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云康集团(02325)
icon
搜索文档
云康集团(02325)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8 19:24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18年7月20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2022年5月18日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9]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附属公司主要在中国从事诊断检测服务,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全部收益来自中国[9][14] 财务业绩 - 报告期内公司录得收益3.799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20.3%[3] - 报告期内公司录得净亏损1.261亿元,而2023年同期录得纯利4800万元[4] - 报告期内公司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0.21元,2023年同期每股盈利0.08元[3][6] -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1.282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1.817亿元有所减少[5] - 报告期内公司金融资产的减值亏损净额为5244.7万元,2023年同期为427.4万元[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诊断服务收益为379943千元,2023年同期为476865千元[1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益净额为6590千元,2023年同期为31091千元[17] - 2024年上半年财务成本净额为 - 24258千元,2023年同期为 - 15052千元[18]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抵免为5720千元,2023年同期为 - 2782千元[1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26,129千元,每股基本亏损0.21元;2023年同期溢利48,715千元,每股基本盈利0.08元[23] - 报告期内公司收益3.799亿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下降20.3%,亏损净额1.261亿人民币,2023年同期纯利4800万人民币[40] - 报告期内公司收益3.79943亿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减少20.3%,各业务分部收益均减少[51][52] - 为医联体提供的诊断检测服务收益1.82272亿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减少7.9%[51][52] - 诊断外包服务收益1.79614亿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减少29.4%[51][52] - 为非医疗机提供的诊断检测服务收益1805.7万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减少26.5%[51][52] - 收益成本由2023年上半年的2.952亿人民币减少14.7%至2024年上半年的2.517亿人民币[53] - 毛利由2023年上半年的1.817亿人民币减少29.4%至2024年上半年的1.282亿人民币,毛利率由38.1%降至33.7%[54] - 其他收入由2023年上半年的610万人民币减少82.9%至2024年上半年的100万人民币[55] - 其他收益净额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3110万元降至2024年同期的660万元[56] - 销售开支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8690万元增加3.5%至2024年同期的8990万元[57] - 行政开支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8050万元增加23.8%至2024年同期的9970万元[58] - 金融资产减值亏损从2023年6月30日的430万元增至2024年同期的5240万元[59] - 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录得除所得税前亏损1.318亿元,而2023年同期为溢利5080万元[61] - 2024年6月30日毛利率为33.7%,2023年12月31日为38.1%[72] 资产负债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6.722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6.938亿元有所减少[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为33.981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8.383亿元有所减少[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为19.524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1.886亿元有所减少[7]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1445686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649650千元[8]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借款为171570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93594千元[8] - 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1926038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119857千元[8]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1,744,061千元,减值拨备389,847千元,净额1,354,214千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1,851,408千元、337,619千元、1,513,789千元[25] - 