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EC国际控股(00759)
icon
搜索文档
每周股票复盘:洲际油气(600759)股东减持计划启动
搜狐财经· 2025-03-30 01:43
文章核心观点 截至2025年3月28日收盘洲际油气股价下跌 安东石油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减持其股份 [1]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3月28日收盘 洲际油气报收于2.31元 较上周的2.54元下跌9.06% [1] - 3月25日盘中最高价报2.66元 3月28日盘中最低价报2.31元 [1] 市值排名 - 洲际油气当前最新总市值95.84亿元 在油气开采板块市值排名3/4 在两市A股市值排名1645/5139 [1] 减持计划 - 安东石油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目前持有公司股份291,488,519股 占公司总股本的7.03% 股份来源于公司执行的司法重整 [1] - 安东石油指定北京厚晟、厦门久承、北京钰晟达、海口东铎四家主体直接持有266,666,667股 安东软件持有24,821,852股 [1] - 北京厚晟、厦门久承、海口东铎拟在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减持 在任意连续90日内 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41,500,000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1%) 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83,000,000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2%) [2] - 具体减持数量分别为北京厚晟不超过13,761,400股 厦门久承不超过5,976,000股 海口东铎不超过104,762,600股 [2] - 安东石油及其一致行动人承诺自受让转增股票之日起12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其基于本次重整投资所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 此次减持计划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不存在不得减持股份的情形 [2] - 洲际油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于2025年3月29日发布公告 [2]
CEC INT'L HOLD(00759)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1-16 16:29
财务收益与亏损情况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6个月,公司收益为702,392千港元,较2023年的750,947千港元有所下降[7] - 该时期内,公司经营亏损25,384千港元,而2023年经营溢利为7,783千港元[7] - 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亏损28,648千港元,2023年为溢利330千港元[7]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6个月公司亏损2864.8万港元,2023年同期溢利33万港元[15] - 2024年10月31日公司全面亏损总额2934.4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765.6万港元[15]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6个月,公司总收益为702,392千港元,较2023年的750,947千港元下降约6.46%[29]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6个月,公司期内亏损28,648千港元,而2023年同期溢利为330千港元[29] - 中国(包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6个月收益为694,315千港元,较2023年的743,845千港元下降约6.66%[30] - 2024年确认开支之存货成本为399,606千港元,较2023年的420,332千港元下降约4.93%[32] - 2024年融资成本净额为6,598千港元,较2023年的6,236千港元增加约5.81%[29][33]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6个月,公司综合收益7.0239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5%,综合毛利降至2.75609亿港元,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2864.8万港元,去年同期为溢利33万港元[46] - 2024年所得税抵免333.4万港元,2023年所得税开支121.7万港元[36] - 2024年每股基本亏损0.043港元,2023年每股基本盈利0.0005港元[36] - 零售业务分部毛利降至2.7242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约8.9%,毛利率为40.4%,较去年同期下降0.8个百分点[50] - 零售业务销售及分销费用和分部行政开支分别增加1.2%及3.3%,录得亏损约1071.9万港元[53] - 电子元件制造业务分部收益回升13.7%,毛利轻微回升,但分部经营亏损扩大至623.4万港元[54] - 本年度租金收入为42.3万港元,未录得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55] - 财务费用较去年同期上升3.7%,实质银行利息开支为67.8万港元[61]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6个月现金流出净额为1677.8万港元,经营业务现金流入净额下降2.4%[63]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6个月,经营业务现金流入净额为7.6434亿港元,投资业务现金流出净额为390.5万港元,融资业务现金流出净额为8930.7万港元,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减少1677.8万港元[64] 资产负债情况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非流动资产为578,448千港元,较4月30日的589,876千港元有所减少[13]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流动资产为302,146千港元,较4月30日的296,429千港元有所增加[13]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负债总值为418,947千港元,较4月30日的395,314千港元有所增加[13] - 2024年10月31日,公司股本为66,619千港元,与4月30日持平[13] - 2024年10月31日,储备为395,028千港元,较4月30日的424,372千港元有所减少[13] - 2024年10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较流动资产高出826.5万港元[23]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公司资产总值为880,594千港元,负债总值为418,947千港元[30] - 2024年10月31日物业、机器及设备为2.92422亿港元,较2024年5月1日的3.01686亿港元减少[37] - 