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一国际控股(01470)

搜索文档
富一国际控股(01470)上涨117.92%,报0.231元/股
金融界· 2025-08-11 15:45
股价表现 - 8月11日盘中上涨117.92%至0.231元/股 [1] - 当日成交额达517.84万元 [1] 业务概况 - 主营业务包括高端生物肥料销售、化肥原料(含煤炭)及相关产品贸易 [1] - 同时经营大众消费品如服装鞋帽、钟表及手机配件销售 [1]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业总收入7167.39万元 [2] - 2024年净利润502.68万元 [2] 管理团队 - 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孟广银 [1] - 首席财务官:刘国庆 [1] - 执行董事:刘加强、李东坡 [1] - 独立非执行董事:王鲁平、李镇强、田志远 [1]
富一国际控股(01470)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7-31 16:48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年度收益为77,224千港元,同比增长7.4%[3][5] - 年度溢利为5,416千港元,较上年的1,281千港元显著增长[3][5]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68港仙,上年为0.16港仙[5] - 公司总收益从2024年的71,854千港元增长至2025年的77,224千港元,同比增长7.5%[15] - 每股基本盈利从2024年的0.16港仙增至2025年的0.68港仙,增幅325%[34] - 公司年度收益为77.2百万港元,较上年增加7.4%[47]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增加至5.4百万港元,上年为1.3百万港元[46][5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从30,394千港元增至54,867千港元,毛利率下降[5] - 销售成本增加89.6%至54.6百万港元[48] - 员工成本总额从2024年的18,692,000港元降至2025年的9,697,000港元,降幅达48%[30] - 运费成本从2024年的13,646,000港元降至2025年的2,079,000港元,降幅85%[30] - 薪酬成本总额减少至9.7百万港元,上年为18.7百万港元[56] - 已售存货账面值从2024年的30,002,000港元增至2025年的53,931,000港元,增幅80%[3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销售复合肥收入从2024年的30,960千港元大幅增长至2025年的58,099千港元,增幅达87.6%[15] - 佣金收入从2024年的39,113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的17,954千港元,降幅达54.1%[15] - 制造分部溢利从2024年的1,471千港元增长至2025年的2,342千港元,增幅59.2%[21][23] - 贸易分部溢利从2024年的16,261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的7,175千港元,降幅55.9%[21][23] - 复合肥贸易量减少至26,760吨,同比减少45.4%[45] - 尿素出口量下降至5,003吨,同比大幅减少94.3%[45] - 复合肥制造及销售业务收益增加87.4%至58.1百万港元[47] - 贸易业务收益减少54.0%至18.0百万港元[47] - 2025年新增销售葡萄酒佣金收入1,607千港元(2024年无此项收入)[29] 各地区表现 - 中国内地收益占比从2024年的97.5%(70,073千港元)提升至2025年的98.5%(76,053千港元)[25] - 香港收益从2024年的1,781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的1,171千港元,降幅34.2%[25] - 非流动资产中中国内地部分从2024年的1,531千港元微增至2025年的1,569千港元[2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国内化肥需求预计将保持增长态势,化肥价格可能因原材料价格、环保政策导致生产成本上升而波动[64] - 环保型、高效能化肥成为行业新兴趋势,公司将强化生产管理,打造更环保、节能的生产模式[65] 现金流和资产负债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65,837千港元大幅增至127,130千港元[6] - 总资产从173,090千港元增至208,918千港元[6] - 流动负债从157,719千港元增至188,334千港元[6] - 应收购贸易款项从100,962千港元降至72,739千港元[6] - 递延税项负债新增160千港元,上年无此项[6] - 预付款项从2024年的100,215,000港元降至2025年的72,225,000港元,降幅28%[35] - 应付贸易款项从2024年的15,487,000港元激增至2025年的70,257,000港元,增幅354%[42] - 合约负债从2024年的58,696,000港元降至2025年的37,960,000港元,降幅35%[3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增至127.1百万港元,上年为65.8百万港元[54] 税务和政府补助 - 中国企业所得税从2024年的3,440,000港元降至2025年的1,512,000港元,降幅56%[31] - 政府补助从2024年的66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的38千港元,降幅42.4%[29] - 中国附属公司累计溢利应占的应课税暂时差额从2024年的人民币55,689,000元增至2025年的人民币61,558,000元[32] 公司治理和股东信息 - 公司未建议派付2025年度股息[4] - 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预计将于2025年10月17日举行[66] - 2025年10月14日至17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67] - 公司已发行股份维持上市规则规定的足够公众持股量,即公众持有最少25%已发行股本[72] - 董事会于2024年度举行两次定期会议及一次其他会议,未按季度定期举行[74] - 公司主席刘国庆先生同时兼任行政总裁,董事会认为此举有助于提升管理效率[75] - 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主席因公缺席,由执行董事刘加强先生代表主持[76]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2024年度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认为符合适用会计准则及上市规则[77] - 独立核数师范陈会計師行有限公司确认初步公告数据与经审计综合财务报表一致[78] - 公司年度报告将按上市规则要求寄发给股东并在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刊登[80]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执行董事刘国庆(主席兼行政总裁)、刘加强、李东坡(首席财务官)及黄惠珠[81] - 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田志远、王鲁平及高吉忠[81] 员工和薪酬 - 雇员总数减少至57名,上年为62名[56] - 融资成本中租赁负债利息从2024年的171,000港元大幅下降至2025年的9,000港元[30]
富一国际控股(01470.HK)7月16日收盘上涨11.48%,成交3.09万港元
搜狐财经· 2025-07-16 16:28
市场表现 - 7月16日富一国际控股股价上涨11.48%至0.068港元/股,成交量45.6万股,成交额3.09万港元,振幅4.92% [1] - 最近一个月累计涨幅22%,今年以来累计涨幅17.31%,但跑输恒生指数同期22.58%的涨幅 [1] 财务数据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公司营业总收入4076.33万元,同比增长98.89% [1] - 归母净利润151.08万元,同比增长161.63% [1] - 毛利率24.68%,资产负债率87.74% [1] 行业估值 - 原材料行业市盈率(TTM)平均值20.86倍,行业中值7.02倍 [1] - 富一国际控股市盈率8.71倍,行业排名第16位 [1] - 可比公司市盈率:骏东控股0.72倍、大成生化科技1.01倍、中木国际1.74倍、中国三江化工3.64倍、中国心连心化肥4.47倍 [1] 公司背景 - 成立于2014年,2015年上市,原名滴达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2] - 主营业务包括高端生物肥料销售、化肥原料(煤炭)、化肥相关产品及大众消费品(服装鞋帽、钟表、手机配件)的贸易 [2] - 现任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为孟广银(2018年4月起任职),首席财务官为刘国庆 [2]
