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大药厂(00950)

搜索文档
格隆汇港股聚焦(11.20)︱ 中国联通10月固网宽带用户净增52.3万户;小米下周二公布业绩
格隆汇· 2025-05-19 09:20
下周公布业绩 - 小米集团(01810 HK) 同程艺龙(00780 HK) 波司登(03998 HK) 周大福(01929 HK) 石药集团(01093 HK)将于下周公布业绩 [1] 分拆上市 - 复星医药(02196 HK)旗下Gland Pharma已于印度时间11月20日在孟交所及印交所上市 [1] - 李氏大药厂(00950 HK)分拆兆科眼科上市获联交所批准 [1] 财务数据 - 中国心连心化肥(01866 HK)前三季度纯利升2%至4.2亿元 车用尿素溶液销量大增340% [1] - 信利国际(00732 HK)中期净利4.08亿港元 同比增长141.7% [1] - 南旋控股(01982 HK)中期纯利减少12%至2.385亿元 中期息3.8港仙 [1] - 美高域(01985 HK)中期净利增长73%至2178万港元 中期息0.05港元 [1] - 电讯首科(03997 HK)中期纯利511.6万港元 同比增长56.8% [1] - 荣智控股(06080 HK)中期亏损约2750万港元 [1] - 东方报业集团(00018 HK)中期纯利升139.16%至8732.3万港元 [1] - 美建集团(00335 HK)中期净利3922.9万港元 同比减少8.89% [1] - 电讯数码控股(06033 HK)中期纯利升56%至7514.5万港元 中期息0.06港元 [1] - 应力控股(02663 HK)中期净利2319.8万港元 同比减少11.10% [1] - 尚捷集团控股(03860 HK)中期纯利444.7万港元 同比减少76% [1] - 华信地产财务(00252 HK)中期亏损收窄至2216.4万港元 [1] - 万嘉集团(00401 HK)中期亏损收窄133.53%至390.2万港元 [1] - 华邦金融(03638 HK)中期扭亏为盈至147.3万港元 [1] - NIRAKU(01245 HK)中期盈转亏至16.48亿日元 [1] - 高山企业(00616 HK)中期净亏约6455.2万港元 [1] - TERMBRAY IND(00093 HK)中期净亏602.1万港元 同比收窄72.49% [1] - 剑虹集团控股(01557 HK)中期净利167.5万港元 实现扭亏为盈 [1] 业绩预告 - 六福集团(00590 HK)中期净溢利预降四成 [2] - 快餐帝国(01843 HK)预计中期纯利下降约37% [2] - 元亨燃气(00332 HK)中期预亏4000万至5000万元 [2] - 钱唐控股(01466 HK)预期中期亏损增加逾60% [3] - 国际商业结算(00147 HK)预计中期税前亏损将增加约四倍 [3] - 扬科集团(01460 HK)预期中期纯利减少不超1100万港元 [3] - AV CONCEPT HOLD(00595 HK)预计中期净利同比增长不少于90% [3] - 银基集团(00886 HK)预计中期盈利大幅增加 [3] - 管道工程(01865 HK)预计中期能录得净亏损约290万坡元 [3] - 阿尔法企业(00948 HK)预期中期净亏不超500万港元 [3] - 金利丰金融(01031 HK)预期中期净利同比下跌约65% [3] - SINCEREWATCH HK(00444 HK)预期中期亏损增加超过20% [3] - 中国唐商(00674 HK)预计中期亏损约4800万港元 [3] 营运数据 - 中国联通(00762 HK)10月固网宽带用户净增52.3万户 [3] 复牌停牌 - 平安证券集团控股(00231 HK)拟向首席执行官张锦辉增发若干股份 11月23日复牌 [3] 增减持 - 北控清洁能源集团(01250 HK)获执行总裁谭再兴购入5000万股 [3] 并购出售 - 21世纪教育(01598 HK)拟1.05亿元收购五栋宿舍楼物业 [3] - 利福国际(01212 HK)拟2.5亿英镑收购伦敦物业 [3] - 美瑞健康国际(02327 HK)拟6274万港元出售德馨医药开发全部股份及股东贷款 [3] 增发供股 - 港银控股(08162 HK)拟折价4.52%配股 最多筹1702万港元 [4] - 中策集团(00235 HK)拟折让约10.45%增发33.97亿股 净筹2.03亿港元 [4] 投资与运营 - 华晨中国(01114 HK)法院裁定受理格致汽车提出的对华晨进行重整的申请 [4] - 交通银行(03328 HK)约翰内斯堡分行正式开业 [4] - 众诚能源(02337 HK)与森田集团订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4] - 中信证券(06030 HK)拟对中信证券华南减资不超70亿元 [4] - 阳光能源(00757 HK)拟对江苏悦阳光伏科技增资1亿元 [4] - 上海实业控股(00363 HK)成立合伙企业 投资人工智能产业 [5] - 华虹半导体(01347 HK)与华虹集团及上海华力成立合营 [5] 回购注销 - 中国恒大(03333 HK)11月20日耗资3314.26万港元回购200万股 [5] - 石四药集团(02005 HK)11月20日耗资473万港元回购100万股 [5] 股权激励 - FIT HON TENG(06088 HK)根据股份授出计划发行626.4万股 [5] - 紫金矿业(02899 HK)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获国资监管部门批复 [5]
李氏大药厂(00950)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3 19:50
公司业务概览与战略定位 - 公司拥有30年医药行业经验,是一家以研究驱动和市场导向的生物医药公司[10] - 公司与约30家国际公司建立广泛合作伙伴关系[11] - 公司专注于心血管健康、女性健康、儿科、罕见病、肿瘤科、皮肤科和产科等多个关键治疗领域[12]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以及药品的开发、制造、销售和推广[190][195] 生产与研发能力 - 公司通过位于合肥的GMP合规生产厂房运营四个车间,生产外用凝胶、注射用冻干粉针剂、小容量注射剂和眼凝胶[13] - 公司通过位于广州南沙的生产基地运营全套固体制剂生产线,开发和制造片剂和胶囊[13] - 合肥生产基地总产量同比增长34%,预充式注射器产量激增77%[69][72] - 公司获得NMPA颁发的3个注册证书批准[79] - 研发活动支出总额为1.931亿港元,占收益13.8%,上年为2.198亿港元或20.9%[66] - 公司目前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台湾市场推广超过25种专利、仿制及引进医药产品[11] - 公司当前有4个项目的ANDA/NDA正在接受CDE审评,包括Prasterone和PD-L1用于小细胞肺癌[44] - 抗PD-L1抗体善克鈺®于2024年6月28日向NMPA提交适应症扩展申请[76] - AI衍生药物AU409针对晚期肝细胞癌的I期临床试验于2024年7月开始[78] - 肿瘤研发子公司COF拥有6项创新资产和4项仿制药产品线[82] - 公司持有65%股权的子公司COF拥有6个创新资产和4个仿制药的肿瘤产品管线[75] - 索卡佐利单抗注射液于2024年6月28日向国家药监局提交适应症扩大申请[82] 收入与利润表现 - 公司2024年收益达到13.99969亿港元,同比增长32.9%[32][38][39] - 公司报告年度收入为1,399,969,000港元,同比增长32.9%[55] - 公司收益由2023年10.53亿港元增至2024年13.99亿港元,同比增长32.9%[96][97] - 公司2024年股东应占溢利为9309.9万港元,较2023年的1669.8万港元大幅增长[32][38] - 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大幅改善至9309.9万港元,上年为1669.8万港元[65][67] - 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从2023年1669.8万港元增至2024年9309.9万港元,增幅457.5%[98] - 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从2023年的16,698,000港元大幅增加457.5%至2024年的93,099,000港元[102] - 公司2024年经营溢利为1.13142亿港元,较2023年的4355.3万港元显著改善[32] - 公司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为15.81港仙,较2023年的2.84港仙显著提升[38] 产品收入构成 - 授权引进产品销售额为553,237,000港元,占总收入39.5%[55] - 自主及仿制产品合并销售额达846,732,000港元,占总收入60.5%[55] - 专有及仿制产品销售额达8.467亿港元,同比增长44.6%[97][98] - 引进产品销售额达5.532亿港元,同比增长18.4%[97][98] - Bredinin®销售额增长24.5%至133.8百万港元,Teglutik®销售额增长143.4%至20.7百万港元[56] - Trittico®销售额激增137.8%至120.7百万港元,Ferplex销售额同比下降9.3%至185.8百万港元[56] - 立腾菁®(那曲肝素钙注射液)销售额增长130.4%达192.7百万港元,尤靖安®增长12.8%至254.8百万港元[57] - 仿制产品总销售额增长59.9%至255.6百万港元,其中芮旎尔®增长62.3%达184.4百万港元[57] 毛利率与盈利能力 - 毛利率提升至53.8%(2023年:52.4%),毛利增长36.6%至753,355,000港元[59] - 毛利率从2023年52.4%提升至2024年53.8%,增长1.4个百分点[99] - 毛利率从2023年的52.4%上升1.4个百分点至2024年的53.8%[100] 成本与费用 - 公司2024年研发费用为8382.9万港元,较2023年的9680.4万港元有所减少[32] - 研发支出总额193,085,000港元,占收入13.8%,其中109,256,000港元资本化为无形资产[62] - 研发费用总额为193,085,000港元,较去年减少12.2%或26,764,000港元[107][112] - 销售及分销费用增加至3.873亿港元,同比增长27.3%[63][67] - 销售费用占收入比率改善至27.7%,上年为28.9%[63][67] - 销售及分销费用为387,292,000港元,同比增加27.3%或82,996,000港元[105][110] - 行政费用增加至1.953亿港元,同比增长3.5%[64][67] 其他收益与支出 - 公司2024年录得非经常性减值支出1900万港元[44] - 公司确认非经常性减值支出19,000,000港元,并因南沙土地收回计划释放资本[49] - 其他收入为6245万港元,同比下降19.2%[99] - 其他收入为62,45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9.2%或14,807,000港元[101] - 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录得亏损22,542,000港元,而2023年为收益5,977,000港元[104][109] - 所得税开支为29,501,000港元,实际税率从35.2%下降5.1个百分点至30.1%[108][113] 资产与投资 - 公司非流动资产从2023年的22.3404亿港元降至2024年的18.33281亿港元[34] - 公司资产净值从2023年的19.60598亿港元降至2024年的15.48906亿港元[34] - 投资组合总额从2023年的699,451,000港元降至2024年的285,214,000港元[114][115] - 兆科眼科(ZKO)投资公平值为165,831,000港元,占公司总资产6.3%,年度公平值减少380,028,000港元[117] - 公司持有兆科眼科138,192,000股股份,占其已发行股份总数的25.3%[123] 现金与负债状况 - 公司2024年末净现金头寸为2,980,000港元,而2023年末为净负债19,563,000港元[122] - 公司现金净额状况为298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净债务1956.3万港元大幅改善[125] - 现金及银行结余为2.168亿港元,较去年的1.71亿港元增长26.8%[125] - 银行借款及透支为2.139亿港元,较去年的1.928亿港元增长11%[125] - 流动比率为1.02,与去年同期的1.01基本持平[124] - 