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粤海投资(00270)
icon
搜索文档
粤海投资(00270.HK)2024Q1交流会
2024-04-27 14:40
业绩总结 - 公司一季度收入增长近两成,达到64亿美元,但利润下跌6.3%[1] - 粤海之地卖楼业务增加,一季度卖出17亿美元,但毛利率较低,亏损4600万美元[2] - 公司税前利润下降6.3%,主要因投资物业供应值变化,减值2000万美元[4] - 公司火电、酒店等板块表现良好,利润增长5.9%至16%[5] - 公司全联医院表现稳定,虽整体降利润6.3%,但考虑小股东因素后股东预算基本稳定[6] 用户数据 - 公司物业存货减少,悦尔之地存货降至315亿美元,比去年年底减少12亿美元[3] - 公司新项目逐渐成熟,毛利率改善,供水量使用率提升[8] 未来展望 - 2024年分红比例预计会缩小,可能在8月底公布具体数值[10] - 地产板块目前不会购置新土地开发项目,主要集中在减少存货[11]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2023年中江水每年折旧摊销金额为8亿港币,占总折旧摊销金额的一半以上[15]
粤海投资(00270) - 2024 Q1 - 季度业绩
2024-04-25 20:12
水资源业务 - 本集团水资源业务表现稳健,香港、深圳及东莞总供水量增幅为2.2%,收入增加至17.61亿港元[7] - 东深供水项目稅前利潤上升5.9%,达11.78亿港元[8] - 其他水资源项目在中国内地从事供水、污水处理和水利工程业务,具备强大的供水和污水处理能力[9] - 本集团供水厂和污水处理厂的总设计能力分别为每日16,150,200吨和每日3,345,900吨[10] - 附属公司和联营公司运营中的供水厂和污水处理厂能力分别为每日10,736,800吨和每日2,054,400吨[11] - 附属公司在建中的供水厂和污水处理厂能力分别为每日1,237,000吨和每日50,000吨[11] - 本集团各附属公司和联营公司经营的供水厂的供水能力和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能力如下:[12] - 本集团附属公司在建中的供水厂的供水能力和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能力合计为1,237,000吨/每日和50,000吨/每日[14] 物业投资业务 - 粤海天河城的物业投资业务收入增加18.3%至416,509,000港元,税前利润增加23.2%至248,632,000港元[16] - 天河城广场-天河城购物中心的可出租面积为106,000平方米,出租率为98.9%,三个月的收入为190,717千港元[17] - 粤海置地持有的已竣工待售物业及持有的发展中待售物业总价值约为314.69亿港元,其中已签约但未交付的销售金额约为92.33亿港元[23] 其他业务 - 粤海置地2024年第一季度收入增长303.7%,达到17.4亿港元,主要来自销售物业收入为17.3亿港元[22] - 粤海投资大厦的平均出租率为97.1%,本期总收入增长1.7%,达到1223万港元[24] - 本期间百货店总收入减少19.7%至130,933,000港元[25] - 粤海喜来登酒店平均房价为1,248港元,平均入住率为95.4%[27] - 酒店持有、经营及管理业务收入增加16.2%至162,829,000港元[28] - 粤海能源售电量增幅为7.1%,收入减少3.4%至390,680,000港元[29] - 粤电富海发电售电量增幅为0.1%,收入减少11.1%至1,549,589,000港元[30] - 興六高速公路日均收费车流量增长至29,743架次,收入减少4.5%至167,446,000港元[32] 银瓶项目 - 银瓶项目累计建设费用约人民币19.99亿元(约22.05亿港元)[35] - 银瓶项目确认的利息、管理费及维护费合计增加16.6%至39,343,000港元[36] 全球经济及公司展望 - 全球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中国经济整体呈现企稳回升态势[37] - 公司将继续加大在水资源产业链上下游的拓展力度,优化资产组合及资源配置[38] 财务审计提醒 - 本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三个月的未经审计财务数据已由审计委员会审阅[39] - 本公司提醒股东和潜在投资者,本公告中的信息未经审计,不应被视为对本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三个月财务表现的任何指标或保证[40] - 股东和潜在投资者在买卖本公司证券时应谨慎,并在需要时咨询专业顾问意见[41]
粤海投资(00270)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4 16:39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水资源领域,涵盖供水、环保等多个子领域[5] - 公司在水资源领域的子公司数量众多,覆盖范围广泛,涉及多个城市和地区[5] 公司财务表现 - 2023年公司收入为24,199,894千港元,同比增长4.3%[7] - 2023年归属于本公司所有者的本年度溢利为3,122,069千港元,同比下降34.5%[7] - 2023年每股盈利为港币47.75仙,同比下降34.5%[7] - 2023年EBITDA为8,158,138千港元,同比下降19.2%[7] - 2023年资产总额为139,965,972千港元,同比增长4.8%[7] - 2023年资本负债率为77.33%[7] - 2023年利息覆盖倍数为4.34倍[7] - 2023年流动比率为1.21倍[7] - 2023年股本资料显示已发行普通股股数为6,538百万股,市值为37,135百万港元[7] 公司业务拓展与发展 - 公司将继续保持稳中求进的发展策略,持续拓展核心业务规模,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18] - 公司展望2024年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暂不乐观,中国经济将进一步走向复苏,面对市场环境中的不确定性[20] 公司子业务表现 - 物业投资及发展每年收入在过去几年持续增长,2023年达到了88亿港元[12] - 酒店经营及管理业务的入住率在过去几年有所波动,2023年达到了110%[13] - 粤电靖海发电厂每年售电量在过去几年持续增长,2023年达到了1188百万千瓦时[14] 股东相关信息 - 公司的股东时间表显示股东週年大會将于2024年6月18日举行,末期股息为每股普通股港幣12.33仙[4] 公司资产情况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增至125.94亿港元,其中97.12%为人民币[64] - 公司财务借贷增至424.28亿港元,其中17.2%为港元,82.8%为人民币[65] - 公司资本负债率为77.3%,EBITDA/财务费用比率为4.3倍[67] 公司治理与管理 - 公司董事会已接纳侯外林先生辞任主席及执行董事职务,委任白涛女士为主席及执行董事[131] - 董事服務合約中,2024年股東週年大會上无董事重选连任的情况[135] - 公司已应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附录C1的《企业管治守则》的原则[192]
