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菱汽车(00305)

搜索文档
五菱汽车(00305)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4-25 16:44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主要业务为汽车零部件、汽车动力系统及商用整车的销售及制造,主要生产设施位于柳州、青岛、重庆、印度和印度尼西亚,自2018年起为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企业之一[5][6] - 广西汽车持有五菱汽车控股56.54%股份,俊山持有10.81%股份[8]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44.08507亿元,较上年度减少6.3%[15][17] - 2021年公司录得净亏损4586万元,与2020年度净亏损2186.7万元相比,增加109.7%[15][17] - 2021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2414.8万元,较2020年减少27.7%,原因是年内融资成本大幅减少[15][17] - 2021年公司总收入为144.08507亿元,较去年减少6.3%[167][171] - 2021年毛利为10.85847亿元,较去年下跌10.2%,毛利率从7.9%减至7.5%[168][172] - 2021年公司净亏损4586万元,较去年增长109.7%,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降至2414.8万元,较去年下降27.7%[170][172] - 2021年每股基本亏损为0.74分,较去年的1.17分有所改善[174] - 2021年其他收入合计为2.15479亿元,较去年增加23%[174] - 2021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合计为净亏损2677.5万元[174] - 2021年应占联营公司业绩录得经营亏损总净额652.6万元[174] - 2021年应占合资公司业绩录得经营亏损总净额204.3万元[174] - 2021年销售及分销成本为2.32913亿元,较去年减少7.1%,其中约18.6%用于新能源汽车营销推广[176] - 2021年一般及行政开支为5.77317亿元,较去年减少14.1%,主要因成本重组活动[176] - 2021年研发开支为4.0836亿元,较去年大幅增加99%,部分因成本重组及业务发展[179][183] - 2021年融资成本为1.15661亿元,较去年大幅减少46.6%,因利率降低和借贷减少[180][18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为150.21524亿元,总负债为121.88354亿元[181][185] - 非流动资产为43.39595亿元,主要包括物业、厂房及设备等[182][185] - 物业、厂房及设备总账面价值计及资本支出4.30126亿元、折旧支出3.80462亿元和投资物业公平值减少1254.3万元[182][185] - 2021年末公司流动资产为106.82亿元,主要包括存货17.46亿元、应收账项及其他应收款项26.65亿元等[187] - 2021年末公司流动负债为120.96亿元,主要包括应付账项及其他应付款项73.50亿元、合约负债1.96亿元等[187] - 2021年末公司录得流动负债净额14.14亿元,较2020年末的18.85亿元减少约25.0%[187][189] - 2021年末公司非流动负债为9193万元,主要包括租赁负债421.8万元、合约负债947.2万元等[187] - 2021年末公司银行及其他借款适度增加至15.58亿元,附追索权之贴现应收票据所提取之未偿还垫款金额适度减少至28.76亿元[189] - 2021年末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合共18.36亿元,质押银行存款6.44亿元[189] - 2021年末公司股东应占总权益为18.81亿元,每股资产净值约为0.57元[193]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股东应占权益总额为人民币18.80635亿元[195] - 2021年12月31日,每股资产净值约为人民币0.57元[195] - 2021年12月31日,银行存款人民币6.43933亿元已质押给银行[19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未到期贴现应收票据总额为人民币28.70283亿元[199]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的美元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相当于人民币4.66786亿元[200] 汽车零部件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汽车零部件业务收入为71.1433亿元,较2021年略有减少,上汽通用五菱以外的外部市场收入为21.0544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0.2%[25][26] - 2021年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分部总收入71.1433亿元,较去年减少0.5%,经营溢利8855.9万元,大幅增长236.3%[89][91] - 新客户新产品推出及电动车零部件增产,内部管理优化和效率提升,使该分部盈利表现持续改善[90][91] - 该分部是上汽通用五菱关键汽车配件主要供应商,向其销售产品为收入作出极大贡献[93][94] - 该分部业务扩展计划向其他客户推广零部件进展良好,占总收入约25%[93][94] - 该分部零部件产品转向专注商用和乘用车细分市场,包括MPV、SUV、皮卡及新能源汽车[96][97] - 市场多元化项目初步反应良好,新能源领域是关注重点,2020年下半年起开发投产电驱动桥获认可[99][101] - 该分部现有超200万个汽车零部件综合年生产管理能力[105][106] - 荆门生产基地2022年投产,主要为长城汽车供应汽车零部件[107] - 自动化应用方面,事业部建设超100条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近1000台工业机器人[109][111] 汽车动力系统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发动机销量达20.5万台,销售收入为27.59012亿元,同比减少11.4%,上汽通用五菱以外的外部市场销售收入占比进一步增至52.9%[29][33] - 汽车动力系统分部2021年总收入(对外销售)为人民币27.59012亿元,较去年减少11.4%[64][65] - 向核心客户上汽通用五菱的销售约为人民币13.00134亿元,较去年减少20.6%[68][69] - 售予上汽通用五菱排量1.8L车型所用的NP18型号发动机,2021年售出约8.7万台,2020年售出约11.1万台[68][69] - 附属公司五菱柳机2021年出售发动机约20.5万台,较去年减少约12%,去年约23.3万台[69] - 汽车动力系统分部2021年经营亏损人民币7369.6万元,去年经营溢利人民币4906.7万元[68][70] - 其他客户销售(以1.0L至1.6L国六发动机为主)约为人民币14.58878亿元,占该分部总收入约52.9%[72][74] - 五菱柳机目前装配线总生产能力可达每年80万台发动机[73][74] - 五菱柳机已开发完成首批适用于电动汽车的电动汽车控制系统产品[79][81] - 用于大批量生产新能源电动汽车控制系统产品及有关部件的新生产线已建成[79][81] - 汽车动力供应分部定位为电源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涵盖传统汽油发动机、混动汽车供电方案及新能源汽车供电系统部件[83][85] 商用整车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商用整车分部总收入44.89599亿元,较去年减少11.9%[120][122] - 2021年五菱工业售出约9.8万辆车,较去年减少14.8%[121][122] - 2021年改装车及其他类型车辆销量减至8.8万辆,电动物流车销量增至超1万辆,较2020年增加113%[121][122] - 2021年商用整车分部经营溢利1815.6万元,去年为1.03922亿元[124][126] - 集团设计开发的车型主要以“五菱”为品牌[129][130] - 五菱工业以电动车产品技术为平台,探索开发适用于共享汽车和自动驾驶领域的电动车[132] - 商用整车分部年内新能源汽车细分市场取得重大突破,电动物流车全年销量超10,000辆[139][140] - 商用整车分部已建立全国经销网络,拥有超120家经销商,产品延伸至日本、美国等海外市场,2022年订单销量预计逐步增加[139][140] - 广西汽车在柳州地区建造新能源汽车新生产基地,目标年产能200,000辆[142][143] - 2021年12月1日,广西汽车、公司及五菱工业订立意向函成立外商投资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业务,广西汽车以新生产基地注资,估值约16亿元人民币[142][143] - 新生产基地占地约550,000平方米,计划采用中国汽车行业先进技术建设并安装自动化生产线[142][143] - 公司商用整车分部工厂位于柳州、青岛及重庆,重庆新建生产设施扩大产能并促进地域多元化[133][134] - 公司认为商用整车分部销售下降是暂时的,原因包括芯片供应短缺和转型新能源汽车时代的研发成本增加[137][138] - 公司拟以新外商投资企业为平台整合重组新能源汽车相关资产及业务,五菱工业及其附属公司预计成为战略重点供应商[146][147] 子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广西威翔机械有限公司2021年总营收8.33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156] - 广西威翔机械有限公司2021年净运营利润1470.5万元人民币,同比微增4.3%,集团应占利润735.3万元人民币[156] - 佛吉亚座椅2021年总收入为2.65607亿元,较去年减少31.3%,经营亏损1893.5万元,集团应占亏损946.8万元[157][159] - 广西威翔2021年总收入为8.3364亿元,同比增长41%,经营溢利净额为1470.5万元,较去年增加4.3%,集团应占溢利735.3万元[158] - 佛吉亚内饰2021年总收入为4.16047亿元,较去年大幅增加114.4%,经营溢利338.8万元,集团应占溢利169.4万元[161] - 佛吉亚排气2021年总收入为6.31285亿元,较去年减少6.4%,经营溢利431.9万元,较去年减少17.7%,集团应占溢利216万元[161] - AAM JV 2021年总收入为5809.2万元,经营亏损1685.9万元,集团应占亏损843万元[164] - 佛吉亚座椅2020年经营溢利为108万元[157][159] - 佛吉亚内饰2020年经营亏损为675.1万元[161] - AAM JV 2020年经营亏损为2490.7万元[164] - 美桥合资2021年总收入为5809.2万元,经营亏损1685.9万元,公司应占亏损843万元[165] - 美桥合资2020年经营亏损2490.7万元[165] 公司业务发展与战略规划 - 2022年上半年为配套长城汽车荆门生产基地所投资建设的零部件工厂将建成投产[25][26] - 2021年12月公司与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签订意向书,共同筹组柳州五菱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36][38] - 公司依托专用车业务创新发展优势,加快开发全新平台的新能源物流车系列产品[32][34] - 公司与美国及日本客户合作开发新能源物流车产品,推动产品研发和制造技术升级[32][34] - 公司针对不同车型市场特点精准制定营销策略,开展非道路车模块融资租赁方案等[37][39] - 2021年公司有810个产品开发项目,其中316个实现SOP[43][45] - 公司成为上汽通用五菱、江淮汽车等客户8款新能源混动整车动力的定点供应商,预计2022年批量应用[43][45] - 公司零部件及汽车动力系统业务坚持效益导向,整车业务坚持市场导向[51][53] - 公司将加强项目管理能力,保障重点项目按期交付[51][54] - 公司围绕生产原材料和库存管理,推动“三降”工作,降本增效[51][54] - 公司将加快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相关工作,推进子公司减亏增效[57] - 公司将探索就业市场化、经理任期制和契约化、职业经理人制度、差异化薪酬分配制度等方面的创新改革[57] - 集团将围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推进工作,加强所属企业减亏增效,探索创新改革实践[59] 公司数字化建设成果 - 公司“工业大数据平台”项目连续两年入选数字广西建设标杆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重点示范项目[41] - 2021年6月公司成立车合互联分公司,构建广西汽车行业第一个“车合云工业互联网平台”[41] - 公司“离散行业生产线数字孪生系统项目”荣获2021年广西信息化优秀案例[41] 公司生产基地情况 - 公司从柳州单一生產点转变为省际生产集团,在广西、山东、重庆及湖北设厂[100][102] - 公司在多地生产基地进行产能扩张和升级计划,均紧邻上汽通用五菱生产基地[105][106] - 2021年印尼生产厂开始盈利,此前自2017年运营以来一直亏损[110][111] - 2021年印度生产厂继续保持盈利[113][115] 公司融资情况 - 2021年2月1日公司完成先旧后新配售和认购工作,发行2.23亿股新股份,筹得所得款项净额约5.378亿港元(约合人民币4.46亿元)[187][189][191][192] - 公司考虑根据融资成本选择银行借贷及票据贴现等融资方式,广西汽车按市场最佳条款提供融资[189]
