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菱汽车(00305)

搜索文档
五菱汽车20250326
2025-04-15 22:30
纪要涉及的公司 广西国际旗下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的上市公司五菱汽车,其主要通过与广西汽车集团合资的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开展业务,还持有五菱新能源20%股权 [1]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2024年公司业绩亮点 - **商用整车分部**:产品包括包装车、高尔夫球车等非道路车和专用车,专用车用途广泛;2024年因改装车业务模式调整,营收同比下降61%,但成本控制使盈利能力维持,营收仍增长21%;开发了低速机架、智能观光车、移动储能充电车等新产品 [2] - **机械零部件分部**:产品涵盖底盘、车身内外饰、电子电器等核心零部件,2024年配套新能源车型产值占比超50%达50亿,较2023年提升25个百分点;收入虽下滑,但高毛利产品销量和政府补助增加,盈利达1.5亿,同比增长68%;营销上采取亏毛化降本、差异化拓展策略,多款产品实现量产并配套主流车型,还拓展了新客户 [3][4][5] - **动力系统分部**:拥有深厚工艺,产品包括原油发动机、新能源产品、铸造件等;2024年除上汽通用五菱外多元客户收入占比达60%,铸件销量110万件,同比增长25%;H系列高效能发动机开始配发,新能源产品取得多个客户市场突破 [6][7] - **整体业绩**:2024年毛利率同比提升0.9个百分点至10.8%,全年净利润1.1亿,同比增长超60%,归属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超一倍达5062万;民品业务占比最高达60%,各业务分部盈利均有增长 [9] 2025年业务发展规划 - **宏观环境与信心**: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和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奋起之年,中国政府将出台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公司对经济发展和自身业务充满信心 [10] - **临时工程战略**:打造新能源整车品牌,聚焦新能源动力、驱动桥、车架三个零部件板块,形成汽车生态链;各业务板块有量化营收目标,未来三年新能源整车营收达150亿以上,各零部件板块营收达50亿以上 [8][18][19] - **业务聚焦与发展**:商用车新能源领域,国内市场渗透率和转化率提高,新产品陆续投放;零部件领域,聚焦新能源动力、驱动桥、车架,发挥成本和品质管控核心竞争力 [12][13][14] - **海外市场拓展**:新能源整车和零部件在海外市场有竞争力,如针对日本市场开发K - CAR小型新能源汽车,电动驱动桥出口越南市场增长快,未来将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15][16] 对行业趋势的看法及公司应对 - **智能化汽车**:公司在零部件和整车方面已有智能化应用,在新能源商用车上投放智能驾驶功能,未来将逐步推进;在基础管理中运用人工智能,部署本地大数据服务器提高效率 [20][21][22] - **新兴领域**:积极研究低空经济,有创新组织开展相关工作,相信未来在部件和整车方面会有项目开展 [22] - **客户结构优化**:虽上汽通用五菱仍是主要客户,但公司会根据行业热点和自身需求拓宽业务经营宽度,降低对单一客户的依赖 [23][2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热气胀产品**:是中国工信部专项项目,由五菱集团承接并实现公关和市场化;已向比亚迪、理想、长城、奇瑞等主机厂供货,今年批量化生产将有较大增长 [26][27] - **研发费用下降原因**:因市场情况和客户业务调整,公司业务量下降,同时为控制成本,研发费用有所减少,但研发费用占收入比例略有增加 [29][30] - **主机厂年降影响**:主机厂年降对公司盈利有影响,公司通过聚焦核心零部件,提升技术和控制成本来应对市场竞争 [32] - **机器人业务**:公司在应用层面已大量开展人工智能相关工作,但在实物机器人方面尚未涉足 [33]
收入减少24% 净利润反增115% 五菱汽车借力新能源与海外市场突围
犀牛财经· 2025-04-01 15:21
文章核心观点 - 五菱汽车2024年收入承压但利润跃升 未来或随“菱势工程”及新能源配套市场扩容打开增长空间 传统业务转型待察 [1][5] 业绩整体情况 - 2024年公司收入79.49亿元 同比减少24.18% 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达5062.1万元 同比大幅增长115.6% [1] 分业务情况 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 - 2024年该业务是核心支柱 贡献收入54.61亿元 占总收入的69% 收入同比下降10.9% 但高毛利产品销量占比提升及政府补助增加 推动经营溢利同比增长68.3%至1.54亿元 [4] 动力系统业务 - 2024年该业务收入为17.37亿元 同比下滑30% 受传统燃油车市场需求疲软影响 通过优化库存管理和拓展新能源客户 分部铸造件销量仍实现25%增长 [4] 商用整车业务 - 2024年该业务收入为7.19亿元 同比下降60.9% 凭借成本控制措施 分部维持盈利7592万元 [4] 新能源业务 - 联营公司五菱新能源年内销量超1.4万台 同比增长41% 收入10.2亿元 开拓日本、韩国等海外市场 出口量增长58% [4] - 公司自主研发的新能源电驱桥、三合一电机电控等产品已配套长城、江淮等车企 新能源后桥累计产销突破150万台 [4] - 湖北荆门基地投产助力长城汽车等增量订单落地 该基地年收入同比增长超100%至7.3亿元 [4] 利润跃升原因及未来展望 - 公司在收入承压下实现利润跃升 得益于高毛利产品结构调整、政府补贴及联营公司亏损收窄 [5] - 未来随着“菱势工程”推进及新能源配套市场扩容 公司或进一步打开增长空间 传统业务转型能否成功待察 [5]