业绩公告点评:水务主业稳健,地产压力影响公司股息
申万宏源研究· 2024-03-29 00:00
业绩总结 - 公司发布业绩公告,归母净利润31.22亿港元,同比减少34.5%[1] - 公司2023年收入242亿港元,同比增加4.3%,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地产销售增加[1] - 公司2023年水务主业税前利润57.06亿元,基本与22年持平,整体来看,水务发展稳健,地产存在压力[2] 未来展望 - 公司水务主业稳健,税前利润占比约85%,但未来若地产压力持续,公司利润仍受压制[2] - 公司2024-26年的基本水价分别约为51.36/52.59/53.85亿港元,年度上涨2.4%[3]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内地供水运营产能854万吨/天,污水运营产能205万吨/天[4]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重新平衡股东回报及业务发展,采纳新股息政策,分红率由2022年的84%降低至2023年的65%[5] - 公司2023年分红节奏为上半年高(DPS为0.19港元),下半年低(DPS为0.12港元),未来分红率存在不确定性[5] 其他新策略 - 公司2023年分红率降至65%,未来分红率存在不确定性,分红政策受地产压力影响[5] - 公司现金流量表显示,2026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122.52亿港元,较2022年的1.00亿港元大幅增长[11]
粤海投资(00270)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5 22:01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度收入为241,998.94百万港元,较2022年增长4.3%[1] - 公司税前利润为46,040.55百万港元,较去年下降36.4%[1] - 公司本年度溢利为28,138.55百万港元,较去年下降49.1%[1] - 公司每股盈利基本为港币47.75仙,较去年下降34.5%[1] 公司业务展望 - 公司将集中资源把水务业务向高附加值业务延伸、物业投资及发展业务稳步推进[53] - 公司積極把握「粤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重大戰略機遇所帶來的潛在發展機會[53] - 公司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暂不乐观,中国经济将进一步走向复苏[52] 公司资产负债情况 - 公司流动资产总额为552,771,811千港元,较2022年增长了22,220,750千港元[5] - 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为456,661,192千港元,较2022年增长了11,988,910千港元[5] - 公司非流动负债总额为362,701,555千港元,较2022年减少了39,337,021千港元[5] 公司业务部门表现 - 物业投资部门2023年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为15,329,381千港元,较2022年的16,949,113千港元有所下降[24] - 物业投资部门2023年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55.7%,较2022年的70.3%有所下降[24] - 发电部门2023年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为1,475,698千港元,较2022年的1,529,210千港元有所下降[25]
粤海投资(00270) - 2023 Q3 - 季度业绩
2023-10-26 19:29
财务数据 - 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收入为164.3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7.6%[1] - 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税前利润为59.5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5.8%[1] - 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归属于本公司所有者的溢利为38.2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8.6%[1] - 2023年9月30日资产总额为1422.32亿港元,较2022年底增长6.5%[1] - 本期间的未经审计综合税前利润增加1.1%至61.51亿港元,主要受益于酒店经营及发电业务[5] - 未经审计归属于本公司所有者权益为419.04亿港元,减少约14.25亿港元,主要受到股息分配影响[6] 供水业务 - 对港供水收入增加1.6%至41.04亿港元,对深圳及东莞地区的供水收入减少9.2%至10.32亿港元[8] - 本集团对香港、深圳及东莞的总供水量为17.29亿吨,增幅为1.3%,收入为51.36亿港元[7] - 本集团附属公司和联营公司的供水能力和污水处理能力在2023年9月30日分别为8536.8万吨/每日和2054400吨/每日,在2022年9月30日分别为5481.8万吨/每日和1888890吨/每日[13] 物业投资 - 天河城广场-天河城购物中心可出租面积为106,000平方米,平均出租率为99.3%[17] - 天河城广场-粤海天河城大厦可出租面积为88,000平方米,平均出租率为88.5%[17] - 粤海置地持有的已竣工待售物业、发展中待售物业及已竣工投资物业的总面积约为2,688,000平方米[19] 酒店业务 - 粤海喜來登酒店2023年平均房价为1,179港元,较2022年877港元增加,平均入住率为94.4%[27] - 酒店行业呈良好复苏态势,2023年收入增加54.4%至473,509,000港元,税前利润为95,048,000港元[28] 其他 - 公司将继续提升在水资源管理、物业投资及发展与基础设施领域的业务运营效益[38] - 全球经济增速持续承压,中国经济虽企稳趋势初显,但短期总需求不足问题仍需关注[37]