2024年6月30日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总计24,615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33,345千元[27]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926,316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975,484千元[28]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或然负债为人民币19,199,000元,与法律纠纷有关,金额与2023年12月31日相同[30] - 物业及设备从2023年12月31日的3.969亿元降至2024年6月30日的3.693亿元[63]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结余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2.115亿元至2024年6月30日的5.774亿元[64]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3年12月31日的15.155亿元降至2024年6月30日的13.551亿元[65] - 报告期后至公告日期,约1.496亿元贸易应收款项已结清,占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净额的11.0%[66]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从2023年12月31日的9.755亿元降至2024年6月30日的9.263亿元[69]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3年12月31日的12.441亿元增至2024年6月30日的12.898亿元[70] - 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从2023年12月31日的16.497亿元降至2024年6月30日的14.457亿元[71] - 公司借款从2023年12月31日的13.478亿元降至2024年6月30日的11.493亿元[79] - 2024年6月30日资产负债率降至61.1%,2023年12月31日为65.6%[79] - 以设备抵押及定期存款质押的借款从2023年12月31日的4.97亿元降至2024年6月30日的3.756亿元[80] 股息政策 - 2024年预计派发2023年末期股息共12,425,000港元(相当于人民币11,340,000元),不宣派2024年上半年中期股息[29] - 董事会宣布不派发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2023年同期亦无)[83] 行业环境 - 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维持在3%左右,仍低于疫情前水平[32] - 新冠疫情结束后,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中长期需求将激增,短期进入深度调整期[33][34] - 2023 - 2024年国家发布多项政策推动医联体建设,为第三方医学检测行业发展提供动力[35] - 国家药监局为LDT合法化提供法律依据,各地出台支持政策,为精准医学发展带来市场增量[36][37] - 医保付费制度改革及集采政策推行,增加第三方医学检测服务需求,但降低企业盈利水平[38] 业务运营 - 报告期末公司已为超430个医联体现场诊断中心的超1500家医联体合作医疗机构提供诊断专业服务[41] - 医联体检共建业务为集团第一大收益来源,贡献约48.0%的收益[41] - 公司构建高新技术平台,可提供3500+检测项目[4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推出超500多项新检测项目,含12个重点特色产品[43] - 基于医检联合创新平台研发的创新产品检测量及检测收益超上年全年水平[44] - 公司自主研发的远程病理会诊平台可涵盖超600个医学检测项目,已为近300家医疗机构提供服务[47] 公司战略与合作 - 公司将继续执行“深度服务、精益运营”方针,实现短期市场调整后的高质量增长[4] - 公司推出强健工程二期项目,未来将持续推进该项目提升企业价值和竞争力[49] - 公司与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政府、温州医科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多个关键项目建设[46] 税务情况 - 香港利得税首200万港元应课税溢利税率8.25%,超出部分16.5%,2024年上半年无应课税溢利未计提拨备[20] - 2024年上半年一般企业所得税率25%,部分高新企业享15%优惠税率,部分小型企业不超300万元应课税溢利享20%优惠税率[21] 人员情况 - 2024年6月30日公司雇员1459名,2023年6月30日为1931名[8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总薪酬成本1.562亿元,2023年同期为1.536亿元[8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雇员总薪酬含限制性奖励股份开支约1770万元,2023年同期无[80] 企业管治与合规 - 公司采纳企业管治守则原则及条文,偏离第C.2.1条,张勇兼任董事会主席及行政总裁[81] - 公司采纳标准守则规范董事证券交易,报告期内董事及相关雇员无违规[81] - 报告期内公司、附属公司或综合联属实体无购买、赎回或出售公司上市证券[82] 财务报表审阅与披露 - 审核委员会审阅集团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无异议[83] - 中期业绩公告将刊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中期报告将适时寄发股东并刊于相关网站[83]
云康集团(02325)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2 20:51
