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升控股(00881)
icon
搜索文档
中升控股(00881)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7 12:05
财务数据 - 二零二三年汽车销售收入为154,199.7百万元,同比下降0.7%[1] - 二零二三年售后服务收入为20,076.0百万元,同比增长15.5%[1] - 二零二三年汽车销售毛利为1,997.9百万元,同比下降55.1%[2] - 二零二三年售后服务毛利为9,293.8百万元,同比增长23.7%[2] - 二零二三年总毛利为13,764.3百万元,同比下降14.1%[2] - 二零二三年佣金收入为4,132.1百万元,同比增长9.8%[2] - 二零二三年期内溢利为4,990.9百万元,同比下降24.8%[2] - 二零二三年每股基本盈利为2.09元,同比下降24.5%[2] 业绩展望 - 2023年下半年新车销量比上半年增长20%以上[3] - 公司宣布了新的战略愿景,即成为中国品质消费者最信任的汽车服务品牌[6] - 公司设定了三个一战略目标,包括打造100个中升品牌维修服务中心、将事故车维修业务产值翻一番、达到1.0的二手车与新车销售比率[6] 市场趋势 - 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5.2%,超过了5%的目标[3] - 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激烈竞争,新车型发布导致厂商指导价下降[4] - 全球主要主機廠預計到二零三零年,電動車銷量佔其總銷量的50%[8] 公司发展 - 公司专注于在汽车保有量市场中打造本地密度和本地服务覆盖面,建立本地市场份额,并进行本地客户关系管理[6] - 公司设计、创建并运营了各种平台来实现中心化客户关系管理(CRM)流程体系[10] - 公司的二手车业务交易量和利润增长得益于持续获取高质量的二手车车源和零售线索,以及打造贯穿出入口的内部运营流程[13]
港股异动 | 中升控股(00881)反弹逾4% 年内仍跌超20% 二手车业务和维修服务缓和新车销售端压力
智通财经· 2024-02-22 11:15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升控股早盘反弹但年内累计跌幅仍超20%,因被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剔除,且新车业务受价格和销量影响营收承压,不过二手车和售后业务有一定表现 [1] 公司表现 - 中升控股早盘反弹逾4%,年内累计跌幅超20%,截至发稿涨4.47%,报14.5港元,成交额3031.18万港元 [1] -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成份股维持50只,调入中国联通,剔除中升控股 [1] 业务情况 - 新车价格受终端折扣加大影响承压,部分品牌销量下滑影响中升控股营收表现 [1] - 二手车业务和维修服务贡献增量,彰显公司经营韧性 [1] - 定价压力对新车销售利润率构成压力,需求动力减弱和电动车转型持续 [1] - 稳定的售后服务部分缓和了利润侵蚀,二手车业务尚未从低潮起飞 [1]
港股异动 | 中升控股(00881)跌超4% 主销品牌拖累业绩 新车利润率下跌
智通财经· 2024-01-30 14:44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升控股股价下跌,主销品牌拖累业绩,长期关注从经销向服务转型,新车利润率下跌致去年纯利倒退 [1] 公司表现 - 中升控股股价跌超4%,截至发稿跌3.34%,报13.9港元,成交额4252.79万港元 [1] - 招商证券报告指出中升主销豪华车品牌2023年在华销量方面,奔驰76.5万辆同比基本持平,宝马82.5万辆同比+4.2%,奥迪72.9万辆同比+13.5%,雷克萨斯18.1万辆同比 -1.4%,宝马/奥迪新能源占比分别为12.1%/4.3%,整体维持增长但跑输乘用车行业10.6%增速 [1] - 中银国际预期中升控股去年新车销量同比下跌4%,去年下半年奢侈品牌汽车折扣增加,下半年新车销售毛利约7000万元人民币,全年新车销售利润率约0.63% [1] - 中银国际称中升控股售后服务收入去年上半年倒退4.6%后,下半年恢复增长超过5% [1] - 中银国际预期中升控股去年纯利同比倒退26%至28%,到48亿至49亿元人民币,主因新车利润率下跌 [1]
大和:下调中升控股(00881)评级至“持有” 目标价削至16港元
智通财经· 2024-01-26 11:02
文章核心观点 - 大和将中升控股评级由“买入”降至“持有”,下调新车和售后收入预测,上调二手车收入预测,大幅削减目标价 [1] 评级与目标价调整 - 大和将中升控股评级由“买入”降至“持有” [1] - 大和将中升控股目标价由53港元大削至16港元 [1] 收入预测调整 - 大和将中升控股去年新车收入预测下调2% [1] - 大和将中升控股去年至2025年售后收入预测下调15%至32% [1] - 大和将中升控股二手车收入预测上调2%至14% [1] 新车销售情况 - 中升去年下半年至今年新车销售毛利率进一步削弱 [1] - 大和预期中升去年新车销售量50万辆,同比大致持平,毛利率0.6%至0.7%,去年下半年毛利率只有0.2%,低于之前预期 [1] - 大和展望今年中升新车销售持平,毛利率约0.7% [1] 行业趋势 - 未来几年传统高端品牌增长缓慢,市场转往智能汽车技术 [1] 公司业务策略 - 中升将会更加倚赖售后服务及二手车销售 [1] 盈利预期 - 中升去年盈利可能未达预期 [1]
中升控股(00881)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5 18:34
中国经济 - 2023年上半年,中国整体经济同比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2%[5] 乘用车行业 - 中国乘用车行业正处于长期变化的新阶段,新车销量趋于平稳,乘用车保有量预计在十年内保持稳步增长[6] - 二零二三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总销量达960万辆,同比增长4.5%[11] - 豪华品牌乘用车总销量达200万辆,同比增长15.8%[11] - 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达310万辆,同比增长37.3%[14] - 二零二三年上半年全国二手乘用车交易量为690万辆,同比增长16.1%[16] 公司战略目标 - 公司战略目标包括打造100个中升品牌维修服务中心,将事故车维修业务产值翻一番,达到1.0的二手车与新车销售比率[8] 汽车品牌销量 - 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和奥迪在中国的新车交付量分别为390,422辆、385,011辆和321,779辆,同比分别增长6.4%、5.9%和6.0%[12] - 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奥迪和丰田的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实现两至四倍不等的增长[15] 公司业务表现 - 公司在二手车业务方面取得显著增长,月交易量在上半年几乎翻倍,达到约15,000辆[22] - 公司的收入大部分来自新车销售业务,占总收入的78.8%,售后服务业务占14.9%,二手车销售占6.3%[29]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为81,901.7百万元,其中新车销售收入为64,569.0百万元,二手车销售收入为5,100.8百万元[28] - 