明显下降 [11]
粤海投资:水务主业稳健发展,地产减值压力小于预期
申万宏源· 2024-11-07 14:21
报告投资评级 - 上调至“买入”评级[6] 报告核心观点 - 报告原因是公司有业绩公布需要点评,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181.42亿港元同比+10.4%,归属公司所有者溢利约35.93亿港元同比-6.1%业绩表现略超预期,经营现金流持续向好,2024H1分红率65%与2023年持平[4] - 水务表现稳健综合税前利润增加0.3%,但受投资物业公允值调整影响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6.1%,地产板块表现平稳前三季度均未发生减值且已签约面积增加,预计今年公司地产存货减值有望减小[5] - 考虑水务主业表现稳健,同时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地产板块均未减值,且地产存货规模减小,叠加宏观政策逐步落地,预计今年地产存货减值压力有望减小,上调公司2024 - 2026年盈利预测,参照可比公司给予2024年10x估值,目标市值410亿相比当前市值上涨空间24%[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数据 - 2024年11月06日收盘价(港币)为5.06,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为7363.47,52周最高/最低(港币)为6.24/3.29,H股市值(亿港币)为331,流通H股(百万股)为6538,汇率(人民币/港币)为1.09[2] 业绩数据 -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181.42亿港元同比+10.4%,归属公司所有者溢利约35.93亿港元同比-6.1%[4] - 24H1公司扣除粤海置地的经营现金流为35.84亿港元(23H1为22.86亿港元),粤海置地经营现金流为12.92亿港元(23H1为20.68亿港元)[4] - 2024年中报披露的同时公司公告拟中期派息23.97港仙,中期现金分红率65%,与2023年持平[4] - 前三季度公司综合税前利润增加0.3%至61.67亿港元,主要由于水资源业务稳定增长(公司东深供水税前利润达34.61亿港元同比+3.8%;其他水务税前利润16.44亿港元同比+0.3%),但前三季度公司投资物业公允值调整净亏损1.07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4.87亿港元)[5] - 2023年底公司地产存货减值达18.1亿元,对当期利润造成较大冲击,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地产存货未发生减值,同时已签约21.2万平方米(去年同期为20.9万平方米)[5] - 截止2023年底公司地产存货账面资产约328亿港元,截止2024年前三季度待售物业为300亿港元,其中预收款104.94亿港元[5] - 上调公司2024 - 2026年盈利预测为40.03/41.01/41.20亿港元(上调前为36.92/37.37/35.12亿港元),当前市值对应2024 - 26年PE为8.3/8.1/8.0倍[6] 对比数据 - 参照盈利稳定且高分红的可比公司平均12x估值,同时考虑公司少量地产业务仍有一定波动风险,给予公司2024年10x估值,目标市值410亿,相比当前市值上涨空间24%[6] - 与北控水务集团、中广核电力等公司对比总市值、归母净利、PE、PBmrq、分红率、股息率等数据[10] 利润表数据 - 给出2022 - 2026年营业总收入、营业收入、营业总成本、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其他收益、投资收益、净敞口套期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资产处置收益、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利润总额、所得税、净利润、少数股东损益、归母净利润等数据[11]
粤海投资(00270) - 2024 Q3 - 季度业绩
2024-10-29 18:46
财务表现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收入为181.42亿港元,同比增长10.4%[2][4] - 税前利润为52.88亿港元,同比下降11.2%[2][5] - 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溢利为35.93亿港元,同比下降6.1%[2][5] - 公司所有者应占权益为432.48亿港元,同比增长3.5%[2][6] - 公司2024年9月30日的其他水資源項目收入减少15.9%至5,305,151,000港元[11] - 公司2024年9月30日的其他水資源項目税前利润增加0.3%至1,644,176,000港元[11] - 公司本期間收入增加207.5%至4,043,416,000港元,銷售物業收入為4,011,569,000港元[18] - 公司本期間稅前虧損為573,663,000港元,剔除特定項目後稅前虧損為282,309,000港元[18] - 公司本期間粤海投資大廈平均出租率為95.7%,總收入減少0.2%至35,057,000港元[20] - 公司本期間百貨店總收入減少1.7%至582,158,000港元,稅前利潤減少30.8%至46,697,000港元[21] - 公司本期間酒店業務收入減少0.6%至470,543,000港元,稅前利潤減少9.0%至86,499,000港元[23] - 公司本期間粤海能源售電量為20.92億千瓦時,增幅為0.9%,收入減少8.1%至1,215,920,000港元[24] - 公司本期間粤電靖海發電售電量為115.84億千瓦時,減幅為3.6%,收入減少17.3%至5,292,158,000港元[24] - 公司本期間粤海能源稅前利潤為121,921,000港元,增幅為37.0%[24] - 兴六高速公路日均收费车流量下跌2.7%至26,348架次[25] - 