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 HOLDINGS(01416)

搜索文档
智通港股52周新高、新低统计|9月19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19 16:43
52周新高股票表现 - 截至9月19日收盘 共有93只股票创52周新高[1] - 华科智能投资(01140)以22.30%创高率位居榜首 收盘价0.170港元[1] - 新晨动力(01148)创高率20.00% 收盘价0.300港元[1] - 华商能源(00206)创高率17.65% 最高价达0.400港元[1] 前十大创高率个股 - 滉达富控股(01348)创高率16.89% 收盘价0.158港元[1] - 美捷汇控股(01389)创高率13.75% 最高价0.910港元[1] - 中国罕王(03788)创高率8.55% 收盘价3.630港元[1] - MOS HOUSE(01653)创高率8.33% 收盘价0.990港元[1] - 长飞光纤光缆(06869)创高率7.35% 收盘价61.600港元[1] - A三星亚太元宇宙(03172)创高率7.09% 收盘价23.840港元[1] 中高创高率个股 - 民银资本(01141)创高率6.93% 最高价1.080港元[1] - 中创智领(00564)创高率6.87% 收盘价23.520港元[1] - 中国秦发(00866)创高率5.81% 收盘价3.150港元[1] - 普天通信集团(01720)创高率5.10% 收盘价0.153港元[1] - 南方港美科技(03442)创高率4.81% 收盘价9.580港元[1] 科技与半导体类表现 - 华虹半导体(01347)创高率2.98% 最高价62.300港元[1] - 商汤-W(00020)创高率2.95% 收盘价2.740港元[1] - 宁德时代(03750)创高率0.87% 最高价521.000港元[2] - 三星环球半导体(03132)创高率1.21% 收盘价31.480港元[2] 消费与医疗类个股 - 农夫山泉(09633)创高率0.46% 最高价54.900港元[2] - 药明合联(02268)创高率0.55% 最高价72.800港元[2] - 保诚(02378)创高率0.55% 收盘价108.800港元[2] 52周新低股票表现 - 山高控股(00412)创低率-34.98% 最低价3.160港元[3] - 华营建筑(01582)创低率-21.47% 收盘价0.360港元[3] - 中国信息科技股权(08568)创低率-17.74% 最低价0.255港元[3] - 太兴置业(00277)创低率-11.90% 收盘价1.500港元[3] 新低率较高个股 - 中庆股份(01855)创低率-8.91% 最低价3.580港元[3] - 企展控股(01808)创低率-6.56% 收盘价3.000港元[3] - 完美医疗(01830)创低率-4.61% 收盘价1.470港元[3] - 禹洲集团(02943)创低率-3.57% 收盘价0.270港元[3]
CTR HOLDINGS(01416) - 截至2025年8月31日止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3 16:41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面值 法定/註冊股本 上月底結存 5,000,000,000 USD 0.0001 USD 500,000 增加 / 減少 (-) 0 USD 0 本月底結存 5,000,000,000 USD 0.0001 USD 500,000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 截至月份: | 2025年8月31日 | | | | 狀態: 新提交 | | --- | --- | --- | --- | --- | --- | |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 | | | | | | 公司名稱: | CTR Holdings Limited | | | | | | 呈交日期: | 2025年9月3日 | | | | | |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 | | | |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是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1416 | 說明 | | | | 第 1 頁 共 10 頁 v 1.1.1 FF301 本月底法定/註冊股本總額: USD 500,000 FF3 ...
CTR HOLDINGS(01416) - 第三次经修订及经重列组织章程细则
2025-08-28 16:42
– 1 – 目錄 | 標題 | 細則編號 | | --- | --- | | 表A | 1 | | 詮釋 | 2 | | 股本 | 3 | | 更改股本 | 4–7 | | 股權 | 8–9 | | 變更權利 | 10–11 | | 股份 | 12–15 | | 股票 | 16–21 | | 留置權 | 22–24 | | 催繳股款 | 25–33 | | 沒收股份 | 34–42 | | 股東名冊 | 43–44 | | 記錄日期 | 45 | | 股份轉讓 | 46–51 | | 股份繼承 | 52–54 | | 無法聯絡的股東 | 55 | | 股東大會 | 56–58 | | 股東大會通告 | 59–60 | | 股東大會議程 | 61–65 | | 投票 | 66–74 | | 委任代表 | 75–80 | | 由代表行事的公司 | 81 | | 股東書面決議案 | 82 | | 董事會 | 83 | | 董事退任 | 84–85 | | 喪失董事資格 | 86 | | 執行董事 | 87–88 | | 替任董事 | 89–92 | | 董事袍金及開支 | 93–96 | | 董事利益 | 97–1 ...
CTR HOLDINGS(01416) - 於2025年8月28日举行的股东周年大会投票结果
2025-08-28 16:40
CTR Holdings Limited(「本公司」)董 事(「董 事」)會(「董事會」)謹 此 宣 佈,日 期 為2025 年6月27日 的 股 東 周 年 大 會 通 告(「股東周年大會通告」)所 載 的 所 有 建 議 普 通 決 議案及建議特別決議案已於2025年8月28日 舉 行 的 股 東 周 年 大 會(「股東周年大 會」)上 以 投 票 方 式 獲 正 式 通 過。股 東 周 年 大 會 投 票 表 決 結 果 如 下: | | | | | | | | | | 普通決議案 | | | | | | | | | | 票 | 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贊 成 | | 反 對 | | 1. | 省 | | 覽、考 | | 慮 | 及 | 採 | 納 | 本 | 公 | ...
CTR HOLDINGS(01416) - 截至2025年7月31日止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4 17:09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 截至月份: | 2025年7月31日 | | | | 狀態: 新提交 | | --- | --- | --- | --- | --- | --- | |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 | | | | | | 公司名稱: | CTR Holdings Limited | | | | | | 呈交日期: | 2025年8月4日 | | | | | |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 | | | |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是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1416 | 說明 | | | | 第 2 頁 共 10 頁 v 1.1.1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面值 |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 --- | --- | --- | --- | --- | | 上月底結存 | 5,000,000,000 | USD | 0.0001 | USD | 50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0 | | USD | 0 ...