富一国际控股(01470.HK)7月8日收盘上涨22.92%,成交8192港元
搜狐财经· 2025-07-08 16:32
市场表现 - 7月8日恒生指数上涨1.09%报24148.07点 [1] - 富一国际控股当日上涨22.92%收报0.059港元/股 成交量15.2万股 成交额8192港元 振幅29.17% [1] - 最近一个月累计跌幅4% 今年以来累计跌幅7.69% 同期恒生指数上涨19.08% [2] 财务数据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营业总收入4076.33万元 同比增长98.89% [2] - 归母净利润151.08万元 同比增长161.63% [2] - 毛利率24.68% 资产负债率87.74% [2] 行业估值 - 原材料行业市盈率平均值14.85倍 行业中值5.58倍 [3] - 富一国际控股市盈率6.85倍 行业排名第11位 [3] - 可比公司市盈率:骏东控股0.67倍 大成生化科技1.01倍 中木国际1.87倍 中国三江化工3.58倍 中国心连心化肥4.51倍 [3] 公司背景 - 2014年注册成立 2015年上市 原名滴达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3] - 主营业务:高端生物肥料销售 化肥原料(含煤炭) 化肥相关产品 大众消费品(服装鞋帽/钟表/手机配件)的销售与贸易 [3] - 现任管理层:孟广银任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 刘国庆任首席财务官 刘加强/李东坡任执行董事 王鲁平/李镇强/田志远任独立非执行董事 [3]
富一国际控股(01470.HK)6月19日收盘上涨22.92%,成交476港元
搜狐财经· 2025-06-19 16:36
市场表现 - 6月19日富一国际控股股价上涨22.92%至0.059港元/股 成交量8000股 成交额476港元 振幅0.0% [1] - 最近一个月累计涨幅17.07% 但年内仍下跌7.69% 跑输恒生指数同期18.2%的涨幅 [1] 财务数据 - 2024年10月31日营业总收入4076.33万元 同比增长98.89% [1] - 归母净利润151.08万元 同比增长161.63% [1] - 毛利率24.68% 资产负债率87.74% [1] 行业估值 - 原材料行业市盈率平均值15.16倍 中值5.63倍 [1] - 公司市盈率6.85倍 行业排名第10位 [1] - 可比公司市盈率:大成生化科技1.06倍 中木国际1.65倍 中国三江化工3.66倍 中国心连心化肥4.69倍 武汉有机4.8倍 [1] 公司背景 - 2014年注册成立 2015年上市 原名滴达国际控股 [2] - 主营业务包括高端生物肥料销售 化肥原料(煤炭)贸易 化肥相关产品及大众消费品(服装鞋帽/钟表/手机配件)销售 [2] - 现任董事局主席孟广银自2018年4月任职 同时兼任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 [2]
富一国际控股(01470)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1-23 16:31
业务表现 - 回顾期内公司批发业务销售停滞,贸易业务业绩欠佳,出口业务贸易额急跌[11][14] - 尿素出口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倒退约92.8%,严重影响出口业务表现[12][15] - 2023年10月公司拓展复合肥制造及销售业务,2024年7月购买生产线,回顾期内复合肥销量稳步增长[16] 财务数据对比 - 回顾期内公司收益约445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约2240万港元增加约98.7%[17] - 回顾期内公司毛利约1100万港元,2023年同期约2070万港元[17] - 回顾期内公司股东应占溢利约160万港元,2023年同期亏损约270万港元[17] - 公司收益由截至2023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约2240万港元增加约2210万港元或98.7%至回顾期间约4450万港元[20][28][31] - 贸易业务收益由截至2023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约2070万港元减少约1260万港元或60.9%至回顾期间约810万港元[28][31] - 复合肥制造及销售业务收益由截至2023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约70万港元增加约3500万港元至回顾期间约3570万港元[28][31] - 整体毛利由截至2023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约2070万港元减少约970万港元或46.9%至回顾期间约1100万港元[30][33] - 销售及分销成本由截至2023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约1080万港元减少约590万港元或54.6%至回顾期间约490万港元[35] - 行政开支由截至2023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约1210万港元减少约800万港元或66.1%至回顾期间约410万港元[36] - 财务成本由截至2023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约2万港元减少约1.1万港元至回顾期间约0.9万港元[37] - 公司回顾期间录得税前利润约210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税前亏损约140万港元[38] - 2024年1-10月公司收益44466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2357千港元增长约98.89%[98] - 2024年1-10月公司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间溢利1648千港元,而2023年同期为亏损2674千港元[98]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非流动资产2019千港元,较4月30日的1768千港元增长约14.2%[100]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流动资产141172千港元,较4月30日的171322千港元下降约17.6%[100]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流动负债125632千港元,较4月30日的157719千港元下降约20.3%[103] - 2024年1-10月经营所得现金672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51259千港元大幅下降约98.7%[108] - 2024年1-10月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483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551千港元下降约12.3%[108] - 2024年1-10月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969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667千港元增长约45.3%[108] - 2024年1-10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1226千港元,而2023年同期为增加48456千港元[108]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5112千港元,较期初的65837千港元下降约1.1%[108] - 2024年1 - 10月来自客户合约的收益为44466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2357千港元[129] - 2024年1 - 10月手表销售收益743千港元,复合肥销售收益35655千港元,服务收入9千港元,佣金收入8059千港元[129]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益为44,466千港元,除税前溢利为2,062千港元;2023年同期总收益为22,357千港元,除税前亏损为1,408千港元[140][144] - 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批发、贸易、制造分部收益分别为752千港元、8,059千港元、35,655千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931千港元、20,712千港元、714千港元[140][144] - 