2024年10月31日应收账款为1.4273亿港元,较2024年4月30日的1.1176亿港元增加[38] - 2024年10月31日应付账款为9841.9万港元,较2024年4月30日的7793.6万港元增加[42] - 2024年10月31日零售业务分部存货总值为1.52334亿港元,较去年年结日增加14.4%[50] - 2024年10月31日存货量较去年度年结日上升11.8%[59] - 2024年10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值为826.5万港元,流动比率为0.97倍,较2024年4月30日下降[64] - 2024年10月31日,集团约2.74854亿港元资产用作银行信贷抵押,较2024年4月30日增加[65] 现金流量情况 - 2024年经营业务产生现金净额7643.4万港元,2023年为7832.3万港元[18] - 2024年投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390.5万港元,2023年为646.6万港元[18] - 2024年融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8930.7万港元,2023年为8144.8万港元[18] - 2024年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减少1677.8万港元,2023年为959.1万港元[18] - 2024年10月31日期末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为5454.3万港元,2023年为7556.4万港元[18] 业务构成情况 - 公司主要从事零售业务、电子元件制造及持有投资物业[20] - 公司有零售、电子元件制造和持有投资物业三个报告分部[28]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6个月,零售业务分部收益6.7501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7.1%,占总收益约96% [49] 准则生效情况 - 公司自2024年5月1日开始财政年度采纳多项修订准则及诠释,对财务资料编制无重大影响[23] - 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号(修订本)于2025年5月1日开始之年度期间生效[24][26]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修订本)于2026年5月1日开始之年度期间生效[24][26]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第19号等多项准则及诠释于2027年5月1日开始之年度期间生效[24][26] 股息与开支情况 - 董事会决议不宣派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6个月的任何中期股息[36] - 2024年向关联公司支付租赁开支33.1万港元,向董事支付租赁开支14.7万港元,主要管理人员酬金622.3万港元[44] 税务情况 - 公司在百慕达注册成立并获豁免百慕达税项至2035年,中国内地附属公司按2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35] 分店情况 - 期内关闭5间分店,新开9间分店,2024年10月31日经营169间分店,分店总数增加4间[52] 管理层策略 - 管理层预期当前市场状况将维持较长时间,将采取稳健务实策略,实施开源节流措施[70] - 759阿信屋采购团队将扩大货源,引进新商品,同时严格审视存货流转效率[70] - 管理层将与业主磋商续租安排,调整租金水平,关闭绩效欠佳分店,扩充分店网络[70] 股权持有情况 - 2024年10月31日,邓凤群女士持有公司股份419.4611万股,占已发行股本0.63%[71] - 2024年10月31日,何万里先生持有公司股份3万股,占已发行股本0.0045%[71] - 2024年10月31日,林国仲先生持有公司股份4.4229566亿股,占已发行股本66.39%[71]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罗静意女士持有472,250,848股,占已发行股本70.89%[74]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Ka Yan China Development (Holding) Company Limited持有442,295,660股,占已发行股本66.39%[74]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Ka Yan China Investments Limited持有442,295,660股,占已发行股本66.39%[74]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HSBC International Trustee Limited持有442,295,660股,占已发行股本66.39%[74] 股份交易情况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6个月,公司无赎回、购买或出售上市股份情况[77] 企业管治情况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6个月,公司采纳企业管治守则原则,但主席与行政总裁由邓凤群女士一人兼任[78] - 审核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每财年至少开会两次,已审阅公司中期报告[79] - 薪酬委员会有4名成员,职责是就董事及高管薪酬政策等向董事会提建议[80] - 提名委员会有4名成员,职责是检讨董事会架构等并向董事会提建议[81]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6个月,公司采纳董事证券交易标准守则,全体董事遵守准则[82] 其他财务数据 - 2024年,汇兑差额亏损699千港元,2023年亏损7,949千港元[10] - 按公平价值列入其他全面收益之权益投资之公平价值转变,2024年为3千港元,2023年为 - 37千港元[10] - 2024年10月31日银行结馀及现金为7598.3万港元,已动用银行信贷额较去年度年结日增加约765万港元[58] - 2024年10月31日,集团雇员约1380名,较2024年4月30日增加30名[67]
CEC INT'L HOLD(00759) - 2025 - 中期业绩
2024-12-16 21:19
财务表现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6个月,公司收益为702,392千港元,同比下降6.5%[2] - 公司期内亏损为28,648千港元,去年同期为盈利330千港元[2] - 公司每股亏损为4.30港仙,去年同期为每股盈利0.05港仙[2] - 公司2024年同期总经营亏损为17,247千港元,而2023年同期为盈利15,763千港元[15] - 公司2024年同期总资产为880,594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0.64%[17] - 公司2024年同期所得税抵免为3,334千港元,而2023年同期所得税开支为1,217千港元[24] - 公司2024年同期每股基本亏损为0.043港元,而2023年同期每股基本盈利为0.0005港元[25] - 公司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6个月的综合收益为702,392,000港元,同比下降6.5%[33] - 公司零售业务分部录得亏损10,719,000港元,去年同期为溢利20,456,000港元[39] - 电子元件制造业务分部收益为26,956,000港元,同比回升13.7%,但分部经营亏损扩大至6,234,000港元[40][41] - 公司财务费用为7,609,000港元,较去年同期的7,336,000港元上升3.7%[48] - 