公司治理与组织结构 - 公司于2022年4月20日采纳并生效的经修订及重列组织章程细则[3] - 公司章程文件于2022年4月20日采纳章程大纲,报告期内无变动[123] - 公司股东可按组织章程细则第12.3条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持股不少于投票权十分之一的股东可要求召开[120] - 公司设有股东通讯政策,促进与股东的有效沟通,设有网站提供业务发展及运营、财务资料等信息[122] - 公司董事会组成:由一名执行董事、三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91] - 公司董事长兼行政总裁:张勇先生担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92] - 公司董事会由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组成,执行董事张勇先生在2023年参加了所有董事会会议(6/6)和薪酬委员会会议(4/4)[94] - 公司遵守上市规则,确保至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其中至少一名具有适当的专业资格或会计或相关财务管理专业知识[95] - 公司董事会负责领导及监控公司事务,董事会有权任命董事填补临时空缺或新增职位[98] - 公司设立了三个委员会:审核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以监督公司各方面的业务[99] - 审核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非执行董事组成,负责审查并监督公司的财务申报流程、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100] - 薪酬委员会负责检讨及就董事及高级管理层的薪酬待遇、花红及其他补偿的条款提出建议,并批准股份计划的相关事宜[102] - 公司已设立提名委员会,负责审阅董事会结构、多样性、人数和组成,评估独立非执行董事的独立性,并就董事委任及董事会继任事宜提出建议[103] - 提名委员会包括一名执行董事及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即张勇先生、喻世友先生及谢少华先生,张勇先生为委员会主席[103] - 提名委员会在报告期间举行了两次会议,审阅并建议重新委任喻世友先生、杨洪伟先生、黄珞女士及王瑞华博士为董事,以及建议董事会委任新董事王凭慧博士及蓝逢辉先生[103] - 公司已批准并采纳提名政策,旨在评估及甄选董事候选人,考虑标准包括品格诚信、资格、技能、经验、独立性及多元化等[104] - 公司已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旨在制定实现及维持董事会多元化的目标及方法,并使董事会符合企业管治守则[104] - 公司董事会目前由七名董事组成,包括一名执行董事、三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其中女性董事比例为14.3%[105] - 公司计划通过招聘不同性别的员工、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及培训女性员工等措施,提升集团各层级的性别多元化,目标为实现董事会性别平等[105] - 公司重视员工多样性,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體員工中男性占43.18%,女性占56.82%,按年龄段分,18至30岁员工占50.46%,31至50岁员工占46.89%,50岁以上员工占2.65%[107] - 公司致力于为所有求职者及员工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对性别、年龄、种族、国籍及残障方面的任何歧视零容忍[107] - 公司鼓励董事参与持续专业发展,以发展及更新其知识及技能,并可能不時提供有关联交所上市公司董事之角色、职能及职责的最新书面培训材料[108] - 公司董事会由超过三分之一的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确保独立性[109] - 公司董事会成员持续接受专业发展培训,包括法律和监管制度的最新发展[111] - 公司委任王憑慧博士为非执行董事及藍逢輝先生为独立非执行董事,自2023年8月30日起生效[112] - 公司已委聘中審眾環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外聘核數師,审计服务费用为人民币2,600千元[113][114] - 公司董事会负责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并审阅其有效性[115] - 公司已设立内部监控部门,对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机制的充足性及有效性进行分析及独立评估[116] - 公司董事会每年将检讨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制度的成效[116] - 公司联席公司秘书林穎嘉先生及陈濼而女士于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已接受不少于15小时的相关专业培训[118] - 公司董事变动包括黄珞女士获委任为广州市达瑞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喻世友先生不再担任中船海洋与防务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19] - 公司高级管理层包括董事长、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张勇先生[84] - 王旭波先生于2021年2月7日获委任为行政副总副总裁,负责协助行政总裁处理全面管理、战略规划及决策[84] - 林颖嘉先生于2021年2月7日获委任为首席财务官及联席公司秘书,负责全面管理财务、资本市场及秘书事务[84] - 胡尚华先生于2021年2月7日获委任为副总裁,负责管理平台及系统的运营体系、人力资源、行政管理、法律监督及品牌建设[85] - 王铁丁先生于2021年2月7日获委任为副总裁,负责业务运营及管理[87] - 陈濼而女士于2021年1月11日获委任为联席公司秘书,拥有逾九年为私人及上市公司提供公司秘书及合规服务经验[88] - 张勇先生于2008年5月28日加入公司,担任董事长、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负责全面管理、战略规划及决策[78] - 黄珞女士于2022年8月11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主要负责监督公司管理及战略发展[79] - 王凭慧博士于2023年8月30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主要负责监督公司管理及战略发展[80] - 王瑞华博士于2022年7月11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主要负责监督公司管理及战略发展[80] - 