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力控股(01933)

搜索文档
元力控股(01933) - 2024 - 年度财报
2024-07-22 16:31
公司公告与会议 - 公司2024年末期业绩公告将于2024年6月26日发布[18] - 公司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4年9月16日举行[19] 公司地址 - 公司主要营业地点位于中国北京海淀区上地三街9号嘉华大厦E座9层[20] - 公司香港主要营业地点位于九龙观塘道348号宏利广场5楼[27] 公司管理层与职责 - 公司董事会主席王东斌先生负责整体业务的企业策略计划及发展[53] - 公司行政总裁吴战江先生负责智能城市物联网和智能能源物联网业务的技术研发和商业应用[53] - 公司执行总裁吴洪渊先生负责物联网业务的运营和管理[53] - 公司执行董事李抗英先生负责投资、并购相关事务[53] - 公司创始人吴战江先生自2019年6月1日起担任行政总裁,负责智慧城市物联网与智慧能源物联网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商业推广[57] - 吴洪渊先生自2019年6月1日起调任执行总裁,专注于物联网运营及管理[58] - 李抗英先生为公司创始人及执行董事,主要负责投资与并购事务[60]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吴光发先生拥有逾20年企业、投资及财务管理经验[62] - 韩彬先生拥有逾20年中国电力营销系统市场经验,曾任职于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4] - 王鹏先生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电力系统及自动化领域的博士学位,现任华北电力大学教授[65][66] -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李彦民先生自2016年4月起担任副总经理,负责软件系统及硬件项目管理[67] - 周仁芝女士自2020年12月起担任首席财务官,拥有超过10年会计、财务管理及资本运作经验[69] - 公司秘书许茵珊女士自2020年10月30日起任职,拥有超过18年企业服务经验[70]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智慧能源业务将扩展至水、气、热、油等多种能源行业,提供全链条的数字化改造定制服务[91] - 公司自2013年进入智慧城市领域,致力于通过数字化技术提升城市韧性和适应性[93] - 公司致力于电力信息技术和智慧城市物联网领域的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78] - 公司智慧生活业务致力于通过数字化技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93] - 公司预计到2030年和2060年,电能占全社会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分别达到约35%和70%[102][105] - 公司计划通过平台数据积累和AI技术应用,拓展能源数字化业务规模,构建更丰富的能源互联网服务场景[96][99] - 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物联网网关产品π芯已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智慧灯杆和济南市、保定市智慧垃圾分类驿站等项目中应用[108][109] - 公司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部署了设计研发团队和实施团队,构建了“两级三线”的全国信息化服务管理体系[110][113] - 公司具备CMMI五级、信息系统集成三级及ISO9000/14000/20001/27000管理体系等41项管理资质、59项检测报告、25项国家专利和185项软件著作权[117][119] - 公司自主研发的ARSP平台是企业云应用系统的开发和运行支撑平台,专注于物联网产品研发的π点实验室开发了“随插即用,通电通网”的物联网硬件产品π芯[116][118] - 公司在电力信息化领域深耕近30年,主要技术和管理人员平均司龄20年以上,与国家电网、内蒙古电力公司有长期深度合作[111][114] - 公司形成了贯穿平台研发、大数据运营、系统软件开发,涵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等全方位的技术体系[112][115] - 公司作为能源行业信息化服务商,深度参与电网企业的战略落地和创新业务实现过程,提供创新方案设计、系统研发、产品部署实施、集成运维服务的综合性解决方案[103][106] - 公司抓住新能源发展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等重要产业机遇,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96][99] 财务数据与业绩 - 公司年度总收入为490,552,000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691,000元人民币[124][125] - 销售软件及解决方案收入增长83,043,000元人民币,主要由于电网公司对电力信息系统和配套硬件的维护和升级需求增加[125][127] - 提供技术服务收入下降9,533,000元人民币,公司继续为电网企业和能源企业提供技术及运维服务[125][127] - 销售产品收入下降32,819,000元人民币,主要由于部分泛在电力物联网产品销售合同于此前年度已执行完毕[126][128] - 公司整体毛利率从21.1%下降至15.7%,主要由于业务扩张中增加外包人工成本及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新项目报价调整[134][135] - 公司行政及其他经营费用下降1,086,000元人民币,研发费用下降5,402,000元人民币,主要由于提高研发效率及缩短研发工时[138][140] - 公司贸易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净值增长65,939,000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17.3%[144][145] - 公司存货及合同成本增长39,279,000元人民币,主要由于年末大型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数量和规模较上年增加[150][151] - 公司研发支出同比下降18.1%,截至2024年3月31日,累计注册25项专利和185项软件著作权[154][155] - 公司流动比率从2023年的1.87倍下降至2024年的1.71倍,净流动资产为人民币260,298,000元[156][161] - 公司资本负债比率从2023年的6%上升至2024年的22%[157][162] - 公司银行借款从2023年的人民币73,631,000元增加至2024年的人民币142,375,000元,利率为2.2%至4.9%[160][165] - 公司最大客户占贸易应收款项及合同资产的26%,五大客户占比为73%[168][174] - 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无重大投资、收购或出售子公司及联属公司[180][182][189] - 公司无重大或有负债,且无合同承诺[171][177][184] - 公司已发行股份数量为503,927,177股,与2023年持平[179][187] - 公司目前没有重大投资及资本资产的计划[190]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没有重大或然负债[191] - 公司具备充足的现金及银行信贷,以支持一般业务过程中的贸易活动[192] - 公司管理层密切监控贸易应收款项及流动资金状况,以确保满足资金需求[193]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有1000万元人民币的银行存款作为银行借款的担保[194] - 公司没有通过融资租赁持有的物业、厂房及设备[195] - 公司主要业务以人民币进行,外汇风险有限,但将密切监控汇率风险并探索外汇对冲选项[196]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员工总数约为517人,员工福利费用为9980万元人民币[197] - 公司薪酬政策基于员工的资历、经验和工作表现,酌情奖金则取决于工作表现、公司财务表现及市场状况[198] - 公司在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内遵守了所有适用的中国及香港法律法规[199] 行业与市场动态 - 2023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达9.2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80] - 2023年中国清洁能源发电量达3.1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8%[80] - 2023年全国电力交易中心累计组织完成市场交易电量5.6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61.4%[84] - 截至2023年末,中国新能源车保有量达204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4.7%[89] - 2023年中国电力市场化进程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和建设通知发布[83] - 2023年中国经济复苏乏力,公司顺应国家政策要求,坚守高质量发展[79] 公司核数师与投资者关系 - 公司核数师为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17] - 公司投资者关系联系人可通过传真+852 2262 7843或电子邮件renzhi.zhou@oneforce.com.cn联系[31]
元力控股(01933)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06-26 17:22
收入与利润 - 公司2024年收入为490,55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0%,主要增长点集中在销售软件及解决方案业务板块[1] - 公司2024年股东应占溢利为8,357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4,213千元人民币,主要由于毛利下降、减值亏损增加及财务成本上升[3] - 公司2024年收入为490,55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1%[21] - 公司2024年经营溢利为12,259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6.5%[21] - 公司2024年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年内溢利为8,357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4.3%[21] - 2024年公司总收入为490,552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449,861千元人民币增长9.05%[42] - 2024年综合除税前溢利为8,436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34,015千元人民币下降75.20%[47] - 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8,436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34,015千元人民币大幅下降[54]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8,357,000元,较2023年的32,570,000元大幅下降[61] 毛利率与成本 - 公司2024年毛利为77,078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8.8%,毛利率从21.1%下降至15.7%,主要由于业务扩张中人工成本上涨及市场竞争加剧[2] - 公司2024年整体毛利率为15.7%,较2023年的21.1%下降,主要由于业务扩张中人工成本上涨及市场竞争加剧[16] - 2024年可申报分部毛利为77,078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94,879千元人民币下降18.76%[46] - 2024年已售存货成本为412,283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354,132千元人民币增长16.42%[52] 业务板块收入 - 公司2024年销售软件及解决方案收入为177,06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3,043千元人民币,主要由于电网公司对电力信息系统和配套硬件的维护和升级需求增加[15] - 公司2024年提供技术服务收入为280,587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533千元人民币[15] - 公司2024年销售产品收入为32,904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2,819千元人民币,主要由于部分泛在电力物联网产品销售合同于此前年度已执行完毕[15] - 2024年销售软件及解决方案收入为177,061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94,018千元人民币增长88.33%[42] - 2024年提供技术服务收入为280,587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290,120千元人民币下降3.29%[42] - 2024年销售产品收入为32,904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65,723千元人民币下降49.94%[42] 研发与技术创新 - 公司2024年研发支出为24,510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8.1%,但累计申请/注册25项专利及185项软件著作权[20] - 2024年研发成本(摊销除外)为24,510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29,912千元人民币下降18.06%[52] - 2024年研发成本加计抵扣的税项影响为-5,044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4,964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54] 财务状况与现金流 - 公司2024年贸易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净值为447,73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3%[18] - 公司2024年存货及合同成本为58,704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279千元人民币,主要由于大型信息化建设项目数量增加[19] - 公司2024年流动资产净额为260,29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23] - 