公司的UCC在车辆采购及库存流转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所有门店之间的库存流转变得更加强劲[24] 财务状况 - 本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销售及服务成本为人民币74,931.9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4%[31] - 本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毛利为人民币6,969.8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7.7%[32] - 本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经营溢利为人民币4,767.6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9.2%[34] - 本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净利润为人民币3,015.3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2.8%[35] 公司治理及社会责任 - 公司已采取多项措施以减少日常运营中的排放和实施能效措施,包括改善排放检测设备和污水处理,使用新能源车辆等[149] - 公司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通过全国经销商网络为当地居民和残障人士提供就业机会[150] - 公司捐款资助困难家庭及山区学生,为贫困家庭提供帮助,为当地社区的发展作出贡献[150] - 公司安排员工利用空闲时间照顾长者,为养老院长者和残障人士组织活动[150]
中升控股(00881)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3 16:39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入819.017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860.293亿元下降4.8%,其中汽车销售696.698亿元,同比降4.8%,售后服务122.319亿元,同比降4.6%[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毛利69.698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84.669亿元下降17.7%,其中汽车销售毛利11.987亿元,同比降50.5%,售后服务毛利57.711亿元,同比降4.5%[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佣金收入19.916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15.028亿元增长32.5%[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期内溢利30.153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34.590亿元下降12.8%[3] - 2023年上半年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基本盈利1.253元,较2022年同期的1.428元下降12.3%[3] - 2023年上半年收入81901699千元,2022年同期为86029290千元[14] - 2023年上半年期内溢利3015283千元,2022年同期为3459010千元[14] - 2023年上半年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基本每股盈利1.253元,2022年同期为1.428元[14]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45,023,369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44,996,591千元[16]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为53,962,862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46,832,828千元[16]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值为35,691,638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28,891,694千元[16] - 2023年6月30日净流动资产为18,271,224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7,941,134千元[16] - 2023年6月30日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63,294,593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62,937,725千元[16]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值为19,337,430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8,873,300千元[17] - 2023年6月30日净资产为43,957,163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44,064,425千元[17] - 2023年6月30日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43,648,014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43,761,405千元[17] - 2023年6月30日期内全面收益总额(经重列)为3,032,082千元[18] - 2023年6月30日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2,605,457千元[18]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除税前溢利为4047683千元,2022年同期为4687940千元[19]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为4496260千元,2022年同期为5115793千元[19]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值为3466967千元,2022年同期为3652994千元[19]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值为513336千元,2022年同期为835228千元[20]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值为1689296千元,2022年同期所用现金净值为2418325千元[21] - 2023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值为4642927千元,2022年同期为399441千元[21] - 2023年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1679029千元,2022年初为10950038千元[21] - 