粤海投资(00270)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2 17:07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交易单位为2000股,财政年度结算日为12月31日[4] 股息信息 - 2023年中期股息为每股普通股港幣18.71仙,预计于2023年10月26日前後派發[4] - 2023年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为18.71仙,金额为1223226千港元,与2022年相同[36] - 2023年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为42.62仙,金额为2786420千港元;2022年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为42.54仙,金额为2781189千港元[37] - 公司宣布派发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港币18.71仙,与2022年持平[93] 综合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113.69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119.13亿港元[8] - 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54.61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53.29亿港元[8] - 2023年上半年税前利润为39.42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44.17亿港元[8]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费为10.91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10.25亿港元[8] - 2023年上半年本期溢利为28.51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33.92亿港元[8] - 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所有者应占溢利为25.27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29.50亿港元[8] - 2023年上半年非控股权益应占溢利为3.24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4.42亿港元[8] - 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普通权益所有者应占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后为港幣38.65仙,2022年同期为港幣45.11仙[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本期溢利为28.51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33.92亿港元[9] - 2023年上半年其他全面收入(扣除税项)为 - 19.16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 - 27.23亿港元[9] - 2023年上半年全面收入总额为9.35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6.69亿港元[9] - 2023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为839.33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812.94亿港元[10]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总额为594.03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22.21亿港元[10]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为430.87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56.68亿港元[11]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净资产值为163.16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65.52亿港元[11] - 2023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负债总额为419.96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93.37亿港元[11]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为582.53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85.09亿港元[11]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权益总额为582.53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85.09亿港元[11] - 2023年1月1日公司权益总额为585.09317亿港元,2023年6月30日为582.53288亿港元[1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本期溢利为2.851135亿港元[12] - 2023年上半年换算外币报表的汇兑差额中,附属公司为 - 18.03325亿港元,联营公司为 - 1.15863亿港元[12] - 2023年上半年抽腾税项为2950万港元[1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全面收入总额为9.34897亿港元[12] - 2022年1月1日公司权益总额为619.04877亿港元,2022年6月30日为599.73359亿港元[13]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本期溢利为3.391789亿港元[13] - 