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威雅利(00854)
icon
搜索文档
威雅利(00854.HK)预计中期溢利1500万至2500万港元
格隆汇· 2025-08-01 18:16
财务表现 - 公司预计2025财年上半年将实现综合净利润1500万至2500万港元 对比2024财年同期净亏损7860万港元实现扭亏为盈 [1] - 毛利率整体改善是业绩改善的核心驱动因素之一 [1] - 贸易应收款项实现减值拨回净额 而去年同期存在减值亏损净额 [1] - 存货拨备录得回拨净额 而去年同期就滞销存货作出库存拨备 [1] 业绩变动原因 - 董事会将财务表现显著改善归因于三大因素:毛利率提升、应收款减值拨回及存货拨备回拨 [1]
威雅利(00854) - 正面盈利预告
2025-08-01 18:09
业绩总结 - 2024财年中期综合净亏损约7860万港元[3] - 本期毛利率较2024财年中期整体改善[4] 未来展望 - 预计2025年上半年综合净溢利介于1500万 - 2500万港元[3] - 预计2025年8月中旬刊发中期业绩详情[4] 财务状况 - 本期贸易应收款项有减值拨回净额,2024财年中期有减值亏损净额[4] - 本期存货拨备回拨净额,2024财年中期对滞销存货作库存拨备[4]
港股收盘(07.16) | 恒指收跌0.29% 科技股走势分化 创新药概念热度延续
智通财经网· 2025-07-16 16:50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跌0.29%或72.36点,报24517.76点,全日成交额2589.51亿港元 恒生国企指数跌0.18%,报8861.39点 恒生科技指数跌0.24%,报5418.4点 [1] - 申万宏源持续看好港股及A股投资机会,认为香港将在全球金融秩序重构中扮演重要角色,港股优质资产繁荣度预计提升 [1] 蓝筹股表现 - 安踏体育领涨蓝筹,涨2.28%至91.85港元,成交额13.2亿港元,贡献恒指4.55点 2025年二季度安踏品牌、FILA品牌流水同比分别增长低单位数、中单位数,其他品牌流水增长50-55% 上半年安踏、FILA、其他品牌零售金额同比分别增长中单位数、高单位数、60-65% [2] - 快手-W涨2.13%至69.6港元,贡献恒指6.9点 携程集团-S涨1.59%至498.2港元,贡献恒指3.36点 [2] - 申洲国际跌2.75%至56.6港元,拖累恒指2.1点 中升控股跌2.67%至11.66港元,拖累恒指0.33点 [2] 热门板块 机器人概念 - 盛业涨13.86%至13.8港元 港仔机器人涨10.74%至1.65港元 三花智控涨8.37%至25.9港元 德昌电机控股涨3.89%至22.7港元 [3] - 宇树科技G1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同比明显增长 智元机器人入主上纬新材 智元、宇树中标1.24亿人形机器人订单 万联证券认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入"破晓时刻",量产元年开启 [4] 创新药 - 丽珠医药涨13.15%至37港元 绿叶制药涨9.4%至3.84港元 康方生物涨4.39%至126港元 和黄医药涨3.26%至26.9港元 [4] - 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采启动,坚持"新药不集采"原则 交银国际指出创新药行情核心驱动力为价值重估,外资仓位处于底部,看好板块修复机会 [5] 稳定币 - 中国三三传媒涨72.73%至5.89港元 连连数字涨5.07%至14.5港元 国泰君安国际涨4.93%至6.38港元 移卡涨4.89%至14.58港元 [5] - 中国三三传媒拟申请香港稳定币牌照 香港《稳定币条例》8月1日生效,初期仅批出个位数牌照 山西证券认为全球稳定币监管框架建立将推动产业爆发 [6] 新消费 - 锅圈涨7.29%至3.53港元 沪上阿姨涨1.99%至133.2港元 古茗跌4.26%至25.85港元 布鲁可跌1.8%至130.6港元 [7] - 锅圈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80亿至2.10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111%至146% 泡泡玛特预计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不低于200%,溢利同比增长不低于350% [7] 热门异动股 - 威雅利复牌暴涨288.34%至12.66港元,盘中最高涨幅达918% 公司为雅创电子控股子公司,拥有意法半导体、索尼等国际原厂授权代理资质 [8] - 重庆机电涨14.06%至1.46港元 英伟达恢复H20芯片在华销售,开源证券认为将缓解国内算力"缺芯"问题 重庆康明斯为公司与康明斯合资企业 [9] - 九方智投控股涨10.06%至45.95港元 拟配售2000万股筹资7.46亿港元,用于投资RWA底层资产、数字资产交易所及布局香港中东数字资产服务 [10] - 趣致集团跌12.06%至113港元 拟配售300万股筹资3.14亿港元,50%用于境内外业务发展,10%投入研发,40%优化资本结构 [11]
智通港股52周新高、新低统计|7月16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7-16 16:43
