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通AI社交(00628)

搜索文档
国美金融科技(00628)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5 19:55
獨立非執行董事 麥佑基先生 (於二零二四年二月五日獲委任) 羅文鈺教授 (於二零二四年四月十日獲委任) 黃嵩教授 (於二零二四年四月十九日獲委任) 目錄 | 2 | 公司資料 | | --- | --- | | 3 | 主席報告 | | 5 |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 | 26 | 董事及高級管理層簡介 | | 29 | 董事會報告 | | 52 | 風險因素 | | 56 | 企業管治報告 | | 72 | 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 | | 126 | 獨立審計師報告 | | 134 | 綜合損益表 | | 135 | 綜合損益及其他全面收入表 | | 136 | 綜合財務狀況表 | | 138 | 綜合權益變動表 | | 139 | 綜合現金流量表 | | 141 | 綜合財務報表附註 | 216 五年財務資料概要 公司資料 董事會 執行董事 周亞飛先生 (主席) 宋晨曦先生 非執行董事 魏婷女士 吳茜女士 (於二零二四年七月二十五日獲委任) 公司秘書 左毅先生 (於二零二四年七月二十五日獲委任) 審核委員會 麥佑基先生 (主席)(於二零二四年二月五日獲委任) 魏婷女士 羅文鈺教授 (於二零二四年四月十日獲委任 ...
国美金融科技(00628)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31 06:05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前身为国美金融科技有限公司,股份代号628[2] - 公司最终控股股东为黄光裕先生及杜鹃女士[11]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附属公司业务包括提供商业保理、其他金融服务、线上广告及充值服务、线上数据处理等[12] - 综合财务报表按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准则编制,以人民币呈报,数值约整至千位[13] - 本年度集团首次应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修订准则,于2024年1月1日生效,对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14] - 收购新业务前,集团业务包括商业保理、融资租赁及其他金融服务[15] - 营运分部划分为可呈报分部,包括商业保理、其他金融服务、游戏开发及发布、社交网络业务[17] - 管理层分开监察营运分部业绩,根据经调整税前溢利或亏损评估分部表现[18] - 分部资产包括流动及非流动资产,不包括未分配企业资产[18] - 分部负债包括流动及非流动负债,不包括未分配企业负债[18] - 2024年和2023年中国企业所得税税率均为25%[29] - 公司执行董事为周亚飞先生及宋晨曦先生[166] - 公司非执行董事为魏婷女士及吴茜女士[166]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麦佑基先生、罗文钰教授及黄嵩教授[16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收入从2023年的人民币8200万元大幅增加人民币1.821亿元或222.1%至2024年的人民币2.641亿元[3] - 集团经营溢利从2023年的人民币4610万元增加人民币2170万元或47.1%至2024年的人民币6780万元[3] - 公司拥有人应占集团本年度溢利于2024年为人民币3960万元,2023年为人民币3700万元[3]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4年末期股息,2023年亦无[4] - 2024年行政开支为人民币2518.5万元,2023年为人民币5596万元[5] - 2024年营销开支为人民币1.20227亿元,2023年为零[5] - 2024年财务成本为人民币490.1万元,2023年为人民币115万元[5] - 2024年全面收入总额为人民币8.8302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5.188亿元[7]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全面收入总额为人民币6.4305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5.188亿元[7] - 2024年非流动资产总值1125393千元,2023年为371533千元[9] - 2024年流动资产总值1482098千元,2023年为1330673千元[9] - 2024年流动负债总值18011千元,2023年为81587千元[9] - 2024年流动资产净值1400511千元,2023年为1312662千元[9] - 2024年资产总值减流动负债后为2525904千元,2023年为1684195千元[9] - 2024年非流动负债总值60837千元,2023年为0千元[10] - 2024年净资产为2465067千元,2023年为1684195千元[10]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2270802千元,2023年为1684194千元[10] - 2024年非控股权益为194265千元,2023年为1千元[1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公司源自外界客户的营业额为264,100千元,分部间营业额为19,811千元,总营业额为264,100千元[1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公司分部业绩为105,870千元,除税前溢利为67,770千元,本年溢利为58,506千元[1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分部资产为2,176,682千元,资产总值为2,607,491千元[2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分部负债为125,921千元,负债总额为142,424千元[2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公司银行利息收入为5,266千元,折旧及摊销为13,853千元[2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公司应收贸易账款及应收贷款预期信贷损失拨备计提为3,466千元,添置非流动资产为758,076千元[2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年度,公司源自外界客户的营业额为82,024千元,分部业绩为70,768千元[2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年度,公司除税前溢利为46,084千元,本年溢利为36,997千元[2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分部资产为1,242,059千元,资产总值为1,702,206千元[2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分部负债为12,644千元,负债总额为18,011千元[2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银行利息收入8969千元,折旧及摊销1166千元,预期信贷损失拨备3405千元[22] - 2024年来自中国外界客户的营业额为264100千元,2023年为82024千元[23] - 2024年中国非流动资产为753797千元,2023年为658千元[2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无客户单独贡献集团10%以上总收入;2023年公司A、B、C、D、E分别贡献收入10541千元、10526千元、9979千元、9704千元、8861千元[25] - 2024年应收商业保理贷款利息收入80371千元,2023年为75810千元[26] - 2024年广告服务收入26538千元,2023年为0千元[26] - 2024年充值服务收入113312千元,2023年为0千元[26] - 2024年订阅收入10548千元,2023年为0千元[26] - 2024年金融信息服务收入33331千元,2023年为6214千元[26] - 2024年银行利息收入5266千元,2023年为8969千元;2024年其他收入274千元,2023年为29千元[26] - 2024年员工福利开支(包括工资及薪金、退休福利计划供款)为22,104千元,2023年为11,277千元[28] - 2024年应收贷款及贸易账款预期信贷损失拨备计提为3,466千元,2023年为3,405千元[28] - 2024年核数师酬金为1,380千元,2023年为1,100千元[28] - 2024年财务成本为1,150千元,2023年为4,901千元[28] - 2024年当期中国企业所得税为10,713千元,2023年为8,939千元[31] - 2024年过往年度中国企业所得税(超额拨备)为 - 728千元,2023年拨备不足为990千元[31] - 2024年本年税项开支总计为9,264千元,2023年为9,087千元[31]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计算基于应占溢利39,641千元、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4,026,260千股,2023年基于应占溢利36,997千元、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2,701,123千股[34] - 公司不建议就2024年及2023年派息[32] - 2024年应收商业保理贷款为1281656千元,2023年为1054831千元[35] - 2024年应收贸易账款为59309千元,2023年为130千元[35] - 2024年预期信贷损失拨备为14944千元,2023年为11473千元[35] - 2024年应收商业保理贷款和应收贸易账款总额为1340965千元,2023年为1054961千元[35] - 2024年扣除预期信贷损失拨备后为1326021千元,2023年为1043488千元[35] - 2024年商业保理贷款实际利率为每年6%至8%,2023年为7.5%至12%[35] - 2024年账面价值总额为1267297000元的应收商业保理贷款以公平值总额约为1321681000元的应收客户账款作为抵押,2023年分别为1043358000元和1123474000元[35] - 2024年未到期应收商业保理贷款为1281656千元,2023年为1054831千元[36] - 2024年0至30日应收贸易账款为57449千元,31至60日为1278千元,61至90日为386千元,超过90日为196千元;2023年仅超过90日有130千元[38] - 2024年应收贸易账款预期信贷损失拨备为585千元,2023年为0千元[38] - 应收商业保理贷款预期信贷损失拨备,2023年1月1日为8068千元,本年计提11473千元,转回8068千元,年末为11473千元;2024年计提14359千元,转回11473千元,年末为14359千元[39] - 应收贸易账款预期信贷损失拨备,2023年1月1日、12月31日及2024年1月1日均为0,2024年计提580千元,汇兑调整5千元,年末为585千元[39] - 2024年因收购天津冠创产生的预付款项为576000千元,与2023年相同[41] - 2024年按金为537千元,较2023年的203千元增长164.53%[41] - 2024年其他预付款项为11424千元,较2023年的762千元增长1399.21%[41] - 2024年其他应收款项为13631千元,较2023年的1837千元增长642.03%[41] - 2024年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总计601592千元,较2023年的578802千元增长3.94%[41] - 