2022年上半年换算外币报表的汇兑差额中,附属公司为 - 7.17093亿港元,联营公司为 - 2.23429亿港元[13]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全面收入总额为6.68705亿港元[13] - 2023年6月30日综合储备为326.63288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43.62465亿港元[12]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入43.53697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流出55.90692亿港元[14]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净现金流出14.7033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流出51.02029亿港元[14]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净现金流入23.26172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流入108.80001亿港元[14] - 2023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5.209539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增加1872.8万港元[15] - 2023年上半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3.685986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8.718926亿港元[15] - 2023年上半年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项目所得款项为2366.4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5199.4万港元[14] - 2023年上半年新增银行及其他借贷为150.79692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159.95706亿港元[14] - 2023年上半年偿还银行及其他借贷为122.26055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43.76054亿港元[14] - 2023年上半年附属公司之非控股权益所有者出资为8375.23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577.92万港元[14] - 2023年上半年已付利息为9109.09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6202.94万港元[14] - 2023年上半年综合收入11,508,89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2,040,995千港元,同比下降4.39%[24] - 2023年上半年综合业绩4,291,53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653,579千港元,同比下降7.78%[24] - 2023年6月30日综合总资产为143,335,84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3,514,620千港元,增长7.36%[26] - 2023年6月30日综合总负债为85,082,553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5,005,303千港元,增长13.44%[26] - 2023年上半年汇兑收益╱(亏损)净额分别为(10,337)千港元、(51,879)千港元、204千港元、32,533千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13,671)千港元、(90,471)千港元、1,333千港元、50,286千港元[27] - 2023年上半年收入合计为11,369,35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1,913,356千港元[29][30] - 2023年上半年供水收入中香港为2,736,191千港元,中国内地为2,163,795千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2,694,788千港元、1,783,881千港元[29] - 2023年上半年财务费用支出为586,30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56,494千港元,2023年适用资本化年利率介乎2.90%至6.65%,2022年介乎2.05%至6.50%[31] - 2023年上半年银行利息收入为(101,365)千港元,一项合作安排之应收账款的利息收入为(73,012)千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76,697)千港元、(67,022)千港元[32] - 2023年上半年存货销售成本为939,287千港元,提供服务成本为3,445,696千港元,销售物业成本为767,736千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941,675千港元、4,755,245千港元、228,473千港元[32] - 2023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406,934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为38,744千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275,174千港元、33,397千港元[32] - 2023年上半年政府补助款为(44,04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5,447)千港元[32] - 2023年上半年经营特许权摊销为755,207千港元,其他无形资产摊销为17,945千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658,520千港元、1,439千港元[32]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费本期税项支出总额为1,091,21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025,293千港元,香港利得税按16.5%税率计提准备[34] - 