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节流

搜索文档
伟星新材(002372) - 2025年9月1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8 17:10
业务模式与定价策略 - 业务主要分为零售业务(经销模式)和工程业务(经销与直销结合模式)[2] - 零售产品价格体系基本稳定(成本加成原则),工程产品价格随行就市按单定价[2] 财务与经营状况 - 2025年上半年应收账款同比有所下降[2] - 执行"以销定产"原则,对标准产品适当备库[2] - 零售产品通过产品力与服务力提升实现价格止跌企稳[2] 市场环境与需求 - 当前市场需求疲弱且未见明显改善[2] - 塑料管道行业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零售业务受经济景气度和消费信心影响,工程业务受政府政策影响更多[3] 新业务发展 - 防水业务通过"产品+服务"模式健康发展[3] - 净水业务仍在调整优化商业模式[3] 应对策略 - 开源方面:提升产品力与服务力,加速商业模式升级,培育新主业拓展新领域[3] - 节流方面:推进智能制造与数字化管理升级,加强费用管控实现降本增效[3]
创投管理费改革步入深水区,中小GP加速向“轻资产、重绩效”转型
证券时报网· 2025-09-18 09:45
除了"节流",GP更在积极探索"开源"的路径,核心是提升自身的投资能力与资源整合能力。"只靠压缩 成本不是长久之计,真正能赢得LP信任、拿到更多资金的,还是看能不能投出好项目、完成返投要 求。"程露坦言,现在行业对GP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前我们都是基金设立完才开始找项目,这样至少 浪费半年到一年时间,现在基金还在谈合伙协议的时候,就已经接到投资任务了,LP会要求我们在某 个节点前拿出一批储备项目,尽可能把投资前置。"更极端的情况是,部分基金在设立前就已经完成了 项目立项和尽调,"就等基金资金到位,马上就能投,就是为了抢时间,尽早完成投资进度和返投进 度。"程露说。 据记者了解,在募资难的大环境下,一些GP还开始"卷"管理费,部分GP甚至主动"让渡"利益以争取出 资人(LP)的信任。比如,与LP约定,在不同投资阶段,根据GP完成业绩指标的进度收取管理费,若 最终实现超额收益率,还可获得额外的管理费分成。 除了费率下降和"卷"管理费,政府和国资类LP的管理费支付模式也更趋严格,引入了年度绩效考核机 制。"政府LP会根据投资进度、返投进度对我们做年度评价,没达标就罚管理费,第二年直接从应支付 的管理费里扣减。"华南 ...
中国四大巨头,净利润比不过日本制铁,凭什么?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9-15 12:25
以下文章来源于地球知识局 ,作者地球知识局 地球知识局 . 人文+地理+设计,全球视野新三观。 合作请联系:xiaobaibai_9999(注明品牌和需求) 2024年,中国粗钢产量10.05亿吨,在全球占比53.38%,连续5年成为十亿钢铁大国。产量榜TOP10中,中国 钢企独占6席。在产量这块,中国钢铁恐怖如斯。 这还是全国到处在抓过剩产能、落后产能的大环境下实现的。不过中国钢企也同时存在大而不够强、产量 多而不赚钱的阿喀琉斯之踵。 在净利润这块,中国最挣钱的四家上市钢企(宝钢、中信特钢、南钢、华菱钢铁),24年的净利润加在一 起,却还没有日本排第一的日本制铁高。 ▼ 上世纪末,日本制铁也曾遇到过产能过剩的情况,2018年甚至出现严重亏损。但短短几年,日本制铁就成 功扭亏为盈、大赚特赚,还出资149亿美元收购了美国钢铁(USS)。 日本制铁24年粗钢产量3964万吨,而中国宝武集团的产能则高达1.3亿吨,但日本制铁的净利润竟然如此之 高,究竟是咋搞的呢? 日本之石,可以攻玉? 在战后的1946年,彼时的日本不说是回到石器时代,那也是彻底去工业化和城市化了。当年,日本钢产量 只有56.4万吨,而美国同期则高 ...
张小泉中报业绩双增!网红资本白兔集团能解老字号困局?