五菱汽车(00305) - 2021 - 中期财报
2021-09-09 16:39
公司业务概述 - 公司主要业务为汽车零部件、汽车动力系统及商用整车的销售及制造,自2018年起被评为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企业之一[2]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为人民币7,162,782,000元,较2020年同期大幅增长25.5%[6][8]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毛利为人民币493,345,000元,较2020年同期显著增长97.3%[12][13]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提升至6.9%[12][13] - 2021年上半年公司行政及研发费用增加,部分归因于积极实施新业务项目[12][14] - 若干企业拓展项目使员工成本大幅增加,且无去年疫情相关政府补贴,阻碍公司盈利表现[12][14] - 2021年上半年公司净亏损人民币45,226,000元,较2020年同期大幅下降84.6%[12][14]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人民币21,015,000元,较2020年同期大幅下降89.4%[12][14] - 公司2021年上半年总收入为人民币71.62782亿元,较2020年同期显著增长25.5%[148][149] - 公司2021年上半年毛利为人民币4.93345亿元,较2020年同期显著增长97.3%,毛利率提升至6.9%[148][149] - 公司2021年上半年净亏损为人民币4522.6万元,较2020年同期大幅下降84.6%,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人民币2101.5万元,较2020年同期大幅下降89.4%[153][156] - 公司2021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为人民币0.64分,较2020年同期的人民币7.50分大幅改善[153][156] - 公司2021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合计为人民币9226.1万元,较2020年同期增加16.1%[154][156] - 公司2021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合计为人民币1254.2万元净亏损[154][156] - 公司应占联营公司业绩2021年上半年录得经营溢利总净额为人民币219.2万元[155][157]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应占合资公司业绩经营亏损总净额为人民币312万元[159]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及分销成本为人民币8365.7万元,较2020年同期增加11.8%[159]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一般及行政开支为人民币3.51535亿元,较2020年同期大幅增加36.9%[159][160]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研发开支为人民币1.17973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加14.8%[159][160]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成本为人民币6277.7万元,较2020年同期大幅减少47.1%[164][167] - 2021年6月30日,集团总资产为人民币146.43734亿元[164][168] - 2021年6月30日,集团总负债为人民币117.72029亿元[164][168] - 2021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人民币44.10121亿元[165][168] - 2021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人民币102.33613亿元[166] - 2021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人民币116.76937亿元[171]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集团银行结余及现金共17.56639亿元,质押银行存款6.7634亿元[175][177]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附追索权贴现应收票据未偿还垫款为27.17076亿元,对应贴现应收票据为27.16712亿元[172][175][177] - 2021年6月30日,集团未审核流动负债净额为14.43324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18.84523亿元减少约23.4%[172][175][177]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9509.2万元,包括租赁负债499.8万元、合约负债1020.6万元等[172]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股东应占权益总额为18.87331亿元,每股资产净值约为0.572元[180][181]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12个月,集团三个主要业务分部收入为167.77471亿元,2020年同期为137.81799亿元[176][177] - 2021年6月30日,集团就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有已订约但未在财务报表拨备之未偿还承担2.94884亿元[190][194] - 2021年6月30日,集团持有6.7634亿元银行存款、0.26542亿元应收票据及27.16712亿元附追索权之已贴现应收票据已抵押给银行[192][193] - 2021年6月30日,集团持有等值共计5.23666亿元的港元及美元银行及其他借贷及应付账款等,及等值共计2.05652亿元的港元、美元及印尼盾银行存款及应收账款等[192][193] - 2021年6月30日,集团订立远期合约对冲7220万美元(相当于4.66786亿元)美元银行贷款的货币风险[192][193] - 2021年6月30日,集团并无任何或然负债[191][194][195] 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分部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上半年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分部销售收入为人民币30.5493亿元,同比增长41.3%[17][18] - 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分部承接长城汽车皮卡车架、后桥及其他车型钣金产品项目[17][18] - 2021年上半年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分部总收入30.5493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41.3%[89][91] - 2021年上半年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分部实现经营溢利1242.4万元,2020年同期为经营亏损1.42771亿元[89][91] - 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分部是上汽通用五菱大部分关键汽车配件主要供应商,2020年下半年疫情缓解后相关销售增长[90][91] - 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分部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强,可提供一站式服务,生产设施可灵活扩展[92][93] - 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分部零部件产品转向商用和乘用车细分市场,包括MPV、SUV、皮卡和新能源汽车[92][93] - 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分部通过市场多元化优化产品和客户结构,拓展上汽通用五菱以外市场[92][93] - 2020年下半年以来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分部开发并投产电驱动桥,获上汽通用五菱和江淮等认可[92][93] - 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分部综合年生产管理能力超200万套/台[97][98] - 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分部建成超100条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近1000台工业机器人[97][99] 汽车动力系统分部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上半年汽车动力系统分部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4.53583亿元,同比增长20.9%[24][25] - 汽车动力系统分部开发的混合动力系统产品在2021年上半年用于上汽通用五菱、江淮汽车等混动车型[24][25] - 汽车动力系统2021年上半年总收入为14.53583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加20.9%[73] - 五菱柳机2021年上半年出售发动机约10.5万台,较2020年同期增加约14.1%[73] - 2021年上半年向核心客户上汽通用五菱销售约5.70551亿元,较2020年同期下降6.9%[73] - 2021年上半年售予上汽通用五菱NP18型号发动机约3.4万台,2020年同期约4.2万台[73] - 汽车动力系统因原材料成本和芯片供应问题,期内经营亏损4053.1万元[74][75] - 其他客户销售以1.0L - 1.6L国六发动机为主,期内增至约8.83032亿元,占该分部总收入约61%[74][76] - 五菱柳机目前装配线年生产能力达80万台,产品排量从0.6L - 3.7L[74][76] - 五菱柳机为NPT20型号发动机设高度自动化生产设施,巩固市场地位[79][81] - 汽车动力系统分部定位动力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范围涵盖传统汽油发动机、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方案及新能源汽车动力部件[83][84] 