企业须按25%的税率缴交企业所得税,与2022年相同[35] - 2023年本公司普通权益所有者应占溢利为2526909千港元,2022年为2949518千港元;用以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后盈利的本期已发行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均为6537821440股[39] - 2023年6月30日服务特许权安排应收账款非流动部分为1678669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6296533千港元[40] - 2023年6月30日若干供水、污水处理及收费道路特许权安排的收益权用作质押取得银行及其他借贷12215250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0624528000港元[41] - 2023年6月30日呈列经营特许权及服务特许权安排的应收账款合约资产分别为940609000港元和3963295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3931336000港元和3987558000港元[42]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总额为7309504千港元,流动部分为6770866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总额为6227973千港元,流动部分为5277675千港元[43] - 2023年应收贸易账款及票据总额中13%应收自一名客户,2022年12月31日为6%[43] - 2023年6月30日应收地方机构土地使用权按金为433840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无此款项,该款项已在2023年7月收回[45] - 2023年6月30日应付账款、应计负债及其他负债和合约负债流动部分为24,652,734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1,666,292千港元[46] - 2023年6月30日应付贸易账款及票据三个月内为4,509,255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066,868千港元[48] - 2023年6月30日银行及其他借贷总额为44,310,617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0,735,588千港元[50] - 2023年6月30日银行及其他借贷2,920,290,000港元以抵押资产作抵押,2022年12月31日为5,497,658,000港元[50] - 2023年6月30日已竣工投资物业抵押价值为771,058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623,912千港元[51] - 2023年6月30日发展中投资物业抵押价值为5,502,006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031,689千港元[51] - 2023年6月30日银行及其他借贷37,007,191,000港元以人民币计值,2022年12月31日为32,263,478,000港元[52] - 2023年6月30日777,637,000港元银行贷款以附属公司100%股权抵押担保,2022年12月31日为992,963,000港元[52] - 2023年6月30日867,680,000港元银行贷款以附属公司79%股权抵押担保,2022年12月31日为951,575,000港元[52] - 2023年6月30日若干特许经营权收益权质押取得银行及其他借贷12,215,250,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0,624,528,000港元[52] - 2022年8月30日公司发行3.3亿元商业抵押贷款支持证券,2023年6月30日A级余下本金1.6735亿元,年利率3.35%;B级余下本金1.5亿元,
粤海投资(00270)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9 21:46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113.69亿港元,较2022年的119.13亿港元下降4.6%[1][3][26][27][40] - 2023年上半年投资物业公允值变动为3.85亿港元,2022年为4.75亿港元[1][3] - 2023年上半年税前利润为39.42亿港元,较2022年的44.17亿港元下降10.7%[1][3][41] - 2023年上半年归属公司所有者的溢利为25.27亿港元,较2022年的29.50亿港元下降14.3%[1][3][33][38]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38.65港仙,较2022年的45.11港仙下降14.3%[1][3] - 2023年上半年每股中期股息为18.71港仙,与2022年持平[1][31][39][100]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额为839.33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812.94亿港元[5]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额为594.03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22.21亿港元[5]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430.87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56.68亿港元[6] - 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582.53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85.09亿港元[6] - 2023年上半年财务费用支出5.86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3.56亿港元[28] - 