南方都市报· 2025-08-31 14:25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72亿元,同比增长9.8% [1][2][3] - 归母净利润2750.2万元,同比增长124.29% [1][3] - 扣非归母净利润2660.8万元,同比增长130.01% [3] - 基本每股收益0.18元/股,同比增长125% [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26%,同比上升2.37个百分点 [3] 收入结构 - 刀剪类产品收入3.34亿元,同比增长10.54%,占总营收70.7%,毛利率38.85% [3] - 厨房五金类收入9263.34万元,同比增长13.44%,毛利率30.27% [3][4] - 家居五金类收入4303.39万元,同比微增0.98% [3] - 整体毛利率38.52%,同比提升2.01个百分点 [4] 渠道表现 - 线上直销渠道收入1.28亿元,同比增长12.92%,占主营业务收入27.24% [5] - 线上经销收入1.25亿元,增长28.31%,占比26.68% [5] - 阿里系平台直销收入6017.31万元,同比增长9.37% [5] 成本费用 - 总营业成本2.90亿元,同比增长6.32% [5][6] - 销售费用8820.74万元,同比增长7.65% [5][6] - 研发费用1307.23万元,同比减少5.88% [5][6] - 研发费用中检测费99.62万元,同比上升 [7][8] 债务风险 - 控股股东张小泉集团被执行总金额超39亿元 [10] - 控股股东所持股份100%被冻结,占公司总股本28.23% [11] - 债务逾期本金合计58.24亿元 [12][13] - 间接控股股东等69家公司进入实质合并重整程序 [11] 股权变动 - 兔跃呈祥以3.58亿元竞得2875.63万股,持股比例18.43% [14] - 兔跃呈祥实际控制人王傲延被提名为董事并聘任为总经理 [16] - 王傲延曾任百度Hao123产品渠道负责人,现任白兔集团董事长 [17] - 白兔集团为抖音电商头部MCN机构,孵化多个现象级带货KOL [19] 战略方向 - 公司聚焦开源节流、提质增效双轮驱动 [8] - 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强化高附加值业务布局 [8] - 积极布局抖音、快手、视频号等新兴电商渠道 [21] - 电商运营团队在多个平台刀剪类目销售排名靠前 [21]
碧桂园有望年内完成境外债务重组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30 08:21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约725.7亿元 净亏损约196.5亿元 主要因房地产开发项目结算规模下降 毛利率低位及物业项目资产减值增加所致 [1] - 集团总资产约9093.28亿元 高于总负债金额 [1] - 自2022年以来处置各类资产回笼超650亿元 [2] 债务重组进展 - 持有现有公开票据本金总额逾77%的持有人已加入重组协议 与代表组别一银团贷款本金49%的协调委员会订立重组支持协议 [1] - 预计年内完成境外债务整体重组 在五种选项足额认购情况下降债规模约117亿美元(约840亿元有息债务) [1] - 完成境外债务重组后预计最多增加净资产约700亿元 [1] 行业债务重组态势 - 截至2025年8月共20家出险房企债务重组或重整计划获批准 化债总规模突破1.2万亿元 [2] - 完成境内及境外债重组的企业包括融创、富力、奥园等 境外债重组获批企业包括旭辉、佳兆业、禹洲地产、世茂、碧桂园等 [2] 经营与交付情况 - 上半年累计交付房屋约7.4万套 近三年累计交付超170万套房屋 [2] - 公司持续围绕"保交房、稳资债、保经营"战略开展工作 通过开源节流、降本增效促进销售与资产盘活 [2] 市场信心与流动性 - 碧桂园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 标志着阶段性达标港股通门槛 释放市场信心修复与流动性改善的积极信号 [2]
碧桂园半年报:营收725.7亿元 净资产保持为正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20:23