业绩会实录 | 五菱汽车(00305):积极推进“菱势工程”,对2025年交出满意答卷有信心
智通财经网· 2025-03-27 16:47
文章核心观点 - 2024年五菱汽车主营业务增长超预期,公司计划通过“菱势工程”聚焦核心业务,积极拓展海内外市场,同时关注智能化趋势和新兴科技领域,以创造稳定向好的经营业绩 [4][5] 业绩情况 - 2024年全年营收79.5亿元,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汽车动力系统、商用整车营收占比分别为69%、22%、9% [4] - 2024年全年净利润约1.1亿元,同比增加60.2%,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5062.1万元,同比大幅增加115.6% [4] 业务规划 - 2025年公司将推进“菱势工程”,聚焦新能源动力、驱动桥、车架等核心零部件领域,完善产品谱系,提升产品品质,拓展海内外市场 [4][5] - “菱势工程”目标为未来三年新能源整车营收达150亿以上,零部件各板块营收达50亿以上 [6] 行业趋势与布局 - 公司关注智能化趋势,在零部件和整车方面应用智能化,如线控底盘和新能源商用车智能驾驶功能 [7] - 公司在人工智能+和低空经济领域开展研究,在五菱新能源和五菱工业运用人工智能+提高效率,成立创新组织研究低空经济项目 [7][8] 客户结构优化 - 公司与上汽通用五菱合作深厚,但会结合行业热点和自身需求拓宽业务经营宽度,降低对单一客户依赖 [9] - 公司认为在AI和具身机器人领域有发展机会,汽车零配件核心企业对具身机器人应用有推动作用 [10] 产品情况 - 热气胀产品实现国内自主并推向市场,为比亚迪、理想等多家主机厂供货,今年产量将有较大增长 [11] - 智能驾驶在商用车领域针对细分需求推出,控制技术和成本,未来发展还有较长路要走 [12] 盈利与业务应对 - 主机厂年降对盈利有影响,公司聚焦核心零部件应对市场竞争 [13] - 公司在机器人应用层面大量开展,实物机器人方面尚未涉足 [13]
受合资公司业亏损影响,五菱汽车2024年总亏损为6314万元
巨潮资讯· 2025-03-26 11:11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五菱汽车受合资公司业务亏损影响总亏损6314万元 虽总收入减少但净溢利和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增加 各业务板块表现有差异 [1][4]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度总收入79.49亿元 较去年减少24.2% 主要因不利经济环境和改装车重新定位策略 [3] - 年度毛利8.6亿元 较去年减少17.1% 毛利率由9.9%改善至10.8% [4] - 2024年净溢利1.11亿元 较去年增加60.2%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5062.1万元 较去年增加115.6% [4] - 应占联营公司业绩总净亏损6314万元 受佛吉亚内饰等经营溢利净额和五菱新能源等经营亏损净额综合影响 [4] 各业务板块表现 汽车动力系统分部 - 总收入17.37亿元 较去年减少30% 因传统燃油轻型商用车市场承压 客户订单减少 [4] - 附属公司出售发动机约15.3万台 较去年大幅减少约38.6% 新能源汽车产品占比小 铸件产品销售约117.8万件 较去年增加逾25% [5] - 向核心客户上汽通用五菱销售额6.95亿元 较去年大幅减少约48% 来自新能源汽车业务贡献小 [5] - 向其他客户销售额10.42亿元 占该分部总收入约60% 除发动机气缸部件收入温和增长外 发动机组销售额均下跌 [6] 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 - 2024年总收入54.61亿元 较去年减少约10.9% 因市场周期性因素及严峻营商环境 客户订单减少 [6] 商用整车 - 2024年总收入7.19亿元 较去年大幅减少约60.9% 但因重组活动及成本控制措施维持盈利 经营溢利7591.9万元 [6] 合资公司五菱新能源 - 2024年总收入10.17亿元 较去年增加约29.5% 处于营运初期产生经营净亏损 本集团应占亏损约6740.4万元 亏损较去年略有减少 [7]
五菱汽车营收跌破百亿元!对大客户销售额明显缩水 商用整车收入降超六成
深圳商报· 2025-03-26 10:23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五菱汽车营收跌破百亿元且连续4年下滑 各业务板块表现不一 合资公司五菱新能源收入增长但仍有亏损 二级市场股价上涨 [1][2] 财务概况 - 2024年公司营收79.49亿元 同比减少24.2% 毛利8.6亿元 同比减少17.1%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5062.1万元 同比增长115.6% [1][2] - 2021 - 2024年 公司营收连续4年同比下滑 且2024年是自2010年以来年度营收首次跌破百亿元 [1] 分业务表现 汽车动力系统分部 - 2024年实现收入17.37亿元 同比减少30% 主要因传统燃油轻型商用车市场承压 客户订单减少 [2] - 2024年附属公司出售发动机约15.3万台 同比大幅减少约38.6% [2] - 2024年向核心客户上汽通用五菱销售额约6.95亿元 同比大幅减少约48% 向其他客户销售额减少至10.42亿元 占该分部总收入约60% [3] 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 - 2024年实现营收54.6亿元 同比减少约10.9% 但受惠于高毛利产品销量增加及政府补助收入 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经营溢利1.54亿元 同比增加约68.3% [4] 商用整车板块 - 2024年实现营收7.19亿元 同比大幅减少约60.9% 原因包括新能源汽车业务重组 改装汽车重新定位策略及市场需求疲弱 [4] 合资公司及联营公司 - 2024年五菱新能源实现总收入10.16亿元 同比增加约29.5% 经营净亏损略有减少 五菱汽车应占亏损约为6740.4万元 [5] - 2024年五菱新能源销售约1.42万辆新能源汽车 同比增长41% 销量增长来自国内新产品推出 [5] 二级市场表现 - 截至发稿 五菱汽车涨3.85% 报0.54港元/股 总市值17.81亿港元 [6]
