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凯医药(02105)

搜索文档
来凯医药-B大涨11%
证券时报网· 2024-11-20 10:29
来凯医药相关 - 来凯医药 - B股价大涨11% [1] - 10月中旬启动LAE102注射液I期临床试验 [1] - LAE102是针对ActRIIA的单克隆抗体为超重和肥胖患者提供新治疗选择 [1]
来凯医药-B:ATK抑制剂乳腺癌3期启动,ActRIIA顺利进入临床
长城证券· 2024-09-03 11:11
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来凯医药-B(02105.HK)在2024年下半年有多个重要催化剂,包括LAE002联合氟维司群治疗HR+/HER2-乳腺癌的临床1b期研究数据公布、LAE002联合信迪利单抗及白蛋白紫杉醇临床1期探索性研究结果公布,以及LAE120(USP1靶点抑制剂)的IND申请提交 [2] - 公司专注于创新疗法的开发,核心管线LAE002和LAE001商业化渐近,以增肌减脂药物LAE102为代表的自研管线具备良好创新前景 [3] 财务指标 - 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781.6百万元,2023年为-368.8百万元,2024年预计为-367.8百万元,2025年预计为-373.0百万元,2026年预计为-377.6百万元 [2] - 2022年ROE为41.0%,2023年为-45.9%,2024年预计为-84.3%,2025年预计为-590.3%,2026年预计为120.1% [2] - 2022年EPS为-2.0元,2023年为-0.9元,2024年预计为-0.9元,2025年预计为-1.0元,2026年预计为-1.0元 [2] - 2022年P/E为-2.7倍,2023年为-5.6倍,2024年预计为-5.6倍,2025年预计为-5.6倍,2026年预计为-5.5倍 [2] - 2022年P/B为-1.1倍,2023年为2.6倍,2024年预计为4.8倍,2025年预计为32.8倍,2026年预计为-6.6倍 [2] 公司动态 - 2024年上半年公司亏损额为1.44亿元,同比减少7328万元,其中研发支出1.26亿元,同比增加2381万元;行政支出0.30亿元,同比减少559万元 [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定期存款、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值为6.56亿元,同比减少1.23亿元 [2] 产品研发进展 - LAE102单抗启动临床,减脂增肌新方案值得关注,Activin-ActRII通路可促进肌肉再生和减少脂肪,使得该方案成为新一代减肥药研究方向之一 [2] - LAE102是一款ActRIIA特异性单抗,已于2024年上半年启动临床,1期试验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以评估治疗的安全性、耐受性和药物动力学,预计将在2024年第四季度完成SAD部分 [2] - LAE002是一种竞争性AKT抑制剂,公司于2018年获得诺华制药的授权,2024年5月在中国启动LAE002联合氟维司群治疗HR+/HER2-LA/mBC患者的临床3期试验AFFIRM-205,并完成首例患者入组 [2] - LAE201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3期试验已获批,LAE201是指LAE002和LAE001的联合药物,LAE001是雄激素合成抑制剂,公司于2017年获得诺华制药授权 [2] 市场前景 -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CDK4/6抑制剂及内分泌治疗后的HR+/HER2-乳腺癌领域具备数十亿美元的市场空间,LAE002商业化后或将具备较强增长潜力 [2]
来凯医药-B(02105)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8-26 22:01
临床试验进展 - 公司已于2024年6月开始LAE102的I期临床研究,比计划时间提前[30] - 公司计划于2024年第四季度完成LAE102的I期临床试验的单次剂量递增部分[38] - 公司已于2024年5月在中国启动LAE002(afuresertib)联合氟维司群治疗LA/mBC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AFFIRM-205,比计划时间提前[32] - 公司已与FDA讨论LAE201用于接受SOC治疗后mCRPC患者的III期关键试验的设计,并于2024年5月获FDA批准此III期临床试验的方案[35] - 公司已启动LAE002(afuresertib)联合紫杉醇在美国和中国治疗PROC患者的II期临床试验(PROFECTA-II)[36] - 公司计划于2024年底前将LAE123推进至PCC阶段[37] - 公司计划于2024年第四季度提交LAE120(USP1靶点抑制剂)的IND申请[38] - 公司正在开发更多针对ActRII受体的候选药物,如LAE103和LAE123,以最大限度发挥靶向ActRII受体的价值[30] - 公司已针对LAE102、LAE002 (afuresertib)、LAE001及LAE005启动七项临床试验[45] - LAE102已于2024年第一季度向CDE及FDA提交肥胖适应症的IND申请,并于第二季度获批,公司已启动I期临床研究[47] - LAE002 (afuresertib)是一种AKT强效抑制剂,公司已启动III期关键研究,首位患者于2024年5月入组,比计划提前[49] - 公司将继续开展治疗乳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及PD-1/PD-L1耐药实体瘤的临床试验[50] - 公司已于2024年5月在中国启动LAE002(afuresertib)联合氟维司群治疗PIK3CA/AKT1/PTEN改变及HR+/HER2-LA/mBC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AFFIRM-205[63] - 公司已与FDA讨论LAE201用于接受SOC治疗后mCRPC患者的III期关键试验的设计,并于2024年5月获FDA批准此III期临床试验的方案[66] - 公司已启动LAE002(afuresertib)联合紫杉醇在美国和中国治疗PROC患者的国际多中心的II期临床试验(PROFECTA-II),试验结果显示在生物标志物阳性亚组中,联合治疗组显著改善了PFS[68] - 公司已于2024年6月在中国启动LAE102的I期临床试验,首位受试者已用药,比计划时间提前[58] - 公司已在中国及美国启动LAE002(afuresertib)联合SOC(氟维司群)治疗HR+/HER2-LA/mBC的Ib期试验,结果显示具有良好的抗癌疗效和安全性[62] - 公司分别于2021年6月及2022年9月在美国及韩国启动了针对LAE201用于SOC治疗后的mCRPC患者的研究的国际多中心的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mCRPC患者有望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65] - 公司正在积极进行其他临床试验,以进一步扩大LAE002 (afuresertib)在其他癌症的适应症范围[69] - 公司正与信达生物制药合作,共同探索LAE002 (afuresertib)与信迪利单抗的联合疗法,针对先前接受过PD-1/PD-L1治疗及/或化疗的实体瘤患者[69] - 公司已完成LAE001作为单药疗法的I期临床试验,以及LAE001联合LAE002 (afuresertib)用于mCRPC患者的II期临床试验[71] - LAE005与其他协同机制联用,有可能成为治疗TNBC的有效疗法[72] - LAE002 (afuresertib)联用LAE005和白蛋白紫杉醇治疗TNBC的I期试验结果显示,ORR为35.7%,DCR为64.3%,中位DOR为9.26个月[73] 财务数据 - 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XXX百万人民幣,同比增長XX%[2] - 公司預計2024年全年收入將達到XXX-XXX百萬人民幣,同比增長XX%-XX%[2] - 公司的其他收入由2023年同期的3.2百万人民币增加至2024年同期的14.1百万人民币,主要是由于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增加[75] - 公司的行政开支由2023年同期的36.0百万人民幣減少至2024年同期的30.4百万人民幣,主要是由於上市開支減少[77] - 公司的研發費用由2023年同期的102.3百萬人民幣增加至2024年同期的126.1百萬人民幣,主要是由於III期臨床試驗相關的里程碑付款和臨床開發開支增加[80,82] - 公司的現金及銀行結餘由2023年末的778.9百萬人民幣減少至2024年中期的656.3百萬人民幣,主要是由於經營活動所用現金淨額所致[84,8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銀行貸款為人民幣57.1百萬元,附帶固定票面年利率為3.30%至4.10%[8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動比率為5.07[8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處於淨現金狀況,資產負債比率不適用[8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無重大或然負債[9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無持有任何重大投資[9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無抵押任何資產[9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有92名員工,員工福利開支總額為人民幣57.3百萬元[95] - 全球發售所得款項淨額724.4百萬港元已於報告期內動用[99] 股权结构 - 公司董事及最高管理人員持有公司股份約8.26%[111] - 公司主要股東Orbi