52周新高股票表现 - 截止7月16日收盘,共有133只股票创52周新高,其中威雅利(00854)、绿心集团股权(02999)、首都金融控股(08239)创高率位居前三,分别为909.12%、135.29%、65.22% [1] - 威雅利(00854)收盘价12.660,最高价33.200,创高率909.12%,表现最为突出 [1] - 绿心集团股权(02999)收盘价0.020,最高价0.040,创高率135.29% [1] - 首都金融控股(08239)收盘价1.590,最高价1.900,创高率65.22% [1] - 中国三三传媒(08087)收盘价5.890,最高价6.190,创高率59.54% [1] - 云能国际(01298)收盘价1.230,最高价1.610,创高率41.23% [1] - 新娱科控股(06933)收盘价0.420,最高价0.490,创高率40.00% [1] 52周新高股票列表 - 天机控股(01520)收盘价0.940,最高价0.940,创高率18.09% [1] - 丽珠医药(01513)收盘价37.000,最高价38.650,创高率17.48% [1] - JBB BUILDERS(01903)收盘价1.500,最高价1.740,创高率16.78% [1] - 亚洲金融(00662)收盘价4.920,最高价4.940,创高率13.56% [1] - 力勤资源(02245)收盘价12.640,最高价13.340,创高率12.29% [1] - 环宇物流(亚洲)(06083)收盘价0.330,最高价0.380,创高率11.76% [1] - 云工场(02512)收盘价5.010,最高价5.100,创高率11.60% [1] - 百心安-B(02185)收盘价4.680,最高价5.000,创高率11.11% [1] - 现代中药集团(01643)收盘价0.650,最高价0.660,创高率10.00% [1] 52周新低股票表现 - 百利达集团控股(08179)收盘价0.015,最低价0.013,创低率-7.14% [5] - 昊天国际建投(01341)收盘价0.213,最低价0.209,创低率-6.28% [5] - 讯智海(08051)收盘价2.190,最低价2.100,创低率-3.23% [5] - XI二南三星(07347)收盘价5.175,最低价5.170,创低率-3.18% [5] - FI二南方国指(07588)收盘价1.628,最低价1.580,创低率-2.59% [5] - FI二南方恒指(07500)收盘价2.120,最低价2.056,创低率-2.47% [5] - 恩典生命科技(02112)收盘价0.049,最低价0.044,创低率-2.22% [5] - XI二南三星-U(09347)收盘价0.661,最低价0.661,创低率-2.07% [5] - 高山企业(00616)收盘价0.070,最低价0.064,创低率-1.54% [5] - 百望股份(06657)收盘价16.360,最低价15.960,创低率-1.48% [5]
港股收评:三大指数齐跌!“反内卷”板块多数走低,生物医药股逆市上涨
格隆汇· 2025-07-16 16:40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恒生指数收盘下跌0.29%至24,577.76点,国企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下跌0.18%和0.24%,盘中均创4月以来新高 [1][2] - 市场呈现高开低走行情,三大指数尾盘转跌 [1] - 南向资金净买入16.03亿港元,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20.09亿港元,港股通(深)净卖出4.06亿港元 [21] 行业板块表现 下跌板块 - 大型科技股多数下跌:美团跌1.66%,网易跌1%,小米、京东、腾讯走低,金蝶国际跌超7% [2][4] - 大金融股(银行、保险、券商)和中字头股表现低迷 [2] - 内房股普遍下跌:美的置业跌超5%,远洋集团、旭辉控股、建发国际等跌超3% [5][6] - 煤炭股大跌:安域亚洲、蒙古能源跌超6%,易大宗跌超4% [6] 上涨板块 - 教育股集体上涨:中国东方教育、中汇集团涨超3%,宇华教育涨2% [9][10] - 加密货币概念股走高:蓝港互动涨超25%,博雅互动涨超9% [11][12] - 旅游概念股活跃:同程旅行涨超5%,粤运交通涨近4% [7][8] - 影视股涨幅居前:中国星集团涨超17%,比高集团涨超8% [8] - 半导体芯片股多数上涨,因英伟达等将恢复对华芯片销售 [2] 个股异动 - 威雅利复牌后一度飙涨918.4%,收盘涨幅收窄至288.34%,市值13亿港元 [13][14] - 中国三三传媒收涨超72%,月内累计升幅达378%,拟申请香港稳定币牌照 [17][18] 市场展望 - 华泰证券预计市场波动率可能走高,板块轮动重要性上升 [23] - 建议关注食品饮料、家庭个护、金融等具性价比行业,以及服务消费、科技硬件等景气改善领域 [23]
威雅利(00854.HK)7月16日收盘上涨288.34%,成交2173.34万港元
金融界· 2025-07-16 16:33
市场表现 - 7月16日威雅利股价报12.66港元/股,单日涨幅达288.34%,成交量150.44万股,成交额2173.34万港元,振幅875.15% [1] - 最近一个月累计涨幅0%,年内累计涨幅0%,跑输恒生指数22.58%的涨幅 [1] - 2025年7月15日完成配售1500万新股,占扩大后股本14.61%,每股配售价2.66港元,净筹3950万港元 [4] 财务数据 - 截至2024年9月30日营业总收入10.73亿元,同比减少12.48% [1] - 归母净利润-5605.44万元,同比增长34.73% [1] - 毛利率2.01%,资产负债率71.78% [1] 行业估值 - 工业工程行业市盈率(TTM)平均值16.33倍,中值3.39倍 [2] - 威雅利市盈率-2.1倍,行业排名第177位 [2] - 可比公司市盈率:中国航天万源0.32倍、谊砾控股0.36倍、亿都(国际控股)0.65倍、同景新能源2.67倍、博奇环保2.98倍 [2] 公司背景 - 成立于1981年,业务覆盖大中华区及全亚洲,在电子元器件经销领域处于领导地位 [3] - 2001年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2013年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 [3] - 经营策略强调创新、精益求精,提供多元化电子元器件和解决方案 [3]
突然,盘中暴涨超900%!发生了什么?