五菱汽车(00305)2024年股东应占净利大增115.6% “菱势工程”引领开启增长新征程
智通财经网· 2025-03-26 06:48
文章核心观点 - 五菱汽车2024年全年业绩公布,净利润和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大幅增加,主营业务增长超预期,还不断转型升级拓展新业务,2025年将配合母公司“菱势工程”规划发展 [1][2][6] 业绩表现 - 2024年全年净利润约1.1亿元,同比增加60.2%,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5062.1万元,同比大幅增加115.6% [1] - 2024年营收79.5亿元,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贡献营收占比69%,汽车动力系统占比22%,商用整车占比9% [2] 主营业务情况 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 - 2024年该分部收入约54.6亿元,因部分高利润产品销量占比增加和政府辅助收入增加,经营溢利约1.5亿元,同比大增68.3% [2] - 聚焦主要客户上汽通用五菱业务存量深耕,对外开拓获取多款新车型零部件业务,电动座椅开关等产品担任独家配套供应商 [2] - 承接动力电池产品,开拓东风猛士等主机厂增量市场,湖北荆门基地2024年收入约7.3亿元,同比增长超100% [2] - 完成拓建第二条超高强度钢管热气胀成型生产线,承接长城、比亚迪等增量客户订单 [2] - 相继承接上汽大通后桥等产品,新能源后桥产销累计突破150万台,研发优化多款新能源产品,部分已量产 [3] 汽车动力系统 - 2024年收入约17.4亿元,与客户积极沟通,提升计划订单管控能力,减少库存提升效益 [3] - 铸造件业务争取到新客户长源朗弘订单,全年销售完成118万件,同比增长25% [3] - 依托项目平台管理优势,推进多个新能源项目建设,开发新能源客户市场,推进海外项目 [4] 商用整车 - 2024年收入约7.2亿元,受益于成本控制,经营溢利约7592万元,向高附加值细分领域寻求业务突破 [4] 联营公司五菱新能源 - 2024年新能源整车业务销量超1.4万台,同比增长超41%,营收10.2亿元,同比增长29.5% [4] - 推出多款产品,11月上市的黄金小卡在微小卡单后轮市场排名第三,海外出口超800台到日本、韩国,同比增长约58% [4][5] 转型升级与发展规划 - 2024年加大研发投入,在香港揭牌成立创新中心,与多所高校和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 [6] - 2025 - 2027年母公司广西汽车集团推进“菱势工程”和“131”战略,公司将积极配合落实规划 [6][7] - “131”战略包括打造“菱势”新能源整车品牌、3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构建汽车产业生态链 [6]
五菱汽车(00305)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5 22:55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7949439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0483933千元人民币下降24.2%[2] - 2024年公司毛利为860097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036999千元人民币下降17.1%[2] - 2024年公司年内溢利为111245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69456千元人民币增长60.2%[2]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50621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23477千元人民币增长115.6%[2] - 2024年公司基本每股盈利为人民币1.53分,较2023年的人民币0.71分增长115.5%[2] - 2024年公司摊薄每股盈利为人民币1.53分,较2023年的人民币0.71分增长115.5%[2] - 2024年公司末期股息为0.5港仙,与2023年持平[2] - 2024年公司其他收入为284624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214407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4] - 2024年公司年内其他全面收益为20407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1002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5] - 2024年公司年内全面收益总额为131652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80458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5]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2,510,356千元,2023年为2,806,820千元,较2023年有所下降[6] - 2024年流动资产为9,606,525千元,2023年为10,548,588千元,较2023年有所下降[6] - 2024年流动负债为9,532,503千元,2023年为11,025,659千元,较2023年有所下降[7] - 2024年净流动资产为74,022千元,2023年为 - 477,071千元,较2023年由负转正[7] - 