兴六高速公路路费收入减少5.3%至479,085,000港元[25] - 兴六高速公路税前利润(不包括净财务费用)减少11.2%至252,009,000港元[25] - 银瓶项目累计建设费用增加至约22.39亿港元[27] - 银瓶项目利息、管理费及维护费合计减少8.3%至116,494,000港元[27] - 银瓶项目税前利润减少8.9%至99,273,000港元[27] 东深供水项目 - 东深供水项目对香港、深圳及东莞的供水量为16.46亿吨,同比下降4.8%,但收入为51.59亿港元,同比增长0.4%[7] - 东深供水项目对港供水收入为41.96亿港元,同比增长2.2%,但对深圳及东莞地区的供水收入为9.63亿港元,同比下降6.7%[7] - 东深供水项目的税前利润为34.61亿港元,同比增长3.8%[7] 水资源项目 - 其他水资源项目的供水厂总设计供水能力为每日16,150,200吨,污水厂总设计污水处理能力为每日3,345,900吨,均与2023年持平[8] - 公司运营中的供水厂供水能力为每日10,736,800吨,同比增长2.4%,污水厂污水处理能力为每日2,054,400吨,与2023年持平[8] - 公司在建中的供水厂供水能力为每日1,287,000吨,污水厂污水处理能力为每日50,000吨[8] - 公司供水能力总计为8,786,800吨/每日,污水處理能力总计为2,054,400吨/每日[9][10] - 公司2024年9月30日的在建供水能力为1,287,000吨/每日,在建污水處理能力为50,000吨/每日[11] - 公司供水能力最高的附属公司为揭阳粤海水务有限公司,供水能力为560,000吨/每日[9] - 公司污水處理能力最高的附属公司为河北粤海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污水處理能力为453,000吨/每日[9] - 公司供水能力最高的联营公司为汕头市粤海水务有限公司,供水能力为920,000吨/每日[10] 粤海天河城物业投资 - 公司2024年9月30日的粤海天河城物業投資業務收入增加8.3%至1,204,167,000港元[12] - 公司2024年9月30日的粤海天河城物業投資業務税前利润增加14.2%至689,281,000港元[12] - 公司持有广东天河城及其附属公司76.13%的实际权益,持有天津粤海天河城购物中心有限公司76.02%的实际权益[12] - 天河城广场-天河城购物中心收入为527,831千港元,同比增长7.1%[13] - 天河城广场-粤海天河城大厦收入为131,288千港元,同比下降6.0%[13] - 天津天河城购物中心收入为210,052千港元,同比增长12.6%[13] - 广州动漫星城收入为68,729千港元,同比增长57.1%[13] - 粤海天地(2023年12月开业)收入为31,180千港元,同比增长100.0%[13] 粤海置地项目 - 粤海置地持有深圳•粤海城项目100%权益,总楼面面积为167,376平方米[15] - 粤海置地持有广州•粤海云港城项目100%权益,总楼面面积为737,367平方米,预计2028年竣工[15] - 粤海置地持有佛山•粤海拾桂府项目100%权益,总楼面面积为203,171平方米[15] - 粤海置地持有珠海•粤海拾桂府项目100%权益,总楼面面积为248,598平方米,预计2025年竣工[15] - 粤海置地持有中山•粤海城项目97.64%权益,总楼面面积为321,456平方米,预计2025年竣工[15] - 公司本期間已簽約總樓面面積約212,000平方米,交付總樓面面積約210,000平方米[18] - 公司持有已竣工待售物業約98.28億港元,發展中待售物業約201.92億港元,合共約300.20億港元[19] 发展战略 - 公司将继续加大在水资源产业链上下游的拓展力度[28] - 公司将积极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规划带来的潜在发展机遇[28] - 公司将持续关注相关市场并购机会,力求在利润增长方面形成新的突破[28] 财务审核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未经审核财务资料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29]
粤海投资(00270)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3 17:16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交易单位为2000股,财政年度结算日为12月31日[3] - 公司上市地点为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股票代号为00270[3] 财务报告相关 -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审阅公司2024年6月30日中期财务报告,未发现重大问题[6] - 公司按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编制2024年上半年未经审核中期财务报告[15] - 2024年开始应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16]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中期财务报告及中期报告[126]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122.9069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113.69355亿港元[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毛利为54.69042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54.61429亿港元[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税前利润为36.64178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39.42351亿港元[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本期溢利为26.65782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28.51135亿港元[7] - 