因收购天津冠创产生的预付款项减值亏损208000千元,2024年与2023年相同[41] - 2024年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账面价值为393592千元,较2023年的370802千元增长6.14%[41] - 2024年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中,流动资产为25592千元,较2023年的2802千元增长813.35%;非流动资产为368000千元,与2023年相同[41] - 2024年应付贸易账款0至30日为人民币23484千元,超过90天为人民币68千元;2023年超过90天为人民币50千元[46] - 2024年12月31日法定股份为6亿千股,面值0.01港元,金额为600000千港元[47] - 2024年12月31日已发行已缴足股份为5201123千股,金额为人民币45824千元[47] - 2024年6月21日收购完成时按每股0.229港元发行25亿股普通股,合共5.725亿港元或人民币5.22303亿元[47] - 2023年10月16日,公司订立协议收购CashBox相关股权,向创辉资本发行2,185,286,341股新股收购国美信国际投资100%股权,向铭润商贸发行314,713,659股新股收购CashBox 3.3%股权[48] - 2024年6月21日完成CashBox收购事项后,公司对国美信国际投资、国美信互联网科技及CashBox实际持股比例分别为100%、51.15%及27.70%[49] - CashBox收购事项转让代价为人民币522,303千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约人民币5,362,000元收购事项相关成本中,人民币3,242,000元已支销计入行政开支[50] - CashBox收购事项完成日期确认的业务资产净值为人民币266,585千元,收购应收款项公平值及合约总金额均为人民币69,849,000元[51][52] - CashBox收购事项完成日期确认的非控股权益为人民币195,132,000元,产生的商誉为人民币450,850千元[53][54] - 2024年8月28日,公司非全资附属公司赋勤以零代价收购北京立衡100%股权,完成后公司实际持股比例为26%[57] - 北京立衡收购事项年内约人民币278,000元收购事项相关成本已支销计入行政开支[58] - 北京立衡收购事项完成日期确认的资产及负债净值为人民币 - 33,248千元,收购应收款项公平值及合约总金额均为人民币2,469,000元[60][61] - 北京立衡收购事项完成日期确认的非控股权益为人民币24,712,000元[62] - 公司2024年全年收入从2023年同期的8200万元大幅增加1.821亿元或222.1%至2.641亿元,除税前溢利从4610万元大幅增加2170万元或47.1%至6780万元[66] - 公司收购CashBox Group Technology (Hong
国美金融科技(00628)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13 16:35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码为628[13] - 国美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于百慕达注册成立,股份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58] - 公司附属公司主要在中国从事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及提供线上广告和充值服务[58] - 简明综合财务报表以人民币呈列,按历史成本基准编制,除按公平值于损益列账的财务资产按公平值计量外[58] 人员变动 - 2024年2月5日麦佑基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审核委员会主席[12] - 2024年7月25日吴茜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12] - 2024年7月25日左毅获委任为公司秘书[12] - 罗文钰教授于2024年5月24日股东大会结束时退任环球数码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于5月30日股东大会结束时退任首钢福山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122] - 魏婷女士于2024年8月30日获委任为国美零售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成员[122] - 洪嘉禧先生于2023年12月12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公司彼时未符合上市规则相关规定[123] - 麦佑基先生于2024年2月5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公司重新遵守上市规则第3.10(2)及3.21条[123] - 截至中期报告日期,审核委员会由麦佑基先生、罗文钰教授、黄嵩教授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及非执行董事魏婷女士组成[124] - 截至报告日期,执行董事为周亚飞先生及宋晨曦先生[125] - 截至报告日期,非执行董事为魏婷女士及吴茜女士[125] - 截至报告日期,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麦佑基先生、罗文钰教授及黄嵩教授[125] - 报告日期为2024年8月30日[12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4年中期收入为人民币608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人民币3960万元增加人民币2120万元,增幅53.5%[14] - 公司2024年中期税前溢利为人民币336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人民币350万元增加人民币3010万元,增幅860%[14] - 2024年中期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人民币2530万元,2023年同期为亏损人民币220万元[14] - 集团其他收入从520万元减至330万元,主要因银行存款利率下降及保理贷款业务扩张[21] - 集团行政开支从990万元增至1580万元,主要因CashBox收购事项费用及员工成本增加[22] - 集团营销开支为590万元,相应期间为零元,全部由CashBox产生[23] - 集团财务成本从460万元减至7000元,因无未偿还银行贷款[24] - 集团中期经营溢利为3360万元,税后溢利为2540万元,相应期间为税后亏损220万元[24] - 2024年6月30日普通贷款总余额增至11.724亿元,预期信贷损失拨备增至1330万元[27][2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贷款总回报为7.16%,2023年同期为7.42%[3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拨贷比为1.14%,2023年同期为1.00%[3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及2023年6月30日不良贷款率均为0.00%[31] - 2024年中期商业保理业务计提预期信贷损失拨备190万元,相应期间为240万元[3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收贷款预期信贷损失拨备为1334.7万元,2023年同期为1045.2万元[33]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总权益为人民币24.352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16.842亿元[39] - 2024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至人民币1.941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2.844亿元[39] - 本中期集团经营活动现金流出人民币8910万元,相应期间为人民币1.221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出人民币770万元,相应期间为现金流入人民币1.902亿元;融资活动现金流出人民币70万元,相应期间为人民币1774万元[39]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比率为26.1,2023年12月31日为73.9;资产负债比率为1.78%,2023年12月31日为0.38%[39] - 本中期公司实施资本重组,包括股本削减和股份拆细,2024年6月30日已发行普通股数目为52.0112312亿股,2023年12月31日为27.0112312亿股[40]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员工数量为35名,较2023年12月31日的31名增加4名[45] - 本中期期间员工酬金(不包括董事酬金)约为人民币650万元,相应期间约为人民币430万元[4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为人民币60,804千元,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39,557千元[5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除税前溢利为人民币33,596千元,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3,506千元[5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本期溢利为人民币25,388千元,2023年同期亏损人民币2,229千元[5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本期全面收入总额为人民币33,613千元,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29,984千元[51] - 2024年6月30日基本每股盈利为人民币0.89分,2023年同期每股亏损人民币0.08分[51]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人民币1,047,358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371,533千元[52]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为人民币1,443,286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1,330,673千元[52]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及应收贷款为人民币1,216,271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1,043,488千元[52]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值为55,401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8,011千元增长约207.6%[53]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1,387,885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312,662千元增长约5.7%[53] - 2024年6月30日净资产为2,435,243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684,195千元增长约44.6%[53] - 