2024年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4,236,413千元,2023年为4,025,115千元,较2023年有所上升[7] - 2024年非流动负债为1,195,363千元,2023年为1,074,408千元,较2023年有所上升[7] - 2024年资产净额为3,041,050千元,2023年为2,950,707千元,较2023年有所上升[7] - 2024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1,973,393千元,2023年为1,934,858千元,较2023年有所上升[7] - 2024年公司总收入为794943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0483933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24.17%[14] - 2024年公司除税前溢利为120336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7746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55.35%[21][23] - 2024年其他收入为284,624千元,2023年为214,407千元,其中银行利息收入2024年为117,761千元,2023年为105,784千元;政府补助2024年为135,835千元,2023年为32,843千元[24] - 2024年其他收益及亏损为 - 44,802千元,2023年为5,095千元,其中物业、厂房及设备之减值亏损2024年为 - 32,000千元,2023年为0 [25] - 2024年所得税开支为9,091千元,2023年为8,005千元,其中即期税项2024年为1,986千元,2023年为5,610千元;递延税项2024年为7,105千元,2023年为2,395千元[27] - 2024年就集团中国附属公司未分派盈利之递延税项负债计提拨备3,306,000元,2023年为3,787,000元[28] - 2024年其他税务司法权区附属公司税项为2,653,000元,2023年为5,041,000元[30] - 2024年融资成本为115,997千元,2023年为120,508千元,其中银行借贷利息2024年为66,978千元,2023年为62,386千元[32] - 2024年员工成本为750,952千元,2023年为705,249千元,其中薪金、工资及福利2024年为665,723千元,2023年为636,156千元[33] - 2024年存货成本为6,987,864千元,2023年为9,341,009千元[33] - 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0.5港仙,金额约1649.1万港元(相当于人民币1522.8万元),2023年末期股息每股0.3港仙[35]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按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人民币5062.1万元及年内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32.98亿股计算,2023年对应数据为人民币2347.7万元和32.98亿股[36] - 2024年无因向广西汽车贴现票据支付利息,2023年为人民币184.3万元[39] - 2024年存货成本中与员工成本及折旧开支有关的为人民币5.6023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5.51908亿元[39] - 2024年人民币728.5万元投资物业转拨至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使用权资产,2023年为人民币367.2万元;2024年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使用权资产变更为投资物业产生重估人民币952万元,2023年为人民币424.5万元[40] - 2024年投资物业净亏损人民币1528.5万元,2023年为人民币614.4万元[41] - 2024年确认添置使用权资产人民币5662.6万元及相应租赁负债人民币5662.6万元,2023年分别为人民币723.4万元[43] - 2024年末使用权资产账面价值为人民币2.37732亿元,2023年末为人民币2.24074亿元;2024年末流动负债及非流动负债项下租赁负债账面价值分别为人民币2966万元和人民币2622.7万元,2023年末分别为人民币5718.3万元和人民币10.3万元[44] - 2024年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成本为人民币1.90142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2.76721亿元;2024年处置账面价值人民币4495万元物业、厂房及设备项目,导致处置亏损人民币221.8万元,2023年分别为人民币2951万元和人民币88.3万元[45] - 2024年应收账款为20.57775亿元,2023年为27.37533亿元,同比下降24.83%[47][48] - 2024年其他应收款项为1.97664亿元,2023年为1.10697亿元,同比增长78.56%[47] - 2024年预付款项为1.17463亿元,2023年为0.62719亿元,同比增长87.28%[47] - 2024年可收回增值税为0.1332亿元,2023年为0.15865亿元,同比下降16.04%[47] - 2024年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为23.86222亿元,2023年为29.26814亿元,同比下降18.47%[47] - 2024年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应收票据为4.89014亿元,2023年为4.06095亿元,同比增长20.42%[50] - 