2024年上半年归属本公司所有者溢利为24.10985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25.26909亿港元[7] - 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普通权益所有者应占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后为港幣36.88仙,2023年同期为港幣38.65仙[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本期溢利为26.66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8.51亿港元有所下降[8] - 2024年上半年其他全面收入扣除税项为 - 4.06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 - 19.16亿港元[8] - 2024年上半年全面收入总额为22.60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9.35亿港元[8]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额为855.06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846.88亿港元有所增加[9]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额为543.24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52.78亿港元略有下降[9]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421.85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56.66亿港元有所减少[10]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121.40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96.12亿港元[10] - 2024年6月30日总资產减流动负债为976.46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942.99亿港元[10]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383.78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62.70亿港元有所增加[10] - 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592.68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80.30亿港元有所增加[10] - 2024年1月1日股本为8,966,177千港元,2024年6月30日仍为8,966,177千港元[11] - 2024年上半年本期溢利为2,410,985千港元,少数股东权益本期溢利为254,797千港元[11] - 2024年上半年换算外币报表的汇兑差额中,附属公司为(270,311)千港元,联营公司为(25,157)千港元[11] - 2024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转移至投资物业的公允值收益(扣除税项)为6,333千港元[11] - 2024年上半年全面收入总额为2,121,850千港元,少数股东权益全面收入总额为137,677千港元[11] - 2024年6月30日综合储备为34,151,770,000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2,836,033,000港元[11] - 2023年1月1日本公司所有者应占权益总额为58,509,317千港元,2023年6月30日为58,253,288千港元[12] - 2023年上半年本期溢利为2,526,909千港元,少数股东权益本期溢利为324,226千港元[12] - 2023年上半年换算外币报表的汇兑差额中,附属公司为(1,325,573)千港元,联营公司为(115,863)千港元[12] - 2023年上半年重新计量设定收益计划收益(扣除税项)为1,770千港元[12]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入48.76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43.54亿港元[13]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净现金流出23.03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14.70亿港元[13]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净现金流出15.29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流入23.26亿港元[13]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10.44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52.10亿港元[14] - 