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华银科技(00515)
icon
搜索文档
中华银科技(新)(00515.HK)7月9日收盘上涨20.27%,成交1201.2万港元
金融界· 2025-07-09 16:37
市场表现 - 7月9日恒生指数下跌1 06%至23892 32点 中华银科技股价上涨20 27%至0 445港元/股 成交量2636 04万股 成交额1201 2万港元 振幅39 19% [1] - 最近一个月中华银科技累计涨幅20 54% 今年以来累计涨幅109 11% 跑赢恒生指数20 38%的涨幅 [1] 财务数据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营业总收入3735 65万元 同比减少84 61% 归母净利润-4896 81万元 同比减少70 34% 毛利率5 72% 资产负债率100 26% [1] - 工业工程行业市盈率平均值16 5倍 中值3 16倍 中华银科技市盈率-2倍 行业排名第179位 [1] 公司业务 - 公司是香港及中国十大印刷线路板生产商之一 2010年开始发展LED照明业务 拥有超过20项LED照明领域知识产权 包括专利氮化铝陶瓷 [2] - 公司在光衰减及冷却技术方面取得多项专利 产品获国家发改委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认可 [2] - 公司拥有多元化产品组合和灵活生产工序 与世界知名学院合作研发高附加值PCB及基板制造技术 [2] 发展战略 - 公司计划拓展商业LED照明项目 包括室内照明 景观照明和灯饰装修 以扩大市场份额 [2] - 未来将继续发展PCB业务 寻求与实力雄厚的策略伙伴合作 同时全力发展LED业务 [2] - 公司认为中国城市化发展和政府利好政策将推动LED行业持续增长 [2]
港股中华银科技跌超80%
快讯· 2025-06-05 15:17
港股中华银科技股价波动 - 港股中华银科技股价单日跌幅超过80% [1] - 该股在5月20日至6月4日期间累计上涨4倍 [1]
中华银科技(00515.HK)5月20日收盘上涨58.24%,成交1018.76万港元
金融界· 2025-05-20 16:36
市场表现 - 5月20日恒生指数上涨1 49%至23681 48点 中华银科技股价单日上涨58 24%至0 144港元/股 成交量8296 38万股 成交额1018 76万港元 振幅63 74% [1] - 中华银科技最近一个月累计涨幅16 67% 今年以来累计涨幅85 71% 显著跑赢恒生指数同期16 31%的涨幅 [2] 财务数据 - 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3735 65万元 同比减少84 61% 归母净利润亏损4896 81万元 同比扩大70 34% 毛利率5 72% 资产负债率100 26% [2] - 工业工程行业市盈率平均值14 82倍 中值2 45倍 中华银科技市盈率为负1 95倍 行业排名第171位 低于同业公司如博奇环保(2 44倍)等 [2] 业务发展 - 公司为香港及中国十大印刷线路板生产商之一 2010年拓展LED照明业务 拥有20余项LED领域知识产权 包括专利氮化铝陶瓷技术 [3] - LED业务获国家发改委等机构认证 在光衰减及冷却技术有专利优势 计划拓展商业照明项目如室内/景观照明 以配合城市化政策红利 [3] - 印刷线路板业务具备多元化产品组合 与知名院校合作研发高附加值PCB技术 未来拟通过战略合作强化该业务 [3] 资本动态 - 2025年5月13日拟配售4520万新股 占扩大后股本16 63% 配售价0 5港元较前收盘折价23 46% [4]
中华银科技(00515) - 2024 - 中期财报
2025-03-28 17:47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十二个月,公司营业额为40,340千港元,较2023年的262,134千港元下降约84.61%[7] - 2024年毛利为2,308千港元,较2023年的19,956千港元下降约88.43%[7] - 2024年除税前亏损为54,005千港元,较2023年的33,796千港元增加约60.09%[7] - 2024年期内亏损为53,611千港元,较2023年的33,394千港元增加约60.54%[7] - 2024年期内全面开支总额为52,070千港元,较2023年的23,281千港元增加约123.66%[7] - 2024年每股亏损为5.55港仙,较2023年的4.64港仙增加约19.61%[8] - 2023年公司年内亏损924458千港元,2024年截至12月31日止12个月集团产生亏损约53611000港元[14][17] - 2024年总营业额40,340千港元,较2023年的262,134千港元大幅下降[21] - 2024年除税前亏损54,005千港元,较2023年的33,796千港元有所增加[21] - 2024年所得税抵免394千港元,2023年为402千港元[22]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52,879千港元,2023年为31,043千港元[26] - 2024年公司营业额约40340千港元,较2023年约262134千港元减少84.6%[41][42][48] - 2024年股东应占亏损增加至约52900千港元,2023年为31000千港元[48] - 2024年毛利率约为5.7%,2023年为7.6%[48] 公司资产与负债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非流动资产为572,294千港元,较2023年的529,860千港元增加约8.01%[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净额为542,131千港元,较2023年的496,570千港元增加约9.17%[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负债净额)/资产净值为1,743千港元,较2023年的2,993千港元减少约41.76%[1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61,273千港元,较2023年的65,321千港元减少约6.19%[1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约542131000港元,流动负债约为648014000港元[1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借款约296035000港元,其中约293037000港元已违约[1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结余、存款及现金总额约为4627000港元[17]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值约为678200千港元,2023年为700100千港元[49] - 2024年12月31日,计息借贷约为318000千港元,资本负债比率约为46.89%,2023年分别为321500千港元和45.92%[4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净额约为542100千港元,流动比率约为0.16,2023年分别为496600千港元和0.26[4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4600千港元,2023年为49700千港元[4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其他应付款项含来自其他贷款人贷款21,978,000港元,年利率24%[32] - 2024年12月31日,已抵押资产总计453,926千港元,2023年为441,753千港元[39] 公司现金流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净额为60112千港元,2024年为现金流出净额19241千港元[15] - 2023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83483千港元,2024年为所用现金净额11863千港元[15] - 2023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4591千港元,2024年为26865千港元[15] - 2023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18780千港元,2024年为4239千港元[15] 公司成本与收益相关指标变化 - 2024年员工成本总额17,028千港元,较2023年的29,230千港元减少[23] - 2024年物业重估收益632,000港元,较2023年的2,361,000港元减少[27] - 2024年添置物业、厂房及设备支付54,124,000港元,较2023年的91,428,000港元减少[27] 公司贸易款项相关指标变化 - 2024年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的即期部份为73,793千港元,较2023年的86,834千港元减少[28] - 2024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总计53,287千港元,2023年为60,991千港元[30] - 2024年正常信贷期贸易应收款项全期预期信贷亏损期初结余84,521千港元,2023年为84,984千港元[30] - 2024年延长信贷期贸易应收款项全期预期信贷亏损期初结余9,439千港元,2023年为6,148千港元[30] - 2024年12月31日贸易应付款项总计34,748千港元,2023年为45,522千港元[32] 公司银行贷款相关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十二个月,集团取得新银行贷款13,088,000港元,2023年为299,282,000港元[35] 公司股本与股权相关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1,133,298千股,股本1,133千港元[36] - 第一次认股事项发行133,883,000股,占发行前股本约20.00%,发行后约16.67%,所得款项总额及净额分别约为13.4百万港元及13.2百万港元[55] - 第一次认股事项认购价每股0.10港元,较协议日期收市价溢约42.86%,较前五日均价溢约37.36%[55] - 第一次认股事项所得款项净额中11.2百万港元用于偿债,2百万港元用作营运资金,2024年12月31日已全部使用[55] - 