2024年上半年本期溢利为25,275千元,非控股权益增加113千元[54] - 2024年上半年本期其他全面收入为7,700千元,非控股权益增加525千元[54] - 2024年上半年全面收入总额为32,975千元,非控股权益增加638千元[54] - 2024年上半年用于经营业务的现金净额为 - 89,071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 - 122,090千元有所改善[57] - 2024年上半年(用于)来自投资活动的现金净额为 - 7,689千元,而2023年同期为190,217千元[57] - 2024年上半年用于融资活动的现金净额为 - 670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 - 177,365千元大幅减少[57] - 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94,058千元,较年初的284,383千元减少约31.7%[5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值为2490644千元,负债总额为55401千元;2023年12月31日资产总值为1702206千元,负债总额为18011千元[72][74][75] - 2024年上半年源自外界客户营业额为60804千元,2023年同期为39557千元,同比增长约53.71%[75] - 2024年上半年应收商业保理贷款利息收入为39172千元,2023年同期为36602千元,同比增长约6.99%[76]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3347千元,2023年同期为5221千元,同比下降约35.89%[76] - 2024年上半年汇兑亏损净额为6978千元,2023年同期为24398千元,同比下降约71.40%[76] - 2024年上半年雇员福利开支为7498千元,2023年同期为5002千元,同比增长约49.90%[77] - 2024年上半年利息支出为7千元,2023年同期为4572千元,同比下降约99.85%[78] - 2024年上半年本期税项开支总计为8208千元,2023年同期为5735千元,同比增长约43.12%[80] - 2024年上半年用于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本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25275千股,2023年同期亏损为2229千股[8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更新两份租赁合约使使用权资产增加384000元,2023年同期无新增租赁协议[8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通过业务合并按收购日期之公平值人民币2.24032亿元购入无形资产[83] - 2024年6月30日,应收商业保理贷款为11.72394亿元,应收贸易账款为5722.4万元;2023年12月31日,应收商业保理贷款为10.54831亿元,应收贸易账款为13万元[84] - 2024年6月30日,预期信贷损失拨备为1334.7万元;2023年12月31日,预期信贷损失拨备为1147.3万元[84] - 2024年6月30日,商业保理贷款的实际利率介于每年7.2%至8%;2023年12月31日,实际利率介于7.5%至12%[85]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0至30日为2134.7万元、31至60日为1637.2万元、61至90日为1541.6万元、超过90日为408.9万元;2023年12月31日,超过90日为13万元[86] - 2024年6月30日,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为5.90957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5.78802亿元[87] - 因收购天津冠创产生的预付款项减值亏损,2024年6月30日为2.08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2.08亿元[87] - 现金及银行结余2024年6月30日为194,058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84,383千元[91] - 应付贸易账款2024年6月30日为28,124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50千元[92][101] - 普通股股份数目2024年6月30日为60,000,000千股,金额为600,000千港元;已发行已缴足股份数目为5,201,123千股,金额为45,824千元人民币[9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应收商业保理贷款利息收入为14,920千元,2023年同期为13,248千元[98] - 与黄先生关联公司应收贸易账款及应收贷款2024年6月30日为460,453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358,254千元,利率为7.2% - 12%(2023年为7.5% - 12%)[99] - 主要管理人员薪酬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薪金等为971千元,2023年同期为825千元[100] - 按摊销成本处理的应收贸易账款及应收贷款2024年6月30日为1,216,271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43,488千元[101]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2024年6月30日为1,810,335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697,911千元[101] - 金融负债按摊销成本处理2024年6月30日为42,722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5,863千元[101] - 公司董事不建议就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派发现金股息[96] - 可保本理财产品未经审核金额为1.8亿元人民币,属第三级金融资产,采用现金流量折现法估值[103]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其他金融服务业务收入2024年中期为人民币157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人民币300万元增加人民币1270万元,增幅423.3%[14] - 商业保理业务收入2024年中期为人民币392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人民币3660万元增加人民币260万元,增幅7.1%[14] - 集团对优质客户的贷款金额由相应期间的7.82亿元增加至本期的8.92亿元[18] - 集团平均贷款结余净额由相应期间的9.78亿元增加1.12亿元或11.5%至本期的10.9亿元[18] - 商业保理业务向借款人收取的利率介乎7.2%至8.0%[18] - 商业保理业务收入增加至3920万元(
国美金融科技(00628)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30 21:09
财务业绩表现 - 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的3960万元大幅增加至2024年上半年的6080万元[2]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溢利大幅增加860%至3360万元,2023年上半年为350万元[2] - 2024年上半年溢利为2540万元,2023年上半年亏损220万元[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营业额为60,804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39,557千元增长53.7%[22][23][2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本期溢利为25,388千元,而2023年同期为亏损2,229千元[22][23] - 2024年上半年商业保理业务营业额39,172千元,业绩34,226千元;其他金融服务营业额15,659千元,业绩13,410千元;游戏开发及发布业务营业额5,973千元,业绩172千元[22] - 2024年上半年应收商业保理贷款利息收入39,172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36,602千元增长7.0%[25] - 2024年上半年广告服务收入255千元,充值服务收入5,718千元,金融讯息服务收入15,659千元[25]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3,347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5,221千元下降35.9%[25] - 2024年上半年汇兑亏损净额6,978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24,398千元大幅减少[2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普通股持有人应占溢利2527.5万元,2023年同期亏损222.9万元[30] - 与2023年同期相比,2024年中期公司收入从3960万元人民币大幅增加2120万元人民币或53.5%至6080万元人民币[49] - 与2023年同期相比,2024年中期公司税前溢利从350万元人民币大幅增加3010万元人民币或860%至3360万元人民币[49] - 其他金融服务业务收入从2023年同期的300万元人民币大幅增加1270万元人民币或423.3%至2024年中期的1570万元人民币[49] - CashBox收购事项令公司收入增加600万元人民币[49] - 除CashBox业务外,商业保理业务收入从2023年同期的3660万元人民币增加260万元人民币或7.1%至2024年中期的3920万元人民币[49] - 2024年中期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2530万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亏损220万元人民币[49] - 集团商业保理业务平均贷款结余净额从9.78亿元增加1.12亿元或11.5%至10.9亿元,业务收入增至3920万元[54][55] - 集团其他金融服务收入从300万元增至1570万元,主要因加强业务推广[54][55] - 集团通过CashBox收购事项开展游戏开发及发布业务,本中期收入6000万元[55] - 集团本中期收入大幅增加2120万元或53.5%至6080万元,因扩大业务及收购事项[55] - 集团其他收入中银行利息收入从520万元减至330万元,因存款利率下降和贷款业务扩张[56] - 集团本中期汇兑亏损700万元,较相应期间的2440万元减少[56] - 集团行政开支从990万元增加590万元至1580万元,因收购费用和员工成本增加[57] - 集团本中期营销开支为590万元,全部由CashBox产生[58] - 集团财务成本从460万元减至7000元,因无未偿还银行贷款[59] - 集团本中期经营溢利3360万元,税后溢利2540万元,相应期间为税后亏损220万元[59] - 商业保理业务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的3.66亿元增至2024年上半年的3.92亿元,增长7.1% [60] - 商业保理业务经营费用净额从2023年上半年的134.2万元增至2024年上半年的307.2万元,增加180万元 [60] - 