券商中国· 2025-07-16 13:43
威雅利复牌表现 - 威雅利(00854 HK)复牌后盘中涨幅一度超过900% 最高触及33 20港元/股 市值一度超过34亿港元 [1][2] - 截至中午收盘 威雅利上涨237% 报11港元/股 市值约11亿港元 [2] - 新加坡市场上威雅利涨幅也一度超过100% [1] 股权变动与收购 - 雅创电子(301099)通过全资子公司香港台信完成对威雅利的全面要约收购 持股比例达87 76% [1][3] - 威雅利完成发行1500万股认购股份 每股2 66港元 净筹约3950万港元 60%用于偿还借款 40%补充营运资金 [2] - 发行后公众持股比例恢复至25 06% 符合港交所最低公众持股量规定 [2] 公司业务概况 - 威雅利是香港老牌电子元器件分销商 成立于1981年 2001年在新加坡上市 2013年在香港上市 [5] - 业务覆盖工业(27%) 汽车电子及家电 三大领域合计占总销售额71 2% [6] - 年分销收入约30-40亿港元 2022年入选全球电子元器件分销商TOP50 [5] - 拥有意法半导体 村田 索尼等国际原厂授权代理资质 [5] 战略整合价值 - 雅创电子收购威雅利是国内电子元器件分销行业的战略性整合案例 [6] - 双方业务存在强互补性 收购后雅创电子分销业务收入有望达50亿元 [6] - 将显著提升雅创电子在汽车半导体等领域的市场份额 [6] 历史沿革 - 2023年雅创电子首次收购威雅利21%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 [3] - 2024年2月启动全面要约收购 9月完成收购后公众持股低于15%导致停牌 [3][4] - 2025年7月16日完成股份增发后复牌 [4]
威雅利(00854)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6-03 17:21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4年九个月收益为18.289亿港元,相比2023年全年收益26.6489亿港元呈现下降趋势[7][17] - 2024年九个月股东应占亏损为6160万港元,每股基本亏损70.25港仙[17][1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总收益下降至18.289亿港元[23] - 公司九个月净亏损61.6百万港元,较上一财年169.2百万港元亏损显著减少[30] - 公司收益同比下降31.4%至1,828.9百万港元(上一财年2,664.9百万港元)[32]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4年九个月毛利率为3.7%(毛利6833.6万港元/收益18.289亿港元)[17][19] - 2024年九个月融资成本达2692.4万港元,占亏损额的39.3%[19] - 存货减值大幅减少至26.1百万港元(上一财年83.4百万港元),降幅68.7%[30] - 行政开支同比减少37.9%至106.5百万港元,反映成本精简成效[48] - 毛利率微降0.1个百分点至3.7%,显示成本控制稳定[45] - 其他收入增加36.4%至3.0百万港元,含1.3百万港元政府退税[46] - 分銷成本下降37.6%至14.1百万港元,源于成本监控措施[47] - 融資成本由52.6百萬港元減少至26.9百萬港元,跌幅48.8%[52] 各业务线表现 - 2024年九个月分行业营收占比:工业27%、家电17%、影音8%、汽车电子6%、照明8%[17] - 公司三大业务板块(工业、汽车电子及家电)合计占总销售额的71.2%,其中工业占比27.0%[24] - 电子制造服务销售额为1.517亿港元,占总销售额的8.3%[24] - 公司2024年按产品应用行业划分的营业额中,汽车电子业务最高,达4.908亿港元[96] - 工业领域营业额为4.932亿港元,占比显著[96] - 家电业务营业额为1.366亿港元[96] - 电讯业务营业额为7918.7万港元[96] - 影音业务营业额为1.127亿港元[96] - 分销商业务营业额为3017.4万港元[96] - 电子制造服务业务营业额为1659.5万港元[96] - 照明业务营业额为1.516亿港元[96] - 汽车电子分部收益下降38.4%至490.9百万港元,但公司仍看好其长期潜力[36] - 电讯分部收益同比暴跌53.5%至79.2百万港元,主因智能手机需求疲软[41] - 工业分部收益下降17.2%至493.3百万港元,受中国内需及出口下滑影响[35] 资产和负债 - 2023年总资产为18.698亿港元,较2022年的18.819亿港元略有下降[9] - 2023年股东资金为14.145亿港元,较2022年的16.408亿港元显著减少[9] - 公司流动资产从2021年的13.340亿港元降至2024年12月的11.814亿港元[21] - 公司股东权益从2021年的6.871亿港元降至2024年12月的4.1827亿港元[21] - 信託收據貸款由268.2百萬港元減少至140.0百萬港元,降幅47.8%[53] - 貿易應付款項由735.8百萬港元減少至323.0百萬港元,降幅56.1%[53] - 存貨由707.7百萬港元減少至417.9百萬港元,存貨周轉天數由3.4個月降至2.2個月[54] - 現金結餘由68.9百萬港元減少至41.4百萬港元,降幅39.9%[56] - 銀行借款316.9百萬港元中84.2%以人民幣計值,15.6%以美元計值[59] - 信託收據貸款加權平均實際利率為6.95%[59] - 淨資產負債比率由99.5%上升至139.9%[64] - 貿易應收款項貼現轉讓金額為55.5百萬港元,確認有抵押借款72.6百萬港元[6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预计增长11.2%,估值达6970亿美元[27] - 亚太地区半导体营收预计同比增长10.4%[27] - 公司计划加大汽车电子和电子制造服务的投入,以提升市场占有率[24] - 公司库存水平在2024年下半年回归正常水平[23] - 公司计划聚焦汽车电子、AI及低空经济等高增长细分领域,目标成为细分市场的龙头企业[66] - 公司与上海雅创签订2025年总供应框架协议和总采购框架协议,涉及半导体电子元器件产品,协议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67] - 公司逐步将发展重点转向为汽车电子及工业领域提供清洁能源及低碳解决方案[145] - 公司产品组合将向低碳、节能方向转型[99] 公司治理和人事变动 - 公司决定更换核数师,由Deloitte & Touche LLP更换为Ernst & Young LLP,并于2025年4月8日获得股东批准[6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312名全职雇员,其中19.23%在香港工作,76.28%在中国工作,其余在台湾工作[70] - 公司通过定期培训计划、绩效挂钩薪酬及雇员购股期权计划等方式推行人才招聘与留任策略[70] - 谢力书自2024年10月21日起调任为执行董事,并继续担任董事会主席,负责公司整体策略与销售运营[72] - 范钦生自2023年11月14日起担任执行董事,负责财务内部控制及合规事务,并担任公司授权代表[73] - 黄绍莉于2023年5月20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持有公司控股股东雅创台信的所有股份权益[75] - 章英伟于2023年8月1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并于2023年8月23日成为首席独立董事[76] - 刘进发于2023年8月23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41年审计、会计及税务经验[79] - 曹思维于2023年8月23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香港会计师公会会员[81] - 姜茂林于2023年8月23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商业硕士及民商法学博士学位[82] - 李伟于2025年2月加入公司担任总裁,负责集团战略统筹及运营管理[84] - 