来凯医药-B:AKT抑制剂进入乳腺癌3期,持续关注增肌减脂单抗全球进展
太平洋· 2024-08-23 13:4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 2024H1 研发费用为 1.26 亿元,同比增长 23.3%,主要由于患者入组与 3 期临床 AFFIRM-205 研究相关的里程碑付款及临床开发开支增加 [10] - 公司行政开支为 0.30 亿元,同比减少 15.6%,主要由于上市开支减少 [10] - 公司亏损金额为 1.44 亿元,截止 2024 年 6 月 30 日,公司现金及银行余额为 6.56 亿元 [10] - ActRIIA 单抗肥胖适应症 1 期临床顺利开展,AKT 抑制剂乳腺癌 3 期注册临床首例患者入组 [10] - 2024 年公司核心管线具有多项催化剂,包括 LAE102 用于肥胖适应症 1 期临床试验、LAE123 推进至 PCC 阶段、LAE120 提交 IND 申请、LAE002 临床数据展示等 [10] 财务数据总结 - 预测公司 2024/25/26 年营业收入为 0/0/0 亿元人民币,归母净利润为-3.19/-3.41/-3.56 亿元人民币 [11] - 假定 WACC 为 15%,永续增长率 1%,测算出目标市值为 56.96 亿元人民币,对应股价为 15.97 港元 [14]
来凯医药-B(02105)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16 17:29
LAE102项目进展 -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向CDE及FDA提交将LAE102应用于肥胖适应症的IND申请,第二季度获批,6月开始I期临床研究且提前于计划时间,目标是2024年第四季度完成SAD研究[1][2] - 公司预计2024年第四季度完成LAE102的I期临床试验单次剂量递增部分,提交LAE120的IND申请[7] - 公司于2024年第一季度向CDE及FDA提交LAE102肥胖适应症的IND申请,第二季度获批,6月对首位受试者用药,目标是2024年第四季度完成I期临床试验的SAD部分[38] -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向CDE及FDA提交LAE102用于肥胖适应症的IND申请,第二季度获批,6月首位受试者用药且比计划提前,目标是2024年第四季完成I期临床试验的SAD部分[46] -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分别向CDE及FDA提交LAE102用于肥胖适应症的IND申请,第二季度分别获得FDA及CDE的IND批准[77] LAE002相关乳腺癌研究进展 - LAE002+氟维司群治疗HR+/HER2 – 乳腺癌Ib期研究对来自美国和中国的20名患者进行,后额外招募11名受试者;公司计划2024年9月在ESMO上展示此Ib期研究所有入组患者及生物标志物呈阳性患者的临床数据;2024年5月在中国启动III期临床试验AFFIRM - 205且提前于计划时间[3] - 公司于2024年5月启动LAE002 (afuresertib)针对HR+/HER2 - 乳腺癌的III期关键研究,首位患者入组[40] - 公司对20位患者进行的LAE002联合SOC治疗HR+/HER2 - LA/mBC的Ib期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疗法有良好抗癌疗效和安全性,此后额外招募11名受试者,计划2024年9月在ESMO会议展示相关临床数据[48] - 2024年5月公司在中国启动LAE002联合氟维司群治疗PIK3CA/AKT1/PTEN改变及HR+/HER2 - LA/mBC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AFFIRM - 205且比计划提前[49] LAE002和LAE001用于mCRPC研究进展 - 2021年6月及2022年9月分别在美国及韩国启动LAE002加LAE001用于mCRPC患者的国际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截至2023年11月21日,40名患者加入推荐的II期剂量组,中位rPFS为8.1个月,相比过去接受标准治疗的mCRPC患者2到4个月的中位rPFS有显著改善;2024年5月获FDA批准此III期临床试验方案[4] - 截至2023年11月21日,40名接受1 - 3线标准治疗后病情进展的mCRPC患者加入推荐的II期剂量组,中位rPFS为8.1个月[50] - 公司于2024年5月获FDA批准LAE201用于接受SOC治疗后mCRPC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方案[51] - 公司于2017年获诺华授权引进LAE001,完成其单药疗法I期及联合LAE002用于mCRPC患者的II期临床试验[55] - 公司计划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加速LAE002和LAE001的开发和商业化[51][55] LAE002联合紫杉醇治疗PROC研究进展 - 公司启动LAE002联合紫杉醇治疗150名PROC患者的国际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PROFECTA - II;2024年1月公布顶线数据,联合疗法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的风险比为0.744(95%CI:0.502 - 1.102),未达统计学意义;生物标志物阳性亚组(占比37%)中,联合治疗组中位PFS为5.4个月,紫杉醇周疗为2.9个月,HR为0.352(95%CI:0.125 - 0.997)[5] - 公司开展的LAE002联合紫杉醇治疗PROC的II期临床试验针对150名患者,2024年1月数据库锁定并公布顶线数据,联合治疗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HR为0.744(95%CI:0.502 - 1.102)[53] - 生物标志物阳性亚组(AKT磷酸化阳性,IHC>1,占比37%)中,LAE002联合治疗组中位PFS为5.4个月,紫杉醇周疗为2.9个月,HR为0.352(95%CI:0.125 - 0.997)[53] 其他研发计划 - 公司计划2025年第二季度提交LAE103的IND申请,2024年底前将LAE123推进至PCC阶段[6] - 公司计划于2024年10月在IGCS 2024年全球年会以壁报形式发表LAE002联合信迪利单抗和白蛋白紫杉醇I期临床研究结果[54] - 公司计划每年有一款候选药物进入临床阶段[7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研发费用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023亿元增加2380万元或23.3%,至2024年同期的1.261亿元[8] - 行政开支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3600万元减少560万元或15.6%,至2024年同期的3040万元[9] - 2024年上半年亏损1.437亿元,2023年同期亏损2.16985亿元[8] - 2024年上半年全面亏损总额1.38548亿元,2023年同期为2.85759亿元[8]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48675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4254亿元[11]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6.66814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7.88049亿元[11]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1.31579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19762亿元[11] - 