商用整车分部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上半年新能源物流车销量约4100辆,同比增长250%[30][31] - 2021年上半年商用整车分部总销量达59600辆,总收入为人民币26.06796亿元,同比增长11.7%[30][31] - 公司商用整车分部已建立100个营销网点,覆盖中国26个省市[30][31] - 公司商用整车分部与京东签署年度战略合作协议,推动销量同比提升17%[30][31] - 商用整车分部2021年上半年总收入为26.06796亿元,同比增长11.7%[109][110] - 商用整车分部2021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1252.5万元,同比下降14.8%[109][110] - 2021年上半年商用整车分部销售约59,600辆不同型号汽车[109][110] - 2021年上半年改裝车及其他类型车辆销售量分别约为53,600辆及6,000辆,其中约5,000辆为新能源汽车[109][110] - 商用整车分部2021年上半年经营利润率降至0.5%[114] - 商用整车分部拥有涵盖焊接、喷漆和组装的综合汽车生产线[114] - 商用整车分部经营利润率降至0.5%[116] - 商用整车分部产品主要以“五菱”为品牌[115][117] - 商用整车分部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市场扩展及研发能力提升计划[115][117] 集团运营与发展 - 集团员工疫苗接种率达到政府目标要求(≥80%)[43][45] - 截至2021年6月,集团专利申请完成全年计划的67%,申请量同比增长37%[52][53] - 集团对附属企业投资项目进行全面风险管控,严格控制项目支出[37] - 集团加强数字化管理转型和信息整合,提高运营效率[39] - 集团加强安全防控管控,保障员工生命安全[40][41] - 集团加强质量管理,控制产品质量,降低质量问题导致的成本提升[50][51] - 集团深挖可优化/降本增效项目,降低制造成本和新产品开发成本[50][51] - 集团推进新能源关键零部件产品开发,为后续业务拓展奠定基础[52][53] - 集团坚持自主创新,推进混合动力系统商品化和新能源物流车新平台开发建设[61][63] - 集团加强运营管理,推动“三降”工作,提高产品盈利能力[62][64] - 集团从柳州单一生产点转变为省际生产集团,在广西、山东、重庆和贵州设设施[94] - 印尼生产厂房初始计划年产量为100,000套/台,2021年上半年经营达盈亏平衡[103][104] - 2021年上半年印度小规模生产厂房保持盈利[102][103][104] - 母公司在柳州建造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目标年产量为200,000台[121][122] 子公司经营情况 - 2021年上半年柳州凌特总营收3250.5万元,已超2020年全年的2412.5万元[132] - 2021年上半年柳州凌特净经营亏损较2020年同期大幅减少74.2%至180.5万元[132] - 五菱柳机在柳州凌特的持股权益降至29.9%[132] - 2021年上半年广西威翔总营收3.54898亿元,同比增长23%[132] - 2021年上半年广西威翔净经营利润下降28%至391.1万元[132] - 广西威翔50%股权由五菱工业持有[132] - 截至2021年6月30日,五菱柳机对柳州菱特的股权权益降至29.9%,柳州菱特上半年总收入3250.5万元,超过2020年全年,净营业亏损同比减少74.2%至180.5万元,集团亏损54万元[133] - 2021年上半年,广西威翔总收入3.54898亿元,同比增长23%,净经营溢利减少28%至391.1万元,集团溢利195.5万元[134] - 2021年上半年,佛吉亚座椅总收入1.27173亿元,实现净经营溢利24.3万元,2020年同期亏损602.6万元,集团溢利12.1万元[136][138] - 2021年上半年,佛吉亚内饰总收入1.84175亿元,实现净经营溢利247.1万元,2020年同期亏损1562.7万元,集团溢利123.6万元[137][139] - 2021年上半年,佛吉亚排气总收入2.7103亿元,实现净经营溢利167.1万元,2020年同期亏损42.4万元,集团溢利83.5万元[142] - 2021年上半年,AAM JV总收入1130.6万元,净经营亏损810.2万元,2020年同期亏损1277.3万元,集团亏损405.1万元[143] - 美桥合资2021年上半年总收入为人民币1130.6万元,净经营亏损为人民币810.2万元,2020年同期净经营亏损为人民币1277.3万元,2021年上半年净经营亏损中人民币405.1万元归属于集团[144] 资本市场与融资 - 2021年初公司通过先旧后新配售
五菱汽车(00305) - 2020 - 年度财报
2021-04-20 17:01
公司股权结构 - 俊山持有五菱汽车控股10.81%股份,广西汽车持有56.54%股份[4] 公司业务范围与制造设施 - 公司为商用微车及乘用车提供发动机及汽车零部件,也在中国生产及供应不同类型的专用汽车,包括新能源汽车[2] - 公司主要制造设施设于柳州、青岛、重庆、印度及印度尼西亚,自2018年起获评为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企业之一[2]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0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3.82213亿元,较上年度增加8%[15] - 公司2020年录得净亏损2186.7万元,较2019年度净亏损1.66615亿元及2020年上半年净亏损2.94025亿元大幅减少[15] - 公司2020年结算亏损3340.3万元,较2019年全年及2020年上半年相比大幅减少[12] - 2020年集团总收入为153.82213亿元,较去年增加8%[39] - 2020年集团毛利为12.09428亿元,较去年增长3.2%[39] - 2020年集团毛利率轻微下跌至7.9%,去年为8.2%[39] - 2020年集团净亏损2186.7万元,较2019年大幅减少86.9%[41] - 2020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大幅减少至3340.3万元,较2019年减少73.1%[41] - 2020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净值为24.93亿元,较2019年的23.05亿元略有增加[51] - 2020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人应占资产净值为14.75亿元,较2019年的13.11亿元有所增加[51] - 2020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为18.85亿元,较2019年的13.04亿元大幅增加约44.5%[51] - 集团非流动负债由2019年12月31日的8.29亿元减少约88%至2020年12月31日的0.99亿元[51] - 2020年集团总收入153.82213亿元,较去年增加8%,研发开支温和增加5.2%至2.05167亿元[119] - 2020年集团净亏损2186.7万元,较2019年大幅减少86.9%,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大幅减少至3340.3万元,较2019年减少73.1%[119] - 2020年集团毛利12.09428亿元,较去年温和增长3.2%,毛利率轻微下跌至7.9%,去年为8.2%[117][119] - 2020年其他收入合计1.74849亿元,较去年减少12.6%[124] - 2020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合计净亏损2564.6万元[124] - 2020年应占合资公司业绩录得净亏损共1741.2万元[124] - 2020年经营业务全年收入6.74504亿元,经营溢利净额达525.1万元,集团应占溢利262.6万元[114] - 2020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1.17分,较去年的6.05分大幅减少[119] - 2020年销售及分销成本为2.50695亿元,较去年增加36.0%[125] - 2020年一般及行政开支为6.72363亿元,较去年减少13.0%,其中含政府补助及宽减约7100万元[126] - 2020年研发开支为2.05167亿元,较去年增加5.2%[128] - 2020年融资成本为2.16577亿元,较去年增加47.1%,含可换股贷款票据产生的1866.4万元[128] - 2020年底总资产为15.403024亿元,总负债为12.909988亿元[128] - 2020年底流动资产为10.92612亿元,流动负债为12.810643亿元[128] - 2020年底净流动负债为1.884523亿元,较2019年增加,因长期借贷转短期融资[131] - 2020年底非流动负债为9934.5万元[131] - 2020年底一年内到期银行及其他借贷为1.455756亿元,较2019年增加52.4%[133] - 2020年底流动负债净额为1.884523亿元,较2019年增加44.5%[133] - 2020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额为人民币14.74565亿元,每股资产净值约为人民币0.48元[137] - 2020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等值人民币730万元的港元应付账项及其他应付款项、等值人民币85.1万元的港元银行存款、等值人民币8094.6万元的银行及其他借款[142] - 2020年12月31日,集团于香港持有总值人民币539.1万元的投资物业已抵押,人民币6.81745亿元的银行存款已抵押[144]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按公平值计入全面收入的尚未偿还已贴现应收票据总额为人民币31.48527亿元[144] - 2020年12月31日,集团就收购在建工程以及物业、厂房及设备有已订约但未在财务报表拨备之未偿还承担人民币2.13828亿元[144] - 2020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任何或然负债[144] 各业务线占比情况 - 五菱工业中发动机及相关部件、专用汽车(包括新能源汽车)、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的占比分别为39.1%、60.9%[4] 零部件业务发展情况 - 零部件业务受疫情等不利影响,公司优化产品和客户结构,拓展外部市场,向新能源业务转型[17] 发动机业务发展情况 - 发动机业务推动技术与智能制造升级,对传统发动机领域进行节能减排技术升级,研发新能源产品[19] - 发动机及相关部件业务2020年市场表现持续向好[19]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发动机及相关部件分部总收入为31.1539亿元,较去年增加18.3%[63] - 2020年五菱柳机出售发动机约23.3万台,较去年增加约22.6%[63] - 2020年向核心客户上汽通用五菱销售约16.37033亿元,较去年增加53.7%[63] - 2020年发动机及相关部件分部上半年经营亏损4692万元,全年经营溢利4906.7万元,去年经营亏损1.56282亿元[64] - 2020年其他客户销售增加至约14.78357亿元,占发动机及相关部件分部总收入约47.5%[64] - 五菱柳机装配线总生产能力可达每年80万台[67] - 2020年五菱柳机售出NP18型号发动机约11.1万台,2019年售出7.3万台[63] - 五菱柳机新能源汽车电动控制系统产品生产线于2020年5月建成,四季度交付产品样本给潜在客户[70] 非道路车模组业务情况 - 非道路车模组在2020中国—东盟旅游装备博览会推出两款产品,收获1263台订单[20] 专用汽车业务情况 - 公司成功交付1800台侧翻转仓栅车、广西涠洲岛500辆等大订单,全年改装车销量维持107000辆[20] - 集团重点拓展新能源物流车全年销量4706辆[20] - 2020年专用车全年销量为115000辆[21] - 2020年专用汽车总销量约11.5万台,2019年为11.6万台[46] - 2020年改装车(货车及乘用车)销量约10.7万台[46] - 2020年共售出约7000辆电动车,2019年售出2000辆[46] - 2020年电动物流车销量为4706辆[46] - 2020年专用汽车分部总收入为人民币5,097,664,000元,较去年增加13.9% [94] - 2020年专用汽车分部经营溢利为人民币103,922,000元,增长28.1% [94] - 2020年售出约115,000辆专用汽车,较去年略减0.9% [94] - 