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批发、贸易、制造分部(亏损)╱溢利分别为(459)千港元、1,734千港元、1,593千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2,933)千港元、9,564千港元、52千港元[140][144] - 按客户地理位置划分,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中国内地收益为43,714千港元,香港为752千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21,426千港元、931千港元[149] - 2024年10月31日,中国内地非流动资(不包括递延税项资产)为1,819千港元,较4月30日的1,531千港元有所增加[150] - 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非流动资添置为48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604千港元[153][154] - 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58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为150千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17千港元、86千港元[153][154] - 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运费成本为1,075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6,967千港元[153][154] - 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已确认撇减存货之拨备为76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581千港元[153][154] - 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为9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830千港元[156]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租赁负债利息为9000港元,2023年同期为20000港元[159] - 2024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58000港元,2023年为17000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2024年为150000港元,2023年为86000港元[163] - 2024年员工成本总额为4951000港元,2023年为12033000港元[163] - 2024年所得税开支为414000港元,2023年为1266000港元[167]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期间溢利为1648000港元,2023年为亏损2674000港元[173] - 2024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21港仙,2023年为亏损0.33港仙[173] - 回顾期内,集团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约483000港元,2023年同期约551000港元[175]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存货账面总值为12426000港元,4月30日为13789000港元[179]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存货撇减拨备为8039000港元,4月30日为9266000港元[179] - 2024年10月31日存货账面总值为1242.6万港元,4月30日为1378.9万港元;撇减存货拨备为803.9万港元,4月30日为926.6万港元[180] - 2024年10月31日应收贸易款项为11.2万港元,4月30日为54.5万港元;预付款项为7130.7万港元,4月30日为10021.5万港元[182] - 2024年10月31日已逾期但未减值的应收贸易款项为10.1万港元,4月30日为12万港元[186][187] - 2024年10月31日预付款项中87%支付给集团关联方,与4月30日占比相同[186][187] - 法定普通股股份数目为10000000千股,面值为100000千港元;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股份数目为800000千股,面值为8000千港元,2024年4月30日和10月31日数据无变化[189] - 2024年10月31日应付贸易款项为1677.7万港元,4月30日为1548.7万港元;合约负债为5839.9万港元,4月30日为8977.4万港元[191] - 2024年10月31日合约负债全部结余将在该日起12个月内向客户交付产品时终止确认[193][194] - 2024年10月31日应付贸易款项30日内为183.7万港元,4月30日为151.8万港元;31 - 60日为105.7万港元,4月30日为2.8万港元;超过60日为1388.3万港元,4月30日为1394.1万港元[196] 成本费用变动原因 - 销售及分销成本由截至2023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约1080万港元减少约590万港元或54.6%至回顾期间约490万港元,主要因运费成本下降[41] - 行政开支由截至2023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约1210万港元减少约800万港元或66.1%至回顾期间约410万港元,主要由于财务顾问费、董事酬金及行政人员薪金及津贴减少[42] - 融资成本由截至2023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约2万港元减少约1.1万港元至回顾期间约0.9万港元,因租赁负债的融资成本下降[43] - 公司于回顾期间录得除税前溢利约210万港元,而截至2023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为除税前亏损约140万港元,变动主要源于员工成本总额减少[44] 公司资金状况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约为6510万港元,较2024年4月30日的约6580万港元略有减少,流动比率维持在约1.1倍,处于净现金状况,资本负债比率不适用[40][45]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和2024年4月30日,公司无银行借款、外汇合约、利率或货币掉期、其他金融衍生工具以及透支及贷款的银行融资[46][47][52] 公司重大事项 - 回顾期间,公司无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或合营企业,截至2024年10月31日,无重大投资及资本资产计划[48][49][52][53]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公司无重大或然负债,重大资本承担为零,而2024年4月30日为54.1万港元[57][58][63][64] - 董事会已决议不就回顾期间宣派任何中期股息,与截至2023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情况相同[62][67] - 公司主席刘国庆因重要公务未出席2024年10月18日的股东周年大会,由执行董事刘家强代为主持[70][72] - 公司将提前安排未来股东周年大会以避免时间冲突[70][72] 企业管治 - 回顾期内公司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除C.2.1及F.2.2条外[71] - 公司主席及行政总裁由刘国庆兼任,董事会认为此举对管理效率和业务发展有利[71] - 公司将物色合适人选,必要时按企业管治守则C.2.1条规定安排[71] 审核委员会及权益情况 - 截至中期报告日期,审核委员会有三名成员,均为独立非执行董事[74][76]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董事或公司主要行政人员无相关权益或淡仓需知会公司和联交所[75][77]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部分实体于股份及相关股份中有权益或淡仓记录在登记册内[79][80]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已发行股份800,000,000股,富一企业有限公司和孟广银先生分别持有600,000,000股,占公司股权75%[81] 证券交易及购股计划 - 公司已采纳标准守则作为规管董事买卖公司上市证券的行为守则,全体董事于回顾期间遵守该守则[84][89] - 回顾期间,公司未赎回任何上市证券,公司或附属公司也未购买或出售该等证券,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公司无库存股份[85][90] - 公司根据2015年4月21日决议案采纳购股计划,目的是激励和挽留对集团发展重要的参与者[87][91] - 根据购股计划及其他计划可发行的最大股份数不超80,000,000股,占采纳日期及中期报告日期已发行股份的10%[88][91] - 2018年1月4日公司向参与者授出购股,相关更新决议于1月25日通过[88][91]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因参与者未接受要约,无已授出及未行使购股[92][95] - 2024年5月1日和10月31日,购股计划可授出的购股数目为80,000,000股,回顾期间无购股获行使、注销或失效[93][95] 财务报表情况 - 中期财务报表未经独立核数师审阅或审核,但中期报告已由审核