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6.76221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8.03972亿元[11] - 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43,382千元,上年同期为155,769千元[13] - 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01,835千元,上年同期为 - 68,477千元[13] - 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5,575千元,上年同期为732,612千元[1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35,972千元,上年同期增加508,366千元[1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07,331千元,上年同期为837,146千元[13] - 2024年上半年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为13,318千元,2023年同期为2,973千元[17] - 2024年上半年政府补助为406千元,2023年同期为219千元[17] - 2024年上半年外汇收益净额为425千元,2023年同期无此项收益[17] - 2024年上半年财务成本为1,323千元,2023年同期为788千元[18] - 2024年上半年员工成本为57,312千元,2023年同期为57,477千元[1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研发费用为126,148千元,2023年同期为102,337千元[2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普通股权益股东应占亏损为143,706,000元,2023年同期为216,985,000元;中期期间已发行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为355,981,000股,2023年同期为82,489,000股[2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无形资产成本为123,946千元,2024年1月1日为124,229千元[29] - 2024年6月30日定期存款为人民币2.4897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3.3812亿元[34] - 2024年6月30日银行现金为人民币290398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171626千元;银行存款2024年6月30日为人民币116933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269189千元[35]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在中国内地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3.77091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2.07172亿元[35] - 2024年6月30日一年内到期的无抵押银行贷款为人民币57090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49400千元[3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无抵押银行贷款年利率为3.30%至4.10%,2023年为3.40%至4.35%[36] - 2024年6月30日应付工资为人民币800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14279千元;应计研发费用2024年6月30日为人民币64634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42939千元;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2024年6月30日为人民币7050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11227千元[37] - 其他收入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320万元增加1090万元或340.6%,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410万元[58] - 其他亏损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990万元减少990万元或100.0%,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4000元[59] - 行政开支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3600万元减少560万元或15.6%,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3040万元[60] - 研发费用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023亿元增加2380万元或23.3%,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261亿元[62] - 向投资者发行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7120万元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零[6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为6.668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3年12月31日的4.408亿元减少3350万元或7.6%,至4.073亿元[6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定期存款从2023年12月31日的3.381亿元减少8910万元或26.4%,至2.49亿元[6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为1.316亿元[6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银行结余为6.563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789亿元减少15.7%[6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银行贷款为人民币5710万元(2023年12月31日:人民币4940万元),附带固定票面年利率为3.30%至4.10%[6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比率为5.07(2023年12月31日:6.58)[6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处于净现金状况,资产负债比率并不适用[6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有92名雇员,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雇员福利开支总额为人民币5730万元,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5750万元[72] 税收情况 - 公司香港附属公司须按估计应课税溢利的16.5%缴纳香港利得税,截至2024年及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应课税溢利,未计提拨备[22] - 公司美国附属公司须按21%的税率缴纳联邦税及按0.75%至9.50%的税率缴纳州利得税,截至2024年及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所得税拨备[23] - 公司中国内地附属公司应按2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可自应课税收入中加计扣除100%[24] 授权预付款情况 - 2017年6月30日,公司就LAE001向诺华作出一次性不可退还预付款1百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6.6百万元),拨充资本总额为1.8百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2.2百万元)[31] - 