2024年附追索权之已贴现应收票据为24.44371亿元,2023年为32.63321亿元,同比下降25.09%[50] - 2024年应收票据及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应收票据总额为29.33385亿元,2023年为36.69416亿元,同比下降19.99%[50] - 2024年应收账款中逾期款项为1.9984亿元,2023年为2.55968亿元,同比下降21.92%[48] - 2024年逾期款项中逾期90日或以上为0.24207亿元,2023年为0.39554亿元,同比下降38.79%[48] - 已贴现应收票据2024年为2444371千元,2023年为3263321千元[51] - 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2024年为4995328千元,2023年为6169357千元[51] - 应付账款0至90日2024年为2171127千元,2023年为2474464千元[52] - 应付票据0至90日2024年为911002千元,2023年为1315487千元[52] - 保养拨备2024年末为103666千元,2023年末为105481千元[52] - 集团总收入为79.49439亿元,较去年减少24.2%[100] - 集团毛利为8.60097亿元,较去年减少17.1%,毛利率由9.9%改善至10.8%[102] - 集团净溢利为1.11245亿元,较去年增加60.2%,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5062.1万元,较去年增加115.6%[102] - 每股基本盈利为1.53分,较去年的0.71分持续改善,每股完全摊薄盈利为1.53分[103] - 其他收入合计为2.84624亿元,较去年增加32.7%[103] - 其他收益及亏损为净亏损总额4480.2万元,主要受投资物业公平值减少及物业等减值亏损影响[103] - 应占联营公司业绩录得总净亏损6314万元,受佛吉亚内饰等公司综合影响[10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应占合资公司业绩录得净亏损350.8万元[106] - 2024年度销售及分销成本为8087.3万元,较去年减少42.1%;一般及行政开支为4.29816亿元,较去年减少13.7%[107] - 2024年度研发开支为2.82187亿元,较去年温和下降7.9%;融资成本为1.15997亿元,较去年略微减少3.7%[108]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137.68916亿元,总负债为107.27866亿元[109] - 2024年12月31日,非流动资产为41.62391亿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总账面价值涉及资本支出1.90142亿元、折旧支出4453.56万元、投资物业公平值减少1528.5万元及减值亏损3200万元[109]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为96.06525亿元,流动负债为95.32503亿元,流动资产净值为740.22万元,而2023年为流动负债净额4770.71万元[110][111][112] - 2024年12月31日,非流动负债为11.95363亿元,主要包括银行借贷11.22362亿元等[112] - 2024年12月31日,银行借贷总额为29.80139亿元,较2023年增加约29%;附追索权贴现应收票据未偿还垫款金额减少约25.2%至24.48817亿元[113] - 2024年度,公司向金融机构贴现应收票据总额约为60亿元[114] - 2024年12月31日,银行现金结余(连同已质押银行存款)较2023年增加约14.9%至36.13487亿元;公司股东应占权益总额为19.73393亿元,每股资产净值约为0.598元[114] - 公司建议向2025年6月27日在册股东派发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0.5港仙,总计约1649.1万港元(约合人民币1522.8万元)[116] 各业务线收入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销售发动机及相关部件等动力系统产品收入173708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479958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29.96%[14] - 2024年销售汽车零部件及附件收入4771393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5246576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9.06%[14] - 2024年销售专用汽车(包括新能源汽车)收入71875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838271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61.98%[14] - 2024年钢材贸易收入572851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764260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25.04%[14] - 2024年汽车动力系统分部来自外部客户收入1737084千元人民币,分部间收入38782千元人民币,总计1775866千元人民币,分部亏损32018千元人民币[21] - 2024年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分部来自外部客户收入5460853千元人民币,分部间收入92562千元人民币,总计5553415千元人民币,分部溢利153934千元人民币[21] - 2024年商用整车分部来自外部客户收入718758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召回1116辆宝骏悦也汽车