2024年上半年外币汇率变动净影响为-7593.7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3.38亿港元[14] - 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为123.62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136.86亿港元[14] - 2024年上半年综合收入1242943.3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150889.7万港元[22] - 2024年上半年税前利润366417.8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394235.1万港元[22] - 2024年上半年本期溢利266578.2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285113.5万港元[22]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139,830,095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39,965,972千港元[25]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负债为80,562,132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81,936,347千港元[25] - 2024年上半年客户合约收入为11,165,077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0,337,706千港元[28] - 2024年上半年收入合计为12,290,69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1,369,355千港元[2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合计12,290,69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1,369,355千港元[29] - 2024年上半年财务费用支出646,55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586,302千港元;2024年适用资本化年利率介乎2.28%至6.81%,2023年介乎2.90%至6.65%[30] - 2024年上半年税项支出总额998,396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091,216千港元;中国内地企业所得税税率25%,香港利得税税率16.5%,与2023年相同[33][34] - 2024年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港幣23.97仙,对应金额1,567,116千港元;2023年为每股港幣18.71仙,对应金额1,223,226千港元[35] - 2024年上一财政年度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港幣12.33仙,对应金额806,113千港元;2023年为每股港幣42.62仙,对应金额2,786,420千港元[36] - 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普通权益所有者应占溢利2,410,985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526,909千港元[37] - 2024年和2023年用以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后盈利的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6,537,821,440股[37] - 2024年上半年银行及其他借贷利息619,81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601,960千港元[30] - 2024年上半年存货销售成本840,18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939,287千港元[31] - 2024年上半年提供服务成本2,554,845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445,696千港元[31] - 2024年6月30日服务特许权安排应收账款非流动部分为17,170,342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7,191,845千港元[38] - 2024年6月30日若干供水、污水处理及收费道路特许权安排收益权质押取得银行及其他借贷12,758,302,000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2,838,341,000港元[39] - 2024年6月30日呈列经营特许权及服务特许权安排应收账款的合约资产分别为401,901,000港元和1,494,952,000港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514,943,000港元和1,465,184,000港元[40]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流动部分为7,674,475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6,658,147千港元[42]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及票据中11%应收自一名客户,2023年12月31日为6%[42] - 