公司经营业务之现金流入净额为76,434,000港元,较去年同期的78,323,000港元下降2.4%[49] 负债与资产 - 公司流动负债较流动资产高出8,265,000港元,主要由于租赁负债的确认[9] - 公司流动负债为130,997,000港元,非流动负债为90,418,000港元[9] - 公司使用权资产为228,877,000港元,确认为非流动资产[9] - 公司应收货款总额为16,946,000港元,较2024年4月30日增加24.3%[28][29] - 公司应付货款总额为98,419,000港元,较2024年4月30日增加26.3%[30] - 公司零售业务分部存货总值为152,334,000港元,较2024年4月30日增加14.4%[36] - 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为75,983,000港元,较2024年4月30日的92,862,000港元下降18.2%[43] - 公司存货为169,185,000港元,较2024年4月30日的151,303,000港元上升11.8%[44] - 公司流动负债净值为8,265,000港元,较2024年4月30日的净流动资产9,288,000港元下降11.0%[53] - 公司总账面值约274,854,000港元的资产已用作银行信贷之抵押[54] 业务表现 - 公司2024年截至10月31日止6个月的零售业务对外销售额为675,013千港元,同比下降7.12%[15] - 电子元件制造业务2024年同期对外销售额为26,956千港元,同比增长13.72%[15] - 零售业务分部收益为675,013,000港元,同比下降7.1%,占总收益约96%[35] - 零售业务分部毛利为272,424,000港元,同比下降8.9%,毛利率为40.4%,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36] - 公司经营分店总数增加4间至169间,总建筑面积为324,000平方呎[38] 现金流与融资 - 公司预计未来12个月将有足够现金流和银行融资以应对财务责任[9] - 公司未宣派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6个月的中期股息[26] 会计准则与财务报告 - 公司采纳了多项香港会计准则修订本,但对中期财务数据无重大影响[10] - 公司正在评估尚未生效的新订准则和修订本的影响,尚未确定其影响[12] - 公司截至2024年10月31日的中期报告将于2025年1月31日或之前寄发给股东,并在香港交易所及公司网站刊载[67] 市场与地区表现 - 中国(含香港特别行政区)市场2024年同期收益为694,315千港元,同比下降6.66%[17]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主席及行政总裁由邓凤群女士一人兼任,自2018年8月19日起生效[63] - 审核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定期举行会议,每年至少两次[64]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的标准守则,全体董事确认在截至2024年10月31日的6个月内遵守该守则[66] - 公司董事会共有3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68] 员工与运营 - 公司共雇用员工约1,380名,较2024年4月30日的1,350名增加2.2%[56] - 公司计划扩大货源搜罗范围,定期引进更多新商品,以改善零售业务的分部收益[59] - 公司将审视租约即将到期的分店,与业主磋商续约安排,目标能跟随市场实况调整续约后的新租金水平[59] - 公司将关闭若干绩效欠佳的分店,以改善零售业务的整体盈利能力[59]
CEC INT'L HOLD(00759) - 2024 - 年度财报
2024-08-16 16:20
财务整体表现 - 2024年4月30日止年度收益为1469606千港元,2023年为1692403千港元[6] - 2024年公司年度亏损29812千港元,2023年溢利49565千港元[6] - 2024年资产总值为886305千港元,2023年为917091千港元[6] - 2024年资产净值为490991千港元,2023年为533543千港元[6] - 2024年每股基本亏损4.47港仙,2023年每股基本盈利7.44港仙[6] - 2024年毛利率为39.4%,2023年为38.0%[6] - 2024年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之盈利率为0.3%,2023年为5.7%[6] - 2024年流动比率为1.03,2023年为1.13[6] - 2024年利息补偿比率为7,2023年为136[6] - 2024年负债权益比率为0.05,2023年为0.01[6] - 2023/2024年度收益减少13.2%至14.69606亿港元,公司年度亏损2981.2万港元,每股基本亏损4.47港仙,经营业务现金流入净额为1.6093亿港元,毛利率增加1.4个百分点至39.4%[9] - 2024年收益为14.69606亿港元,较2023年的16.92403亿港元有所下降[130] - 2024年毛利为5.79388亿港元,较2023年的6.43697亿港元减少[130] - 2024年经营亏损1981.7万港元,而2023年经营溢利6827.4万港元[130] - 2024年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2981.2万港元,2023年则为溢利4956.5万港元[130] - 2024年每股亏损4.47港仙,2023年每股盈利7.44港仙[130] - 2024年非流动资产总值为5.89876亿港元,较2023年的6.11744亿港元降低[133] - 2024年流动资产总值为2.96429亿港元,较2023年的3.05347亿港元减少[133] - 2024年非流动负债总值为1.08173亿港元,较2023年的1.12769亿港元下降[134] - 2024年流动负债总值为2.87141亿港元,较2023年的2.70779亿港元增加[134] - 2024年负债总值为3.95314亿港元,较2023年的3.83548亿港元上升[134] - 2022年5月1日至2023年4月30日年度溢利4956.5万港元,2023年5月1日至2024年4月30日年度亏损2981.2万港元[136] - 2024年经营业务产生的现金净额为1.6093亿港元,2023年为2.11497亿港元[137] - 2024年投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1221.2万港元,2023年为1652.7万港元[137] - 2024年融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1.63013亿港元,2023年为1.87175亿港元[137] - 2024年年终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为7142.2万港元,2023年为8602.2万港元[137] - 2024年公司除所得税前亏损30252千港元,2023年溢利57913千港元;年度亏损29812千港元,2023年溢利49565千港元[166] - 2024年物业、机器及设备减值193690千港元,2023年为188600千港元;存货拨备413千港元,2023年为1241千港元;使用权资产减值拨备2509千港元[166] - 2024年分销成本及行政费用总额581646千港元,2023年为578564千港元;资本性开支12212千港元,2023年为16577千港元[166] - 2024年公司资产总值886305千港元,2023年为917091千港元;负债总值395314千港元,2023年为383548千港元[167] - 2024年中国(含香港)和其他国家/地区收益分别为1452766千港元和16840千港元,2023年分别为1669335千港元和23068千港元[168]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589876千港元,2023年为611744千港元[168] - 2024年无政府补助,2023年为19331千港元,其中“保就业”计划资助18832000港元[172] - 