富一国际控股(01470) - 2025 - 中期业绩
2024-12-30 19:42
财务状况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为65.1百万港元,流动比率为1.1倍[1] - 公司录得除税前溢利2.1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除税前亏损1.4百万港元[28]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间溢利为1,648千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2,674千港元[40]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间全面收益总额为2,188千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4,996千港元[41] - 每股盈利为0.21港仙,去年同期为亏损0.33港仙[42] - 总资产由173,090千港元减少至143,191千港元[53] - 总权益由15,371千港元增加至17,559千港元[54] - 公司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的收益为44,466千港元,同比增长98.8%[64] - 公司分部溢利总计2,868千港元,其中贸易分部溢利最高为1,734千港元[71] - 公司除税前溢利为2,062千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408千港元[73][78]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21港仙,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间溢利为1,648千港元[100] - 公司收益增长98.7%至44.5百万港元,主要来自复合肥制造及销售业务的贡献[112][113] - 整体毛利减少46.9%至11.0百万港元,主要受贸易业务毛利减少影响[115] 成本与开支 - 销售及分销成本由10.8百万港元减少至4.9百万港元,降幅达54.6%[25] - 行政开支由12.1百万港元减少至4.1百万港元,降幅达66.1%[26] - 融资成本由20,000港元减少至9,000港元,降幅达55%[27] - 运费成本为6,967千港元,政府补助为63千港元[90] - 运费成本为1,075千港元,已确认撇减存货之拨备为76千港元[91] - 除税前溢利中,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58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为150千港元,运费成本为1,075千港元[94] - 员工成本总额为4,951千港元,其中薪金及工资为4,023千港元,其他雇员福利为14千港元,退休福利计划供款为561千港元[94] - 复合肥销售成本从0.6百万港元增加至33.3百万港元,反映业务扩展带来的成本增加[114] 业务表现 - 复合肥销售收益为35,655千港元,同比增长4893.7%[64] - 佣金收入为8,059千港元,同比下降61.1%[64] - 香港地区收益为43,714千港元,同比增长4593.7%[82] - 中国内地收益为752千港元,同比下降96.5%[82] - 复合肥制造及销售业务收益从0.7百万港元大幅增加至35.7百万港元[113] - 贸易业务收益减少60.9%至8.1百万港元,主要由于出口业务贸易量大减及市场需求疲弱[113] - 尿素出口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倒退约92.8%,对出口业务造成严重影响[110] - 公司通过租赁并最终购入复合肥生产线,成功扩展至复合肥制造及销售业务[110] 资产与负债 - 公司无银行借款、外汇合约、利率或货币掉期等金融衍生工具[2][3] - 公司无重大收购或出售任何附属公司、联营公司或合营企业[4] - 公司无重大投资及资本资产计划[5] - 公司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7] - 公司无任何重大资本承担,去年同期为541,000港元[31] - 非流动资产添置总额为2,604千港元,其中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17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为86千港元[90] - 批发、贸易和制造部门的非流动资产添置总额为483千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58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为150千港元[91] - 应收贸易款项为112千港元,其中逾期但未减值的应收贸易款项为101千港元[103] - 应付贸易款项从15,487千港元增加至16,777千港元,其中超过60日的款项占比最高[106] - 合约负债从89,774千港元减少至58,399千港元,显示公司未来收入确认的减少[106] - 公司非流动资产在中国内地为1,819千港元,同比增长18.8%[82] 员工与薪酬 - 公司雇员总数为61名,薪酬成本总额为5.0百万港元[8] - 员工成本总额为4,951千港元,其中薪金及工资为4,023千港元,其他雇员福利为14千港元,退休福利计划供款为561千港元[94] 税务 - 中国企业所得税为599千港元,递延税项为40千港元[96] 股息与证券 - 公司未宣派中期股息[10] - 公司未赎回或购买任何上市证券[18] 市场与行业 - 公司预计肥料市场将面临挑战,国内需求旺季将支持价格稳定,尿素出口量短期内难以恢复[11] 公司治理 - 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刘国庆先生因公未能出席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16] 股本 - 已发行及缴足的普通股为800,000,000股,面值为8,000千港元[104]
富一国际控股(01470) - 2024 - 年度财报
2024-08-29 16:32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为富一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于开曼群岛注册成立,股份代号为1470,已发行股份于联交所主板上市及交易[1][5] - 股份为公司股本中每股面值0.01港元之普通股[6] - 独立核数师为范陈会计师行有限公司[5] 时间界定 - 本年度指截至2024年4月30日止年度,2023年度指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年度[7] 股东周年大会 - 2023年股东周年大会于2023年10月20日举行,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4年10月18日举行[2] 业务调整 - 公司决定不再重开手表零售店并退出手表零售业务,专注发展批发业务,但批发业务表现仍不佳[14] 业务数据 - 公司尿素和复合肥出口业务交易量分别为294,167吨和49,042吨,同比增长约27.9%和46.9%[15] - 2023年9月公司与关联方签订租赁协议,租赁一条年产3万吨复合肥的生产线,当年生产复合肥14,734吨,销售量为14,036吨[16] - 尿素及复合肥贸易量分别为294,167吨及49,042吨,按年增长约27.9%及46.9%[18] - 2023年9月公司租赁一条年产量为30,000吨的复合肥生产线,本年度产出复合肥14,734吨,销量14,036吨[18] 财务业绩 - 公司本年度录得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130万港元,而2023年则录得亏损约270万港元[17] - 公司本年度持续经营业务收益约7190万港元,较2023年度约3560万港元(经重列)增加约3630万港元或102.0%[19][22][26][30] - 公司本年度拥有人应占溢利约为130万港元,2023年度则录得亏损约270万港元[18][19][22] - 贸易业务收益由2023年度约3430万港元增加约480万港元或14.0%至本年度约3910万港元[26][30] - 