喻世友先生于2022年4月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主要负责监督董事会并向其提供独立判断[82] - 蓝逢辉先生于2023年8月30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主要负责监督董事会并向其提供独立判断[82] 财务表现与运营数据 - 公司2023年收益为891,500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3,756,201千元人民币下降76.3%[11] - 2023年毛利为325,786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1,307,730千元人民币下降75.1%[11]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102,259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溢利377,309千元人民币下降127.1%[11]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亏损为0.17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每股盈利0.66元人民币下降125.8%[12] - 2023年诊断外包服务收益为413,615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1,944,173千元人民币下降78.7%[11] - 2023年为医联体提供的诊断检测服务收益为430,874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1,680,559千元人民币下降74.4%[11] - 2023年为非医疗机构提供的诊断检测服务收益为47,011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131,469千元人民币下降64.2%[11] - 2023年收益成本为565,714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2,448,471千元人民币下降76.9%[11] - 2023年除所得税前亏损为86,811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溢利443,424千元人民币下降119.6%[11] - 2023年年内亏损为101,889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溢利373,949千元人民币下降127.2%[11] - 公司报告期内收益为人民币891.5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76.3%[1] - 诊断外包服务收益为人民币413.6百万元,较2022年减少78.7%[1] - 为医联体提供的诊断检测服务收益为人民币430.9百万元,较2022年减少74.4%[1] - 为非医疗机构提供的诊断检测服务收益为人民币47.0百万元,较2022年减少64.2%[2] - 公司报告期内录得净亏损人民币101.9百万元,而2022年同期录得纯利人民币373.9百万元[2] - 公司收益为人民币891.5百万元,按年下跌76.3%[24] - 公司整体毛利率稳定在36.5%[24] - 2023年总薪酬成本为人民币299.7百万元,相比2022年的518.6百万元有所减少[130] - 2023年主要供应商达安基因集团的采购额为人民币34.7百万元,占同期总采购额的5.7%,相比2022年的580.0百万元和20.4%有所减少[131] - 2023年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为人民币106.9百万元,占公司总采购额的17.4%,相比2022年的795.5百万元和28.0%有所减少[131] - 2023年公司主要客户位于广东省,占公司总客户数目的56.5%[132] - 2023年公司来自五大客户的收益占公司总收益的20%以下[132] - 2023年公司捐赠了一批设备给学校及医疗机构,账面净值为零[13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股份溢价账余额为人民币432.8百万元,较2022年的743.2百万元有所减少[13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没有发行任何可换股债券[14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没有留存利润和任何其他储备可供拨付股息[13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没有订立上市规则第13.18条要求披露的任何载有要求控股股东履行特定责任的契诺的贷款协议[14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没有就本公司全部或大部分业务的管理和行政事宜订立或存有合约[14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没有董事或最高行政人员于本公司或其任何相联法团的股份、相关股份或债权证中拥有或被视作拥有须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第XV部第7及8分部条文知会的任何权益或淡仓[15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没有主要股东于股份及相联股份中拥有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第XV部第2及3分部條文須知會本公司及聯交所的權益或淡倉[151] - 公司主要股东Huizekx Limited、Mouduans Limited、Tongfuzc Limited、WJJR Investment Limited、Jin Jun Ying Limited、Source Capital RW Limited、YK Development分别持有250,108,000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40.25%[152] - 达安基因及其子公司持有209,783,000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33.76%[152] -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持有181,108,000股和120,493,220股,分别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29.15%和19.39%[152] - 