董事会由2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共7人[130] - 董事会成员中男性6名,女性1名,性别多元化比例为85.7%男性,14.3%女性[136] - 董事任期设定为两年[130] - 公司实施提名政策和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以促进企业管治[134] - 薪酬委员会负责检阅并建议董事及高管理人员的薪酬待遇[137] - 公司采用雇员购股权计划奖励董事及合资格雇员[137] - 提名委员会评估董事候选人时考虑7项标准,包括性别、年龄、专业背景等[138] - 董事会设立5个专门委员会(审核、提名、薪酬、合规、计划委员会)[133] - 首席独立董事在主席存在利益冲突时提供领导[130] - 公司要求披露控股股东或关连方的交易及未偿还款项[130] ESG和环境表现 - 公司2024财年NOx排放量为0.74千克,较2023/24财年的3.2千克和2022/23财年的5.01千克显著减少[150] - 公司2024财年SOx排放量低于0.01千克,较2023/24财年的0.13千克和2022/23财年的0.17千克下降[150] - 公司2024财年PM排放量为0.05千克,较2023/24财年的0.24千克和2022/23财年的0.37千克减少[150] - 公司汽车在报告期间消耗汽油,排放0.74千克NOx、0.005千克SOx和0.05千克PM[149] - 公司将总部办公室照明设备升级为LED灯管,并完成上海办公室及仓库的LED照明更换[148] - 公司2024财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296.45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外购电力占218.03吨,商务飞行差旅占67.31吨[152] - 公司温室气体排放密度为1.21吨二氧化碳当量/雇员,较2023/24财年的1.58吨有所下降[152] - 公司2024财年无害废弃物产生量为5.15吨,密度为0.02吨/雇员[156][157] - 公司总能耗为501.56兆瓦时,能源消耗密度为2,038.86千瓦时/雇员[164] - 公司用水量为53立方米,耗水密度为0.22立方米/雇员[165][166] - 外购电力和商务航空差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97%[158] - 公司成功达成无害废弃物产生密度目标0.02吨/雇员[159] - 公司2024财年电力消耗为498.84兆瓦时,较2023/24财年774.95兆瓦时有所下降[164] - 公司2024财年汽油消耗为2.72兆瓦时,较2023/24财年83.22兆瓦时大幅减少[164] - 公司设定下一报告期无害废弃物处置密度目标不超过0.04吨/雇员[161] - 公司香港仓库能源消耗密度目标为不超过2.03兆瓦时/雇员[168] - 公司设定长期目标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期目标为2040年较2024年减少10%,短期目标为2028年较2024年减少5%[169] - 公司2024财年共消耗包装材料2.96吨,其中气泡包装/包装膜0.03吨,纸箱2.93吨[173] - 公司包装材料消耗密度从2022/23财年的0.09千克/平方英尺降至2024财年的0.03千克/平方英尺[173] - 公司已完成香港总部办公室LED照明改造,并将上海办公室全部更换为LED照明[167] - 公司2024财年包装材料总消耗量较2023/24财年6.92吨下降57%,较2022/23财年9.75吨下降70%[173] - 公司设定用水目标为在可行情况下尽量减少用水并提高水循环利用率[170] - 公司已识别气候相关风险并评估其潜在财务影响,包括政策过渡风险和实体风险[179] - 公司按照TCFD框架进行气候披露,涵盖治理、策略、风险管理和指标与目标四大核心要素[175] - 公司仓库面临极端天气风险,可能导致财产损失、业务中断及保险费用上升[180] - 长期气候模式变化预计将增加能源和用水成本,提升仓库维护开支,推高运营成本[180] - 政策及法律风险导致合规成本增加,需投资清洁能源技术或调整供应链[180] - 急性气候风险被评估为高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剔除地库及底层仓库[183] - 慢性气候风险同样被评估为高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分散仓库地区及供应商[183] - 声誉风险被评估为低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加强供应链管理及信息披露[183] 人力资源和社会责任 - 公司员工总数为246名,女性占比48.78%,男性占比51.22%[187] - 员工流失率为16.89%,其中男性流失率21.74%,女性流失率11.11%[190][191] - 管理团队中女性占比30.77%,男性占比69.23%[189] - 公司提供一天带薪生日休假作为额外福利[196] - 公司设有哺乳室支持授乳期员工[196] - 报告期间未发现薪酬、解雇、招聘等方面的重大不合规情况[197] - 公司定期检讨人权政策以符合国际标准[198] - 公司通过每月会议和邮件与员工沟通政策变更[200] - 重大运营变化时至少提前一周通知受影响员工[200] - 公司通过反馈机制和KPI追踪申诉机制效能[200] - 申诉机制KPI包括解决时间、解决百分比和问题重现率[200] - 公司尊重供应链中的人权风险[199] - 员工参与政策修订和运营常规变更的决策过程[200] - 公司确定了8个重大社会范畴,包括反贪污、反竞争行为、税务、社会经济合规、职业健康及安全、防范童工、防止强迫或强制劳动、产品质素[116] - 公司通过重要性矩阵和影响评估定期评估议题的重要性,确保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符合持份者需求[117] - 公司的主要重大主题包括经济及企业管治、环境、劳工管理、人权、产品责任及社会参与,共8个实质议题[118] - 公司推出具体反贪污政策,并在所有业务互动中遵守内部商业行为准则[120] - 公司禁止反竞争行为并遵守法律法规,同时提供商业行为准则培训及沟通[120] - 公司制定税务策略并聘请外部税务代表以确保遵守税务法规[120] - 公司对供应链、顾客关系等领域进行全面评估以确保社会经济合规[121] - 公司实施全面的职业健康及安全政策,包括训练、疏散演习及消防安全规定[121] - 公司禁止使用童工及强迫劳动,并在供应商甄选中评估其社会责任表现[121] - 公司通过标准化程序和ERP系统确保产品质素的一致性[123] 客户和产品 - 公司产品组合超过1万种,服务超过3000家客户[2] - 公司拥有超过3000家客户,提供超过1万种产品[93] - 公司在中国内地建立了庞大的办事处网络,覆盖北京、重庆、广州等多个城市[93]
威雅利(00854)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5-21 22:58