2023年上半年适用的资本化年利率介乎2.90%至6.65%,2022年为2.05%至6.50%[28] - 2023年上半年存货销售成本9.39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9.42亿港元[29] - 2023年上半年本期税项支出总额10.91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10.25亿港元[3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应收贸易账款及票据(已扣除减值)为35.27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7.23亿港元有所增加,其中13%(2022年12月31日:6%)应收自一名主要客户[34]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应付贸易账款及票据为51.65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62.25亿港元减少[3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银行及其他借贷中,来自粤海控股的贷款为18.89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41.89亿港元减少;来自同系附属公司的贷款为94.67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87.65亿港元增加;来自一间联营公司的贷款为9.11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无此项贷款[3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未偿担保金额为44.56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5.97亿港元增加[37] - 本期未经审核综合税前利润减少10.7%或4.75亿港元至39.42亿港元,主要因物业投资及发展业务利润减少[41] - 2023年6月30日,公司于粤港供水(控股)有限公司的权益为96.04%,与2022年12月31日相同[43] - 本期东深供水项目对香港、深圳及东莞总供水量为11.66亿吨,较2022年的11.19亿吨增幅为4.2%,产生收入34.25亿港元,较2022年减少0.6% [44] - 对港供水收入增加1.5%至27.36亿港元(2022年:26.95亿港元)[47] - 对深圳及东莞地区供水收入减少8.3%至6.89亿港元(2022年:7.51亿港元),受人民币兑港元汇率同比下跌6.8%影响[47] - 东深供水项目税前利润为22.07亿港元(2022年:22.1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0.4%[4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增加56.51亿港元至145.89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89.38亿港元),其中88.58%为人民币、11.41%为港元及0.01%为美元[7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财务借贷增加35.75亿港元至443.11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407.36亿港元),其中16.5%为港元及83.5%为人民币[77]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本负债率为77.6%(2022年12月31日:78.4%),EBITDA/已产生的财务费用比率为6.0倍(2022年12月31日:6.7倍)[78] - 本期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入约为43.54亿港元(2022年:净现金流出55.91亿港元),粤海置地本期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入约为20.68亿港元(2022年:净现金流出77.88亿港元)[79] - 集团本期资本开支为65.95亿港元,主要用于物业、厂房及设备等方面[82] - 2023年上半年薪酬总额约为9.75816亿港元,2022年约为9.7093亿港元[90]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有水资源、物业投资及发展、百货营运等七个可报告经营分部[14] - 水资源分部2023年上半年来自外部客户收入7950125千港元,2022年为9036584千港元[19] - 物业投资及发展分部2023年上半年来自外部客户收入1673223千港元,2022年为1248664千港元[19] - 百货营运分部2023年上半年来自外部客户收入403813千港元,2022年为437697千港元[19] - 水资源分部2023年上半年分部业绩3307999千港元,2022年为3297010千港元[19] - 物业投资及发展分部2023年上半年分部业绩706218千港元,2022年为1184410千港元[19] - 百货营运分部2023年上半年分部业绩 - 32248千港元,2022年为85463千港元[19] - 发电业务2023年上半年来自外部客户收入697,54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75,016千港元,同比增长3.34%[20] - 酒店经营及管理业务2023年上半年分部业绩为91,160千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24,482千港元[20] - 道路及桥梁业务2023年上半年来自外部客户收入342,31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40,965千港元,同比增长0.39%[20] - 综合业务2023年上半年税前利润3,942,35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417,082千港元,同比下降10.75%[21] - 综合业务2023年上半年本期溢利2,851,13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391,789千港元,同比下降15.94%[21] - 水资源业务2023年6月30日分部资产52,785,37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8,622,369千港元,增长8.56%[22] - 