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录得经营现金净流出人民币48,279,000元,而2023年为流入人民币3,901,000元[28] - 公司承诺在一年内发生非经营现金流出人民币135,183,000元,包括偿还银行贷款人民币132,455,000元和支付利息人民币2,728,000元[28]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的流动资产超过其流动负债人民币260,298,000元,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248,408,000元[28] - 公司银行结余和现金总额从2023年的人民币55,517千元增长至2024年的72,891千元,增长31.3%[70] - 公司贸易应付款项从2023年的人民币136,682千元增长至2024年的151,932千元,增长11.1%[72] - 公司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开支从2023年的人民币58,095千元增长至2024年的59,111千元,增长1.7%[73] - 公司短期银行贷款总额为142,375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73,631千元人民币增长93.4%[74] - 公司长期银行贷款为9,920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3,000千元人民币增长230.7%[74] 员工与薪酬 - 公司2024年行政及其他经营费用为48,498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2%,主要由于研发费用下降5,402千元人民币[17] - 2024年员工成本为99,845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04,090千元人民币下降4.08%[50] - 2024年董事薪酬总额为3,703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3,626千元人民币略有增加[59] - 2024年五位最高薪酬人士的薪酬总额为3,791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2,613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60] - 公司2024年3月31日员工总数为517人,较2023年的538人减少3.9%[82] - 公司2024年度雇员福利开支总额为99.8百万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04.1百万元人民币减少4.1%[82] 资产与负债 - 公司2024年物业、厂房及设备的账面净值为6,226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7,899千元人民币有所减少[63] - 公司2024年无形资产的账面净值为3,335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8,835千元人民币大幅减少[64] - 公司合同资产从2023年的人民币61,004千元减少至2024年的49,199千元,减少19.4%[67]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从2023年的人民币406,822千元增长至2024年的484,717千元,增长19.1%[68] 其他财务信息 - 公司应用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的修订,包括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第17号、国际会计准则第8号、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和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32] - 公司未完成服务项目的收入确认取决于对服务合同总结果的估计,以及迄今已进行的工作[34] - 贸易应收款项及合同资产的减值拨备根据有关预期亏损率的假设计算[35] - 存货按成本或可变现净值的较低者列账,管理层根据现行市况及类似性质的过往经验估计可变现净值[36] - 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无形资产的减值测试在情况显示账面值不可收回时进行[38] - 公司主要为中国电网及配电公司设计、执行、提升及升级软件系统及提供技术服务,以及销售产品[41] - 2024年即期税项为2,277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3,390千元人民币下降32.83%[53] - 2024年实际税项开支为79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445千元人民币显著减少[54] - 公司附属公司北京爱朗格瑞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26,136,174元,主要从事软件系统设计、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65] - 公司联营公司北京北控智科能源互联网有限公司的权益为36.59%,2024年收入为人民币3,980千元,较2023年增长20.2%[66] - 公司在研软件系统成本从2023年的人民币19,425千元增长至2024年的58,704千元,增长202.2%[66] - 公司2024年度未派付末期股息,与2023年相同[80] - 公司2024年度综合财务报表已由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审核,无保留意见[86] - 公司2024年度综合财务状况表、综合损益表及其他相关附注的初步年度业绩数字与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一致[87] - 公司2024年度未发生任何重大报告期后事项[88] - 公司2024年度业绩公告将刊登于公司网站及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网站[89] - 公司2024年度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4年9月16日举行[79] 行业与市场 - 2023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达9.2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清洁能源发电量达3.1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8%[6] - 2023年全国电力交易中心累计完成市场交易电量5.6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61.4%[7] - 截至2023年末,中国新能源车保有量达2,04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4.7%[8]
元力控股(01933) - 2024 - 中期财报
2023-12-20 16:30
电力行业发展趋势 - 2023年上半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约为4.3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16] - 2023年6月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提出加强电力供应支撑体系、新能源开发利用体系、储能规模化布局应用体系、电力系统智慧化运行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10] - 随着电价市场化、电力系统集成可再生能源比例增加和能源消费电气化,电价波动逐步加大,接入电网的设备呈指数型增加[17] 公司业务与技术发展 - 公司智慧能源业务通过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智慧能源系统,助力能源企业创新业务价值[11] - 公司智慧生活业务将能源行业数字化平台建设与运营经验迁移至城市治理和个人生活领域,加速城市应变和调适能力[12] - 公司是能源信息技术行业的领先技术企业,已在电力和能源信息技术领域深耕27年[22] - 公司持续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能源技术,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11] - 数字经济的发展为能源行业和全社会带来巨大市场空间,通过数智化与信创化共振,实现产品创新数字化、生产运营智能化、用户服务敏捷化、产业体系生态化[13] - 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为中国电网及配电公司设计、执行、提升及升级软件系统及提供技术服务,以及销售产品[197] 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总收入为253,685,000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4,309,000元人民币[33] - 销售软件及解决方案收入同比增长23,675,000元人民币,主要得益于国家电网等大型信息化建设项目[34] - 提供技术服务收入同比增长43,371,000元人民币,主要由于服务类型和范围扩大[34] - 销售产品收入同比增长7,263,000元人民币,主要由于LED大屏和运营系统设备销售增长[34] - 公司整体毛利率从19.0%下降至16.2%,主要由于劳务外包成本上涨[36][38] - 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为253,685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4%[166] - 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毛利为40,99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3%[166] - 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经营溢利为3,792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9.7%[166] - 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除税后溢利为2,821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0.9%[166] - 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每股基本盈利为0.57人民币分,同比下降70.9%[166]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的总收入为人民币253,685,000元,较2022年同期的179,376,000元增长41.4%[199] - 公司2023年上半年销售软件及解决方案的收入为人民币64,330,000元,较2022年同期的40,655,000元增长58.2%[199]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提供技术服务的收入为人民币166,650,000元,较2022年同期的123,279,000元增长35.2%[199] - 公司2023年上半年销售产品的收入为人民币22,705,000元,较2022年同期的15,442,000元增长47.0%[199] 资产与负债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无形资产账面值为4,952,000元人民币,较2023年3月31日减少3,883,000元人民币[3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值为6,939,000元人民币,较2023年3月31日减少960,000元人民币[3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及合同资产账面值为468,554,000元人民币,较2023年3月31日增加25,757,000元人民币[4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存货及其他合同成本账面值为43,017,000元人民币,较2023年3月31日增加23,592,000元人民币[42] - 存货及其他合同成本在2023年9月30日达到约人民币43,017,000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19,425,000元显著增加[44] - 2023年9月30日的流动资产净额为256,799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3月31日增长3.4%[170] - 2023年9月30日的资产净额为271,625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3月31日增长1.2%[170] - 2023年9月30日的银行结余及现金为20,743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3月31日下降62.6%[170] - 2023年9月30日的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为401,561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3月31日增长5.2%[170] - 2023年9月30日的非流动负债为5,383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3月31日增长46.4%[170] - 公司2023年9月30日的权益总额为271,625,000人民币,较2023年4月1日的268,467,000人民币有所增加[177] - 公司2023年9月30日的保留溢利为67,030,000人民币,较2023年4月1日的64,209,000人民币有所增加[177] - 公司2023年9月30日的流动资产超过流动负债256,799,000人民币,较2023年3月31日的248,408,000人民币有所增加[182] - 公司2023年9月30日的流动资产超过流动负债人民币256,799,000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248,408,000元有所增加[185] 现金流 - 2023年9月30日的经营现金流出为61,453,000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19,184,000人民币显著增加[179] - 2023年9月30日的投资现金流出为48,000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1,968,000人民币大幅减少[179] - 2023年9月30日的融资现金流入为26,327,000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8,169,000人民币显著增加[179] - 公司2023年9月30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0,743,000人民币,较期初的55,517,000人民币减少[179]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经营活动净流出为人民币61,453,000元,较2022年同期的19,184,000元大幅增加[185] 研发与员工 - 