2024年其他亏损净额为2315千港元,2023年为790千港元[173] - 2024年销售成本、销售及分销费用和一般及行政费用总额为1487108千港元,2023年为1642670千港元[174] - 2024年雇员福利开支为257347千港元,2023年为268224千港元[175] - 2024年集团向退休计划供款总额约18853000港元,2023年为19550000港元[177] - 2024年5名最高薪非董事人士酬金为5139千港元,2023年为3888千港元[178] - 2024年融资成本净额为10435千港元,2023年为10361千港元[179] - 2024年所得税抵免440千港元,2023年所得税开支8348千港元[180] - 2024年除所得税前亏损30252千港元,2023年除所得税前溢利57913千港元[181] - 2024年每股基本亏损约0.0447港元,2023年每股基本盈利约0.0744港元[187] - 2024年董事会不建议派付股息,2023年建议末期股息6662千港元[188] 股息分配 - 公司概无宣派截至2024年4月30日止年度的中期及末期股息,2023年为末期股息每股1.00港仙[10] - 公司截至2024年4月30日止年度無宣派中期及末期股息,2023年末期股息為1.00港仙[42] 零售业务情况 - 零售业务分部收益为14.22887亿港元,较上一财政年度下降约12.6%,分部毛利为5.73835亿港元,下跌10.3%,占总收益约97%[13] - 759阿信屋超9成商品产地直送,货源来自全球60个国家及地区,商品组合发展平均,常规产品约6000款,零售业务分部毛利率为40.3%,较上一财年上升约1个百分点[13] - 2024年4月30日,759阿信屋总分店数目为165间,分店总数净减少1间,经营分店总建筑面积为33.4万平方呎,平均每店面积为2024平方呎[14] - 零售业务前人员薪资占收益比重上升至10.6%,平均每店前人员数目约4.1人,薪金与分店收益表现挂钩[14] - 零售业务分部销售及分销成本录得约3.1%增幅,为4.65834亿港元,一般行政开支为9224.2万港元,较上一财年减省13.1%[14] - 零售业务分部经营溢利为1598.1万港元,较去年度下跌84%[14] - 759阿信屋超9成商品从原产地直接进口,采购网络遍及60个国家及地区[37] - 759阿信屋分店分佈於香港各住宅區,供應商來自全球60個國家及地區[41] - 759阿信屋定位为生活必需品零售商,主力发展粮食及杂货必需品应对经济周期变动[38] - 759阿信屋坚持自行进口模式,引入新商品走差异化发展道路[39] - 759阿信屋坚持“薄利多销”及“产地直送”模式,以服务本地街坊为目标[59] - 2024年零售业务收益1422887千港元,2023年为1628415千港元;电子元件制造2024年收益45685千港元,2023年为62926千港元;持有投资物业2024年收益2619千港元,2023年为2647千港元[166] - 2024年零售业务资产747774千港元,2023年为772273千港元;电子元件制造2024年资产115220千港元,2023年为120593千港元;持有投资物业2024年资产18748千港元,2023年为20918千港元[167] - 公司截至2024年4月30日止年度确认零售业务营运的收益为14.23亿港元[124] 电子元件制造业务情况 - 电子元件制造业务本年度分部收益4568.5万港元,按年下跌27.4%,经营亏损扩大至1746.1万港元,亏损较去年同期增加13.1%[15] - 对五大客户的销售占电子元件制造业务分部销售额约35%(2023年:39%)[145] 投资物业情况 - 投资物业本年度租金收入103.4万港元,公平值亏损约253.8万港元[16] 资金与负债情况 - 2024年4月30日,集团银行结余及现金9286.2万港元,借款总额2621.3万港元,较上一财年增加约2269.6万港元,负债权益比率为0.05[17] - 2024年4月30日,集团存货为15130.3万港元,较去年上升4.9%;总预付款、按金及其他应收款为7339.7万港元,较去年下跌1.6%[18] - 本年度财务费用为1498.8万港元,较上一财年增加12.2%;实质银行借款利息为77.3万港元,较上一财年上升9%[19] - 本年度现金流出净额为1429.5万港元,经营业务现金流入净额为16093万港元,较上年度下降23.9%[21] - 2024年4月30日,集团录得净流动资产928.8万港元,流动比率为1.03倍[22] - 2024年4月30日,集团约27156.5万港元资产已用作银行信贷抵押[23] - 截至2024年4月30日,应收货款亏损拨备总计245.7万港元[148] - 截至2023年4月30日,应收货款亏损拨备总计541.7万港元[149] - 2024年4月30日,1 - 30天逾期应收货款预期亏损率为1.4%[148] - 2024年4月30日,91天 - 1年逾期应收货款预期亏损率为54.8%[148] - 2024年和2023年4月30日,按摊销成本计量之其他财务资产预期信贷亏损评估为较小[150] - 2024年4月30日,集团财务负债合计355,790千港元,2023年4月30日为329,632千港元[152] - 若考虑银行行使即时催收贷款权利,2024年4月30日集团财务负债合计354,652千港元,2023年4月30日为329,632千港元[154] - 2024年4月30日,市场利率增加/减少50基点,年度除税后亏损应减少/增加250,000港元,2023年除税后溢利增加/减少392,000港元[155] - 2024年4月30日总借款26,213千港元,权益总值490,991千港元,负债权益比率0.05;2023年总借款3,517千港元,权益总值533,543千港元,负债权益比率0.01[156] - 2024年4月30日按公平价值列入其他全面收益之财务资产(股本证券)为62千港元,2023年为106千港元[157][158] 公司运营策略 - 公司无法预测零售市场见底回升时间,预计现状将维持较长时间[26] - 公司将冻结大型投资计划和非必要开支以节流[26] - 公司正审视759阿信屋各分店经营数据,以决定续约安排并探讨租金调整[26] - 公司正物色符合759阿信屋需求的新店选址[26] - 公司采购团队为759阿信屋搜罗新商品,拓展世界各地新货源[26] - 公司目标接洽各国生产商和出口商,以大批量直接订货降低进口成本[26] 公司管理层信息 - 邓凤群女士于1999年9月29日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2018年8月19日起任主席及董事总经理[27] - 林国仲先生于2018年9月28日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2021年8月1日起任副董事总经理[27] - 何万理先生于2011年9月27日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负责资讯科技等多方面工作[27] - 何咏仪女士为公司会计主管和公司秘书,2003年加入集团[30] - 2024年4月30日,邓鳳群女士持有公司4194611股股份,佔已發行股本0.63%[47] - 2024年4月30日,林國仲先生持有公司442295660股股份,佔已發行股本66.39%[47] - 2024年4月30日
CEC INT'L HOLD(00759)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07-24 21:11
