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粤海投资(00270)
icon
搜索文档
粤海投资(00270) - 董事名单与其角色和职能
2025-08-25 20:49
董事名單與其角色和職能 自 2025 年 8 月 26 日起,粤海投資有限公司董事會及董事委員會的成員 如下: (於 香 港註 冊 成立 的有 限 公司 ) (股份代號: 00270) | | | | 董事委員會 | 審核 | 薪酬 | 提名 | | --- | --- | --- | --- | --- | --- | --- | | 董事會 | | | | 委員會 | 委員會 | 委員會 | | 執行董事 | | | | | | | | 白 | 濤女士 | (主席) | | - | - | C | | 曠 | 虎先生 | (董事總經理) | | - | - | - | | 曾翰南先生 | | (副總經理) | | - | - | - | | 梁元娟女士 | | (財務總監) | | - | - | - | | 非執行董事 | | | | | | | | 王 | 閔先生 | | | - | - | - | | 王蘇榮女士 | | | | - | - | - | | 李文昌先生 | | | | - | - | - | | 獨立非執行董事 | | | | | | | | 陳祖澤博士 | | | | M | C ...
粤海投资(00270) - 委任非执行董事
2025-08-25 20:47
(於香港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00270) 委任非執行董事 董事會欣然宣佈李文昌先生獲委任為本公司非執行董事,自 2025 年 8 月 26 日起生效。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負責,對 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對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份 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於本公告日期,李先生並無擁有任何本公司或其相聯法團根據《證券及期 貨條例》第 XV 部所界定的股份及╱或相關股份的權益。 本公司將與李先生訂立一份委任函。按本公司的組織章程細則規定,李先 生擔任董事的任期將直至彼獲委任後本公司首次股東大會結束時為止,屆 時如符合資格,可膺選連任。如獲重選,彼須最少每三年輪值退任一次及 可重選連任,或直至按照本公司的公司組織章程細則及/或其他適用法例 及規定而需要提早退任為止。 根據本公司的組織章程細則規定,李先生有權收取由本公司股東大會釐定 可能經董事會批准的董事袍金。李先生的酬金(如有)將根據本公司的董 事酬金政策及參考其職責及同類可比較的公司的相若職位所提供的酬金而 釐定。李先生現時並無收取本公司任何酬 ...
粤海投资(0027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
2025-08-25 20:45
EF001 其他信息 其他信息 不適用 發行人董事 本公司董事會由四名執行董事白濤女士、曠虎先生、曾翰南先生和梁元娟女士;兩名非執行董事王閔先生和王蘇榮女士;以及四名 第 2 頁 共 2 頁 v 1.1.1 EF001 免責聲明 | 公告全部或任何部份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負責,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對因 | | --- | --- | | 股票發行人現金股息公告 | | | 發行人名稱 | 粤海投資有限公司 | | 股份代號 | 00270 | | 多櫃檯股份代號及貨幣 | 不適用 | | 相關股份代號及名稱 | 不適用 | | 公告標題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中期股息 | | 公告日期 | 2025年8月25日 | | 公告狀態 | 新公告 | | 股息信息 | | | 股息類型 | 中期(半年期) | | 股息性質 | 普通股息 | | 財政年末 | 2025年12月31日 | | 宣派股息的報告期末 | 2025年6月30日 | | 宣派股息 | 每 ...
