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食品(01583)

搜索文档
亲亲食品(01583)发布中期业绩,股东应占利润2155.1万元 同比减少34.3%
智通财经网· 2025-08-15 18:14
中期业绩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收入人民币5.3亿元,同比减少6% [1] - 公司股东应占利润2155.1万元,同比减少34.3% [1] - 每股收益0.029元 [1] 收入变动原因 - 传统销售渠道销售减少导致收入下降 [1] - 休闲食品连锁、OEM代工制造业务及出口业务的销售增长部分抵消传统渠道下滑 [1]
亲亲食品发布中期业绩,股东应占利润2155.1万元 同比减少34.3%
智通财经· 2025-08-15 18:14
业绩表现 - 收入人民币5.3亿元 同比减少6% [1] - 股东应占利润2155.1万元 同比减少34.3% [1] - 每股收益0.029元 [1] 收入变动原因 - 传统销售渠道销售减少 [1] - 休闲食品连锁、OEM代工制造业务及出口业务销售增长部分抵消下滑 [1]
亲亲食品(01583)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15 18:00
收入和利润(同比) - 收入同比下降6.0%至人民币5.297亿元[2] - 集团期间利润21,551千元同比下降34.3%[33][34] - 期间利润为21,551千元,同比下降34.33%[10] - 期间利润为21551千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的32809千元人民币下降34.3%[92] - 股东应占利润同比下降34.3%至人民币2155.1万元[2] - 公司股东应占利润同比下降34.3%至2155.1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3280.9万元人民币)[44] - 股东应占净利润同比下降人民币11.2百万元至21.6百万元[81] - 每股基本收益下降32.6%至人民币0.029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0.043元)[44] - 集团累计销售收入同比下降人民币33.9百万元或6.0%至529.7百万元[81]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六个月总收入为529,747千元,同比下降6.0%[33][34] 成本和费用(同比) - 销售成本375,544千元同比下降4.2%[33][34] - 分銷及銷售費用64,347千元同比下降4.5%,行政費用66,477千元同比下降3.3%[33][34] - 分銷成本同比下降4.6%至64.3百万元,占总收入12.1%[89] - 行政费用同比下降3.2%至66.5百万元,占总收入12.5%[90] - 原材料成本240,814千元同比下降5.1%,员工福利费用99,102千元同比增长1.6%[36] - 折旧费用为40250千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的42663千元人民币下降5.7%[92] - 无形资产摊销为1035千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的1195千元人民币下降13.4%[92] - 财务收益为3913千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的6315千元人民币下降38.0%[92] - 财务费用为3511千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的4065千元人民币下降13.6%[92] - 所得税为7689千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的4160千元人民币增长84.8%[92] - 享有联营企业的投资净亏损份额为86千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的213千元人民币下降59.6%[92] - 所得税费用7,689千元同比增长84.8%[41] - 财务费用净额126千元(2024年同期为收益1,706千元),利息收入降至3,913千元[38] - 外汇亏损为人民币0.8百万元,2024年同期为人民币18,000元[114] - 员工总数保持2,400名,员工福利费用总额为人民币99.1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人民币97.6百万元增长1.5%[113] 毛利和毛利率(同比) - 毛利同比下降10.2%至人民币1.542亿元[2] - 毛利率下降1.4个百分点至29.1%[2] - 毛利同比下降人民币17.5百万元或10.2%至154.2百万元[81] - 毛利率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至29.1%[81] 各业务线表现 - 果冻产品分部收入316,372千元同比下降6.6%,调味产品收入34,165千元同比下降17.7%[33][34] - 果冻产品销售额同比下降6.6%至316.4百万元,毛利率下降2.3个百分点至29.1%[83] - 