2023年汇率变动影响净值为30655千元,2022年为73029千元[21] - 2023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6352611千元,2022年末为11422508千元[2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开支为 - 5,865千元,期内溢利为5,865千元[3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开支为 - 23,037千元,期内溢利为23,037千元[30] - 2023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7,898千元,非控制性权益为 - 2,033千元[30] - 2022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23,191千元,非控制性权益为 - 154千元[30] - 2023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均为0.003元,2022年分别为0.010元、0.009元[31] - 2023年上半年汽车销售收入69,669,778千元,售后收入12,231,921千元,总收入81,901,699千元,较2022年同期的86,029,290千元有所下降[37]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净值为2,400,320千元,较2022年同期的1,696,270千元有所增长[38]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相关员工福利开支2,310,790千元,较2022年同期的3,040,218千元减少[39] - 2023年上半年已售存货成本73,719,179千元,较2022年同期的76,409,581千元减少[39]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成本717,969千元,较2022年同期的560,242千元增加[40]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1,032,400千元,较2022年同期的1,228,930千元减少[41] - 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2023年期内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2,402,085,625,2022年为2,414,633,134[42] - 2023年和2022年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母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分别为3008707千元人民币和3448643千元人民币,基本每股盈利分别为1.253和1.428[44][45] - 2023年和2022年计算每股摊薄盈利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分别为2475761112股和2520878187股,摊薄每股盈利分别为1.245和1.397[45] - 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存货分别为15476047千元人民币和15265496千元人民币,存货拨备后分别为15440805千元人民币和15237427千元人民币[46] - 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应收贸易账款分别为2591629千元人民币和1823016千元人民币,减值后分别为2543253千元人民币和1796318千元人民币[46] - 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应付贸易账款及票据分别为9256057千元人民币和8205899千元人民币[48] - 2023年和2022年银行贷款及其他借贷总额分别为26746856千元人民币和21863820千元人民币,长期部分分别为8973176千元人民币和7185161千元人民币[48] - 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期末可换股债券负债部分分别为3175615千元人民币和4413796千元人民币[52] - 2023年和2022年可换股债券利息开支分别为460579千元人民币和387595千元人民币[52] - 2023年赎回可换股债券金额为1418897千元人民币[52] - 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2023年为2393750863股(239千港元,折合人民币207千元),2022年为2403296863股(240千港元,折合人民币208千元)[53] - 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6月30日尚未行使购股权加权平均行使价均为每股22.60港元,数量均为11000千份[5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819.017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1.276亿元或4.8%[76] - 2023年上半年新车销售收入为645.6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2.441亿元或6.2%[76] - 2023年上半年售后服务业务收入为122.31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5.884亿元或4.6%[76] - 2023年上半年二手车销售收入为51.00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049亿元或16.0%[7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及服务成本为749.31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6.305亿元或3.4%[77] - 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69.698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4.971亿元或17.7%[78] - 2023年上半年新车销售业务毛利为8.656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3.356亿元或60.7%[78] - 2023年上半年售后服务业务毛利为57.711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722亿元或4.5%[78] - 