手表批发业务收益由2023年度约120万港元增加约60万港元或50.0%至本年度约180万港元[26][30] - 本年度制造及销售复合肥产生收益约3100万港元[26][30] - 销售成本由2023年度约90万港元(经重列)增加约2950万港元至本年度约3040万港元[27][31] - 总体毛利由2023年度约3470万港元(经重列)增加约680万港元或19.6%至本年度约4150万港元[28][32] - 销售及分销成本由2023年度约1130万港元(经重列)增加约980万港元或86.7%至本年度约2110万港元[29] - 销售及分销成本从2023年度约1130万港元(经重列)增加约980万港元或86.7%至本年度约2110万港元[33] - 行政开支从2023年度约1550万港元(经重列)增加约250万港元或16.1%至本年度约1800万港元[34][38] - 融资成本从2023年度约1.5万港元增加约15.6万港元至本年度约17.1万港元[35][39] - 公司拥有人应占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年内溢利约为130万港元(2023年:约320万港元),按年下跌约59.4%[36][40] - 截至2024年4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约为6580万港元(2023年4月30日:约1.262亿港元)[37][41] 人员情况 - 截至2024年4月30日,集团共有62名(2023年:52名)雇员,本年度产生薪酬成本总额约1870万港元(2023年:约2040万港元)[43] 重大交易 - 本年度公司并无任何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42] 资本承担 - 截至2024年4月30日,集团涉及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但尚未于财务报表确认的未来资本承担为54.1万港元(2023年4月30日:无)[47][52] 股息政策 - 董事会已议决不建议就本年度派付任何末期股息(2023年:无)[49][54] 外汇风险 - 集团并无重大外汇风险,目前未实施任何外汇对冲政策,管理层将按需考虑对冲重大外汇风险[44][50] 管理层变动 - 刘国庆于2024年4月10日调任为执行董事、行政总裁兼主席,拥有十年财务事务管理经验及九年采购及物流运营管理经验[55] - 刘加强于2017年9月7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拥有超25年工作经验,其中14年担任管理职位[55] - 李东坡于2024年4月10日获委任为首席财务官,在农业肥料及生化产品销售及制造领域积逾25年工作经验[55] - 田志远于2017年9月20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会计及审计方面拥有逾20年工作经验[56][59] - 王鲁平于2018年12月27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从事法律专业工作逾25年[57][59] - 高吉忠于2024年2月15日再度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997年取得中国律师资格[58][59] 企业管治 - 公司致力于通过良好企业管治保障及提升股东价值[60][61] - 公司已采纳并遵循企业管治守则原则,但未遵守守则条文第C.5.1、C.2.1、C.2.7及F.2.2条[62][63] - 公司采用标准守则规管董事证券交易,全体董事本年度遵守该守则[64][65] - 截至2024年4月30日,董事会由6名董事组成,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超董事会成员三分之一[70][71] - 本年度除特定披露外,公司有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符合上市规则要求[73][75] - 公司收到各独立非执行董事书面确认其独立性,认为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具独立性[73][75] - 企业管治守则第C.2.7条规定主席应与独立非执行董事单独开会,公司前任及现任主席因公务未召开,但认为沟通渠道充足[74][75] - 公司就针对董事责任的法律诉讼安排了适当保险保障[76] - 2023年11月16日独立非执行董事李镇强辞任后,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仅2名,不满足上市规则要求[77] - 2024年2月15日,公司委任高吉忠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满足上市规则要求[77] - 2023年11月16日李镇强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公司不符合上市规则相关规定,2024年2月15日委任高吉忠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后符合要求[78] - 高吉忠于2024年2月7日按上市规则第3.09D条向公司法律顾问咨询法律意见并确认了解董事义务[79][80] - 公司为新委任董事提供入职介绍,鼓励董事参加培训并承担费用,要求董事提供培训记录[79][80][82] - 本年度执行董事刘国庆、刘加强、李东坡、孟广银及独立非执行董事田志远、王鲁平、高吉忠接受的持续专业发展课程类型为A、B、C[82] - 企业管治守则规定董事会每年至少举行四次会议,大概每季一次,提前14日发通知,其他会议提前合理时间通知[84][86] - 本年度举行两次董事会定期会议及三次其他董事会会议,通过传阅书面决议制定决议[85][86] - 董事在本年度董事会会议上审查并讨论2023年度经审核综合年度业绩和截至2023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综合中期业绩及公司交易[85][86] - 刘国庆本年度董事会会议出席次数为3/5,2023年股东周年大会出席次数为0/1[86] - 刘加强本年度董事会会议出席次数为5/5,2023年股东周年大会出席次数为1/1[86] - 李东坡本年度董事会会议出席次数为5/5,2023年股东周年大会出席次数为1/1[86] - 2023年5月1日至2024年4月9日,孟广银担任公司主席及行政总裁,2024年4月10日,刘国庆获委任接替[88][89] - 董事会认为孟广银和刘国庆任期内身兼两职符合集团最佳利益,公司将按需安排以符合企业管治守则[88][89] - 公司采用董事会多元化政策,提名等以因才委任为基准,按多元化思维选候选人[91][94] - 截至2024年4月30日,全体董事会成员均为男性,董事会将在2024年12月31日前委任一名女性成员[92][94] - 提名委员会至少每年检讨董事会多元化政策,2024年7月31日检讨后对实施及成效满意[92][94] - 截至2024年4月30日,集团雇员男性及女性性别比例分别为89%及11%[93][95] - 集团招聘及留聘人才采用多元化方法,但未制订劳动力层面性别多元化可计量目标[93][95] - 公司董事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具备会计及财务等多方面经验[96] - 提名委员会应每年检讨董事会组成、独立董事独立性等[96] - 公司已获各独立董事独立性书面确认,认为其均为独立人士[96] - 与控股股东交易相关决议,特定董事将放弃投票[96] - 董事会成员可提出事项列入会议议程[96] - 董事会成员必要时可按政策寻求独立专业意见[96] - 董事会于2024年7月31日会议认为机制仍有效[97][100] 委员会运作 - 董事会设立审核、薪酬、提名委员会监控公司事务[98][101] - 审核委员会于2015年4月21日设立,2019年1月1日修订职权范围[99][102] - 审核委员会成员为三名独立董事,田志远任主席[99][102] - 审核委员会本年度举行两次会议,审议并批准2023年度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2023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及审核相关事宜[103] - 审核委员会于2024年7月31日会议上审阅经审核财务报表,认为报表符合适用会计准则和上市规则且已充分披露[106][107] - 公司遵守上市规则第3.21条,审核委员会至少有一名成员为具备专业资格或相关财务管理知识的独立非执行董事[105][107] - 薪酬委员会于2015年4月21日设立,书面职权范围于2023年2月16日修订以符合规定并已公布[108] - 薪酬委员会包括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田志远、王鲁平及一名执行董事刘国庆,田志远为主席[108] - 高吉忠于2024年2月15日获委任,李镇强于2023年11月16日卸任[104] - 薪酬委员会本年度举行两次会议,田志远和王鲁平出席率100%,孟广银出席率50%[110] - 提名委员会于2015年4月21日设立,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执行董事组成,刘国庆任主席[111][112] - 