财务业绩整体情况 - 截至2024年4月30日止年度,公司收益为14.69606亿港元,较2023年的16.92403亿港元有所下降[5] - 该年度毛利为5.79388亿港元,低于2023年的6.43697亿港元[6] - 公司该年度经营亏损1981.7万港元,而2023年经营溢利6827.4万港元[7] - 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2981.2万港元,2023年则为溢利4956.5万港元[9]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4.47港仙,2023年每股盈利7.44港仙[10] - 2024年4月30日,公司资产总值为8.86305亿港元,较2023年的9.17091亿港元减少[14] - 负债总值为3.95314亿港元,较2023年的3.83548亿港元有所增加[16] - 2024年总收益为1469606千港元,2023年为1692403千港元,同比下降约13.16%[28][33] - 2024年中国(包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收益为1452766千港元,2023年为1669335千港元;其他国家/地区2024年收益为16840千港元,2023年为23068千港元[33] - 2024年权益持有人应占综合亏损约29812000港元,2023年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约49565000港元[52] - 2024年每股基本亏损约为0.045港元,2023年每股基本盈利约为0.074港元,股份加权平均数均为666190798股[52] - 2023/24财年公司综合收益14.69606亿港元,较上一财年下跌13.2%,综合毛利5.79388亿港元,跌幅约10%,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约2981.2万港元[67] 财务准则相关 - 公司于2023年5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财政年度首次采纳多项新订及经修订准则,预计对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9][21] - 有多项已颁布但未生效的修订本,公司预计应用这些修订本不会对业绩及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22][25] 业务分部情况 - 年内公司有零售业务、电子元件制造、持有投资物业三个报告分部[27] - 零售业务分部收益14.22887亿港元,较上一财年下降约12.6%,分部毛利5.73835亿港元,下跌10.3%,占总收益约97% [68] - 759阿信屋超9成商品产地直送,商品来自60个国家及地区,常规产品约6000款,2024年4月30日存货总值1.331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4.5% [69] - 2024年4月30日,759阿信屋分店总数165间,净减少1间,经营分店总建筑面积33.4万平方呎,平均每店面积2024平方呎 [70] - 零售业务前人员薪资占收益比重升至10.6%,平均每店前人员约4.1人 [70] - 零售业务分部销售及分销成本增幅约3.1%,为4.65834亿港元,一般行政开支9224.2万港元,较上一财年减省13.1% [71] - 零售业务分部经营溢利1598.1万港元,较去年度下跌84% [71] - 电子元件制造业务分部收益4568.5万港元,按年下降 [72] - 制造业业务经营亏损扩大至1746.1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3.1%,需支付一次性重组费用287.5万港元[73] - 投资物业租金收入为103.4万港元,公平值亏损约253.8万港元[74] 各项费用及收支对比 - 2024年公司未收到保就业计划资助,2023年收到相关资助18832000港元[35][36] - 2024年销售成本、销售及分销费用和一般及行政费用总额为1487108千港元,2023年为1642670千港元[43] - 2024年融资成本净额为10435千港元,2023年为10361千港元[46] - 2024年所得税抵免440千港元,2023年所得税开支8348千港元[50] - 2024年建议不派付股息,2023年建议末期股息为6662千港元[54] - 2024年应收货款净额为11176千港元,2023年为14447千港元[56][59] - 公司本年度不再获得香港政府新冠“保就业计划”补助金(2023年为1883.2万港元) [67] - 公司关闭新加坡子公司产生一次性非经常性重组费用约287.5万港元,为投资物业作出资产减值拨备约253.8万港元 [67] - 财务费用较上一财年增加12.2%至1498.8万港元,实质银行借款利息上升9%至77.3万港元[79] - 本年度现金流出净额为1429.5万港元,经营业务现金流入净额较上年度下降23.9%至16093万港元[80] 资产负债及流动性情况 - 2024年4月30日银行结馀及现金为9286.2万港元,借款总额为2621.3万港元,较上一财年增加约2269.6万港元,负债权益比率为0.05 [75][76] - 存货较去年上升4.9%至15130.3万港元,总预付款、按金及其他应收款较去年下跌1.6%至7339.7万港元[78] - 2024年4月30日净流动资产为928.8万港元,流动比率为1.03倍[83] - 2024年4月30日约27156.5万港元资产用作银行信贷抵押[84] 人员情况 - 2024年4月30日公司雇员约1350名[86] 未来规划 - 公司将冻结大型投资计划和非必要开支,审视分店经营数据,物色新店选址,开拓新货源[87][88] 公司治理及合规 - 自2018年8月19日起邓凤群女士担任董事会主席兼董事总经理,偏离守则规定但董事会认为符合公司及股东最佳利益[92][93] - 审核委员会检讨集团会计原则、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审阅截至2024年4月30日止年度全年业绩[94] - 公司全体董事确认在2023年5月1日至2024年4月30日期间遵守董事证券交易标准守则[95] 信息披露及会议安排 - 公司2023/2024年度年报表将在2024年8月底前寄发股东[96] - 罗兵咸永道确认初步业绩公布数字与经审计综合财务报表数额一致[97] - 公司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定于2024年9月26日举行[98] - 业绩公布和2023/24年度年报将在公司网站和联交所网站登载[99] 董事会构成 - 公布日期公司董事会有三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01]
CEC INT'L HOLD(00759)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1-26 16:07
财务状况 - 2023年10月31日止6个月的收入为750,947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888,738千港元有所下降[1] - 2023年10月31日止6个月的毛利为302,354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25,294千港元有所下降[1] - 2023年10月31日止6个月的经营溢利为7,783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45,700千港元大幅下降[1] - 2023年10月31日止6个月的融资成本净额为(6,236)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7,973)千港元有所下降[1] - 期内溢利为330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3,794千港元大幅下降[2] - 2023年10月31日的非流动资产总值为612,961千港元,较2023年4月30日的611,744千港元略有增加[3] - 2023年10月31日的流动资产总值为310,386千港元,较2023年4月30日的305,347千港元略有增加[3] - 2023年10月31日的股本为66,619千港元,较2023年4月30日的66,619千港元持平[3] - 2023年10月31日的储备为452,606千港元,较2023年4月30日的466,924千港元略有下降[3] - 2023年10月31日的负债总值为404,122千港元,较2023年4月30日的383,548千港元略有增加[3] 业务表现 - 截至10月31日止6个月,零售业务对外销售收入为726,750千港元,同比下降14.1%[12] - 电子元件制造业务截至10月31日止6个月的经营溢利为20,456千港元,同比下降60.5%[12] - 持有投资物业截至2023年10月31日的资产总值为923,347千港元,较上一年同期增长0.7%[13] 财务策略 - 公司已开始评估新订及经修订准则对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的影响,但尚未能判定是否会产生重大影响[10] - 公司截至2022年10月31日止6个月获得政府防疫抗疫基金项下的18,842,000港元的補助[14] - 公司已於百慕達成立并獲豁免百慕達稅項至2035年[16] 经营管理 - 759阿信屋之分店網絡主要分佈於民生地段,包括公共及私人住宅的商場及商舖[31] - 公司的审核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定期举行会议,审阅公司采纳的会计原则、内部监控和风险管理,以及截至2023年10月31日止6个月的中期业绩[52][53]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10所载的董事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并确认全体董事已遵守了相关规定[54]