2018年5月9日,公司就LAE002及LAE003向诺华作出一次性不可退还预付款5百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31.9百万元),拨充资本总额为5.2百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33.5百万元)[32] - 2020年2月4日,公司就LAE005向诺华作出一次性不可退还预付款10百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69.4百万元)并已拨充资本[33] 临床试验其他数据 - 22位晚期实体瘤患者入组I期研究,14位TNBC患者完成至少2个周期治疗并进行至少1次肿瘤评估,客观缓解率35.7%,疾病控制率64.3%,中位缓解持续时间9.26个月[56] 所得款项使用情况 - 2023年6月29日,公司以每股12.41港元的价格发行6372.8万股股份,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7.244亿港元已在报告期内动用[74] - 迅速推进核心产品LAE001及LAE002临床开发及批准拟使用所得款项净额4.078亿港元,占比56.3%,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动用1.468亿港元,未动用2.61亿港元,预计2025年12月31日前悉數動用[75] - 加快其他现有管线产品研发拟使用所得款项净额1.507亿港元,占比20.8%,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动用7540万港元,未动用7530万港元,预计2025年12月31日前悉數動用[75] - 提高产能及发展
来凯医药-B(02105)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6 17:01
公司成立与上市信息 - 公司于2016年7月29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3] - 上市日期为2023年6月29日[4] - 来凯宁波于2023年6月29日根据中国法律成立[4] - 来凯制药于2020年12月8日根据中国法律成立[4] - 来凯医药科技于2016年12月28日根据中国法律成立[4] - 来凯香港于2016年8月26日在香港注册成立[4] - 2023年6月29日公司股份在联交所成功上市,所得款项净额约为724.4百万港元[16] - 2023年6月29日,公司以每股12.41港元价格发行63,728,000股股份,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724.4百万港元[50] - 股份于2023年6月29日在联交所上市[79] - 公司于2016年7月29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2023年6月29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178] 购股计划相关信息 - 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计划于2023年6月9日采纳[6] - 招股章程于2023年6月16日刊发[6] - 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计划于2018年4月11日采纳,并于2019年10月30日、2021年4月及2022年3月31日修订[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项下结存的股份期权数目为33,956,520份[96] - 根据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计划可能发行的购股的最高股份总数不得超过56,999,430股股份,合资格参与者获授的购股总数不得超过当时已发行及可发行的股份总数的10% [98][99] - 所授出购股权的归属时间表通常为60个月,40%自要约函所列开始日期起24个月后一次性归属,之后12个季度每季度等额分期归属[101] - 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计划将在采纳日期起10年期满自动终止,截至报告日期剩余年限约为4年[102] - 报告期内吕博士获授2,635,520份购股权,行使价0.452,授出日期为2023年2月16日,公允值2,261,276美元[104] - 报告期内新博士获授500,000份购股权,行使价0.452,授出日期为2023年2月15日,公允值429,000美元[104] - 报告期内其他承授人(包括80名雇员及八名前雇员)获授1,440,000份购股权,行使价0.03至0.452,授出日期为2018年4月11日至2023年1月31日,公允值1,609,380美元[104] - 部分购股归属时间表为自授出日期起两年内归属40%,其后每季度归属5%;部分为自授出日期起一年内归属20%,其后每季度归属5%[105] - 八名前雇员获授并已归属购股权可认购总计575,750股股份[105] - 除董事顾博士及首席医学官岳博士外,授予参与者购股权未超1%个人限额[106] - 公司于2023年6月9日采纳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计划,截至2023年12月31日可供授出购股数目为39,010,035份,相当于已发行股份总数10%[10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无需要薪酬委员会审查的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计划授出购股[107] - 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权计划授权限额为已发行相关股份类别的10%,即39,010,035股股份,亦占截至报告期末已发行股份的10%[110] - 合资格顾问分项限额为已发行相关股份类别的1%,即3,901,003股股份[11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未根据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计划授出任何购股,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计划所涉全部股份均已配及发行,报告期内因购股计划可能发行股份数除以已发行股份加权平均数为零[115] - 购股行使期不迟于要约之日起计十年,最短持有期限为十二个月,上市规则允许除外[112] - 购股归属期由管理人厘定,缩短后须至少为十二个月,上市规则允许除外[113] - 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计划于上市日期起计10年期满自动终止,截至报告日期剩余约九年两个月[113] 临床试验与药物研发进展 - 公司成立於2016年,是臨床階段生物醫藥科技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啟動六項臨床試驗,其中三項是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10] -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分別向CDE及FDA提交將自主研發針對ActRIIA的單克隆抗體LAE102應用於肥胖適應症的IND申請,計劃於2024年啟動LAE102應用於肥胖適應症的臨床試驗[10] - 年內公司已推進自主研發平台的七個PCC候選藥物,包括LAE103,計劃每年有一種候選藥物進入臨床階段[10] - Afuresertib加氟維司群聯合治療1 - 2線標準治療後疾病進展的HR+/HER2 – 乳腺癌患者有良好抗癌療效和安全性,結果於2023年12月召開的2023年聖安東尼奥乳腺癌研討會發表,III期關鍵試驗已啟動[11] - 公司在美國及韓國啟動針對LAE001及潑尼松加Afuresertib用於SOC治療後的mCRPC患者的國際多中心研究的II期試驗,結果在歐洲腫瘤內科學會上公佈,III期關鍵試驗設計正與監管機構討論[12] - 2024年1月宣布afuresertib联合紫杉醇治疗铂耐药卵巢癌二期临床试验顶线数据,生物标志物阳性亚组(占比37%)中,联合治疗组中位PFS为5.4个月,紫杉醇周疗为2.9个月,HR为0.352(95%Cl:0.125–0.997)[13] -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分别向CDE及FDA提交LAE102应用于肥胖适应症的IND申请[14][1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推进七个PCC候选药物,LAE120已启动IND准备阶段[1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针对Afuresertib (LAE002)、LAE001及LAE005启动六项临床试验,三项是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19] - 公司癌症领域有全面候选药物组合,包括Afuresertib、LAE001及其他八种候选药物[20] - 2023年4月公司完成20名受试者入组Afuresertib联合氟维司群治疗HR+/HER2 - 乳腺癌的Ib期试验[26] - 截至2023年10月16日,Afuresertib联合氟维司群治疗HR+/HER2 - 乳腺癌试验入组20名患者,80%接受过1线治疗,20%接受过2线治疗,70%既往接受过CDK4/6抑制剂治疗[26] - Afuresertib联合氟维司群治疗HR+/HER2 - 乳腺癌试验中,确认的客观缓解率(ORR)为30%,疾病控制率为80%,中位PFS为7.3个月[27] - 在11例PIK3CA/AKT1/PTEN阳性受试者中,确认的ORR为45.4%,疾病控制率为82%,中位PFS为7.3个月[27] - 在17例中国患者中,确认的ORR为29.4%,疾病控制率为82.4%,中位PFS为7.3个月[27] - 截至2023年9月1日,40名接受1 - 3线标准治疗后病情进展的mCRPC患者加入推荐的Ⅱ期剂量组,中位rPFS为7.9个月,95%CI为(5.7个月,NE) [30] - Afuresertib联合紫杉醇治疗PROC的研究随机入组150名患者到试验组和对照组[31] - Afuresertib联合紫杉醇周疗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的HR为0.744 (95%CI:0.502 - 1.102) [31] - 生物标志物阳性亚组(AKT磷酸化阳性,IHC > 1)占比37%,该亚组中Afuresertib联合治疗组中位PFS为5.4个月,紫杉醇周疗为2.9个月,HR为0.352 (95%CI:0.125 - 0.997) [31] - 公司于2023年启动afuresertib加氟维司群联合治疗标准治疗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HR + /HER2 - 乳腺癌患者的III期关键试验[28] - 公司预计LAE002和LAE001将在未来四年内实现商业化,取决于研发进展[32][33] - 公司已完成LAE005剂量递增研究并确定RP2D,初步疗效及安全性数据将在2024年第二季度科学会议展示[34] -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分别向CDE及FDA提交将LAE102应用于肥胖适应症的IND申请[35] -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分别向CDE及FDA提交LAE102应用于肥胖适应症的IND申请[53] - 公司计划每年有一种候选药物进入临床阶段[5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人民币778.9百万元[16] - 公司研发费用由2022年的人民币313.4百万元减少人民币82.9百万元或26.4%,至2023年的人民币230.5百万元[17] - 行政开支由2022年的人民币80.2百万元减少人民币4.3百万元或5.4%,至2023年的人民币75.9百万元[18] - 向投资者发行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由2022年的人民币387.1百万元减少人民币315.9百万元或81.6%,至2023年的人民币71.2百万元[18] - 其他收入由2022年的人民币480万元增加人民币1190万元或247.9%至2023年的人民币1670万元[36] - 其他亏损由2022年的人民币440万元增加人民币190万元或43.2%至2023年的人民币630万元[37] - 行政开支由2022年的人民币8020万元减少人民币430万元或5.4%至2023年的人民币7590万元[38] - 研发费用由2022年的人民币3.134亿元减少人民币8290万元或26.4%至2023年的人民币2.305亿元[40] - 向投资者发行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由2022年的人民币3.871亿元减少人民币3.159亿元或81.6%至2023年的人民币7120万元[4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4.408亿元,较2022年增加人民币1.177亿元或36.4%;定期存款为人民币3.381亿元,2022年为零[4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银行贷款为人民币4940万元(2022年12月31日:人民币1980万元),附带固定票面年利率为3.40%至4.35%[4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比率为6.58(2022年12月31日:3.43)[46] - 推进核心产品LAE001及LAE002临床开发及批准拟使用所得款项净额407.8百万港元,占比56.3%,2023年12月31日已动用70.2百万港元[51] - 加快其他现有管线产品研发等拟使用所得款项净额150.7百万港元,占比20.8%,2023年12月31日已动用31.1百万港元[51] - 提高产能及发展制造能力拟使用所得款项净额71.7百万港元,占比9.9%,2023年12月31日已动用0.5百万港元[51] - 业务发展活动及增强全球网络拟使用所得款项净额55.1百万港元,占比7.6%,2023年12月31日已动用6.8百万港元[51] - 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拟使用所得款项净额39.1百万港元,占比5.4%,2023年12月31日已动用24.5百万港元[5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动用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133.1百万港元,未动用591.3百万港元[51]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约为人民币1,973,090,000元(2022年:零)[76] - 2023年经营产生的亏损为295,877千元,2022年为393,149千元[170] - 2023年除税前亏损为368,814千元,2022年为781,594千元[170] - 2023年年内亏损为368,814千元,2022年为781,594千元[170] - 2023年年内全面收入总额为 - 458,674千元,2022年为 - 902,197千元[170] - 2023年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为 - 1.68元,2022年为 - 10.19元[170] - 2023年非流动资产为144,254千元,2022年为145,233千元[171] - 2023年流动资产为788,049千元,2022年为334,631千元[171] - 2023年流动负债为119,762千元,2022年为97,509千元[171] - 2023年资产/(负债)净额为803,972千元,2022年为 - 1,905,086千元[171] - 2023年透过首次公开发售发行股份,扣除发行成本后所得款项为704,599千元,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增加权益2,434,840千元[175] - 2023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295,603千元,较202
AKT抑制剂启动乳腺癌3期,推荐关注增肌减脂单抗全球进展
太平洋· 2024-04-08 00: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全年研发费用为2.30亿元,同比下降26.4%[1] - 公司年度亏损为3.69亿元,截止2023年底现金及银行余额为7.79亿元,同比增长141.1%[2] - 公司2023/24/25年营业收入预测为0/0/0亿元人民币,归母净利润预测为-3.24/-3.46/-3.61亿元人民币[3] 未来展望 - 公司2024年核心管线具有多项催化剂,包括肥胖适应症的IND预计24Q2获批,Bimagrumab的2b期数据预计24H2出炉等[2] 市场展望 - 公司目标市值为55.01亿元人民币,对应股价为15.43港元,维持“买入”评级[4] 评级展望 - 行业评级分为看好、中性和看淡三个等级,预计未来6个月内行业整体回报与沪深300指数的关系[7] - 公司评级分为买入、增持、持有、减持和卖出五个等级,预计未来6个月内个股相对沪深300指数的涨幅范围[8]
来凯医药-B(02105)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6 17:01