研发支出在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内达到人民币17,913,000元,较去年同期的7,174,000元增加约人民币10,739,000元[46][47] - 员工总数从2023年3月31日的538人减少到2023年9月30日的455人[65] - 员工福利开支总额在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内约为人民币48,842,000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65] 股东与股份 - 公司于2023年9月30日有503,927,177股已发行股份[56] - 公司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持有的股份数量均为60,00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1.91%[82] - 主要股东熊卫琴、安宁、张建华各自通过配偶权益持有60,00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1.91%[91] - Smart East、Main Wealth、Union Sino各自持有60,00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1.91%[91] - Long Eagle、Toplight Management Limited、曹明达各自持有60,00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1.91%[93] - 庞紫倩通过配偶权益持有60,00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1.91%[93] - Chance Talent持有36,38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7.22%[93] - CCBI Investments、建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建行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建行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各自持有36,38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7.22%[93] - 达伟国际有限公司持有124,191,177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4.64%[93] 购股权与股份奖励计划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未购回、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98]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未授予任何购股权[105] - 公司知悉根据2023年1月1日生效的《上市规则》第17.03A条,股份计划的参与者应仅包括员工参与者、相关实体参与者及服务提供商[106] - 公司获准进一步授出可认购合共最多50,392,717股股份的购股权,相当于已发行股份约10%[116][120] - 任何12个月期间向各参与人士已发行及因行使购股权而可能发行的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公司当时已发行股本1%[117][121] - 购股权的行使价须至少为授予日期收市价或前五个营业日平均收市价中的较高者[118][122] - 参与人士可于授出购股权要约日期起计21日内接纳购股权,且购股权可于授出日期起计10年内行使[119][123] - 截至2023年4月1日和2023年9月30日,根据计划授权限额可供授予的期权和奖励数量均为50,392,717股[126][130] - 购股权计划的有效期自2018年2月5日起计为期十年,剩余年期约为五年[127][131] - 公司于2018年7月27日采纳股份奖励计划,以认可和奖励对集团增长和发展有贡献的合资格参与者[133] - 公司于2018年8月27日和2019年8月2日分别向股份奖励计划的受托人提供300万港元和200万港元用于从市场购买股份[134] - 公司将在符合上市规则17.03A条及交易所规定的过渡安排下,向合资格参与者授予股份奖励[135] - 股份奖励计划自2018年7月27日起有效期为10年,截至报告日剩余期限约为5年[15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股份奖励计划下可供发行的股份总数为8,512,000股,约占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7%[140] - 股份奖励计划期间所有授予的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公司已发行股本的3%,单个参与者的股份上限不得超过1%[14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未向任何合资格参与者授予股份奖励[140] - 股份奖励计划下可供授予的期权和奖励数量不得超过50,392,717股,约占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146] - 公司于2018年8月27日和2019年8月2日分别拨出3.0百万港元和2.0百万港元用于股份奖励计划[136] - 股份奖励计划的参与者包括公司员工、董事、股东、顾问及子公司等[139] - 股份奖励计划的归属日期由董事会自行决定[147] - 接受股份奖励时无需支付任何金额,除非董事会另有决定[148] - 股份奖励计划的行使有效期未设定,除非董事会另有决定[149] 其他 - 公司未持有任何重大投资,无重大收购及出售资产与合并事宜[52][54] - 公司预计在未来12个月内能够获得银行续贷或新贷款,以支持其运营[182] - 公司预计在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12个月内能够重续或取得新银行融资,确保持续经营[185] - 公司已应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的新修订的IFRSs于本会计期间的中期财务报告[194]
元力控股(01933) - 2024 - 中期业绩
2023-11-28 16:30
收入增长 - 公司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为253,685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4%,主要由于能源企业大型信息化建设项目和电网企业技术服务的增长[1] - 公司销售软件及解决方案收入为64,33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8.2%,主要由于国家电网等能源企业大型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实施[15] - 公司提供技术服务收入为166,65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2%,主要由于南方电网和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客户服务范围的扩大[15] - 公司销售产品收入为22,705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0%,主要由于LED大屏和运营系统设备的销售增长[15] - 收入从2022年的人民币179,376,000元增至2023年的人民币253,685,000元[31] - 公司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为人民币253,685,000元,较2022年同期的179,376,000元增长41.4%[46] - 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为提供技术服务,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为人民币166,650,000元,占总收入的65.7%[46] - 公司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软件及解决方案收入为人民币64,330,000元,较2022年同期的40,655,000元增长58.2%[46] - 公司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产品销售收入为人民币22,705,000元,较2022年同期的15,442,000元增长47.0%[46] - 公司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客户A收入为人民币102,972,000元,较2022年同期的52,373,000元增长96.6%[47] 毛利率下降 - 公司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毛利为40,99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3%,但毛利率从19.0%下降至16.2%,主要由于劳务外包成本上涨[2] - 公司销售软件及解决方案的毛利率为27.0%,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主要由于劳务外包成本上涨[16] - 公司提供技术服务的毛利率为13.8%,同比下降3.4个百分点,主要由于劳务外包成本上涨[16] - 公司销售产品的毛利率为2.7%,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主要由于劳务外包成本上涨[16] - 毛利从2022年的人民币34,081,000元增至2023年的人民币40,990,000元[31] - 公司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可申报分部毛利为人民币40,990,000元,较2022年同期的34,081,000元增长20.3%[49] 利润下降 - 公司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股东应占溢利为2,821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0.9%,主要由于研发成本增加10,739千元人民币[3] - 公司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每股盈利为0.57人民币分,同比下降70.9%[4] - 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期内溢利从2022年的人民币9,703,000元降至2023年的人民币2,821,000元[3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綜合除稅前溢利為2,046千元人民幣,較2022年同期的11,014千元人民幣下降81.4%[5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每股基本盈利為0.0057元人民幣,較2022年同期的0.0196元人民幣下降70.9%[60] 研发成本增加 - 研发支出从2022年的人民币7,174,000元增至2023年的人民币17,913,000元,同比增长约人民币10,739,000元[20] - 公司2023年研發成本為17,913千元人民幣,較2022年同期的7,174千元人民幣增長149.7%[53] 资产变动 - 无形资产账面值从2023年3月31日的人民币8,835,000元降至2023年9月30日的人民币4,952,000元[17] - 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值从2023年3月31日的人民币7,899,000元降至2023年9月30日的人民币6,939,000元[17]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及合同资产账面值从2023年3月31日的人民币442,797,000元增至2023年9月30日的人民币468,554,000元[18] - 存货及其他合同成本账面值从2023年3月31日的人民币19,425,000元增至2023年9月30日的人民币43,017,000元[1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無形資産賬面總金額為4,952千元人民幣,較2023年3月31日的8,835千元人民幣下降43.9%[6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貿易應收款項為428,190千元人民幣,較2023年3月31日的406,239千元人民幣增長5.4%[6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合同資産為66,993千元人民幣,較2023年3月31日的61,004千元人民幣增長9.8%[65]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总额为401,561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3月31日的381,793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66] - 公司银行结余和现金总额为20,743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3月31日的55,517千元人民币大幅减少[69] - 位于中国大陆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1,455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3月31日的47,253千元人民币显著下降[70] - 公司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为120,682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3月31日的136,682千元人民币有所减少[71] 财务指标 - 流动比率保持在1.87倍,与2023年3月31日持平[21] - 计息负债占资产净额从2023年3月31日的27.4%增至2023年9月30日的36.9%[22] - 公司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经营活动净流出为人民币61,453,000元,较2022年同期的19,184,000元大幅增加[36]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流动资产超过流动负债人民币256,799,000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248,408,000元有所增加[36] - 公司预计在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12个月内能够重续或取得新银行融资,并认为有充足的资金确保持续经营[36] 成本增加 - 公司2023年銷售成本為212,154千元人民幣,較2022年同期的145,242千元人民幣增長46.1%[53] - 公司2023年人力外包成本為155,554千元人民幣,較2022年同期的73,124千元人民幣增長112.7%[53] - 公司2023年員工成本為48,842千元人民幣,較2022年同期的48,593千元人民幣增長0.5%[52] - 公司雇员福利开支总额为48,842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48,593千元人民币略有增加[76] 公司策略与展望 - 公司策略以稳健的财务基础创造可持续回报,长远提升股东总回报[88] - 公告中的表现和运营业绩仅为历史数据,不保证未来业绩[89] - 公告中的前瞻性陈述和意见基于现有计划、估计与预测,涉及风险和不确定性[89] - 公司不承担更正或更新前瞻性陈述的义务,也不承担因前瞻性陈述未能实现而引致的责任[90] 其他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未建议派付中期股息[73] - 公司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为503,927,177股,面值为4,130千元人民币[74]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未购回、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86] -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已审阅公司报告期的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中期财务报表[91] - 自2023年10月1日起至公告日期,未发生任何可能影响公司的重大报告期后事项[92] - 中期业绩公告和中期报告将刊登于公司网站和香港交易所网站[93] - 公司董事会感谢管理层、雇员、业务伙伴、客户、供应商和股东的支持和信任[94]