百货营运业务2023年6月30日分部负债1,402,657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560,953千港元,下降10.13%[22] - 酒店经营及管理业务2023年6月30日分部资产2,131,965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210,789千港元,下降3.56%[23] - 其他业务2023年6月30日分部资产40,27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7,989千港元,增长6.01%[24] - 公司2023年6月30日总资产143,335,84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3,514,620千港元,增长7.36%[24] - 2023年上半年中国内地水资源分部收入75.67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86.84亿港元[27] - 其他水资源项目收入减少18.9%至45.49481亿港元(2022年:56.12344亿港元),建设服务收入为10.07015亿港元(2022年:25.92267亿港元)[54] - 其他水资源项目税前利润为11.50402亿港元(2022年:11.1112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5%[54] - 粤海天河城本期物业投资业务收入减少6.4%至7.15058亿港元,2022年为7.64018亿港元[56] - 粤海天河城本期物业投资业务税前利润减少17.9%至4.01002亿港元,2022年为4.8824亿港元[56] - 深圳•粤海城(西北地块)已签约总面积104,274平方米,占可售总面积90.7%[61] - 广州•粤海云港城本回顾期间签约面积27,005平方米,累计签约面积53,344平方米,占可售总面积10.8%[61] - 广州•粤海拾桂府(车位)累计签约面积2,644平方米,占可售总面积95.7%[61] - 佛山•粤海拾桂府本回顾期间签约面积25,550平方米,累计签约面积65,355平方米,占可售总面积44.7%[61] - 天河城广场 - 天河城购物中心可出租面积106,000平方米,平均出租率99.2%,2023年上半年收入3.27005亿港元,较2022年减少17.9%[57] - 2023年4月27日,广东天河城与粤城投订立20年租赁协议,租赁面积约30,000平方米,租金按经营净收入75%计算[57] - 粤海置地本期已签约及交付总楼面面积分别约16.5万平方米(2022年:6.4万平方米)及7.5万平方米(2022年:0.7万平方米),收入增加97.7%至9.73596亿港元(2022年:4.924亿港元),税前亏损2445万港元(2022年:税前利润3.25384亿港元)[62] - 粤海投资大厦本期平均出租率为90.0%(2022年:97.5%),总收入减少8.5%至2376.4万港元(2022年:2598.4万港元)[63] - 百货业务总租用面积约20.99万平方米(2022年12月31日:22.23万平方米),总收入减少7.7%至4.03813亿港元(2022年:4.37697亿港元),税前利润减少94.7%至666.3万港元(2022年:1.25867亿港元)[64] - 天河城百货店等五间百货店2023年上半年收入有不同程度变动,花都店收入增长84.7%至1119.1万港元(2022年:605.9万港元)[65] - 酒店业务本期管理22间酒店(2022年12月31日:24间),收入增加73.3%至3.02337亿港元(2022年:1.7443亿港元),税前利润为6190.9万港元(2022年:税前亏损3103.2万港元)[65][67] - 粤海喜来登酒店本期平均房价为1203港元(2022年:814港元),平均入住率为94.6%(2022年:69.7%),其余五间酒店平均房价为700港元(2022年:400港元),平均入住率为65.0%(2022年:56.8%)[66] - 粤海能源项目本期售电量为13.31亿千瓦时(2022年:11.06亿千瓦时),增幅为20.3%,收入增加5.1%至8.88519亿港元(2022年:8.45748亿港元),税前利润为4448万港元(2022年:2336.8万港元),增幅为90.3%[68] - 粤电靖海发电本期售电量为73.96亿千瓦时(2022年:65.21亿千瓦时),增幅为13.4%,收入增加12.0%至40.06149亿港元(2022年:35.77612亿港元),税前利润为2.71307亿港元(2022年:税前亏损3.06161亿港元)[69] - 集团于粤电靖海发电实际权益为25%,本期分占溢利为5112.8万港元(2022年:分占亏损5740.5万港元)[69] - 兴六高速公路包括约100公里主线及共约53公里三条支线[70] - 兴六高速公路日均收费车流量增长14.8%至26,616架次(2022年:23,182架次)[71] - 粤海高速本期收入为3.33047亿港元(2022年:3.32865亿港元),增加0.1%[71] - 受人民币兑港元汇率下跌6.8%影响,本期税前利润(不包括净财务费用)为1.7803亿港元(2022年:1.80195亿港元),减少1.2%[
粤海投资(00270) - 2023 Q1 - 季度业绩
2023-04-27 19:45
综合收入及利润 - 本期间未经审计的综合收入为53.3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2%[4] - 本期间未经审计的综合税前利润减少11.4%至20.44亿港元,主要来自物业投资及发展业务的减少[5] - 本期间未经审计的归属于本公司所有者权益为454.6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21.32亿港元[6] 水资源业务 - 本集团水资源业务收入减少,主要来自本期间水资源业务的建设服务收入减少[7] - 本集团对港供水收入增加1.3%至13.68亿港元,对深圳及东莞地区的供水收入减少8.1%[8] - 本集团其他水资源项目的供水厂总设计供水能力和污水处理厂总设计污水处理能力分别为每日15,893,200吨和每日3,342,900吨[10] - 本公司经营的供水厂的供水能力和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能力分别为:东莞市清溪粤海水务有限公司290,000吨/每日和梅州粤海水务有限公司310,000吨/每日[11] - 2023年3月31日,粤海水务集团的供水能力总计为6951.8万吨/每日,较2022年3月31日的5047.2万吨/每日增长37.7%[12] - 2023年3月31日,粤海水务集团的污水处理能力总计为1925.9万吨/每日,较2022年3月31日的1623.2万吨/每日增长18.7%[12] - 其他水资源项目在本期间的收入减少5.7%,为20.59645亿港元,主要由于建设服务收入减少所致[13] - 