提名委员会本年度举行两次会议,检讨董事会架构等多项事宜[114][115] - 提名委员会将按程序就董事甄選、委任及續聘向董事会提建议,考虑多方面因素[116] - 提名委员会评估候选人时可采用面试等合适程序[116] - 提名委员会考虑董事会联络圈内外各类候选人[116] - 提名委员会考虑候选人后将酌情向董事会提交委任建议,并向薪酬委员会提供候选人资料[117] - 审核委员会负责履行企业管治守则之守则条A.2.1条所载企业管治职能[117] 政策制定 - 公司制定符合守则条文第D.2.7条的反腐败政策并定期更新[119][120][122] - 公司制定举报政策,构成有效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重要部分并定期更新[121][123] 董事任期与薪酬 - 执行董事与公司服务协议及独立非执行董事与公司委任函年期均为一年[125][128] - 获委任填补临时空缺或新增的董事任期至委任后首个股东周年大会止[125][128] - 全体董事须依组织章程细则轮值退任,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三分之一董事轮值退任[126][128] - 每名董事最少每三年于股东周年大会退任一次,退任董事可膺选连任[126][128] - 轮值退任董事包括自愿退任及任期最长者,同日获重选董事退任抽签决定[126][128] - 集团董事及五名最高薪酬雇员本年度薪酬详情分别载于财务报表附注13及14[127][128] 核数师薪酬 - 本年度已付或应付独立核数师薪酬总计95万港元,其中审核服务90万港元,关于持续关连交易的核数师函件5万港元[130] 财务报表责任 - 董事知悉编制财务报表的责任,未发现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问的重大不明朗事件或情况[131] 内部监控 - 审核委员会检讨集团内部监控充分性,确保遵守相关法律及监管要求[132][133] - 董事会认为现有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制度充足有效,并将处理需加强的已识别范围[134][137] - 公司具备内部审核职能,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内部审核团队的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概要资料并与管理层讨论[135][137] 内幕消息管理 - 集团处理及发布内幕消息遵循相关规定,实施公平披露政策,禁止未经授权使用内幕消息并制定回应外界查询程序[139][141] 公司秘书培训 - 董颖怡女士于2022年6月30日获提名担任公司秘书,本年度参加超15小时相关持续专业发展培训[140][142] 信息披露政策 - 公司奉行向股东及公众投资者公开及适时披露公司资料政策,通过多种方式更新业务及财务情况,公司网站提供交流平台[143][144] 章程文件 - 本年度公司未对章程文件作出任何变动,章程文件综合版本可于公司及联交所网站查阅[145] 股东沟通 - 公司采用股东沟通政策,定期向股东提供详细信息并定期检讨该政策[146] - 公司采用多种沟通工具确保股东充分知悉主要业务须 知,包括股东大会、年报等[148][151] - 未来股东大会将提前安排以避免时间冲突[150][151] - 持有公司缴足股本中不少于股东大会投票权十分之一的股东可要求董事会召开特别股东大会,大会须在提请要求后2个月内举行[153][155] - 若提请后21日内董事会未召开大会,提请股东可自行召开实体会议,公司补偿合理
富一国际控股(01470)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07-31 18:56
财务业绩 - 截至2024年4月30日止年度,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收益较上个财政年度增102.0%[6] - 截至2024年4月30日止年度的溢利约为130万港元,上个财政年度则录约270万港元[6] - 2024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年内溢利为1281千港元,2023年为 - 2657千港元[16][17] - 2024年每股盈利(来自持续经营业务)为0.16港仙,2023年为0.40港仙;2023年来自已终止业务每股亏损0.73港仙[18] - 2024年4月30日总资173090千港元,2023年为201597千港元;2024年负债总额157719千港元,2023年为184744千港元[19] - 来自已终止业务的年内亏损为5858千港元,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年内溢利为1281千港元[35][38] - 持续经营业务2024年收益为71854千港元,2023年为35563千港元,同比增长约102%[37][46] - 持续经营业务中,2024年销售腕表收益1771千港元,销售复合肥30960千港元,服务收入10千港元,佣金收入39113千港元[46] - 2024年复合肥制造及销售分部溢利为1471千港元,肥料及其他相关产品贸易分部溢利为16261千港元,腕表批发亏损5361千港元[49] - 持续经营业务2024年毛利为41460千港元,2023年为34659千港元[37] - 持续经营业务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4544千港元,2023年为8354千港元[37] - 集团总收益为4.151亿千港元,其中持续经营业务贸易佣金收入3.4349亿千港元,已终止业务零售收益5947万千港元[50] - 集团除税前溢利为2496万千港元,其中持续经营业务溢利2.0903亿千港元,已终止业务亏损5777万千港元[50] - 2024年来自中国内地的收益为1531万千港元,2023年为99万千港元[54] - 持续经营业务添置非流动资产为6528万千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52万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为581万千港元[55] - 已终止业务经营活动所得净现金为2464万千港元,投资活动所得净现金为3687万千港元,融资活动所用净现金为4733万千港元[68] - 持续经营业务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总计为2370万千港元,已终止业务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收益为107万千港元[58][59] - 租赁负债利息为171万千港元,银行贷款利息为31万千港元[63] - 员工成本总额为5149万千港元[64] - 2024年来自持续经营业务收益总计7.19亿港元,较2023年的3.56亿港元增长102%[75] - 2024年汇兑收益净额为193.9万港元,2023年汇兑亏损净额为6.6万港元[79] - 2024年融资成本总计17.1万港元,2023年为9.6万港元[83] - 2024年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除税前溢利为320.1万港元[89] - 2024年应收贸易款项为54.5万港元,主要来自批发分部贸易客户[90][91] - 2024年应付贸易款项为1548.7万港元,较2023年的3227.2万港元下降52%[94] - 已终止业务(腕錶零售业务)2023年销售成本410.1万港元,毛利184.6万港元,年内亏损585.8万港元[88] - 销售及分销成本从2023年度约1130万港元增加约980万港元或86.7%至本年度约2110万港元[101] - 融资成本从2023年度约15,000港元增加约156,000港元至本年度约171,000港元[103] - 2024年4月30日公司雇员62名(2023年:52名),本年度薪酬成本约1870万港元(2023年:约2040万港元)[105] - 2024年4月30日预付款项约1.00043亿港元,其中87%(2023年:91%)支付给关联方[112] - 2024年4月30日已逾期但未减值的应收贸易款项为120,000港元(2023年:零港元)[114] - 2024年4月30日合约负债为8977.4万港元(2023年:1.00639亿港元),本年度合约负债减少9293.6万港元(2023年:6718.9万港元)[116] - 尿素及复合肥贸易量分别为294,167吨及49,042吨,按年增长约27.9%及46.9%[120] - 公司年内扭亏为盈,录得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130万港元,2023年度亏损约270万港元[121] - 本年度公司收益约7190万港元,较2023年度增加约3630万港元或102.0%[122] - 贸易业务收益由2023年度约3430万港元增至本年度约3910万港元,增幅14.0%[122] - 腕表批发业务收益由2023年度约120万港元增至本年度约180万港元,增幅50.0%[122] - 制造及销售复合肥产生收益约3100万港元,销售成本约2880万港元[122] - 行政开支由2023年度约1550万港元增至本年度约1800万港元,增幅16.1%[124] - 公司拥有人应占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年内溢利约为130万港元,按年下跌约59.4%[125] - 