元力控股(01933) - 2023 - 年度财报
2023-07-20 16:35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注册于开曼群岛,股份代号为1933[1] - 公司秘书为许燕珊,授权代表为王东斌和许燕珊[3] - 公司主要营业地点在中国北京海淀区[3] - 公司网站为www.oneforce.com.hk[5] - 公司创立于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中国香港和中国北京[6] 公司治理架构 - 公司董事会包括执行董事王东斌、吴战江、吴洪渊、李抗英,独立非执行董事吴光发、韩彬、王鹏[7] - 公司主席王东斌负责整体业务的企业战略规划和发展[8] - 公司秘书许燕珊女士自2020年10月30日起担任公司公司秘书,具有超过18年的企业服务经验[31] 财务状况 - 本年度公司收入增加73,157,000人民币,主要来源于软件和解决方案销售、技术服务提供和产品销售[1] - 销售成本同比增加66,550,000人民币,毛利率从23.4%下降至21.1%[2] - 行政及其他经营费用增加402,000人民币,主要由人工成本增加和其他费用减少引起[3] 资产负债情况 - 本集团在2023年3月31日的研发支出为29,912千元,较上一年增长了3%[1]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本集团的流动比率从2022年3月31日的2.02倍下降至1.87倍[2] - 本集团的资本负债比率在2023年3月31日为6%,较2022年3月31日的4%有所增加[2] 客户和业务 - 公司的主要收入来自内蒙古电力集团、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占总收入的89%以上[96] - 公司主要客户为电网公司,业绩呈现季节性波动风险[99] - 电网公司内部投资审批决策计划性强,每年第四季度签署合同及完工验收报告较多[99] 风险和挑战 - 集团持续投入研发活动,培育新产品和服务,但短期内未带来足够经济利益可能影响业务和盈利[102] - 集团将紧跟技术和行业发展趋势,提高研发活动成功率,降低创新业务风险[104] - 随着业务扩张,应收账款和营收快速增长,可能导致现金状况影响和运营资金需求增加[106] 公司治理和透明度 - 公司致力于高道德标准的企业治理,以实现长期目标和股东利益最大化[116] - 董事会已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致力于提高董事会的技能、经验和多元化[121] - 公司设定了至少在2024年12月31日前任命一名不同性别董事的目标,以实现董事会中女性代表的目标[123]
元力控股(01933) - 2023 - 年度业绩
2023-06-19 18:51
收入与利润 - 公司2023年收入为449,86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主要由于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业务的强劲发展[1] - 公司2023年股东应占溢利为32,57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549千元人民币,主要由于增值税加计扣除政策带来的其他收入增加[3] - 公司2023年净利润为32,570千元,同比增长47.9%,每股盈利为6.57分[19] - 公司2023年综合除税前溢利为34,015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8%[44] - 公司2023年总收入为449,86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4%[39] - 公司2023年收入为449,861千元,同比增长19.4%,毛利为94,879千元,同比增长7.5%[19] 毛利率与成本 - 公司2023年毛利为94,879千元人民币,毛利率从23.4%下降至21.1%,主要由于技术服务业务人力成本上涨和产品销售业务毛利率下降[2] - 公司2023年整体毛利率为21.1%,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主要由于技术服务业务人力成本上涨及产品销售毛利率下降[14] - 公司2023年销售成本为354,982千元,同比增长23.1%,主要受收入增长拉动[14] - 公司2023年总毛利为94,87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43] 业务收入 - 公司2023年销售软件及解决方案收入为94,01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875千元人民币,主要由于多项电网公司及能源企业大型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13] - 公司2023年提供技术服务收入为290,12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377千元人民币,主要由于为电网公司及能源企业客户提供的技术服务类型与范围扩大[13] - 公司2023年销售产品收入为65,723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905千元人民币,主要由于泛在电力物联网发展拉动相关硬件需求[13] - 公司2023年销售软件及解决方案收入为94,01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9%[39] - 公司2023年提供技术服务收入为290,12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0%[39] - 公司2023年销售产品收入为65,723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7%[39] - 公司2023年软件及解决方案收入为94,01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9%[43] - 公司2023年技术服务收入为290,12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0%[43] - 公司2023年产品销售收入为65,723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7%[43] 客户与市场 - 公司2023年逐步打开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市场,来自南方电网的收入大幅增加[13] - 客户A为公司2023年最大客户,贡献收入175,86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9%[39] - 客户B为公司2023年第二大客户,贡献收入104,363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8.5%[39] - 客户C为公司2023年第三大客户,贡献收入69,04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4%[39] 费用与支出 - 公司2023年行政及其他经营费用为49,584千元人民币,较上年小幅增长[3] - 公司2023年行政及其他经营费用为49,584千元,同比增长1%,主要由于人工成本增加1,680千元[15] - 公司2023年研发支出为29,912千元,同比增长3%,已申请/注册25项专利及172项软件著作权[18] - 公司2023年员工成本为104,09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8.6%[47] - 公司2023年研发成本为29,91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48] - 公司2023年实际税项开支为1,445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1.9%[49] - 公司2023年增值税加计抵减收入为4,228千元人民币,去年同期无此项收入[45] - 公司2023年退增值税收入为1,220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6.4%[45] 资产与负债 - 公司2023年无形资产净值为8,835千元,同比下降53.9%,主要由于累计摊销增加[16] - 公司2023年贸易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净值为381,793千元,同比增长29%,增幅略高于收入增幅[16] - 公司2023年存货及合同成本为19,425千元,同比增长34%,主要由于业务量增多[17] - 公司2023年流动资产净额为248,408千元,同比增长22.3%,资产总额减流动负债为272,144千元[21] - 公司2023年物业、厂房及设备的总账面净值为人民币7,899千元,较2022年的7,696千元略有增加[59] - 公司2023年无形资产账面净值为人民币8,835千元,较2022年的19,162千元大幅减少[61]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总额为人民币406,822千元,较2022年的311,804千元增长30.5%[65] - 公司银行结余和现金总额为人民币55,517千元,较2022年的37,924千元增长46.4%[68] - 公司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为人民币136,682千元,较2022年的95,227千元增长43.5%[69] - 公司短期银行贷款总额为人民币68,500千元,较2022年的44,705千元增长53.2%[71] 研发与创新 - 公司2023年研发支出为29,912千元,同比增长3%,已申请/注册25项专利及172项软件著作权[18] - 公司2023年研发成本为29,91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48] - 合资格研发开支在2022年9月30日之前可额外抵扣75%,之后可额外抵扣100%[53] 税务与政策 - 公司在中国(不包括香港)的附属公司需按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缴纳税款[52] - 北京爱朗格瑞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艾普智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享有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有效期至2025年10月17日[54] 薪酬与福利 - 公司2023年五位最高薪酬人士的薪酬总额为人民币2,613千元,较2022年的2,665千元略有下降[56] - 公司2023年董事薪酬总额为人民币3,626千元,较2022年的3,516千元增长3.1%[55] - 公司于2023年3月31日共聘用约538名雇员,较2022年增加约29%[79] - 公司本年度雇员福利开支总额为人民币104.1百万元,较2022年增加约169%[79]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公司已遵守上市规则附录14所载企业管治守则的所有守则条文[74] - 公司已遵守中国及香港一切适用法例及法规[81] - 公司年度综合财务报表已由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审核,无保留意见[83] - 公司年度业绩公告将刊登于公司网站及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网站[87] 股东与股息 - 公司已发行总股本最少25%由公众人士持有[72] - 公司未购回、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73] - 公司不建议派付本年度末期股息[77] - 公司将于2023年9月15日举行股东周年大会[76] 业务扩展与战略 - 公司智慧能源业务未来将扩展至水、气、热、油等多种能源行业,提供全链条的数字化改造定制服务[9] - 公司智慧生活业务通过数字化解决方案加速城市应变和调适能力,提升居民生活质量[11] 其他 - 公司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第121段的可行权宜方法处理合同收入[39] - 公司对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无形资产进行定期减值测试[35] - 公司根据预期亏损率假设计算贸易应收款项及合同资产减值[32] - 公司2023年租赁改造的可收回金额未发生减值[60] - 公司2023年无形资产未发生减值[61] - 公司附属公司北京爱朗格瑞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26,136,174元,主要从事软件系统设计、执行、提升及技术服务[63] - 公司联营公司北京北控智科能源互联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6,400,020元,公司持有36.59%的权益,主要从事智慧城市及能源互联网业务[64] - 公司在研软件系统存货金额为人民币19,425千元,较2022年的14,470千元增长34.2%[64] - 公司已售存货成本为人民币354,132千元,较2022年的287,484千元增长23.2%[64]
元力控股(01933) - 2023 - 中期财报
2022-12-22 17:02