资产负债率为零,较去年同期的0.01进一步改善[126] 市场与销售网络 - 公司在中国内地通过重庆、广州、上海和北京的分公司以及直销和渠道销售网络覆盖大部分省市[13] - 公司共有10款产品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款进入集中采购计划[91][94] 土地处置与补偿 - 获得土地使用权补偿总额8920万元人民币(约9460万港元)[92][95] 股息政策 - 公司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2.5港仙,全年股息总额为每股4.5港仙,较2023年增长150%[38] - 2024年末期股息为每股0.025港元,同比增长150%[199] - 2024年中期股息为每股0.020港元,同比增长150%[199] - 2024年总股息为每股0.045港元,同比增长150%[199] - 2023年总股息为每股0.018港元[199] - 2023年末期股息为每股0.010港元[199] - 2023年中期股息为每股0.008港元[199] - 股息派发记录日期为2025年6月2日营业结束时[199] - 中期股息已于2024年10月3日派付[199] 人力资源与组织架构 - 员工总数为1022人,较去年同期的1057人减少3.3%[136] - 公司董事总经理李燁妮女士现年71岁,于2003年9月起负责集团销售及市场推广工作[149] - 公司非执行董事李小羿博士现年62岁,为集团创始人,自1994年至2021年4月负责日常业务及研发事务[150] - 独立非执行董事陈友正博士现年62岁,于2002年1月加入董事会,拥有高增长公司企业发展和财务管理经验[156][158] - 独立非执行董事蒋绮华女士现年50岁,拥有超过20年财务管理经验,其中10年涉及会计、财务、审计及企业融资[157][159] - 独立非执行董事Tsim Wah Keung, Karl博士现年66岁,现任香港科技大学生命科学讲座教授[161] - 高级管理团队中集团首席财务官周耀明先生现年51岁,拥有超过25年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及企业融资经验[162] - 非执行董事James Charles Gale先生现年75岁,于2022年1月加入董事会,为Signet Healthcare Management LLC联合创始人[152][154] - 非执行董事黄瑞瑨先生现年59岁,于2024年7月加入董事会,拥有超过35年生命科学及投资行业经验[153][155] - 执行董事李小芳女士现年68岁,于1997年4月加入集团并负责财务事宜[148] - 集团首席财务官周耀明先生同时担任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Fortune Sun (China) Holdings Limited独立非执行董事[162] - 薪酬委员会主席詹华强博士于2004年9月20日加入独立董事会[163] - 集团财务总监邹耀明于2014年10月加盟公司拥有超过25年财务管理经验[164] - 生产总监徐启乐在美国制药公司拥有超过25年生产管理经验[166][169] - 兆科合肥常务副总经理杨中强在公司任职超过20年2012年起担任质量授权人[167][170] - 集团营销中心总经理张泽云2018年10月加盟拥有超过15年医药销售管理经验[172][174] - 企业文化及公关总监方玲在公司任职超过20年2019年4月获任命[173][175] - 中国行政总监陈月深在公司任职超过20年2018年11月获任命[176] - 集团研发总监Wong Sze Ka博士带领团队推出Socazolimab注射液等新产品[177] - 公司科学总监Sabino Iliceto教授自2022年2月1日起就任[185][188] - 兆科广州副总经理钟成萍拥有近30年质量和项目管理经验[184][187] - 兆科合肥副总经理夏泓凌在制药行业拥有超过20年会计和供应链管理经验[183][186] - 集团研发中心副总监殷雷拥有超过20年药物研发经验,领导小分子、多肽和生化药物成功案例[178][181] - 集团研发中心总监黄思伽博士带领团队立项多个新产品包括索卡佐利单抗注射液和INOmax®一氧化氮吸入用气体[180] - 中国地区行政总监陈跃生服务集团超过20年,负责兆科合肥日常运作和生产质量管理[179] 财务报告与披露 - 公司业务和地区分部表现分析详见综合财务报表附注8[190][196] - 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已提交[189][194] - 业务回顾和主要风险分析详见主席报告(第10-12页)和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第13-23页)[191][197] - 集团2024年度业绩涵盖期间截至2024年12月31日[199][200] - 完整财务报表位于年报第75至229页[199][200] 外汇与风险管理 - 公司收入及成本主要涉及人民币、港元、欧元、日元、新台币、泰铢和美元[128] - 公司采取保守的理财政策,持续评估客户信用状况以降低风险[127] 市场挑战与应对 - 公司面临国家医保计划和集采计划带来的利润率压力,正通过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应对[140]
李氏大药厂(00950)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7 17:01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收益为1399969千港元,较2023年的1053034千港元增长32.9%[2] - 2024年毛利为753355千港元,较2023年的551311千港元增长36.6%[2]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93099千港元,较2023年的16698千港元增长457.5%[2] - 2024年基本每股盈利为15.81港仙,较2023年的2.84港仙增长456.7%[2] - 2024年摊薄每股盈利为15.81港仙,较2023年的2.84港仙增长456.7%[2] - 董事会建议派发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2.5港仙,2023年为1.0港仙[2] - 2024年经营溢利为113142千港元,2023年为43553千港元[4] - 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98113千港元,2023年为30785千港元[4] - 2024年年度溢利为68612千港元,2023年为19949千港元[4] - 2024年全面(开支)/收益总额为 - 394464千港元,2023年为127582千港元[5]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1,651,799千港元,较2023年的2,038,955千港元下降18.98%[7] - 2024年总权益为1,548,906千港元,较2023年的1,960,598千港元下降21.00%[7] - 2024年非流动负债为297,706千港元,较2023年的281,251千港元增长5.85%[7] - 2024年银行借款为63,908千港元,较2023年的70,636千港元下降9.52%[7] - 2024年租赁负债为5,631千港元,较2023年的3,933千港元增长43.17%[7] - 2024年退休福利为122,790千港元,较2023年的110,100千港元增长11.53%[7] - 2024年递延税项负债为84,228千港元,较2023年的73,430千港元增长14.70%[7] - 2024年年度溢利为93,099千港元,非控股权益应占亏损为24,487千港元[8] - 2024年全面开支总额为394,464千港元[8] - 2024年公司收益13.99969亿港元,较上一年度的10.53034亿港元大幅增加32.9%[33] - 2024年公司毛利7.53355亿港元,较去年的5.51311亿港元大幅增加36.6%,毛利率由2023年的52.4%上升至53.8%[36] - 公司已动用1.93085亿港元于研发活动,占年度收益的13.8%(2023年:2.19849亿港元或收益的20.9%),其中8382.9万港元(2023年:9680.4万港元)确认为费用,1.09256亿港元(2023年:1.23045亿港元)资本化作为无形资产[37] - 2024年销售及分销费用为3.87292亿港元,较去年的3.04296亿港元增加27.3%,销售费用对收益的比率改善至27.7%(去年为28.9%);行政费用共1.95298亿港元,较去年的1.88612亿港元增加3.5%[38]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为9309.9万港元,较2023年的1669.8万港元大幅改善[39]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专利及仿製產品分部收益846,732千港元,2023年为585,758千港元;引进产品分部收益2024年为553,237千港元,2023年为467,276千港元;综合收益2024年为1,399,969千港元,2023年为1,053,034千港元[14] - 2024年专利及仿製產品分部经营业绩167,850千港元,2023年为137,713千港元;引进产品分部经营业绩2024年为90,028千港元,2023年为55,575千港元;综合经营业绩2024年为257,878千港元,2023年为193,288千港元[14] - 2024年专利及仿製產品研究及开发费用53,876千港元,2023年为39,725千港元;引进产品研究及开发费用2024年为29,953千港元,2023年为57,079千港元;综合研究及开发费用2024年为83,829千港元,2023年为96,804千港元[14] - 2024年专利及仿製產品分部业绩113,974千港元,2023年为97,988千港元;引进产品分部业绩2024年为40,880千港元,2023年为 - 2,839千港元;综合分部业绩2024年为154,854千港元,2023年为95,149千港元[14] - 2024年专利及仿製產品分部资产1,040,958千港元,2023年为763,594千港元;引进产品分部资产2024年为1,080,947千港元,2023年为1,283,310千港元;综合分部资产2024年为2,121,905千港元,2023年为2,046,904千港元[16] - 2024年专利及仿製產品分部负债275,620千港元,2023年为234,569千港元;引进产品分部负债2024年为343,227千港元,2023年为346,401千港元;综合分部负债2024年为618,847千港元,2023年为580,970千港元[16] - 引进产品销售额为5.53237亿港元(2023年:4.67276亿港元),占总收益的39.5%(2023年:44.4%);专利及仿制产品合并销售额共8.46732亿港元(2023年:5.85758亿港元),占收益的60.5%(2023年:55.6%)[33] - 《布累迪宁®》销售额增加24.5%至1.338亿港元,《芮舒延®》销售额增幅143.4%达2070万港元,《曲特恪®》销售额激增137.8%至1.207亿港元,《菲普利®》同比下跌9.3%,销售额为1.858亿港元[34] - 《立腾菁®》销售额增长130.4%达1.927亿港元,《尤靖安®》增长12.8%,销售额2.548亿港元,仿制产品总销售额增加59.9%至2.556亿港元,《芮旎尔®》销售额强劲增长62.3%至1.844亿港元[34] 地区资产与负债数据变化 - 2024年中国地区资产总值1,843,575千港元,2023年为1,656,662千港元;香港及其他地区资产总值2024年为774,291千港元,2023年为1,234,005千港元;总计资产总值2024年为2,617,866千港元,2023年为2,890,667千港元[19] - 2024年中国地区负债总额594,403千港元,2023年为458,509千港元;香港及其他地区负债总额2024年为474,557千港元,2023年为471,560千港元;总计负债总额2024年为1,068,960千港元,2023年为930,069千港元[19] 其他收入与支出数据变化 - 2024年银行存款利息收入2,133千港元,2023年为1,534千港元;政府及开发补助2024年为4,211千港元,2023年为32,322千港元;专利收入2024年为877千港元,2023年为1,266千港元;里程碑收入2024年为10,207千港元,2023年为0千港元[20] - 2024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为-22,542千港元,2023年为5,977千港元[22] - 