2022年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于2022年11月23日获批准,旨在激励关键员工和合作伙伴[155] - 2022年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的可授出股份数目上限由已发行股份的3%增加至10%,即62,125,050股[15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未根据2022年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授出任何受限制股份单位[158] - 2024年1月23日,公司根据2022年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向选定参与者授出合共15,101,500个受限制股份单位[158] -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根据2022年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可授出的受限制股份单位总数为47,023,550股,占已发行股份的7.57%[159] -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受托人根据2022年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持有20,163,111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3.25%[159] - 公司于2024年1月23日向五名最高薪酬人士授予580,000股受限制股份单位,向员工总数授予14,521,500股受限制股份单位,总授予数量为15,101,500股[164] - 受限制股份单位的购买价为0港元,归属期为6年[164] - 2022年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自采纳日期起计10年期限内有效,余下期限约8年7个月[16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高级管理层人员薪酬范围为500,001-1,000,000港元的有4人,0-500,000港元的有1人,总人数为5人[168] - 公司于2019年10月22日与云康产业及其登记股东订立一系列合约安排,以遵守相关中国法律及法规[170] - 公司股东持股情况:达安基因持股46.96%,高新阳光持股33.03%,谋断山持股11.74%,同福中创持股3.48%,广州汇港持股1.52%,广州安健信持股1.04%,合源融微持股1.00%,广州国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0.87%,兰福先生持股0.25%,余江安进持股0.11%[172] - 公司与外商独资企业签订独家咨询及服务协议,提供技术支持、咨询及其他服务,并规定所有知识产权归外商独资企业所有[173] - 公司与外商独资企业签订独家购股权协议,外商独资企业有权要求登记股东及公司将其股权转让给外商独资企业及/或其指定第三方[174] - 公司与外商独资企业签订股权质押协议,登记股东将其股权质押给外商独资企业作为担保[175] - 公司与外商独资企业签订股东表决权委托协议,登记股东及公司不可撤回地委托外商独资企业指定的人士代为行使股东权利[176] - 公司与外商独资企业签订股东授权委托书,登记股东及公司不可撤回地授权外商独资企业代为行使股东权利[177] - 公司个人登记股东的配偶签订承诺书,承诺不干预合约安排的履约、修订或终止[178] -
Back to normal growth
招银国际· 2024-04-09 00:00
财务数据 - 2023年,云康集团的营收为人民币8.915亿,同比下降76.3%[1] - 2023年,云康集团的综合毛利率提高至36.5%(+1.7个百分点)[1] - 2023年,云康集团的非COVID业务增长26.9%[1] - 2023年,云康集团的财务资产减值损失为人民币1.046亿[1] - 2024年,云康集团的预计营收为人民币9.81亿,2025年为人民币10.98亿[2] - 2024年,云康集团的净利润预计为人民币-4.5亿,2025年为人民币2.3亿[2] - 2024年,云康集团的每股收益预计为人民币3.68分,2025年为人民币11.15分[2] - 2024年,云康集团的目标股价为港币13.78[3] 未来展望 - 2024年预计净利润增长203.0%[5] - 2024年预计营收增长10.0%、毛利润增长14.4%[5] - 2024年预计净债务与股东权益比率为-0.1,流动比率为1.9[5] - 2024年预计P/E比率为278.2[5]
因新冠检测出清及应收款减值承压,常规检测收入同比+27%
浦银国际证券· 2024-04-02 00: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收入同比下降76%,达到8.9亿元人民币[1] - 公司毛利率同比增加1.7个百分点至36.5%,录得归母净亏损10亿元人民币[1] - 公司2023-26E常规检测收入增速预期调整至9%-14%区间[1] - 公司2026年预计营业收入将达到1,237百万元[1] - 公司2026年预计归母净利润将大幅增长至64百万元,同比增长率达226.7%[2] - 公司2026年预计现金流量表显示公司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3,608,216千元[1] - 公司2026年预计每股销售额为2.02人民币[2] - 公司2026年预计归母净利润率为10.2%[3] 风险与展望 - 报告指出政策风险和ICL竞争格局加剧,可能对公司未来盈利和发展产生影响[3] 股价评级 - 云康集团股价目标价为25港元,买入评级[3] - 云康集团乐观情景下,目标价为16.0港元,概率为20%[5] 其他公司数据 - 云康集团的总资产分别为738,509千元(2022年)、693,771千元(2023年)、603,273千元(2024年)、560,054千元(2025年)、494,882千元(2026年)[2] - 云康集团的股本及其他储备为787,742千元(2022年)、626,608千元(2023年)、626,608千元(2024年)、626,608千元(2025年)、626,608千元(2026年)[2]
云康集团(02325)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5 18:42