财务表现 - 公司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为179,37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7%[117] - 公司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毛利为34,08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7%[117] - 公司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经营溢利为12,51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5%[117] - 公司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净利润为9,703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4%[117] - 公司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每股盈利为1.96人民币分,同比增长23.3%[117] - 公司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全面收入总额为10,75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2%[119] - 公司2022年9月30日的非流动资产为27,098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3月31日减少15.4%[123] - 公司2022年9月30日的流动资产为412,395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3月31日增长2.6%[123] - 公司2022年9月30日的流动负债为190,632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3月31日减少4.1%[123] - 公司2022年9月30日的资产净额为245,861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3月31日增长4.6%[123]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权益总额为245,861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9月30日的221,245千元人民币有所增长[132] - 2022年9月30日的保留溢利为43,278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9月30日的19,414千元人民币大幅增加[132] - 公司2022年9月30日的全面收入总额为10,751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9月30日的7,667千元人民币有所增长[132] - 公司2022年9月30日的汇兑储备为3,655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9月30日的2,901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132] - 公司2022年9月30日的股份溢价为140,018千元人民币,与2021年9月30日持平[132] - 公司2022年9月30日的法定储备为4,755千元人民币,与2021年9月30日持平[132] - 公司2022年9月30日的股本为4,130千元人民币,与2021年9月30日持平[132] - 公司2022年9月30日的其他储备为54,450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9月30日的54,452千元人民币略有下降[132] - 公司2022年9月30日的股份奖励计划所持股份为4,425千元人民币,与2021年9月30日持平[132] - 公司2022年9月30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6,670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9月30日的20,753千元人民币有所下降[135]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经营现金净流出为人民币19,184,000元,较2021年同期的19,641,000元有所减少[139][14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的流动资产超过流动负债人民币221,763,000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203,096,000元有所增加[139][142] - 公司预计在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12个月内能够重续或取得新的银行融资,并认为有足够的财务资源支持至少12个月的运营[139][142] - 公司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软件及解决方案销售收入为人民币40,655,000元,较2021年同期的27,247,000元增长49.2%[157] - 公司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技术服务收入为人民币123,279,000元,较2021年同期的91,422,000元增长34.8%[157] - 公司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产品销售收入为人民币15,442,000元,较2021年同期的44,841,000元下降65.6%[157] - 客户A的收入为54,684千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少于10%[162] - 客户B的收入为52,373千元,较去年同期的90,144千元有所下降[162] - 客户C的收入为23,832千元,较去年同期的20,064千元有所增长[162] - 软件及解决方案分部的收入为40,655千元,技术服务的收入为123,279千元,产品销售的收入为15,442千元,总计179,376千元[174] - 软件及解决方案分部的毛利为12,042千元,技术服务的毛利为21,237千元,产品销售的毛利为802千元,总计34,081千元[174] - 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综合除税前溢利为11,014千元,较去年同期的9,731千元有所增长[178] - 公司2022年9月30日止六個月的其他收入為3,584千元,其中增值稅附加扣除為3,234千元[182] - 公司2022年9月30日止六個月的員工成本為48,593千元,較2021年同期的14,276千元大幅增加[183] - 公司2022年9月30日止六個月的研發成本為7,174千元,較2021年同期的4,286千元增加[190] - 公司2022年9月30日止六個月的已售存貨成本為145,242千元,較2021年同期的131,489千元增加[190] - 公司2022年9月30日止六個月的實際稅項開支為1,311千元,較2021年同期的1,871千元減少[194] - 公司2022年9月30日止六個月的除稅前溢利為11,014千元,較2021年同期的9,731千元增加[194] - 公司2022年9月30日止六個月的折舊及攤銷為6,382千元,較2021年同期的7,141千元減少[190] - 公司2022年9月30日止六個月的貿易應收款、合同資産及其他應收款項減值虧損為6,954千元,較2021年同期的4,093千元增加[190] - 公司2022年9月30日止六個月的人力外包成本為73,124千元,較2021年同期的73,396千元略有減少[190] - 公司2022年9月30日止六個月的研發成本加計抵扣的稅項影響為1,664千元,較2021年同期的1,394千元增加[194] - 公司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归属于股东的利润为人民币9,703,000元,较2021年同期的7,860,000元有所增长[199] - 公司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基本每股收益基于495,415,177股普通股计算[199] - 公司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稀释每股收益未考虑未行使的股票期权的影响,因其具有反稀释性[200] 业务发展 - 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报告期内,公司发布了中期报告[6] - 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公司积极应对疫情常态化和双碳战略的挑战[7] - 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的通知》,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8] - 智慧能源是公司的基石业务,能源行业业务模式正在产生新的变化[9] - 智慧生活是公司的第二曲线,数字化解决方案加速城市应变和调适能力[10] - 2021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例为28%,预计2030年和2060年将分别达到35%和70%[13] - 截至2022年8月底,中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已达16.98亿户,首次超过移动电话用户数[14] -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2022年累计市场化交易电量预计达到1.11万亿千瓦时,2023年底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将达到80%左右[17][19] - 公司来自中国南方电网的收入同比增长约360%,来自内蒙古电力集团的收入同比增长约38%[17][19] - 公司参与国家电网的“营销2.0”项目,相关技术服务销售量显著增长,并开拓了新疆和青海市场[18] - 公司2022年收入增加约1586.6万元,主要由于软件及解决方案销售同比增长1340.8万元,技术服务收入增长3185.7万元[29][30] - 公司销售产品收入下降约2939.9万元,主要由于上年度新能源企业可视化展厅建设项目已完成[29][30] - 公司智能物联网网关产品“π芯”应用于北京门头沟区智慧灯杆项目,成为北京市首批智慧城市试点[21][24] - 公司将继续服务于智能电网向能源互联网的转型升级,推动可持续发展[23][25] 资产负债与现金流 - 公司2022年9月30日的无形资产账面值约为人民币13,773,000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19,162,000元有所下降[33] - 公司2022年9月30日的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值约为人民币6,771,000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7,696,000元有所下降[33] - 公司2022年9月30日的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及合同资产账面值约为人民币367,676,000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343,504,000元有所增加[35] - 公司2022年9月30日的存货及其他合同成本账面值约为人民币12,467,000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14,474,000元有所下降[36] - 公司2022年9月30日的研发支出计入当期损益金额为人民币7,174,000元,较2021年同期的4,286,000元有所增加[40] - 公司2022年9月30日的流动资产净额约为人民币221,763,000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203,096,000元有所增加[43] - 公司2022年9月30日的银行结余及现金约为人民币16,670,000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37,924,000元有所下降[43] - 公司2022年9月30日的短期银行贷款约为人民币54,631,000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47,520,000元有所增加[43] - 公司2022年9月30日的长期银行贷款约为人民币3,000,000元,2022年3月31日无长期银行贷款[43] - 公司高度重视现金流管理,疫情期间采取措施确保现金流稳定,并加强客户回款跟进[22][24] 员工与薪酬 - 公司2022年9月30日的员工总数约为487人,较2022年3月31日的417人有所增加[46] - 公司员工总数从2022年3月31日的约417名增加到2022年9月30日的约487名[51] - 公司员工福利开支总额从2021年9月30日的约人民币14,276,000元增加到2022年9月30日的约人民币48,593,000元[51] 股权与股东 - 公司董事王东斌、李抗英和吴战江各自通过受控法团持有公司60,000,000股股份,持股比例均为11.91%[58] - 公司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在报告期内未持有任何与公司业务有重大竞争的业务的权益[63][65] - 熊卫琴女士持有60,000,000股,占公司股份的11.91%[67] - 安宁女士持有60,000,000股,占公司股份的11.91%[67] - 张建华女士持有60,000,000股,占公司股份的11.91%[67] - Smart East持有60,000,000股,占公司股份的11.91%[67] - Main Wealth持有60,000,000股,占公司股份的11.91%[67] - Union Sino持有60,000,000股,占公司股份的11.91%[67] - Long Eagle持有60,000,000股,占公司股份的11.91%[69] - 王江平女士持有60,000,000股,占公司股份的11.91%[69] - Chance Talent持有40,200,000股,占公司股份的7.98%[69] - Great Attain International Limited持有124,191,177股,占公司股份的24.64%[69] 购股权与股份奖励计划 - 公司于2018年2月5日采纳购股权计划,旨在向选定参与者授予购股权,作为对其贡献的激励或回报[86] - 购股权计划允许向公司、子公司或投资实体的员工、非执行董事、供应商、客户、技术支撑提供者等授予购股权[86][88] - 购股权计划下可配发及发行的最高股份数目不得超过公司已发行股本的30%[92] - 公司于2020年9月16日举行股东特别大会,获准进一步授出可认购合共50,392,717股股份的购股权,约占已发行股份的10%[92] - 任何12个月期间向各参与者授予的购股权总数不得超过公司已发行股本的1%[92] - 购股权的行使价必须至少为授予日收市价或前五个营业日平均收市价中的较高者[94] - 参与者可在授予购股权后的21天内接受购股权,并在董事确定的期间内行使购股权,最长期限为10年[95] - 购股权计划自2018年2月5日起有效期为10年,截至报告日期剩余约6年[96] - 股份獎勵計劃的有效期自2018年7月27日起為期10年,可授出之相關股份總數不超過公司已發行股本的3%,單一參與者最高可獲1%的股份[102] - 公司於2018年8月27日及2019年8月2日分別撥出300萬港元及200萬港元用於股份獎勵計劃的市場購股[10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股份獎勵計劃受託人持有8,512,000股,尚未向任何參與者授予股份[104] - 購股權計劃的有效期自2018年2月5日起為期10年,截至報告日期剩餘約6年[99] 税务与政策 - 公司在中国内地的附属公司适用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与2021年同期相同[197] - 公司在中国内地的附属公司北京爱朗格瑞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艾普智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享有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有效期至2022年10月14日[197] - 公司在中国内地的研发支出可享受75%的加计扣除,用于所得税抵扣[197] - 公司在香港注册的附属公司适用两级利得税税率制度,首200万港元利润的税率为8.25%,超过部分税率为16.5%[197] - 公司在中国境外注册的附属公司根据所在国规则无需缴纳所得税[197] 风险管理 - 公司未采用正式的对冲会计政策,但通过密切监控外币汇率变动来管理外汇风险,并在必要时考虑签订远期外汇合约以降低风险[49][5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没有任何现金用于银行借款的抵押,而2022年3月31日的抵押金额约为人民币9,327,000元[50] 其他 - 公司所有业务和客户均位于中国,非流动资产也全部位于中国[179][180] - 中期財務報告涵蓋2022年9月30日的綜合財務狀況表及截至該日止六個月的財務數據[107]