2024年即期税项为8,119千港元,2023年为12,013千港元;2024年过往年度拨备为5,980千港元,2023年为9千港元;2024年递延税项为29,501千港元,2023年为10,836千港元[23] - 2024年中期股息为11,777千港元,2023年为4,711千港元;2024年末期股息(已确认)为5,888千港元,与2023年相同;报告期末后建议派发2024年末期股息14,721千港元,2023年为5,888千港元[26][27] 应收贸易账款相关数据变化 - 2024年应收贸易账款为163,593千港元,2023年为86,511千港元;扣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后,2024年为161,096千港元,2023年为84,590千港元[28] - 按账龄分析,2024年0 - 30日应收贸易账款为96,139千港元,2023年为41,315千港元;31 - 120日2024年为62,245千港元,2023年为43,053千港元等[29] - 已逾期但未计提预期信贷亏损拨备的应收款项,2024年1 - 180日为51,169千港元,2023年为33,176千港元;181 - 365日2024年为266千港元,2023年为229千港元[30] - 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变动方面,2024年初结余为1,921千港元,2023年为706千港元;2024年末结余为2,497千港元,2023年为1,921千港元[30] - 已逾期并已计提预期信贷亏损拨备的应收款项,2024年181 - 365日为266千港元,2023年为229千港元;365日以上及三年以内2024年为2,231千港元,2023年为1,692千港元[31] 应付贸易账款相关数据变化 - 截至2024年末,应付贸易账款0至90日为1.27414亿千港元(2023年:6320.9万千港元),91至180日为1357.3万千港元(2023年:491.3万千港元),181至365日为45万千港元(2023年:555.6万千港元),365日以上为53万千港元(2023年:46.9万千港元)[32] 税收政策相关 - 符合香港利得税两级制的集团实体首200万港元溢利按8.25%征税,200万港元以上按16.5%征税;中国业务所得税拨备一般按25%税率计算,一间附属公司获批“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证后可享三年15%优惠税率[23][24] 生产数据变化 - 合肥基地2024年总产量较去年增加34%,包括预充式注射器产量急增77%[40] 业务发展与产品相关 - 集团附属公司COF拥有肿瘤资产管道,含六项创新资产及四项仿制药,集团持有其65%权益[43] - 2024年6月28日,COF向国家药监局提交索卡佐利单抗注射液适应症扩大申请[44] - 2024年7月集团开始AU409的第I期临床试验,预计2025年第二季结束[45] - 回顾年度内及截至目前,集团已取得国家药监局三项注册证批准[46] - 2024年2月,左卡尼汀注射液(5毫升:1克)取得药品注册批文并通过一致性评价[47] - 2024年5月,盐酸依匹斯汀片(20毫克)取得药品注册批文并通过一致性评价[48] - 2025年1月,环丙沙星氟轻松滴耳液取得药品注册批文[49] - 集团三款曲前列尼尔注射液产品去年纳入医保药品目录,《芮旎尔®》成主要收益动力[50] - 集团两款新产品纳入大部分省份采购平台目录,目前共十款产品纳入医保药品目录,两款纳入药品集采计划[51] 土地相关事项 - 2024年12月27日,集团收回广州南沙区土地使用权,补偿总额约9460万港元,预计确认减值约670万港元[52] 股息派发相关 - 董事会建议向2025年6月2日营业结束时在册股东派末期股息每股0.025港元,2023年为0.010港元[55] - 待股东批准后,公司将于2025年6月16日向2025年6月2日在册股东派发末期股息[59] 公司会议与股份过户相关 - 公司将于2025年5月22日举行股东周年大会[56] - 公司自2025年5月19日至22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确定出席股东周年大会并表决的股东,过户文件须于2025年5月16日下午4时30分前送达[57] - 公司自2025年5月30日至6月2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确定收取2024年度末期股息的股东,过户文件
李氏大药厂(00950)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19 17:47
业绩表现 - 收益较去年同期增加28.5%,達到658,345,000港元[4] - 獲納入最新版國家醫保目錄的產品銷售表現出色,如曲前列尼爾注射液《芮旎爾®》增長56.8%、《芮舒延®》增長187.2%、《曲特恪®》增長232.1%[4] - 藥品集採計劃之選定產品銷售額急增近十倍,如那曲肝素鈣注射液《立騰菁®》[4] - 專利及仿製產品的銷售額佔收益的61.1%,較去年同期的53.1%有所增加[6] - 毛利率由55.5%下降至53.3%,但整體毛利增加23.2%至350,595,000港元[8]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純利增加287.7%至62,478,000港元[10] - 本集團上半年錄得毛利350,595,000港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3.2%,但毛利率下降2.2個百分點至53.3%[34] - 本集團錄得其他收益(淨額)2,217,000港元,而去年同期則錄得其他虧損(淨額)5,736,000港元[35] - 銷售及分銷費用增加17.2%至172,265,000港元,佔收益26.2%,較去年同期下降2.5個百分點[33] - 研發費用下降30.2%至34,076,000港元,佔收益5.2%,較去年同期下降4.3個百分點[37,38] - 公司上半年業績總結,包括收入、利潤等關鍵財務數據[84] - 收益增長28.5%至658.345百萬港元[111] - 毛利增長23.3%至350.595百萬港元[112] - 研發費用下降30.1%至34.076百萬港元[112] - 歸屬於公司擁有人的溢利增長287.3%至62.478百萬港元[112] - 每股基本盈利增長287.6%至10.61港仙[112] - 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為672.03百萬港元,同比增長52.1%[126] - 公司上半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淨額為589.76百萬港元,同比增長50.8%[126] - 公司上半年毛利率為65.2%,較上年同期提高2.1個百分點[未提及] 產品銷售 - 獲納入最新版國家醫保目錄的產品銷售表現出色,如曲前列尼爾注射液《芮旎爾®》增長56.8%、《芮舒延®》增長187.2%、《曲特恪®》增長232.1%[4] - 藥品集採計劃之選定產品銷售額急增近十倍,如那曲肝素鈣注射液《立騰菁®》[4] - 專利及仿製產品的銷售額佔收益的61.1%,較去年同期的53.1%有所增加[6] 研發投入 - 研發費用較去年同期減少25.5%至84,713,000港元[9] - 研發費用下降30.2%至34,076,000港元,佔收益5.2%,較去年同期下降4.3個百分點[37,38] - 公司上半年研發投入為506.37百萬港元,佔收入的7.5%[未提及] 生產基地建設 - 合肥基地生產設備升級完成,正準備迎接美國FDA現場檢查和GMP符合性檢查[12,13] - 為擴大磺達肝癸鈉注射液和那曲肝素鈣注射液的產能,正在設計和建設新的預充式生產線,預計2024年投產[12,13] - 南沙基地正在進行阿齊沙坦片和芬太尼氣溶膠吸入劑的工藝放大和生產技術提升[12,13] - 兩個生產基地均重點提高產品產量、節省能源、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13] 新產品管線 - 公司目前保持從早期到後期的強大產品管線,其中Cetraxal® Plus新藥申請已提交[14] - 公司正在開發心血管、女性健康、兒科、罕見病等多個治療領域的產品,其中Intrarosa®新藥申請已提交並獲受理[15,18] - 公司附屬公司COF專注於腫瘤免疫領域的研發,已建立包括6個創新藥和4個仿製藥在內的強大管線[16,19,20] - 公司近期獲得2個國家藥監局新藥批准[21,22,23] 銷售及營銷能力 - 銷售及分銷費用增加17.2%至172,265,000港元,但佔收益比率下降2.5個百分點至26.2%[10] - 公司持續加強銷售和營銷能力,已有10個產品納入國家醫保目錄[26,28] 財務狀況 - 於2024年6月30日,本集團的流動比率為1.10,債務淨額為36,488,000港元[41,42] - 本集團擁有充裕財務資源以應付未來營運及發展需求[43] - 公司於2024年6月30日的中期財務狀況良好[104] - 總資產增長6.1%至3,789.524百萬港元[115] -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增長10.2%至1,023.456百萬港元[115] - 資產負債率下降至26.3%[115] 股權激勵計劃 - 公司於2022年5月19日舉行股東週年大會時採納了新的購股權計劃「2022年購股權計劃」[46][47] - 2002年及2012年購股權計劃已分別於2012年5月9日及2022年5月9日屆滿[46][47] - 2012年購股權計劃授出的購股權仍然有效,受相同條款及條件規限[46][47] - 公司於2024年6月20日根據2022年購股權計劃授出1,764,000份購股權[58] - 每份購股權的公允價值為0.32港元,行使價為1.20港元[59] - 公司董事及高管持有公司及相關公司股權和期權的具體數據[85
李氏大药厂(00950)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8 16:50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益为658,345,000港元,同比增长28.5%[1][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350,595,000港元,同比增长23.2%[1][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62,478,000港元,同比增长287.7%[1][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10.61港仙,同比增长287.2%[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每股中期股息为2.00港仙,同比增长150.0%[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益为658,345千港元,同比增长28.5%,经营溢利为68,134千港元,同比增长106.1%[15] - 公司本期间溢利为54,869千港元,同比增长162.4%[1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为54,869千港元,同比增长162.5%[2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纯利为62,478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6,117千港元增长287.6%[35] 成本与费用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84,713,000港元,同比下降25.5%[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销售及分销费用为172,265,000港元,同比增长17.2%[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为53.3%,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折旧及摊销总额为70,452千港元,同比下降9.4%[3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香港利得税为2,319千港元,同比下降78.7%[3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递延税项为11千港元,同比下降35.3%[3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18,915千港元,同比下降53.8%[29] 