证券时报网· 2025-01-24 15:44
文章核心观点 - 上汽通用五菱召回部分宝骏悦也汽车并升级软件消除安全隐患 [1] 召回信息 - 召回时间自即日起 [1] - 召回车辆为2023年4月20日至2023年6月14日期间生产的部分宝骏悦也汽车,共计1116辆 [1] 缺陷原因 - 电子制动助力器(EBS)软件计时系统存在问题,闰年最后一天读取日期时出现错误循环判定状态,造成EBS系统无法正常通讯,制动助力失效,存在安全隐患 [1] 解决措施 - 为召回范围内车辆升级EBS软件以消除安全隐患,部分已升级优化后软件的车辆无需再次升级 [1]
五菱汽车20241219
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 2024-12-20 13:24
行业或公司 * 公司:未明确提及具体公司名称,但根据上下文推测可能为一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或整车制造商。 核心观点和论据 1. **零部件业务占比和利润率**:公司零部件业务中,上汽五菱的占比达到62%,但该比例一直在下降。21年该比例约为75%。公司表示,新客户的利润率会更好,如长城、奇瑞、吉利等,其中长城的占比已超过10%[1][4]。 2. **车身防撞产品**:公司车身防撞产品包括ABC柱等,产品种类已超过13种。公司超高强钢管气胀工艺和产品在技术上领先,已量产,主要解决车身正碰、侧碰、偏置碰、顶压等问题[2][3]。 3. **动力系统毛利率**:动力系统毛利率在21-23年呈上升趋势,主要收入来源为燃油发动机。公司也在拓展新能源动力系统产品,如增程、电机、电控等[5][6]。 4. **改装车业务**:改装车业务收入占比下降,主要原因是收入确认方式调整和新能源业务的影响。公司未来将继续拓展改装车业务规模,并增加客户来源[8][9][10]。 5. **出口业务**:公司出口业务主要面向东南亚、非洲、美国、北美和中东等地区。新能源公司出口业务主要向日本和欧洲物流车企业合作研发,并贴牌销售[12][13]。 6. **智能化布局**:公司在智能驾驶领域已取得进展,如移动储能充电车、无人物流车、教学车等。公司也在开发两吨级线控底盘和智能驾驶观光车[14][15]。 7. **新能源商用车**:新能源商用车业务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产品为6米以下的物流车和清卡小卡。公司计划在新能源商用车的细分市场先打好品牌,再考虑进入乘用车市场[18][19]。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零部件业务中,上汽五菱的占比下降,但利润率在改善。 * 公司在车身防撞产品、动力系统、改装车业务、出口业务、智能化布局和新能源商用车等方面取得进展。 * 公司对未来业务发展充满信心,但未披露具体业绩指引。
五菱汽车(00305)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8-29 16:49
收入与利润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为人民币3,946,324,000元,同比下降22.5%[6][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人民币425,824,000元,毛利率为10.8%,同比增长约270个基点[6][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为人民币21,125,000元,同比增长72.3%[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归属于股东的利润为人民币1,586,000元,同比增长[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录得净利润人民币21,125,000元,同比增长72.3%[9] - 集团上半年总收入为人民币3,946,324,000元,同比下降22.5%[4] - 集团上半年毛利为人民币425,824,000元,同比增长3.7%,毛利率提升至10.8%[4] - 集团上半年净利润为人民币21,125,000元,同比增长72.3%[8] - 集团上半年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586,000元,同比增长4.3%[8] - 期内溢利为21,125千元人民币,每股基本溢利为人民币0.05分[164] - 期内其他全面收益为17,615千元人民币,总全面收益为38,740千元人民币[165] - 期内溢利中,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586千元人民币,非控股权益应占溢利为19,539千元人民币[164] - 期内总全面收益中,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收益为12,003千元人民币,非控股权益应占收益为26,737千元人民币[16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录得经营溢利人民币26,329,000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约216.1%[7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入为3,946,324千元人民币,毛利为425,824千元人民币[164] - 公司收入从2023年同期的50.89亿元下降至2024年同期的39.46亿元,同比下降22.46%[191] 分部收入与业务表现 - 商用整车分部收入减少主要由于公司自2023年下半年起对改装车辆的重新定位策略[6][7] - 汽车动力系统分部业务量下降因客户订单延迟[6][7] - 汽车零部件分部业务量保持平稳增长,受益于拓展新客户策略[6][7] - 汽车动力系统分部2024年上半年实现收入人民币902,113,000元,同比下降23.6%[14] - 商用整车分部2024年上半年实现收入人民币330,671,000元,同比下降75.5%[17] - 