CTR HOLDINGS(01416)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6-27 16:53
收入和利润表现 - 公司收益从1.502亿新加坡元增至2.069亿新加坡元,同比增长37.7%[12][13] - 结构工程工作收益从1.263亿新加坡元增至1.891亿新加坡元,同比增长49.7%[12] - 泥水建筑工程收益从2388万新加坡元降至1779万新加坡元,同比下降25.5%[12] - 毛利从1540万新加坡元增至2470万新加坡元,同比增长60.3%[15] - 毛利率从10.3%提升至11.9%,增长1.6个百分点[15] - 年内溢利由270万新元增至780万新元,增加510万新元或190.8%[20] - 集团总收益达206.9百万新元,较上年150.2百万新元增长37.7%[177] 成本和费用 - 建造成本从1.348亿新加坡元增至1.822亿新加坡元,同比增长35.2%[14] - 行政开支由1360万新元增至1620万新元,增加260万新元或19.2%[17] - 所得税开支由70万新元增至180万新元,增加110万新元或143.6%[19] - 员工成本总额由2370万新元增至2400万新元[33] 业务运营和项目情况 - 手头项目数量从28个减少至20个,其中结构工程项目从22个减至16个[10] - 合约总金额约5.24亿新加坡元,其中2.71亿新加坡元已确认为收益[10] - 公司业务高度依赖五大客户合约,客户项目减少可能对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106] - 公司主要业务为结构工程和泥水建筑工程且年度无重大变动[94] - 公司直接运营控制33个在建项目(含3个总承包项目)用于ESG数据收集[154] 现金流和资本结构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及定期存款由4270万新元增至4620万新元,增加350万新元或8.2%[2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及定期存款中新元占比99.9%,港元占比0.1%[22] - 银行融资信贷限额从100万新元降至0新元[22] - 资本开支由90万新元降至30万新元[32] - 公司可供分派储备达41.4百万新元(2024年:33.6百万新元)[104] 管理层和董事会构成 - 许添城先生拥有超过15年新加坡建造业经验,负责监督集团账目、信息技术及运营事宜[37] - 许添城先生于2011年8月获得英国伦敦大学会计及金融荣誉理学士学位[38] - 孔维钊博士拥有超过27年业务咨询及审计经验,曾担任多家上市公司财务总监及公司秘书[41] - 孔维钊博士于2022年获得香港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学位[42] - 邓智宏先生拥有超过28年香港楼宇建造经验,现任德莱建业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44] - 邓智宏先生于2011年11月获得香港浸会大学公共行政管理硕士学位[45] - 王瑶女士于2019年11月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担任薪酬委员会主席[45] - 许添城先生为控股股东之一,与行政总裁许旭平先生为兄弟关系[37] - 孔维钊博士为香港会计师公会及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资深会员[42] - 邓智宏先生为香港测量师学会及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会员[45] - 王女士拥有逾32年建造业经验,自1992年至1998年任职于沈阳建筑设计院担任结构工程师[46] - 许坤福先生拥有逾13年建造业经验,自2011年加入集团并自2013年起担任附属公司CTR董事[49] - 刘建忠先生拥有逾23年建造业工地管理经验,自2010年加入集团并于2017年晋升为总经理[50] - 刘洪耕先生拥有逾25年建造业项目管理经验,自2016年起担任集团项目主任[53] - 叶慧妍女士拥有逾14年审计及财务管理经验,自2018年起担任集团财务总监[54] - 董事会由2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共5名成员[60] - 主席与行政总裁由许旭平先生一人兼任[62] 公司治理和合规 - 集团董事会已采纳联交所上市规则附录C1的企业管治守则作为管治常规[56] - 集团在报告年度内遵守企业管治守则除C.2.1条款外的所有条文[57] - 董事会负责制定集团政策、业务策略并监督账目及经营事宜[58] - 独立非执行董事为董事会提供独立意见并支持其职责履行[58] - 董事会在必要时可寻求法律、会计等独立专业意见且费用由公司承担[58] - 所有董事在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100%(5/5)[61] - 审核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会议出席率均为100%(3/3和2/2)[61] - 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3年,可自动续期3年[62] - 公司已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涵盖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等多维度因素[66] - 薪酬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王瑶担任主席[70] - 董事薪酬依据职责、公司表现及市场状况厘定[70] - 董事酬金详情披露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0,退休福利计划披露于附注37[71] - 提名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邓智宏担任主席[72] - 执行董事服务协议初始任期为3年,可自动续期1年[75] - 独立非执行董事委任函固定任期3年,可自动续期3年[75] - 董事会三分之一董事(或最接近但不少于三分之一的董事)须轮值退任[76] - 审核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孔维钊担任主席[78] - 审核委员会负责检阅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财务报告系统[78] - 年内审核委员会检阅了会计政策、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系统[78] - 核数师年度审计费用为177,000新元且非审计服务费用为零[80] - 公司确认无重大不明朗因素影响持续经营能力[79] - 董事会每年至少一次审查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的充足性和有效性[84] - 公司未设立内部审计职能但将每年委聘内部核数师审查风险管理系统[85] - 股东持有十分之一股本可要求召开特别股东大会[87] - 公司通过半年度报告、年报及交易所网站与股东沟通[89] - 风险管理计划获董事会批准并定期维护风险管理表[84] - 股东需提前14天提交董事提名文件并附候选人同意书[88] - 公司秘书变更自2025年4月25日起生效[86] - 公司确认持有新加坡业务所需全部注册及证书[97] - 审计师国卫会计师事务所将于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并寻求连任[115] - 公众持股量符合要求,至少占已发行股本25%[114] - 不竞争契据承诺期至公司不再上市或契诺人持股低于30%或不再为控股股东之日[119] - 控股股东发现竞争性新商机需在10天内书面通知公司[120] - 公司需在30天内决定是否行使新商机优先承购权[120] - 截至2025年2月28日年度未发生违反不竞争契据情况[120] - 购股权计划可发行股份上限为1.4亿股占已发行总数10%[125] - 单个承授人12个月内获授购股权不得超过已发行股本1%[126] - 购股权行使期限最长为10年[127] - 购股权接纳需支付1.00港元不可退还要约代价[129] - 购股权计划有效期为10年截至2025年2月28日尚未授出任何购股权[131] - 