第二次认股事项发行330,000,000股,占发行前股本约41.08%,发行后约29.12%,所得款项总额及净额分别约为35.64百万港元及33.14百万港元[56] - 第二次认股事项认购价每股0.108港元,较协议日期收市价折让约16.28%,较前五日均价折让约16.15%[56] - 第二次认股事项所得款项净额中27.14百万港元用于偿债,6百万港元用作营运资金,报告日期已全部使用[56] - 第三次认股事项发行本金总额为16,065,967.80港元可换股债券,年利率8%,换股后将发行160,659,678股[57] - 第三次认股事项初始换股价0.10港元,较协议签订日收市价溢约132.56%,较前五日均价溢约140.38%[57] - 第三次认股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15.80百万港元,14.00百万港元用于偿债,1.80百万港元用作营运资金,已全部动用[58] - 2024年12月31日,赖育斌持有公司200万股,占已发行股本0.18%;郭俊豪持有300万股,占0.26%;梁嘉欣持有100万股,占0.09%;魏晓民持有200万股,占0.18%;王国安持有60万股,占0.05%;张唯加持有60万股,占0.05%;丘雨美持有60万股,占0.05%[66] - 2024年12月31日,江镇濠持有公司26707.9408万股,占已发行股本23.57%;中国建莱持有22000万股,占19.41%;何秀媚持有22000万股,占19.41%;李斯廸持有12637.08万股,占11.15%;Union Insurance持有12455.4万股,占10.99%;林晓武持有12613.5553万股,占11.13%;陈辉持有8696.1万股,占7.67%;王双持有6694万股,占5.91%[69] - 江鎮濠先生被視為於267,079,408股股份中擁有權益,包括個人持有的47,079,408股及中國建萊持有的220,000,000股,其持有中國建萊60%權益[71] - 李斯廸女士被視為於126,370,800股股份中擁有權益[71] - 林曉武先生被視為於126,135,553股股份中擁有權益[71] - 王雙女士被視為於66,940,000股股份中擁有權益[71] 公司购股期权相关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12個月,根據舊購股權計劃4,558,930份購股權已失效[73] - 新購股權計劃期限自2016年8月19日起至2026年8月18日止,計劃授權限額為批准日已發行股份的10% [75] - 2020年6月22日股東週年大會更新計劃授權限額,可認購最多54,364,739股合併後股份[7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12個月,公司無授出購股權(2023年:54,300,000份),4,600,000份購股權因前任董事辭任失效[77] - 2024年1月1日及12月31日,可供授出的購股權數目分別為64,739股及4,664,739股[7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12個月,根據所有計劃授出購股權可發行股份總數49,700,000股,佔已發行相關類別股份加權平均數952,389,035股約5.22% [7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购股期权总计58859千份,期间注销/失效9159千份,剩余49700千份[80] - 2023年1月19日授出的购股期权公平值评估为3520000港元,预期波幅74%,无风险利率3.19%[84] - 2014年10月22日授出的购股期权行使价因供股和股份合并调整为4.27港元[8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12个月,合共9158930份购股期权失效[84] 公司人员变动情况 - 蒲燕珊2024年2月28日获委任,8月31日辞任公司相关职位[85] - 江灿辉2024年5月31日辞任公司执行董事及副主席[85] - 许明2024年6月26日退任公司执行董事[85] - 朱沛祺2024年9月6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85] - 曾拥光2024年11月15日辞任公司执行董事[86] - 王兵于2024年11月15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100] - 何秀媚于2025年1月16日获委任为行政总裁[100] - 江灿辉于2024年5月31日辞任副主席[100] - 许明于2024年6月26日退任行政总裁[100] - 曾拥光于2024年11月15日辞任[100] - 赖育斌于2025年1月17日辞任非执行董事主席[100] - 朱沛祺于2024年9月6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00] - 张唯加于2025年1月13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00] - 蒲燕珊于2024年2月28日获委任独立非执行董事,于2024年8月31日辞任[100] 公司业务运营相关情况 - 集团采取成本控制、新租赁业务、与债权人磋商、探索贷款重组等措施改善营运资金等状况[17][18] - 公司计划继续开展PCB及LED产品业务,包括与客户保持联系、探索新产品机会等[46] - 2024年4月15日,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拟投资湖南果实智能51%股权[64] - 2024年12月27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以51万港元认购合资公司51%股权,配售后,合资公司由上市公司附属公司及合资伙伴分别持有51%及49%[65] 公司合规与治理相关情况 - 2025年1月16日,董事会决议将公司财政年度结算日由12月31日改为6
中华银科技(00515) - 2024 - 中期业绩
2025-02-28 22:46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12个月,营业额40,340千港元,2023年为262,134千港元[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12个月,期内亏损53,611千港元,2023年为33,394千港元[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12个月,期内全面开支总额52,070千港元,2023年为23,281千港元[4] - 2024年12月31日,非流动资572,294千港元,2023年为529,860千港元[7]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资105,883千港元,2023年为170,235千港元[7]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负648,014千港元,2023年为666,805千港元[7]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净额542,131千港元,2023年为496,570千港元[7] - 2024年12月31日,(负债净额)╱资产净值1,743千港元,2023年为2,993千港元[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12个月,集团产生亏损约53,611,000港元,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约542,131,000港元[12] - 2024年除税前亏损5.4005亿港元,2023年为3.3796亿港元[21] - 2024年递延税项39.4万港元,2023年为40.2万港元[22] - 2024年员工成本总额1702.8万港元,2023年为2923万港元[25] - 2024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5287.9万港元,2023年为3104.3万港元[29] - 2024年集团支付5412.4万港元添置物业、厂房及设备,2023年为9142.8万港元[30] - 2024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总额扣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53287千港元,2023年为60991千港元[32] - 2024年12月31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的即期部份为73793千港元,2023年为86834千港元[32] - 2024年12月31日贸易应付款项为34748千港元,2023年为45522千港元[38] - 2024年12月31日其他应付款项为154218千港元,2023年为122621千港元[38] - 2024年12月31日应付票据为83384千港元,2023年为119444千港元[40] - 2024年12月31日已抵押资产总值为453926千港元,2023年为441753千港元[41] - 2024年营业总额为40340千港元,2023年为262134千港元,减少221794千港元,变动率-84.6%[42] - 回顾期内集团营业额约403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2.621亿港元减少84.6%[46] - 股东应占亏损增加至约5290万港元(2023年:3100万港元)[4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12个月的毛利率约为5.7%(2023年:7.6%)[4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总值约6.782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7.001亿港元)[48] - 2024年12月31日计息借贷约3.18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3.215亿港元),资本负债比率约为46.89%(2023年12月31日:45.92%)[4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约5.421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4.966亿港元),流动比率约为0.16(2023年12月31日:0.26)[4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包括已抵押银行存款)约46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4970万港元)[4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银行结余、存款及现金约46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900万港元)[48] - 