财务业绩表现 - 上半年权益合同销售金额约167.5亿元 权益合同销售面积约205万平方米 实现营收约725.7亿元[1] - 总资产约9093亿元 净资产约239亿元 持续保持为正值[1] - 上半年交付房屋合计约7.4万套 近三年累计交付超170万套 交付量在第三方榜单上持续位居行业榜首[1] 债务重组进展 - 持有现有公开票据本金总额逾77%的持有人已加入重组协议 与代表组别一银团贷款本金49%的协调委员会订立重组支持协议[1] - 预计降债规模约117亿美元 对应约人民币840亿元有息债务 可大幅降低有息负债规模[2] - 重组后新的债务融资成本预计将下降至1.0%—2.5% 债务期限最长高达11年 债务结构大幅优化[2] 资产处置与资金回笼 - 自2022年以来已处置各类资产回笼累计超650亿元[2] - 近一年出售投资项目股权筹集资金约63.74亿元 包括出售蓝箭航天约11.063%股份获13.05亿元 出售长鑫科技约1.56%股权获20亿元 出售万达商管1.79%股权获30.69亿元[2] 融资协调与流动性改善 - 积极响应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 持续推动项目进入白名单 通过新增融资 存量贷款展期以及降低融资成本等方式缓解项目债务压力[1] - 现阶段房屋交付刚性资金需求逐步减少 预计未来整体资金压力将相对放缓[1] 市场地位与指数纳入 - 获纳入恒生综合指数 主要原因是市值 流动性等指标符合要求 被视为市场化修复道路上迈出的关键一步[3] - 待完成境外债务重组可确认大额重组收益 预计最多可增加净资产约人民币700亿元[2]
五芳斋上半年实现营收15.92亿元 多维度释放发展潜力
证券日报· 2025-08-29 09:4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5.92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5亿元 [2] - 实施2024年度分红方案 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元(含税) 合计派发9675.72万元 [3] - 推出股份回购预案 拟投入3500万至7000万元 价格不超29.12元/股 [3] 战略实施 - 坚定推进"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战略 围绕效益优化提升公司综合实力 [2] - 降本增效和人员优化成效显著 各项费用同比下降 采购管理优化 人效改革稳步推进 [3] - 强化供应链端业务流程规范化建设 推动核心价值链信息化 完成物流轨迹追踪项目上线 [3] 产品创新 - 针对真空系列推出短保真空粽 实现市场精准响应 [2] - 加码场景化品类突围 烧腊卤味借助春节场景大幅增长 [2] - 烘焙板块以"米、药食同源"为核心开发差异化产品 强化非粽类产品成长动能 [2] 品牌与渠道 - 上半年实现22家双品牌联名 结合地域口味特色探索跨界传播新模式 [2] - 深化与盒马、开市客、山姆等头部零售渠道的深度合作 驱动直营快增长 [3] - 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实现产品破圈与业务突破 [3] 技术与管理 - 在多个车间实现数据采集 为全链路追溯打下基础 [3] - 具有覆盖商贸、连锁门店、经销商的全渠道营销网络 [3] - 结合兴趣电商与即时零售等业态特征进行深度布局 [3] 股东回报 - 公司注重股东回报 提升投资者回报能力和水平 [4] - 让广大投资者分享公司发展成果 [4]
中信银行中层人事调整上半年人均薪酬超25万
新浪财经· 2025-08-28 17:3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57.62亿元,同比下降2.99% [1] - 归属于股东净利润364.78亿元,同比增长2.78% [1] - 资产总额达98584.66亿元,较上年末保持增长 [1] - 成本收入比26.91%,同比下降0.42个百分点 [9] - 业务及管理费用284.60亿元,同比减少13.35亿元(降幅4.48%) [9] 战略方向调整 - 明确摒弃规模情结,转向效益与质量并重的增长模式 [1] - 通过开源节流双轮驱动夯实盈利基础,二季度营收降幅较一季度边际改善 [9] - 坚持不以风险下沉换取短期利润,强调增长质量 [9] 组织架构与人事变动 - 总行国际业务部更名为"国际业务部(跨境金融中心)" [3] - 金喜年就任副行长(8月4日获核准) [1] - 副行长谢志斌自2025年8月起兼任中信百信银行董事长 [1] - 曾玉芳拟任信用卡中心副总裁(原广州分行副行长) [2] - 叶华拟提任广州分行副行长(原广州分行零售银行部总经理) [2] - 张纯自2025年5月起担任总行党群工作部总经理 [2] - 王磊接任证券事务代表(原监事会办公室副主任) [3] - 单振雷就任上海分行副行长 [4] - 李韶华就任兰州分行行长 [5] - 吴畏就任乌鲁木齐分行行长助理 [6] - 喻璠就任西宁分行行长助理 [6] - 董事会审议通过不再设置监事会议案(7月通过) [1] 人力资源与薪酬 - 期末员工总数65248人,较上年末减员218人 [8] - 合同制员工64271人,派遣及聘用协议员工977人 [8] - 上半年员工成本168.2亿元,同比减少3.4亿元(降幅1.98%) [9] - 人均薪酬约25.78万元,低于去年同期的26.89万元 [9] 分支机构与业务规模 - 境内153个大中城市设立1477家营业网点(含37家一级分行营业部) [7] - 信用卡中心下设77家分支机构,员工5172人 [2] - 信用卡累计发卡1.26亿张,贷款余额4535.57亿元 [2]
CEC INT'L HOLD(00759.HK)年度综合收益14.4亿港元 同比轻微下跌1.7%
格隆汇· 2025-07-30 21:12
公司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4月30日财政年度综合收益录得14.4亿港元 较上一财政年度轻微下跌1.7% [1] - 年度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录得4383.1万港元 较上年度扩大47.0% [1] - 按每6个月综合业绩计算 收益跌幅及亏损规模正逐步改善 反映开源节流措施取得成效 [1] 行业经营环境 - 截至2025年4月30日 香港零售业总销货价值连续14个月录得按年下跌 [1] - 回顾年度内每个月均呈下跌态势 反映本地零售市场经营环境持续恶化 [1] 公司应对措施 - 通过优化货源、改善店铺陈列及提升员工服务质素来控制收益下降幅度 [1]
商用车向4.6万辆目标开冲!东风柳汽2025年中会“重点”来了
第一商用车网· 2025-07-04 10:12
2025年上半年经营回顾 - 公司实现车辆销售65195辆,同比增长3.4%,整体经营稳健增长 [3][6] - 海外累计出口26616辆,同比增长21.8%,表现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3][6] - 新能源汽车销售13528辆,同比大幅增长81.9%,显著跑赢行业趋势 [3][6] - 国内商用车销量17789辆,同比增长18%,同样超越行业表现 [3][6] - PM机制有效运行,初显成效,团队统筹效能凸显 [6][7] 业务板块发展策略 - 国内商用车企稳回升,聚焦差异化提升产品溢价 [7] - 国内乘用车收缩产品线,聚焦商用车MPV并拓展家用MPV及SUV [7] - 海外商乘业务齐头并进,持续向好 [7] - 商品力增强,商用车差异化竞争,乘用车小步快跑提升产品力 [7] - 科创多维开花,夯实技术根基 [7] 营销与品牌建设 - 营销转型克难奋进,渠道加速轻量化、多元化转型 [7] - 新媒体完善数字营销体系,加强AI赋能,计划实施3个100大V项目 [7][10] - 品牌传播合力增强,国内商用车、乘用车和海外板块势能倍增 [7] - 乘用车聚焦MPV强化专家形象,乘龙品牌聚焦新能源翼威 [10][11] 盈利能力与运营管理 - 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强化降本增效,水平事业和后市场多元化发展促进开源创收 [7] - 改革持续深化,资源整合,精简机构,完善PM薪酬激励机制 [7] - 运营体系稳中提质,数字赋能营销链路,"跃新工程"提质增效 [8] - 加快零部件品类整合及通用性梳理,刚性费用管理 [11] 2025年下半年目标与重点工作 - 全年目标:商用车4.6万辆,乘用车12.3万辆 [4][8] - 下半年目标交付:国内商用车2万辆,国内乘用车4.3万辆,海外出口4.5万辆 [4][9] - 国内商用车抢先机快布局,乘用车深耕兼用兼顾家用 [10] - 海外深入构建东南亚基地,加速拓展其他市场 [10] - 产品精雕细琢,商用车提升差异化竞争力,乘用车聚焦商用MPV [10] - 加快集团产品和技术协同,提升营销能力 [10] 行业动态 - 6月新能源重卡销售1.5万辆,同比大涨187%,三一、解放、徐工销量突破2000辆 [15] - 6月重卡行业整体表现强劲,销量达9.4万辆,重汽以2.3万辆夺冠,三巨头破1.6万辆,福田销量翻倍 [17] - 宇通在高端市场占有率超8成,通过场景化布局高端新模式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