公司在截至2025年2月28日止年度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43] - 董事会决议不派发截至2025年2月28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2024年同期无股息)[147] - 公司明确声明不承担股东因股份交易产生的任何税务责任[150] 员工和人力资源 - 员工总数由480名降至439名,外籍员工占比由92.1%降至90.7%[33] - 公司员工总数439名,其中男性员工384名(87.5%),女性员工55名(12.5%)[69] - 相比去年同期,女性员工比例从10.4%提升至12.5%[69] - 建筑行业男性主导,女性员工占比12.5%反映行业特征[69] - 截至2025年2月28日,公司雇员总数为439名,较上年同期的480名减少41名,降幅为8.54%[198] - 男性雇员占比87.47%(384名),女性雇员占比12.53%(55名)[198] - 51岁及以上年龄组雇员占比33.71%(148名),较上年同期的25.42%显著提升8.29个百分点[198] - 整体雇员流失率为21.18%,较上年同期的23.75%下降2.57个百分点[198] - 男性雇员流失率为23.44%,女性雇员流失率为5.45%[198] - 30岁及以下年龄组流失率最高达37.50%,51岁及以上年龄组流失率最低为12.84%[198] - 高级管理层占比2.05%(9名),中级管理层占比28.25%(124名)[198] - 全职雇员占比100%,无兼职雇员[198] - 外籍工人构成主要劳动力,招聘或留存困难可能显著影响运营表现[106] - 集团仅参与新加坡中央公积金计划无其他退休金计划[132] 供应商和客户集中度 - 最大供应商采购占比26.4%,五大供应商合计采购占比69.4%(上年度:19.8%及64.0%)[113] - 最大客户收益占比20.2%,五大客户合计收益占比76.4%(上年度:41.6%及78.2%)[113]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表现 - 董事会全面负责环境、社会及管治(ESG)策略与风险管理[98] - 公司采用香港联交所《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编制ESG报告[155] - 报告期涵盖2024年3月1日至2025年2月28日的ESG表现数据[158] - 报告范围涵盖新加坡的结构工程及泥水建筑工程业务[153] - 环境数据统计方法与2023/24财年保持一致以确保可比性[157] - 设立ESG专责小组每年至少向董事会汇报一次[160] - 通过重要性评估矩阵识别高影响ESG议题[165] - 持份者沟通渠道包括股东大会和客户满意度调查[162] - 报告期间无重大环境法规违反记录[167] - ESG政策涵盖节能减排和废物管理目标[161] - 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269.99千克,同比下降8.9%[168] - 硫氧化物排放量为2.49千克,同比下降6.7%[168] - 悬浮粒子排放量为116.47千克,同比下降8.7%[168] - 公司已实施经ISO 14001:2015认证的环境管理系统[167] - 排放管控措施包括遵循总承建商要求的工地管理惯例[168] -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1,038.78吨二氧化碳当量,同比下降5.8%(从1,103.14吨)[172] - 温室气体排放密度降至5.02吨/百万新元收益,较上年7.34吨下降31.61%[171][172] - 范围1排放(汽车及机器燃料)为1,004.92吨二氧化碳当量,同比下降6.5%(从1,074.66吨)[172] - 范围3排放(商务航空旅行)激增至8.01吨二氧化碳当量,上年仅1.18吨[172] - 外购电力相关排放(范围2)为25.85吨二氧化碳当量,同比下降5.3%(从27.30吨)[172] - 设定2025/26财年减排目标:以2021/22财年7.54吨/百万新元为基准降低排放密度[171] - 无害废弃物排放总量361.66吨,同比下降11.8%(从409.78吨)[180] - 无害废弃物排放密度降至1.75吨/百万新元收益,较上年2.73吨下降35.9%[179][180] - 建筑废料废弃物量为354.90吨,同比下降12.4%(从405.20吨)[180] - 能源消耗密度较上一财年减少32.11%至19.73千瓦时/百万新元总收益[184] - 总能源消耗量为4,081.60千瓦时,其中柴油消耗占比95.4%[184] - 柴油消耗量同比下降6.5%至3,894.53千瓦时[184] - 外购电力消耗量同比下降4.2%至62.75千瓦时[184] - 耗水密度较上一财年下降19.49%至5.41立方米/百万新元总收益[188] - 总耗水量同比增长11.0%至1,119.90立方米[188] - 安装太阳能电池板为项目工地噪音仪供电[183] - 设定2025/26财年耗水密度降低目标(基准年2021/22财年13.02立方米/百万新元)[187] - 通过废水回收利用减少建筑工地淡水消耗[190] - 建立气候变化应急计划应对极端天气运营风险[193][194] - 公司面临气候法规合规风险,需投入额外资源避免违规罚款[195] - 公司计划开发绿色建筑服务以抓住脱碳市场机遇[196] 其他财务数据 - 其他收入从150万新加坡元降至140万新加坡元,同比下降1.2%[16] - 或然负债由1705.9万新元增至2516.5万新元[30] 所有权结构 - Brave Ocean Limited持有公司股份1,050,0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75%[135][139] - 许旭平先生通过受控法团权益间接持有公司股份1,050,0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75%[135][139] - 许添城先生通过受控法团权益间接持有公司股份1,050,0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75%[135][139] - Brave Ocean Limited由许旭平先生、许添城先生及高素珍女士分别实益拥有40%、40%及20%[135][136][139] - 许旭平先生及许添城先生被视为于Brave Ocean持有的全部股份中拥有权益[135][139] - Le Thi Minh Tam女士作为许旭平先生配偶,被视为拥有相同数目股份权益(1,050,000,000股,75%)[139][140] - 林庆玲女士作为许添城先生配偶,被视为拥有相同数目股份权益(1,050,000,000股,75%)[139][141] - 高素珍女士通过与他人共同持有方式拥有公司股份权益1,050,0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75%[139] - 许俊杰先生通过配偶权益被视为拥有公司股份1,050,0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75%[139] - 许旭平、许添城及高女士自2011年6月17日起被确认为一致行动人士[145] - 许俊杰通过证券及期货条例被视为持有与高女士相同权益的股份[145] 市场展望和行业环境 - 新加坡2025年建筑需求预测达470亿至530亿新加坡元[6][11] 分包商和运营风险 - 分包商履约风险可能导致工程延迟或质量缺陷[106]