于2024年12月31日,集团就添置物业、厂房及设备已订约但未于综合财务报表内计提拨备的资本承担为1204.1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566.7万港元)[66]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生产及买卖单面PCB营业额10.6万港元,2023年为4843.1万港元[21] - 2024年生产及买卖双面PCB营业额3309.3万港元,2023年为2.0735亿港元[21] - 2024年生产及买卖多层PCB营业额714.1万港元,2023年为635.3万港元[21] - 2024年单面板营业额为106千港元,占比0.3%,2023年为48431千港元,占比18.5%,减少48325千港元,变动率-99.8%[42] - 2024年双面板营业额为33093千港元,占比82.0%,2023年为207350千港元,占比79.1%,减少174257千港元,变动率-84.0%[42] - 2024年多层板营业额为7141千港元,占比17.7%,2023年为6353千港元,占比2.4%,增加788千港元,变动率12.4%[42] 债务及法律诉讼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包括应付工程款约101,738,000港元、其他借款约21,978,000港元、应付票据约83,384,000港元、银行借款约296,035,000港元[1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约2.96035亿港元银行借款分类为流动负债,其中约2.93037亿港元已违约[18] - 银行债权人向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提出约3.36亿元人民币民事索偿[1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若干未决申索附带对集团中国附属公司银行账户实施的资产保全令,涉及总金额约149万港元(人民币139.2万元)[63] - 集团一名银行债权人起诉公司及其附属公司,要求偿还总额约人民币3.36亿元[63] 股权发行情况 - 公司按一般授权发行1.33883亿股新股,所得款项总额及净额分别约为1340万港元及1320万港元[55] - 公司根据特别授权向四名认购人发行3.3亿股新股,认购价每股0.108港元,所得款项总额及净额分别约为3564万港元及3314万港元[57] - 3.3亿股第二批认购股份相当于公司紧接第二次认购事项完成前已发行股本的约41.08%,及扩大后已发行股本的约29.12%[57] - 认购价较协议日期收市价每股0.129港元折让约16.28%,较前五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每股约0.1288港元折让约16.15%[57] - 公司根据一般授权向两名认购人发行本金总额为16065967.80港元的三年期可换股债券,年利率8%[59] - 按初始换股价0.10港元计算,可换股债券获悉数行使后公司将配发及发行160659678股普通股[59] - 初始换股价较协议签订当日收市价每股0.043港元溢价约132.56%,较前五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每股0.0416港元溢价约140.38%[59] 人员变动情况 - 王兵自2024年11月15日起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72] - 张唯加自2025年1月13日起辞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务[72] - 何秀媚自2025年1月16日起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72] - 赖育斌自2025年1月17日起辞任公司非执行董事及主席[72] - 王国安于2024年7月25日获委任为铸帝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73] - 郭俊豪自2024年11月15日起代替曾拥光为公司授权代表[74] 公司制度及合规情况 - 公司财政年度结算日于2025年1月16日由12月31日改为6月30日[75] - 202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仅管理账目未按月分发董事[77] - 2023年11月30日陆海林辞任,公司不符合上市规则,2024年2月28日蒲燕珊获委任后重新符合[81] 审核委员会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审核委员会由丘雨美、王国安、张唯加及朱沛祺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85] - 审核委员会获公司董事会授权调查职权范围内活动,主要职能是检讨及监督集团财务报告程序及内部监控[86] - 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12个月的未经审核财务报表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委员会认为报表符合适用会计准则、上市规则及其他法律规定并已充分披露[86] 信息披露情况 - 第二份中期业绩公告刊载于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网站及公司网站[87] - 公司2024年第二份中期报告将在2025年3月31日或之前寄发给公司股东(如有请求)及上传至相关网站[87] 董事会成员情况 - 截至2025年2月28日,董事会成员包括执行董事何秀媚女士(行政总裁)、郭俊豪先生、梁嘉欣女士及王兵先生;非执行董事魏晓民先生;以及独立非执行董事王国安先生、丘雨美女士及朱沛祺先生[89] 员工数量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约154名(2023年12月31日:328名)[52] 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十二个月,公司或其附属公司并无购买、赎回或出售其任何自身上市证券[68]
中华银科技(00515)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7 18:42
财务业绩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营业额为25,476千港元,较2023年的111,077千港元大幅下降[6] - 期内亏损为15,584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3,134千港元[6] - 每股亏损为1.95港仙,2023年同期为1.85港仙[7] - 2024年上半年总营业额为2547.6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11077亿港元大幅下降[20]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为1566.1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315.4万港元[20]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抵免为7.7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2万港元[21] - 2024年上半年员工成本总额为843.2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200.8万港元[23] - 2024年上半年政府补助金约为54.1万港元,用于支持中国业务[24] - 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1497.2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238.9万港元[26] - 2024年上半年物业重估收益为63.2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54.1万港元[27] - 2024年上半年添置物业、厂房及设备支付5412.4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554.3万港元[27] - 2024年上半年集团营业额为25,476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11,077千港元减少85,601千港元,降幅77.1%[43] - 2024年上半年单、双、多层PCB营业额分别为82千港元、23,731千港元、1,663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分别减少99.3%、75.5%、47.7%[4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营业额约255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1.111亿港元减少77.1%,主要因PCB产品销量下降[44][45] - 股东应占亏损增加至约1500万港元(2023年:1240万港元),毛利率降至约5.2%(2023年:7.0%)[45] 资产负债情况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578,653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29,860千港元有所增加[8]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107,906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70,235千港元减少[8]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620,918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666,805千港元减少[8]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净额为(513,012)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98,570)千港元增加[8] - 