商业保理业务分部业绩从2023年上半年的3287.6万元增至2024年上半年的3422.6万元 [60] - 其他金融服务业务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的300万元增至2024年上半年的1570万元 [65] - 其他金融服务业务经营费用净额增加60万元,分部业绩从2023年上半年的130万元大幅增至2024年上半年的1340万元 [65] - 商业保理业务贷款总回报从2023年上半年的7.42%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7.16% [67] - 商业保理业务拨贷比从2023年上半年的1.00%增至2024年上半年的1.14%,不良贷款率均为0% [67] 股息分配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4年上半年派发现金中期股息[2]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派发现金股息,2024年6月30日及2023年12月31日集团概无重大或然负债[44][45] - 董事不建议就本中期派发现金股息[84] 资产负债情况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及应收贷款为12.16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43亿元[5] - 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94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2.84亿元[5]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值为5540.1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1801.1万元[5] - 2024年6月30日,净资产为24.35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6.84亿元[5] - 2024年6月30日,股本为4582.4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2.3亿元[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值2,490,644千元,负债总额55,401千元[23] - 2024年上半年使用权资产增加38.4万元,2023年同期无新增租赁协议[31] - 2024年上半年通过业务合并购入无形资产2.24032亿元,2023年同期无[32]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及应收贷款为12.29618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54961亿元[32] - 2024年6月30日商业保理贷款实际利率为7.2% - 8%,2023年12月31日为7.5% - 12%[33] - 2024年6月30日因收购天津冠创产生的预付款项为5760万元,与2023年12月31日相同[36] - 2024年6月30日其他应收款项为138.62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18.37万元[36]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14,957千元,非流动资产为368,000千元,总资产为382,957千元;2023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为2,802千元,非流动资产为368,000千元,总资产为370,802千元[37] - 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银行结余为194,058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84,383千元[39] - 2024年6月30日应付贸易账款为28,124千元,其中0至30日及61至90日为27,597千元,超过90日为499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50千元[40] - 2024年6月30日法定股本股份数目为60,000,000千股,金额为600,000千港元;已发行已缴足股份数目为5,201,123千股,金额为45,824千元[41][42] - 2024年6月30日普通贷款总余额增至11.724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548亿元 [63] - 2024年6月30日预期信贷损失拨备增至1330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1150万元 [64] - 公司已支付5.76亿元收购天津冠创100%股权,款项自2019年起列账为非流动资产项下的预付款项[70]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权益为24.352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6.842亿元有所增加[75] - 2024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至1.941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2.844亿元[75] - 本中期经营活动现金流出8910万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出770万元,融资活动现金流出70万元[76] - 2024年6月30日流动比率为26.1,资产负债比率为1.78%[76] - 2024年6月30日已发行普通股数目为52.01亿股[78]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无重大投资、已质押资产或重大或然负债[80][81] 公司业务情况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附属公司在中国从事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及线上广告和充值服务[7] - 公司于2024年上半年开始从事游戏开发及发布业务,并收购国美信国际投资等公司[20] - 公司业务包括商业保理业务、其他金融服务及游戏开发及发布业务,各业务独立运营及报告[20] - 游戏开发及发布业务通过CashBox收购事项开展,广告收入和充值收入分别占CashBox总收入的4.3%及95.7% [66] 会计政策 - 集团于2024年1月1日开始的年度期间首次应用多项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9] - 业务收购采用收购法入账,转让代价按公平值计量,收购相关成本一般于产生时在损益确认[10] - 收购日期所收可识别资产及承担负债按公平值确认,但部分项目有特殊计量方式[11] - 转让代价等总和超出所收可识别资产及承担负债净额部分确认为商誉,反之确认为议价购买收益[12] - 非控股权益初始可按合比例份额或公平值计量[12] - 收购业务产生的商誉按成本减累计减值亏损入账,相关现金产生单位会进行减值测试[13] - 研究活动支出于产生期间确认为开支,开发活动产生的内部无形资产需满足条件才确认[14] - 内部产生无形资产首次确认后按成本减累计摊销及减值亏损列账,出售或无经济利益时终止确认[14] - 业务合并中收购的无形资产与商誉分开,按收购日公平值确认,后续计量依使用年期而定[15] - 业务合并中收购的无形资产出售或无经济利益时终止确认,收益及亏损按差额计量并于损益确认[15] 成本费用情况 - 2024年上半年雇员福利开支749.8万元,2023年同期为500.2万元[27] - 2024年上半年财务成本中银行借贷利息支出419万元,2023年已发行债券利息支出35.3万元[27][28]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820.8万元,2023年同期为573.5万元[29] 收购事项 - 公司向OPCO提供7.2亿元免息贷款用于收购天津冠创全部股权,已支付5.76亿元,该款项自2019年起重新分类为非流动资产,截至2024年6月30日天津冠创实际控权人尚未完成更换[37] - 杜女士于2022年3月23日提供担保,黄先生于2024年3月25日提供新担保,担保预付款项5.76亿元的可收回性,新担保生效后原担保自动失效[3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根据减值评估,毋须进一步减值亏损或拨回减值亏损[38] - 公司于2024年6月21日完成股本重组,包括股本削减、股份拆细及削减实缴盈余账全部进账金额[42] - 公司于2024年6月21日按每股0.229港元的收市价发行2,500,000,000股股份收购附属公司,共5.725亿港元或5.22303亿元人民币[43] - 2024年6月21日完成收购事项后,公司对国美信国际投资、国美信互联网科技及CashBox实际持股比例分别为100%、51.15%及27.70%,转让代价为522,303千元人民币[46] - 收购CashBox业务产生的商誉为450,850千元人民币[47] - 2024年8月28日,公司非全资附属公司订立VIE合同,将实质无偿收购北京营运公司100%股权[4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收购事项尚未取得人行批准,人行因牌照重续暂停审批程序,2023年1月天津冠创已成功续牌,有效期至2028年1月[70] - 2024年7月26日,人行正式下发《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公司正根据细则整理申报材料,待内部评审通过后提报人行审核[71] - 若天津冠创股权最终未能完成交割,公司有权要求卖方退还已付转让款,黄光裕提供个人担保承诺保障预付款项可收回性[72] - 2024年8月董事会认为公司应继续推进收购审批手续,否则将于2025年12月31日前最终审核,若交易仍无法完成可取消交易并寻求替代机会[72]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评估预付款项对应权益价值,因可收回估计金额高于账面价值,中期期间未确认减值[72] - 本中期实施资本重组,包括股本削减和股份拆细[77] - 完成CashBox收购事项,发行25亿股代价股份支付收购代价[78] - 本中期完成收购国美信国际投资100%股份及CashBox 3.3%股份[79]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持续致力于成为市场领先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集团,探索新商机实现增长[50] - 公司将继续优化供应链金融服务运营,探索“科技 + 金融”融合发展新路徑,为各产业供应链赋能[74] - 管理层基于现有业务布局,在互联网业务相关领域积极寻求业务多元化及新突破,推动集团多元化业务转型[74
国美金融科技(00628)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9 16:40