粤海投资(00270)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5 20:43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入为94.28亿港元,同比下降0.6%[3][5]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总收入为94.2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94.87亿港元下降0.6%[25] - 持续经营业务综合收入为94.28亿港元,同比减少0.6%[51] - 公司综合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96.26亿港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94.55亿港元,降幅约1.8%[19] - 税前利润为41.05亿港元,同比增长6.7%[3][5]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税前利润从2024年上半年的38.49亿港元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41.05亿港元,增幅约6.7%[19] - 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溢利为26.82亿港元,同比增长11.2%[3][6] - 公司归母净利润为26.82亿港元,同比增长11.2%[49] - 公司本期净利润从2024年上半年的27.84亿港元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29.93亿港元,增幅约7.5%[19] - 2025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普通权益所有者应占溢利26.99亿港元[42] - 每股基本盈利为41.02港仙,同比增长11.2%[3][6]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财务费用为3.41亿港元,同比减少30.7%[5] - 财务费用支出为3.4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93亿港元大幅减少30.8%[26] - 银行及其他借贷利息支出为3.0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4.12亿港元减少26.8%[26] - 存货销售成本为6.4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8.40亿港元减少23.6%[27] - 持续经营业务薪酬总额为7.52598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8.28537亿港元下降9.2%[86] - 所得税费用为11.12亿港元[5] - 本期所得税费用总额为11.1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0.65亿港元增长4.4%[32] 各业务线表现 - 水資源分部2025年上半年收入71.84億港元,較2024年同期71.91億港元輕微下降0.1%[17] - 水資源分部2025年上半年分部業績34.02億港元,較2024年同期34.21億港元輕微下降0.6%[17] - 物業投資分部2025年上半年收入8.59億港元,較2024年同期8.27億港元增長3.8%[17] - 物業投資分部2025年上半年分部業績4.80億港元,較2024年同期4.25億港元增長12.7%[17] - 百貨營運分部2025年上半年收入2.22億港元,較2024年同期3.98億港元大幅下降44.3%[17] - 百貨營運分部2025年上半年分部業績0.24億港元,較2024年同期虧損0.09億港元實現扭虧為盈[17] - 發電分部2025年上半年收入7.80億港元,較2024年同期8.15億港元下降4.3%[18] - 發電分部2025年上半年分部業績0.85億港元,較2024年同期0.77億港元增長9.4%[18] - 酒店經營及管理分部2025年上半年收入3.37億港元,較2024年同期3.15億港元增長6.8%[18] - 道路及橋樑分部2025年上半年收入3.72億港元,較2024年同期3.91億港元下降4.9%[18] - 水资源分部收入合计66.45亿港元,其中香港供水收入28.69亿港元,中国内地供水收入22.84亿港元[24] - 销售电力及蒸汽收入为6.1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6.29亿港元下降2.9%[24] - 百货店总收入减少44.4%至2.165亿港元(2024年:3.896亿港元),税前利润(不含投资物业公允值变动)增长18.5%至4582.8万港元(2024年:3866.9万港元)[64] - 天河城百货店收入同比下降49.4%至1.567亿港元(2024年:3.095亿港元),万博百货店收入下降14.9%至1968.7万港元(2024年:2313.4万港元)[65] - 