2024年6月30日资产总值减流动负债为65,641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3,290千港元增加[8]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30,381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0,297千港元略有增加[9] - 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35,260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993千港元大幅增加[9]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总额(扣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525.87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609.91万港元[29]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的即期部份为740.4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868.34万港元[29] - 2024年6月30日正常信贷期贸易应收款项全期预期信贷亏损期初结余为84,521千港元,延长信贷期为9,439千港元,其他应收款项为46,812千港元[30][31][33]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169,576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77,314千港元有所减少,采购货品信贷期90日至120日[34]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约为6.20918亿港元,包括应付建设成本、有抵押贷款、应付票据及银行借款等[15]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值约6.866亿港元,计息借贷约3.283亿港元,资本负债比率约为47.8% [46]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净额约5.13亿港元,流动比率约为0.17 [46] - 2024年6月30日已抵押资产价值454,232千港元,包括楼宇、使用权资产等[41] 现金流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净额为2833.1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41.8万港元[1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253万港元,2023年同期所得现金净额为33万港元[1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4061.3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710.2万港元[1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95.8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3414.6万港元[13] - 2024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约900万港元 [46] 经营措施 - 管理层通过成本控制措施改善集团经营业绩及现金流,专注现有业务[16] - 集团与境内潜在长期租户就物业租金进行磋商[17] - 集团与应付工程款债权人磋商延长还款日期,与其他借款贷款人磋商还款事宜[17] - 集团将约1.37292亿港元银行借款分类为流动负债,正与往来银行磋商获取必要融资[17] - LED分部拟专注信贷管理,优化贸易应收款项收回,仅进行应收款项周期短且具盈利的项目[54] 股份与股权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法定股份数目为1,200,000,000千股,已发行及缴足股份为1,133,298千股[3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为1,133,298,394股[60][61][62] - 董事赖育斌、曾拥光分别持有2,000,000股、3,0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百分比为0.18%、0.26%[60] - 主要股东李斯廸、Union Insurance、李建利等分别持有126,370,800股、124,554,000股、110,000,000股等,占已发行股本百分比为11.15%、10.99%、9.71%等[61] - 公司按一般授权完成发行1.33883亿股新股,所得款项净额约1320万港元已按计划使用 [51] - 公司发行3.3亿股第二批认购股份,所得款项总额及净额分别约为3564万港元及3314万港元,已按拟定用途悉数使用[52] - 第二批认购股份相当于公司紧接完成前已发行股本约41.08%,扩大后已发行股本约29.12%,认购价较相关收市价折让约16.28%及16.15%[52] 购股计划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购股期权授出、行使或没收,600,000份购股期权失效,2023年授出54,300,000份[39] - 旧购股权计划于2016年6月4日届满,截至报告日期,旧购股计划项下尚未行使之购股权获行使后可发行股份数为4,558,930股,约占公司现有已发行股本的0.40%[64] - 新购股计划期限自2016年8月19日至2026年8月18日,计划授权限额为批准当日已发行股份的10%[66] - 任何12个月期间内,各合资格参与者获授最大配额不得超已发行股份1%,主要股东等承授人上限为已发行股份0.1%(或5百万港元,以较高者为准)[66] - 根据新购股计划及其他购股计划授出未行使购股获行使时可能发行股份数整体限额,不得超已发行股份30%[66] - 购股认价至少为授出日期收市价、前五营业日平均收市价、股份面值三者最高者[66] - 各合资格参与者接纳购股要约时须向公司支付1.00港元,款项自要约日期起21日内支付[66] - 公司计划授权限额更新,可授出购股权认购最多271,823,697股合併前股份(相当於经五股合併为一股后的54,364,739股)[6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购股权获行使,600,000份购股权因一名前任董事辞任而失效[67][69] - 2024年1月1日及6月30日,可供授出的购股数分别为64,739股及664,739股[67] - 2023年1月19日授出的购股权,2024年1月19日或之后归属50%,2025年1月19日或之后归属剩余50%,将於授出日期之第三年到期,公平值评估为352万港元[69] - 2023年1月19日授出购股权公平值计算,预期波幅74%,无派息,无风险利率3.19%[69] - 2014年10月22日授出的购股权,行使价因供股及股份合併调整为4.27港元,可於授出日期或之后行使,将於授出日期后第十年到期[6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总计58,859份购股,期内失效600份,剩余58,259份[68] 公司战略与投资 - 公司主要目标是为股东提高长期回报总额,策略为兼顾经常性盈利增长和财务状况 [50] - 公司拟投资湖南果实智能51%股权,该公司业务涉及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53] - 董事会认为加大研发力度升级产品重要,集团重视开发高附加值PCB产品,尤其是用于洁净环保应用的铜基PCB[54] 法律诉讼与账户冻结 - 公司中国营运附属公司涉多宗诉讼,总额5280万元人民币的若干申索仍在进行法律程序或延期未支付,已确认相关应付款项[58] - 2024年6月30日,中国附属公司银行账户被下达资产保全令,总金额约105.3万港元[58] 股息政策 - 董事会决定不宣派2024年上半年中期股息 [48] 人员变动 - 蒲燕珊2024年2月28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8月31日辞任所有职位[73] - 江灿辉2024年5月31日辞任执行董事及副主席[73] - 许明2024年6月26日退任执行董事[73] - 执行董事江灿辉于2024年5月31日辞任[79] - 执行董事许明于2024年6月26日退任[79] - 合规委员会主席蒲燕珊于2024年2月28日获委任,8月31日辞任[79] - 合规委员会朱沛祺于2024年9月6日加入并担任主席[79] - 审核委员会主席蒲燕珊于2024年2月28日获委任,8月31日辞任[79] - 审核委员会朱沛祺于2024年9月6日加入并担任主席[79] - 薪酬委员会蒲燕珊于2024年2月28日获委任,8月31日辞任[79] - 提名委员会蒲燕珊于2024年2月28日获委任,8月31日辞任[79] - 提名委员会朱沛祺于2024年9月6日获委任[79] 企业管治 - 2024年1月1日至6月30日公司基本遵守企业管治守则,但管理账目未按月向董事会成员分发,管理曾口头汇报[75] - 董事会通常每年召开4次以上且每季度召开1次以上,使用电子通讯开会可实现高出席率和快速回应[75] - 2023年11月30日陆博士辞任致公司不符合多项上市规则,2024年2月28日蒲女士获委任后重新符合[76] - 全体现任董事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内遵守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77] - 2024年6月30日审核委员会由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蒲女士为审核委员会主席[78] - 公司现任核数师事务所前合伙人无违规出任审核委员会成员或拥有财务利益情况[78] - 审核委员会认为集团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财务报表符合规定并充分披露[78] 其他 - 2024年中期集团取得新银行贷款3,088,000港元,低于2023年同期的3,625,000港元[37]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已订约未拨备承担为12,401,000港元,低于2023年12月31日的27,402,000港元[40] - 2024年集团主要管理人员酬金为710千港元,低于2023年同期的1,500千港元[42]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就添置物业、厂房及设备拥有已订约但未拨备的资本承担约1204.1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66.7万港元增加[56] - 2024年6月30日,公司雇员约238名(2023年12月31日:328名) [4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无其他须披露的相关权益或淡仓[63] - 公司发布2024年中期报告[80]