董事会相关 - 董事会处理集团整体策略、年度及中期业绩等事宜[2] - 董事会会议大致按季或按需举行,提前14日通知例会[3] - 回顾年度举行八次董事会会议,2023年6月28日举行股东周年大会[43] - 董事会负责设定集团策略方向,监督商业表现,确保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效率[76] - 董事会负责监督集团ESG报告内容,确保无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78] - 董事会承担领导及监控公司责任,负责制定业务政策及策略[90] - 全体董事将根据公司细则于股东周年大会轮值退任[89] - 2023年12月31日董事会6名董事中有2名女性董事[119] 董事任免 - 2023年12月12日洪嘉禧先生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9] - 2023年12月13日宋晨曦、魏婷獲委任為執行董事和非執行董事,2024年2月5日麥佑基獲委任為獨立非執行董事[131] 委员会相关 - 薪酬委员会负责检讨执行董事及高管薪酬,会议至少每年一次[1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提名委员会由三名成员组成[18] - 2023年12月31日,审核委员会包括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22] - 提名委员会就委任或重选董事向董事会提建议,董事每三年轮值退任[32] - 2023年提名委员会举行一次会议,讨论董事会架构、提名董事等事宜[47] - 审核委员会负责审核财务报表等,会议至少每年举行两次[48] 公司秘书 - 2023年2 - 12月公司秘书多次更换,黄继兴先生12月4日获委任[25] 股东相关 - 股东提呈议案需交建议及不多于1000字陈述书至指定地点[31] - 公司制订股东沟通政策,通过多种方式为股东提供集团业绩资料[60] ESG相关 - ESG报告范围涵盖2023年1 - 12月香港、天津及北京主要业务[37] - 公司成立跨部门工作组实施ESG常规及控制制度,进行ESG风险管理[40] - 公司发布ESG报告,披露重大ESG方面战略方针、管理措施及表现[63] - 公司成立由中高级管理层组成的工作组,支援董事会执行ESG相关策略及目标[76] - 公司识别13项可持续发展议题并确定优先次序,分为六个类别[98] 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 - 公司加强合规管理,建立多维度风险管理体系及内部控制机制,规范公司治理[75] - 公司维持风险管理三道防线,不断优化风险管理体系[82] - 公司落实廉政建设和反贪污工作,实施内部监管机制,建立监督及匿名举报渠道[86] - 集团制定《内部控制制度》,设立有效内部控制机制[105] - 风险管理中心调查判定为高风险的客户账户数目为0宗[121] - 集团确认的洗黑钱交易数目为0宗[121] - 因洗黑钱而引致的诉讼数目为0宗[121] 员工管理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共有全职员工31名,其中女性17名占55%,男性14名占45%[119] - 集团为员工及管理层提供反贪污培训,建立标准化程序管理相关事项[110] - 負責審閱客戶資料的員工須在受僱3個月內完成反洗黑錢培訓,每財年為相關員工提供1 - 2次反洗黑錢培訓[138] - 公司內部採取以人為本管理方法,維護員工合法權益,投資全面培訓課程[145] - 公司堅持合法合規僱傭,杜絕招聘童工、強制勞動及一切形式歧視[149] - 2023年男性員工14人,女性員工17人;≤30歲員工7人,31 - 51歲員工23人,≥51歲員工1人;香港員工4人,中國員工27人[153] - 公司為員工提供舒適工作環境、多元化福利,每年安排體檢[160] - 2023年为24名员工提供254小时培训,受训员工占比77%,每名员工平均培训时长8.19小时[17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共有全职员工31人,其中女性员工17人,占比55%[178] - 集团为全体合同制员工缴纳五险一金,覆盖率达100%[176] 客户相关 - 公司秉持「以客戶為中心」理念,重視客戶需求、保護客戶信息及隱私[140] - 集团制定《信息科技管理制度》和保密政策,保护客户信息及隐私[125] - 集团实施严格客户服务标准,客户经理负责贷款发放后续工作[127] - 报告期内集团未收到有关产品及服务的客户投诉,也无确认客户信息泄露事件[167][169] 社会责任 - 展望来年,公司期待支援社区,与客户及业务伙伴建立长期关系[67] - 公司列出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建议期待及沟通回应方式[69] - 所有利益相关方高度关注客户数据保护及隐私,公司注意到内部控制保障、风险管理及员工福利等重大议题[73] - 公司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鼓励员工参与公益活动,但2023年未组织社区或慈善活动[162] 环保相关 - 2023年氮氧化物排放量为0.941公斤,与2022年持平;硫氧化物排放量为0.005公斤,与2022年持平[188] - 2023年氮氧化物排放密度为0.0349公斤/人,低于2022年的0.0523公斤/人;硫氧化物排放密度为0.0002公斤/人,低于2022年的0.0003公斤/人[188] - 2023年外购热力气体燃料消耗25.89吨二氧化碳当量,与2022年持平;耗電量14.74吨二氧化碳当量,高于2022年的10.48吨二氧化碳当量[191] - 2023年纸张排放量为0.80吨二氧化碳当量,商务出行排放量为0.92吨二氧化碳当量[191] - 2023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42.35吨二氧化碳当量,高于2022年的36.37吨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总排放密度为1.57吨二氧化碳当量/人,低于2022年的2.02吨二氧化碳当量/人[191] - 集团致力于下一个报告期内将温室气体总排放密度降低或维持在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基准水平的90%至120%[193] - 2023年纸张无害废弃物为165.73公斤,2022年为118.13公斤[197] - 2023年无害废弃物总密度为6.14公斤/人,2022年为6.56公斤/人[197] - 公司提倡珍惜用电,实施措施致力于节能[200] 知识产权 - 集团申报网络安全监控等数个软件著作权,修订《知识产权管理办法》[128]
国美金融科技(00628)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8 08:09
公司业绩 - 二零二三年度收入为82,024千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1.9%[2] - 二零二三年度经营溢利为46,084千元,较二零二二年度下降15.6%[2] - 每股基本盈利为1.37人民币,较上年度增长7.5倍[2] - 本年净资产为1,684,195千元,较上年度增长3.2%[5] 公司业务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附属公司在中国提供商业保理、融资租赁及其他金融服务[8] - 商业保理业务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贡献了92%的營業收入[39] - 商业保理业务利润由人民币58,400,000元增加至人民币68,200,000元[40] - 商业保理业务的收入增加至人民币75,800,000元[48] - 商业保理业务收入增长8.16%,达到人民币75,810,000元[65] 分部业绩 - 二零二三年度分部營業額中,保理業務為75810千元,金融服務為6214千元,總計為82024千元[14] - 二零二三年度分部業績中,保理業務為68180千元,金融服務為2588千元,總計為70768千元[14] - 二零二三年度分部資產中,保理業務為1053487千元,金融服務為188572千元,總計為1242059千元[15] - 二零二三年度分部負債中,保理業務為10556千元,金融服務為2088千元,總計為12644千元[15] - 二零二三年度分部銀行利息收入中,保理業務為2820千元,金融服務為238千元,總計為8969千元[15] - 二零二三年度分部折舊及攤銷中,保理業務為876千元,金融服務為290千元,總計為1166千元[15] 财务状况 - 公司的总权益为人民币1,684,200,000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略微减少至人民币284,400,000元[94] - 公司来自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为人民币84,200,000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入为人民币443,200,000元,融资活动现金流出为人民币391,700,000元[95] - 公司的流动比率为73.9,资产负债比率为0.38%[96] 公司发展 - 公司在探索新业务发展方面取得进展,目标是成为市场领先的综合金融科技服务集团[42] - 公司与长期合作客户开展业务合作,持续深挖客户深层次需求,积极寻求新的业务及利润增长点[46] - 天津冠创已完成牌照续期,公司将在新条例正式实施后重新提报审批材料,预期将为公司业务发展带来更多机会和协同效应[80] 公司交易 - 公司应继续推进收购事项审批手续,否则将在2025年12月31日前进行最终审核[84] 公司股权 - 本公司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已发行普通股数目为2,701,123,120股[100] - 本公司与创辉资本有限公司达成协议,收购国美信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的100%股权,代价为174.8百万港元[101] - CashBox已发行股份的3.3%将由本公司收购,代价为25.2百万港元[102] - 国美信国际投资将成为本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CashBox Group Technology将成为本公司的间接非全资附属公司[103] 公司审计 - 審核委員會由三名獨立非執行董事及一名非執行董事組成[118] - 審核委員會已審閱本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之經審核綜合財務業績[119] - 天職香港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認同本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之綜合財務報表[120]
国美金融科技(00628)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2 12:02
财务业绩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350万元(2022年:750万元)[3]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溢利350万元(不计减值,2022年:2850万元)[3] - 2023年上半年亏损220万元(2022年:盈利270万元)[3] - 2023年上半年收入由2022年同期的3940万元微增至3960万元[4] - 集团收入增加0.33%至3960万元(2022年为3940万元)[15]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以及其他收益及亏损为-1917.7万元,2022年同期为1308.4万元[59] - 2023年上半年行政开支为991.8万元,2022年同期为1011.3万元[59] - 2023年上半年应收贸易账款及应收贷款预期信贷损失(拨备)╱拨备回拨净额为-238.4万元,2022年同期为175.3万元[59] - 2023年上半年财务成本为457.2万元,2022年同期为1566.6万元[59]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350.6万元,2022年同期为2848.4万元[59]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350.6万元,2022年同期为748.4万元[59]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率开支为573.5万元,2022年同期为475.3万元[59] - 2023年上半年本期(亏损)╱溢利为-222.9万元,2022年同期为273.1万元[59] 业务板块 - 商业保理业务贡献约92%的营业收入[4] - 商业保理业务新放贷额由8.26亿元减少至7.82亿元[12] - 商业保理业务平均贷款结余净额维持于9.78亿元(2022年为8.43亿元)[12] - 