酒店业务收入增长6.8%至3.365亿港元(2024年:3.152亿港元),但税前利润(不含公允值变动及汇兑差异)下降19.8%至5105.8万港元(2024年:6365.5万港元)[67] - 粤海能源售电量增长23.3%至16.79亿千瓦时(2024年:13.62亿千瓦时),税前利润(不含净财务费用)增长22.7%至9117.7万港元(2024年:7433.8万港元)[68] - 粤电靖海发电售电量下降9.5%至62.16亿千瓦时(2024年:68.67亿千瓦时),收入减少26.2%至24.025亿港元(2024年:32.551亿港元)[69] - 兴六高速公路日均车流量下降9.3%至24,457架次(2024年:26,954架次),路费收入减少7.3%至2.899亿港元(2024年:3.129亿港元)[70] - 银瓶项目确认收入增长4.2%至8075万港元(2024年:7748.6万港元),税前利润增长5.0%至6898.4万港元(2024年:6572.6万港元)[72] - 粤海天河城物业投资业务收入增长3.6%至8.215亿港元[61] - 粤海天河城物业投资税前利润增长9.7%至4.916亿港元[61] - 番禺天河城购物中心收入增长16.2%至1.394亿港元[62] - 深圳天河城收入大幅增长47.9%至4746万港元[62] - 粤海投资大厦出租率下降至93.3%,收入减少3.0%至2385万港元[63] - 其他水资源项目收入增长2.3%至36.803亿港元[60] - 其他水资源项目税前利润下降6.2%至10.794亿港元[60] - 东深供水项目供水量11.47亿吨,收入35.06亿港元,同比增长0.6%[53] - 对香港供水收入28.69亿港元,同比增长2.4%[55] - 新获污水处理项目设计能力19.4万吨/日,总投资约4.39亿港元[56] - 公司附属及联营公司供水能力达每日10,836,800吨,同比增长1.0%[57] - 公司污水处理能力达每日2,297,900吨,同比增长11.8%[57] - 公司在建供水厂能力为每日1,187,000吨[60] - 集团管理酒店数量减少至17间(2024年末:19间),其中自营酒店7间(6间为持有资产)[66] - 粤海喜来登酒店平均房价降至1257港元(2024年:1291港元),但入住率升至93.8%(2024年:93.4%)[66] 各地区表现 - 中国内地业务收入为82.21亿港元,占总收入87.2%,较去年同期82.84亿港元下降0.8%[25] 终止经营业务表现 - 终止经营业务在2025年1月期间产生亏损2126.7万港元,收入为2.52亿港元[34] - 2025年上半年终止经营业务普通权益所有者应占亏损1705万港元[42] - 终止经营的粤海置地收入下降91.0%至2.518亿港元(2024年同期:28.038亿港元),税前亏损951.6万港元(2024年同期:税前亏损2.826亿港元)[74] - 终止经营业务于实物分派日资产净值账面价值为23.35亿港元[35] - 终止经营业务于2024年12月31日持作分派资产总额为406.63亿港元[36][37] - 直接与分类为持作分派资产相关负债总额为352.03亿港元[37][38] - 公司于2025年1月21日向股东分派1,261,799,423股粤海置地股份,占持有的粤海置地股份约99.9%[10] - 粤海置地的综合资产及负债于2024年12月31日被分类为持作分派用途[10] 资产和负债变动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底的1355.95亿港元大幅下降至2025年中的970.97亿港元,降幅约28.4%[23] - 公司总负债从2024年底的789.20亿港元大幅下降至2025年中的412.48亿港元,降幅约47.7%[23] - 公司总资产为970.97亿港元,较期初减少384.98亿港元[52] - 公司总资产净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566.75亿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558.50亿港元,减少8.25亿港元或1.5%[9] - 公司流动资产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607.48亿港元大幅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12.98亿港元,减少394.50亿港元或64.9%[9] - 流动负债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557.38亿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79.93亿港元,减少377.45亿港元或67.7%[9] - 流动资产净值为33.05亿港元,相比2024年12月31日的50.11亿港元减少17.06亿港元或34.0%[9] - 银行及其他借贷流动部分从2024年12月31日的73.30亿港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49.24亿港元,下降24.06亿港元或32.8%[9] - 