元力控股(01933) - 2022 - 年度财报
2022-07-22 16:54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2022年末期业绩公告日期为2022年6月20日,股东周年大会日期为2022年9月16日[4] - 公司主要营业地点位于中国北京海淀区上地三街9号嘉华大厦E座9层[6] - 公司核数师为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注册办事处位于开曼群岛[4][5] - 公司投资者关系联系人可通过传真+852 2262 7843或电子邮件renzhi.zhou@oneforce.com.cn联系[9] - 公司集团架构包括元力控股有限公司、洪进国际有限公司、明安(香港)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14] 公司管理层及董事会 - 公司董事会主席为王东斌,行政总裁为吴战江,执行总裁为吴洪渊[16] - 王东斌拥有清华大学现代物理应用学士学位和核物理硕士学位,并在信息技术行业有超过20年经验[18] - 吴战江拥有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硕士学位,并在智能城市物联网和智能能源物联网领域有超过20年经验[18] - 吴洪渊拥有北京电力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电力系统通信学士学位,并在电力销售和管理系统行业有超过20年经验[18] - 李抗英负责公司投资、并购相关事务,拥有华北电力大学通信学士学位,并在中国大陆和香港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19] - 公司创始人王东斌先生拥有超过20年的信息技术行业经验,负责公司整体业务的企业策略计划及发展[20] - 公司行政总裁吴战江先生专注于智慧城市物联网与智慧能源物联网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商业推广[21] - 执行董事吴洪渊先生负责公司物联网运营及管理,拥有超过20年的电力营销系统行业经验[21][22] - 独立非执行董事吴光发先生拥有超过20年的企业、投资及财务管理经验,现任北京控股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24][25] - 独立非执行董事韩彬先生拥有超过20年的中国电力营销系统市场经验,曾任职于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4][28] - 高级管理人员李彦民先生负责公司软件系统和硬件的项目管理,拥有超过20年的电力销售和管理系统行业经验[29][30] - 首席财务官周仁智女士负责公司财务管理和合规保证,拥有超过10年的会计、财务管理和资本运作经验[31] - 公司董事会由七位董事组成,包括主席王东斌先生、行政总裁吴战江先生、执行总裁吴洪渊先生和李抗英先生,以及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144] - 董事会已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强调技能、经验、专业知识和观点的多样性,以符合集团业务需求[144] - 董事会将继续努力提高性别多样性,提名委员会将推荐合适的女性候选人,并在招聘中高层员工时确保性别多样性[146][151] - 董事会已评估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的独立性,认为其均符合上市规则的独立性要求[144] - 董事会负责制定和监督集团的整体战略、年度预算和业务计划,并评估公司表现[142] - 董事会主席王东斌先生负责领导董事会,确保董事会会议有效进行,并促进开放文化,鼓励董事积极参与[149] - 行政总裁吴战江先生负责管理集团业务,制定并成功实施集团政策,并对董事会负责[150] - 董事会已审阅公司企业管治政策及常规,包括上市规则、会计政策及相关法规的遵守及披露[144][147] - 董事会将继续优化企业管治常规,培养高度操守的企业文化[142] - 公司董事会于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内举行了四次董事会会议,整体出席率为100%[158] - 公司主席王东斌与执行董事定期举行会议,并与独立非执行董事举行无执行董事出席的会议[159][160] - 公司董事会定期会议通常提前14天通知,并在会议召开前不少于三天提供议程和相关文件[156]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可自如地向董事会提出独立意见[160] - 公司董事须至少每约三年轮值告退一次,并在股东周年大会上由股东重选连任[161][162] - 公司股东可根据公司章程细则提出董事候选人选举[164] - 公司董事在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均已遵守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第C.1.4条,参与持续专业发展,通过出席讲座、内部简报会或阅读资料以更新其知识与技能[170][173] - 公司董事在证券交易中均遵守了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176][179] - 公司秘书负责确保董事会全面获悉与集团有关的法律、法规及企业管治发展,并不时筹办讲座并发送参考资料[178][182] - 公司秘书许燕珊女士在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已参加逾15小时的相关讲座,符合上市规则第3.29条的要求[184][185]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致力于电力信息技术和智慧城市物联网领域的技术研究与应用,为能源企业、政府及公司客户提供定制化软件、解决方案、技术服务和硬件产品[37][42] - 公司通过能源企业的智能化转型,包括实时采集、质量监控、能耗分析等手段,实现能源的统筹规划、协调和优化配置,助力数字化电力网络建设[47] - 公司自成立以来深耕智慧能源领域,现已扩展至水、气、热、油等能源行业,为大型企业和工业用户提供全链条的咨询、设计、开发、实施和运维服务[47] - 公司助力电网企业、发电站、售电公司等客户实现数字化升级,沉淀平台能力,实现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和升级[58] - 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物联网网关产品π芯,应用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智慧灯杆建设,成为北京市第一批智慧城市试点[63] - 公司设计研发团队和实施团队覆盖三大电网公司总部和分部,分布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64] - 公司在电力信息化领域深耕26年,主要技术和管理人员平均司龄20年以上[65] - 公司形成了贯穿平台研发、大数据运营、系统软件开发的全面技术体系,涵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等[66] - 公司长期与国家电网、内蒙古电力公司有深度合作,并将电力客户的资讯化服务延伸至石油、水利、热力等能源领域[68] - 公司业务向上游扩展,从电网企业拓展至发电企业,与中国华能集团合作参与发电信息数字化项目[130] - 公司主要客户为电网公司,收入呈现高度季节性,第四季度合同签署和收入确认较多[131][134] - 公司来自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总收入的80%以上,对主要客户依赖较高[133] - 公司积极拓展新客户和新业务领域,以平滑业务和经营业绩的季节性波动[132][134] - 公司每年在研发活动上投入较大,持续开发新产品和服务,但短期未能商业化可能影响盈利能力[136][139] - 公司应收账款快速增长,主要客户为电网公司及相关企业,财务稳健但应收账款回收不及时可能影响现金流[138] - 公司通过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建立公平的晋升机制,以留住高素质人才[138] - 公司结合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积极开拓智慧生活领域的新市场和新业务[130][133] 财务与业绩 - 公司收入同比增长人民币83,038,000元,主要由于销售软件及解决方案收入增长人民币39,979,000元,提供技术服务收入增长人民币36,881,000元,以及销售产品收入增长人民币6,178,000元[75][76] - 公司整体毛利率从22.8%上升至23.4%,主要归因于毛利率较高的销售软件及解决方案收入大幅上涨,同比增长97%[79][80] - 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37%,达到人民币29,138,000元,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在中国注册了25项专利和153项软件著作权[84][85] - 公司销售成本同比增长人民币61,713,000元,主要由于收入增长拉动[79][80] - 公司行政及其他经营费用同比增长48%,达到人民币49,182,000元,主要由于研发费用增加[84][85] - 公司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无形资产净值为人民币19,162,000元,较2021年有所下降[87][89] - 公司贸易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总额为人民币311,804,000元,净值为人民币295,451,000元[92][93][94] - 公司贸易及应收票据净值为人民币83,305,000元,同比增长39%,略高于收入增幅[95][96] - 公司研发支出同比增长78%,达到人民币29,138,000元[103][104] - 公司流动净资产为人民币203,096,000元,同比增长16.7%[106][110] - 公司流动比率从2021年的2.17倍降至2022年的2.02倍[106][110] - 公司资本负债比率为4%,2021年为零[107][110] - 公司银行借款为人民币47,520,000元,年利率为2.45%至5.8%[109] - 公司最大客户占贸易应收款及合同资产的23%,前五大客户占80%[115] - 公司无合同承诺,未来租赁付款详情在附注23中披露[116] - 公司2022年3月31日的贸易应收款项及合同资产合计金额的23%来自最大客户,80%来自五大客户[117] - 公司2022年3月31日的银行存款人民币9,327,000元用作银行借款的抵押[122] - 公司2022年3月31日的员工总数为417人,较2021年的111人显著增加[123] - 公司2022年3月31日的员工福利开支总额为人民币38.7百万元,较2021年的30.4百万元有所增加[123] - 公司2022年3月31日的银行借款抵押金额为人民币9,327,000元,较2021年的9,720,000元有所减少[124] 行业与政策环境 - 202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推动燃煤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并扩大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至20%[45][49] - 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印发指导意见,明确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到2025年初步建成,到2030年基本建成[45][49] - 随着电价市场化和可再生能源比例增加,电价波动加大,数字化能力成为实现电力市场化和满足用电新需求的基础[46][49] -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预计到2025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5%左右[48] - 中国正在通过智能坚强电网、电力物联网等一系列规划建设,完善基础数字化电力网络[46][49] - 2021年中国用电量首次超过8万亿度,同比增长10.3%[57] - 到2023年底,国内主要城市将初步建成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推动智慧管廊、智能表计、智慧灯杆等感知终端的建设和规模化应用部署[59]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公司年度及中期业绩分别于年结后三个月内及半年结后两个月内按时刊发[188][190] - 公司董事确认其有责任根据香港公司条例(第622章)及适用的会计准则编制年报及财务报表,确保财务报表真实且公平[191] - 公司董事认为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已采用一贯的适当会计政策,并作出合理的判断及估计[191] - 公司董事负责确保集团保存的会计记录能披露集团的财务状况,并根据集团的会计政策编制财务报表[191] - 公司董事负责采取一切合理及必要的步骤以保障集团的资产,并防止及侦测集团内部的欺诈及其他违规行为[191] - 公司董事认为集团拥有足够资源在可见未来继续营运,因此适宜采纳持续营运的基准来编制财务报表[193] - 审计委员会由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具备相关商业及财务管理经验,负责财务管治、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197] - 审计委员会在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年度内举行了两次会议,出席率为100%[197] - 审计委员会与公司执行董事及管理层会面,审阅集团的中期及年度业绩、报告及其他财务、内部监控、企业管治及风险管理事宜[197] - 审计委员会与外部审计师会面,讨论中期财务报告、年度审计及关键审计事项[197] - 公司致力于实现并保持高度的透明度、廉洁和问责,鼓励员工及相关方报告任何可疑的不当行为或违规行为[199]
元力控股(01933) - 2022 - 中期财报
2021-12-22 16:32