财务报告审核与合规 - 2025年5月21日,公司2024年末期业绩审核程序完成,已取得核数师报告[3] - 公司2024年相关财务报表由独立核数师Ernst & Young LLP审核,核数师认为报表真实反映财务状况等[89][103] - 业绩公告将在香港交易所、公司及新交所网站刊载,2024年年报及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通告将适时寄发并刊载[90] - 公司确认无就有利益关系人士交易向股东取得一般授权[93] - 审计工作不能保证总能察觉重大错误陈述,欺诈导致的未发现风险高于错误导致的[116] - 审计过程中需识别评估风险、设计执行程序、获取审计凭证[116] - 需了解与审计相关的内部监控,但不对其有效性发表意见[116] - 要评估董事采用会计政策的恰当性及会计估计和披露的合理性[116] - 对董事采用持续经营会计基础的恰当性作结论,确定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116] - 评估综合财务报表的整体呈报、结构、内容及是否中肯反映交易事项[116] - 计划及执行集团审计以获取充分适当审计凭证,为审计意见承担全部责任[117] - 与审核委员会沟通审计计划范围、时间安排及重大审计发现等事项[117] - 向审核委员会声明符合独立性道德要求,沟通可能影响独立性的关系及事宜[117] - 审计项目合伙人为Low Bek Teng先生[11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收益为18.289亿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26.64883亿港元下降31.4%[4][5] - 2024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毛利为6833.6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1.00397亿港元下降31.9%[4][5] - 2024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除税前亏损为6849.5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1.70004亿港元下降59.7%[4][5] - 2024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6160.1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1.69223亿港元下降63.6%[4][6] - 2024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每股基本亏损为70.25港仙,较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193.13港仙下降63.6%[4][6] - 2024年12月31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2.33051亿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2.60081亿港元有所减少[7]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总值为11.81424亿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6.09742亿港元有所减少[7] - 2024年12月31日总资产为14.14475亿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8.69823亿港元有所减少[7] - 2024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其他收入为296.5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216.8万港元增长36.8%[5] - 2024年12月31日贸易应付款项为322,998千港元,较3月31日的735,772千港元减少[8]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总额为980,848千港元,较3月31日的1,341,273千港元减少[8]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净值为200,576千港元,较3月31日的268,469千港元减少[8] - 2024年12月31日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418,272千港元,较3月31日的502,486千港元减少[8] - 2024年12月31日总权益为418,272千港元,较3月31日的502,575千港元减少[8] - 2024年12月31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15,355千港元,较3月31日的25,975千港元减少[8] - 2024年12月31日负债及权益总额为1,414,475千港元,较3月31日的1,869,823千港元减少[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年内亏损169,223千港元,年内其他全面开支18,841千港元[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期内亏损61,601千港元,期内其他全面(开支)收入 -22,888千港元[10] - 2024年12月31日股本为87,692千港元,较3月31日的87,622千港元增加[8][1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除税前亏损68,495千港元,上一年度为170,004千港元[1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63,091千港元,上一年度所得现金净额为59,392千港元[1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121千港元,上一年度为4,385千港元[1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39,397千港元,上一年度所用现金净额为299,084千港元[1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25,815千港元,上一年度为244,077千港元[1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61,601千港元,每股亏损70.25港仙;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69,223千港元,每股亏损193.13港仙[4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每股普通股资产净值为476.98港仙,较3月31日的573.47港仙有所下降;公司每股普通股资产净值为459.02港仙,较3月31日的452.45港仙有所上升[4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非流动资产总值213,292千港元,较3月31日的211,069千港元有所增加;流动资产总值198,734千港元,较3月31日的198,066千港元有所增加[44]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总额9,503千港元,较3月31日的12,687千港元有所减少;流动资产净值189,231千港元,较3月31日的185,379千港元有所增加[4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股本增加70千港元至87,692千港元,储备增加6,005千港元至314,831千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增加6,075千港元至402,523千港元[45] - 2024年经审核末期业绩与未经审核末期业绩相比,销售成本增加4,349千港元,分销成本减少4,149千港元,行政开支减少4,745千港元[46] - 2024年经审核末期业绩与未经审核末期业绩相比,存货增加2,064千港元,其他应收款项、按金及预付款项减少2,265千港元,其他应付款项减少4,675千港元[46] - 2024年经审核末期业绩与未经审核末期业绩相比,贸易应收款项减少(增加)减少77,519千港元,偿还银行借款减少290,063千港元,银行借款所得款项减少212,239千港元[46] - 销售成本增加主要由于约410万港元重新分类、客户申索增加约230万港元、存货拨备减少被210万港元抵销[46] - 