母公司广西汽车集团在柳州建造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目标年产能200,000台[102] - 公司专用汽车分部生产设施位于柳州、青岛,正在重庆建造生产设施[102] - 公司开发地摊车、首款电动物流车EV50、即将推出迷你冷藏货车等新产品[102] - 公司专用汽车业务近年业务量显著增长[104] - 公司专用汽车分部目标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争得重要席位[99] - 公司电动专用汽车项目在汽车共享及自动驾驶方面试运营反应良好[99] 附属或联营公司情况 - 集团旗下附属或联营公司中有4家企业荣获2019年广西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认定[22] - 集团已获得新能源整车公告50多个[22] - 2020年广西威翔全年收入5.90978亿元,同比增加10.1%,溢利净额增加9.0%至1409.9万元,公司应占溢利704.9万元[107] - 2020年柳州菱特全年收入2412.5万元,同比增加195%,经营亏损净额增加40%至1699.6万元,公司应占亏损508.7万元[107] - 2020年佛吉亚座椅全年收入3.86372亿元,同比减少36.0%,经营溢利净额108万元,公司应占溢利54万元[107] - 增资后五菱柳机对柳州菱特的股权权益降至29.9%[107] - 2020年佛吉亞内饰全年收入1.94055亿元,同比减少60.2%,经营亏损净额675.1万元,集团应占亏损337.6万元[111] - 2020年美桥合资总收入4349.1万元,经营亏损净额大幅增至2490.7万元,集团应占1245.4万元[114] 公司生产智能化情况 - 自动化应用方面,建成自动化生产线135条,机器人924台[25] - 智慧化应用使生产效率及现场回应平均提高20%[25] - “轻量汽车底盘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能力项目”入围工信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名单[25] 公司经营策略 - 2020年集团组织制定亏损企业减亏目标及工作策略计划[29] - 集团持续开展新能源产品研发,优化产品结构,扩大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31] - 集团深化精细化管理,推进降本增效,管控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32] - 集团推动治理效能优化,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33] - 集团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及电动车部件新开发项目,调整营销策略推广车型[39][43] - 公司为应对汽车行业挑战及把握机遇,实施重整产品架构等五项策略[53] 行业环境与预期 - 2020年中国汽车总销量略微减少1.9%至约2530万辆[42] - 集团预期中国今年及未来数年营商环境充满竞争和挑战[56] - 管理层相信集团在中国汽车行业的长远业务潜力将继续得到加强[56] - 集团认为可通过实行有效策略克服现有挑战,长远利于行业发展[57] - 集团预期中国经济可继续稳定增长,家庭收入增长将带来商机[57] 公司融资情况 - 供股募款约2.0501亿港元(未扣开支)[48] - 供股所得款项净额约2.0001亿港元用于偿还可换股贷款票据部分还款[48] - 可换股贷款票据全部尚未赎回金额约2.6亿港元[48] - 2020年3月16日完成供股,合共10.25053777亿股新股份获配发及发行[48] - 供股股份认购价为每股0.20港元[48] - 2020年5月23日,可换股贷款票据由公司悉数赎回[48] - 2021年1月21日公司按每股2.47港元发行2.23亿股新股份,筹得款项净额约5.38亿港元[51] - 2020年供股活动按每股0.20港元发行新股,募资约2.0501亿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2.0001亿港元用于偿还可换股贷款票据部分金额[137] - 2021年按每股2.47港元发行2.23亿股新股,筹得所得款项净额约5.378亿港元,用于开展新型电动物流车研发项目及偿还短期借贷[137] 公司管理层信息 - 李誠先生為公司副主席兼行政總裁,其公司主要股東俊山發展有限公司實益持有公司全部已發行股本約11.60%權益[152] - 楊劍勇先生於1989年加入廣西汽車集團,在汽車工業多方面擁有約30年經驗[152] - 韋明鳳先生於1996年加入廣西汽車集團,在汽車零部件行業多方面擁有逾24年經驗[155] - 葉翔先生於金融及財經行業擁有逾20年工作經驗[156] - 王先生於中國多間大學累積超過38年教學經驗[160] - 米先生在中國從事教學及研究工作超過三十年[160] - 王正通先生於2021年1月29日呈辭公司執行董事一職[163] - 韋宏文先生於1995年獲中山大學頒授世界經濟學碩士學位,在汽車製造業擁有超過30年經驗[164] - 黎士康先生在財務、會計及公司管理方面擁有逾30年經驗[165] - 文代志57岁,在汽车发动机生产管理等方面有逾30年经验[167] - 汪旭51岁,在汽车行业技术等范畴有逾30年经验[169][170] - 李薇旻57岁,在汽车零部件行业生产管理等方面有逾30年经验[170] - 陈晓峰46岁,在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行业有逾20年经验[171] - 李环宇58岁,在汽车发动机行业有
五菱汽车(00305) - 2020 - 中期财报
2020-09-08 19:05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主要业务为汽车零部件、发动机及专用汽车销售及制造,自2018年起为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企业之一[7][8]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入为人民币5,708,780,000元,较2019年同期减少7.1%[13][15] - 回顾期内毛利为人民币249,991,000元,较2019年同期大幅减少52.1%[17][20] - 毛利率大幅减少至4.4%,2019年同期为8.5%[17][20] - 2020年上半年公司录得净亏损人民币294,025,000元,2019年同期录得净利润人民币12,450,000元[18][20] - 2020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大幅增至人民币198,697,000元,2019年同期为人民币3,043,000元[18][20] - 2020年6月30日集团未经审核资产净值为21.77589亿元,较2019年12月31日的23.05323亿元减少[41] - 2020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未经审核资产净值为12.83993亿元,较2019年12月31日的13.10604亿元减少[41] - 2020年6月30日集团未经审核流动负债净额为21.34251亿元,较2019年12月31日的13.04476亿元大幅增加约63.6%[43][45] - 银行现金结余(连同已质押银行存款)大幅增加122.4%至33.72643亿元[44][45]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亏损降至7.5分,2019年同期为0.15分 [133]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合计7947.7万元,较2019年同期增加38.3% [135][140]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益及亏损净亏损3993.6万元 [136][140]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应占联营公司业绩经营亏损总净额1103.8万元 [137][140]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应占合资公司业绩经营亏损总净额783.6万元 [138][141]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及分销成本合计7483.6万元,较2019年同期增加15.2% [139][141]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一般及行政开支合计2.568亿元,较2019年同期大幅减少35.8% [143][144]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研发开支为1.02796亿元,较2019年同期显著增加234.8%;财务成本为1.18684亿元,较2019年同期显著增加103.9% [143] - 截至2020年6月30日,集团总资产为171.62875亿元,总负债为149.85286亿元[145][147]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成本较2019年同期大幅增加103.9%,至1.18684亿元[146]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研发开支较2019年同期大幅增加234.8%,至1.02796亿元[148] - 非流动资产为44.20772亿元,已计及期内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分部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3500万元[150][154] - 流动资产为127.42103亿元,主要包括存货20.36954亿元、应收账项及其他应收款项29.96901亿元等[151][154] - 流动负债为148.76354亿元,主要包括应付账项及其他应付款项79.1628亿元、合约负债2.75046亿元等[152][155] - 2020年6月30日,集团录得净流动负债21.34251亿元,较2019年12月31日的13.04476亿元增加约63.6%[153][155][162] - 非流动负债为1.08932亿元,主要包括租赁负债2808万元、合约负债1167.2万元等[157][159] - 截至2020年6月30日,附追索权的贴现应收票据未偿还垫款为3.261445亿元,相关贴现应收票据为3.237142亿元[162] - 因集团加大借贷及票据贴现活动,银行现金结余(连质押存款)大幅增加122.4%,至33.72643亿元[162] -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股东应占权益总额为人民币12.83993亿元,每股资产净值约为人民币0.418元[167][169] - 截至2020年6月30日,集团抵押总值人民币561.5万元的香港物业、人民币12.61146亿元银行存款及人民币32.37142亿元附追索权已贴现应收票据[172][174] - 截至2020年6月30日,集团持有等值人民币1.56332亿元的港元及美元借贷和应付款项,等值人民币5955.8万元的港元、美元及印尼盾存款和应收款项,已订立远期合约对冲1000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7079.5万元)美元银行贷款的货币风险[172][175] - 截至2020年6月30日,集团就收购在建工程以及物业、厂房及设备有已订约但未在财务报表拨备的未偿还承担人民币2.32127亿元[176][177] - 截至2020年6月30日,集团并无任何或然负债[179] 公司运营情况 - 2020年上半年尽管营商环境严峻,公司于中国的生产活动自4月起逐步恢复正常[13][15] - 公司重整产品架构,一方面追求乘用车发动机及零部件业务稳步增长,另一方面扩充整车业务并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49][50] - 公司优化生产设施定位和规模运营,理顺和重构关键业务分部运营,以提升生产效率和控制成本[49][50] - 公司在中国不同地区建立先进及高度自动化设施网络,建立智能生产系统[49][50] - 公司实施精简管理系统和基准测试工作,提高运营及管理决策过程的效率和效力[52][55] - 公司积极投资人力资源和实施合适政策,建立有效管理团队及工作小组[52][55] - 公司实施额外健康及安全政策和程序,制定应急计划,应对COVID - 19对运营和业务的负面影响[58][59] 市场销售数据 - 2020年上半年中国汽车总销量大跌16.9%至约1026万辆[23][24] - 