中华银科技(00515)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30 22:41
财务数据对比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营业额为2547.6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11077亿港元下降77.06%[2] - 期内亏损为1558.4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313.4万港元增加18.66%[2]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净额为5.13012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9857亿港元有所增加[4]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为3526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99.3万港元大幅增加[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每股亏损为1.95港仙,2023年同期为1.85港仙[3] - 2024年上半年,单面、双面、多层PCB及其他业务总营业额为2.5476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11.1077亿港元[13]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为1.5661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1.3154亿港元[13]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抵免为7.7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2万港元[14] - 2024年上半年员工成本总额为843.2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200.8万港元[1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1497.2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238.9万港元[18] - 2024年上半年物业重估收益为63.2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54.1万港元[19] - 2024年上半年集团支付5412.4万港元添置物业、厂房及设备,2023年同期为554.3万港元[19]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总额扣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52,587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60,991千港元减少[20]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的即期部份为74,040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86,834千港元减少[20]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33,571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5,522千港元减少[24] - 2024年6月30日其他应付款项为128,938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22,621千港元增加[24] - 2024年上半年单、双、多层PCB营业额分别为82千港元、23,731千港元、1,663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分别减少99.3%、75.5%、47.7%[28] - 2024年上半年总营业额为25,476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11,077千港元减少77.1%[2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业额约255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1.111亿港元减少77.1%,主要因PCB产品销量下降[29][30] - 股东应占亏损增加至约1500万港元(2023年:1240万港元),主要因营业额及毛利减少,部分被销售及分销开支以及融资成本减少所抵销[3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毛利率约为5.2%(2023年:7.0%)[30]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资产总值约为6.866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7.001亿港元),计息借贷约为3.283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3.215亿港元),资本负债比率约为47.8%(2023年12月31日:45.92%)[3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约为5.13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4.966亿港元),流动比率约为0.17(2023年12月31日:0.26)[3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包括已抵押银行存款)约为90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4970万港元)[3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雇员约238名(2023年12月31日:328名)[34] 财务状况及应对措施 - 公司管理层正通过成本控制措施改善经营业绩及现金流,专注现有业务[7] - 公司正与境内潜在长期租户就物业租金进行磋商[8] - 公司正与应付工程款债权人磋商,延长还款日期[9] - 公司正在就偿还其他借款与贷款人进行磋商[10] - 公司编制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时采用持续经营基准[7]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将约1.37292亿港元银行借款分类为流动负债[11] - 集团正在与往来银行磋商获取必要融资以满足营运资金及财务需求[1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其他应付款项中来自其他借款人的贷款为21,978,000港元,年利率24%[25] - 2024年6月30日已抵押资产总值为454,232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41,753千港元增加[27] - 正常信贷期贸易应收款项全期预期信贷亏损2024年6月30日为84,521千港元,与2023年12月31日持平[22] - 延长信贷期贸易应收款项全期预期信贷亏损2024年6月30日为9,439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23] 股息分配 - 中期期间无派付、宣派或建议任何股息,公司董事决定中期期间不派付股息[17] - 董事会决定不宣派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2023年6月30日:无)[33] 股份发行与投资 - 公司与四名认购人订立第一份认购协议,发行1.33883亿股第一批认购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约1320万港元,已按拟定用途使用[36] - 公司发行3.3亿股第二批认购股份,占发行前股本约41.08%,占扩大后股本约29.12%,认购价每股0.108港元,较相关股价折让约16.28%和16.15%,所得款项净额约3314万港元[37] - 公司拟将所得款项净额中的2714万港元用于部分偿还未偿还工程应付款,600万港元用作营运资金[37] - 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拟投资湖南果实智能51%股权[38] 业务策略 - 公司策略为同等着重取得持续的经常性盈利增长及维持集团的强健财务状况[35] - 董事会认为加大研发力度升级产品重要,集团重视开发高附加值PCB产品[39] - LED分部拟专注信贷管理,优化贸易应收款项收回,仅进行短周期盈利项目[39] 资本承担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添置物业、厂房及设备已订约未拨备资本承担约1204.1万港元[41] 