研发进展 - LAE102获得FDA及CDE的IND批准,将探索在肥胖适应症中的应用[5] - LAE102将在2024年下半年启动首次人体临床研究[8] - LAE102将在2024年第二季度获得CDE及FDA对肥胖适应症的IND批准[8] - LAE102的IND批准将推动公司在肥胖适应症领域的研究和临床试验[6] - 公司计划在2024年下半年提交LAE120的IND申请[8] - 公司在2023年5月首次获得FDA对ActRIIA特异性单克隆抗体LAE102的IND批准[56] - 公司计划启动LAE102用于肥胖症的临床试验流程,并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加快开发和商业化[56] - 公司正在开发更多候选药物,以最大限度发挥靶向ActRII受体的价值,包括ActRIIB选择性抗体LAE103和ActRIIA/IIB双靶点抑制剂LAE123[56] - 公司的在研项目包括针对肌肉再生适应症的ActRIIB单克隆抗体LAE103和具有双功能的aHSC-NK结合剂LAE105等[57] - LAE001是一种用于治疗前列腺癌的CYP17A1/CYP11B2双重抑制剂[80] - LAE005是一种抗PD-L1 IgG4抗体,正在评估其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TNBC的潜力[82] 财务状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年内全面亏损总额为458,674千元,较2022年减少49.2%[9] - 公司2023年的行政开支为人民币80.2百万元,较上年减少5.4%至75.9百万元[10] - 公司2023年的研发费用为人民币230,485千元,较上年减少26.4%至313,356千元[12] - 公司2023年的每股基本及稀释虧損分别为人民币1.68元和10.19元[12] - 公司2023年的非流动资产中,无形资产为124,229千元,较上年增加0.5%至123,631千元[13] - 公司2023年的流动资产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40,815千元,较上年增加36.4%至323,070千元[13] - 公司2023年的流动负债中,银行贷款为49,400千元,较上年增加149.7%至19,782千元[13] - 公司2023年的投资活动净现金流出为人民币323,161千元,较上年减少96.4%至4,220千元[14] - 公司2023年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117,210千元,较上年增加5485.6%至2,077千元[15] 临床试验结果 - Afuresertib+氟维司群治疗HR+/HER2—乳腺癌初步数据显示具有良好的抗癌疗效和安全性[2] - Afuresertib联合紫杉醇治疗PROC患者的国际多中心注册二期临床试验(PROFECTA-II)结果显示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4] - Afuresertib联合紫杉醇週療可以降低PROC患者疾病进展或死亡的风险,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78] - Afuresertib联合治疗组在生物标志物阳性亚组中显著改善了PFS,中位PFS为5.4个月[78] - 初步数据显示,afuresertib加氟维司群联合治疗对HR+/HER2- LA/mBC患者具有良好的抗癌疗效和安全性[69] - Ib期结果表现出与CAPItello-291相当的良好疗效及安全性,已启动III期关键试验[70] - mCRPC患者有望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中位rPFS为7.9个月[73] - 在中国患者中,确认的ORR为29.4%,疾病控制率为82.4%,中位PFS为7.3个月[67] - 确认的客观缓解率(ORR)为30%,疾病控制率为80%,中位PFS为7.3个月[67] - 在研究中,观察到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大多为1级,7例患者发生3级不良事件[68] 公司治理及其他信息 - 公司致力于为全球癌症、代谢疾病及肝纤维化患者带来新型疗法,已启动多项临床试验[51] - 公司在癌症领域建立了全面的候选药物组合,包括Afuresertib、LAE001等多种候选药物[55] - 公司认为癌症治疗领域仍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特别是HR+/HER2-转移性乳腺癌、mCRPC、PROC和TNBC等疾病[58] - 全球肥胖症患者人数预计将在2030年超过12亿,公司致力于为肥胖患者提供精准治疗[59] - 公司的管线中包括多个在研项目,涵盖肌肉再生、肝纤维化、癌症等领域,如LAE112、LAE113、LAE119等[60] - 公司已在中美启动Afuresertib联合SOC治疗HR+/HER2- LA/mBC的Ib/III期试验,并取得阶段性进展[64] - 公司在2023年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上发布了关于Afuresertib联合氟维司群治疗HR+/HER2-LA/mBC的研究结果[65] - 截至2023年10月16日,公司的Ib期研究显示Afuresertib联合氟维司群治疗HR+/HER2-LA/mB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66] - 公司正与信达生物制药合作,探索一种与信迪利单抗的联合疗法,针对先前接受过PD-1/PD-L1治疗及/或化疗的
来凯医药-B(02105)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19 16:37
公司概况 - 來凱醫藥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16年7月29日在開曼群島注册的獲豁免有限公司[2] - 來凱醫藥有限公司股份于2023年6月29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3] - 來凱醫藥有限公司的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是呂向陽博士[5] 研发进展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取得了重大进展,推进了多个临床及临床前候选药物的开发和扩大产品管线[7] - LAE102是公司首个自主研发的抗体,已获得FDA的IND批准,将在癌症和其他疾病领域进行研究[12] - 公司已推进三个自主研发平台的候选药物,包括LAE111、LAE113和LAE112[13] - 公司在2023年5月首次获得FDA对ActRIIA特异性单克隆抗体LAE102的IND批准,该药物具有潜在用途于肥胖和其他代谢疾病[23] - 公司拥有三种针对肝纤维化的临床前候选药物,包括具有aHSC清除和选择性TGFß抑制机制的双功能aHSC-NK结合剂[24] - 公司关注癌症治疗领域的市场机遇,指出在某些未得到满足的癌症类型中,包括鉑耐药卵巢癌、转移性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HR+/HER2-转移性乳腺癌和三阴性乳腺癌,现有治疗方案有限且疗效不佳[26] - 公司已在美国和中国启动针对Afuresertib加紫杉醇治疗PROC患者的全球MRCT II期关键试验(PROFECTOR-II),预计将在2023年第四季度末获得顶线数据[31] - 公司已在中美启动Afuresertib联合SOC治疗氟维司群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HR+/HER2-乳腺癌的Ib/III期试验,计划尽快启动关键III期研究[33] - 公司计划在2023年第四季度公布Afuresertib +氟维司群治疗HR+/HER2-乳腺癌Ib期研究的临床结果,该研究显示良好疗效和安全性,有望进一步开发[34] - LAE001是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试验中的双重抑制剂[38] - LAE001可同时阻断雄激素和醛固酮的合成[39] - LAE001在中国完成I/II期研究的I期临床试验[40] - LAE005具有抗腫瘤活性,正在评估其与Afuresertib联合疗法的治疗潜力[41] 财务状况 - 公司在2023年6月29日以每股12.41港元的价格发行63,728,000股股份,净收益726.5百万港元[113] - 公司计划将所得款项用于加快核心产品LAE001和LAE002的临床开发和批准,预计在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114] - 2023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46,388千元,较2022年底略有增长[121]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2年底的323,070千元增长至2023年6月30日的837,146千元[124] - 公司在2023年6月30日的资产净额为961,920千元[123] - 公司在2023年6月30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508,366千元[124] - 公司在2023年6月30日的股本为27千元,股份溢价为3,232,626千元[123] - 公司在2023年6月30日的资本储备为61,333千元,汇兑储备为-147,352千元[123] - 公司在2023年6月30日的累计亏损为-2,184,712千元[124] - 公司在2023年6月30日的权益总额为961,920千元[123]
来凯医药-B(02105)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4 17:17