CTR HOLDINGS(01416)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5-29 22:4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截至2025年2月28日止年度收益为206,918千新元,较2024年同期的150,217千新元增长约37.7%[4] - 2025年毛利为24,708千新元,2024年为15,413千新元,同比增长约60.3%[4] - 2025年除税前溢利为9,559千新元,2024年为3,407千新元,同比增长约180.6%[4] - 2025年年内溢利为7,766千新元,2024年为2,671千新元,同比增长约190.7%[4] - 2025年全面收益总额为7,855千新元,2024年为2,670千新元,同比增长约194.2%[5] - 2025年每股盈利为0.55新坡分,2024年为0.19新坡分,同比增长约189.5%[5] - 2025年客户A收益41,730千新元,2024年为19,255千新元;2025年客户B收益24,732千新元,2024年为62,432千新元[15] - 2025年客户C收益37,639千新元,客户D收益28,790千新元,客户E收益25,122千新元,2024年此三客户收益未超集团总收益10%[15] - 2025年结构工程工作收益189,124千新元,2024年为126,333千新元[18] - 2025年泥水建筑工程收益17,794千新元,2024年为23,884千新元[18] - 2025年客户合约收益总额206,918千新元,2024年为150,217千新元[18] - 截至2025年2月28日和2024年2月29日止年度,预期确认收益金额分别为253,679千新元和143,974千新元[20] - 截至2025年2月28日和2024年2月29日止年度,来自客户合约的收益分别为1,444千新元和1,466千新元[22] - 2025财年公司收益约206.9百万新元,较2024财年的约150.2百万新元大幅增加约56.7百万新元或37.7%[35] - 2025财年公司毛利约24.7百万新元,较2024财年的15.4百万新元增加约9.3百万新元或60.3%,毛利率从约10.3%上升至约11.9%[37] - 2025财年公司其他收入约1.4百万新元,较2024财年的约1.5百万新元轻微减少约0.1百万新元或1.2%[38] - 2025财年公司年内溢利约7.8百万新元,较2024财年的约2.7百万新元增加约5.1百万新元或190.8%[4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截至2025年2月28日和2024年2月29日止年度,集团除税前溢利中建造 成本分别为182,210千新元和134,804千新元[23] - 新加坡企业所得税按17%税率计提拨备,香港利得税按16.5%税率计算,2025年和2024年年内税项支出总额分别为1,793千新元和736千新元[24][25] - 2025财年公司建造成本约182.2百万新元,较2024财年的134.8百万新元增加约47.4百万新元或35.2%[36] - 2025财年公司行政开支约16.2百万新元,较2024财年的约13.6百万新元增加约2.6百万新元或19.2%[39] - 2025财年公司所得税开支约1.8百万新元,较2024财年的约0.7百万新元增加约1.1百万新元或143.6%[41] - 2024/2025财年,集团资本开支约为0.3百万新元,2024年为0.9百万新元[53] - 2024/2025财年,员工成本总额约为24.0百万新元,2024年为23.7百万新元[54]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附属公司主要从事提供结构工程工作及泥水建筑工程[9] - 公司是新加坡承建商,从事结构工程和泥水建筑工程,参与公营和私营界别项目[32] - 2025年和2024年公司分别完成15个和13个项目,2025年2月28日手头有20个项目(2024年:28个),合约总金额约524百万新元,其中约271百万新元已确认为收益[33] 各地区表现 - 集团总收益和非流动资产总额全部产生于新加坡[1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4年开始应用多项新订及经修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对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11][12] - 已颁布但未生效的准则预计对未来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3] - 截至2025年2月28日和2024年2月29日止年度,公司董事不宣派或建议派付任何股息[26] - 截至2025年2月28日和2024年2月29日,贸易应收款项分别为26,259千新元和12,109千新元,扣除亏损准备拨备后分别为25,749千新元和11,243千新元[28] - 截至2025年2月28日和2024年2月29日,贸易应付款项分别为47,249千新元和28,924千新元[30] - 截至2025年2月28日和2024年2月29日,集团或然负债金额分别约为25,165,000新元和17,059,000新元[31] - 2025年2月28日后至公布日期未发生重大事件[58]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5年2月28日止年度经审核财务业绩,无意见分歧[64] - 核数师已核对初步公布所载截至2025年2月28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数字,执行工作不构成核证聘用[65]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28日举行股东周年大会,通告将刊登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并寄发股东[66]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25日至28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过户文件须不迟于2025年8月22日下午4时30分递交[67] - 全年业绩公布将刊登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截至2025年2月28日止年度年报将适时刊发[68] - 董事会决议不建议就2024/2025财年宣派末期股息,2024年亦无[56]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于2018年10月24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2020年1月15日在港交所上市[8] - 截至2025年2月28日,公司行政总裁及董事会主席由许旭平先生兼任,未区分两者角色[61][62] - 截至2025年2月28日止年度,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63] - 公布日期为2025年5月29日,董事会包括两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69]
CTR HOLDINGS(01416) - 2025 - 中期财报
2024-11-22 16:44
财务表现 - 公司截至2024年8月31日的六个月内收益为92,208千新元,毛利为8,630千新元[15] - 公司期内溢利为3,223千新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4%[15] - 公司期内全面收入总额为2,953千新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1%[15] - 公司截至2024年8月31日的每股盈利为0.2新加坡分,与去年同期持平[15] - 截至2024年8月31日止六個月,公司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流量淨額為401千新元,相比2023年同期為-2,063千新元[26] - 截至2024年8月31日止六個月,公司投資活動所用現金流量淨額為194千新元,相比2023年同期為-1,098千新元[26] - 截至2024年8月31日止六個月,公司融資活動所用現金流量淨額為-81千新元,相比2023年同期為-34千新元[26] - 截至2024年8月31日止六個月,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增加淨額為514千新元,財政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27,085千新元[26] - 截至2024年8月31日止六個月,公司主要客戶B的收益為24,001千新元,客戶K的收益為15,166千新元,客戶P的收益為17,033千新元[40] - 截至2024年8月31日止六個月,公司來自客戶合約的收益總額為92,208千新元,其中結構工程工作收益為83,578千新元,泥水建築工程收益為8,630千新元[43] - 截至2024年8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预期确认的收益金额为181,261千新元,较2023年同期的152,211千新元增长19%[45] - 其他收入从2023年同期的549千新元增加到2024年同期的1,065千新元,主要由于外汇收益和利息收入的增加[48] - 财务成本从2023年同期的2千新元增加到2024年同期的5千新元,主要由于租赁负债利息的增加[49] - 