公司业绩 - 公司报告期内收入为人民币891.5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76.3%[2] - 公司收益主要来自诊断外包服务和为医联体提供的诊断检测服务[3] - 公司为医联体提供的诊断检测服务收入为人民币430.9百万元,较去年减少74.4%[4] - 公司2023年的非流动资产总额为693,771千元,较2022年有所下降[10] - 公司2023年的流动资产总额为3,838,281千元,较2022年有所下降[10]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2023年的股本及股份溢价为621,314千元,较2022年有所下降[11] - 公司2023年的其他储备为929,692千元,较2022年有所下降[11] - 公司2023年即期所得税为8,575千元,遞延所得税为6,503千元,合计15,078千元[27] - 公司2023年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244,120千元,较2022年增加了58.1%[46] 公司市场前景 - 中医学诊断检测服务市场有进一步发展和增长的广阔空间[67] - 预计2028年,中国第三方医学诊断市场规模将突破600亿元人民币[68] - 新一代资讯技术和生物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提高了诊断准确性和效率[61] 公司发展策略 - 公司将落地新产品开发机制,增强产品竞争力,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111] - 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聚焦精准医疗和智能化检测领域[115] - 公司计划继续吸引和培训优秀的技术人才,支持业务扩展[118]
云康集团(02325)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9 08:07
公司概况 - 公司股份代号为2325[1] - 公司注册于开曼群岛,成立于2018年7月20日[4] - 公司主席兼执行董事为张勇先生[7] - 公司拥有独立非执行董事和审计委员会[7] - 公司的注册办事处位于开曼群岛[7] - 公司的投资者关系邮箱为ir@yunkanghealth.com[8] - 公司的股份代号为2325[8] 财务报告 - 公司中期报告中包含财务摘要[9] - 公司的财务报告涵盖了2023年中期[9] - 公司的财务报告中包含了中期简明综合财务报表[3] - 公司收入为人民币476.9百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5.4%[70] - 营收主要来源于诊断外包服务、为医联体提供的诊断检测服务和为非医疗机构提供的诊断检测服务[71] 公司发展战略 - 大健康行业特别是第三方检测行业在多重利好因素的共同驱动下,具备效率成本优势,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28] - 公司以疾病为导向,搭建了6大临床诊断支撑中心,建立了7大运营模块和8大临床实验室技术平台,已成为综合性的医学运营服务平台,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精准医学核验和病理诊断服务[29] - 公司秉持“品质就是生命线”战略理念,通过推动生产运营精益化管理,为客户提供专业、精确、高效且便捷的医疗与健康服务,打造“人人参与、持续改善”的品质文化,已在中国华南、华东及西南区域建设了ISO15189品质管制体系认可和CAP双认可的独立医学实验室[30] - 公司在报告期内新开展了超过150项检测项目,提供超过2,000项检测项目[34] - 公司在湖南长沙和海南海口新开设了两家独立实验室,总共有12家独立实验室[35] - 公司与三级、二级医院持续合作,截至2023年6月30日,共有410家现场诊断中心,覆盖1,167家医疗机构,客户数量超过3,700家[37] - 公司提供深达乡镇基层的物流服务,98.7%检测样本实现省内12小时和跨省36小时送达的物流时效[39] - 公司深耕下沉市场,抓住县域医共体政策机遇,推动县域医共体发展[40] - 公司通过远程病理会诊系统提高诊断医生阅片效率,缩短报告时效性,实现对合作医院病理检测样本的即时监控和在线管理[44] - 公司在报告期内加快了报告审核时间,縮短了客户临床医生对病理报告结果的等待时间,提高了报告及时性[45] - 公司聚焦前沿技术的检测服务生产性平台,推动精准医学中心的发展[46] - 集团新增4家精准医学中心,积极抓住精准医疗增长趋势[47] - 集团推出“强健工程”计划,优化成本投入,降本增效[51] - 集团致力于深化深度服务体系,提供专业、精准、高效的医疗与健康服务[53] - 集团计划扩大诊断能力组合,特别在腫瘤、遗传病、感染病及病理学领域[59] 股份单位计划 - 2022年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的选定参与者包括全职或兼职员工、客户、供应商、代理人、合作伙伴、顾问和董事会选定的其他人员[129] - 2022年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的股份总数由董事会确定,受托人将按市价或特定价格范围购买股份作为奖励[130] - 2022年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不会发行新股份,预计不会对股东产生摊薄影响[131] - 2022年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可授出的股份数目上限已从3%增加至10%,即62,125,050股[132] - 每名参与者可获授的权益上限不得超过上市规则规定的限额[133] - 董事会将根据公司成就、个人目标或其他基准设定归属标准,未能满足标准的股份将自动届满[134] - 受限制股份单位的购买价格由董事会全权酌情确定并在奖励协议中列明[136] - 2022年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自采纳日期起计10年内有效,可通过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决议终止[137] 企业管治 - 公司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第二部分的原则和条文,但偏离了主席与行政总裁角色应有区分的规定[139] - 公司已制定内幕消息政策,如发现内幕消息,将提前通知董事和相关员工[142]
云康集团(02325)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30 19:11