产品与销售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引进产品销售额占收益的38.9%,同比下降8个百分点[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专利及仿制产品销售额占收益的61.1%,同比增长8个百分点[4] - 公司销售及营销团队成功调整销售增长轨迹,共有十款产品纳入更新后的国家医保目录[13] 研发与生产 - 合肥基地已完成生产设备升级,预计2024年投产新的预充式生产线以扩大磺达肝癸钠注射液和那曲肝素钙注射液的产能[6] - 南沙基地正在进行阿齐沙坦片的工艺放大及生产技术提升,芬太尼气溶胶吸入剂生产线已完成第II期临床试验并进入工艺放大与验证批次生产[6] - 公司提交了《Cetraxal® Plus》的新药上市申请,目前正在由药品审评中心审核[7] - 公司已完成《Intrarosa®》的第III期临床试验并提交新药申请,用于治疗外阴阴道萎缩[8] - 公司附属公司COF拥有6项创新药和4项仿制药的肿瘤资产,涵盖免疫肿瘤疗法领域[9] - COF于2024年6月28日向国家药监局提交索卡佐利单抗注射液的适应症扩大申请,基于其与化疗结合用于扩散期小细胞肺癌的第III期临床试验结果[10] - 公司于2024年2月和5月分别取得左卡尼汀注射液和盐酸依匹斯汀片的药品注册批文,并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11][12] 资产与负债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资产总值为2,548,712千港元,同比下降11.8%[2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负债总额为921,429千港元,同比下降0.9%[2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中国地区资产总值为1,711,985千港元,同比增长3.3%[28] - 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少6.4%至414,847千港元[17] - 公司按公平值透过其他全面收益列账之财务资产减少51.3%至332,281千港元[17] - 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为64,119千港元,较去年底的7,809千港元大幅增加[17] - 公司储备减少16.2%至1,684,103千港元[18] - 公司非控股权益增加10.1%至86,262千港元[1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新增使用权资产约9,000,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3,000,000港元减少30.8%[3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新增自有物业、厂房及设备约12,000,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5,000,000港元减少20%[3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新增无形资产约51,000,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72,000,000港元减少29.2%[3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应收贸易账款总额为127,271千港元,较2023年末的84,590千港元增长50.5%[4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银行借款及透支总额为231,473千港元,较2023年末的192,755千港元增长20.1%[4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应付贸易账款总额为58,236千港元,较2023年末的74,147千港元减少21.4%[4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银行借款及透支的实际年利率为2.50%至7.48%,较2023年末的2.50%至8.59%有所下降[42] 现金流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增加14.0%至194,985千港元[17] - 公司经营业务产生的现金净额为58,976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9,063千港元增长51%[20] - 公司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65,206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88,587千港元减少26.4%[20] - 公司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27,999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0,742千港元增长35%[20]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21,769千港元,去年同期为净减少28,782千港元[20] - 公司开发成本及专利费增加50,637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72,071千港元减少29.7%[20]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90,794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61,519千港元增长18.1%[20] 会计准则与政策 - 公司首次应用了2024年1月1日生效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包括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第7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第16号的修订[22] - 公司未提前应用已颁布但尚未生效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包括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第10号等的修订[23] 股息与分红 - 公司2024年中期股息为每股0.020港元,较2023年的0.008港元增长150%,总计11,777千港元[33] - 公司建议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020港元,较2023年的0.008港元增加150%[51] 其他 - 公司其他全面开支为382,432千港元,主要由于按公平值透过其他全面收益列账之财务资产之公平值变动导致354,695千港元亏损[16] - 公司本期间全面开支总额为327,563千港元,主要由于财务资产公平值变动和汇兑差额导致[19] - 公司股本结构保持不变,普通股每股面值0.05港元,已发行及已缴足股本为588,835,343股,对应金额为29,442千港元[44] - 主要管理人员薪酬总额从2023年的12,602千港元增加至2024年的17,894千港元,增幅为42%[46] - 公司向关联方李杜静芳奖学金捐献200,000港元,与2023年同期持平[47] - 资本承担总额从2023年的142,796千港元减少至2024年的132,615千港元,主要减少在无形资产和物业、厂房及设备方面[48]
李氏大药厂(00950)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19 17:55
财务表现 - 2023年公司利息支出总额为11,898千港元,较2022年的7,595千港元增长56.6%[3] - 2023年公司银行借款及透支利息支出为10,614千港元,较2022年的6,238千港元增长70.2%[3] - 2023年公司租赁负债利息支出为663千港元,较2022年的381千港元增长74.0%[3] - 2023年公司银行费用为621千港元,较2022年的976千港元下降36.4%[3] - 2023年公司收益为1,053,034千港元,较2022年的1,233,148千港元下降14.6%[141] - 2023年毛利为551,311千港元,较2022年的770,755千港元下降28.5%[141] - 2023年经营溢利为43,553千港元,较2022年的76,560千港元下降43.1%[141] - 2023年除税后溢利为19,949千港元,较2022年的45,835千港元下降56.5%[141] - 2023年每股基本盈利为2.84港仙,较2022年的8.71港仙下降67.4%[141] - 2023年其他全面收益为107,633千港元,较2022年的-582,440千港元显著改善[144] - 2023年全面收益总额为127,582千港元,较2022年的-536,605千港元大幅改善[144]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全面收益为124,663千港元,较2022年的-528,438千港元显著改善[144] - 2023年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为2,234,040千港元,较2022年的2,130,394千港元增长4.9%[148] - 2023年无形资产为1,076,655千港元,较2022年的1,023,494千港元增长5.2%[148] - 2023年存货为298,106千港元,较2022年的249,222千港元增长19.6%[148] - 2023年现金及银行结余为171,000千港元,较2022年的189,301千港元下降9.7%[148] - 2023年公司总权益为1,960,598千港元,较2022年的1,842,524千港元增长6.4%[149] - 2023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2,038,955千港元,较2022年的1,924,107千港元增长6.0%[149] - 2023年非控股权益为-78,357千港元,较2022年的-81,583千港元改善3.9%[149] - 2023年递延税项负债为73,430千港元,较2022年的73,897千港元下降0.6%[149] - 2023年其他全面收益中的公平值变动为140,536千港元,主要来自按公平值透过其他全面收益列账之财务资产[153] - 2023年公司支付2022年末期股息5,888千港元及2023年中期股息4,711千港元[153] - 2023年经营业务除税前溢利为30,785千港元,较2022年的67,861千港元下降[162] - 2023年无形资产摊销为56,307千港元,较2022年的38,857千港元增加[162] - 2023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93,194千港元,较2022年的113,642千港元减少[162] - 2023年按公平值透过损益列账之财务资产之公平值亏损净额为1,572千港元,较2022年的46,360千港元大幅减少[162] - 2023年经营业务产生之现金净额为110,082千港元,较2022年的283,634千港元下降[162] - 2023年已确认减值亏损为32,964千港元,较2022年的2,022千港元大幅增加[162] - 2023年利息开支为11,277千港元,较2022年的6,619千港元增加[162] - 2023年已付所得税为9,541千港元,较2022年的1,199千港元增加[162] - 2023年经营所产生之现金为130,025千港元,较2022年的276,988千港元下降[162] - 2023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45,218千港元,较2022年的256,053千港元有所减少[163] - 2023年新增贷款为104,266千港元,较2022年的60,000千港元增加[163] - 2023年偿还贷款为68,933千港元,较2022年的151,880千港元减少[163] - 2023年已付股息为10,599千港元,较2022年的24,142千港元减少[163] - 2023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21,697千港元,较2022年的101,015千港元减少[163] - 