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赎回或出售自身上市证券[43] 人员变动 - 蒲燕珊女士2024年2月28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江灿辉先生5月31日辞任执行董事及副主席,许明先生6月26日退任执行董事[44] - 王国安先生2024年7月25日获委任为广联工程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45] 企业管治 - 2024年1 - 6月公司基本遵守企业管治守则,有偏离合规事项[46] - 管理层虽未按月向董事会分发管理账目,但会定期口头汇报,认为足以评估集团表现[47] - 董事会通常每年召开4次以上,每季度召开1次以上,使用电子通讯开会可实现高出席率和快速回应[47] - 2023年11月30日陆博士辞任致公司不符合多项上市规则,2024年2月28日蒲女士获委任后重新符合[48] - 全体现任董事确认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内遵守董事证券交易标准守则[49] - 2024年6月30日审核委员会由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蒲女士为具备财务资格的主席[50] - 审核委员会认为集团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财务报表符合规定并充分披露[50] 业绩公告与报告 - 2024年中期业绩公告已发布,中期报告将于9月30日或之前寄发股东并上传网站[51]
中华银科技(00515)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08-23 18:50
期权及奖励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概无注销期权及奖励[3] - 该年度就公司所有计划项下授出的期权及奖励而可能发行的股份总数5430万股,占该年度相关类别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加权平均数66941.5394万股的约8.11%[3]
中华银科技(00515)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9 16:3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前称达进东方照明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号00515 [1][4] - 公司主要从事生产及买卖多类LED照明及PCB产品,包括单、双、多层(多至12层)PCB及桥塔和电缆贸易[15] - 公司于2006年6月23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是优质PCB生产商[141] - 公司PCB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子消费品等,也从事LED照明等业务,客户网络覆盖中国、美国等[141] - 公司在中山市设有两家PCB生产厂房,总面积约110,000平方米,电路板年产能约5,711,500平方呎[141] 宏观环境影响 - 2020 - 2022年新冠影响集团人力资源、供应链、产品付运和整体经济形势 [6] - 2022年12月中国解除新冠相关限制后经济未迅速反弹,全球经济受美国加息等因素影响 [7] 应对挑战措施 - 集团采取控制成本、改善质量、策略性定价及积极营销等措施应对挑战 [7] - 董事会及管理团队将改善现有业务并探索创造价值的机会 [7] 企业管治 - 公司致力采纳企业管治标准,本年度基本遵守联交所上市规则附录的企业管治守则 [9][10] - 本年度管理层账目未按月向董事会成员分发,但会定期口头更新 [10] - 董事会通常每年召开4次以上,每季度召开1次以上,第一及第三季度考虑全年及中期业绩,第二及第四季度处理其他企业行动或事宜[11] - 2023年11月30日陆海林博士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致公司不符合多项上市规则规定[13] - 2024年2月28日蒲燕珊女士获委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公司重新符合上市规则规定[14] 董事会架构 - 董事会由11名成员组成,包括5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及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7] - 董事会目前性别比例为3名女性董事及8名男性董事[17] - 独立非执行董事蒲女士与公司订立一年任期委任函,可自动重续一年[19] - 赖育斌先生为非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负责领导董事会确保其有效运作[20] - 许明先生为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负责领导管理集团业务日常运营[21] 各委员会情况 - 截至2023年11月30日前,审核委员会由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之后仅三名;2024年2月28日,蒲燕珊女士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审核委员会主席[24][25] - 审核委员会认为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经审核财务报表符合适用会计准则、上市规则及其他法律规定,并已充分披露[28] - 薪酬委员会现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丘雨美女士为主席,陆海林博士于2023年11月30日辞任前曾为成员[31] - 2023年公司根据购股计划授出购股已通过薪酬委员会审查,无股份奖励计划生效;2022年股份合并致购股数目及行使价调整获薪酬委员会批准[34] - 2023年1月19日公司向董事及非高级管理人员雇员授出购股,归属期不少于12个月,已征询薪酬委员会意见[35] - 提名委员会现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丘雨美女士为主席,陆海林博士于2023年11月30日辞任前曾为成员[37] - 提名委员会职能为制定提名政策供董事会考虑,执行批准政策,每年检讨董事会架构、人数及组成并提改动建议[38] - 合规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蒲燕珊女士为现任主席[40] - 合规委员会获董事会授权监督集团合规情况,检讨监管合规程序及系统成效[41] 多元化政策 - 董事会已制定成员多元化政策,目前十一名董事中有三名女性董事,考虑修订政策规定委任至少一名不同性别的董事[42][43]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性别比率为1.59:1(男性:女性),公司将促进整体劳动力性别多元化[45] - 提名委员会检查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实施情况,认为政策适当有效,还会评估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性并推荐退任董事重选[44] 董事相关规定 - 十一名董事中四名是独立非执行董事,符合上市规则至少三分之一的规定,临时出缺时董事会将及时确定替换人选[47] - 董事会每年检讨确保获得独立观点及意见的机制,并提出多项执行意见[47][48][49][50][51][52][53][54][55] - 新获委任董事将收取入职资料包,集团提供培训和规则更新,确保董事遵守规定和了解企业管治[56] - 董事提名需提交提名委员会审议,评估候选人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独立非执行董事需评估独立性[39] - 公司记录显示董事在本年度接受了培训、规则更新或专业发展[57] 财务状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产生亏损净额约3339.4万港元,流动负债净额约为4.9657亿港元,流动负债约为6.66805亿港元[66]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包括应付建设成本约9350.1万港元、计入其他应付款项的有抵押贷款约2222.2万港元、应付票据约1.19444亿港元、银行借款约2.99282亿港元,银行结余、存款及现金总额约为4970.8万港元,其中约4071.4万港元为已抵押银行存款[66] - 2023年公司营业额约为2.621亿港元,较2022年的2.602亿港元增加0.75%,毛利率为7.6%(2022年:7.0%),股东应占亏损金额约3100万港元,较去年减少24.6%[108] - 按产品划分,2023年单面PCB营业额为2.0735亿港元,占比79.1%;双面PCB为635.3万港元,占比2.4%;多层PCB为484.31万港元,占比18.5%;LED照明业务收益为零(2022年:701.2万港元)[103] - 按地域划分,2023年香港地区营业额为545.7万港元,占比2.1%;中国(不包括香港)为2.44879亿港元,占比93.4%;亚洲(不包括香港及中国)为48.3万港元,占比0.2%;欧洲为0[104] - 2023年集团确认股本结算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约120万港元(2022年:零港元),未对现金流造成负面影响[109] - 2023年管理层就贸易应收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确认拨回净额580万港元(2022年:400万港元)[110]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总值约7.001亿港元,计息借贷约3.215亿港元,资本负债比率约45.92%[118]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约4.966亿港元,流动比率约0.26[118]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馀(包括已抵押)约4970万港元,(不包括已抵押)约900万港元[118] - 