商业保理业务收入增加至3660万元(2022年为3490万元)[12] - 商业保理业务溢利为3290万元(2022年为3070万元)[12] - 其他金融服务业务2023年上半年分部溢利130万元(2022年:230万元)[5] - 其他金融服务业务收入减少至300万元(2022年为450万元)[13] - 其他金融服务业务收入为2,955千元,较相应期间减少34%(1,500,000元)[25] - 其他金融服务业务经营成本大幅下跌600,000元[25] - 分部溢利由相应期间的2,300,000元减少至本中期期间的1,300,000元[25] 资产与负债 - 2023年上半年偿还境内银行贷款6.51亿元[3] - 2023年上半年解除相关已抵押银行存款1.117亿美元[3] - 2023年6月30日抵押银行存款金额减少至2.536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4.304亿元减少[38] - 2023年6月30日银行贷款为2.125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675亿元减少,本中期期间已偿还1.55亿元银行贷款[3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总权益为16.623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6.323亿元增加[43] - 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至2.206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031亿元减少[43] - 本中期期间经营活动现金流出1.221亿元,2022年为流出0.048亿元[44] - 本中期期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1.902亿元,2022年为流出0.035亿元[44] - 本中期期间融资活动现金流出1.774亿元,2022年为流出0.159亿元[44] - 2023年6月30日流动比率为6.65,2022年12月31日为4.1[46] - 2023年6月30日资产负债比率为13.3%,2022年12月31日为24.1%[46] - 本中期期间集团抵押银行借贷的加权平均实际年利率为3.35%[48] 风险与拨备 - 2023年上半年预期信贷损失拨备240万元(2022年:拨回180万元)[4] - 应收贸易账款及应收贷款预期信贷损失拨备240万元(2022年为拨回180万元)[15] - 贷款总回报为7.42%,较相应期间的8.15%有所减少[27] - 拨贷比为1.00%,较相应期间的1.44%有所下降[27] - 不良贷款率为0.00%,较相应期间的0.72%大幅下降[27] 汇率变动影响 - 汇兑亏损2440万元(2022年为汇兑收益600万元)[17] - 2023年上半年汇兑亏损24,399千元,2022年上半年汇兑收益6,011千元[83][84] 收购事项 - 因收购产生的预付款项减值亏损为576,000,000元[30] - 收购事项仍须经人行监管批文批准,预期于2023年内完成收购[31] - 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因收购天津冠创产生的预付款项为576000千元,按金为203千元,其他预付款项为112千元,其他应收款项为9589千元,因收购天津冠创产生的预付款项减值亏损为208000千元;截至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因收购天津冠创产生的预付款项为576000千元,按金为203千元,其他预付款项为583千元,其他应收款项为8578千元,因收购天津冠创产生的预付款项减值亏损为208000千元[11] - 预付款项为人民币576,000,000元,可收回金额估计为人民币368,000,000元[99][100] - 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内未确认进一步减值亏损,截至二零二二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确认减值亏损人民币21,000,000元[100] 公司治理 - 公司一直遵守企业管治守则所载明的所有守则条文,除主席及行政总裁角色未区分及主席未按规定与独立董事举行会议外[120][122] - 公司已采纳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操守守则,董事于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一直遵守该规定[123] - 审核委员会于2023年8月31日与管理层会面,检讨集团采纳的会计准则及惯例等相关事宜[130] - 魏秋立女士自2023年6月28日起退任非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成员[13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赎回或出售公司任何上市证券[126] 股东信息 - Swiree Capital Limited为公司主要股东,持有16.53073872亿股,占已发行股本61.20%[117] - Richlane Ventures Limited为公司主要股东,持有2.95512312亿股,占已发行股本10.94%[117] - 高振顺先生直接持有500万股,占已发行股本0.19%,间接持有3.34490312亿股,占已发行股本12.38%[11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已发行股份总数为27.0112312亿股[118] 公司目标 - 长期目标是成为市场领先的综合金融科技服务集团[6]
国美金融科技(00628)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31 19:02
财务业绩整体情况 - 截至2023年和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分别为人民币3960万元和3940万元,维持稳定[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溢利下降87.7%至人民币350万元,2022年同期为2850万元[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亏损为人民币220万元,2022年同期为溢利270万元[2]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3,506千元,本期亏损2,229千元;2022年同期除税前溢利7,484千元,本期溢利2,731千元[23][24]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350万元,2022年为750万元[41] - 不计减值,2023年上半年经营溢利350万元,2022年为2850万元,主要因确认2440万元汇兑亏损[42] - 2023年上半年收入从3940万元微增至3960万元,商业保理业务贡献约92%营业收入[43] - 2023年上半年预期信贷损失拨备240万元,2022年为拨回180万元[43] - 2023年上半年其他金融服务业务分部溢利130万元,2022年为230万元[44] - 集团中期收入增加0.33%至3960万元,主要因商业保理业务收入增加[55] - 中期应收贸易账款及应收贷款预期信贷损失拨备240万元[56] - 中期汇兑亏损2440万元,去年同期为汇兑收益600万元[57] - 中期银行利息收入降至520万元,财务成本降至460万元[58] - 中期集团录得亏损220万元,去年同期为溢利270万元[59] - 2023年上半年贷款总回报7.42%,2022年同期为8.15%[70] - 2023年上半年拨贷比1.00%,2022年同期为1.44%;不良贷款率0.00%,2022年同期为0.72%[70] 股息分配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派发现金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也无[3]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3年上半年派中期股息[38] 资产负债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人民币37186.9万元,2022年12月31日为37186.7万元[6]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为人民币151885.4万元,2022年12月31日为166409.1万元[6]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值为人民币22842.5万元,2022年12月31日为40307.8万元[6]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人民币129042.9万元,2022年12月31日为126101.3万元[6] - 2023年6月30日净资产为人民币166229.8万元,2022年12月31日为163231.4万元[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及应收贷款为10348.14万元,高于2022年末的9212.35万元[2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为3779.04万元,略高于2022年末的3773.64万元[32] - 2023年6月30日,商业保理业务资产1,214,816千元,其他金融服务资产21,781千元,总计1,236,597千元;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1,013,100千元、182,341千元、1,195,441千元[23][24] - 2023年6月30日,商业保理业务负债7,609千元,其他金融服务负债3,078千元,总计10,687千元;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10,082千元、4,310千元、14,392千元[23][24] - 2023年6月30日普通贷款总余额增至10.452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9.293亿元[66] - 2023年6月30日预期信贷损失拨备增至1050万元,2022年12月31日为810万元[67]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总权益为人民币16.623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6.323亿元有所增加[87] - 2023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至人民币2.206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3.031亿元下降[8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比率为6.65,较2022年12月31日的4.1有所提高;资产负债比率为13.3%,较2022年12月31日的24.1%下降[9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银行借款总额约为人民币2.125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3.675亿元减少,所有银行借贷按浮动利率计息,本中期期间抵押银行借贷的加权平均实际年利率为3.35%[93] - 2023年6月30日,集团为获得银行融资额度抵押银行存款人民币2.53585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4.30393亿元减少,且无重大或然负债[100] 业务板块情况 - 公司附属公司主要在中国从事商业保理、融资租赁及其他金融服务[9] - 2023年上半年商业保理业务营业额36,602千元,其他金融服务营业额2,955千元,总计39,557千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34,931千元、4,495千元、39,426千元[23][24] - 