其他水资源项目在本期间的税前利润为4.9418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7%,主要受人民币兑港元汇率下跌影响[13] 物业投资业务 - 粤海天河城在2023年3月31日持有广东天河城和天津天河城购物中心,收入主要来自租金和物业销售收入[14] - 粤海天河城在本期间的物业投资业务收入减少15.3%,为3.521亿港元,主要受人民币兑港元汇率下跌和租金宽免影响[15] - 粤海天河城的天河城广场、番禺天河城购物中心等物业在2023年3月31日的出租率均较高,但收入有所下降[16] - 廣東天河城与粤海城市投资签订租赁协议,租赁位于广州市的购物中心,租期为20年[16] 粤海置地 - 公司持有粤海置地的实际权益约为73.82%[17] - 粤海置地持有的已竣工待售物业和发展中待售物业的总面积约为71,000平方米,已交付总面积约为35,000平方米[21] - 粤海置地本期间的收入增长11.5%至431,118,000港元,其中销售物业收入为423,689,000港元[21] 其他业务 - 粤海投资大厦的平均出租率为90%,总收入减少至12,034,000港元[22] - 本集团经营的五间百货店的总租用面积约为210,400平方米,总收入减少至163,049,000港元[23] - 本期间内,酒店持有、经营及管理业务的收入增加91.9%至140,113,000港元,稅前利潤为22,217,000港元[26] - 粤海喜来登酒店的平均房价为1,153港元,平均入住率为95.7%[25] - 粤电浩海发电的售电量增幅为13.8%,收入增加10.9%至1,743,721,000港元[28]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由五名执行董事和七名非执行董事组成[38] - 侯外林先生担任公司董事会主席[38] - 公司提醒股东和潜在投资者在交易公司证券时要审慎[38]
粤海投资(00270)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7 07:45
公司概况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包括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中国中信银行广州分行、招商银行等[3] - 公司股票代号为00270,交易单位为2,000股,财政年度结算日为12月31日[3] - 公司末期股息为每股普通股港币42.62仙,预计于2023年7月27日前后派发[3] 业务概况 - 公司主要业务为水资源,占比达到76.13%[4] - 控股公司粤海置地持有粤海投资大厦物业85.20%的股权[4] - 粤港供水(控股)有限公司占比达到96.04%[4] - 公司旗下多家子公司在不同城市从事水务、环保等业务,覆盖范围广泛[4] - 公司在海南、广东、湖南等地设有多家水务、环保公司,业务涵盖自来水供应、污水处理等领域[4] 财务状况 - 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收入为23,196,238千港元,较上一年下降21.9%[7] - 公司2022年的EBITDA为10,092,429千港元,较上一年下降7.4%[7] - 公司2022年的所有者权益为43,328,642千港元,较上一年下降6.2%[7] - 公司2022年的资产总额为133,514,620千港元,较上一年增长2.7%[7] - 公司2022年的净财务借贷为31,797,468千港元,较上一年增长65.1%[7] - 公司2022年的资本负债率为78.35%,较上一年48.86%有所增加[7] - 公司2022年的利息覆盖倍数为6.72倍,较上一年12.82倍下降明显[7] - 公司2022年的流动比率为1.46倍,较上一年1.37倍略微增加[7] - 公司2022年的股本资料显示已发行普通股股数为6,538百万股,市值为52,237百万港元[7] - 公司2022年的每股资产净值为6.63港元,较上一年7.07港元下降明显[7] 业务拓展 - 公司成功收购或签约四个新水资源项目,总投资金额约为36.52亿元人民币(约40.88亿港元)[31] - 公司其他水资源项目的供水能力和污水处理能力分别为每日15,893,200吨和每日3,342,900吨[32] - 公司營運中的水資源项目的供水能力和污水处理能力总计为每日5,431,800吨和每日1,925,900吨[34] - 公司其他水资源项目在本年度的收入减少7.5%至10,522,070,000港元,稅前利潤为1,834,379,000港元,较去年上升37.6%[36] 物业投资 - 公司物业投资及发展业务每年收入呈现稳定增长趋势,2022年达到8,000百万港元[12] - 深圳粤海天河城购物中心总建筑面积约为186,000平方米,已经营可出租商业面积约为58,700平方米,出租率为85.2%[39] - 粤海天河城本年度的物业投资业务收入减少1.8%至1,504,513,000港元,稅前利潤减少14.3%至845,682,000港元[40] 酒店经营 - 公司酒店经营及管理业务入住率在过去几年保持稳定,2022年达到100%[13] - 粤海酒店管理团队管理24间酒店,其中5间星级酒店中粤海喜来登酒店平均房价为857港元,入住率为69.6%[51] 发电业务 - 公司发电业务每年售电量呈现稳定增长趋势,2022年达到18,000百万千瓦时[14] - 粤电靖海发电项目售电量减少10.1%,收入增加1.8%至8,166,239,000港元,本集团分占亏损为105,694,000港元[56] 财务状况及风险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减少6.57亿港元至89.38亿港元,其中92.35%为人民币,7.64%为港元,0.01%为美元[64] - 公司财务借贷增加118.76亿港元至407.36亿港元,其中20.8%为港元,79.2%为人民币,贷款总额中100.45亿港元须在一年内偿还[65] - 公司资本负债率为78.4%,EBITDA/财务费用比率为6.7倍[66] - 公司年内的资本开支为94.37亿港元,主要用于供水及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资产收购及投资物业项目的建设费用[71] 公司治理 - 公司已应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附录十四所载的《企业管治守则》的原则[174] - 公司已制定内部政策以确保董事会可以获得独立的观点和意见[178] - 董事会由五位执行董事、三位非执行董事和四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79] - 非执行董事为公司提供广泛专业知识和平衡技能[180] - 董事会内有非执行董事具备必要的风险管理专业知识[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