2024年6月30日未逾期或逾期三个月内应收贸易账款及票据为2,626,259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280,458千港元[44] - 2024年6月30日应付账款、应计负债及其他负债及合约负债流动部分为25,856,851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7,193,739千港元[45] - 2024年6月30日应付贸易账款及票据三个月内到期为5,528,173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6,053,121千港元[47]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及票据总额为4,372,322千港元,扣除亏损拨备后为4,333,529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总额为3,527,495千港元,扣除亏损拨备后为3,487,921千港元[44] - 2024年6月30日应付贸易账款及票据总额为5,606,026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6,070,290千港元[47] - 2024年6月30日银行及其他借贷总额41,645,166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2,427,676千港元[48] - 2024年6月30日有1,999,556,000港元银行及其他借贷以抵押资产作抵押,2023年12月31日为3,760,364,000港元[49] - 2024年6月30日银行及其他借贷36,079,638,000港元以人民币计值,2023年12月31日为35,145,736,000港元;5,558,741,000港元以港元计值,2023年12月31日为7,274,252,000港元[51] - 2024年6月30日无银行贷款以100%附属公司股权抵押担保,2023年12月31日为736,001,000港元;766,990,000港元银行贷款以79%附属公司股权抵押担保,2023年12月31日为827,625,000港元[51] - 2024年6月30日若干特许经营权收益权质押取得12,758,302,000港元银行及其他借贷,2023年12月31日为12,838,341,000港元[51] - 2024年6月30日来自粤海控股、同系附属公司、联营公司的贷款分别为4,100,109,000港元、5,421,456,000港元、1,051,872,000港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1,922,297,000港元、6,551,271,000港元、1,103,500,000港元[51] - 2024年6月30日无抵押银行及其他借贷中粤海控股担保总额4,382,800,000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414,000,000港元[51] - 2024年6月30日优先A级商业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未偿还本金179,859,000港元,年利率3.35%;优先B级未偿还本金164,355,000港元,年利率3.8%,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183,015,000港元、165,525,000港元[52] - 2024年6月30日已发行及缴足6,537,821,44
粤海投资:2024年中报点评:维持高分红,现金流充足
国泰君安· 2024-09-21 00:37
投资评级和核心观点 - 维持"增持"评级 [4] - 2024-2026年预测净利润分别为36.9、41.4、44.5亿港元,对应EPS分别为0.56、0.63、0.68港元 [4] - 2024年上半年收入122.91亿港元,同比增长8%;归属净利润24.11亿港元,同比下滑5% [4] 业务表现 - 水资源及发电业务稳定增长,抵消了物业投资及发展业务利润下跌以及人民币兑港元汇率下跌的影响 [4] - 水资源业务方面: - 对港供水收入同比增长2%至28.02亿港元,对深圳及东莞的供水收入同比减少1%至6.83亿港元 [4] - 东深供水项目实现税前利润23.25亿港元,同比增长5% [4] - 在建供水及污水产能分别为每日128.7万吨及5万吨,建设服务收入1.35亿港元 [4] - 物业投资方面: - 粤海天河城物业投资业务收入同比增加11%至7.93亿港元 [4] - 粤海置地收入同比增加188%至28.04亿港元,其中销售物业收入27.79亿港元 [4] - 粤海置地税前亏损2.83亿港元,剔除影响因素后亏损1.05亿港元 [4] - 截至2024上半年末,粤海置地持有已竣工待售物业约86.64亿港元及发展中待售物业约219.49亿港元 [4] 财务状况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48.76亿港元,资本开支4.45亿港元 [4] - 公司拟中期派息23.97港仙,现金分红率65%,与2023年持平 [4]
粤海投资(00270)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8 18:14