财务收益情况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益4.769亿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65.4%[3] - 2023年上半年基本每股盈利和摊薄每股盈利均为0.08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81.8%[3] - 2023年上半年诊断外包服务收益2.544亿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62.6%[4] - 2023年上半年为医联体提供的诊断检测服务收益1.979亿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69.6%[4] - 2023年上半年为非医疗机构提供的诊断检测服务收益0.246亿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48.4%[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溢利0.48亿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79.5%[4] - 2023年上半年集团诊断检测服务收益为476,865千元,2022年同期为1,378,656千元[12]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净额为31,091千元,2022年同期亏损190千元[13] - 2023年上半年即期所得税为5,054千元,递延所得税为 - 2,272千元;2022年同期即期所得税为52,890千元,递延所得税为 - 4,151千元[14] - 2023年上半年财务成本净额为 - 15,052千元,2022年同期为 - 3,827千元[15]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48,715千元,每股基本盈利为0.08元;2022年同期应占溢利为234,363千元,每股基本盈利为0.44元[20] - 2023年和2022年上半年每股摊薄盈利与每股基本盈利相同[21] - 报告期内公司收益为4.769亿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13.787亿人民币减少65.4%[59] - 诊断外包服务收益从2022年同期的6.804亿人民币减少62.6%至2023年的2.544亿人民币[61] - 为医联体提供的诊断检测服务收益从2022年同期的6.507亿人民币减少69.6%至2023年的1.979亿人民币[62] - 为非医疗机构提供的诊断检测服务收益从2022年上半年4760万元降至2023年上半年2460万元,减少48.4%[63] - 集团收益成本从2022年上半年7.276亿元降至2023年上半年2.952亿元,减少59.4%[64] - 集团毛利从2022年上半年6.511亿元降至2023年上半年1.817亿元,减少72.1%,整体毛利率从47.2%降至38.1%[65] - 其他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510万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610万元,增加19.4%[66] - 销售开支从2022年上半年2.191亿元降至2023年上半年8690万元,减少60.3%[68] - 行政开支从2022年上半年1.286亿元降至2023年上半年8050万元,减少37.4%,研发开支从2540万元增至2640万元,增加3.9%[69] - 金融资产减值亏损约430万元,同比减少79.6%[70] - 财务成本净额从2022年上半年380万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1510万元[71] - 2023年上半年毛利率为38.1%,2022年为47.2%[83] 资产负债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9.03868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有所增加[7]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36.74347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有所减少[7]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20.11083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有所增加[7] - 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22.82362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有所减少[8]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第三方和关联方)为2181433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672291千元有所下降[23]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第三方和关联方)为978691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200675千元有所下降[24] - 2023年6月30日流动比率为1.83,2022年12月31日为2.11;速动比率为1.82,2022年为2.08;资产负债比率为0.50,2022年为0.48[83]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借款为9.185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6.918亿元;资本负债比率升至43.9%,2022年12月31日为31.0%[88] - 2023年6月30日约1.761亿元借款以设备抵押及存款质押,2022年12月31日为1.004亿元[89]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2年末24.322亿元降至2023年6月末19.425亿元[7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2年末7.877亿元增至2023年6月末12.686亿元[81] 税务情况 - 香港利得税税率为16.5%,2018年4月1日起两税制下首2百万港元应课税溢利按8.25%征税,2023年和2022年上半年均无应课税溢利[17] - 2023年上半年一般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部分高科技企业享15%优惠税率,部分小型企业不超3百万元应课税收入按20%缴税,2022年情况相同[18] 股息分配情况 - 预计2023年8月25日派发现金股息133353000港元(相当于人民币116738300元)[25] - 董事会宣布不派发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任何中期股息(2022年6月30日:每股0.088港元)[25] - 董事会宣布不派发2023年上半年中期股息,2022年上半年每股0.088港元[93] 公司业务情况 - 公司是中国医学运营服务提供者,旗下有诊断外包服务等三大业务线[27] - 