临床及产品管线进展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在临床及临床前候选药物开发和扩大产品管线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多个临床试验推进[1] - Afuresertib + 紫杉醇治疗PROC(PROFECTOR - II)关键II期患者已全部入组,预计2023年四季度末获初步数据[1] - Afuresertib + 氟维司群治疗HR + /HER2 - 乳腺癌Ib期试验患者入组于2023年4月完成,结果将在2023年四季度癌症学术会议公布,正与监管机构讨论启动III期试验[2] - Afuresertib + LAE001/泼尼松治疗mCRPC II期于2023年3月在美国及韩国完成患者入组,结果将在2023年ESMO公布[3] - 公司于2023年5月获得FDA对自主研发抗体LAE102的IND批准[5] - 公司推进自主研发平台的三个PCC候选药物:LAE111、LAE113及LAE112[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针对Afuresertib(LAE002)、LAE001及LAE005启动六项临床试验,其中三项是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34] - 公司在癌症领域有全面候选药物组合,包括Afuresertib、LAE001及其他九种候选药物[35] - 2023年5月公司首次获得FDA对ActRIIA特异性单克隆抗体LAE102的IND批准[36] - 公司在肝纤维化领域拥有三种临床前候选药物[3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完成Afuresertib加紫杉醇治疗PROC患者全球MRCT II期关键试验预定人数的受试者入组[42] - 公司预计在2023年第四季度末获得Afuresertib加紫杉醇治疗PROC患者试验的顶线数据[42] - 公司于2023年4月完成Afuresertib联合SOC治疗氟维司群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HR+/HER2-乳腺癌Ib期试验患者入组,计划2023年四季度公布临床结果[44] - 公司于2023年3月完成针对mCRPC患者的MRCT研究II期试验患者入组,详细结果将在2023年ESMO公布,预计2023下半年启动关键临床试验[4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102,337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123,708千元人民币减少21.4百万元[8] - 2023年上半年行政开支为35,965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43,486千元人民币减少7.5百万元[8] - 2023年上半年向投资者发行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为71,210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132,636千元人民币[8] - 2023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216,985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301,925千元人民币;期内全面亏损总额为285,759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366,412千元人民币[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为3243千元,2022年同期为260千元[1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产生的亏损为144987千元,2022年同期为168673千元[1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除税前亏损为216985千元,2022年同期为301925千元[1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46388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45233千元[1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916810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334631千元[1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91873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97509千元[1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824937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237122千元[1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资产╱(负债)净额为961920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 - 1905086千元[1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为3243千元,2022年同期为260千元[1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除税前亏损扣除的财务成本为788千元,2022年同期为616千元[1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为57477千元,2022年同期为51476千元[1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研发费用为102337千元,2022年同期为123708千元[1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亏损基于公司普通股股东应占亏损216985000元,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82489000股[2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无形资产账面净值为127160千元,2023年1月1日为123631千元[2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无形资产账面净值为116925千元,2022年1月1日为110315千元[24]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理财产品为人民币72309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0 [30] - 2023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837146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323070千元;在中国内地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610191000元,2022年为人民币63180000元[31] - 2023年6月30日,公司一年内抵押银行贷款为人民币39828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19782千元[32]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应付工资为人民币4893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14700千元;应计研发费用为人民币23995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51595千元;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人民币21292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9573千元[32] - 公司其他收入由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0.3百万元增加人民币2.9百万元至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3.2百万元[48] - 公司其他亏损由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1.7百万元增加人民币8.2百万元至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9.9百万元[49] - 