2023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67,528千港元,较2022年的189,301千港元减少[163] - 公司2023年总收益为1,053,034,000港元,同比下降14.6%,主要由于部分产品许可权到期及表现下滑[191] - 公司2023年毛利为551,311,000港元,同比下降28.5%,主要由于进口产品供应价格上涨及集采产品利润率较低[193] - 公司2023年研发投入为219,849,000港元,同比减少37.5%,但仍保持对研发的重视[193] - 公司2023年每股基本盈利为2.84港仙,同比下降67.4%[187] - 公司2023年每股股息总计为1.8港仙,同比下降10.0%[177] - 公司2023年参与集采计划,磺达肝癸钠注射液和那曲肝素钙注射液销售额分别为22,100,000港元和82,700,000港元,占总收益约10.0%[192] - 公司2023年布累迪宁™和菲普利®销售额分别突破100,000,000港元和200,000,000港元,同比增长18.9%和11.3%[191] - 公司2023年曲特恪®销售额同比增长219.3%,主要得益于纳入医保药品目录[191] - 公司2023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2,038,955,000港元,同比增长6.0%[177] - 公司毛利较上一年度减少28.5%,主要由于进口产品供货价上升和纳入药品集采计划的产品利润率较低[196] - 公司用于研发活动的战略性投资为219,849,000港元,较去年大幅减少37.5%[196] 董事及高管薪酬 - 2023年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总薪酬为32,861千港元,较2022年的10,264千港元增长220.2%[7] - 2023年公司执行董事季小芳总薪酬为12,176千港元,较2022年的5,092千港元增长139.1%[7] - 2023年公司执行董事李婷妮总薪酬为13,198千港元,较2022年的7,000千港元增长88.5%[7] - 2023年公司非执行董事季小弄总薪酬为6,538千港元,较2022年的2,776千港元增长135.5%[7] - 2023年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总薪酬为1,249千港元,较2022年的1,248千港元基本持平[7] - 2023年公司五名最高薪酬人员中包括三名董事,较2022年的两名有所增加[19] - 公司五名最高薪人士中,三名为董事,其薪酬总额为5,559千港元,较2022年的8,064千港元有所下降[60] 股东沟通与公司治理 - 公司在2023年与分析师和投资者举行了两次电话会议,地点位于香港办事处[25][27] - 公司已审查并确认其现行股东沟通政策仍然合适且有效[26][27] - 股东有权要求董事会召开股东特别大会,需持有不少于10%的已缴足股本[29] - 公司于2023年4月17日提议修订公司章程,并于2023年5月17日的股东周年大会上通过特别决议案[33] - 修订后的公司章程允许公司以实体会议、混合会议或电子会议方式举行股东大会[33] - 公司董事负责根据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香港公司条例的披露规定拟备综合财务报表[91] - 公司董事负责评估集团的持续经营能力,并在适用情况下披露与持续经营有关的事项[91] - 公司治理层负责监督集团的财务报告过程[92] - 公司的主要风险及不明朗因素详情载于“主要风险及不明朗因素”一节[97] - 公司与主要持份者的关系详情载于“与雇员、客户及供应商的关系”一节[97] - 公司遵守对其具有重大影响的相关法律及法规的详情载于“企业管治报告”一节[97] 财务报表与审计 - 公司2023年综合财务报表已根据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真实反映其财务状况[36] - 公司2023年综合财务报表包括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表、损益表、权益变动表及现金流量表[36] - 公司2023年综合财务报表已通过独立审计,审计意见认为其符合香港公司条例的披露要求[36] - 关键审计事项包括收益确认,具体内容可参考综合财务报表附注7及8[40] - 公司对收入确认的审计程序包括测试关键内部控制、评估会计政策的适用性和一致性,并抽查销售记录和交付记录[41] - 公司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评估了资本化条件的合理性,并测试了资本化支出的文件依据[47] - 公司对商誉的减值评估基于现金流预测中的关键假设,包括收入增长率、营业利润和贴现率[51] - 公司对无形资产的减值评估涉及对开发项目的进展和未来前景的讨论与面谈[47] - 公司对退休福利的估值评估了独立外部估值师的独立性和能力,并验证了输入数据的准确性和相关性[44] - 公司对非上市投资的减值评估被独立审计师认为合理[83] 投资与资产 - 公司2023年未上市投资的公允价值为1.36亿港元,占公司总资产的4.71%[53] - 公司对未上市投资的公允价值评估采用市场可观察输入和不可观察输入,并归类为公允价值层次结构的第三级[52] - 公司非上市投资以公平值计量为136百万港元,占公司资产总值的4.71%[56] - 公司非上市投资的估值由独立合资格估值师进行,估值结果可能因不同估值技术和假设而有显著差异[81] - 公司采用市场法、收入法及参考基金管理人所报的相关投资组合价格来确定非上市投资的公平值[83] - 公司2023年无形资产总额为10.77亿港元,其中7.95亿港元为资本化开发支出,2.82亿港元为专利费[44] 税务 - 公司2023年香港利得税为5,416千港元,中国企业所得税为6,597千港元,总计12,013千港元[67] - 公司2023年未确认的税项亏损约为1,056百万港元,较2022年的912百万港元有所增加[72] 股息与股东回报 - 公司建议派发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每股0.010港元,连同中期股息每股0.008港元,全年股息总额为每股0.018港元[97] 业务与市场 - 公司在中国医药行业已有超过25年的经营历史,专注于心血管、女性健康、儿科、罕见病、肿瘤、皮肤科和产科等关键疾病领域[124][126] - 公司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和台湾市场推广超过25种专利、仿制及引进医药产品[125][129] - 公司在合肥和广州设有符合GMP标准的生产设施,生产外用凝胶、冻干粉针剂、小容量注射剂和眼用凝胶等产品[127] - 公司计划在泰国设立办事处,以拓展泰国市场的销售和分销活动[127] - 公司已与超过20家国际公司建立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125] - 公司拥有超过40个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产品,涵盖自主研发和从美国、欧洲及日本公司引进的开发、商业化和制造权利[126] - 公司在中国内地设有重庆、广州、上海和北京的分支机构,覆盖大部分省份和城市的销售网络[127] - 公司的使命是成为亚洲成功的生物制药集团,提供创新产品以对抗疾病并改善健康和生活质量[128] - 公司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及泰国设有销售及分销网络,覆盖多个重要疾病领域[169] - 公司在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设有符合GMP的生产厂房,生产凝胶剂、注射用冻干粉针剂等产品[169] - 公司在中国广州市南沙区设有药厂,开发及生产药片及胶囊[169] - 公司目前有超过40种产品处于不同开发阶段,涵盖心血管、女性健康、儿科等多个领域[169] - 公司药物研发管线包含超过40个项目,涵盖心血管、女性健康、儿科、罕见病、皮肤病、产科和肿瘤等主要治疗领域[200] - 子公司中国肿瘤焦点有限公司(COF)在免疫肿瘤领域取得显著进展,Socazolimab获得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治疗的有条件批准[200] 客户与供应商 - 公司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总收入的14.0%,较2022年的13.7%有所增加[110] - 公司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总采购额的58.5%,较2022年的67.4%有所下降[111] - 公司最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总采购额的18.5%,较2022年的23.4%有所下降[111] 股份与证券 - 公司年内没有发行、回购或注销股份的变动[100] - 公司年内没有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08] 退休福利 - 公司2023年退休福利支出为1.1亿港元,基于贴现率、薪金增长率和预期寿命等假设[44]
李氏大药厂(00950)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6 16:52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收益为1053034千港元,较2022年的1233148千港元下降14.6%[1] - 2023年毛利为551311千港元,较2022年的770755千港元下降28.5%[1]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6698港仙,较2022年的51284港仙下降67.4%[1] - 2023年基本每股盈利为2.84,较2022年的8.71下降67.4%;摊薄每股盈利同样为2.84,较2022年下降67.4%[1] - 2023年其他全面收益(已扣除税项)为107633千港元,2022年为 - 582440千港元[5]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全面收益总额为124663千港元,2022年为 - 528438千港元;非控股权益应占为2919千港元,2022年为 - 8167千港元[6] - 2023年收益为1053034千港元,2022年为1233148千港元,同比下降14.6%[18] - 2023年毛利为551311千港元,2022年为770755千港元,同比下降28.5%[18] - 2023年经营溢利为43553千港元,2022年为76560千港元,同比下降43.1%[18] - 2023年本年度溢利为19949千港元,2022年为45835千港元,同比下降56.5%[18] - 2023年基本每股盈利为2.84港仙,2022年为8.71港仙,同比下降67.4%[18] - 2023年全面收益总额为127582千港元,2022年为 - 536605千港元,同比增长123.8%[20] - 2023年非流动资产为2234040千港元,2022年为2130394千港元,同比增长4.9%[22] - 2023年流动资产为656627千港元,2022年为651634千港元,同比增长0.8%[22] - 2023年流动负债为648818千港元,2022年为650104千港元,同比下降0.2%[22] - 2023年总权益为1960598千港元,2022年为1842524千港元,同比增长6.4%[23] - 2023年公司收益10.53034亿港元,较上一年度的12.33148亿港元减少14.6%;引进产品销售额4.67276亿港元(2022年:7.33337亿港元),占比44.4%(2022年:59.5%);专利及仿制产品销售额5.85758亿港元(2022年:4.99811亿港元),占比55.6%(2022年:40.5%)[46] - 2023年公司毛利5.51311亿港元(2022年:7.70755亿港元),较上一年度减少28.5%;毛利率为52.4%,较2022年的62.5%下降10.1个百分点[47] - 2023年公司销售及分销费用为3.0429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46467亿港元减少4217.1万港元或12.2%;销售费用对收益的比率较去年同期的28.1%微升0.8个百分点至28.9%[48] - 2023年物业、厂房及设备(包括使用权资产)折旧9.3194亿千港元(2022年:11.3642亿千港元),无形资产摊销5.6307亿千港元(2022年:3.8857亿千港元)[32] - 