2023年和2022年已抵押资产包括千港元计的资产抵押(126,512和126,705)、楼宇(259,989和239,365)、在建工程(40,714和46,700)等[125] - 2023年和2022年资本承担分别为566.7万港元和3208.5万港元[12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亏损净额约3339.4万港元,流动负债净额约4.9657亿港元,流动负债约6.66805亿港元,银行结余、存款及现金总额约4970.8万港元[127] 财务策略 - 2024财政年度,管理层及董事目标是进一步削减成本最多为250万港元,成本削减计划预计于2024年下半年最终确定并实施[67] - 集团正与潜在租户磋商租赁备用厂房,若落实有望获现金人民币20 - 40百万元作为预付租赁付款/按金,预计租赁于2024年第三季度或之前敲定[68] - 2024年第一季度,集团已偿还应付工程款约人民币10百万元,拟于第二季度安排偿还另一笔约人民币10百万元,若2024年第二至第三季度成功股权集资,拟从所得款项中提取约人民币25百万元用于偿还应付工程款[69] - 2023年12月31日后,集团获贷款人授予延长信贷期,可于2025年3月31日后偿还将到期的其他借款[70] - 2024年2月22日,公司已向认购人发行1.33883亿股新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约1320万港元,拟于2024年第二至第三季度启动及完成股权集资以筹集所得款项净额逾3500万港元[72]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将约1.44698亿港元银行借款分类为流动负债,还款期限超12个月但含按要求偿还条款[73] - 公司计划2024下半年以债务及/或股权方式集资最多1.4亿元人民币,2024年全年续借不少于1亿元人民币银行及其他借贷[73] - 审核委员会认为管理层解决无法表示意见的行动计划有效,核数师将在2025年2、3月前后重新评估集团持续经营状况[74] - 2024年1月31日公司与认购人订立认购协议,发行1.33883亿股认购股份,认购价每股0.10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1.32亿港元,2月22日完成认购[138] - 公司拟将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中约1.12亿港元用于偿还集团到期债务及负债,200万港元用作集团营运资金[138] 风险管理与内部监控 - 董事会确认监督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并至少每年检讨成效的责任[76] - 集团已设计并制定适当政策及管控,确保资产保障、法规遵从、财务记录可靠及风险识别管理[77] - 董事会采纳涵盖多方面的内部控制程序,中国主要运营附属公司部门主管负责相关培训[78] - 董事会认为2023年度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有效且充足,未识别重大内控缺失[79] - 集团采用三级风险管理方法,运营单位、管理层、董事会分别为三道防线[82] - 董事会认为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整体有效且充足,已制定内幕消息监控及披露指引[83] 会议召开情况 - 本年度公司举行9次董事会会议、2次审核委员会会议、1次提名委员会会议、2次薪酬委员会会议、1次合规委员会会议及2次股东大会[86] 股东沟通与权益 - 公司设立多种渠道与股东沟通,包括在联交所和公司网站发布报告、公告等,以及通过股东大会交流[87] - 持有不少于公司缴足股本十分之一的股东有权要求董事会召开股东特别大会,大会须在要求递呈后两个月内召开[90] - 股东提名人士参选董事需根据细则第88条将书面通知送交公司总办事处及香港主要营业地点[91] - 除特定情况外,股东在股东大会上的表决须以点票方式进行[92] 章程相关 - 2023年6月30日公司采纳经修订及重列的组织章程大纲及章程细则,本年度章程文件无重大改动[94] - 2023年6月30日公司通过特别决议案,采纳经修订及重列之组织章程大纲及章程细则[137] 公司秘书情况 - 公司秘书陈振球为香港执业律师,本年度接受不少于15小时相关专业培训[94] 公司政策 - 董事会采纳举报政策,设立独立邮箱whistle - blowing@csthltd.com,所有举报事项将独立调查并保密举报人信息[95] - 董事会采纳反欺诈及反贪污政策,对欺诈和贪污零容忍,定期检讨政策及机制[96] 董事履历 - 江灿辉64岁,2021年10月15日起任执行董事兼副主席,加入集团前在中企任高管超10年[97] - 许明52岁,2016年9月14日起任执行董事,2020年4月9日起任行政总裁,有资本市场经验和广泛人脉[97][98] - 曾拥光51岁,2018年3月27日起任执行董事,有中国商业银行管理经验[98] - 郭俊豪42岁,2017年4月10日起任执行董事,加入公司前在中资金融机构工作超7年[99] - 梁嘉欣29岁,2022年5月30日起任执行董事,有金融投资控股公司投资项目工作经验[99] - 赖育斌45岁,2020年7月14日起任非执行董事兼主席,加入集团前在中企工作超20年[100] - 魏晓民55岁,2020年7月14日起任非执行董事,是房地产及科技领域企业家[100] - 陆海林博士74岁,2018年6月6日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2023年11月30日辞任,有超44年相关经验[102] 生产设施情况 - 公司拥有两间PCB生产厂,均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山市,工厂1面积5.8万平方米,产能为每月53万平方呎单面PCB;工厂2面积5.2万平方米,产能为每月42万平方呎双面及多层PCB[106] - 公司正开发新一期生产设施,位于现有工厂相邻地块,包括两幢不超地上十一层及地下一层的工厂及办公大楼,总面积120513.22平方米[106] - 公司在广东中山三角镇高平大道发展地块实施新一期生产设施建设,地块总面积65,999.7平方米,土地使用期50年,获批建设总面积120,513.22平方米设施,预计成本2.7亿元[134] - 公司与三角镇政府就可能投资的第三期发展项目订立两份项目协议,项目A建筑面积约151,875.44平方米,预计投资3.4932亿元;项目B建筑面积约248,333.45平方米,预计投资5.7117亿元[134] 业务发展策略 - 董事会认为加大研发力度升级产品很重要,集团重视开发高附加值PCB产品,尤其是用于洁净环保应用的铜基PCB[107] - LED分部拟专注信贷管理,优化贸易应收款项收回,仅进行应收款项周期短且盈利的项目[107] 股份与债券发行 - 2023年1月19日,董事会向60名承授人授出5430万份购股,其中1740万份授予董事,3690万份授予雇员,行使价为每股0.14港元[114] - 2023年2月15日,公司发行本金总额1526.232万港元三年期可换股债券,年利率8%,初始换股价0.114港元,较相关收市价溢价3.64%和0.35%,所得款项净额约1500万港元,超60%用于中山生产厂房建设[116] - 2023年6月9日,公司拟配發及發行4.4亿股认购股份,认购价每股0.1港元,较相关收市价折让4.76%和5.66%,
中华银科技(00515)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8 22:30
财务数据对比 - 2023年营业额为262,134千港元,2022年为260,179千港元[2] - 2023年毛利为19,956千港元,2022年为18,276千港元[2] - 2023年除税前亏损为33,796千港元,2022年为43,715千港元[2] - 2023年年内亏损为33,394千港元,2022年为43,715千港元[2] - 2023年每股亏损(港仙)基本及摊薄为(4.64),2022年为(6.41)[3] - 2023年非流动资产为529,860千港元,2022年为447,053千港元[4] - 2023年流动负债净额为(496,570)千港元,2022年为(408,416)千港元[4] - 2023年资产净值为2,993千港元,2022年为18,794千港元[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产生亏损约3339.4万港元[2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约4.9657亿港元,流动负债约为6.66805亿港元[20]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包括应付建设成本约9350.1万港元、有抵押贷款约2222.2万港元、应付票据约1.19444亿港元、银行借款约2.99282亿港元[20]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结余、存款及现金总额约为4970.8万港元,其中约4071.4万港元为已抵押银行存款[20] - 2023年客户合约收益26.2134亿港元,2022年为26.0179亿港元,其中PCB销售2023年为26.2134亿港元,2022年为25.3167亿港元[26] - 2023年其他收入9188万港元,2022年为3988万港元,主要包括银行利息、废料销售和政府补助金等[28] - 2023年其他盈亏净额6695万港元,2022年为3292万港元,包含汇兑收益、预期信贷亏损等项目[29] - 2023年融资成本1.7638亿港元,2022年为1.5843亿港元,包括银行及其他借贷、可换股债券和租赁负债利息[30] - 2023年所得税抵免402万港元,2022年无,主要为递延税项[30] - 2023年年度亏损经扣除各项后得出,雇员开支等多项成本有变化,如雇员开支总额2023年为2.923亿港元,2022年为4.2587亿港元[32] - 2023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3.1043亿港元,2022年为4.1053亿港元,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按相应数据计算[34] - 2023年未向普通股股东派付或建议派付股息,2022年也无[35]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总额扣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60991千港元,2022年为93108千港元[37] - 2023年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为45522千港元,2022年为58890千港元[39] - 