2023年上半年商业保理业务业绩32,876千元,其他金融服务业绩1,346千元,总计34,222千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30,693千元、2,269千元、32,962千元[23][24] - 2023年上半年应收商业保理贷款利息收入36,602千元,金融讯息服务收入2,955千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34,931千元、4,495千元[26] - 2023年上半年银行利息收入5,218千元,其他收入3千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7,052千元、21千元[26] - 2023年上半年汇兑亏损24,398千元;2022年同期汇兑收益6,011千元[26] - 商业保理业务新放贷额由8.26亿元减至7.82亿元,平均贷款结余净额增至9.78亿元[51] - 商业保理业务收入增加4.8%至3660万元,溢利增至3290万元[51][55][61] - 其他金融服务业务收入减至300万元,分部溢利下降[53] - 商业保理业务财务成本净额较相应期间减少400万元[62] - 商业保理业务员工成本减少70万元,经营费用无其他重大变动[63] - 其他金融服务业务2023年上半年收入295.5万元,2022年同期为449.5万元,服务费减少34%即150万元[68] - 其他金融服务业务经营成本下跌60万元,分部溢利从230万元减至130万元[68][69] - 商业保理业务2023年上半年年利率8%,相应期间为8% - 12%[70] - 2023年上半年商业保理业务计提预期信贷损失拨备240万元[73] 会计准则应用 - 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8号(修订本)对本期简明综合中期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5] - 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实务公告第2号(修订本)预计影响公司2023年年报会计政策披露[20] 成本开支情况 - 2023年上半年雇员福利开支(不含董高酬金)432.8万元,低于2022年的450.5万元[27] - 2023年上半年财务成本457.2万元,远低于2022年的1566.6万元[27]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573.5万元,高于2022年的475.3万元[28] 每股情况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0.0008元,2022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0.001元[28] 收购事项 - 集团附属公司曾为收购天津冠创向OPCO提供7.2亿元免息贷款,截至2023年6月30日已垫付5.76亿元列为非流动资产[32] - 人行自2021年起暂停收购天津冠创审批程序,截至2023年6月30日仍未收到批文[34] - 公司考虑终止转让协议,争取5.76亿元退款,杜女士签署担保书确保收回该款项[35] - 2023年6月30日,预付款项可收回金额估计为3.68亿元,上半年无进一步减值亏损[36] - 因收购天津冠创支付的5.76亿元预付款项出现减值[73] - 收购事项仍需人行监管批文,集团预计2023年内跟进讨论,争取年内完成收购[74] - 若终止收购且卖方无法退还预付款,公司可采取法律行动,杜女士承诺担保退款[75] - 公司对预付款项可收回程度进行减值评估,中期未确认进一步减值亏损[76][78] - 预付款项2023年1月1日账面价值为人民币3.68亿元,可收回金额同样为人民币3.68亿元[78] 行业环境与公司战略 - 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国内经济发展有压力,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未变[82] - 国家多部门出台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供应链金融行业利率成本有望向有利方向发展[84][85] - 集团将以科技金融为战略主线,探索新兴技术与供应链金融融合发展路径[85] - 公司在保障既有业务增长基础上,寻求在科技和互联网拓展新业务,推进收购事项[86] 现金流量情况 - 本中期期间,集团经营活动现金流出为人民币1.221亿元,较2022年的人民币480万元大幅增加;投资活动现金流入为人民币1.902亿元,而2022年为现金流出人民币350万元;融资活动现金流出为人民币1.774亿元,较2022年的人民币1590万元增加[89][90] 债券与股本情况 - 集团已发行本金总额为港币3500万元的八年期企业债券,其中港币1500万元已于2022年到期结算,港币2000万元已于2023年到期结算,按每年7.0%的固定利率计息[92]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数目维持于27.0112312亿股[96] 重大事项与未来计划 - 本中期期间,集团未进行涉及附属公司、联营公司或合营公司的重大收购或出售事项,且无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的未来计划[97][98] 员工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共聘用20名员工,较2022年12月31日的22名减少[104] 公司治理与合规 - 自2021年3月26日起周亚飞先生执行公司主席及行政总裁职务,董事会将检讨架构并考虑委任合适人选[10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未能严格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第C.2.7条[108]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所载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证券交易操守守则,董事在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遵守规定标准[10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公司及相关公司无订立安排使董事等获利[11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公司及附属公司无购买、赎回或出售本公司上市证券[111] - 公司按上市规则第3.21条成立审核委员会,2023年8月31日由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12] - 2023年8月31日审核委员会与管理层会面,检讨会计准则等,审阅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审核中期业绩及报告[113] 信息披露 - 本公布已在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刊载,中期报告将寄发股东并可在网站阅览[113]
国美金融科技(00628)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5 16:37
全球经济及行业发展 - 二零二二年全球平均消费物价指数增长8.8%,较二零二一年增长率4.7%大幅提升[5] - 二零二二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0%至1,210,207亿元人民币[19] - 二零二二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1.31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32.01万亿元[20] - 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2.9%[61] 公司业务表现 - 本集团截至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经营溢利人民币54,500,000元,较二零二一年33,500,000元增加[13] - 商业保理业务为本集团主要收入来源,贡献了约87%的营业收入[14] - 本集团商业保理业务利润由二零二一年的人民币48,900,000元增加至二零二二年的人民币58,400,000元[14] - 其他金融服务业务受益于市场环境,分部溢利大幅增加至人民币5,900,000元[15] - 商业保理业务收入保持稳定,利润达人民币58,400,000元[25] - 其他金融服务业务收入大幅增加至人民币10,100,000元[29] - 本集团不良贷款率降至0%,年内应收贸易账款及应收贷款的预期信贷损失撥備降至人民币12,000元,较上一年减少人民币5,000,000元[30] - 本集团员工成本减少人民币3,200,000元,员工人数由25名减少至22名,精简经营团队[31] - 本集团于2022年录得汇兑收益人民币10,000,000元,其他收入及收益大幅增加[32] - 本集团收购天津冠创的预付款项确认减值损失人民币51,000,000元,使集团盈利能力受到影响[33] - 本集团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录得经营溢利人民币54,500,000元,每股基本亏损为人民币0.21分[34] - 商业保理业务收入轻微增加0.3%,經營盈利为人民币58,423,000元[35] - 本集团商业保理业务的财务成本净额减少人民币2,400,000元,员工人数减少导致員工成本下降[36] - 本集团應收贷款预期信贷损失减少人民币5,000,000元,分部溢利增加至人民币58,400,000元[38] - 本集团普通贷款总余额大幅增加至人民币929,300,000元,不良贷款率大幅下跌[41] - 其他金融服务业务收入大幅增加53%,分部溢利增长至人民币5,900,000元[43] - 本集团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贷款总回报为7.86%,较2021年的8.06%略有下降[47] - 由于所有新贷款均按时结算或保持在正常阶段,撥貸比率和不良贷款率大幅下降,不良贷款率为0%[48] - 應收貿易賬款及應收貸款預期信貸損失撥備淨額为人民幣12,000元,较2021年的5,100,000元有所增加[49] 公司财务状况 - 本集团于2022年12月31日的流动比率为4.1,较2021年12月31日上升[67] - 本集团已发行本金总额为港币35,000,000元的八年期企业债券[68] - 本集团的借贷以人民币和港元计价,分别约为人民币367,500,000元和约港币19,917,000元[70] - 管理层有信心本集团将有充裕资源以偿还任何债项,为其日常营运及资本支出提供资金[71] - 本集团于2022年12月31日的已发行普通股数目维持在2,701,123,120股[73] - 本集团于2022年12月31日将金额人民币430,393,000元的银行存款予以抵押[77] - 本集团持续采纳审慎的库务政策,所有银行存款均为港元、人民币及美元存款[78] 公司治理及人事 - 公司董事会由六名董事组成,包括一名执行董事和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78] - 董事洪先生辞任盛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转任中国平安保险监事会独立监事[160] - 周亚飞先生自2021年3月26日起担任公司执行董事,具有超过20年的中国会计、融资和税务咨询经验[81] - 魏秋立女士自2016年9月5日起担任公司非执行董事,曾担任国美零售控股有限公司的副总裁和高级副总裁[83] - 李培勤先生是Sinolion Capital Group的董事总经理,专注于企业并购活动,拥有超过26年的投融资和并购经验[86] - 李良温先生拥有超过40年的保险业经验,曾担任中国人民保险集团的副总经理和执行董事[90] - 洪嘉禧先生自2016年10月31日起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曾在德勤中国担任不同领导职位,包括主席[92] - 王婉君女士是国美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的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13年基金、投资银行和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经验[97] - 王婉君女士曾在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机构理财总部副总经理,负责开拓银行体系合作资源[98] - 王婉君女士持有北京大学会计及电子商务双学位管理学学士和清华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拥有中国证券业/银行业/