报告期信息 - 报告期为2021年1月1日至9月30日[7,11,1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增长53%,利润增长151%[8,12] -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增加约人民币56,408,000元,其中销售软件及解决方案收入同比增长约人民币8,360,000元,提供技术服务收入增长约人民币31,963,000元,销售产品收入增长约人民币16,085,000元[33][34] -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成本同比增加约人民币49,448,000元,整体毛利率由约23.3%下降至约19.5%[37][39]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约为人民币21,549,000元(2021年3月31日为人民币27,649,000元),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价值约为人民币8,696,000元(2021年3月31日约为人民币9,624,000元)[38] - 2021年9月30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约为人民币2.1549亿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约2.7649亿元有所下降;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价值约为人民币869.6万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约962.4万元有所下降[40] - 2021年9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及合同资产账面价值约为人民币3.05337亿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约2.51747亿元增长,主要受收入增长拉动[41][43] - 2021年9月30日存货及其他合同成本账面价值约为人民币1248.7万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约1250.8万元略有下降[42][44]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为0,计入当期损益金额为人民币428.6万元;2020年同期分别为人民币95.2万元和人民币232万元,研发支出较去年同期增加约人民币101.4万元[46] - 2021年9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净额约为人民币1.87196亿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约1.73974亿元有所增长;流动比率为2.08倍,较2021年3月31日的2.17倍有所下降;计息负债为短期银行贷款约为人民币3863.9万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约3126.7万元有所增长,占资产净额17.5%,较2021年3月31日的14.6%有所上升[49][55] - 2021年9月30日集团并无重大或然负债,与2021年3月31日情况相同[52][58] - 2021年9月30日合计约人民币958万元定期存单用作集团银行借款之抵押,较2021年3月31日的约人民币972万元有所下降;集团无任何物业、厂房及设备为根据融资租赁所持有,与2021年3月31日情况相同[60][65] - 2021年9月30日集团共聘用约96名雇员,较2021年3月31日的约111名有所减少;报告期内,集团雇员福利开支总额约为人民币1427.6万元,较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人民币1585.9万元有所下降[61][66]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163,510千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为107,10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67%[137] - 该时期毛利为31,932千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为24,97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87%[137] - 经营溢利为10,389千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为4,10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3.33%[137] - 除税前溢利为9,731千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为3,91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8.75%[137] - 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期内溢利为7,860千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为3,133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0.88%[137] - 基本/摊薄每股盈利为1.59分人民币,2020年同期为0.63分人民币,同比增长152.38%[137] - 2021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34,282千元人民币,3月31日为40,885千元人民币,下降16.15%[141] - 2021年9月30日,流动资产为359,883千元人民币,3月31日为322,808千元人民币,增长11.48%[141] - 2021年9月30日,流动负债为172,687千元人民币,3月31日为148,834千元人民币,增长15.90%[141] - 2021年9月30日,资产净额为221,245千元人民币,3月31日为213,503千元人民币,增长3.62%[141] - 2020年4月1日公司权益总额为193,538千元人民币[145] - 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为2,556千元人民币[145] - 2020年9月30日公司权益总额为196,330千元人民币[145] - 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六个月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为17,023千元人民币[145] - 2021年3月31日公司权益总额为213,503千元人民币[145]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为7,667千元人民币[147] - 2021年9月30日公司权益总额为221,245千元人民币[147] - 2021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19,641千元人民币,2020年为 -11,252千元人民币[149] - 2021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5,133千元人民币,2020年为 -957千元人民币[149] - 2021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3,718千元人民币,2020年为14,150千元人民币[149]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赎回理财产品收益为120,000元,2020年同期为0元[196]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为103,000元,2020年同期为29,000元[196]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总计223,000元,2020年同期为29,000元[196]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薪金、工资及其他福利为13,103,000元,2020年同期为15,064,000元[199]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向界定供款退休计划供款为1,158,000元,2020年同期为0元[199]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以权益结算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为15,000元,2020年同期为48,000元[199]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总计14,276,000元,2020年同期为15,112,000元[199] 业务发展相关 - 公司已将π芯接入智慧灯杆及智慧垃圾分类等应用,在北京、山东、河北等地投入使用[9,12] - 公司为电力、智慧城市等领域客户提供物联网软硬件产品、信息技术服务与集成解决方案[20][24] - 公司巩固与国家电网、内蒙古电力集团、南方电网合作,拓展国家能源集团、华能集团等客户[21][24] - 报告期内公司智慧城市物联网业务顺利开展,多个项目取得突破,如北京门头沟区智慧灯杆挂载项目等[22][24] - 公司聚焦的能源数字化领域迎来未来几十年高速发展新机遇,智慧城市物联网业务将迎来更好发展[27][30] 政策相关 - 2021年11月30日工信部提出到2025年关键软件供给能力显著提升[10,12] - 2021年3月15日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14,17] - 2021年10月11日发改委印发通知,10月15日起实施煤电上网电价改革[16,18] 公司治理与合规 - 报告期内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的所有守则条文[70] 股东持股情况 - 截至2021年9月30日,王东斌持有公司股份6.1亿股,持股比例12.10%[79]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李抗英持有公司股份6.1亿股,持股比例12.10%[79]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吴战江持有公司股份6.1亿股,持股比例12.10%[79]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吴洪渊持有公司股份120万股,持股比例0.238%[79]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吴光发持有公司股份50万股,持股比例0.099%[79] - 截至2021年9月30日,韩彬持有公司股份50万股,持股比例0.099%[79] - 截至2021年9月30日,王鹏持有公司股份50万股,持股比例0.099%[79] - 截至2021年9月30日,熊卫琴持有公司股份6.1亿股,持股比例12.10%[87]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安宁持有公司股份6.1亿股,持股比例12.10%[87]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张建华持有公司股份6.1亿股,持股比例12.10%[87] - Long Eagle、Cao Wei、Wang Jiangping持有股份数均为60,000,000,持股概约百分比均为11.91%[89] - Chance Talent、CCBI Investments等多家公司持有股份数均为45,072,000,持股概约百分比均为8.94%[89] - Great Attain International Limited持有股份数为124,191,177,持股概约百分比为24.64%[89] - 截至2021年9月30日,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由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拥有约57.31%权益[95] - 熊卫琴女士被视作于60,000,000股股份及1,000,000股相关股份中拥有权益[90] - 安宁女士被视作于60,000,000股股份及1,000,000股相关股份中拥有权益[90] - 张建华女士被视作于60,000,000股股份及1,000,000股相关股份中拥有权益[95] 证券交易与审核 - 报告期内,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未购回、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93][95] -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已审阅集团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中期财务报表[96][97] 购股期权计划 - 公司于2018年2月5日采纳一项购股权利计划[99][100] - 各参与人士12个月内获授购股期权行使后可能发行股份总数不超公司当时已发行股本1%[109][111] - 按购股期权计划及集团其他购股期权计划授出未行使购股期权获行使时可发行最高股份数不超公司已发行股本30%[112] - 公司2020年9月16日更新购股期权计划授权限额,可进一步授出认购50,392,717股股份(约已发行股份10%)的购股期权[112] - 购股期权行使价至少为授予日收市价和前五个营业日平均收市价较高者[113][116] - 参与人士可在授出购股期权要约日期起21日内接纳购股期权[114][117] - 购股期权可在董事确定并通知的期间内行使,该期间自要约日后起计,最长10年[114][117] - 购股期权计划有效期自2018年2月5日起10年,报告日期剩余约7年[115][118] - 可获授购股期权的参与人士包括公司及附属公司等的雇员、非执行董事、供应商、客户等[101][107] - 参与人士获授购股期权资格由董事按其对集团贡献不时确定[104][106] - 就购股期权计划,购股期权或授予上述参与人士全资拥有的公司[103][105]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购股期权总数为2670万份,执行董事王冬斌、吴洪渊、李抗英、吴战江分别持有100万份,独立非执行董事吴光发、韩彬、王鹏分别持有50万份,集团其他雇员持有1500万份,集团顾问持有600万份,购股期权行使价均为0.80港元[119] - 所授出购股期权的20%、30%及50%已分别于2019年6月30日、2020年6月30日及2021年6月30日归属[121] 股份奖励计划 - 股份奖励计划于2018年7月27日获董事会采纳,有效期10年,期限内可授出相关股份总数不超公司已发行股本的3%,向选定参与者授出最高奖励股份数不超公司已发行股本的1%[123][126] - 2018年8月27日及2019年8月2日,董事会分别拨出300万港元及200万港元用于股份奖励计划受托人在市场购买股份[124][126]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受托人根据股份奖励计划以信托方式持有的股份为851.2万股,董事会未向合资格参与者授予任何股份[125][126]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16年7月5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2018年3月2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151][155] 财务报告编制与审核 - 中期财务报告
元力控股(01933) - 2021 - 年度财报