2024年4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约为6580万港元,较2023年4月30日减少[125] - 2024年4月30日,集团涉及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但尚未确认的未来资本承担为54.1万港元[122] - 总体毛利从2023年度约3470万港元(经重列)增加约680万港元或19.6%至本年度约4150万港元[148] - 行政开支约540万港元,其中行政员工薪金及津贴约占420万港元[150] 股息政策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4年4月30日止年度派付任何股息[6] - 2024年及2023年均无向普通股股东派付、宣派或建议派付股息[86] 业务调整 - 2024年4月集团决定不再重开腕表零售店及撤出腕表零售业务,该业务已列为已终止业务[14] - 公司因零售市场低谷,决定不再重开腕錶零售店并撤出腕錶零售业务,专注发展批发业务,但批发业务表现仍疲弱[96] - 公司于2023年9月租赁一条年产量30,000吨的复合肥生产线,本年度产出14,734吨,销量14,036吨,新业务盈利[97] - 2024年7月公司购入复合肥生产线,将加强生产管理提高产能效率[136] 财务准则应用 - 集团本年度首次应用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预计对可见未来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22][25] - 本年度强制生效多项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部分已颁布但尚未生效[44][45] 税务情况 - 香港利得税方面,集团合资格法团首200万港元应课税溢利按8.25%税率缴税,超过部分按16.5%税率缴税[64] - 中国附属公司所赚溢利宣派股息须征收10%预扣税,未就累计溢利应占的应课税暂时差额约5568.9万元计提递延税项拨备[65] 交易政策 - 交易款项在客户购买产品时即时到期支付(90天内)或提供复合肥前预收,维修服务和代理服务通常提前付款[27][28][29] - 履约义务在产品控制权转移、服务完成或交易服务完成时确认[27][28][29] 公司管理与架构 - 未来公司股东大会将提前安排,以避免时间冲突[3] - 2024年4月10日,刘国庆先生获委任为主席兼行政总裁,接替孟先生[142] - 本年度董事会举行两次定期会议及三次其他会议,未按季度定期举行[141]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本年度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及年度业绩,认为符合规定[167] - 本年度公司无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153] - 截至公告日期,无根据购股计划授出的未行使购股权[155] - 2024年4月30日及2023年4月30日,集团无外汇合约等金融衍生工具[156] - 截至公告日期,董事会包括3名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75] 信息披露 - 公司将按规定方式寄发本年度年报并分别刊登于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174] 行业展望 - 预计国内肥料需求将增长,肥料价格有望平稳并随淡旺季波动[135]
富一国际控股(01470)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1-19 17:12
财务业绩 - 回顾期内营业额减少约16.1%至约2240万港元,2022年同期约2670万港元[17][20] - 回顾期内毛利约为2070万港元,2022年同期约2280万港元[17][20] - 回顾期内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270万港元,2022年同期溢利约360万港元[17][20] - 公司收益由约2670万港元减少约430万港元或16.1%至约2240万港元,贸易业务收益增加约10万港元或0.5%,手表业务收益减少约520万港元或85.2%,复合肥制造及销售收益约70万港元[27][31] - 销售成本由约380万港元减少约210万港元或55.3%至约170万港元,主要因手表销售额减少[28][32] - 总体毛利由约2280万港元减少约210万港元或9.2%至约2070万港元,主要因手表业务收益大幅减少[29][33] - 销售及分销成本由约770万港元增加约310万港元或40.3%至约1080万港元,主要因运费成本增加[30][34] - 行政开支由约870万港元增加约340万港元或39.1%至约1210万港元,主要因董事薪酬及行政员工薪金和津贴增加[35][39] - 公司于回顾期间录得税前亏损约140万港元,此前为税前溢利约700万港元,主要因出口业务运费成本和员工成本增加,且国际肥料价格下降[36][40] - 截至2023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2.2357亿港元,较2022年的2.667亿港元有所下降[108] - 该期间公司除税前亏损140.8万港元,而2022年同期溢利700.1万港元[108] - 本期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267.4万港元,2022年同期溢利364.1万港元[108] - 截至2023年10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296,996千港元,较4月30日的201,597千港元有所增长[111] - 2023年10月31日,非流动资产为2,796千港元,流动资产为294,200千港元;4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336千港元,流动资产为201,261千港元[111] - 截至2023年10月31日,负债总额为285,139千港元,较4月30日的184,744千港元有所增加[113] - 2023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公司亏损2,674千港元,换算海外业务产生汇兑差额为 - 2,322千港元[116] - 截至2023年10月31日,总权益为11,857千港元,较4月30日的16,853千港元有所减少[111] - 2023年1 - 10月经营所得现金为51,259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56,040千港元有所下降[118] - 2023年1 - 10月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551千港元,2022年同期所得现金净额为3,684千港元[118] - 2023年1 - 10月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667千港元,2022年同期所得现金净额为199千港元[118] - 2023年1 - 10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48,456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55,861千港元有所减少[118] - 截至2023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益为2235.7万港元[144] - 同期,手表批发收益为93.1万港元,肥料贸易收益为2071.2万港元,复合肥销售收益为71.4万港元[144] - 同期,手表批发亏损293.3万港元,肥料贸易溢利956.4万港元,复合肥销售溢利5.2万港元[144] - 同期,公司融资成本为2万港元,未分配集团开支为807.1万港元[144] - 同期,公司除税前亏损为140.8万港元[144] - 截至2022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益为26,670千港元,除税前溢利为7,001千港元[148] - 截至2023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益为22,357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6,670千港元下降16.17%[153] - 2023年上半年中国市场收益为21,426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0,556千港元增长4.23%;香港市场收益为931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6,114千港元下降84.77%[153] - 