2023年其他应付款项为122621千港元,2022年为70289千港元[39] - 2023年应付票据总额为119444千港元,2022年为146748千港元[42] - 2023年法定股本股份数目为1200000000千股,2022年为2400000千股[43] - 2023年已发行及缴足股本金额为669千港元,2022年为334708千港元[43] - 2023年营业额为2.62134亿港元,2022年为2.60179亿港元,略有增长[49] - 2023年除税前亏损为3379.6万港元,2022年为4371.5万港元,亏损有所收窄[49] - 2023年折旧总计1036.7万港元,2022年为729.7万港元[51] - 2023年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拨备拨回)/计提拨备为 - 295.9万港元,2022年为 - 392.7万港元[51] - 2023年来自中国(香港除外)的外部客户营业额为2.44879亿港元,2022年为2.29396亿港元[54] - 2023年公司流动负债净额约为4.9657亿港元,流动负债约为6.66805亿港元,银行结余、存款及现金总额约为4970.8万港元[58] - 2023年公司营业额约为2.621亿港元,较2022年的2.602亿港元增加0.75%[72] - 2023年毛利率为7.6%,2022年为7.0%;股东应占亏损金额约3100万港元,较2022年的4110万港元减少24.6%[72] - 2023年单面PCB营业额为4843.1万港元,占比18.5%,较2022年增加1862万港元,增幅62.5%;多层PCB和LED产品采购订单减少,LED照明业务收益为零[65] - 按地域划分,2023年中国(不包括香港)营业额为2.44879亿港元,占比93.4%,较2022年增加1548.3万港元,增幅6.7%;香港、亚洲(不包括香港及中国)、欧洲营业额均减少[68] - 2023年公司确认股本结算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约120万港元,2022年为零[73] - 2023年管理层就贸易应收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确认拨回净额580万港元,2022年为400万港元[74]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总值约7.001亿港元,计息借贷约3.215亿港元,资本负债比率约45.92%;流动负债净额约4.966亿港元,流动比率约0.26;现金及银行结余(包括已抵押)约4970万港元,(不包括已抵押)约900万港元[83]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共328名,较2022年的372名减少[87] 公司业务情况 - 公司附属公司主要从事LED照明以及PCB的制造及贸易[7] - 公司可呈報及經營分部包括單面PCB、雙面PCB、多層PCB[46] - 公司拥有两间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山市的PCB生产厂,正开发新一期生产设施,总建筑面积120513.22平方米[69] - 董事会认为加大研发力度、产品升级很重要,公司重视开发高附加值PCB产品,尤其是用于洁净环保应用的铜基PCB[71] - LED分部拟专注信贷管理,优化贸易应收款项收回,仅进行应收款项周期较短且具盈利的项目[71] 会计政策与准则 - 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实务声明第2号修订本对会计政策披露有影响[11] - 集团追溯实施香港会计师公会就长期服务金义务发布的指引,相关变动对集团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14][15] - 集团未提早采纳已颁布但尚未生效的新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其修订本,董事预期应用这些准则对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6][17] - 综合财务报表按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编制,以历史成本为基准,部分物业按重估金额计量[18] 法规政策影响 - 香港废除强积金 - 长期服务金抵销机制将于2025年5月1日正式生效[12] 公司经营策略与措施 - 董事编制综合财务报表采用持续经营基准,集团采取成本控制措施改善经营业绩和现金流,专注现有业务[20] - 集团正与中国境内潜在长期租户就物业租金进行磋商[20] - 公司主要目标是为股东提高长期回报总额,策略为重视经常性盈利增长及维持强健财务状况[88] 股本变动与融资 - 2024年2月22日公司发行1.33883亿股新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约1320万港元,还考虑发行更多股本筹资[22] - 2023年1月17日公司进行股本重组,包括股本削减、股份溢价削减、股份拆细等[45] - 2022年3月3日和5月12日公司分别配发行股份,所得款项用于偿债和运营资金等[45] - 2022年5月24日股份合併生效,每五股现有股份合併为一股[45] - 2023年1月19日,董事会向60名承授人授出5430万份购股权,行使价为每股0.14港元[78] - 2023年2月15日公司发行本金总额1526.232万港元三年期可换股债券,年利率8%,初始换股价0.114港元,较相关收市价分别溢价约3.64%和0.35%,所得款项净额约1500万港元已按拟定用途动用,超60%用于中山生产厂房新项目建设[79] - 2023年6月9日公司拟配發及發行4.4亿股认购股份,认购价每股0.10港元,较相关收市价分别折让约4.76%和5.66%,所得款项净额预期约4150万港元,后认购事项于8月7日被否決并失效[81]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将约1.44698亿港元银行借款分类为流动负债,正与银行磋商获取必要融资[22] - 2024年1月31日公司与认购人订立认购协议,发行133,883,000股认购股份,占现时已发行股本约20.00%,占扩大后已发行股本约16.67%,所得款项总额及净额预期分别约为1340万港元及1320万港元[107] - 公司拟将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中约1120万港元用于偿还到期债务及负债,200万港元用作营运资金[107] - 认购事项于2024年2月22日完成[107] 公司诉讼情况 - 公司前董事追讨164万港元特别花红付款,公司反申索524万港元,法院判决董事退还524万港元,但追回款项可能性极低[93] - 公司中国营运附属公司涉多宗诉讼,3850万元人民币申索未解决,银行账户被下达资产保全令,金额约507.6万港元[93] 公司项目投资 - 2023年7月7日,公司附属公司与合资伙伴成立合资金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公司附属出资51%即510万元人民币[94] - 公司在中山发展地块实施新一期生产设施建设,总建筑面积120513.22平方米,总建筑成本估计2.7亿元人民币[97][99] - 公司与镇政府就第三期发展项目订立协议,项目A投资3.4932亿元人民币,项目B投资5.7117亿元人民币[100][102][103] - 项目A预期8年履约监督期内至少一年纳税2668万元人民币,项目B预期至少一年纳税4000万元人民币[102][103] 公司治理与合规 - 2023年4月10日张唯加辞任安山金控非执行董事,2023年11月30日陆海林辞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2024年2月28日蒲燕珊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110] - 本年度公司未按月向董事会成员分发管理层账目,但管理层面会定期口头更新[111] - 董事会通常每年召开4次以上及每季度召开1次以上会议[113] - 2023年11月30日因陆海林辞任公司不符合上市规则相关规定,2024年2月28日蒲燕珊获委任后公司重新符合规定[115] - 各现任董事确认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内已遵守董事买卖公司证券标准守则[116] - 2023年11月30日前审核委员会由4名独立董事组成,之后为3名,陆博士当日辞任主席,2024年2月28日蒲燕珊女士获委任为主席[118] - 审核委员会认为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经审核财务报表符合适用准则、规则及法律规定并已充分披露[119] - 初步公告所载集团2023年综合财务报表数据经核数师核对与综合财务报表金额一致,但核数师未提供意见或确证[121] - 经审核全年业绩公告已刊出,2023年年报应于2024年4月30日前寄发股东并上载网站[122] - 截至2024年3月28日,董事会成员包括5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及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25] 其他事项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无单个客户贡献集团10%或以上采购额[55] - 本年度内,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集团采购总额不足30%,五大客户销售收益占集团销售收益总额不足30%[104] - 2023年6月30日公司通过特别决议案采纳新组织章程大纲及细则[106] - 本年度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赎回或出售自身上市证券[108] - 董事会决定不建议派付末期股息[85] - 2023年末抵押予银行的资产包括楼宇1.26512亿港元、在建工程2.59989亿港元等,总计约4.41753亿港元[90] - 2023年年结日集团未计提拨备的资本承担中,与物业、厂房及设备相关为0,分占合营公司的为566.7万港元[91] - 董事会及管理团队将改善现有业务并探索机会为公司及股东创造价值[123] - 核数师对公司综合财务报表无法表示意见,因未能取得充足审核凭证[57] - 公司存在与持续经营基准相关的重大不明朗因素,董事正采取措施改善资金及财务状况[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