汽车动力系统分部上半年大客户市场完成销售25,000台[15] - 商用整车分部出口五菱观光车、高尔夫车等到越南、泰国、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并首次进入埃及市场[17] - 商用整车分部为百事可乐交付超过100台五菱售货车,助力其新移动零售业务[17] - 商用整车分部在2024年春节期间,智能移动储能充电车在广东、四川、云南、广西等地的高速公路服务区投入使用,市场反响良好[17] - 商用整车分部2024年上半年实现收入为人民币330,671,000元,同比下降75.5%[1] - 汽车动力系统分部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为人民币902,113,000元,同比下降23.6%[38][39] - 汽车动力系统分部2024年上半年销售发动机约84,000台,同比下降约33.3%[38][39] - 汽车动力系统分部2024年上半年对核心客户SGMW的销售额为人民币387,655,000元,同比下降约38.9%[42] - 汽车动力系统分部2024年上半年对其他客户的销售额为人民币514,458,000元,占总收入的57.0%[42] - 汽车动力系统分部2024年上半年产生经营亏损人民币17,112,000元,去年同期为经营溢利人民币7,298,000元[38][39] - 汽车动力系统分部2024年上半年计提物業、廠房及設備的減值虧損人民币10,000,000元[38][39] - 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分部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总收入为人民币2,698,094,000元,同比增长6.1%[56][57] - 该分部的经营溢利为人民币75,883,000元,同比增长约44.3%[56][57] - 向拓展客户的销售额为人民币1,041,736,000元,占该分部总收入的38.6%[60][61] - 公司通过联营公司向上汽通用五菱的销售额包括车身部件、底盘部件、电子电器部件等,销售额温和增加[60][61] - 公司进一步巩固了传统燃油桥优势,并优化了电动桥性能,微型电动桥产销突破1,000,000套件[60][61] - 公司同轴式电驱桥已配套长安、瑞驰、江淮等车企,并获得了奇瑞、吉利等主流新能源商用车的电动桥订单[62] - 公司鼓式EPB已国产化,线控制动产品实现从0到1的突破,已在福田装车验证,有望实现量产[62] - 公司皮卡和非承载式SUV的前、后桥产品已在长城、福田等主流市场量产应用[62] - 公司荊门生产基地主要为长城汽车供应汽车零部件,2024年上半年业务量持续增加,超过50%的产品配套新能源车型[62] - 公司于2024年上半年在印度为中国知名汽车生产商的汽车零部件业务设立的小规模生产继续保持盈利[64][66] - 公司商用整车分部在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对外销售)为人民币330,671,000元,较2023年同期大幅减少约75.5%[71][7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售出约3,650辆不同型号的汽车,较2023年同期大幅减少[71][72] - 改裝車及其他類型車輛(主要為觀光車)的銷量分別減少至約1,900輛及1,750輛[71][72] - 商用整车分部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利润人民币26,329,000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约216.1%[75] - 商用整车分部已扩展至海外市场,包括日本和美国[80][81] - 商用整车分部具备生产多种特种车辆的能力,如观光巴士、高尔夫球车、集装箱货车、冷藏车、警车、消防车和电动物流车等[75][76] - 商用整车分部的生产设施位于柳州、青岛和重庆[76] - 商用整车分部工厂位于柳州、青岛及重庆[77] - 商用整车分部生产多种特制车型,如观光车、高尔夫球车、微型厢式运输车、冷藏车、警车、消防车及电动物流车[77] - 商用整车分部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利润人民币26,329,000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约216.1%[75] - 商用整车分部已扩展至海外市场,包括日本和美国[80][81] - 商用整车分部具备生产多种特种车辆的能力,如观光巴士、高尔夫球车、集装箱货车、冷藏车、警车、消防车和电动物流车等[75][76] - 商用整车分部的生产设施位于柳州、青岛和重庆[76] - 商用整车分部工厂位于柳州、青岛及重庆[77] - 商用整车分部生产多种特制车型,如观光车、高尔夫球车、微型厢式运输车、冷藏车、警车、消防车及电动物流车[77] - 商用整车分部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利润人民币26,329,000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约216.1%[75] - 商用整车分部已扩展至海外市场,包括日本和美国[80][81] - 商用整车分部具备生产多种特种车辆的能力,如观光巴士、高尔夫球车、集装箱货车、冷藏车、警车、消防车和电动物流车等[75][76] - 商用整车分部的生产设施位于柳州、青岛和重庆[76] - 商用整车分部工厂位于柳州、青岛及重庆[77] - 商用整车分部生产多种特制车型,如观光车、高尔夫球车、微型厢式运输车、冷藏车、警车、消防车及电动物流车[77] - 商用整车分部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利润人民币26,329,000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约216.1%[75] - 商用整车分部已扩展至海外市场,包括日本和美国[80][81] - 商用整车分部具备生产多种特种车辆的能力,如观光巴士、高尔夫球车、集装箱货车、冷藏车、警车、消防车和电动物流车等[75][76] - 