膨化产品销售额同比下降2.9%至149.0百万元,毛利率微升0.1个百分点至29.1%[84] - 调料产品销售额同比下降17.6%至34.2百万元,毛利率上升0.9个百分点至36.5%[86] - 糖果及其他产品销售额同比上升0.7%至30.2百万元,毛利率上升0.2个百分点至20.6%[87] - 公司于2024年末推出健康新品“海苔脆果”[96] - 公司通过新兴休闲零食连锁销售大幅增长,部分弥补传统渠道销售减少[100] - 公司电商业务策略是减少低毛利产品销售,增加高毛利率自产产品比例[100] 现金流 - 营运活动产生净现金流出107,002千元,同比转负[11] - 投资活动产生净现金流入74,447千元,同比转正[11]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84,671千元,同比下降6.93%[11][1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15.5%至3.85亿元人民币(去年末为4.56亿元人民币)[52] - 公司净现金状况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415.1百万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277.1百万元,主要原因是偿还应付票据减少人民币132.3百万元[106]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为人民币427.2百万元(2024年底:人民币587.6百万元),银行贷款为人民币150.1百万元(2024年底:人民币172.5百万元)[106] 资产和负债 - 总资产同比下降13.4%至人民币16.834亿元[2] - 净现金状况同比下降33.2%至人民币2.771亿元[2] - 净流动资产同比增长29.2%至人民币2.354亿元[2] - 总权益为1,231,539千元,较期初增长0.96%[9] - 总负债为451,865千元,较期初下降37.59%[9] - 借款总额为150,101千元,其中非流动借款120,618千元[9][20] - 应付账款及票款为155,925千元,较期初下降50.68%[9][19] - 受限制银行存款下降54.8%至1949.4万元人民币(去年末为4317.1万元人民币)[52] - 应收账款总额下降4.3%至1439.2万元人民币(去年末为1503.7万元人民币)[51] - 30天内账龄应收账款占比78.1%达1124.9万元人民币[51] - 物业及设备净值减少13.7%至9.06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10.49亿元人民币)[47] - 无形资产净值下降22.2%至125.0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160.6万元人民币)[47] - 公司总权益为人民币1,231.5百万元,较2024年底的人民币1,219.9百万元增加约1.0%[106] - 公司流动比率为1.7倍(2024年底:1.3倍),营运资金为人民币235.4百万元(2024年底:人民币182.1百万元)[106] - 短期贸易融资为人民币100.7百万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225.9百万元下降55.4%[112] - 受限制银行存款质押为人民币19.5百万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43.2百万元下降54.9%[112] - 抵押土地使用权和建筑物账面净值为人民币361.4百万元,作为人民币150.1百万元银行借款的抵押[112] - 公司非衍生金融负债未折现现金流总额为353,226千元人民币,其中一年内到期227,054千元,一至两年内到期34,882千元,两至五年内到期91,290千元[21] - 公司借款未折现现金流总额为159,142千元人民币,账面金额150,101千元,加权平均利率2.43%[2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借款未折现现金流总额185,370千元人民币,账面金额172,467千元,加权平均利率2.71%[22] - 应付账款及票款账龄分析:30天内54,804千元(占比35.2%),31-180天100,988千元(占比64.8%),总额155,925千元[63] - 借款结构:流动借款29,483千元(全部抵押),非流动借款120,618千元(全部抵押),借款总额150,101千元[65] - 加权平均借款年利率为2.43%(2024年度:2.71%)[66] - 公司银行借款加权平均实际年利率为2.43%(2024年底:2.71%),利率区间1.30%-3.50%[107] - 公司贸易融资额度为人民币390.0百万元,已使用人民币100.7百万元(2024年:人民币233.0百万元),加权平均利率1.00%[107] 资本开支和投资 - 资本开支17,437千元同比增长65.7%,膨化食品分部资本开支大幅增至5,647千元[33][34] - 资本开支为人民币17.4百万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12.9百万元增长34.9%[109] - 