2020年上半年专用汽车总销量约52600台,2019年同期为60900台[23][27] - 2020年上半年改装车销量约51400台,2019年同期为58800台[23][27] - 2020年上半年新能源电动车销量约1900辆,2019年同期为1100辆[29][31] 合资公司运营情况 - 与佛吉亚集团合作的三间合资公司2020年第二季度恢复正常运营,但上半年均录得经营亏损[30][32] - 美桥合资公司2019年下半年开始运营,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录得经营亏损[34] 供股情况 - 2020年1月2日公司宣布供股,按每股0.20港元发行新股,每2股获发1股,筹约2.0501亿港元(未扣除开支)[37] - 2020年2月21日公司按每2股现有股份获发1股供股股份,供股价为每股0.20港元,集资约2.0501亿港元[34] - 2020年3月10日供股成为无条件,3月16日完成,共配發及发行10.25053777亿股新股份[41] - 供股所得款项净额约2.0001亿港元用于偿还2020年5月23日到期的可换股贷款票据部分款项,该票据未行使金额约2.6亿港元[39][40] - 2020年1月2日公司宣布供股,拟筹集约2.0501亿港元(未扣除开支),认购价每股0.20港元,3月16日完成,共配发及发行10.25053777亿股新股[165][166][168][169] - 供股所得款项净额约2.0001亿港元用于部分偿还2020年5月23日到期的可换股贷款票据约2.6亿港元[165][168] 发动机及相关部件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期内发动机及相关部件分部收入有所改善[13][15] - 2020年上半年发动机及相关零部件部门总营收(基于对外销售)为12.02335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51.3%[64] - 2020年上半年对核心客户SGMW的销售额约为6.12588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66.2%[64] - 2020年上半年向SGMW销售的NP18型号发动机数量约为4.2万台,2019年同期为2.3万台[64] - 2020年上半年子公司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销售发动机总数约为9.2万台,较2019年同期增长约35.3%[65]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发动机及相关部件分部总收入为12.02335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加51.3%[66] - 2020年上半年,五菱柳机出售发动机约9.2万台,较2019年同期增加约35.3%[66] - 期内向核心客户上汽通用五菱销售约6.12588亿元,较2019年同期上升66.2%,期内售出NP18型号发动机约4.2万台,2019年同期售出2.3万台[67] - 期内发动机及相关部件分部经营亏损4692万元,因毛利率降低、实施安全卫生措施产生额外成本及研发开支增加[69][72] - 其他客户销售(以1.0L至1.6L国六发动机为主)于回顾期内增加至约5.89747亿元,占该分部总收入约49%[70][73] - 五菱柳机目前装配线总生产能力可达每年80万台,产品涵盖0.6L至3.7L型号发动机,1.0L至2.0L型号具竞争优势[71][73] - NPT20型号发动机于2019年第四季度开始少量投产后受疫情影响,销量有望逐步回升[75][76] - 五菱柳机与独立第三方成立合资公司开展新能源汽车业务,首批电动控制系统产品已完成测试[75][77] - 用于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新生产线于2020年5月建成,正与潜在客户商议产品推出[75][77] - 公司认为高端车型应用增加及新产品推出将提升五菱柳机业务潜力和技术能力,利于未来盈利[79] - 五菱柳机将专注研发及落实产品营销方案,高端型号应用增加及引进新高端产品将提升其商业潜力和技术能力[80] 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分部总收入为人民币21.62684亿元,较2019年同期大幅减少28.3%[81][82] - 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分部录得重大经营亏损人民币1.42771亿元[81][82] - 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分部就若干长期逾期应收款项结余及物业、厂房及设备的账面价值分别作出减值亏损人民币1596.2万元及人民币3500万元[81][82] - 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分部开展业务拓展项目,有望不久后见成果[84][85] - 柳州河西工业园生产设施近年进行升级改建,部分设施租予新成立合资公司[84][86] 生产设施情况 - 青岛生产设施完成科技提升及产能扩张项目并逐步投产[88][90] - 重庆生产设施一期全面投产,二期建设开工视营商环境而定[88][90] - 集团于2019年下半年在贵州贵阳设立的生产设施已投产[89][91] - 集团从柳州单一生生产点经营转变为省际间生产集团,在广西、山东、重庆及贵州设有设施[89][91] - 印尼生产厂初期计划年产量为100,000套/组,因设施利用率低和疫情影响期内仍亏损[93][94] 专用汽车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专用汽车分部总收入为23.33941亿元,与2019年同期基本持平[97][100]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专用汽车分部经营溢利为1469.6万元,较2019年同期减少49.8%[97][100]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专用汽车销售量约为52,600辆,较2019年同期温和下降[98][100] - 货用改裝车、乘用改裝车及其他类型车辆销售量分别约为50,000辆、1,400辆及1,200辆,其中约1,900辆为新能源汽车[98][100] - 因不利因素,专用汽车分部经营利润率降至0.6%[103][104] - 低利润率改裝车占比高、定价策略和生产成本上升限制专用汽车分部盈利能力[103][104] - 专用汽车分部可生产超百种特别设计车辆,客户涵盖政府部门到个人,产品销至国内外市场[105][106] - 集团设计开发的车型主要以“五菱”为品牌,是优质产品和服务象征[103][106] - 集团部分电动车产品已逐步推向市场,目标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争得重要席位[103][106] - 专用汽车分部柳州和青岛生产设施年产能约为60,000辆,重庆在建生产设施计划年产能约50,000辆[109][111] 子公司及合资公司经营数据 - 柳州菱特由五菱柳机拥有51%,2020年上半年总收入266.7万元,同比减少60.9%,经营亏损净额增至700.4万元,集团应占357.2万元[114][117] - 广西威翔由五菱
五菱汽车(00305) - 2019 - 年度财报
2020-05-28 19:02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2.37305亿元,较上年度下跌5.8%[14] - 公司2019年总收入为人民币142.37305亿元,较去年下降5.8%[30] - 2019年毛利为人民币11.7216亿元,下降8.6%[30]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毛利率放缓至8.2%,去年为8.5%[30] - 2019年公司就物业、厂房及设备计提减值亏损1.87636亿元,承担相关实际利息开支及汇兑亏损共4336万元,导致年内净亏损1.66615亿元[14] - 公司2019年净亏损为人民币1.66615亿元,已计及所得税抵免人民币1527.9万元以及相关实际利息开支及汇兑亏损共人民币4335.9万元[34]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人民币1.24026亿元,去年录得溢利人民币7067.3万元[34] - 2019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人民币6.05分,去年分别为人民币3.45分及人民币2.73分[34]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净值为人民币23.05323亿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4.78849亿元有所减少[40]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人应占资产净值为人民币13.10604亿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4.43639亿元有所减少[40] - 公司资产净值及公司拥有人应占资产净值减少主要由于汽车行业市况萎靡,发动机及相关部件分部与印尼业务录得亏损以及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业务受影响[40] - 2019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为人民币13.04476亿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5.43517亿元减少约15.5%[45] - 2019年12月31日,集团的资产负债比率约为72.7%,较2018年12月31日的约30.7%显著增加[45] - 2019年度其他收入合计为人民币1.99982亿元,较去年增加23.4%[106] - 2019年度其他收益及亏损合计为人民币2.0103亿元之净亏损[106] - 2019年度销售及分销成本合计为人民币1.8437亿元,较去年减少24.5%[106] - 2019年度一般及行政开支合计为人民币7.72983亿元,较去年减少11.4%[106] - 2019年度因推出新产品,研发开支较去年增加38.7%[106]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集团融资成本较去年增加10.6%至1.47201亿元,因年内集团在中国运营中的银行及其他借贷增加[109] - 2019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及总负债分别为156.92556亿元及133.87233亿元[109] - 非流动资产为44.39237亿元,较上年减少,因计提减值亏损1.87636亿元[109] - 流动资产为112.53319亿元,主要包括存货1.668735亿元等[109] - 流动负债为125.57795亿元,主要包括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74.96721亿元等[109] - 2019年12月31日,集团录得净流动负债13.04476亿元,较2018年有所减少[109] - 非流动负债为8.29438亿元,主要包括一年后到期之银行及其他借贷7.2亿元等[109] - 2019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率约为72.7%,较2018年的30.7%大幅增加[110] - 2019年12月31日,集团有银行结余及现金合共8.38056亿元,已质押银行存款6.78374亿元[110] - 2019年12月31日,集团一年内到期之银行及其他借贷(除附追索权之已贴现应收票据所提取垫款)为9.55527亿元[110] - 2019年12月31日,公司股东应占权益总额为人民币13.10604亿元,每股资产净值约为人民币63.9分(供股调整前)[117] - 2019年度总收入为人民币142.37305亿元,较去年减少5.8%[104] - 2019年度毛利为人民币11.7216亿元,下降8.6%[104] - 2019年度公司录得大幅净亏损,为人民币1.66615亿元[104] - 2019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人民币1.24026亿元,去年则录得溢利人民币7067.3万元[104] - 2019年度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人民币6.05分,去年则录得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分别为人民币3.45分及人民币2.73分[104] 