2023年上半年二手车销售业务毛利为3.33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106亿元或49.7%[7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溢利为47.676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804亿元或9.2%[8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溢利为30.153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437亿元或12.8%,净利率为3.7%(去年同期4.0%)[8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30.087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399亿元或12.8%[8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额为34.67亿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5.133亿元,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6.893亿元[84][8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净额为182.712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长3.301亿元[8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总资本开支为4.493亿元(去年同期8.979亿元)[87] - 存货由2022年12月31日的152.374亿元略微增长至2023年6月30日的154.408亿元,2023年上半年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为33.6天(去年同期27.7天)[88][89]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银行贷款及其他借贷为267.469亿元(2022年12月31日:218.638亿元),可换股债券负债部分为31.756亿元(2022年12月31日:44.138亿元)[9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雇员人数为31295人(2022年12月31日:32943人)[93] - 2023年6月30日,已抵押集团资产金额约达97亿元(2022年12月31日:86亿元)[94]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为39.1%,2022年12月31日为39.3%[96]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新车销量223,901辆,较2022年同期的242,280辆下降7.6%,其中豪华品牌销量140,238辆,同比降2.5%[3] - 2023年上半年二手车交易量65,977辆,较2022年同期的65,606辆增长0.6%[3] - 2023年上半年全国乘用车总销量达960万辆,同比增长4.5%,豪华品牌乘用车总销量达200万辆,同比增长15.8%[7] - 2023年上半年奔驰、宝马、奥迪在中国新车交付量分别为390,422辆、385,011辆、321,779辆,同比分别增长6.4%、5.9%、6.0%;雷克萨斯及丰田交付量分别为70,592辆及766,772辆,同比分别下降18.4%及5.7%[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在雷克萨斯、奔驰销量方面市场份额分别为29.9%、17.5%,宝马、奥迪及丰田在中国市场份额分别为5.8%、5.1%、8.6%[8] - 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达310万辆,同比增长37.3%,渗透率提高至32.4%[8] - 2023年上半年全国二手乘用车交易量为690万辆,同比增长16.1%,近90%车辆成交额低于15万元,销量同比涨幅达16.9%[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二手车销量达65,977辆,其中14,783辆售予零售客户,平均零售价为28
中升控股(00881)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7 16:41
公司业绩 - 2022年度公司业绩报告已提交[4] - 公司在2022年度取得了稳健的业绩增长[5] - 公司客户数量超过700万,且持续增长[6] - 公司在中国汽车经销商中处于领先地位,为奔驰和雷克萨斯的最大经销商[7] - 公司成功达成汽车融资670亿元人民币,承保200万份汽车和非汽车保险[8] - 公司在二零二二年豪华品牌汽车市场表现稳定,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奥迪、雷克萨斯的销量分别下降0.9%、6.4%、8.2%、22.4%[14] -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迅速,产销量均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达25.6%[14] - 中国整体汽车保有量达4.17亿辆,新注册汽车数量为2323万辆[16] - 中国二手乘用车市场受新冠疫情影响,交易量下降10.1%,但市场潜力巨大,二手车与新车交易比率为0.7[17] - 本集团在2022年12月31日拥有417家经销店,覆盖全国25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超过110个城市[18] - 2022年,本集团售出520,396辆新车,其中豪华品牌车销量达307,434辆,同比增长2.7%[19] - 本集团售出140,121辆二手车,零售部分占25.3%或35,450辆,售后服务部门业绩稳定增长[20] 公司经营策略 - 公司通过精细管理系统保持高度灵活性,降低环境影响[9] - 公司推出新零售业态,包括OEM品牌展厅和中升品牌二手车市场[10] - 公司建立集中式二手车中心,提高二手车零售业务占比[11] - 公司通过实施大平台战略,以更加协调的方式管理各方面的业务运营,提高管理灵活性和韧性[21] 客户服务 - 客服中心负责执行全渠道客户访问,目前有24个运营中心城市,客户互动次数增加,服务内容丰富[22] - 二手车平均周转天数仅为12.4天[23] - 二手车零售销量按每年42.3%的平均速率增长[23] 公司财务状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毛利率为8.9%[34] - 2022年度母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為人民幣6,667.6百萬元,較上年度下降19.9%[38] - 2022年度流動資金主要用於新車、零部件及汽車用品之付款,清償債務,撥付營運資金及日常經營開支[39] - 2022年度來自經營活動的現金淨額為人民幣8,784.8百萬元[41] - 2022年度用於投資活動的現金淨額為人民幣3,599.8百萬元[42] - 2022年度用於融資活動的現金淨額為人民幣4,526.8百萬元[43] - 2022年度流動資產淨額為人民幣17,941.1百萬元,較上年增長33.3%[44] - 2022年度資本開支為人民幣1,948.8百萬元[45] - 2022年度存貨由11,192.0百萬元增長至15,237.4百萬元,存貨周轉天數增加[47] - 2022年度銀行貸款及其他借貸為人民幣21,863.8百萬元,年利率介乎1.5%至6.7%[50] - 2022年度資本負債比率為39.3%[57]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 - 本集团2022年度環境、社會及管治(ESG)报告主要介绍集团在環境、社會及管治方面的管理政策以及具体管理措施[doc id='58'] - 