国美金融科技(00628)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31 20:00
财务数据对比 - 2022年公司收入为80,219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77,401千元人民币[2] - 2022年经营溢利为54,508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33,453千元人民币[2] - 2022年除税前溢利为3,508千元人民币,2021年亏损123,547千元人民币[2] - 2022年本年亏损5,638千元人民币,2021年亏损127,983千元人民币[2][3] - 2022年全面收入总额为80,267千元人民币,2021年亏损149,143千元人民币[3] - 2022年非流动资产总值为371,867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423,195千元人民币[4] - 2022年流动资产总值为1,664,091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2,019,953千元人民币[4] - 2022年流动负债总值为403,078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875,159千元人民币[4] - 2022年净资产为1,632,314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1,552,047千元人民币[5] - 2022年总营业额80,219千元,较2021年的77,401千元增长3.64%[11,13] - 2022年除税前溢利3,508千元,2021年除税前亏损123,547千元[11,13] - 2022年本年亏损5,638千元,较2021年的127,983千元大幅收窄[11,13] - 2022年资产总值2,035,958千元,较2021年的2,443,148千元下降16.67%[12,13] - 2022年负债总额403,644千元,较2021年的891,101千元下降54.69%[12,13] - 2022年商业保理业务营业额70,090千元,较2021年的69,872千元增长0.31%[11,13] - 2022年金融服务营业额10,129千元,较2021年的7,529千元增长34.53%[11,13] - 2022年中国内地非流动资1,834千元,较2021年的699千元增长162.37%[15] - 2022年无客户单独贡献集团超10%收入,2021年最大及第二大客户分别带来约30,742,000元及24,792,000元应收商业保理贷款利息收入[16,17] - 2022年应收商业保理贷款9.29281亿元,2021年为8.44486亿元;融资租赁应收款项2022年为0,2021年为111.3万元;其他应收贸易账款2022年为22000元,2021年为58.9万元[22] - 2022年应付贸易账款一个月以内为0,一年以上为5万元;2021年一个月以内为85.3万元,一年以上为44.6万元[31] - 集团收入由2021年的7740万元增至2022年的8020万元[32] - 2022年集团亏损560万元,2021年为1.28亿元,董事会2022年不建议支付股息[32] - 2022年商业保理业务利润由2021年的4890万元增至5840万元[33] - 2022年其他金融服务业务分部溢利大幅增加至590万元,2021年为120万元[34] - 2022年公司新放贷款额由2021年的20.5亿元微降至19.6亿元,平均贷款结余净额均维持在8.9亿元左右,商业保理业务收入相若,2022年为7010万元,2021年为6990万元,2022年利润为5840万元,2021年为4890万元[43] - 2022年公司收入增加3.6%至8020万元,商业保理服务收入7010万元,其他金融服务业务收入增至1010万元[47] - 2022年公司不良贷款率减至0%,应收贸易账款及应收贷款的预期信贷损失拨备降至1.2万元,较2021年减少500万元[48] - 2022年公司行政开支减少360万元,员工人数由25名减至22名[49] - 2022年公司因港元兑人民币升值录得汇兑收益1000万元,银行利息收入及融资成本均下降[50] - 2022年公司经营溢利5450万元,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减至560万元,每股基本亏损为0.21分[52] - 2022年公司商业保理业务收入轻微增加0.3%,财务成本净额减少240万元,分部溢利增至5840万元[53][54][55][56] - 2022年公司商业保理业务普通贷款总余额大幅增至9.293亿元,不良贷款率大幅下跌[59] - 2022年公司其他金融服务业务收入为1012.9万元,经营盈利589.2万元,分部业绩592.3万元[61] - 2022年公司其他金融服务业务转介服务的服务费增至1010万元,收入大幅增加53%[62] - 业务分部溢利从2021年的120万元增加至2022年的590万元[64] - 2022年贷款总回报为7.86%,低于2021年的8.06%;拨贷比率为1.05%,低于2021年的1.71%;不良贷款率为0%,低于2021年的0.76%[65] - 2022年核销亏损贷款640万元,导致不良贷款率为0%,无拨备覆盖率[6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应收贸易账款及应收贷款预期信贷损失拨备净额为1.2万元,2021年为510万元[68] - 2022年底集团总权益为16.323亿元,较2021年底增加5.2%[81] - 2022年底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031亿元,2021年底为2.47亿元[81] - 2022年集团经营业务现金流出2130万元,2021年为5240万元;投资活动流入5.856亿元,2021年为流出6030万元;融资活动流出5.276亿元,2021年为流入20万元[82] - 2022年底集团流动比率为4.1,2021年底为2.31;资产负债比率为24.1%,2021年底为57.1%[83] - 2022年底集团借贷总数为3.675亿元,2021年底为8.51亿元;即期借贷加权平均实际年利率为3.35% - 3.45%[85] - 2022年底集团借贷以人民币及港元计价,分别约为3.675亿元及1778.9万元,2021年底分别约为8.51亿元及2795.8万元[86] - 2022年底集团抵押银行存款4.30393亿元,2021年底为9.30844亿元;无重大或然负债[92]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员工22名,2021年12月31日为25名[95] 业务情况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附属公司在中国内地提供商业保理、融资租赁及其他金融服务[7] - 商业保理业务是主要收入来源,2022年贡献约87%的营业收入[33]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信达保理为优质客户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自2021年起延长部分优质客户贷款期限[43]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国美网金为金融服务App提供运营服务并向金融机构提供客户转介服务,2022年其他金融服务业务收入及溢利大幅增加[44] - 公司供应链业务保持平稳并略有增加,因市场风险较高,暂缓解额外市场拓展[40] - 公司管理层认为商业保理业务将是未来发展基石,该业务有良好风险管理系统,能保持稳定增长[43] - 公司长远目标是成为市场领先的综合金融科技服务集团,通过发展商业保理业务并探索新业务保持增长[35] - 商业保理业务年利率在两个年度保持于8%至15%左右,贷款总回报维持约8%[65] 收购事项 - 人行审批程序自2021年起暂停,截至2022年12月31日仍未取得批文,公司董事考虑是否终止转让协议[27][28] - 若收购事项无法于2023年底前完成,集团将通知卖方终止交易,若卖方未按时退款,集团将采取法律行动[29] - 因收购天津冠创产生的预付款项2022年和2021年均为5.76亿元,2022年减值亏损2.08亿元,2021年为1.57亿元[24] - 收购天津冠创的预付款项2021年减值1.57亿元,2022年进一步减值5100万元,公司将在2023年继续尽力取得所需监管批文[45] - 2022年公司就收购天津冠创的预付款项确认减值亏损5100万元,使公司由盈转亏[51] - 因收购天津冠创支付预付款项5.76亿元出现减值,2022年减值亏损为5100万元,2021年为1.57亿元[68][73] - 收购事项仍需人行监管批文批准,公司预计2023年内与人行跟进讨论,争取年内完成收购[69] - 若终止收购且卖方无法退还预付款项,公司可对卖方采取法律行动,杜女士承诺担保退还预付款项[70] 股息政策 - 2022年和2021年董事均不建议派发现金股息[20] - 2022年集团亏损560万元,2021年为1.28亿元,董事会2022年不建议支付股息[32] 公司愿景与策略 - 公司以“创新推动科技发展、科技驱动金融变革”为愿景,依托国美零售控股有限公司优势开展业务[42] - 公司管理层相信维持现有发展策略能带来最大效益及较高回报,考虑到疫情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将在2023年慢慢减少[46] 其他财务相关 - 2022年偿还银行贷款4.835亿元,解除相关已抵押银行存款8420万美元[75] - 集团已发行本金总额3500万港元八年期企业债券,1500万港元于2022年到期结算,2000万港元将于2023年到期,年利率7.0%[84] - 2022年及2021年底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数目维持于27.0112312亿股[88] 公司运营与合规 - 2022年公司两间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的休业附属公司解散,无损益确认[89] - 公司在2022年度遵守上市规则附录14所载企业管治守则,但存在若干偏离情况[96] - 周亚飞执行公司主席及行政总裁职务,但未获正式委任,董事会将检讨架构并考虑委任合适人选[98] - 公司董事在2022年度遵守上市规则附录10所载标准守则[99] - 2022年度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赎回或出售公司上市证券[100] - 2022年12月31日后至公告日期无影响集团的重大事项[101] - 公司按上市规则第3.21条成立审核委员会,由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02]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公司2022年度经审核综合财务业绩[103] - 公司将按规定刊发展开股东周年大会的通告[105] - 公司2022年年报将在适当时间寄发股东并可在网站阅览[107] 经济形势 - 尽管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压力,但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