CEC INT'L HOLD(00759) - 2024 - 中期业绩
2023-12-20 18:19
财务业绩整体情况 - 截至2023年10月31日止6个月,公司收益为750,947千港元,较2022年的888,738千港元下降15.5%[1] - 同期毛利为302,354千港元,较2022年的325,294千港元下降7.1%[1] - 经营溢利为7,783千港元,较2022年的45,700千港元下降82.9%[1] - 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330千港元,较2022年的33,794千港元下降99%[1] - 公司有零售业务、电子元件制造和持有投资物业3个报告分部,截至2023年10月31日止6个月综合收益750,947,000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5.5%[12][24] - 同期综合毛利跌至302,354,000港元,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330,000港元,跌幅99%[25] 资产负债情况 - 2023年10月31日,非流动资产为612,961千港元,较2023年4月30日的611,744千港元略有增加[3] - 2023年10月31日,流动资产为310,386千港元,较2023年4月30日的305,347千港元有所增加[3] - 2023年10月31日,负债总值为404,122千港元,较2023年4月30日的383,548千港元有所增加[3] - 截至2023年10月31日,公司资产总值923,347,000港元,负债总值404,122,000港元[13] - 截至2023年10月31日,应收货款15,596,000港元,减亏损拨备后为10,606,000港元;应付货款73,388,000港元[20][21] - 2023年10月31日银行结馀及现金9700.4万港元,已动用银行信贷额较去年增加约1010.8万港元[36] - 2023年10月31日存货较去年上升11.1%,总预付款等为7821.3万港元[38] - 2023年10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为2454.1万港元,流动比率为1.09倍[42] - 2023年10月31日,公司约2.53777亿港元资产用作银行信贷抵押[43] 会计准则相关 - 公司于2023年5月1日开始的财政年度采纳多项新订及经修订准则,对财务资料编制无重大影响[6][7] - 有多项已颁布但尚未生效的经修订准则及诠释,公司已开始评估影响但未判定是否有重大影响[8][9][10] 经营分部情况 - 公司管理层根据内部报告评估表现和分配资源,并据此确定经营分部[11] - 零售业务对外销售收益726,750,000港元,经营溢利20,456,000港元;电子元件制造对外销售收益23,703,000港元,经营亏损4,411,000港元;持有投资物业对外销售收益494,000港元,经营亏损282,000港元[12] 地区收益情况 - 中国(包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截至2023年10月31日止6个月收益743,845,000港元,其他国家/地区收益7,102,000港元[13] 政府资助情况 - 2023年无有关COVID - 19疫症的政府资助,2022年有18,842,000港元补助[14] 每股盈利与股息情况 - 截至2023年10月31日止6个月每股基本盈利约0.0005港元,按综合溢利330,000港元及已发行股份加权平均数666,190,798股计算[17] - 董事会决议不宣派截至2023年10月31日止6个月的任何中期股息[19] 零售业务情况 - 2023年5 - 10月香港零售业务面临本地居民外游、访港旅客未达预期、股市楼市调整、利率加息、食品需求下降等挑战[22][23] - 零售业务2023年截至10月31日止6个月收益7.267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4.6%,占总收益约97%[27] - 零售业务毛利降至2.9907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约6.6%,毛利率为41.2%,较去年同期上升3.6个百分点[28] - 零售业务存货总值升至1.43605亿港元,较2023年4月30日上升[29] - 2023年10月31日集团经营168间分店,较2023年4月30日增加2间,总面积34.1万平方呎[30] - 零售业务销售及分销费用和行政开支分别节省1.2%及11.1%,分部溢利下降60.5%[32] 电子元件制造业务情况 - 电子元件制造业务收益2370.3万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36.2%,分部经营亏损441.1万港元[33][34] 投资物业业务情况 - 2023年租金收入49.4万港元,较2022年减少[35] 财务费用与现金流情况 - 期内财务费用733.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降低11.1%[40] - 截至2023年10月31日止6个月,公司现金流出净额为959.1万港元,2022年为流入943.2万港元[41] - 经营业务现金流入净额为7832.3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下降27.4%[41] - 投资业务现金流出净额为646.6万港元,2022年为789.1万港元[41] - 融资业务现金流出净额为8144.8万港元,2022年为9058.9万港元[41] 人员情况 - 2023年10月31日,公司雇员约1400名[45] 经营方针与计划 - 环球市场不明朗,公司采取稳健经营方针,严控开支,暂无大型投资计划[47] 股份情况 - 截至2023年10月31日止6个月,公司无赎回、购买或出售上市股份情况[48] 报告寄发情况 - 公司截至2023年10月31日止6个月中期报告将于2024年1月31日或之前寄发股东并刊载[55]
CEC INT'L HOLD(00759) - 2023 - 年度财报
2023-08-24 16:16