2023年新增非流动资产(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无形资产)17.2682亿千港元(2022年:21.625亿千港元),无形资产减值1335万千港元(2022年:2022万千港元)[32] - 2023年综合资产总值28.90667亿千港元(2022年:27.82028亿千港元),负债总额9.30069亿千港元(2022年:9.39504亿千港元)[43] - 2023年经营溢利4355.3万港元(2022年:7656万港元),除税前溢利3078.5万港元(2022年:6786.1万港元),本年度溢利1994.9万港元(2022年:4583.5万港元)[41] - 2023年研究及开发费用9680.4万港元(2022年:1.68885亿港元)[41] - 2023年银行存款利息收入1534千港元,政府及开发补助32322千港元,专利收入1266千港元等,其他收入总计77257千港元[71] - 2023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为5977千港元[71] - 2023年即期税项为12,013千港元,2022年为13,443千港元;递延税项2023年为(1,186)千港元,2022年为8,641千港元[100] - 2023年行政费用为1.88612亿港元,较2022年的1.98413亿港元减少980.1万港元或4.9%[92] - 2023年应收贸易账款为84,590千港元,2022年为111,278千港元[107] - 2023年应付贸易账款为74,147千港元,2022年为101,301千港元[110] - 2023年研发投入2.19849亿港元,较2022年的3.51602亿港元大减37.5%,占相应年度收益20.9%(2022年为28.5%)[114] - 2023年确认研发费用9680.4万港元(2022年:1.68885亿港元),资本化1.23045亿港元(2022年:1.82717亿港元)[114] - 2023年引进产品专利费确认为无形资产723.5万港元(2022年:1365万港元)[114] - 2023年出售《睿保特®》收益4160万港元,土地使用权及相关物业等减值拨备3160万港元[138]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为1669.8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67.4%[138]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建议派发2023年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1.0港仙,与2022年相同[1] - 2023年中期股息每股0.008港元,2022年末期股息每股0.010港元,年内确认分派股息总计10599千港元[78] - 董事会建议派发2023年末期股息每股1.0港仙,总额588.8万港元(2022年同)[102] - 董事会建议向2024年5月31日股东派末期股息每股0.010港元(2022年:0.010港元)[126] - 待股东批准后,公司将向2024年5月31日营业结束时名列股东名册的股东派付末期股息,股息将于2024年6月17日派发[153] 会计准则相关 - 2023年应用新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修订对集团财务状况、表现及披露事项无重大影响[11] - 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等多项准则修订于2024年1月1日或之后、2025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12] 业务区域相关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逾90%收益源自于中国进行之业务[3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资产总值1656662千港元,香港及其他地区1234005千港元,总计2890667千港元;中国负债总额458509千港元,香港及其他地区471560千港元,总计930069千港元[70] 公司目标与计划 - 公司主要目标是提高生产产量并实施节约成本的措施[50] 产品相关动态 - 2023年12月,Socazolimab在中国获有条件批文用于治疗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52] - 回顾期内及截至目前,公司获国家药监局三项注册证批准[53] - 《布雷迪宁™》销售额突破1亿港元,增长18.9%;《菲普利®》销售额超2亿港元,增长11.3%;曲前列尼尔注射液(《芮旎尔®》)销售额1.137亿港元,增幅13.9%;《曲特恪®》销售额5080万港元,激增219.3%;《芮舒延®》销售额850万港元,激增逾27倍;《尤靖安®》销售额2.258亿港元,下跌9.0%[90] - 《Cetraxal® Plus》于2023年1月提交新药申请并获受理;《Intrarosa®》处于第III期临床试验阶段;芬太尼气溶胶吸入剂的第IIa期临床试验于2023年8月达预期试验终点[95] - 2023年5月25日,《INOmax DSIR Plus Delivery System™》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120] - 集团有十款产品已纳入最新版医保药品目录[123] - 磺达肝癸钠注射液和那曲肝素钙注射液根据药品集采计划销售总额分别为2210万港元及8270万港元,占集团总收益约10.0%[136] - COF管道涵盖10项肿瘤资产,包括6项创新治疗及4项仿制药[142] - 2023年6月14日,一款阿普米斯特片获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证[144] - 2023年7月3日,阿普米斯特片有效期从12个月延长至36个月[144] - 2023年11月21日,《Adasuve®》取得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证[145] - 2023年1月18日,曲前列尼尔注射液、《芮舒延®》及《曲特恪®》首次纳入医保药品目录,3月1日实施[146] 公司运营相关安排 - 公司自2024年5月30日至5月31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129] - 公司将于2024年5月22日举行股东周年大会,通告将适时发出并登载于公司网站及联交所指定网站[150] - 公司将自2024年5月17日至2024年5月22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以确定有权出席股东周年大会并表决的股东[151] 企业管治与人员相关 - 公司在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内一直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的企业管治守则[155] - 公司将适时向股东寄发并在网站登载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年报[158] - 公布日期时,执行董事为李小芳女士及李烨妮女士,非执行董事为李小羿博士及James Charles Gale先生,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陈友正博士、蒋绮华女士及詹华强博士[159] 税务相关 - 符合香港利得税两级制的集团实体首200万港元溢利按8.25%征税,200万港元以上按16.5%征税[76] - 中国附属公司税率介乎15%至25%(2022年:15%至25%)[100] 应收账款与拨备情况 - 2023年逾期1至180日应收贸易账款为33,176千港元,2022年为46,741千港元;181至365日2023年为229千港元,2022年为281千港元[85] - 2023年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年末结余为1,921千港元,2022年为706千港元[85] 产品生产线与检查情况 - 合肥基地《尤靖安®》2024年进行GMP符合性检查[139] - 磺达肝癸钠注射液和那曲肝素钙注射液现有生产线产能接近饱和,新生产线预计2024年建成投产[139] 资产转让情况 - 2023年11月13日,集团订立资产转让协议,以6000万元人民币(可调整)向兆科(广州)眼科药物有限公司转让与《睿保特®》有关的资产[147] 收益定义 - 收益指年内集团向外部客户出售货品的已收及应收款项净额[14] 过往政府补助情况 - 2022年集团确认来自保就业计划约1152000港元政府补助[74] 每股盈利计算相关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16698千港元用于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80] - 就计算每股基本盈利而言,2023年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588835 [81] - 计算每股摊薄盈利而言之普通股加权平均数2023年为588,836千股,2022年为588,835千股[104] 货品信贷期情况 - 货品销售信贷期为30至120日,购买货品平均信贷期为90日[83][88]
李氏大药厂(00950)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15 14:23
现金流量相关数据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所产生之现金为44,20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54,731千港元[3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业务产生之现金净额为39,06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52,218千港元[3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所用之现金净额为1,92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9,450千港元[3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产生之现金净额为20,74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 - 50,549千港元[3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银行结余为161,51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68,047千港元[3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28,78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增加85,194千港元;2023年1月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89,301千港元,2022年为277,529千港元;外币汇率变动影响为1,000千港元,2022年为5,324千港元;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61,519千港元,2022年为368,047千港元[46] 董事持股情况 - 董事李小芳持股总计115,601,500股,持股概约百分比为19.63%[25] - 董事李燁妮持股总计121,909,625股,持股概约百分比为20.70%[25] - 李小羿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41092766股,家族权益持有16000000股,其他持有1920385股,总计持股59013151股,持股约10.02%[119][121][123] - 陈友正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520000股,持股约0.09%[124] - 詹华强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300000股,持股约0.05%[124] 购股期权情况 - 