商用整车分部的生产设施位于柳州、青岛和重庆[76] - 商用整车分部工厂位于柳州、青岛及重庆[77] - 商用整车分部生产多种特制车型,如观光车、高尔夫球车、微型厢式运输车、冷藏车、警车、消防车及电动物流车[77] - 商用整车分部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利润人民币26,329,000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约216.1%[75] - 商用整车分部已扩展至海外市场,包括日本和美国[80][81] - 商用整车分部具备生产多种特种车辆的能力,如观光巴士、高尔夫球车、集装箱货车、冷藏车、警车、消防车和电动物流车等[75][76] - 商用整车分部的生产设施位于柳州、青岛和重庆[76] - 商用整车分部工厂位于柳州、青岛及重庆[77] - 商用整车分部生产多种特制车型,如观光车、高尔夫球车、微型厢式运输车、冷藏车、警车、消防车及电动物流车[77] - 商用整车分部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利润人民币26,329,000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约216.1%[75] - 商用整车分部已扩展至海外市场,包括日本和美国[80][81] - 商用整车分部具备生产多种特种车辆的能力,如观光巴士、高尔夫球车、集装箱货车、冷藏车、警车、消防车和电动物流车等[75][76] - 商用整车分部的生产设施位于柳州、青岛和重庆[76] - 商用整车分部工厂位于柳州、青岛及重庆[77] - 商用整车分部生产多种特制车型,如观光车、高尔夫球车、微型厢式运输车、冷藏车、警车、消防车及电动物流车[77] - 商用整车分部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利润人民币26,329,000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约216.1%[75] - 商用整车分部已扩展至海外市场,包括日本和美国[80][81] - 商用整车分部具备生产多种特种车辆的能力,如观光巴士、高尔夫球车、集装箱货车、冷藏车、警车、消防车和电动物流车等[75][76] - 商用整车分部的生产设施位于柳州、青岛和重庆[76] - 商用整车分部工厂位于柳州、青岛及重庆[77] - 商用整车分部生产多种特制车型,如观光车、高尔夫球车、微型厢式运输车、冷藏车、警车、消防车及电动物流车[77] - 商用整车分部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利润人民币26,329,000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约216.1%[75] - 商用整车分部已扩展至海外市场,包括日本和美国[80][81] - 商用整车分部具备生产多种特种车辆的能力,如观光巴士、高尔夫球车、集装箱货车、冷藏车、警车、消防车和电动物流车等[75][76] - 商用整车分部的生产设施位于柳州、青岛和重庆[76] - 商用整车分部工厂位于柳州、青岛及重庆[77] - 商用整车分部生产多种特制车型,如观光车、高尔夫球车、微型厢式运输车、冷藏车、警车、消防车及电动物流车[77] - 商用整车分部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利润人民币26,329,000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约216.1%[75] - 商用整车分部已扩展至海外市场,包括日本和美国[80][81] - 商用整车分部具备生产多种特种车辆的能力,如观光巴士、高尔夫球车、集装箱货车、冷藏车、警车、消防车和电动物流车等[75][76] - 商用整车分部的生产设施位于柳州、青岛和重庆[76] - 商用整车分部工厂位于柳州、青岛及重庆[77] - 商用整车分部生产多种特制车型,如观光车、高尔夫球车、微型厢式运输车、冷藏车、警车、消防车及电动物流车[77] - 商用整车分部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利润人民币26,329,000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约216.1%[75] - 商用整车分部已扩展至海外市场,包括日本和美国[80][81] - 商用整车分部具备生产多种特种车辆的能力,如观光巴士、高尔夫球车、集装箱货车、冷藏车、警车、消防车和电动物流车等[75][76] - 商用整车分部的生产设施位于柳州、青岛和重庆[76] - 商用整车分部工厂位于柳州、青岛及重庆[77] - 商用整车分部生产多种特制车型,如观光车、高尔夫球车、微型厢式运输车、冷藏车、警车、消防车及电动物流车[77] - 商用整车分部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利润人民币26,329,000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约216.1%[75] - 商用整车分部已扩展至海外市场,包括日本和美国[80][81] - 商用整车分部具备生产多种特种车辆的能力,如观光巴士、高尔夫球车、集装箱货车、冷藏车、警车、消防车和电动物流车等[75][76] - 商用整车分部的生产设施位于柳州、青岛和重庆[76] - 商用整车分部工厂位于柳州、青岛及重庆[77] - 商用整车分部生产多种特制车型,如观光车、高尔夫球车、微型厢式运输车、冷藏车、警车、消防车及电动物流车[77] - 商用整车分部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利润人民币26,329,000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约216.1%[75] - 商用整车分部已扩展至海外市场,包括日本和美国[80][81] - 商用整车分部具备生产多种特种车辆的能力,如观光巴士、高尔夫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