公司业绩 - 公司建议派发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年度末期每股1.00港仙的股息[13] - 2022/2023财政年度,公司录得綜合收益1,692,403,000港元,较上一年度下跌15.8%[16] - 零售业务分部收益为1,628,415,000港元,占总收益约96.2%[16] - 零售业务分部毛利率改善至39.3%,较去年增加4.1个百分点[18] - 759阿信屋商品来源地包括日本、韩国、东南亚、欧洲、中国台湾、中国内地、美洲等60个国家和地区[19] - 2023年4月30日,759阿信屋总分店数为166间,净减少6间[20] - 前线人员薪资占收益比重上升至9.3%,平均每店前线人员数约为4.0人[20] - 零售业务分部销售及分销成本为452,044,000港元,较去年降低5.5%[22] - 2022/2023财政年度零售业务分部经营溢利为100,703,000港元,较去年上升2.5%[22] - 电子元件制造业务收入下降至62,926,000港元,同比下降26.6%[23] - 投资物业租金收入增至1,062,000港元[24] - 2023年4月30日,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为107,462,000港元,同比增长6.3%[25] - 公司借款总额降至3,517,000港元,较去年降低80.9%[26] - 公司存货增至144,282,000港元,同比增长14.5%[28] - 公司财务费用为13,354,000港元,较去年减少1.4%[29] - 公司现金流入净额为7,795,000港元,同比下降5.2%[32] - 公司成功扭转为净流动资产状态,流动比率为1.13倍[34] - 公司全球业务主要集中在香港、中国内地及东南亚,密切关注外汇市场波动[36] - 公司员工数量为1,400名,公司将继续改善现金流量,降低负债水平[37] 企业经营模式 - 企业主要业务包括食品及飲品、家居用品及个人护理用品零售、设计、开发、生产及销售各种电子元件、持有投资物业[62] - 759阿信屋采取自行进口模式,货源遍及60个国家及地区,以分散进货成本受单一地区货币及经济波动影响[66] 公司治理 - 公司无法宣派2023年4月30日止年度中期股息,但建议派发每股1.00港仙的末期股息[75] - 公司持有主要投资物业,详情请参阅年报第136页[76] - 公司拥有131,338,000港元的可供分派储备和17,624,000港元的保留盈利可供分派给股东[77] - 公司无需按比例向现有股东发售新股,因为公司章程和百慕达法例中没有关于优先购买权的规定[78] - 公司在2023年4月30日止年度内没有贖回任何上市股份,也没有购买或出售任何上市股份[79] - 公司董事包括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其中鄧鳳群女士和葛根祥先生将在股东大会上告退[80] - 公司已收到独立非执行董事的书面确认,认为这些董事是独立人士,葛根祥先生已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超过9年[81] - 林国仲先生在庫務、財務及銀行方面有超过30年经验,持有442,295,660股公司股份[86] - 林国仲先生持有高雅线圈制品有限公司42.86%的无投票权遞延股份,共计6,000,000股[87] - 公司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除林国仲先生外,未持有公司股份或相关股份,也未获得任何认购公司股本或债务证券的权利[89] - 公司主要股东羅靜意女士持有公司股份70.89%[92] - 公司最大供应商占采购额的16%[99] - 公司向五大客户销售的产品和服务不足总销售额的5%[100] 社会责任 - 759阿信屋以服務本地街坊為目標,致力提供休閒的購物環境及各式各樣的優質產品供顧客選購[110] - 759阿信屋堅持「薄利多銷」及「產地直送」模式[111] - 公司意识到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社会和经济造成影响,已采取措施减低相关风险[175] - 公司积极参与政府推出的气候变化相关政策措施,为实现2050年前达到"碳中和"目标做准备[176] - 与持份者保持沟通,了解持份者的期望和需求,对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177] - 公司根据持份者参与活动收集的意见,评估各项议题对业务的影响和相关性,确定优先发展领域[178] - 公司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力求在发展业务的同时维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179]
CEC INT'L HOLD(00759) - 2023 - 年度业绩
2023-07-27 20:02
财务表现 - 2023年4月30日止年度,CEC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收入为1,692,403千港元,较2022年下降了15.7%[1] - 毛利为643,697千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7%[1] - 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49,565千港元,每股盈利为7.44港仙,较去年同期增长24.4%[1] - 年度溢利为49,565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4.4%[2] - 非流动资产总值为611,744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略有增长[3] - 流动资产总值为305,347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3] - 非流动负债总值为112,769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略有增长[4] - 流动负债总值为270,779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4] 分部业绩 - 公司截至2023年及2022年4月30日止年度的分部收益为1,692,403千港元和2,008,967千港元,分部间銷售为1,585千港元[11] - 公司截至2023年及2022年4月30日止年度的分部资产总值分别为917,091千港元和919,516千港元,负债总值分别为383,548千港元和419,863千港元[12] 公司运营情况 - 公司员工数量约为1,400名,薪酬参考市场标准、个人表现、学历及工作经验[48] - 公司预计零售业务将保持平稳发展,採购团队积极参与各类食品展览,搜羅新鲜商品[49] - 公司暂未有大型扩张计划,但积极寻找新店铺位置提供更便捷及优质的服务[50] 公司治理 - 公司已一直遵守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聯交所)證券上市規則附錄14所載之企业管治守則[53] - 主席與行政總裁的角色由同一人擔任,偏離守則條文第C.2.1條规定[54] - 審核委員會由三名獨立非執行董事組成,已檢討公司所採納的會計原則和實務[57]
CEC INT'L HOLD(00759)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1-18 16:07
财务业绩 - 截至2022年10月31日止6个月,公司收益为888,738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971,637千港元[5] - 2022年中期毛利为325,294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336,918千港元[5] - 2022年中期经营溢利为45,700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30,658千港元[5] - 2022年中期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佔期内溢利为33,794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18,798千港元[5] - 2022年中期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佔每股盈利为5.07港仙,2021年同期为2.82港仙[5] - 2022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內溢利3379.4萬港元,2021年同期為1879.8萬港元[8] - 2022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全面收益總額1569.8萬港元,2021年同期為2193.2萬港元[8] - 