行政开支减少主要由于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超额拨付员工成本[4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6160万港元,上一财政年度为1.692亿港元[4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存货减值大幅减少至2610万港元,上一财政年度为8340万港元[4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经调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4330万港元,不包括存货减值2610万港元及预期信贷亏损模式下的已拨回减值亏损净额780万港元[4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集团收益减少31.4%至18.289亿港元,上一财政年度为26.649亿港元[50] - 工业、汽车电子、家电等各产品应用行业收益均较上一财政年度减少,电讯分部减少幅度最大,达53.5%[51] - 集团毛利率由上一财政年度的3.8%轻微下降至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的3.7%[61] - 其他收入自上一财政年度的220万港元增加80万港元至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的300万港元[62] - 分销成本自上一财政年度的2260万港元减少850万港元至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的1410万港元[63] - 行政开支自上一财政年度的1.716亿港元减少6510万港元或37.9%至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的1.065亿港元[6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录得其他收益10万港元,上一财政年度为1730万港元[6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已拨回减值亏损净额为780万港元,上一年度确认减值亏损780万港元[66] - 融资成本由上一财政年度的5260万港元减少2570万港元至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的2690万港元,跌幅为48.8%[67] - 信托收据贷款由2024年3月31日的2.682亿港元减少1.282亿港元至2024年12月31日的1.4亿港元[68] - 贸易应付款项由2024年3月31日的7.358亿港元减少至2024年12月31日的3.23亿港元[68] - 贸易应收款项由2024年3月31日的8.165亿港元减少1081万港元至2024年12月31日的7.084亿港元[68] - 存货由2024年3月31日的7.077亿港元减少至2024年12月31日的4.179亿港元,存货周转天数由3.4个月减至2.2个月[6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营运资金为2.006亿港元,现金结余4140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现金减少2750万港元[7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借款3.169亿港元须于一年内偿还,84.2%以人民币计值、15.6%以美元计值[7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信托收据贷款1.4亿港元须于一年内偿还,以每年6.95%的加权平均实际利率计息[7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净资产负债比率为139.9%,2024年3月31日为99.5%[7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上半年销售额为1189829千港元,较去年同期1359457千港元减少12.5%[9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上半年除税后扣除非控股权益前经营亏损为62160千港元,较去年同期95264千港元减少34.7%[9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下半年销售额为639071千港元,较去年同期1305426千港元减少51.0%[9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下半年除税后扣除非控股权益前经营溢利为558千港元,去年同期亏损74033千港元[95]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贸易应收款项净额为7.08448亿港元,占集团总资产约50%,其中1.92874亿港元已逾期[107]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贸易应收款项的整个生命周期预期信贷亏损为1148.6万港元[10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4.17928亿港元,扣除存货拨备1.14353亿港元[11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00年8月3日在百慕达注册成立,已发行普通股在新交所及港交所主板上市[13]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附属公司从事电子元器件买卖[14] - 公司将财政年度结算日由3月31日更改至12月31日[15] - 本期间集团首次应用多项经修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对财务状况等无重大影响[16] 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从事电子元器件贸易,可报告分部按地理位置分为南中国地区、北中国地区及台湾[17][1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电子元器件贸易外部销售收益18.289亿港元,销售成本17.60564亿港元,毛利6833.6万港元;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外部销售收益26.64883亿港元,销售成本25.64486亿港元,毛利1.00397亿港元[20][2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除税前亏损6849.5万港元,期内亏损6160.2万港元;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除税前亏损1.70004亿港元,年内亏损1.69297亿港元[2
威雅利(00854) - 2025 - 中期财报
2024-12-19 17:48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25财年上半年收益为11.898亿港元,同比下降12.5%[26] - 公司2024/25财年上半年毛利为2393万港元,同比下降61.4%[26] - 公司2024/25财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为7039.5万港元,同比减少27.2%[26] - 公司2024/25财年上半年每股亏损为70.89港仙,同比减少34.8%[26] - 公司2024/25财年上半年全面开支总额为5957万港元,同比减少48.7%[111] - 公司2024/25财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6216万港元,同比减少34.8%[111] - 公司2024/25财年上半年每股亏损为70.89港仙,同比减少34.8%[111] - 公司2024/25财年上半年收益为11.9亿港元,同比下降12.5%[111] - 2024/25财年上半年毛利为2393万港元,同比下降61.4%[111] - 公司2024/25财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为70,395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96,712千港元有所改善[142][144] - 