2021-07-23 18:09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2021年末期业绩公告日期为2021年6月18日[5] - 公司2021年股东周年大会日期为2021年9月16日[5] - 公司主要营业地点位于中国北京海淀区上地三街9号嘉华大厦E座9层[5] - 公司集团架构包括100%控股的Great Progress International Limited和First Magic International Limited[9] 董事会及管理层 - 公司董事会主席王东斌负责整体业务的企业策略计划及发展[14] - 公司行政总裁吴战江负责智慧城市物联网与智慧能源物联网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商业推广[17]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执行董事王东斌、吴战江、吴洪渊和李抗英[11]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吴光发、韩彬和王鹏[11] - 公司审计委员会主席为吴光发,成员包括韩彬和王鹏[11] - 公司提名委员会主席为王东斌,成员包括韩彬和王鹏[11] - 吴洪渊先生自2019年6月1日起由公司行政总裁调任为执行总裁,主要负责集团物联网运营及管理[21][24] - 李抗英先生为公司创始人及执行董事,主要负责集团投资与并购相关事务[23] - 吴光发先生自2018年2月5日起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并担任审核委员会主席及薪酬委员会成员[23] - 韩彬先生自2018年2月5日起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并担任薪酬委员会主席及提名委员会成员[26][30] - 王鹏先生自2018年2月5日起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并担任审核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成员[28][30] - 李彦民先生自2016年4月起担任公司副总经理,主要负责集团软件系统及硬件项目管理[33] - 周仁芝女士自2020年12月起担任公司首席财务官,主要负责集团财务管理及合规保障[35] - 许茵珊女士自2020年10月30日起担任公司秘书,负责集团秘书事务[36] 财务表现 - 2021财年公司收入规模再创新高,其中国家电网收入同比增长94%,南方电网收入同比增长170%[49] - 公司2021年收入增长约1.3亿元,主要来自软件及解决方案及技术服务的增长[80] - 软件及解决方案收入较上年增加约2431万元,增长144%[80] - 提供技术服务收入增加约1.04亿元,增长106%[80] - 销售产品收入增加约146.6万元,增长3%[82] - 公司2021年销售成本增加约87,101,000元,毛利率从14.6%提升至22.8%,主要得益于有效的管理改革和与长期客户的良好合作关系[87] - 公司2021年行政及其他经营费用减少约12,153,000元,同比下降27%,主要由于企业社会保险费用减少、无形资产摊销计入销售成本以及专业服务费用减少[91][92] - 公司2021年研发费用为12,297,000元,较2020年的5,254,000元大幅增加,显示公司对研发活动的投入增加[91] - 公司2021年贸易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净值为212,146,000元,较2020年增长85%,主要由于销售收入增加[105][106] - 公司2021年存货及合同成本为12,508,000元,较2020年增长28%,主要由于业务量增加和开发项目增多[110][111] - 公司2021年无形资产账面净值为27,649,000元,较2020年的36,843,000元有所减少,主要由于无形资产摊销计入销售成本[95][96] - 公司2021年在中国申请/注册了25项专利和113项软件著作权,较2020年的24项专利和108项软件著作权有所增加[97][98] - 公司2021年研发支出增加约2,219,000元,增长16%[114][115] - 公司2021年净流动资产为173,974,000元,较2020年的144,587,000元有所增加[117] - 公司2021年流动比率从2020年的3.12倍降至2.17倍[117] - 公司2021年银行借款为31,267,000元,较2020年的13,000,000元增加[117] - 公司2021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合同资产的26%来自最大客户,83%来自五大客户[120] - 公司2021年已发行股份为503,927,177股,较2020年的505,211,177股略有减少[128] - 公司2021年无重大投资及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129][132] - 公司目前没有重大投资及资本资产的计划[134]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没有重大或然负债[134] - 公司银行存款人民币9,720,000元用作银行借款的抵押[136][140]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员工总数约为111人,员工福利开支总额为人民币30.4百万元[137][141] - 公司收入主要来自五大客户,占总收入的80%以上[147][150] 业务发展 - 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智慧能源和智慧生活服务商,通过物联网和互联网应用的研发,为能源企业、产业园区、社区和政府等用户提供硬件产品、信息技术服务与解决方案[44] - 公司积极应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环境挑战,调整业务布局,推动经营变革,主要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全面完成年度目标[46] - 公司专注于电力信息技术和智慧城市物联网领域的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为各类能源企业、政府及公司客户提供定制化软件与解决方案、技术服务及终端产品[41] - 公司抓住电网数字化升级和“碳达峰碳中和”的机遇,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49] - 公司通过产学研合作积累了大量先进技术成果,包括物联网网关设备“π核心”[51] - 公司2019年收购北京艾普智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进入智慧城市领域,并在北京门头沟区建设智慧灯杆,成为北京市第一批智慧城市试点[52][54] - 2020年公司确立将智慧城市升级至智慧生活的发展战略,涵盖智慧城市、智慧园区/社区和智慧家居[52][54] - 公司为天津塘沽湾智慧微城市示范区提供智慧应用设备,助力打造天津首个“智慧微城市”[56][58] - 公司为济南市历城区建设智慧垃圾分类驿站并建立数据平台,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56][58] - 2021年公司抓住数字中国的机遇,加快构建科学完备运转高效的管理体系,围绕物联网打造核心产品,持续赋能城市智慧化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60] - 中国新智慧城市市场规模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1.3万亿元人民币,物联网连接数预计到2025年增长至80亿[67] - 公司通过产学研合作积累先进技术成果,自主研发全球独有的智慧物联网产品π芯,为传感设备“供电、供网”,承载城市各类智慧应用接入、数据获取及信息发布功能[53] - 公司在智慧生活领域取得可喜成绩,包括为北京门头沟提供公安雪亮工程、环保监测服务、通讯基站挂载服务等运营服务[56][58] - 公司致力于在家庭层面通过数字化在特殊家居上发挥最大价值,如卧床护理、远程医疗、AED急救、智能交互陪伴等[52][54] - 公司通过数字化管理物业、环卫、停车、安防、公共服务等事项,打造智慧社区和智慧园区[52][54] - 中国在建智慧城市数量占全球在建城市数量的48%[68] - 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市场规模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1.3万亿元[69] - 中国物联网连接数目占全球3成,预期到2025年将增至80亿台[69] - 公司业务向上游拓展,从电网企业拓展至发电企业,与中国华能集团合作[148][150] - 公司业务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收入主要集中在第四季度[149][150] - 公司积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在智慧生活领域开拓新市场及新业务[148][150] - 公司经营业绩呈现较强的季节性波动风险,主要由于电网公司投资审批决策和管理流程的计划性,导致第四季度签署合同及完工验收报告较多,同期确认收入也较多[151] - 公司计划积极与电网公司沟通合作,增加业务计划的可预期性,同时拓展新客户与新业务领域,以平滑业务与经营业绩的季节性波动[153][158] - 公司每年对研发费用有较大投入,持续开发新产品与服务,但若相关产品及服务短期内不能带来足够经济利益,将对公司业务及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154][159] - 公司将继续紧贴技术变革和行业发展趋势,确保在行业技术保持领先,同时不进行过多研发,以提高研发活动成功率,降低创新业务不确定性带来的投入风险[155][159] - 随着公司业务规模扩大,营业收入及应收账款增长较快,主要客户为电网公司及相关企业,财务稳健,信誉良好,但应收账款快速增长对公司现金状况产生显著影响,增加了对运营资金的需求[156][160] - 公司将继续紧密监控应收账款,加强与客户的结算沟通,促进应收账款的及时回收[157][161] 企业治理 - 公司严格遵守中国及香港的法律法规,并在信息披露和企业治理方面符合上市规则及证券及期货条例的要求[143] - 公司视员工为宝贵资产,严格遵守劳动法例并定期审阅员工福利[145] - 公司致力于维持高企业管治水平,强调优秀董事会、有效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严格披露常规、透明度及问责性,并不断优化这些常规,培养高度操守的企业文化[166][168] - 公司董事会由七名董事组成,包括主席、首席执行官、执行总裁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董事会采纳了董事会多样性政策,以确保董事会具备适当的技能、经验、专业知识及多样性[176][177] - 公司战略是以稳健的财务基础创造可持续回报,长远提升股东总回报,董事会负责制定及指导公司战略目标,并监察及监督业务管理绩效[170][172][173] - 董事会由七位董事组成,包括四位执行董事和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符合上市规则的三分之一独立非执行董事要求[179][182][183] - 董事会已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确保成员具备均衡的才能、经验和多元化观点[179] - 主席王东斌先生负责领导董事会,确保董事会以集团最佳利益行事,并促进与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有效沟通[188][191] - 行政总裁吴战江先生负责管理集团业务,制定战略运营计划,并确保董事会全面了解集团的资金需求和运营表现[189][190][192] - 董事会每年至少召开四次会议,并在会议前向董事提供季度更新和其他相关信息[194] - 董事会在2021年3月31日止年度内审查了公司的企业治理政策和实践,包括上市规则、会计政策和相关法规的遵守情况[184][185] - 董事会成员在会议前至少三天收到会议议程和支持文件,确保董事有足够时间准备[195] - 董事会确保所有董事在会议中充分了解讨论事项,并在必要时提供额外的口头或书面信息[194] - 董事会负责制定公司治理政策,并确保其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185] - 董事会成员在涉及利益冲突的决议中回避投票,且不计入法定人数[195] - 公司于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年度内举行了四次董事会会议,董事的整体出席率为100%[199] - 公司于2020年9月16日举行了一次股东周年大会,董事的整体出席率为100%[199] - 董事会主席定期与执行董事举行会议,并与独立非执行董事单独会面,独立非执行董事自由向董事会提供独立意见[199] - 董事会在年度内定期开会,每年至少举行四次会议,会议日期在年初前编定[196] -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定期向董事提供每季度最新情况和其他有关公司表现、业务活动和发展资料[196] - 董事会在需要时会举行额外会议,董事可随时全面取得公司资料和独立专业意见[196] - 董事通常于会议前14天获得书面通知,并在会议召开日期前不少于三天取得会议议程和相关文件[197] - 董事须就批准其或其任何紧密联系人拥有重大权益之任何合同、交易及安排之决议放弃投票[197] - 独立非执行董事的任命初始任期至其任命年度的3月31日,合同自动续期12个月,需根据公司章程重新选举[200] - 所有董事每三年至少一次在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值退任并重新选举[200] 技术与研发 - 公司自主研发的物联网网关设备“π核心”是全球独特的智能物联网网关设备,具备接入电力和网络、承载智能应用输入、获取数据和分发信息的功能[51] - 公司通过产学研合作积累了大量先进技术成果,包括物联网网关设备“π核心”[51] - 公司通过产学研合作积累先进技术成果,自主研发全球独有的智慧物联网产品π芯,为传感设备“供电、供网”,承载城市各类智慧应用接入、数据获取及信息发布功能[53] - 公司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部署了设计研发团队和实施团队[72] - 公司具备CMMI五级、信息系统集成三级及ISO9000/14000/20001/27000管理体系等41项管理资质[76] - 公司拥有25项国家专利和113项软件著作权[76] - 公司2021年研发支出增加约2,219,000元,增长16%[114][115] 客户与市场 - 公司收入主要来自五大客户,占总收入的80%以上[147][150] - 公司业务向上游拓展,从电网企业拓展至发电企业,与中国华能集团合作[148][150] - 公司业务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收入主要集中在第四季度[149][150] - 公司积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在智慧生活领域开拓新市场及新业务[148][150] - 公司经营业绩呈现较强的季节性波动风险,主要由于电网公司投资审批决策和管理流程的计划性,导致第四季度签署合同及完工验收报告较多,同期确认收入也较多[151] - 公司计划积极与电网公司沟通合作,增加业务计划的可预期性,同时拓展新客户与新业务领域,以平滑业务与经营业绩的季节性波动[153][158] 风险管理 - 公司每年对研发费用有较大投入,持续开发新产品与服务,但若相关产品及服务短期内不能带来足够经济利益,将对公司业务及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154][159] - 公司将继续紧贴技术变革和行业发展趋势,确保在行业技术保持领先,同时不进行过多研发,以提高研发活动成功率,降低创新业务不确定性带来的投入风险[155][159] - 随着公司业务规模扩大,营业收入及应收账款增长较快,主要客户为电网公司及相关企业,财务稳健,信誉良好,但应收账款快速增长对公司现金状况产生显著影响,增加了对运营资金的需求[156][160] - 公司将继续紧密监控应收账款,加强与客户的结算沟通,促进应收账款的及时回收[157][161] 人力资源 - 公司通过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及激励机制,建立公平的竞争晋升机制,以挽留优质人才,确保公司发展[164]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员工总数约为111人,员工福利开支总额为人民币30.4百万元[1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