公司用于改善现有生产基地工程的资本开支约人民币17.4百万元[102] - 已签约未准备资本性承担总额为人民币20.8百万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26.2百万元下降20.6%[110] - 资本性承諾:已签约未拨备机器设备9,158千元,建筑物11,664千元,合计20,822千元[67] - 公司计提人民币5.4百万元在建工程一次性减值损失,因终止湖北孝感建设项目[102] - 战略投资项目公允价值损失约130万元人民币[94] - 无重大投资、收购或出售活动[111] 金融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 - 公司第3层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为20,867千元人民币,其中计入损益2,000千元,计入其他综合收益18,867千元[25] - 未上市权益投资公允价值2,000千元人民币,采用市场法估值,企业价值/销售比率3.05[28] - 非上市股权投资公允价值14,000千元人民币,采用贴现现金流法估值,贴现率13%[28] - 另一非上市股权投资公允价值4,867千元人民币,采用市场法估值,企业价值/销售比率0.86[28] - 第3层金融资产期初余额20,867千元人民币,期内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0千元,期末余额20,867千元[29] - 2024年第3层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损失总额4,694千元人民币,全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29] - 公司金融资产及负债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现金、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和借款,其公允价值与账面值相若[31] 其他收益和损失 - 其他收入净额6,073千元(2024年同期为损失109千元),主要因政府补助增至2,416千元[37] - 物业重估收益(除税后)为人民币522.9万元[7] - 物业重估收益(除税后)为5,229千元,同比增长400.86%[10] - 投资物业重估产生收益697.3万元人民币,确认为其他综合收益[47] 经营租赁和承诺 - 经营租赁应收未贴现付款:一年内6,587千元,1-2年6,575千元,2-5年9,765千元,5-10年2,763千元,总额25,690千元[70] 关联方交易 - 关联方交易:向连捷体育支付221千元(2024年同期:218千元)[73] - 关联方采购:向顺成面业采购288千元(2024年同期:69千元)[75] - 主要管理人员薪酬:约2,197千元(2024年同期:2,067千元)[76] 行业和战略 - 行业竞争加剧:消费者价格敏感度上升,进口品牌竞争及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升重塑行业格局[79][80] 其他重要内容 - 制成品周转期保持12日不变[2] - 已付股息为15,102千元[10] - 经调整EBITDA同比下降10.9%至人民币7020.9万元[2] - 经调整EBITDA为70209千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的78790千元人民币下降10.9%[92] - 购股权数量减少48.6%至274.8万份(去年同期为534.8万份)[57] - 购股权公允价值计算假设:授出日股价港币2.19元,行权价港币2.19元,预计波动率41%/39%/37%(2/3/4年),无风险利率0.18%/0.29%/0.45%[60] - 未宣派中期股息[115] - 无重大或有负债[110]
8个福建人,撑起中国休闲食品半边天
36氪· 2025-08-14 12:21
福建休闲食品行业概况 - 福建凭借独特地理位置和商业文化孕育出众多休闲食品龙头企业 撑起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半边天 [1] - 行业年产值超千亿 形成蛋黄派、小面包、肉松饼、糖果等多元化产品矩阵 [43] - 闽商群体以"敢为天下先"精神推动产业从模仿到创新 从区域走向全球 [44][45] 代表性企业及创始人 盼盼食品(蔡金垵) - 1996年创立 以亚运会吉祥物"盼盼"命名 首创变性薯片解决传统产品含油量高、保质期短痛点 [4][5] - 烘焙小面包三个月销量破亿 成为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等国际赛事官方赞助商 [5][6] 达利食品(许世辉) - 1989年创办美利食品厂(达利前身) 通过包装创新和低价策略推出达利园蛋黄派、可比克薯片等爆品 [9][10] - 2016年IPO后许世辉家族身价达506亿 连续三年蝉联福建首富 [10] 雅客食品(陈天奖) - 1993年创立 2003年首创维生素糖果 开发中国首块夹心太妃糖 [13] - 2025年战略聚焦"咸甜融合"全品类矩阵 布局综合性休闲食品领导品牌 [14] 亲亲食品(吴火炉) - 1991年以虾条产品起家 全国最早涉足休闲食品企业之一 1998年完成股份制改革 [19] - 2008年出售控股权给恒安 2016年分拆赴港上市 现主营膨化、果冻、零食、调料四大品类 [20][21] 福马食品(柯永开) - 1980年代转型糖果果冻生产 1999年产值达2亿 引入专家定位"休闲点心家族"战略 [24] - 品牌覆盖蛋糕、饼干、膨化食品 虽知名度有限但对福建休闲食品发展影响深远 [25] 回头客食品(黄福阳) - 2006年创立 将铜锣烧品类做到全国销量第一 华夫饼连续5年领跑市场 [27] - 近年推出黑豪、烟火气等新品牌 以"匠心+创新"策略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28][29] 好彩头食品(陈忠实) - 2005年创立 2008年推出小样酸Q糖和水晶糖斩获品类销量冠军 [32] - 2014年进军饮料市场 小样乳酸菌一鸣惊人 近年重点布局县域渠道和双轮驱动战略 [33] 豪士食品(叶跃辉) - 2008年创办 2016年乳酸菌口袋面包引爆市场 工厂自动化程度达配料误差≤0.2% [38][39] - 目标"让世界爱上中国面包" 新品需经200次以上试吃调整 年产能规划70亿 [40][41] 行业特征 - 产业集群效应显著 形成奇峰、丹夫、友臣等品牌共同构建的"福建版图" [42] - 创新驱动发展 企业通过产品研发(如维生素糖果)、营销创新(如娱乐营销)持续突破 [13][33] - 全产业链整合能力强 从手工作坊升级为自动化国际生产基地 [39][41]
亲亲食品(01583) - 截至二零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6 17:11
股本信息 - 本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1000万港元,股份10亿股,面值0.01港元[1] - 本月底已发行股份总数为7.55096557亿股,库存股份为0[2] 购股期权 - 购股期权计划2021年8月23日授出,上月底结存274.8万股,本月失效8.4万股,月底结存266.4万股[3] - 本月底可行使期权发行或转让股份总数为4490.5655万股[3] - 本月行使期权所得资金总额为0港元[3]
亲亲食品(01583.HK)拟8月15日举行董事会会议批准中期业绩
格隆汇· 2025-07-31 17:12
公司财务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15日举行董事会会议 [1] - 会议将批准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 [1] - 会议将考虑派付中期股息 [1]
亲亲食品(01583) - 董事会会议召开日期
2025-07-31 17:06
会议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15日举行董事会会议[3] - 会议将批准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业绩[3] - 会议将考虑派付中期股息(如有)[3] 董事会构成 - 公告日期公司董事会有8名董事[3] - 其中3名为执行董事,2名为非执行董事,3名为独立非执行董事[3]
2025年大杯什锦果冻品牌推荐:果冻新势力崛起, Z 世代甜品自由催生行业新变局
头豹研究院· 2025-07-10 20: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中国大杯什锦果冻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在休闲食品市场占据一定份额,凭借丰富口味、独特口感和大容量包装受消费者喜爱,市场规模呈增长趋势,未来竞争将更激烈,企业需创新提升产品品质与服务水平以推动市场繁荣发展 [4][28] 市场背景 摘要 中国大杯什锦果冻行业发展快,在休闲食品市场有份额,满足消费者不同场景食用需求,受年轻群体喜爱 [4] 大杯什锦果冻定义 大杯什锦果冻是将多种口味果冻混合在大容量包装内,每杯净含量 150 克以上,以水、白砂糖等为原料制成的凝胶状休闲食品 [5] 市场演变 中国果冻行业 80 年代中期在天津和广东萌芽,90 年代中期至世纪末向产业化转变,21 世纪初至 2015 年前后成全球最大市场,2016 年至今加速转型升级,个性化和高端化成主流 [6] 市场现状 市场规模 2023 年大杯什锦果冻行业市场规模达 224 亿元,2018 - 2023 年复合增长率为 2.29%,消费场景聚焦女性主导的休闲场景,健康型果冻占比从 2018 年的 12%提升至 2023 年的 28%,短期靠健康化创新与渠道变革增长,长期自动化生产和场景渗透将支撑未来 4 年 4%的复合增速,预计 2028 年市场规模突破 272 亿元 [7][8] 市场供需 市场供给情况 行业产能规模持续扩张,年产能超 10 亿杯,头部企业推进智能化产线升级,产品创新健康化趋势显著,供应链整合上头部企业自建原料基地 [9] 市场需求情况 客单价 15 - 25 元的高端产品复购率达 60%,72%的消费者关注低糖、无添加配方,功能性果冻增长迅猛,线上渠道占比 35%,线下便利店与茶饮店联名款产品占比 42% [10] 市场竞争 市场评估维度 产品力 原料真实性重要,果汁含量≥30%,无防腐剂添加,功能性创新包括添加益生菌、引入代餐概念等 [11] 品牌力 渠道覆盖率体现市场渗透能力,一线品牌在药店、商超铺货率>80%,社交媒体声量反映在年轻消费群体中的影响力 [13] 技术力 先进生产工艺如 HPP 冷杀菌、自动化灌装技术,冻干技术可保持保质期活性 [14] 市场竞争格局 行业竞争格局分明,仙之宝、蜡笔小新等为第一梯队,喜之郎、亲亲果冻等为第二梯队,头部企业主导市场,未来新兴和跨界品牌将冲击一线品牌 [15] 十大品牌推荐 包括喜之郎、亲亲、蜡笔小新、溜溜梅、旺旺、仙之宝、盐津铺子、巧妈妈食品、徐福记、马大姐等品牌,各有产品特色 [16][17][18] 发展趋势 健康化革新成消费新宠 健康饮食理念影响市场,低糖、无糖产品及富含天然果汁等的果冻受青睐,品牌增加水果果肉含量、替换甜味剂,升级生产工艺 [26] 个性化与高端化引领潮流 年轻消费群体驱动市场个性化与高端化,企业与 IP 合作,推出高价位产品满足品质要求 [27] 竞争格局变革催生新机遇 头部企业占据主导地位,新兴和跨界品牌冲击现有格局,未来竞争更激烈,企业需创新提升竞争力 [28]
亲亲食品,果冻难卖
凤凰网财经· 2025-03-22 18:16
核心观点 - 亲亲食品在连续3年亏损后于2024年扭亏为盈,主要得益于不良资产处置亏损的消除和管理效率提升,但果冻主业销售仍下滑6.5% [2][3] - 公司通过新兴零食渠道部分抵消传统渠道下滑,但膨化食品成为增长主力(+13.7%),占总收入31.3%,而果冻占比降至53.3% [3] - 2019-2021年公司通过亲亲(中国)投资布局新消费赛道,累计亏损超3200万元,2022年起暂停投资并开始撤退 [5] - 公司现由恒安国际许连捷长子许清流执掌,其自2003年起在亲亲食品历练,2021年同时担任恒安国际行政总裁和亲亲食品董事长 [6][8]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9.97亿元(+1.5%),净利润2113万元(对比前3年亏损) [3] - 果冻销售额5.31亿元(-6.5%),少卖3600万元,毛利率28.6%(+1.1pct) [3] - 膨化食品销售额3.12亿元(+13.7%),调料产品0.74亿元(-6.6%),糖果及其他0.81亿元(+31.3%) [3] - 2021-2023年投资业务分别亏损1510万元、940万元、780万元,其中华稼食品单笔损失861.6万元 [5] 业务结构 - 传统果冻渠道受量贩零食冲击,通过零食品牌店开拓新渠道但未能完全弥补传统渠道下滑 [3] - 膨化食品通过开拓南方、西南及西北新市场实现增长 [3] - 果冻产品线新增亲亲吸果冻、轻零冻及0卡产品以适应市场需求 [2] 资本运作 - 2008年恒安系以2.6亿港元收购51%股权,2011年营收达15.43亿港元峰值后持续低于10亿元 [6][8] - 2019年设立亲亲(中国)投资,先后投资汉口二厂汽水、永璞咖啡、Taste Room等,持股比例普遍低于10% [5] - 2022年暂停新投资并开始处置资产,明确短期不再投资非上市公司股权 [5] 管理层变动 - 创始人吴火炉2001年与宝洁合作建立品客薯片生产基地 [6] - 2017年许清流接任董事长,2021年同时执掌恒安国际但仍兼任亲亲食品董事长 [8] - 公司现为恒安系第四大业务板块,曾位列许连捷考虑出售的资产名单 [6][8]
果冻销售未达目标,米酒卖得好老牌休闲零食企业亲亲食品去年扭亏为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3-18 20:50
文章核心观点 - 亲亲食品2024年扭亏为盈,营收同比小幅增长但增速放缓,各产品品类表现不一,公司通过收紧投资、关闭亏损基地等提升盈利能力,未来需思考重回10亿营收规模和提升盈利能力的问题 [1][2][8]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9.96亿元,同比增长1.5%,股东应占利润2113.0万元,上年同期亏损200.2万元,营收增速放缓,净利润时隔三年回归正值 [2] - 2024年营收同比小幅增长,但增速较往年放缓,营收规模未回到2015年10亿元以上水平 [6] 各产品品类表现 - 果冻是销售额占比最大品类,2024年销售额5.31亿元,同比下降约6.5%,占总收入比例53.2%,近年来销售额在5亿元上下徘徊,2024年未达集团目标 [3] - 调料业务表现不佳,2024年销售额同比下降6.6% [3] - 膨化食品是第二大品类,近五年销售额呈增长态势,2024年销售额3.12亿元,同比增长13.7% [3] - 糖果及干果、坚果、饼干、烘焙、米酒等其他产品2024年销售额同比增长三成,主要因米酒新产品销量增加 [4] 公司策略调整 - 2021 - 2023年投资净亏损分别为1512万元、937万元、779万元,2024年净亏损为0元且未增加投资新项目,未来仍会寻找投资机遇 [7] - 2024年关闭持续亏损的宁夏生产基地,生产设施处置损失约610万元 [7] 公司盈利相关 - 2024年度毛利率为28.3%,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但较2014年的42.4%下滑不少 [8] 公司面临挑战与思考 - 渠道端零食量贩店和电商平台兴起、竞争格局中新兴零食品牌增多、消费需求端健康化和方便化趋势对公司构成挑战 [8] - 扭亏为盈后,公司需思考重回10亿元营收规模和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的问题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