报告时间范围为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主体范围包括中升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及旗下417家经销店[doc id='59'] - 本报告是根据香港交易所的《環境、社會及管治报告指引》要求编制的[doc id='60'] - 中升集团成立ESG委员会,制定了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与目标,包括最优化用水、建立循环型体系、逐渐降低排放量等[doc id='65'] - 未来,中升将继续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支持政府的相关政策和要求,推动全社会低碳发展[doc id='67'] - 中升集团董事会成立了ESG委员会,主要职能为审视可持续发展目标及战略,制定倡议并监察集团表现,推进可持续发展进度[doc id='68'] - 针对集团在环境、社会及管治方面的风险管理,已制定风险和机遇识别评估管理制度,成立环境管理风险评估小组[doc id='69'] - 公司各职能部门、经销店为具体工作执行机构,实施ESG计划,落实ESG相关管理工作[doc id='70'] - 考虑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及影响,与利益相关方建立良好有效的沟通渠道有助于及时应对市场中的风险与机遇,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doc id='72']
中升控股(00881)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3 12:13
汽车销量数据 - 2022年新车销量为520,396台,较2021年下降1.5%[2] - 2022年豪华品牌新车销量为307,434台,较2021年增长2.7%[2] - 2022年二手车交易量为140,121台,较2021年增长0.5%[2] - 汽车销量同比增长69.4%,售后为672万台次汽车提供服务,同比增长3.7%[11] - 售出140,121辆二手车,零售部分占25.3%即35,450辆,自2019年起,二手车零售销量按每年42.3%的平均速率增长[11][12] 收入数据 - 2022年收入为人民币179,857.0百万元,较2021年增长2.7%[2] - 2022年新车销售收入增长2.1%至人民币145,419.9百万元[2] - 2022年售后服务及精品业务收入增长0.4%至人民币24,608.9百万元[2] - 2022年二手车销售收入增长20.8%至人民币9,828.2百万元[2] - 2022年公司收入179,856,972千元,毛利16,031,595千元,年内溢利6,614,434千元,基本每股盈利2.76元[14] - 2022年汽车销售收入为155,248,023千元,售后服收入为24,608,949千元,来自客户合约的总收入为179,856,972千元,较2021年的175,103,062千元有所增长[27] - 2022年其他收入及收益净值为4,424,144千元,较2021年的3,890,572千元有所增长,其中佣金收入3,764,292千元、租金收入35,968千元等[28] - 2022年收入为1798.57亿元,较2021年增长47.54亿元或2.7%,新车、售后及精品、二手车销售分别增长2.1%、0.4%、20.8%[43] 盈利数据 - 2022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人民币6,667.6百万元,较2021年下降19.9%[3] - 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2.76元,2021年为人民币3.56元[3] - 2022年年内溢利为6,614,434千元,2021年为8,407,330千元[15] - 2022年年内除税后其他全面收益╱(亏损)为 - 903,194千元,2021年为282,425千元[16] - 2022年年内全面收益总额为5,711,240千元,2021年为8,689,755千元[16] - 2022年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6667555千元,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2411562186股,基本每股盈利为2.76元;2021年对应数据分别为8328950千元、2340870937股、3.56元[34][35][36] - 2022年计算每股摊薄盈利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2517595170股,摊薄每股盈利为2.71元;2021年对应数据分别为2447762527股、3.47元[36] - 2022年毛利为160.32亿元,较2021年下降24.38亿元或13.2%,新车、售后及精品业务毛利分别下降36.4%、1.7%,二手车增长3.5%[45] - 2022年经营溢利为101.69亿元,较2021年下降24.48亿元或19.4%,经营溢利率为5.7%[47] - 2022年溢利为66.14亿元,较2021年下降17.93亿元或21.3%,利润率为3.7%[48] - 2022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66.68亿元,较2021年下降16.61亿元或19.9%[49] 经销商数据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经销商总数为417家,包括267家豪华品牌经销商及150家中高端品牌经销商[6] 客服中心数据 - 指定32个中心城市办公室,目前24间客服中心运营,8间预计2023年开业,近400万客户通过企业微信联系公司[11] - 大连客服中心员工管理客户数增加近四倍至约9,000人,每月每名客户互动超四次[11] 二手车周转数据 - 二手车平均周转天数仅为12.4天[12] 钣喷中心数据 - 已过增长期的7间集中式钣喷中心烤炉平均减少超63%,生产力提高31%[12] 采购中心数据 - 采购中心负责采购总额为人民币30亿元[12] 雇员数据 - 每名雇员月度售后收入增长25%,月度费用节省人民币1,800万元,同比下降16%[12]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总数为32943人,2021年为39668人[59] 汇兑差额数据 - 2022年换算境外业务产生的汇兑差额为 - 457,052千元,2021年为152,112千元[15] 资产数据 - 2022年非流动资产总值为44,827,900千元,2021年为45,127,116千元[17] - 2022年流动资产总值为46,832,828千元,2021年为40,346,938千元[17] - 2022年净流动资产为17,941,134千元,2021年为11,966,049千元[17]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额为179.411亿元,较2021年增长59.751亿元[53] - 集团存货从2021年12月31日的111.92亿元增长至2022年12月31日的152.374亿元[55] - 2022年存货汽车为14044783千元,零配件及其他为1220713千元,存货总计15265496千元,减存货拨备28069千元后为15237427千元;2021年对应数据分别为10233397千元、972615千元、11206012千元、13996千元、11192016千元[36] - 2022年约4329902000元存货抵押作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担保,约2617537000元存货抵押作应付票据担保;2021年对应数据分别为3079937000元、1381072000元[37]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已抵押资产金额达86亿元,2021年为56亿元[60] 