非流动负债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231.82亿港元微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32.55亿港元,增加0.73亿港元或0.3%[9] - 应付股息为4.75亿港元,而2024年12月31日无应付股息[9] - 水资源分部资产从2024年底的521.49亿港元增长至2025年中的536.08亿港元,增幅约2.8%[20] - 物业投资分部资产从2024年底的169.94亿港元略降至2025年中的169.24亿港元[20] - 发电分部资产从2024年底的27.18亿港元略增至2025年中的27.55亿港元[21] - 道路及桥梁分部资产从2024年底的50.73亿港元略降至2025年中的50.33亿港元[21] - 酒店经营及管理分部资产从2024年底的21.93亿港元略降至2025年中的21.37亿港元[21] - 投资物业公允值变动为亏损320万港元[5] - 现金及银行结余为120.36亿港元[8] - 现金及银行结余减少1.18亿港元至120.36亿港元,其中97.7%为人民币[76] - 按摊余成本计量的其他财务资产为34.78亿港元(2024年底:33.85亿港元),为人民币计值银行存款[75] - 2025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及票据达48.12亿港元 较2023年末增长25.4%[44][45] - 应收贸易账款中逾期一年以上金额达10.46亿港元 同比增长66.7%[45] - 对单一主要客户应收贸易账款集中度达10%[44] - 2025年6月30日未逾期或逾期三个月内应收款为29.68亿港元[45] - 应付贸易账款及票据为52.99亿港元,较期初减少5.6%[46] - 对关联公司贷款为23.53亿港元,较期初减少8.5%[47] - 或然负债担保金额大幅减少至100.7万港元,降幅达99.98%[48] - 财务借贷总额为211.77亿港元(2024年底:238.62亿港元),其中83.0%为人民币借贷[76] - 财务借贷利率结构为95.4%浮动利率、3.7%固定利率和0.9%不计息[76] - 人民币借贷合计175.71亿港元(2024年底:193.56亿港元)[81] - 浮动利率借贷合计201.93亿港元(2024年底:219.75亿港元)[81] - 银行及其他借款质押124.49亿港元服务特许权收益权(2024年底:124.13亿港元)[78] 现金流和资本开支 - 本期全面收入总额为38.26亿港元[7] - 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入为33.39亿港元(2024年:48.76亿港元)[77] - 资本开支为5.66亿港元(2024年:4.45亿港元)[80] 财务比率和信用指标 - 资本负债率为24.7%(2024年底:30.9%),EBITDA/财务费用比率为16.2倍(2024年底:10.5倍)[77] 股息分派 - 每股中期股息为26.66港仙,同比增长11.2%[3] - 2025年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26.66港仙 总额17.43亿港元[40] - 每股中期股息26.66港仙,同比增长11.2%[50] - 宣派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26.66港仙,较2024年同期的23.97港仙增长11.2%[92] - 中期股息预计于2025年10月23日派发,股份过户登记暂停日为2025年10月10日[92][93] 政府补助和营业外收支 - 政府补助款为4024.1万港元,较去年同期2780.7万港元增长44.7%[27] 其他重要事项 - 公司经营分部包括水资源、物业投资、百货营运、发电、酒店经营及管理、道路及桥梁等七个可报告分部[1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雇员总数为10,180人,较2024年12月31日的10,759人减少579人(降幅5.4%)[86] - 中国内地附属公司雇员9,933人(占总人数97.6%),总部及香港附属公司雇员247人(占比2.4%)[86] - 薪酬政策包含固定薪金、酌情激励及保险福利,强调与业绩挂钩的激励机制[86] - 公司持续推进"管理精细化"战略,聚焦水资源板块高附加值领域延伸[89] - 雇员培训涵盖法律合规、投资拓展、财务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等多维度专业领域[87] - 公司未发生任何上市证券的购买、出售或赎回行为[91] - 中期财务报告经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审阅但未经审计[94]
落实存量PPP项目付费+化债+理顺公用事业价