2023年上半年贸易业务物业、厂房及设备添置为551千港元,折旧为17千港元;使用权益资产折旧为86千港元;政府补助为63千港元;已确认撇减存货之拨备为581千港元[156]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及亏损总计830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693千港元增长19.77%,其中汇兑收益净额为586千港元,利息收入为172千港元[159]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为20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85千港元下降76.47%,其中银行贷款利息为0千港元,租赁负债利息为20千港元[162]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溢利经扣除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17千港元、核数师薪酬450千港元、运费成本6,967千港元等项目后得出[165] - 2023年上半年员工成本总额为12,033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9,318千港元增长29.14%[165] - 2023年上半年于销售成本确认之撇减存货拨备为581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101千港元下降47.23%[165] - 2023年上半年确认为开支之已售存货之账面价值为1,078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724千港元下降60.42%[165] - 2023年1-10月所得税开支为126.6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336万港元[168] - 2023年1-10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267.4万港元,2022年同期溢利364.1万港元;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0.33港仙,2022年同期盈利0.46港仙[175] 业务表现 - 零售业务因全球经济不确定表现未达预期,批发业务表现欠佳[14][19] - 贸易业务中肥料贸易量稳定增长,收入轻微增加[15][19] - 2023年9月公司租赁年产能30000吨复合肥生产线,业务扩展至复合肥制造及销售且盈利[16][19] - 复合肥制造及销售业务表现符合预期,若租赁生产线成功,公司未来或考虑购买或自建生产线[22]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子公司主要从事香港手表零售批发、复合肥制造销售及化肥原料等产品销售代理业务[121]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附属公司主要业务为香港手表零售批发、复合肥制造销售及肥料相关产品贸易代理[124] - 公司有四个可呈报及经营分部,分别为手表零售、批发、肥料贸易及复合肥销售[139] 市场趋势与展望 - 国内农业需求旺季临近,肥料价格预计在需求集中期保持高位,后续或因原料价格等因素波动[21] - 短期内尿素出口量预计呈下降趋势,出口业务将受影响[21] - 随着国内农业需求旺季临近,肥料价格预计将维持高位,尿素出口量短期内预计下降,复合肥新业务运营表现符合预期,若租赁生产线成功,公司未来或考虑购买或自建生产线[24] 财务状况 - 截至2023年10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约1.7亿港元,流动比率由约1.1倍降至约1.0倍,资本负债比率不适用[38][41] - 截至2023年10月31日和2023年4月30日,公司无银行借款、外汇合约等金融衍生品及银行透支和贷款安排[43][44] - 截至2023年10月31日和2023年4月30日,集团无银行借款、透支及贷款的银行融资,无外汇合约等金融衍生工具[49] - 截至2023年10月31日,集团无重大投资及资本资产计划,除附属公司投资外无其他重大股权投资[51][52] - 截至2023年10月31日,集团无重大外汇风险,未执行外币对冲政策,有需要时管理层会考虑[48][53] - 截至2023年10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和重大资本承担[54][55] - 截至2023年10月31日,集团有62名雇员(2022年10月31日为51名),回顾期薪酬成本约1200万港元(2022年同期约930万港元)[56][62] - 2023年10月31日存货为588.3万港元,4月30日为158.6万港元[181] - 2023年10月31日转售商品总账面价值为1064万港元,4月30日为1183.7万港元;撇减存货拨备为1000.6万港元,4月30日为1025.1万港元[181] - 2023年10月31日应收贸易款项、其他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为1.18354亿港元,4月30日为734.85万港元[184] - 应收贸易款项主要来自批发分部贸易客户,信贷期一般为发票日期起30至90日[185] - 截至2023年10月31日,已逾期但未减值的应收贸易款项为14.8万港元,4月30日为零[187] - 截至2023年10月31日,预付款项中71%支付给集团关联方,4月30日为91%[187] - 法定普通股股份数目为10000000千股,面值100000千港元;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股份数目为800000千股,面值8000千港元,4月30日和10月31日数据无变化[189] - 截至2023年10月31日,应付贸易款项为119829千港元,4月30日为32272千港元[191] - 截至2023年10月31日,其他应计费用及应付款项为3795千港元,4月30日为4825千港元[191] - 截至2023年10月31日,合约负债为113621千港元,4月30日为100639千港元[191] - 截至2023年10月31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计237245千港元,4月30日为137736千港元[191] - 2023年10月31日应付贸易款项中,30日内为25497千港元,31至60日为19177千港元,超过60日为75155千港元;4月30日对应数据分别为14679千港元、4912千港元、12681千港元[195] - 应付最终控股公司款项无担保、不计息及按要求偿还[196][198] - 截至2023年10月31日和4月30日,集团无重大资本承担[197][199] 股息分配 - 董事会决议不就回顾期宣派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亦无)[59][64] - 董事会决议不就回顾期宣派中期股息[172] 企业管治 - 回顾期内公司基本遵守企业管治守则,除主席与行政总裁未分离及主席未出席2023年股东周年大会[67][68][69][70][71] - 2023年11月16日独立非执行董事辞职后,公司未满足上市规则相关人数要求,将尽快在三个月内任命合适人选[72] - 2023年11月16日李镇强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后,公司仅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未符合多项上市规则规定,将在三个月内委任合适人选[74] - 公司已根据上市规则成立审核委员会,中期报告日期时包括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成员[75] - 公司已采纳标准守则规管董事买卖上市证券行为,回顾期内全体董事遵守该守则[94][99] 股份权益 - 截至2023年10月31日,孟先生通过受控法团持有公司6亿股股份,占已发行8亿股股份的75%[79][81] - 孟先生为富一企业有限公司唯一股东及董事,是富一普通股的实益拥有人,持股比例100%[83] - 截至2023年10月31日,除孟先生外,公司董事或主要行政人员无其他须披露的权益或淡仓[84] - 截至2023年10月31日,富一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公司6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的75%[89] - 截至2023年10月31日,除上述披露外,无其他人士或实体有须披露的股份权益或淡仓[91] - 截至2023年10月31日,董事长孟先生通过全资公司富一于6亿股股份中拥有实益权益,占已发行8亿股股份的75%[93] 证券交易与购股期权 - 回顾期内,公司未赎回、购买或出售上市证券[95][100] - 公司于2015年4月21日采纳购股期权计划,可发行最大股份数不超8000万股,占采纳日期及中期报告日期已发行股份的10%[97][101] - 2018年1月4日公司向参与者授出购股期权,相关更新决议于1月25日通过[97][101] - 截至2023年10月31日,无已授出及未行使购股期权[98][101] - 2023年5月1日及10月31日,根据购股期权计划可授出的购股期权数目为8000万股,回顾期内无购股期权行使、注销或失效[103][105] 税务情况 - 中国附属公司两个期间税率均为25%,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按5%纳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