除税前溢利从2023年同期的3,447千新元增加到2024年同期的3,876千新元,主要由于建造成本和其他开支的增加[50] - 董事薪酬从2023年同期的366千新元增加到2024年同期的767千新元,主要由于薪金和董事袍金的增加[53] - 所得税开支从2023年同期的654千新元减少到2024年同期的653千新元,主要由于过 - 公司截至2024年8月31日的收益为92.2百万新元,较2023年同期的60.7百万新元增长52.0%[125] - 公司截至2024年8月31日的结构工程工作收益为83.578百万新元,泥水建筑工程收益为8.630百万新元[125] - 公司截至2024年8月31日的董事薪酬总额为728千新元,较2023年同期的324千新元有所增加[119] - 公司截至2024年8月31日未宣派任何股息[120] - 建造成本从53.1百万新元增加57.4%至83.6百万新元[127] - 毛利从7.6百万新元增加至8.6百万新元,毛利率从12.5%降至9.4%[128] - 其他收入从0.5百万新元增加至1.1百万新元,主要由于新元升值和定期存款利率上升[129] - 行政开支从4.7百万新元增加至5.8百万新元,主要由于员工福利增加[130][131] - 财务成本从5,000新元增加至7,000新元,与租赁负债偿还增加一致[132] - 期内溢利为3,223,000新元,相比去年同期为2,793,000新元[13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定期存款从42.7百万新元增加1.2%至43.2百万新元[135] - 或然负债从17,059,000新元增加至23,398,000新元,与履约保证金有关[144] - 员工成本总额(包括董事酬金、薪金、工资及供款)为9.6百万新元,相比去年同期为9.1百万新元[148] - 董事不建议派付截至2024年8月31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150] 资产与负债 - 公司截至2024年8月31日的资产总值为120,292千新元,较2024年2月29日增长21.7%[18] - 公司截至2024年8月31日的流动资产总值为95,433千新元,较2024年2月29日增长28.4%[18] - 公司截至2024年8月31日的流动负债总额为64,993千新元,较2024年2月29日增长40.3%[18] - 公司截至2024年8月31日的流动资产净额为30,507千新元,较2024年2月29日增长8.9%[18] - 公司截至2024年8月31日的资产净值为55,299千新元,较2024年2月29日增长5.6%[18] - 公司截至2024年8月31日的总权益为55,299千新元,较2024年2月29日增长5.6%[18] - 公司截至2024年8月31日的物业、厂房及设备总账面净值为2,709千新元[63] - 公司截至2024年8月31日的投资物业账面净值为4,267千新元,公平值为4,810千新元[69] - 公司截至2024年8月31日的使用权资产总账面净值为241千新元[75] - 公司持有的投资物业包括位于25 Mandai Estate 06-09和98 Kaki Bukit Industrial Terrace的物业,分别用于办公/商铺和工业用途[69] - 公司持有的办公单位位于21 Woodlands Close的多个Primz Bizhub,均用于办公或仓库,剩余使用年限为47年[67] - 合约资产总额为47,428千新元,较上期增加47.4%[77] - 未开单收益为29,804千新元,较上期增加144.2%[77] - 合约负债为11,040千新元,较上期增加93.5%[82] - 贸易应收款项为15,993千新元,较上期增加42.2%[86] - 其他应收款项及按金为3,133千新元,较上期增加8%[89] - 应收最终控股公司款项为150千新元,较上期减少2.6%[92]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2,066千新元,较上期增加1.8%[93] - 贸易应付款项为40,073千新元,较上期增加38.6%[95]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12,616千新元,较上期增加16.4%[97] - 繁苛合约拨备为1,615千新元,较上期减少62.5%[97] - 公司截至2024年8月31日的租赁负债现值为187千新元,一年后应结算金额为81千新元[101] - 公司截至2024年8月31日的最低租赁付款现值为187千新元,较2024年2月29日的245千新元有所减少[101] - 公司截至2024年8月31日的递延税项负债为67千新元,与2024年2月29日持平[104] - 公司截至2024年8月31日的已发行股份数目为1,400,000,000股,股本为190千新元[105] - 公司截至2024年8月31日的不可撤销经营租赁下的未来最低应收租金款项为171千新元,较2024年2月29日的244千新元有所减少[112] 业务运营 - 公司主要在新加坡營運,截至2024年8月31日止六個月,公司總收益100%產生於新加坡[42] - 公司截至2024年8月31日手头上有31个项目,包括24个结构工程项目和7个泥水建筑项目,合约总金额约为485百万新元[123] 财务报告与披露 - 公司採用歷史成本法編製財務報表,所有數字均調整至最接近的千元(千新元)[36] - 公司於2024年中期報告中首次採用經修訂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預期不會對中期簡明綜合財務資料構成重大財務影響[38] - 公司股份於2020年1月15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30] - 公司截至2024年8月31日止六个月期间,已遵守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除主席及行政总裁由同一人兼任外[161] - 公司股东于2019年11月22日批准并有条件采纳了一项购股权计划,但截至报告日期,未有购股权在该计划项下获授出、行使、失效或注销[162] - 公司截至2024年8月31日止六个月期间,未有购买、出售或赎回本公司任何上市证券[162] - 公司审核委员会已审阅本集团截至2024年8月31日止六个月的未审核中期业绩,并无意见分歧[162] - 公司截至2024年8月31日止六个月的未审核中期业绩公布已刊登于联交所网站及本公司网站[164] 股东与股权 - 公司已发行股本中,Brave Ocean持有1,050,000,000股,占比75%[152][157] - 许旭平先生和许添城先生分别通过Brave Ocean持有公司股份,占比75%[152][157] - 高女士通过Brave Ocean持有公司股份,占比75%[157] - 许旭平先生、许添城先生及高女士共同拥有公司已发行股本75%的权益[152][154][157] - 许旭平先生和许添城先生分别实益拥有Brave Ocean 40%的股份[154] - 高女士实益拥有Brave Ocean 20%的股份[154] - 许旭平先生之配偶Le Thi Minh Tam女士、许添城先生之配偶林庆玲女士及高女士之配偶许俊杰先生均被视为持有公司75%的股份[157] - 公司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于2024年8月31日未持有其他须披露的权益或淡仓[155] - 公司主要股东于2024年8月31日未持有其他须披露的权益或淡仓[158] - 公司董事及集团相关雇员在截至2024年8月31日的六个月内一直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160]
CTR HOLDINGS(01416) - 2025 - 中期业绩