负债数据 - 2022年流动负债总值为28,891,694千元,2021年为28,380,889千元[17] - 2022年非流动负债总值为18,651,474千元,2021年为16,386,674千元[18] - 2022年应付贸易账款25.55亿元,应付票据56.51亿元,应付贸易账款及票据82.06亿元,较2021年的23.95亿元、30.65亿元、54.60亿元有所增长[41]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贷款及其他借贷为218.638亿元,可换股债券负债部分为44.138亿元[57] 净资产数据 - 2022年净资产为44,117,560千元,2021年为40,706,491千元[18] 成本数据 - 2022年员工福利开支为5,492,475千元,较2021年的5,652,610千元有所减少,其中工资及薪金4,281,073千元、退休计划供款830,416千元等[29] - 2022年已售存货成本为161,663,435千元,较2021年的154,664,762千元有所增长[30] - 2022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及减值为1,713,613千元,较2021年的1,428,389千元有所增长[30] - 2022年销售及服务成本为1638.25亿元,较2021年增长71.92亿元或4.6%,新车、售后及精品、二手车销售业务成本分别增长3.8%、2.4%[44] 税项数据 - 2022年即期中国内地企业所得税为2356201千元,递延税项为 - 19864千元,税项总计2336337千元;2021年即期中国内地企业所得税为3012082千元,递延税项为84170千元,税项总计3096252千元[31] - 2022年除税前溢利为8950771千元,按法定税率25%征收之税项为2237693千元;2021年除税前溢利为11503582千元,按法定税率25%征收之税项为2875896千元[33] - 中国内地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自2008年1月1日起统一为25%,公司部分附属公司可享低于25%的优惠税率[32] 应收贸易账款数据 - 2022年应收贸易账款为1823016千元,减值26698千元后为1796318千元;2021年对应数据分别为1834840千元、19660千元、1815180千元[38] - 2022年应收贸易账款三个月以内为1728833千元,三个月以上但一年以内为60265千元,一年以上为7220千元;2021年对应数据分别为1729127千元、79711千元、6342千元[39] - 2022年应收贸易账款减值亏损拨备年初为19660千元,因不可收回而撇销金额为 - 856千元,减值亏损净额为7894千元,年末为26698千元;2021年对应数据分别为15585千元、 - 918千元、4993千元、19660千元[39] 股息数据 - 2022年建议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1.09港元(约人民币0.97元),总额23.34亿元,2021年为0.84港元,总额16.66亿元[41] - 2022年已宣派并派付的末期股息总额为20.27亿港元(相等於人民币17.28亿元)[42] - 董事会建议向2023年6月29日在册股东派发2022年末期股息每股1.09港元,合计2,613百万港元(约人民币2,334百万港元),预计7月14日派付[75] 存货周转天数数据 - 2022年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为27天,2021年为21.6天[56] 资本负债比率数据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为39.3%,2021年为39.9%[63] 债券数据 - 2021年1月6日发行的2026年债券本金总额为4.5亿美元,票息率3.00%[64] 购股权计划数据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根据购股权计划可发行股份总数为11,000,000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0.46%[66][67] - 2018年4月26日公司向张志诚和杜青山授出可认购11,000,000股新股份的购股权,2019年4月26日归属,行使期至2028年4月25日,每股行使价22.60港元[66][67] - 2022年无购股根据购股权计划授出、行使、注销或失效[67] 股份回购与注销数据 - 2022年公司按每股50.40 - 29.55港元的价格回购13,217,500股股份,总代价约475.9百万港元[71][72] - 2022年5月30日和12月30日,公司分别注销1,483,000股和10,261,000股回购股份,公告日期时1,473,500股回购股份未注销[72] 股东登记手续数据 - 为确定出席股东大会人员,公司2023年6月14 - 19日暂停办理股东登记手续[76] - 为确定获派末期股息股东,公司2023年6月27 - 29日暂停办理股东登记手续[76] 关连交易数据 - 除收购仁孚(中国)及其附属公司外,2022年公司无其他须披露的关连交易[68] 重大事项数据 - 2022年12月31日后无影响集团的重大事项[69] 公告相关数据 - 公司年度业绩公告已在联交所网站和公司网站刊发[77] - 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年报将适时寄发股东并在上述网站刊发[77] 人员相关数据 - 公告日期执行董事为黄毅、李国强、张志诚及唐宪峰[78] - 公告日期非执行董事为陈豪贤及孙燕军[78] - 公告日期独立非执行董事为沈进军、应伟、钱少华及李颜伟[78] 其他说明数据 - 公司逾90%的收入、经营溢利来自中国内地的汽车销售及服务,逾90%的非流动资产(除递延税项资产外)位于中国内地[26] - 本年度公司向单个客户的销售均未达到公司收入的10%或以上[26] - 公司已对2022年1月1日或之后发生的业务合并前瞻性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修订本,该修订本对公司财务状况及表现无影响[23] - 公司已对2021年1月1日或之后可供提供使用的物业
中升控股(00881)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29 16:42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为86,029.3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332.0百万元或1.5%[3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及服务成本为77,562.3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336.1百万元或1.7%[3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毛利为8,467.0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1百万元或0.05%[3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溢利为5,248.1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55.0百万元或8.0%[4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溢利为3,436.0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96.2百万元或7.9%[4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241830万元[48] - 