财务表现 - 收入同比增长8.1%至122.91亿港元[4] - 稅前利潤同比下降7.1%至36.64億港元[7] - 歸屬於本公司所有者的溢利同比下降4.6%至24.11億港元[7] - 每股基本盈利為港幣36.88仙,同比下降4.6%[7] - 每股中期股息為港幣23.97仙,同比增長28.1%[4] - 投資物業公允值變動錄得虧損6,036萬港元[7] - 發展中待售物業撇減為零,去年同期為1.35億港元[4] - 應佔聯營公司溢利為9,925萬港元,同比下降7.7%[7] 资产负债情况 - 非流動資產總額為855.06億港元,較去年末增加9.7%[11] - 流動資產總額為543.24億港元,較去年末下降1.7%[11] - 本集團於2024年6月30日的現金及銀行結餘為131.35億港元,財務借貸減少7.83%至416.45億港元,資本負債率為71.1%[115][116][118] 分部业务表现 - 本集团主要业务包括水资源、物业投资及发展、百货营运、发电、酒店经营及管理、道路及桥梁等[24-29] - 本集团按产品及服务划分业务单位,共有七个可报告的经营分部[24] - 管理层分开监控各经营分部的经营业绩,以资源分配及表现评估为依据[30] - 分部表现按可报告分部溢利/(亏损)进行评估,即经调整税前利润/(亏损)的计量[30] - 分部资产包括总资产,不包括某些未分配资产,因为这些资产是按集团基础管理的[31] - 分部负债包括总负债,不包括某些未分配负债,因为这些负债是按集团基础管理的[32] 水资源业务 - 本集团的水资源分部收入为56.54億港元,其中供水收入佔49.05億港元,污水處理服務收入佔5.07億港元[44] - 東深供水項目的每年可供水量為24.23億吨,本期間內對香港、深圳及東莞的總供水量為11.59億吨[71] - 根據2024至2026年供水協議,2024年、2025年及2026年三個年度的每年基本水價分別為51.36億港元、52.59億港元及53.85億港元[72] - 本期間內,東深供水項目的稅前利潤(不包括匯兌差異淨額及淨財務費用)為23.25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增加5.3%[74] - 本集團附屬公司及聯營公司營運中的供水能力和污水處理能力分別為每日10,736,800吨和2,054,400吨[77] - 本集團附屬公司在建中的供水能力和污水處理能力分別為每日1,287,000吨和50,000吨[77] - 其他水資源項目本期收入減少20.9%至3,596,779,000港元,稅前利潤為1,150,568,000港元[82] 物业投资及发展 - 本集團的物業投資及發展分部收入為28.91億港元,其中銷售物業收入佔27.79億港元[44] - 粤海置地持有的已竣工待售物業、發展中待售物業及主要投資物業的總建築面積為4,383,519平方米[88][89][90][91] - 粤海置地在佛山、珠海、中山、江門、深圳及廣州等地擁有多個在售及已竣工的住宅、商業及寫字樓項目[88][89][90][91] - 本期間粤海置地物業已簽約(包括持有的已竣工待售物業及持有的發展中待售物業)及交付總樓面面積分別錄得約 152,000 平方米和 143,000 平方米[97] - 本期間粤海置地的收入增加 188.0%至 2,803,824,000 港元,其中銷售物業的收入為 2,778,718,000 港元[97] - 於 2024 年 6 月 30 日,粤海置地持有已竣工待售物業約 86.64 億港元及發展中待售物業約 219.49 億港元,合共約 306.13 億港元[98] - 本期間粤海投資大厦的平均出租率為 96.4%,總收入增加 3.5%至 24,585,000 港元[99] 其他业务 - 本集團的發電分部收入為6.29億港元[44] - 酒店持有、經營及管理業務的收入增加4.3%至315,188,000港元[104] - 稅前利潤(不包括投資物業公允值變動及匯兌差異淨額)為63,655,000港元,較去年同期上升2.8%[104] - 粤海能源項目的售電量增加2.3%至13.62億千瓦時,但收入減少9.4%至804,563,000港元,稅前利潤(不包括淨財務費用)增加67.1%至74,338,000港元[106] - 粤電靖海發電的售電量減少7.2%至68.67億千瓦時,收入減少18.7%至3,255,091,000港元,稅前利潤增加8.1%至293,208,000港元[107] - 興六高速公路的日均收費車流量增長1.3%至26,954架次,但路費收入減少6.1%至312,881,000港元,稅前利潤(不包括淨財務費用)減少9.1%至161,899,000港元[110] - 銀瓶項目於本期間所確認的利息、管理費及維護費合計減少5.8%至77,486,000港元,稅前利潤減少4.2%至65,726,000港元[114] 其他财务信息 - 本集團於本期間的資本開支為4.45億港元,主要用於物業、廠房及設備的添置、供水及污水處理廠的興建成本等[123] - 人民币借贷合共為360.80億港元,人民币匯率波動可能導致匯率風險[124] - 浮動利率借貸合共289.01億港元,
粤海投资20240426
2024-04-28 17:22
业绩总结 - 公司一季度收入增长近两成,达到64亿美元[1] - 公司一季度宣传利润下跌6.3%[1] - 公司税前利润下降6.3%[4] - 公司中江水板块合同增加2.4%,利润增加5.9%[4] - 公司新项目逐渐成熟,毛利率有所改善[8] 用户数据 - 公司全货搏备减少,存货降低12亿美元,销售额增加13亿美元[3] - 公司高速公路、百货等板块受人民币贬值影响,但总体资产营运情况良好[5] - 公司天后城板块租金有所增加,整体租金和利润均有提升[5] - 公司新项目逐渐成熟,供水量使用率提升[8] 未来展望 - 公司提水价有所增加,整体毛利率有所增加[8] - 2024年分红比例预计会缩小,可能在8月底公布具体数值[10] - 地产板块目前不会购置新土地开发项目,主要集中在减少存货[11] - 如果房价保持稳定,地产板块可能会出现亏损,需要等待广州项目交付可能改善[12]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新项目逐渐成熟,毛利率有所改善[8]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中江水板块合同增加2.4%,利润增加5.9%[4] 负面信息 - 公司一季度宣传利润下跌6.3%[1] - 公司税前利润下降6.3%[4] - 如果房价保持稳定,地产板块可能会出现亏损,需要等待广州项目交付可能改善[12] 其他新策略和有价值的信息 - 公司全货搏备减少,存货降低12亿美元,销售额增加13亿美元[3] - 公司高速公路、百货等板块受人民币贬值影响,但总体资产营运情况良好[5] - 公司提水价有所增加,部分项目能够提高水价,整体毛利率有所增加[8] - 公司大股东的真实进展和计划会根据明星的增值情况而公告[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