2024-10-29 21:18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18年10月24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2020年1月15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6] - 公司附属公司Pinnacle Shine Ltd注册股本为10美元,公司直接持股100%;Chian Teck Realty Pte Ltd注册股本为6,500,000新元,公司间接持股100%;Chian Teck Development Pte Ltd注册股本为100,000新元,公司间接持股100%[7] - 公司为新加坡承建商,从事结构工程及泥水建筑工程,参与新加坡公营及私营界别楼宇及基础设施项目[61] - 结构工程包括钢筋混凝土工程和预制安装工程,泥水建筑工程包括砖石建筑、批荡及找平、铺瓦和防水工程[61] 整体财务关键指标(截至2024年8月31日止六个月) - 截至2024年8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60,652千新元,毛利为7,562千新元,除税前溢利为3,447千新元,期内溢利为2,793千新元[1] - 2024年同期其他全面收入(扣除税项)为 - 270千新元,2023年为17千新元;期内全面收入总额2024年为2,953千新元,2023年为2,810千新元[2] - 本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2024年和2023年均为0.2新加坡分[2] - 截至2024年8月31日止六个月,除税前持续经营溢利387.6万新元,2023年为344.7万新元[25] - 2024年新加坡期内所得税支出65.3万新元,2023年为65.4万新元[24] - 截至2024年8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溢利322.3万新元,2023年为279.3万新元[27] - 用于计算每股基本盈利之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4亿股,2023年相同[27] 资产相关数据(2024年8月31日与其他时间对比) - 2024年8月31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24,859千新元,2月29日为24,488千新元[3] - 2024年8月31日流动资产总值为95,433千新元,2月29日为74,346千新元;资产总值2024年8月31日为120,292千新元,2月29日为98,834千新元[3] - 2024年8月31日流动负债总额为64,993千新元,2月29日为46,328千新元;流动净资产2024年8月31日为30,507千新元,2月29日为28,018千新元[3] - 2024年8月31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67千新元,2月29日为160千新元;负债总额2024年8月31日为64,993千新元,2月29日为46,488千新元[4] - 2024年8月31日资产净值为55,299千新元,2月29日为52,346千新元;总权益2024年8月31日为55,299千新元,2月29日为52,346千新元[4] - 2024年3月1日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289.6万新元,8月31日为270.9万新元[28] - 2024年3月1日至8月31日,物业、厂房及设备添置4.5万新元,折旧拨备23万新元,出售2000新元[28] - 2023年3月1日集团资产成本总计4816千新元,累计折旧2305千新元,账面净值2511千新元;2023年8月31日成本总计4859千新元,累计折旧2432千新元,账面净值2427千新元[29] - 2024年投资物业年初值4333千新元,期内折旧拨备66千新元,期末值4267千新元;2024年2月29日年初值4466千新元,期内折旧拨备133千新元,期末值4333千新元[30] - 2024年8月31日投资物业25 Mandai Estate 06 - 09估计公平值910千新元,98 Kaki Bukit Industrial Terrace估计公平值3900千新元;2024年2月29日对应物业估计公平值未变[31] - 2024年8月31日使用权资产成本总计526千新元,累计折旧285千新元,账面净值241千新元;2023年8月31日成本总计373千新元,累计折旧185千新元,账面净值188千新元[33] - 2024年8月31日合约资产非即期为17642千新元,即期为29786千新元,总计47428千新元;2024年2月29日非即期为16940千新元,即期为14646千新元,总计31586千新元[34] - 2024年8月31日未开单收益29804千新元、应收保留金19001千新元,亏损准备拨备1377千新元,合约资产总计47428千新元;2024年2月29日未开单收益12208千新元、应收保留金20753千新元,亏损准备拨备1375千新元,合约资产总计31586千新元[35] - 2023年3月1日,合约资产金额约为2930.6万新元[36] - 2024年8月31日建筑合约合约负债为1.104亿新元,2月29日为5704万新元[37] - 2023年3月1日,合约负债金额为4342万新元[38] - 2024年8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为1.6859亿新元,2月29日为1.2109亿新元[40] - 2024年8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亏损准备拨备为86.6万新元,2月29日为86.6万新元[40] - 2024年8月31日其他应收款项为3000新元,2月29日为16.9万新元[43] - 2024年8月31日应收利息为45.1万新元,2月29日为37万新元[43] - 2024年8月31日投资货币市场基金为206.6万新元,2月29日为203万新元[44] - 2024年8月31日贸易应付款项为4.0073亿新元,2月29日为2.8924亿新元[46] - 2024年8月31日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12,616千新元,2月29日为10,843千新元[47] - 租赁安排年利率为5.25%,2024年8月31日租赁负债现值为187千新元,2月29日为245千新元[50] - 2024年8月31日递延税项负债为67千新元[51] - 法定股本方面,2023年3月1日、2024年2月29日及8月31日已发行股份数目均为5,000,000,000,金额为678千新元;已发行及缴足股本方面,同期已发行股份数目均为1,400,000,000,金额为190千新元[52] - 2024年8月31日不可撤销经营租赁下未来最低应收租金款项一年內为133千新元、第二年为38千新元,2月29日一年內为126千新元、第二年为98千新元[57] - 2024年8月31日集团应付董事(非贸易)未偿还结余净额为6新元,2月29日同样为6新元[58] - 2024年8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定期存款从2月29日的约4270万新元增加1.2%至约4320万新元[71] 客户收益数据(截至2024年8月31日止六个月) - 截至2024年8月31日止六个月,客户B、K、P收益分别为24,001千新元、15,166千新元、17,033千新元,2023年对应数据为6,837千新元、无、无;客户T 2023年收益为25,381千新元,2024年无[12] 业务区域收益数据(截至2024年8月31日止六个月) - 截至2024年8月31日止六个月,集团总收益100%产生于新加坡,与2023年同期相同[13] 各业务线收益数据(截至2024年8月31日止六个月) - 截至2024年8月31日止六个月,结构工程工作收益83,578千新元,泥水建筑工程收益8,630千新元,客户合约收益总额92,208千新元;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54,037千新元、6,615千新元、60,652千新元[14] 预期收益数据(截至2024年8月31日止六个月) - 截至2024年8月31日止六个月,预期一年内确认收益金额为165,243千新元,一年后为16,018千新元,总计181,261千新元;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142,135千新元、10,076千新元、152,211千新元[15] 其他收入数据(截至2024年8月31日止六个月) - 截至2024年8月31日止六个月,外汇收益净额277千新元、政府补助及补贴4千新元、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公平值变动36千新元、租金收入67千新元、利息收入629千新元、其他52千新元,其他收入总计1,065千新元;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无、1千新元、无、75千新元、382千新元、91千新元、549千新元[16] 租赁负债利息数据 - 2023年截至8月31日止六个月租赁负债利息为52千新元[17] 成本及开支数据(截至2024年8月31日止六个月) - 