公司行政开支由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43.5百万元减少人民币7.5百万元至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36.0百万元[5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为人民币19,642千元,专业服务开支为人民币3,135千元,上市开支为人民币10,951千元,其他为人民币2,237千元,总计人民币35,965千元[5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为人民币18,059千元,专业服务开支为人民币5,482千元,上市开支为人民币17,068千元,其他为人民币2,877千元,总计人民币43,486千元[51] - 研发费用从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237亿元减少2140万元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023亿元[52] - 向投资者发行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从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326亿元减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7120万元[5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为9.168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371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5.14亿元[5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为9190万元,包括其他应付款项5020万元、计息银行贷款3980万元及流动租赁负债190万元[5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银行结余为8.371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231亿元增加159%[5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为3980万元(2022年12月31日:1980万元),附带固定票面年利率为2.75%至4.35%[5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比率为9.98(2022年12月31日:3.43)[58] 公司注册与上市信息 - 公司于2016年7月29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2023年6月29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12] - 公司于2016年7月29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71] - 公司于2023年6月29日在联交所上市[40] - 上市日期为2023年6月29日[72] - 招股章程于2023年6月16日刊发[73] - 报告期为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73] - 股份每股面值为0.00001美元[73] - 公告日期为2023年8月24日[74] - 2023年6月29日,公司以每股12.41港元的价格发行6372.8万股股份,拟动用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7.265亿港元[63] - 自上市日期起至公告日期,公司并未动用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63] 税务信息 - 公司香港附属公司按16.5%税率缴纳香港利得税,2023年和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应课税溢利未计提[20] - 公司美国附属公司按21%税率缴纳联邦税,按0.75% - 9.99%税率缴纳州利得税,2023年和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应计提所得税拨备[21] - 公司中国附属公司按2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2023年起符合条件研发费用可加计扣除100%[22] 许可协议信息 - 2017年6月30日,公司与诺华就LAE001订立许可协议,支付100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660万元)预付款,授出7764370股股份,拨充资本总额180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220万元)[26] - 2018年5月9日,公司与诺华就LAE002及LAE003订立许可协议,支付500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3190万元)预付款,授出1652000股股份,拨充资本总额520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3350万元)[27] - 2020年2月4日,公司与诺华就LAE005订立许可协议,支付1000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6940万元)预付款并拨充资本[28] 公司团队信息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拥有66名雇员组成的研发团队,其中博士17名,硕士34名[3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有93名雇员[61] 市场数据信息 - PROC标准化疗的ORR为10%至15%,中位PFS仅为3.5个月[42] - 全球卵巢癌发病人数预计将由2021年的31.98万人增至2030年的37.42万人[42] - 中国卵巢癌发病人数预计将由2021年的5.62万人增至2030年的6.27万人[42] - 全球及中国乳腺癌发病人数预计将由2021年的230.12万人及33.63万人增至2030年的266.64万人及37.24万人,中国超60%乳腺癌患者有HR+/HER2-分子特征,15%-20%患者对治疗原发耐药,30%-40%患者随时间产生耐药性[43] - AstraZeneca Plc.的CAPItello - 291 III期研究中,capivasertib联合氟维司群组与安慰剂联合氟维司群组总人群中位PFS分别为7.2个月及3.6个月,联合组调整HR为0.60[44] - 全球及中国前列腺癌发病人数预计将由2021年的145.15万人及12.09万人增至2030年的181.51万人及19.93万人[45] 公司未来计划 - 公司计划为候选药物(包括Afuresertib、LAE001、LAE005及LAE003)实现及达成重要发展里程碑[64] - 公司计划每年有一款候选药物进入临床阶段[64] 企业管治与合规信息 - 公司自上市日期起至公告日期,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的所有相关守则条文,但偏离企业管治守则第C.2.1条[65] - 吕向阳博士自2018年5月起担任公司主席,自2017年4月起出任首席执行官[66] - 全体董事确认自上市日期起至公告日期已遵守标准守则,公司雇员概无违反标准守则[67] - 报告期内,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赎回或出售公司任何上市证券[68] - 审计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报告期的未经审核中期财务资料,认为中期业绩符合适用会计准则等[69] - 公司独立核数师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已独立审阅集团报告期的中期财务资料[69] - 报告期后至公告日期无发生重大事项[70] - 董事会未向股东宣派报告期的中期股息[70] - 董事会包括3名执行董事、3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74] 财务准则应用信息 - 集团在本会计期间的中期财务报告应用了多项新订及经修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无重大影响[14] 无形资产信息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未对无形资产进行定量减值测试,未发现减值迹象[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