零部件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9年公司零部件业务营收71.17211亿元,乘用车配套比率超70%[16] - 2019年集团零部件业务深化与世界五百强合作,柳州美桥等合资公司正式独立运营[16]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分部总收入为人民币71.17211亿元,较去年减少23.9%[70] - 本年度该分部经营溢利为人民币4806.8万元,较去年大幅下降66.4%[70] - 该分部就物业、厂房及设备计提减值亏损人民币7563.6万元[70] - 经营利润率因特定减值亏损下跌至0.7%[70] - 年内就印尼厂房及设备作出减值亏损人民币2424.8万元,就中国的物业、厂房及设备计提减值亏损人民币5138.8万元[70] 发动机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发动机月产量从不足5000台稳步站上2万台台阶,并提前超额完成全年度销售计划[16]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发动机及相关部件分部总收入为26.32657亿元,较去年增加67.3%[59] - 2019年,附属公司五菱柳机出售发动机约19万台,较去年增加约46.2%[59] - 2019年,向核心客户上汽通用五菱的销售共计约10.65246亿元,较去年增加20.5%[59] - 2019年,NP18型号发动机售出约7.3万台,2018年售出4.2万台[59] - 2019年,其他客户销售增加至约13.14784亿元,占分部总收入约50%[59] - 2019年,发动机及相关部件分部经营亏损1.56282亿元[59] - 五菱柳机装配线总生产能力可达每年80万台[61] - NPT20型号发动机于2019年第四季度开始少量投產[62] - 发动机及相关部件分部就物业、厂房及设备计提减值亏损1.12亿元[59] 专用汽车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9年改装车、非道路车系列销量突破116,000台,同比增长5.3%[20] - 货改车在16个省份中市占率超50%[20] - 特种冷藏车同比增长10.3%,五菱翼开启厢式车同比增长31.7%,纯电动非道路车同比增长49.7%[20] - 2019年集团制造及销售350辆纯电运输车、55台社区巴士、288台锂电巡逻车、90辆观光车[20] - 2019年实现约11.6万台专用汽车总销量,同比增长约5.3%[34] - 2019年改装车(货车及乘用车)销量达11.17万台,同比增长6.4%[34]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专用汽车分部总收入为44.74亿元,较去年增加6.6%,经营溢利为8112.3万元,大幅增长100.8%,经营利润率增长至1.8%[82] - 年内,公司售出约11.6万辆专用汽车,较去年增长5.3%,其中货用改装车、乘用改装车及其他类型车辆销售量分别约为8.67万辆、2.5万辆及4300辆,约2000辆为新能源汽车[82] - 公司专用汽车分部生产设施位于柳州及青岛,各自年产能约为6万辆,计划在重庆建造年产能约5万辆专用汽车的生产设施[84] - 公司专用汽车分部配备全面化汽车装配线,可生产百种不同类型汽车型号,客户包括政府部门、公营机构、私营企业及个人,产品销至本土及海外市场[82] - 公司借助电动车型技术知识,探索开发适用于汽车共享及自动驾驶的电动专用汽车,相关项目试运营初期反应良好[85] 合资公司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7年,公司附属公司五菱工业与佛吉亚集团组成两家合资公司,分别发展汽车座椅及汽车内饰部件及配件业务[38] - 2018年10月,五菱工业与佛吉亚再次合作,组成一家从事汽车排气控制系统产品及相关部件及零部件业务的新合资公司[38] - 2018年4月,五菱工业与美国车桥制造国际有限公司订立合資協議,7月合资公司柳州美桥汽车传动系统有限公司正式成立[40] - 2018年11月,柳东设施第三期发展工程中专门为柳州美桥汽车传动系统有限公司设立的“智能工厂”落成,该公司开展初步营运[40] - 2019年10月,五菱工业与法国佛吉亚集团联合组建的佛吉亚(柳州)排排气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19] - 佛吉亞座椅2019年全年收入6.0357亿元,同比减少14.1%,经营亏损净额1844.4万元,集团应占亏损922.2万元[92] - 佛吉亚内饰2019年全年收入4.87058亿元,同比增加35.9%,经营溢利净额大幅减少逾95%至77.8万元,集团应占溢利38.9万元[93] - 五菱工业与佛吉亚集团各自为佛吉亚排气提供6000万元现金,2019年销售额4.24757亿元,经营亏损净额1576.8万元,集团应占7884万元[96] - 五菱工业与美桥国际各自为美桥合资注入6900万元现金,2019年全年收入2627.5万元,经营亏损净额1672.7万元,集团应占8364万元[97] - 佛吉亚座椅由五菱工业及佛吉亚集团分别拥有50%,2017年9月26日成立,2019年进入运营第二年[92] - 佛吉亚内饰由五菱工业及佛吉亚集团各自拥有50%,2018年2月5日成立,4月开始运营[93] - 佛吉亚排气由五菱工业及佛吉亚集团分别拥有50%,2019年3月成立,5月开始运营[96] - 美桥合资产于2018年7月正式成立,由五菱工业及美桥国际各自拥有50% [97] 子公司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柳州菱特全年收入为815.9万元,同比增加62%,经营亏损净额进一步增加23%至1215.9万元,公司应占亏损为620.1万元[88] - 广西威翔由五菱工业拥有50%,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全年收入为5.36637亿元,同比轻微减少3.7%,经营溢利净额温和增加4.1%至1235.7万元,公司应占溢利为617.9万元[91] - 柳州菱特由五菱柳机拥有51%,与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筹组,旨在发展及从事拥有自主专利之V6发动机产品业务,年内未取得重大进展[89] - 广西威翔与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筹组,旨在发展及从事工程机械及其他工业用车产品业务,因建设及工程机械市场营商环境稳定而维持盈利能力[91] 生产基地相关情况 - 吉利贵阳基地MPV产品2019年年产值约1亿元[16] - 2019年山东基地完成4个车型24个产品国六升级开发[23] - 印度生产基地具备10万台套生产能力[23] - 印尼生产设施初期计划产量为每年10万套/组,年内因营运设施低使用率继续产生经营亏损[74] - 公司在印度设立的小规模生产设施厂房建造于年内竣工,规模化营运于2019年下半年开始[74] - 柳州河西工业园生产设施进行多项升级及改建,部分设施已租赁给新成立的合资公司[72] - 青岛生产设施进行科技提升及产能扩张项目,部分设施已逐步投产[72] - 重庆生产设施第一阶段已全面投产,向上汽通用五菱供应汽车零部件[72] 公司未来业务规划 - 2020年公司将围绕“增收入、降成本、增效益、稳投资”开展业务[23] - 2020年零部件业务将加大对主要自主品牌市场业务覆盖[23] - 2020年整车业务将加大新能源、非道路、改装车等在国内外市场拓展[23] - 2020年发动机业务将抓国六发动机及三合一电驱动系统等业务突破[23] - 公司已动工建造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产品生产线,预期2020年上半年竣工[62] 公司股权变动情况 - 2017年12月29日,五菱香港将可换股贷款票据兑换为214,285,714股股份,其股权百分比由56.04%增至60.64%[114] - 兑换后,未赎回可换股贷款票据本金总额为2.5亿港元,可兑换为357,142,857股股份(供股调整前)[114] - 2020年1月2日公司宣布供股,按每股0.20港元,每2股获发1股,筹集约2.0501亿港元(未扣除开支)[115] - 供股所得款项净额约2.0001亿港元,用于偿还2020年5月23日到期可换股贷款票据约2.6亿港元的部分款项[115] - 供股完成后,五菱香港股权百分比由60.64%增至65.14%,俊山发展有限公司股权百分比由11.60%减至10.27%[117] - 假设五菱香港持有的未赎回可换股贷款票据全部兑换,公司已发行股份数目将由3,075,161,332股增加约12.9%至3,471,98
五菱汽车(00305) - 2019 - 中期财报
2019-09-18 16:35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入为人民币6,145,841,000元,较去年同期温和下降2.6%[9][10] - 回顾期内,公司毛利为人民币522,280,000元,减少10.4%[9][11] - 公司毛利率较去年同期的9.2%减少至8.5%[9][11] - 2019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为人民币12,450,000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82.6%[14][17] - 公司承担可换股贷款票据相关实际利息支出人民币18,672,000元[15][17]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录得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人民币3,043,000元,去年同期则录得溢利人民币46,344,000元[15][17]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人民币0.15分,去年同期则录得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分别为人民币2.26分及人民币1.34分[15][17] - 2019年上半年集团总收入为61.45841亿元,较去年同期温和减少2.6%[133][136] - 回顾期内毛利为5.2228亿元,下降10.4%,毛利率下降至8.5%,去年同期为9.2%[134][136] - 2019年上半年集团净利润为1245万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82.6%[135][137] - 2019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304.3万元,去年同期为溢利4634.4万元,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15分,去年同期分别为2.26分及1.34分[139][140]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6个月,其他收入合计为5746.5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9%[139][141]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6个月,其他收益及亏损合计为763.9万元净亏损[139][141]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6个月,应占合资公司业绩录得净利润共19.4万元[139][141] - 2019年上半年集团销售及分销成本合计为6496.1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3.2%[144] - 2019年上半年一般及行政开支为4.00031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9%[145][148] - 2019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3070.4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5.1%[146][148] - 2019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为5819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4.7%,其中可换股贷款票据产生1867.2万元[147][149] - 2019年上半年销售及分销成本为6496.1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3.2%[148] - 截至2019年6月30日,集团总资产为120.52552亿元,总负债为95.62577亿元[151][153] - 