2022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净额为人民币1416530万元,较2021年12月31日增长人民币219920万元[4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总资本开支为人民币89790万元[50] - 集团存货从2021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119200万元增长至2022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437690万元[52] - 2022年6月30日,集团银行贷款及其他借贷为人民币1821940万元(2021年12月31日:人民币2018780万元),可换股债券负债部分为人民币415050万元(2021年12月31日:人民币389740万元),银行贷款及其他借贷年利率介乎0.8%至4.65%[55] - 2022年6月30日,集团雇员人数为37172人(2021年12月31日:39668人)[57] - 2022年6月30日,已抵押集团资产金额约达人民币59亿元(2021年12月31日:人民币56亿元)[59] - 2022年6月30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为37.7%(2021年12月31日:39.9%)[6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入为人民币86029290千元,2021年同期为人民币87361275千元[6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期内溢利为人民币3435973千元,2021年同期为人民币3732176千元[6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溢利为34.36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37.32亿元下降7.94%[64] - 期内除税后其他全面亏损为4.17亿元,2021年同期为收益1.45亿元[64] - 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30.19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38.77亿元下降22.12%[64] - 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447.36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451.27亿元下降0.87%[66] - 2022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为427.05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403.47亿元增长5.84%[66] - 2022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值为285.40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83.81亿元增长0.56%[66] - 2022年6月30日,净流动资产为141.65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19.66亿元增长18.38%[66] - 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值为169.69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63.87亿元增长3.55%[68] - 2022年6月30日,净资产为419.32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407.06亿元增长3.01%[68] - 2022年6月30日,权益总值为419.32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407.06亿元增长3.01%[68] - 2022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46.88亿元,2021年同期为51.09亿元[73] - 2022年上半年经营所得现金为51.16亿元,2021年同期为74.59亿元[73] - 2022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值为36.53亿元,2021年同期为64.02亿元[73] - 2022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值为8.35亿元,2021年同期为19.84亿元[74] - 2022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值为24.18亿元,2021年同期为21.35亿元[74] - 2022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值为3.99亿元,2021年同期为22.83亿元[74] - 2022年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9.50亿元,2021年初为82.10亿元[74] - 2022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14.23亿元,2021年末为104.81亿元[74] - 2022年和2021年上半年汽车销售收入分别为73,208,948千元和76,058,985千元,售后服务收入分别为12,820,342千元和11,302,290千元,客户合约总收入分别为86,029,290千元和87,361,275千元[85] - 2022年和2021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净值分别为1,696,270千元和1,807,390千元[86] - 2022年和2021年上半年员工福利开支分别为3,040,218千元和3,150,080千元,销售及已提供服务成本分别为77,562,355千元和78,898,401千元[88] - 2022年和2021年上半年融资成本分别为560,242千元和596,336千元[89] - 2022年和2021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分别为1,377,307千元和1,251,967千元[90] - 2022年和2021年上半年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母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分别为3,425,452千元和3,695,698千元[93] - 2022年和2021年上半年基本每股盈利分别为1.419元和1.609元,摊薄每股盈利分别为1.388元和1.571元[93] - 2022年6月30日和2021年12月31日存货分别为14,376,890千元和11,192,016千元[95] - 