截至2024年8月31日止六个月,建造成本83,578千新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230千新元、投资物业折旧66千新元、使用权资产折旧96千新元、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亏损2千新元、雇员福利开支(薪金及花红、中央公积金供款)3,185千新元与303千新元;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53,090千新元、212千新元、66千新元、46千新元、收益5千新元、2,412千新元与241千新元[18] - 截至2024年8月31日止六个月建造成本中工资为6,098,000新元,2023年同期为6,637,000新元[18] - 截至2024年8月31日止六个月建造成本中短期租赁租金开支为1,590,000新元,2023年同期为1,021,000新元[19] - 截至2024年8月31日止六个月,董事及行政人员薪酬总计76.7万新元,2023年同期为36.6万新元[20] - 截至2024年8月31日止六个月,执行董事许旭平、许添城薪资总计58万新元,2023年同期为18万新元[21] - 截至2024年8月31日止六个月,主要管理人员薪酬为728千新元,2023年同期为324千新元[59] 税收相关数据 - 新加坡利得税按截至2024年及2023年8月31日止六个月于新加坡产生的估计应课税溢利按税率17%计提拨备[23] - 2024年及2025年评税年度,应课税收入上限1万新元的75%及19万新元的50%可获税收豁免[26] 项目情况(截至2024年8月31日) - 截至2024年8月31日,集团手头有31个项目,合约总金额约4.85亿新元,其中约3.04亿新元已确认为收益[62] 财务指标变化对比(2023年与2024年8月31日止六个月) - 集团收益从2023年8月31日止六个月的约6070万新元增加约3150万新元或52.0%至2024年同期的约9220万新元[64] - 建造成本从2023年8月31日止六个月的约5310万新元增加57.4%至2024年同期的约8360万新元[65] - 毛利从2023年8月31日止六个月的约760万新元增加约100万新元至2024年同期的约860万新元,毛利率从约12.5%降至约9.4%[66] - 其他收入从2023年8月31日止六个月的约50万新元增加约60万新元至2024年同期的约110万新元[67] - 行政开支从2023年8月31日止六个月约470万新元增加约110万新元至2024年同期约580万新元[68] - 财务成本从2023年8月31日止六个月约5000新元增加约2000新元至2024年同期约7000新元[69] - 所得税开支在2023年和2024年8月31日止六个月均约为70万新元[70] 现金及相关情况(截至2024年8月31日) - 截至2024年8月31日,集团仅0.1%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港元计值[76] - 截至2024年8
CTR HOLDINGS(01416) - 2024 - 年度财报
2024-06-27 16:45
项目情况 - 截至2024年2月29日,公司手头有28个项目(2023年:30个),包括22个结构工程项目(2023年:23个)及6个泥水建筑项目(2023年:7个),合约总金额约为3.57亿新元,其中约2.13亿新元已确认为收益[11]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3/2024财年收益约为1.502亿新元,较2022/2023财年的约8980万新元大幅增加约6040万新元或67.4% [15] - 公司2023/2024财年建造成本约为1.348亿新元,较2022/2023财年的6980万新元增加约6500万新元或93.1% [16] - 公司2023/2024财年毛利约为1540万新元,较2022/2023财年的2000万新元减少约460万新元或22.7% [17] - 公司2023/2024财年毛利率约为10.3%,较2022/2023财年的约22.2%下降 [17] - 其他收入从2022/2023财年约150万新元降至2023/2024财年约140万新元,减少约10万新元或4.3%[18] - 行政开支从2022/2023财年约1140万新元增至2023/2024财年约1360万新元,增加约220万新元或18.8%[19] - 所得税开支从2022/2023财年约170万新元降至2023/2024财年约70万新元,减少约100万新元或56.0%[21] - 年内溢利从2022/2023财年约690万新元降至2023/2024财年约270万新元,减少约420万新元或61.1%[2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及定期存款从2023年2月28日约2970万新元增至2024年2月29日约4270万新元,增加43.6%[25] - 2024年2月29日,集团持有股本约20万新元[24] - 2024年2月29日,集团拥有信贷限额约100万新元的银行融资,均未获动用[27] - 2023/2024财年,集团资本开支分别约为90万新元及零,2023年为30万新元[40] - 2023/2024财年,员工成本总额约为2370万新元,2023年为1680万新元[42] - 2024年2月29日,集团拥有约3360万新元的可供分派储备,2023年约为3090万新元[145]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2024财年结构工程工作收益为1.26333亿新元(2022/2023财年:8360.2万新元)[14] - 2023/2024财年泥水建筑工程收益为2388.4万新元(2022/2023财年:615.3万新元)[14] 人员情况 - 2024年2月29日,集团共有480名雇员,7.9%为新加坡公民,92.1%为外籍人士[41] - 2024年2月29日,集团雇用480名雇员,包括430名男性和50名女性,去年同期为428名男性和51名女性,工作团队性别比例为89.6%男性员工对10.4%女性员工[95] 管理层信息 - 许旭平39岁,2018年11月1日任公司行政总裁、董事会主席及执行董事,在新加坡建造业及管理公司方面有逾15年经验[44] - 许添城37岁,2018年11月1日任执行董事,负责监督公司账目、资讯科技及营运事宜,在新加坡建造业有逾14年经验[46] - 孔维钊博士50岁,2019年11月22日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在业务咨询及审计领域有逾26年经验[49][50] - 邓智宏先生46岁,2019年11月22日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在香港楼宇建造有逾27年经验[53][54] - 许旭平2005年5月获新加坡理工学院楼宇及物业管理文凭,2009年8月获澳洲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建筑管理应用科学一级荣誉学士学位[45] - 许添城2007年3月获新加坡理工学院商业资讯科技文凭,2011年8月获英国伦敦大学会计及金融(荣誉)理学学士学位[47] - 孔博士1997年11月获香港岭南大学工商管理学士学位,2005年8月获澳洲卧龙岗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8年10月获香港理工大学企业管治硕士学位,2022年获香港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学位[51] - 邓先生1996年8月获香港摩理臣山工业学院建筑学文凭,1999年11月获香港城市大学测量学高级文凭,2000年6月获英国纽卡斯尔诺森比亚大学楼宇测量理学(荣誉)学士学位等多个学位[55] - 孔博士2005年9月、2008年2月及2010年7月分别获认许为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香港会计师公会及香港税务学会的资深会员[52] - 孔博士2009年2月获认许为英国特许公司治理公会以及香港公司治理公会的会员,2010年7月注册为香港注册税务师(非执业),2018年9月成为英国特许公司治理公会以及香港公司治理公会特许企业管治师[52] - 王瑶女士58岁,2019年11月22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新加坡及中国建造业拥有逾31年经验[57][58] - 许坤福先生38岁,2011年12月加入集团,在新加坡建造业拥有逾12年经验[62][63] - 