公司2024/25财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62,160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95,264千港元有所改善[142][144] - 期内亏损为62,159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95,227千港元有所减少[156] 分部收益 - 公司2024/25财年上半年工业分部收益为3.148亿港元,同比增长12.3%[34] - 公司2024/25财年上半年汽车电子分部收益为3.051亿港元,同比下降24.0%[34] - 公司2024/25财年上半年家电分部收益为2.118亿港元,同比下降14.9%[34] - 公司2024/25财年上半年分销商分部收益为9226万港元,同比增长15.6%[34] - 公司2024/25财年上半年电讯分部收益为4863万港元,同比下降47.4%[34] - 公司2024/25财年上半年照明分部收益为2044万港元,同比下降38.9%[34] - 工业分部在2025财年上半年录得314.9百万港元收益,同比增长12.3%,主要受益于中国政府的“中国制造2025”倡议[35] - 汽车电子分部收益从2024财年上半年的401.4百万港元减少24.0%至2025财年上半年的305.2百万港元,主要由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库存积压[36] - 家电分部在2025财年上半年录得211.9百万港元收益,同比下降14.9%,受全球消费电子市场疲软和国内房地产市场需求放缓影响[37] - 电子制造服务分部收益在2025财年上半年减少18.2%至102.6百万港元,反映出口环境充满挑战[39] - 分销商分部在2025财年上半年录得92.3百万港元收益,同比增长15.6%,主要由于公司通过折扣和促销清理库存[40]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销售电子元器件收益为1,189,829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359,457千港元下降12.5%[136]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汽车电子市场收益为305,183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01,408千港元下降24%[136]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工业市场收益为314,869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80,374千港元增长12.3%[136]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家电市场收益为211,852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48,815千港元下降14.9%[136]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电子制造服务市场收益为102,598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25,361千港元下降18.2%[136]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分销商市场收益为92,261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79,786千港元增长15.6%[136]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影音市场收益为82,852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83,654千港元基本持平[136]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电信市场收益为48,630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92,433千港元下降47.4%[136]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照明市场收益为20,448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3,442千港元下降38.9%[136]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益为1,189,929千港元,其中南中国地区贡献570,519千港元,北中国地区贡献587,043千港元,台湾地区贡献32,267千港元[142]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毛利为23,933千港元,其中南中国地区贡献9,108千港元,北中国地区贡献10,718千港元,台湾地区贡献4,107千港元[142] 成本与开支 - 公司毛利率从2024财年上半年的4.6%下降至2025财年上半年的2.0%,主要由于存货拨备增加至49.8百万港元[45] - 行政开支在2025财年上半年减少24.5%至69.0百万港元,主要由于公司精简成本结构和减少员工成本[50]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销售成本为1,165,896千港元,其中南中国地区为846,733千港元,北中国地区为857,214千港元,台湾地区为29,041千港元[142]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行政开支为68,982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91,402千港元有所减少[142][144]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融资成本为17,724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31,644千港元有所减少[142][144] - 存货成本为1,165,896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297,476千港元下降10.1%[150] - 员工费用(不包括董事酬金)为44,017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54,860千港元下降19.8%[150] - 借款的利息开支为17,646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1,481千港元下降43.9%[150] - 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为808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386千港元减少41.7%[160] 资产负债与现金流 - 