董事李小芳在2023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多项购股期权余额均无变动,总计4,973,000份[14] - 2019年4月15日授出的购股期权,888000份可于2019年10月15日至2029年4月14日行使,另888000份可于2020年7月15日至2029年4月14日行使[129] - 2020年4月15日授出的购股期权,882000份可于2020年10月15日至2030年4月14日行使,882000份可于2021年7月15日至2030年4月14日行使,3525000份可于2021年10月15日至2030年4月14日行使,3525000份可于2023年4月15日至2030年4月14日行使[129] - 2020年10月23日授出的200万份购股权分四批分别于2021 - 2024年10月23日起至2030年10月22日可行使,每股行使价5.310港元[131] - 2021年4月21日授出的176.4万份购股权分两批分别于2021年10月21日和2022年7月21日起至2031年4月20日可行使,每股行使价5.806港元[131] - 2022年4月25日授出的117.6万份购股权分两批分别于2022年10月25日和2023年7月25日起至2032年4月24日可行使,每股行使价2.076港元[131] - 2022年12月2日授出的125万份购股权分四批分别于2023 - 2026年不同时间起至2032年12月1日可行使[133] 财务资产情况 - 2023年6月30日,按公平值计量的财务资产中,会所会籍债券为3,490千港元,可换股工具为2,760千港元(其中Level 3为2,425千港元,Level 1为335千港元),人寿保险保单为6,456千港元,非上市认股权证为581千港元,海外上市股本证券为2,040千港元,上市股本证券为509,929千港元,非上市股本证券为59,321千港元,非上市合伙投资为53,918千港元[6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按公平值透过损益列账的财务资产中,会所会籍债券为3,540,可换股工具为2,425和335,人寿保险保单为6,255,非上市认股权证为581;按公平值透过其他全面收益列账的财务资产中,海外上市股本证券为9,017,上市股本证券为417,340,非上市股本证券为59,321,非上市合伙投资为50,774[91] 综合收支情况 - 期间总综合(开支)/收入为(314,534)千港元,支付2021年最终股息为(18,254)千港元[43] 财务报表编制情况 - 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按历史成本法编制,部分金融工具按公平值计量[73] - 公司应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多项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对报表金额和披露无重大影响[52][54] - 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按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及上市规则附录十六适用披露规定编制[48][74] - 编制报表所用会计政策及计算方法与2022年全年报表一致,除特定情况外[51] - 编制报表需管理层作出判断、估计和假设,实际结果可能与估计不同[57] - 公司于2023年报告期首次应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于2023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年度期间强制生效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77] - 公司未提早应用已颁布但尚未生效的新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修订,包括HKAS 1、HKAS 7和HKFRS 7等的修订,部分于2024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年度期间生效,部分生效日期待定[78] 风险管理情况 - 公司活动面临市场风险、信贷风险和流动资金风险,风险管理政策自年结日以来无重大变动[60] 财务资产公平值等级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财务资产及负债公平值等级之间无转拨,估值技术无变动[70] - 2023年上半年,公平值等级各层级间无转移,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估值技术无变化[91] 业务线收益及费用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分部收益分别为272,091、252,087、240,217、397,079、512,308、649,166[9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研究及开发费用分别为(16,713)、(30,915)、(32,085)、(85,675)、(48,798)、(116,590)[9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分占联营公司业绩前溢利为27,628和52,321,分占联营公司业绩为(440)和(526)[95] 公司资产负债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值为2897746千港元,2022年为2782028千港元[9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负债为1001133千港元[114] 业务线资产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专利及仿制药产品分部资产为779089千港元,2022年为726742千港元[9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引进产品分部资产为1311250千港元,2022年为1311699千港元[98] 集团经营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毛利为2.84463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4.19478亿港元减少32.2%,整体毛利率为55.5%,较2022年上半年的64.6%下降9.1个百分点[141] - 2023年上半年引进产品销售额占集团收益46.9%(2022年上半年:61.2%),专利及仿製产品销售额占集团收益53.1%(2022年上半年:38.8%)[142] - 2023年上半年集团研发费用为1.1363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5.0%,占相应期间收益22.2%(2022年上半年:31.8%),其中4879.8万港元确认为费用,6483.6万港元作为无形资产资本化[143] - 2023年上半年集团销售及分销费用为1.4693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76215亿港元减少2928.4万港元或16.6%,销售费用占收入比率为28.7%,较去年同期的27.1%增加1.6个百分点[14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为1611.7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43.4%[14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益为5.12308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6.49166亿港元减少21.1%[157] - 2023年上半年《菲普利® 》《布累迪寧™》《善可舒® 》及《曲特恪®》增长率分别达39.6%、43.4%、197.4%及176.3%,磺达肝癸钠注射液及苯丁酸鈉顆粒分别增长584.1%及83.5%[157] - 2023年上半年授权引进产品销售占公司收入46.9%(2022年上半年为61.2%),自有和仿制药产品销售占比53.1%(2022年上半年为38.8%)[158] - 2023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1.13634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06517亿港元减少45.0%,占同期收入22.2%(2022年上半年为31.8%)[15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毛利为2.84463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4.19478亿港元减少32.2%,整体毛利率为55.5%,较2022年上半年的64.6%下降9.1个百分点[160] - 2023年上半年归属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611.7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43.4%[162] - 2023年上半年销售及分销费用为1.4693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76215亿港元减少16.6%,销售费用对收益的比率为28.7%,较去年同期上升1.6个百分点[164] - 2023年上半年销售及分销费用总额为1.4693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76215亿港元减少2928.4万港元或16.6%,占集团收益28.7%,较去年同期上升1.6个百分点[189] - 2023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4879.8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1659亿港元下降58.1%,占集团收益9.5%,2022年上半年占比为18.0%[190][192] 生产基地情况 - 合肥基地完成《尤靖安®》产能提升及工艺放大设施升级,预充式注射液新产品上市前共线设施升级改造,以及用作肿瘤手术显影剂的口服冻干粉新剂型产品注册批次生产[145][147] - 南沙基地生产气溶胶吸入剂的工艺放大设备已完成安装与调试,口服降压药产品的生产工艺升级改造已完成三批试点测试[195][196] 产品研发及获批情况 - 公司管道中有超40个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项目,附属公司COF已建立涵盖10项肿瘤资产的管道[167][169] - 2023年至今有两款新获批产品,预计年底前再有两款获批新药申请,2022年有七款产品获批[182] - 集团目前有超40个项目处于早期到晚期开发阶段,Adasuve®新药申请和盐酸依匹斯汀片仿制药申请正在审评中[198] - 集团在多个治疗领域有在研项目,如Cetraxal® Plus新药申请已提交并获受理,Intrarosa®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芬太尼吸入气雾剂IIa期临床试验已达预期终点[199] 医保产品情况 - 截至目前公司已有9款产品被纳入更新后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176] - 集团有九款产品纳入最新版医保药品目录[179] - 集团罕见病药物Treprostinil Injection和Teglutik®纳入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180] 公司面临挑战及目标 - 2023年下半年公司面临竞争加剧、低毛利产品及运营成本上升等挑战[177] - 集团致力于在各运营环节实施成本节约措施,优先考虑效率和资源优化以确保可持续盈利[181] - 集团目前首要目标为提高产量并采取成本节约措施以适应市场环境[197]
李氏大药厂(00950)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30 16:52