截至2019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47.46029亿元,流动资产为73.06523亿元,流动负债为92.10503亿元[151][152][153][154] - 截至2019年6月30日,集团净流动负债为19.0398亿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15.43517亿元有所增加[157][163] - 截至2019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3.52074亿元[158][163] - 截至2019年6月30日,集团银行结余及现金为6.11342亿元,质押银行存款为8.56163亿元[161] - 截至2019年6月30日,集团银行借款(除附追索权已贴现应收票据所提取垫款外)为9.85184亿元,包括9500万美元的低利率外币一年期贷款[162] - 截至2019年6月30日,集团银行结余及现金共6.11342亿元,已质押银行存款8.56163亿元[164] - 截至2019年6月30日,集团(除附追索权之已贴现应收票据所提取垫款)银行借贷为9.85184亿元,自去年起温和增加,含9500万美元外币贷款[164] - 截至2019年6月30日,附追索权之贴现应收票据所提取未偿还垫款为9.55042亿元,期内减少,相关贴现应收票据金额为9.53825亿元[166][167] -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股东应占权益总额为14.44447亿元,每股资产净值约为0.705元[174][177] - 截至2019年6月30日,集团香港物业总值562.4万元、8.56163亿元银行存款及9.53825亿元附追索权已贴现应收票据已抵押[175][178] - 截至2019年6月30日,集团有8.73432亿元相关负债和5341.2万元相关资产,已对9500万美元银行贷款进行套期保值[181] - 2019年6月30日,集团持有等值共计人民币8.73432亿元的港元可换股贷款票据、港元及美元银行贷款及应付账项及其他应付款项,以及等值共计人民币5341.2万元的港元、美元及印尼盾银行存款及应收账项及其他应收款项[182] - 2019年6月30日,集团已订立远期合约对冲9500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6.52337亿元)美元银行贷款的货币风险[182] - 2019年6月30日,集团就收购在建工程以及物业、厂房及设备有已订约但未在财务报表拨备之未偿还承担人民币6.87403亿元[183][184] - 2019年6月30日,集团并无任何或然负债[186]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主要业务为汽车零部件、发动机及专用汽车的销售及制造,为商用微车及乘用车提供发动机及汽车零部件,也是拥有生产电动物流车资质的企业[5][6] - 公司主要生产设施设于柳州、青岛、重庆及印度尼西亚,自2011年起获评为财富中国500强企业之一[5][6] - 公司秉持“稳中求进、优化结构、持续发展”经营方针,推进核心业务向各业务分部前沿迈进[9][10] 行业市场情况 - 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六个月,中国汽车总销量下降12.4%,约为1232万辆[20][21] - 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汽车产业市场环境低迷,上汽通用五菱业务量大幅下滑[76][77] 各业务线销量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9年上半年专用汽车总销量约60900辆,同比增长约74.0%[20][23] - 2019年上半年改装车销量达58800辆,同比增长80.9%[20][23] - 2019年上半年共售出约1100辆电动车,含电动物流车及电动观光车[26][28] - 2019年上半年供应给SGMW的NP18型号销售量为2.3万台,去年同期为4.2万台[52] - 2019年上半年附属公司五菱柳机出售发动机约6.8万台,较去年同期轻微下降约4.2%[54] - 向核心客户上汽通用五菱销售约3.69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9.9%,NP18型号销量从4.2万台降至2.3万台,3C件销售大幅增加[55] - 期内,五菱工业售出约60900辆专用汽车,较去年同期增长74.0%,其中新能源汽车约1100辆[98][99] - 货用改裝车、乘用改裝车、非道路用車及其他类型车辆的销售量分别约为37900辆、20900辆、1950辆及150辆[98][99] - 改裝车(货用及乘用)销售量增长显著,继续位列细分市场领军供应商,客车及校车销量下跌,电动车销量温和增长[98][99] 公司合资合作情况 - 2017年公司与佛吉亚集团成立两家合资公司,分别发展汽车座椅及内饰业务[27][29] - 2018年10月,五菱工业与佛吉亚签署第三次合资协议,开展汽车排气控制系统业务[27][29] - 2018年4月,五菱工业与美国车桥制造国际有限公司订立合资协议,7月合资企业正式成立[31][32] - 2018年11月,柳东设施第三期为柳州美桥汽车传动系统有限公司设的“智能工厂”落成,该公司开展初步营运[31][32] - 2018年8月成立合资公司开展新能源汽车业务,首款电动汽车控制系统产品已开发并初步测试,已规划产能建设[65][66] 公司业务发展策略 - 公司持续开发推出新产品,部分有望成未来收入增长动力[22][23] - 公司开展新能源主流应用项目,包括电动观光车、智能驾驶产品研究及电动物流车开发[26][28] - 公司实施重整产品架构、建立新企业结构框架、建立智能生产系统等策略应对汽车行业挑战[38][39] - 集团不断开发新专用汽车型号以提升盈利[109][110] - 集团将产品推广到渗透率低的地区提升盈利能力[109][113] - 专用汽车分部未来聚焦新能源汽车研发等工作[109][111] 发动机及相关部件分部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9年上半年发动机及相关部件分部总收入7.9473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3.5%[52][53] - 2019年上半年发动机及相关部件分部经营溢利2073.2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4.3%[52][53] - 2019年上半年发动机及相关部件分部对核心客户SGMW销售额约3.68686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9.9%[52] - 向其他客户销售约4.26亿元,占本分部总收入约53.6%[58][62] - 经营利润率较去年同期下降至2.6%[59][62] - 五菱柳机目前装配线年生产能力达80万台,产品排量从0.6L到3.7L,1.0L - 2.0L型号具竞争优势[60][62] - 五菱柳机主要型号升级专案完成,符合国五到国六标准升级,预计为2019年下半年业务做贡献[61][63] - NPT20型号发动机运转测试已开始,预计2019年底前投产[65][66] - 内部开发的首款混合动力发动机已全面测试[65][67] 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分部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9年上半年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分部总收入30.16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28.2%[72] - 2019年上半年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分部营业利润2671.2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4.7%[72]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分部总收入为30.16145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28.2%[74] - 相关期间经营溢利为2671.2万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4.7%[74] - 经营利润率较去年同期轻微上升至0.9%[76][77] - 柳州河西工业园生产设施进行升级改建,部分设施租赁给新成立合资公司[81][83] - 柳东设施第一、二阶段已全面投产,第三阶段2018年下半年竣工,用于建造“智慧工厂”,现由合资公司逐步投入使用[82][83] - 青岛生产设施进行技术升级和产能扩张项目,部分设施已逐步投入运营[85] - 重庆生产设施已运营超一年,公司正根据上汽通用五菱扩张计划评估二期发展[85] - 贵阳新生产设施已开始运营,为当地知名汽车制造商供应零部件[85] - 公司2017年下半年在印尼的首个海外生产基地已开始运营[85] 专用汽车分部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专用汽车分部总收入为23.3022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65.2%,经营溢利为2927.8万元,增长5.6%[95][96] - 专用汽车分部经营利润率于回顾期内下降至1.3%[100] - 印尼生产设施初期计划产量为每年100000套/组,虽继续产生经营亏损,但较去年逐渐改善[90][93] - 印度小规模生产设施建造进展顺利,预期2019年下半年开始规模化营运[91][94] - 公司已在广西、山东、重庆、贵州及印尼、印度等地设有生产设施[87][90][91][93][94] - 五菱电动观光巴士被选为部分国家及国际活动指定车辆,有助于提升产品形象[98][99] - 专用汽车分部有能力生产超百种特殊设计车辆,客户涵盖政府部门、公共机构、企业和个人,产品主要销售于国内外市场[103] - 专用汽车分部柳州和青岛生产设施年产能约各60,000辆,重庆在建生产设施计划年产能约50,000辆[109][110] - 超过400个服务站位于超19个地理服务区域[109][112] 子公司及合资公司经营情况 - 柳州菱特由五菱柳机拥有51%,2019年上半年收入682.3万元,净经营亏损226万元,集团应占亏损115.3万元[116][119] - 广西威翔由五菱工业拥有50%,2019年上半年收入2.48998亿元,净经营利润623.8万元,集团应占利润311.9万元[117][119] - 佛吉亞座椅由五菱工業及佛吉亞集團各占50%,2017年9月成立,2018年1月运营,双方各注入7500万元,2019年上半年销售额2.50409亿元,经营亏损净额949.8万元,集团应占亏损474.9万元[120][121][122] - 佛吉亞內飾由五菱工業及佛吉亞集團各占50%,2018年2月成立,2018年4月运营,五年内双方各注入1.5亿元,2019年上半年销售额2.13071亿元,经营亏损净额206.7万元,集团应占亏损103.4万元[121][123] - 佛吉亞排氣控制由五菱工業及佛吉亞集團各占50%,2019年3月成立,2019年5月运营,双方各注入6000万元,2019年上半年销售额1
五菱汽车(00305) - 2018 - 年度财报