长江证券· 2025-08-25 17:22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看好,维持此评级 [8] 核心观点 - 落实存量PPP项目付费、化债及理顺公用事业价格三大政策驱动,垃圾焚烧和水务运营行业现金流预期向好 [2][4] - 政策强调政府履约付费,专项债加速落地及公用事业价格调整,共同推动行业从To G向To B、To C转型,估值修复提速 [6][38] 政策与资金支持 - 2025年8月财政部发布存量PPP项目指导意见,要求政府将付费纳入预算管理并及时支付,明确专项债、转移支付等资金可用于PPP项目 [4][13][14] - 2025年1-8月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1.91万亿元,其中1.90万亿元用于置换隐债,2万亿元额度已落地95.2% [5][16][19] - 2025年新增专项债发行30,762亿元,同比增长44%,清欠成为专项债新用途,云南单列356亿元用于解决拖欠企业账款 [5][22][28] 公用事业价格调整 - 国家发改委转发《理顺公用事业价格》文章,水价和垃圾处理费有序提升 [6][30] - 广州、深圳、东莞、定西等地居民用水第一阶梯基本水价平均上涨0.34元/吨,涨幅15.8%;多地污水处理费同步上调 [30][33] - 垃圾处理费在云南、广西等地提价,并逐步从G端付费转向C端付费 [30][34][35] 行业影响与投资逻辑 - 垃圾焚烧和水务项目回款预期改善,减值冲回对利润弹性显著:兴蓉环境(36.3%)、三峰环境(27.9%)、瀚蓝环境(23.6%) [41][42] - 环卫服务优先受益于化债,福龙马、盈峰环境减值冲回利润弹性分别达247%和187% [41][42] - 重点推荐瀚蓝环境、兴蓉环境、光大环境、伟明环保等12家企业 [6][38] 专项债与环保投入 - 2025年环保类专项债占比降至0.4%,主要因环保基础设施进入资本开支末期 [27] - 专项债投向以交通基础设施(24%)、市政和产业园区(16%)为主,环保占比下滑但部分项目可能隐含环保属性支出 [27]
智通港股通资金流向统计(T+2)|8月19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8-19 07:37
南向资金净流入/流出情况 - 中国人寿(02628)以15.80亿净流入金额位列市场第一,净流入比34.91%,收盘价23.620港元(+3.60%)[1][2] - 南方恒生科技(03033)和阿里巴巴-W(09988)分别以7.68亿和4.52亿净流入金额位列第二、第三[1][2] - 腾讯控股(00700)以12.00亿净流出金额位列市场第一,净流出比-5.56%,收盘价590.000港元(+0.68%)[1][2] - 安踏体育(02020)和荣昌生物(09995)分别以6.97亿和5.84亿净流出金额位列第二、第三[1][2] 净流入比排名 - 大唐新能源(01798)以74.45%净流入比位列第一,净流入金额1451.75万港元,收盘价2.360港元(+0.85%)[1][2][3] - 深圳高速公路股份(00548)和波司登(03998)分别以50.53%和50.23%净流入比位列第二、第三[1][2][3] - 时代电气(03898)以44.19%净流入比位列第四,净流入金额9018.06万港元,收盘价36.520港元(+4.52%)[3] 净流出比排名 -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03618)以-58.46%净流出比位列第一,净流出金额6584.63万港元,收盘价6.140港元(-2.23%)[1][3] - 金科服务(09666)和保利置业集团(00119)分别以-54.34%和-51.88%净流出比位列第二、第三[1][3] - 安踏体育(02020)以-40.49%净流出比位列第七,净流出金额6.97亿港元,收盘价92.450港元(+2.72%)[2][3] 其他重点个股表现 - 理想汽车-W(02015)净流入3.49亿港元,净流入比16.99%,收盘价95.600港元(-1.60%)[2] - 友邦保险(01299)净流入3.17亿港元,净流入比13.84%,收盘价76.900港元(+0.65%)[2] - 美团-W(03690)净流出3.87亿港元,净流出比-6.93%,收盘价124.400港元(+0.08%)[2] - 建设银行(00939)净流出3.66亿港元,净流出比-27.49%,收盘价7.980港元(-0.50%)[2]
粤海投资(0270.HK):稀缺对港供水资产 聚焦主业价值提升
格隆汇· 2025-08-17 03:52
核心观点 - 华泰证券首次覆盖粤海投资并给予买入评级 目标价9.10港元 对应2025年14.0倍PE 认为公司自由现金流强劲 股息回报具备吸引力 东深供水项目续约可见性较强 [1][3][4] 业务板块 - 公司为广东省国资控股水务平台 核心资产为东深供水项目 业务涵盖水务 物业投资及发展 百货运营 酒店持有经营及管理 能源道路桥梁五大板块 [1] - 剥离粤海置地后公司基本面趋于稳健 [1] 东深供水项目 - 项目自1965年开始供水 累计对香港供水达300亿立方米 占香港淡水总用量近八成 [2] - 2024年对港供水量8亿吨 供水单价6.42港元/吨 [2] - 水价采用"统包扣减"机制 2024-2026年基本水价同比增速均为2.39% [2] - 假设续约至2120年 乐观/中性/悲观情景下续约对价分别为前一周期期末对港水收入的8/10/12倍 