刘建忠先生53岁,2010年8月加入集团,2017年8月晋升为总经理,在新加坡建造业工地管理方面拥有逾22年经验[65][66] - 刘洪耕先生57岁,自2016年9月起为集团项目主任,在新加坡建造业项目管理方面拥有逾24年经验[69][70] - 叶慧妍女士35岁,2018年7月作为财务总监加入集团,在新加坡审计及财务管理方面拥有逾13年经验[71][72] 企业管治情况 - 公司采纳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附录C1的企业管治守则所载的所有守则条文作为企业管治常规的守则[75] - 年内公司一直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第二部分所载的守则条文,惟守则条文C.2.1除外[75] - 董事会目前包括2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80] - 许旭平先生和许添城先生出席董事会会议次数为4/4,出席股东大会次数为1/1[81] - 孔维钊博士、邓智宏先生和王瑶女士出席董事会会议次数为4/4,出席审核、薪酬、提名委员会会议次数均为2/2,出席股东大会次数为1/1[81] - 孔维钊博士、邓智宏先生和王瑶女士的委任至2023年1月止为期3年,除非提前通知,任期自动重续[83] - 全体董事年内全面遵守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85] - 执行董事许旭平先生和许添城先生通过阅读资料参与持续专业发展活动[86] - 独立非执行董事孔维钊博士通过参加培训及阅读资料参与持续专业发展活动[87] - 独立非执行董事邓智宏先生通过参加培训及阅读资料参与持续专业发展活动[88] - 独立非执行董事王瑶女士通过阅读资料参与持续专业发展活动[88] - 提名委员会每年讨论并协定推行董事会多元化政策的可计量目标,监督政策执行及董事会效能审查[92] - 董事会由1名女董事和4名男董事组成,已达成至少有一名女性代表担任董事会成员[93] - 公司于2019年11月设立薪酬委员会,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王瑶女士、孔维钊博士及邓智宏先生,王瑶女士为委员会主席[96] - 公司于2019年11月设立提名委员会,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邓智宏先生、孔维钊博士及王瑶女士,邓智宏先生为委员会主席[99] - 各执行董事与公司订立的服务协议,初步任期自2020年1月起计为3年,期满后自动续期1年[105] - 各独立非执行董事与公司订立的委任函,固定任期自2020年1月起计为3年,期满后自动续期3年[106] - 根据组织章程细则,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上,当时三分之一的董事须轮值退任,每名董事最少每三年退任一次[107] - 公司审核委员会于2019年11月设立,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11] - 提名委员会年内检讨了董事会架构、人数、组成及效能等内容,并提名重选连任董事人选[109] - 审核委员会主要职责为检讨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资料等[112] - 审核委员会年内与管理层检讨会计原则及政策、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系统等[113] - 董事负责监督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符合相关准则和规定的财务报表[114] - 公司致力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体系,董事会每年至少一次检讨其有效性和充足性[116][119] - 公司无内部审计职能,审核委员会必要时可推荐委任内部审计专业人士,公司每年委聘内部核数师检讨相关系统成效[122] 供应商与客户情况 - 截至2024年2月29日止年度,集团最大供应商及五大供应商合计应占购买总额分别占集团购买总额约19.8%及64.0%,2022/2023财年分别约为20.1%及61.7%[156] - 截至2024年2月29日止年度,集团最大客户及五大客户合计应占收益分别占集团收益总额约41.6%及78.2%,2022/2023财年分别约为30.2%及72.5%[156] 股权与股份情况 - 报告日期,公众至少持有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的25%[157] - 契诺人自上市日期至特定最早发生日期止,若不再直接或间接合计拥有公司当时已发行股本的30%或以上权益等情况,将遵守不竞争契据[164] - 控股人士若发现新商机,需在10天内书面知会公司,公司在收到建议后30天内决定是否行使优先承购权[165] - 购股计划下所有购股权获行使后可发行股份总数最多为1.4亿股,占报告日期已发行总数的10%[171] - 12个月内,各承授人获授购股计划及其他购股计划下购股权行使后可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公司已发行股本的1%,超1%需股东大会个别批准[172] - 合资格参与者接纳购股要约需在21天内支付1港元授出要约代价,款项概不退回[175] - 自采纳购股计划起10年内有效,提前终止前授出未行使购股仍有效[177] - 截至2024年2月29日,无购股根据计划授出、行使、注销或失效,无尚未行使购股[178] - 2024年2月29日,许旭平先生和许添城先生通过受控法团权益分别持有10.5亿股公司股份,各占已发行股本的75%[181] - 许旭平先生、许添城先生和高素珍女士共同拥有公司已发行股本合计75%的权益,为一致行动方[181] - 许旭平先生、许添城先生分别实益拥有Brave Ocean 40%权益,高女士实益拥有20%权益,Brave Ocean拥有公司75%权益[182][184] - 截至2024年2月29日,Brave Ocean、许旭平先生、许添城先生等持有的公司股份数目均为10.5亿股,占已发行股本百分比均为75%[184] - 截至2024年2月29日,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190] 股息政策情况 - 公司以给股东带来稳定且可持续回报为目标,已采纳股息政策[191] - 公司可在股东大会宣派股息,不得超董事会建议数额,董事会可根据溢利支付中期股息[192] - 董事会决定是否派付股息时会考虑整体营商环境等因素[193] - 董事会已决议不建议宣派截至2024年2月29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195] 其他情况 - 公司组织章程细则或开曼群岛法例无优先购买权条文[196] - 公司不知悉股东因持有股份可享税务宽免[197] - 报告日期为2024年5月30日[198] - 公司是设于新加坡的承建商,从事结构工程和泥水建筑工程[199] - 结构工程包括钢筋混凝土工程和预制安装工程[199] - 泥水建筑工程包括砖石建筑、批荡及找平、铺瓦和防水工程[199] - 报告期为截至2024年2月29日止年度[200] - 报告列明截至2023年2月28日止年度具体比较数据[200] - 集团截至2024年2月29日止年度的业务回顾、前景及报告期后事项载于年报第4至8页[136] - 集团过去五个财政年度的已刊发业绩及资产及负债的概要载于年报第128页[137] - 集团采纳的环境、社会及管治常规的详细资料载于年报第36至64页[140] - 集团截至2024年2月29日止年度的储备变动详情载于年报第72页[145] - 董事及集团高级管理层的履历资料载于年报第9至13页[150] - 截至2024年2月29日止年度,已付及应付集团核数师的酬金为年度审计费用约177,000新元,非审计服务费用零新元[115] - 梁皚欣女士自2019年6月24日起担任公司秘书,自2023年4月3日起辞任,冯美玲女士同日获委任为公司秘书[124] - 持有不少于公司缴足股本十分之一的股东有权要求董事会召开股东特别大会,大会应于呈递要求后两个月内举行[125] - 股东提名董事人选的书面通知最少须于举行有关选举之股东大会前十四天提交公司,也不得早于寄发有关通告翌日[127] - 各执行董事服务协议初步任期自2020年1月15日起计为期三年,期满后自动重续一年[151] - 各独立非执行董事委任函固定任期自2020年1月15日起计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