公司存货从2024年3月31日的707.7百万港元减少至2024年9月30日的476.2百万港元,存货周转天数从3.4个月减少至2.5个月[58]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营运资金为208.6百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268.5百万港元有所减少,主要由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59]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银行借款为449.9百万港元,其中16.6%以美元计值,1.8%以港元计值,其余以人民币计值[63]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定息银行借款和浮息银行借款分别占88.5%和11.5%,加權平均實際利率分别为3.20%和6.20%[63]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信托收据贷款为174.6百万港元,全部以美元计值,加權平均實際利率为7.4%[63]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未动用银行融资为259.5百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489.6百万港元有所减少[63]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净资产负债比率为159.7%,较2024年3月31日的99.5%显著增加[69]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3月31日的1,869,823千港元减少至2024年9月30日的1,570,637千港元[113][116] - 流动负债总额从2024年3月31日的1,341,273千港元减少至2024年9月30日的1,110,006千港元[116]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3月31日的68,851千港元减少至2024年9月30日的56,759千港元[113] - 存货从2024年3月31日的707,663千港元减少至2024年9月30日的476,178千港元[113]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4年3月31日的816,508千港元减少至2024年9月30日的777,525千港元[113] - 公司流动负债净值为208,618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268,469千港元有所下降[116] - 公司总权益从2024年3月31日的502,575千港元减少至2024年9月30日的443,184千港元[116] - 公司期内其他全面收益为2,582千港元[118]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99,022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58,595千港元大幅增加[124] - 贸易应收款项为777,525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816,508千港元下降4.8%[165] - 60天内的贸易应收款项为542,548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70,443千港元增长15.3%[169] - 递延税项负债为16,743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4,335千港元下降31.2%[165]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贸易应收款项的已确认减值亏损净额为6,381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9,568千港元有所减少[170] - 公司于2024年9月30日通过银行贴现的贸易应收款项和已收票据的账面值分别为115,128千港元和161,711千港元,总计276,839千港元[177]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贸易应付款项的账龄分析显示,30天内的应付款项为305,602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546,609千港元有所下降[180] - 公司在2024年9月30日通过信托收据贷款结清的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为523,065千港元,较2023年的952,984千港元大幅减少[183] - 公司在2024年9月30日取得的新增银行贷款为785,724千港元,较2023年的449,633千港元显著增加[184] - 公司银行借款的加权平均实际利率在2024年9月30日为3.20%(定息借款)和6.20%(浮息借款),较2024年3月31日的3.73%和6.72%有所下降[186] - 公司控股股东上海雅创于2024年9月29日向公司全资附属公司授出两笔贷款,金额分别为人民币70,000,000元和人民币50,000,000元,合共人民币120,000,000元,实际年利率为6.8%[189] 公司治理与股东权益 - 公司决定不宣派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以保留现金用于业务运营和未来增长[74] - 公司股份自2024年9月30日起在香港联交所暂停买卖,直至另行通知[72]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已抵押物业147.8百万港元,作为信托收据贷款174.6百万港元及银行借款138.2百万港元的担保[76] - 公司于2024年9月30日并无任何或然负债[77] - 公司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于公司或其相联法团的股份、相关股份及债权证中拥有权益,其中谢力书和黄绍莉分别持有67,991,806股,占公司总股份的77.53%[81][82][83] - 上海雅创、昆山雅创和雅创台信分别持有67,991,806股,占公司总股份的77.53%[87] - 梁振华和郑伟贤分别持有6,945,077股,占公司总股份的7.92%[87] - Max Power Assets Limited持有4,909,813股,占公司总股份的5.60%[87] - 公司于2025财年上半年根据雇员购股权计划III授出的购股权可予发行的股份数目占已发行股份的加权平均数的0.40%[93] - 公司雇员购股权计划III已于2023年7月29日届满[92] - 公司2024/25财年上半年雇员购股权计划III下行使了70,000股股份,行使价为每股2.61港元[99] - 公司2024/25财年上半年未赎回任何上市证券,且未持有库存股份[103] - 公司2024/25财年上半年遵守了香港和新加坡的企业管治守则[104] - 公司2024/25财年上半年审核委员会审阅了未经审核的中期业绩,认为符合会计准则[106] - 公司2024/25财年上半年董事谢力书先生调任为执行董事,自2024年10月21日起生效[108] - 公司未宣派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155] - 公司根据雇员购股权计划III向合资格雇员授出3,835,000股普通股,行使价为每股2.61港元,估计公平值总额约为2,817,000港元[192] - 雇员购股权计划III项下的购股权持有人行使了70,000股,行使价为每股2.61港元,公司股份在行使前的加权平均收市价为每股3.18港元[19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尚未行使的购股权数量为347,000股[195] - 公司应收一间联营公司款项为532,000港元,已全额拨备[196] - 公司确认应收联营公司款项的减值亏损拨回为1,180,000港元[197] - 公司自控股股东控制的实体收到销售电子元器件的款项为2,725,000港元[199] - 公司自控股股东控制的实体收到租金收入为276,000港元[199] - 公司向控股股东控制的实体支付采购电子元器件的款项为209,000港元[199] - 公司向控股股东控制的实体支付利息开支为50,000港元[199] - 公司董事及主要管理层人员2024年短期福利为3,424,000港元,离职后福利为140,000港元[200] 未来展望与战略 - 公司预计未来12个月将充满挑战,主要由于全球经济不明朗、地缘政治冲突和中美贸易紧张局势[70] - 公司将重点发展汽车电动化和新能源家电等高增长领域,并加大市场份额的投资[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