财务收益情况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益为5.1230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1.1%[1][5]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毛利为2.8446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2.2%,毛利率为55.5%,较2022年上半年下降9.1个百分点[1][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611.7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43.4%[1][10]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益为5.12308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6.49166亿港元有所下降[2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溢利为3306.7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5582万港元有所下降[2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本期溢利为2090.9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708.2万港元有所下降[2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基本每股盈利为2.74港仙,较2022年同期的4.83港仙有所下降[28] - 2023年上半年溢利为16117千港元,2022年同期溢利为28460千港元[32] - 2023年上半年全面收益总额为59382千港元,2022年同期全面开支总额为314594千港元[3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综合收益为512,308千港元,较2022年的649,166千港元下降21.1%;经营溢利为33,067千港元,较2022年的55,820千港元下降40.8%;本期溢利为20,909千港元,较2022年的27,082千港元下降22.8%[43] - 专利及仿製产品2023年上半年收益为272,091千港元,较2022年的252,087千港元增长8.0%;引进产品2023年上半年收益为240,217千港元,较2022年的397,079千港元下降39.5%[4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1611.7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846万港元[51] 产品销售表现 - 《菲普利®》《布累迪宁TM》《善可舒®》及《曲特恪®》2023年上半年增长率分别达39.6%、43.4%、197.4%及176.3%[5] - 磺达肝癸钠注射液及苯丁酸钠颗粒2023年上半年销售额分别增长584.1%及83.5%[5] - 2023年上半年引进产品销售额占集团收益46.9%,专利及仿製产品占53.1%[6] 费用情况 - 2023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1.1363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5.0%,占收益22.2%[8] - 2023年上半年销售及分销费用为1.4693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6.6%,销售费用对收益的比率为28.7%,较去年同期上升1.6个百分点[9]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40,949千港元,较2022年的45,702千港元下降10.4%,其中开发及政府补助为26,179千港元,较2022年的17,094千港元增长53.1%[46]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已扣除的折旧及摊销总额为77,747千港元,较2022年的78,536千港元下降1.0%;借款之利息开支为4,594千港元,较2022年的2,513千港元增长82.8%[47] - 2023年上半年税项为6,279千港元,较2022年的24,713千港元下降74.6%,其中香港利得税为10,895千港元,较2022年的12,436千港元下降12.4%;递延税项(拨回)/产生暂时差额为 - 4,633千港元,2022年为11,915千港元[48] 项目研发与产品审批 - 集团管道中有超40个处于早期至后期开发阶段的项目,多个新药申请正由药审中心评审[15] - 《Cetraxal® Plus》已提交新药申请并获受理,《Intrarosa®》处于第III期临床试验阶段,芬太尼气溶胶吸入剂第IIa期临床试验已达预期终点[16] - 截至目前,COF建立涵盖10项肿瘤资产的管道,包括6项创新药及4项仿制药[17] - 2023年公司已取得两项注册证批准,INOmax DS Plus于5月25日获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阿普米司特片于6月14日获批注册[19][20][21] - 阿普米司特片预计2023年第四季推出市场,且已成功申请将有效期从12个月延长至36个月[21] - 2023年至今公司有两款新获批产品,预计年底前再有两款获批新药申请[26] 医保产品情况 - 截至目前,公司共有九款产品已获纳入最新版医保药品目录[23] 成本控制措施 - 公司将继续落实节省成本措施,坚持优化效率及资源配置[27] 资产与负债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2190878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130394千港元有所增加[30]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706868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651634千港元有所增加[30]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704766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650104千港元有所增加[30] - 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值为161519千港元,较2022年6月30日的368047千港元有所减少[33]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产总值为2,897,746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782,028千港元增长4.2%;负债总额为1,001,133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939,504千港元增长6.6%[44] - 2023年上半年新增使用权资产约1300万港元,2022年同期约200万港元[51] - 2023年上半年新增自有物业、厂房及设备约1500万港元,2022年同期约700万港元[52] - 2023年上半年新增无形资产约7200万港元,2022年同期约9000万港元[53] - 2023年6月30日集团于联营公司权益为532.8万港元,年初为516.3万港元[55]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为1.20072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11278亿港元[56] - 2023年6月30日应付贸易账款为1.15269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01301亿港元[58] - 2023年6月30日银行及其他借款为1.86246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5409亿港元[58] - 2023年6月30日银行及其他借款实际年利率介乎6.00%至7.03%,2022年12月31日为6.42%至6.75%[59] - 2023年6月30日资本承担为16114.1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3171.9万港元[62] - 2023年6月30日及2022年12月31日公司并无抵押资产[62] 现金流量情况 - 2023年上半年经营业务产生的现金净额为3906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52218千港元[33]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的现金净额为8858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16475千港元[33]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2074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 - 50549千港元[33] 财务准则应用 - 公司于本报告期首次应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于2023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强制生效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的修订[38] - 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的修订对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所呈报的金额及/或披露事项并无重大影响[39] - 集团未提早应用部分已颁布但尚未生效的新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修订,已开始评估影响,但无法说明是否会对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造成重大影响[40] 股息分配情况 - 2023年中期股息每股0.008港元,总计471.1万港元;2022年中期股息每股0.010港元,总计588.8万港元[50] - 董事会建议向股东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008港元,2022年为0.010港元[64] - 公司将在2023年9月14 - 15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65] - 公司将在2023年10月4日向9月15日登记在册股东派付中期股息[65] 其他费用支出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董事及主要管理人员薪酬为1260.2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559.1万港元[61] - 2023年上半年向李杜静芳奖学金捐献20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90万港元[61] 证券交易情况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63] 企业管治情况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董事会将继续检讨确保遵守[66] 报告发布情况 - 公司将适时向股东寄发并在相关网站登载2023年上半年中期报告[67] 业务分部情况 - 集团可呈報及经营分部包括专利及仿製产品、引进产品,收益按时间点确认[42] 收益来源地区情况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逾90%收益源自中国业务[44]
李氏大药厂(00950) - 2023 - 年度业绩
2023-08-21 20:42
购股权变动情况 - 公司于报告年度内共有2,510,000份购股权失效[3] - 公司未有任何购股权于报告年度内被注销[3] 其他信息 - 上述额外信息不影响年报中的其他资料[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