2019-04-29 16:31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18年全年实现总收入151.20119亿元,较上年度减少6.2%[13] - 公司2018年净利润为1.25195亿元,较上年度减少55.6%[13] - 公司2018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7067.3万元,较上年度减少59.2%[13] - 2018年集团总收入为151.20119亿元,较去年整体下降6.2%[37] - 2018年毛利为12.82825亿元,减少20.0%[38] - 2018年净利润为1.25195亿元,较去年减少55.6%[38] - 2018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7067.3万元,减少约59.2%[38] - 按全面摊薄基准计算每股盈利,扣除相关影响后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6568.7万元,较去年减少约51.5%[38] - 集团2018年总收入151.20119亿元,较去年减少6.2%[112] - 集团2018年毛利12.82825亿元,下降20.0%[112] - 2018年集团毛利率放缓至8.5%,去年为9.9%[113] - 2018年集团净利润为1.25195亿元,较上年减少约55.6%[113] - 2018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7067.3万元,减少约59.2%[113] - 2018年其他收入合计为1.6211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4.7%[114] - 2018年销售及分销成本减至2.44103亿元,较去年减少10.9%[117] - 2018年研发开支减少13.3%至1.40599亿元[119] - 2018年融资成本减少8.3%至1.33105亿元[119] - 2018年每股基本盈利为3.45分,较去年减少约63.4%[119] - 2018年按全面摊薄基准计算之每股盈利为2.73分,减少约55.9%[123] - 2018年底集团总资产及总负债分别为131.27161亿元及106.48312亿元[123] - 2018年12月31日,公司股东应占权益总额为人民币14.43639亿元,每股资产净值约为人民币70.4分[133]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18年零部件业务完成销售收入93.48788亿元(未计联营公司收入10.61016亿元),乘用车配套占比进一步突破70%[16] - 公司2018年发动机外销市场实现销售收入约6.9亿元[17] - 公司2018年铸造件全年销量104.3万件[17] - 公司2018年整车业务全年销售11.02万台[17] - 公司2018年新能源车全年销量1800台[17] - 公司2018年改装车市场销量同比增长53%[17] - 公司2018年改装车市场占有率高达65%[17] - 2018年实现约11.02万台专用汽车总销量,同比增长约47.5%[43] - 2018年改装车(货车及乘用车)业务销售达10.5万台,同比增长53.5%[43] - 2018年微改车总市场份额占有率约65%,行业排名持续保持第一[43] - 2018年公司售出1800辆电动车,包括电动物流车及电动观光车[44] - 2018年发动机及相关部件分部总收入为15.73555亿元,较去年减少30.6%[58] - 2018年发动机及相关部件分部经营溢利为1292.6万元,较去年减少91.3%[58] - 2018年五菱柳机出售发动机约13万台,较去年下跌约53.6%[58] - 2018年向核心客户上汽通用五菱的销售约为8.84089亿元,较去年下降48.3%[58] - NP18型号发动机销售量从2017年约12万台下降至2018年约4.2万台[58] - 2018年其他客户销售增加至约6.89466亿元,占发动机及相关部件分部总收入约44%[59] - 2018年发动机及相关部件分部经营溢利率下滑至0.8%[62] - 2018年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分部总收入为93.48788亿元,较去年减少15.2%[74] - 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经营利润率降至1.5%[77] - 2018年专用汽车分部总收入为41.97622亿元,较去年增加48.2%[93] - 2018年专用汽车分部经营溢利为4039.1万元,增长约14.7%[93] - 2018年售出约110200辆专用汽车,较去年增长约47.5%[93] - 2018年经营溢利率增长至1.0%[96] - 2018年货用改装车及乘用改装车、非道路用车、其他类型车辆销售量分别约为70100辆、34900辆、3400辆及1800辆[93] - 2018年新能源汽车销售量约1800辆,包括约340辆电动物流车、1390辆电动观光车及少量电动社区客车[93] 公司生产设施相关情况 - 公司投入自动化生产线108条,机器人807台,柳东、河西冲焊件工厂平均自动化率达60%[20] - 柳州河西工业园生产设施进行升级改建,柳东设施第三阶段于2018年下半年竣工[81] - 青岛生产设施进行科技提升及产能扩张,部分设施2017年下半年投产[84] - 重庆生产设施正审阅上汽通用五菱扩展计划第二阶段发展[84] - 印尼生产基地2017年下半年开始营运,初期计划年产量100,000套/组[86]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印尼生产厂房经营亏损净额约2317.8万元[86] - 印度小规模生产厂房建造进展顺利,预计2019年下半年规模化营运[86] - 柳州及青岛生产设施年产能约为60000辆,重庆计划年产能约50000辆[99] 公司合资合作及战略协议情况 - 2018年五菱工业与佛吉亚合资的汽车座椅及内饰公司开始自主运营[21] - 2018年4月公司与ABB工程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1] - 2018年8月五菱柳机与臻驱科技设立柳州臻驱电控科技有限公司[21] - 2019年3月佛吉亚(柳州)排气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完成工商登记[21] - 2018年11月柳州美桥传动系统有限公司完成注册登记并展开初步营运[21] - 2017年公司与佛吉亚集团组成两家合资公司,分别发展汽车座椅及汽车内饰部件及配件业务[45] - 2018年10月,五菱工业与佛吉亚再次合作,组成一家新合资公司,从事汽车排放控制系统产品及相关部件及零部件业务[45] - 2018年4月,五菱工业与美国车桥制造国际有限公司订立合资协议,7月合资成立柳州美桥汽车传动系统有限公司[49] - 2018年11月,柳东设施第三期发展工程中为柳州美桥汽车传动系统有限公司专设的“智能工厂”落成并开展初步营运[49] 公司未来发展计划 - 2019年公司将推进车桥、冲焊件等优势模组的智能化升级改造[29] - 2019年公司将加快2.0T发动机商品化开发进度[30] - 2019年公司将深化“三降”工作,加强预算管理[31] 公司降本增效措施 - 2018年公司成立8个效益提升专案组落实降本增效措施[25] 公司关联企业经营情况 - 2018年柳州菱特全年收入503.5万元,经营亏损净额987.2万元,公司应占亏损503.5万元[102] - 广西威翔2018年全年收入5.57058亿元,经营溢利净额1186.9万元,集团应占溢利593.5万元,减值拨回800万元[103] - 佛吉亚座椅2018年全年收入7.02615亿元,经营溢利净额1409万元,集团应占利润704.5万元,双方各注入现金7500万元[104] - 佛吉亚内饰2018年全年收入3.58401亿元,经营溢利净额1771.4万元,集团应占利润885.7万元,五菱工业已注资1亿元,五年内双方各注资1.5亿元[106][107] - 美桥合资产2018年经营前亏损506.8万元,集团应占亏损253.4万元,双方各注入现金6900万元[110] 公司资金及负债情况 - 2018年12月31日,附追索权之贴现应收票据未偿还垫款金额为人民币11.42306亿元,相关贴现应收票据金额为人民币11.2966亿元[126] - 2018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及现金结余共人民币9.74697亿元,质押银行存款人民币10.14768亿元[126] - 2018年12月31日,集团(除附追索权已贴现应收票据所提取垫款)银行借贷为人民币7.59779亿元,年内提取三年期分期偿还银行贷款人民币4亿元,其中一年内偿还金额为人民币1.32亿元[126][127] - 2016年12月16日公司获批发行本金4亿港元可换股贷款票据,年利率4%,初步兑换价每股0.70港元;2017年12月29日,本金1.5亿港元已兑换为2.14285714亿股,五菱香港股权由56.04%增至60.64%;未赎回本金2.5亿港元可兑换为3.57142857亿股[126] - 假设悉数兑换未赎回可换股贷款票据,公司已发行股份数目将增加约17.42%,五菱香港股权由60.64%增至66.48%,第二大股东股权由13.74%减至11.70%[131] - 董事建议派发2018年末期股息每股0.5港仙,合共约1025.1万港元(约人民币900.5万元)[131] - 2018年12月31日,集团香港物业抵押总值人民币562.2万元,银行存款人民币10.14768亿元及应收票据人民币15.61416亿元已抵押[134] - 2018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等值人民币5.44016亿元港元及美元相关负债,等值人民币256.2万元港元及美元相关资产,已订立远期合约对冲5000万美元银行贷款货币风险[136] - 2018年12月31日,集团就收购有已订约但未拨备未偿还承担人民币6.93773亿元,并无或然负债[137][138] 公司人员情况 - 袁先生52岁,于2016年11月4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在汽车工业有超30年经验[144] - 李先生61岁,持有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约13.74%权益,于2006年6月22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147] - 鍾先生60岁,于2019年2月28日辞任执行董事,在汽车零部件行业有逾30年经验[148] - 刘女士43岁,于2006年6月22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在财务及会计专业有约20年经验[151] - 杨先生51岁,于2016年11月4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在汽车工业财务等方面有约30年经验[153] - 王先生47岁,于2019年2月28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在汽车行业规划等方面经验丰富[156] - 叶先生55岁,于2008年10月10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金融财经行业有逾20年工作经验[157] - 王雨本先生63岁,于2015年3月20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有超35年教学经验[160] - 米先生68岁,2017年9月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中国从事教学及研究工作超30年[162] - 韦先生56岁,2007年9月10日至2016年11月4日担任执行董事,2014年10月31日至2016年11月4日担任董事会主席,在汽车制造业拥有超30年经验[166] - 黎先生54岁,现任公司财务总监及公司秘书,在财务、会计及公司管理方面拥有逾30年经验[166] - 文先生55岁,现任五菱工业总工程师,在汽车发动机生产管理等方面拥有逾30年经验[167] - 汪先生49岁,现任五菱工业党委副书记等职,在汽车行业技术等方面拥有逾30年经验[169] - 陈先生44岁,现任五菱工业常务副总经理等职,在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行业拥有逾20年经验[171] - 李先生56岁,现任五菱工业副总经理等职,在汽车发动机行业拥有逾30年经验[171] - 韦先生44岁,现任五菱工业副总经理兼生产制造高级总监,在汽车零部件行业拥有逾22年经验[171] - 刘先生47岁,现任五菱工业副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在成本管理等方面拥有逾24年经验[171] 公司治理相关情况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财政年度,公司确认已全面遵守上市规则附录14之常规守则及企业管治报告所载守则条文及若干最佳常规建议[173] - 董事会由五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成员人数超过三分之一[180][182] - 王正通先生自2019年2月28日起代替钟宪华先生出任执行董事[180] - 公司一直遵守上市规则第3.10条及第3.10A条规定,其中一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具备适当专业资格、会计及相关财务管理专长[182] - 公司已接获各独立非执行董事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年度独立性确认书,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均符合独立性地位指引[183] - 董事会成立提名委员会,制定了董事委任、重选、辞任等正式、合适及具透明度的政策、程序与准则[184] - 至少三分之一在任董事须于公司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值退任,全体董事任期实际上为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