2022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为1765820千元,减值22956千元,净额1742864千元;2021年12月31日应收贸易账款为1834840千元,减值19660千元,净额1815180千元[96] - 2022年6月30日银行贷款及其他借贷总额为18219411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20187824千元[98] - 2022年6月30日应付贸易账款及票据为7071269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5459996千元[99] - 2022年6月30日可换股债券负债部分为4150548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3897401千元[102] - 法定股本为1000000000000股每股面值0.0001港元之股份,计100000千港元;2022年6月30日已发行及缴足2413557863股普通股,计241千港元(折合人民币209千元)[10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为人民币34.255亿元[145] - 2022年6月30日,集团综合储备为人民币414.608亿元,流动资产净值为人民币141.653亿元[145] - 2022年6月30日,发行2025年可换股债券所得款项净额已悉数动用,约42.4618亿港元用于拨付购回公司现有可换股债券资金,约2.7506亿港元用于境外营运资金用途[146] 新车销售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新车销量达242,280台,同比下降12.1%[12] - 2022年上半年豪华品牌销量达143,857台,同比下降11.1%,占公司总销量的59.4%[12] - 2022年上半年新车销售收入为人民币68,813.1百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2%[12] - 2022年上半年新车毛利率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12] - 2022年上半年公司电动车销量增长54.0%[13] - 2022年上半年奔驰在华交付超35.58万辆新车,同比下滑19.4%,S级轿车同比增长13%,迈巴赫同比增长62%,EQ系列产品二季度环比增长28%[18] - 2022年上半年宝马在华交付37.87万辆(含MINI),同比下滑18.9%,纯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74.6%[18] - 2022年上半年奥迪在华累计销量为31.70万辆(含进口车),同比下降24.2%[18] - 2022年上半年丰田在华新车销量954,173辆,同比减少18.1%[18] - 2022年上半年新车销售242,280台,同比下降12.1%,豪华品牌销量143,857台,同比下降11.1%,占总销量59.4%[32] - 2022年上半年新车销售金融渗透率升至70.2%[32] 售后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售后业务收入达人民币12,820.3百万元,同比增长13.4%,占公司总收入的14.9%[12] - 2022年上半年售后业务收入达12,820.3百万元,同比增长13.4%,占总收益14.9%[32] 增值服务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增值服务业务板块收益达人民币1,502.8百万元,同比减少4.4%[12] - 2022年上半年增值服务业务分部收益达1,502.8百万元,同比减少4.4%[32] 二手车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4月二手车交易量同比下降幅度高达近30%,5月同比下降近20%,6月起逐步回暖[20] - 2022年上半年二手车累计交易量758.52万辆,同比下降10.07%,与同期相比减少了84.9万辆[20] - 2022年上半年二手车交易量达65,606台,同比减少1.7%,二手車舊新比为27.0%,二手車本品零售佔比較去年同期增长11个百分点[28] - 2022年上半年二手车交易量达65,606台,同比减少1.7%[32] 公司经销商情况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经销商总数增加至417家,其中豪华品牌经销商261家,中高端品牌经销商156家,覆盖全国25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超110个城市[13][23] 全国汽车市场情况 - 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3.10亿辆,汽车驾驶人达4.54亿人,是汽车保有量的1.46倍,新领证驾驶人数量1,103万人[20] - 2022年上半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汽车1,110万辆,4、5月新注册登记量显著低于去年同期,6月起逐步改善恢复[20] 集团数字化发展情况 - 集团及经销商在抖音等平台粉丝超800万[28] - 集团官网改版后累计线索超1.9万条,累计成交金额超1.8亿元[30] - 集团推进从门户网站到经销商层面的数字化管理,推进经销商核心的客户维度管理和数字化营销管理[30] - 集团持续自主开发新车APP、二手车交易平台等数字化工具[30] 集团二手车服务举措 - 2022年基于“双保无忧”推出“养车无忧PLUS”,服务保障覆盖6年/12万公里免费保养、维修、保修[28] - 2022年上半年在各重点区域成立二手车中心UCC[28] - 集团拟引入在线VR看车+线下门店交付,实现二手车全国购[28] - 集团二手车认证车辆享受7天无理由退换服务,提供一站式服务,未来将引入定制化找车服务[28] 公司业务结构及区域分布 - 公司主要于中国内地从事汽车销售及服务,按单一业务单位经营,设汽车销售及相关服务可申报分部[75][81] - 公司逾90%收入、经营溢利来自中国内地汽车销售及服务,逾90%非流动资产(除递延税项资产外)位于中国内地[83] 公司客户销售情况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向单个客户的销售未达集团收入的10%或以上,无主要客户分部资料[84] 公司股息分配情况 - 公司董事不建议宣派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91] - 董事会不建议宣派2022年上半年中期股息[171] 公司金融资产及负债情况 - 2022年6月30日,公司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账面价值和公平值均为127,139千元;2021年12月31日分别为160,991千元[126] - 2022年6月30日,按公平值计量的上市股票投资为79,969千元,金融产品为47,1
中升控股(00881) - 2021 Q4 - 年度财报
2022-06-28 20:30
股份发行所得款项净额情况 - 2021年7月12日公司完成股份发行,所得款项净额约29.9548亿港元[2] - 2021年12月31日,所得款项净额已按拟定用途悉数列支[2] 所得款项净额用途 - 约9.9548亿港元用于一般企业用途[2] - 约20亿港元用于结付收购事项的应付代价[2] 股份配发及发行情况 - 公司向HHLR Fund, L.P.及YHG Investment, L.P.配发及发行4725.3万股新股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