2022年10月31日保留溢利30171.9萬港元,2021年同期為25350.1萬港元[8] - 2022年經營業務產生之現金淨額10791.2萬港元,2021年為11566.5萬港元[9] - 2022年投資業務所用之現金淨額789.1萬港元,2021年為666.5萬港元[9] - 2022年融資業務所用之現金淨額9058.9萬港元,2021年為10545.7萬港元[9] - 2022年末現金及等同現金項目8718.4萬港元,2021年末為7391.1萬港元[9] - 公司有零售、电子元件制造和持有投资物业3个报告分部,2022年截至10月31日止6个月总收益8.89亿港元,较2021年的9.72亿港元有所下降[24] - 2022年截至10月31日止6个月经营溢利5330.6万港元,较2021年的3657.7万港元增长45.7%[24] - 2022年截至10月31日止6个月除所得税前溢利3772.7万港元,较2021年的2517.4万港元增长50%[24] - 2022年截至10月31日止6个月期内溢利3379.4万港元,较2021年的1879.8万港元增长79.7%[24] - 2022年其他收入主要为有关COVID - 19疫症的政府资助,包括香港特区政府防疫抗疫基金补助1884.2万港元,2021年无此项补助[26] - 2022年截至10月31日止6个月确认存货成本5.29亿港元,较2021年的6.01亿港元有所下降[27] - 2022年融资成本净额797.3万港元,较2021年的548.4万港元有所增长[27] - 2022年所得稅開支393.3万港元,较2021年的637.6万港元有所下降[29] - 2022年截至10月31日止6个月每股基本盈利约0.0507港元,2021年约0.0282港元[29] - 截至2022年10月31日止6个月,公司综合收益8.8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5%;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3379.4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升79.8%,扣除补贴后较去年同期下跌20.5%[35] - 零售业务分部收益8.5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1%,占总收益约96%;分部毛利3.20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4%,分部毛利率为37.6%,较去年同期上升1.8个百分点[36] - 电子元件制造业务收益为3712.3万港元,同比下跌17.9%,毛利为458.6万港元,跌幅9.2%,毛利率升至12.4%,经营溢利为172.1万港元[40] - 投资物业租金收入为55.2万港元,未录得公平值亏损[41] - 截至2022年10月31日止6个月现金流入净额为943.2万港元,经营业务现金流入净额同比下降6.7% [47] - 投资业务现金流出净额为789.1万港元,融资业务现金流出净额为9058.9万港元[47][48] 资产负债情况 - 2022年10月31日非流动资产为627,244千港元,2022年4月30日为610,937千港元[7] - 2022年10月31日流动资产为309,348千港元,2022年4月30日为308,579千港元[7] - 2022年10月31日权益总值为508,689千港元,2022年4月30日为499,653千港元[7] - 2022年10月31日非流动负债为123,981千港元,2022年4月30日为106,182千港元[7] - 2022年10月31日流动负债为303,922千港元,2022年4月30日为313,681千港元[7] - 2022年10月31日资产总值9.37亿港元,较4月30日的9.19亿港元有所增长;负债总值4.28亿港元,较4月30日的4.20亿港元有所增长[25] - 2022年10月31日存货总值1.10亿港元,较2022年4月30日略升[37] - 物业、机器及设备于2022年5月1日为3.32亿港元,经变动后于2022年10月31日为3.15亿港元[32] - 2022年10月31日应收货款2.28亿港元,较2022年4月30日的2.99亿港元减少;扣除亏损拨备后为1.79亿港元[32] - 2022年10月31日应付货款9.04亿港元,较2022年4月30日的9.57亿港元减少[33] - 2022年10月31日银行结馀及现金为1.08624亿港元,已动用银行信贷额较去年降低29.9%,负债权益比率为0.03 [42] - 存货量较去年年结日上升2.1%,长期租赁负债为1.02946亿港元,流动租赁负债为9041.3万港元[44] - 2022年10月31日流动资产净值为542.6万港元,流动比率为1.02倍,流动性进一步改善[49] 公司业务 - 公司主要從事零售業務、電子元件製造及持有投資物業[10] - 零售业务近9成商品自行进口,采购网络覆盖全球约60个国家及地区[37] - 2022年10月31日公司经营166间分店,较2022年4月30日减少6间;总建筑面积33.8万平方呎,平均每店面积2036平方呎[38] - 零售业务销售及分销费用为2.36848亿港元,行政开支为5033.6万港元,与去年维持相若水平,分部溢利同比上升18%至5181.4万港元[39] 公司治理 - 公司股份自1999年起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11] - 公司於2022年5月1日開始之財政年度採納多項經修訂準則及會計指引,無重大影響[18][19] - 截至2022年10月31日止6个月,向关联公司及董事支付租赁开支分别为34.2万港元和14.7万港元[34] - 截至2022年10月31日止6个月,主要管理人员酬金为546.4万港元,较2021年的371.4万港元增加[34] - 董事会决议不宣派截至2022年10月31日止6个月的任何中期股息[31] - 截至2022年10月31日,公司未获知有其他人士(董事或最高行政人员除外)拥有公司相关股本中5%或以上股份权益或淡仓[63] - 截至2022年10月31日止6个月,公司无赎回、购买或出售上市股份情况[64] - 截至2022年10月31日止6个月,公司采纳企业管治守则原则,但主席与行政总裁由邓凤群女士一人兼任,偏离守则条文第C.2.1条规定[65][66] - 公司审核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每个财政年度至少开会两次,并已审阅中期报告[67][68] - 公司薪酬委员会就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政策等向董事会提建议,现有4名成员[69][70] - 公司提名委员会检讨董事会架构等,现有4名成员,邓凤群女士为主席[71] - 截至2022年10月31日止6个月,公司采纳董事证券交易标准守则,全体董事确认遵守[72] 股权结构 - 邓凤群女士持有公司4,194,611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0.63%[56] - 何万里先生持有公司3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0.0045%[56] - 林国仲先生持有公司442,295,66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66.39%[56] - 林国仲先生持有高雅线圈制品有限公司6,000,000股无投票权递延股份,占已发行无投票权递延股份42.86%[57] - 罗静意女士持有公司472,250,848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70.89%[61] 公司发展与社会责任 - 公司未来发展焦点维持现有规模,暂无业务扩张及大型投资计划,将累积财务资源[55] - 公司安排采购团队参加展会、拜访出口商和生产商,寻找优质产品[54] - 公司预计本地消费气氛未来一段时间低落,但民生必需品需求相对稳定[55] - 公司将持续改善工作流程效率和服务水准,增加品牌价值[55] - 公司积极履行企业公民责任,抗疫扶贫[53] 员工情况 - 2022年10月31日公司共雇用员工约1500名[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