DCF估值约450-620亿港元 [2] 财务表现 - 2024年自由现金流达到92.29亿港元 [3] - 2024年现金派息比例65% 考虑实物股息后股利支付率达78.87% 远高于行业平均值57.76% 股息率5.65% [3]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42.18亿港元 43.97亿港元 45.76亿港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34.2% 4.2% 4.1% [4] - 对应EPS 0.65港元 0.67港元 0.70港元 [4] 股息与估值 - 假设2025-2027年股利支付率维持65% 股息率有望达到6.02% 6.28% 6.54%(按2025-08-14收盘价计算) [3] - 2022-2024年东深项目税前利润率均高于60% [4] - 给予2025年14.0倍PE(高于可比公司均值12.7倍) 目标价9.10港元 [4] 与市场分歧点 - 认为东深项目续约可见性较强 因公司为广东省国资经营该项目的重要平台 [3] - 香港水务署坚持"用者自付"和"收回成本"原则 东江水成本占比从FY2020 43%降至FY2024 41% 运作及行政开支 折旧成本增速更高 支撑水价保持合理水平 [3] - 即使悲观假设下交易对价 公司仍具备投资价值 [3]
粤海投资(00270):稀缺对港供水资产,聚焦主业价值提升
华泰证券· 2025-08-15 20:29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首次覆盖粤海投资并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9.10港元,对应2025年目标PE 14.0倍 [1][7] - 目标价较2025年8月14日收盘价6.96港元存在30.7%上行空间 [8] 核心业务与资产 - 核心资产为东深供水项目,累计对香港供水300亿立方米,占香港淡水总用量近80% [2][20] - 2024年东深项目收入63.60亿港元,占公司总收入34%,税前利润40.20亿港元,占比62% [20] - 采用"统包扣减"定价机制,2024年供水单价6.42港元/吨,2024-2026年基本水价年增2.39% [2][34] 财务表现与股息 - 2024年自由现金流达92.29亿港元,同比大幅改善 [3][21] - 2024年现金派息比例65%,考虑实物股息后支付率达78.87%,股息率5.65% [3] - 预计2025-2027年股息率将提升至6.02%/6.28%/6.54%,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3][11] 估值与盈利预测 - 东深项目DCF估值450-620亿港元,假设续约至2120年 [2][37]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42.18/43.97/45.76亿港元,同比增速34.2%/4.2%/4.1% [5][11] - 2025年预测PE 10.79倍,PB 1.04倍,EV/EBITDA 7.38倍 [11] 战略调整与市场观点 - 2024年剥离粤海置地后业务结构更聚焦,减少地产波动对业绩影响 [1][22] - 市场担忧特许经营权续约风险,但报告认为续约可见性强且水价机制合理 [4][23] - 东深项目历史税前利润率超60%,盈利稳定性支撑估值溢价 [5][20]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广东省国资控股水务平台,间接持有东深项目95.08%股权 [1][34] - 香港供水成本中东江水占比从FY2020 43%降至FY2024 41%,仍为核心水源 [4][28] - 控股在运供水产能888.68万吨/日,69%集中在广东,区域布局优势显著 [108][109]
粤海投资(00270.HK)拟8月25日举行董事会会议批准中期业绩
格隆汇· 2025-08-13 17:50
董事会会议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25日星期一举行董事会会议 [1] - 会议将审议批准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中期业绩 [1] - 会议将考虑派付中期股息等事宜 [1]
粤海投资(00270) - 董事会会议日期
2025-08-13 17:41
业绩相关 - 2025年8月25日董事会会议将考虑及批准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中期业绩[3] 股息相关 - 董事会会议将考虑派付中期股息等事宜[3] 董事会构成 - 截至公告日,董事会由4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和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4] 公告信息 - 公告发布日期为2025年8月13日[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