公司搭建6大临床诊断支撑中心、7大运营模组和8大临床实验室技术平台,成为综合性医学运营服务平台[35] - 公司是CLSI中国唯一医疗业务执行伙伴,参与推广《中国基层医学实验室品质与能力标准手册》标准[36] - 公司累计获得包括CAP、ISO15189等在内多份国内外品质认可资质证书,完成广州、成都和上海的ISO15189和CAP双认可等[36] - 公司协助多家医院通过ISO15189现场评审[36] - 2022年公司陆续上线“腾云”等10大数字化运营系统,打通多个系统[37] - 公司支持5G、AI等数信技术在医疗大数据分析和临床诊疗中的创新应用[38] - 公司PCR共建实验室业务稳定发展,为医院提供个性化整体解决方案[39] - 建立共建业务的医院PCR共建实验室开展病毒性肝炎等多项PCR分子检验[39] - 报告期内公司新开展检测项目超150项,提供超2000项检测项目[40] - 报告期内公司在湖南长沙和海南海口新开设两家独立实验室,共有12家独立实验室[4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现场诊断中心达410家,覆盖医疗机构总数达1167家,医疗及非医疗客户数超3700家[41] - 报告期内,二、三级医院收入占公司总收入近77%[41] - 报告期内,公司98.7%检测样本实现省内12小时和跨省36小时送达,100%报告单24小时内送达[41] - 公司医学冷链物流成功续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7年[41] - 公司与龙门县总医院深度合作五年,打造“县域病理诊断中心”[43] - 报告期内,公司改进报告发布端审核流程,实现远程病理系统与AI软件无缝交互[44] - 公司围绕多种肿瘤疾病相关检测需求对病理新项目进行升级[44] -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4家精准医学中心[45] - 公司创建“医检联合创新平台”,与广东省人民医院检验科合作探索LDT创新项目[46] - 报告期内公司专家团队新增国家级、省级专家30余名,拓展近10个分平台[46] 公司发展战略与计划 - 公司推出“强健工程”计划,优化成本投入,降本增效,提升运营效率[47] - 公司聚焦“深度服务、精益运营”发展策略,深化服务体系,打造高效运营系统[48] - 公司将通过多种合作深化医联体业务网络,融入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建设[49] - 公司以“7S”项目为抓手,推进整体精益化管理,在多领域保持行业领先[50] - 2023年下半年公司将推进挖掘需求、方案模块化等流程,完善客户服务体系[50] - 公司计划扩大诊断能力组合,提高肿瘤等领域诊断检测技术,更新设备[51] - 公司致力于打造基于样本流的端到端数字化运营平台,完善实验室数字化平台[51] - 公司计划加大为医联体提供诊断检测服务业务,建设联合实验室[52] - 公司计划设立更多销售及客户服务代表办事处,加强客户服务[53] - 公司计划升级运营能力,包括建立小型自营独立临床实验室、数字化诊断检测、寻求潜在收购及投资机遇[54] - 公司计划扩大诊断能力组合,特别是肿瘤、遗传病、感染病及遗传药理学领域[55] - 公司共建模式有业务合作、科室延展、产品线和项目数三个增长维度[56] - 公司计划吸引及培训人才,建立员工晋升及发展系统,拟定激励计划,实施培训计划,对学院增加投资[57] - 公司将继续发挥自身价值,为医疗机构和居民提供医疗健康检测服务[57] 行业环境情况 - 2023年全国医疗保健类支出达24211亿元,对比2022年增加近1670亿元,GDP占比达8.8%[29] - 2022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全国人口比例约14.9%[30] - 全国范围采纳DRG/DIP医保政策推动医院外包诊断检测需求增长[31] 其他情况 - 公司附属公司以169,999,000元参股两间中国私人公司,收购适用百分比率低于5%[22]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并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26] - 2023年6月30日后并无发生重大期后事项[2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有1931名雇员,2022年6月30日为2476名;2023年上半年总薪酬成本为1.536亿元,2022年上半年为2.009亿元[90] - 集团业务主要集中于中国,除部分银行存款、金融资产及借款外,未面临其他重大直接汇率波动风险[84] - 集团利率风险来自借款,目前未采用利率掉期安排,会按需考虑对冲利率风险[85] - 报告期内公司、集团附属公司或综合联属实体无购买、赎回或出售公司上市证券[93]
云康集团(02325)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4 21:4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成立于开曼群岛,根据公司法设立[3] - 公司股东週年大会将于2023年6月28日在中国广州市举行[3] - 公司采纳了2022年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3] - 公司在2022年4月20日通过修订的组织章程细则生效[3] - 公司通过合同安排控制了綜合聯屬实体[4] - 公司的控股股东包括张勇先生、YK Development等[4] - 公司在香港上市日期为2022年5月18日[6] - 公司报告期截至2022年12月31日[6] 财务表现 - 公司在2022年的收入达到了3,756,201千元,同比增长了121.4%[12] - 公司的毛利为1,307,730千元,同比增长了45.4%[12] - 公司的净利润为373,949千元,同比下降了2.1%[12] - 公司每股基本盈利为0.66元,同比下降了13.2%[12] - 公司通过为醫聯體提供的診斷檢測服務实现了收入1,680.6百万元,同比增长了171.3%[15] - 公司为醫聯體提供的診斷檢測服務的现场诊断中心数量增加至398间,为超过840家医疗机构提供服务[15] - 公司为醫聯體提供的診斷檢測服務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从36.5%增加至44.7%[15] - 非醫療機構提供的診斷檢測服務收入为131.5百萬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7.5%[16] - 公司2022年录得溢利为373.9百萬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1%[17] - 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收入3756.2百万元,同比增长121.4%,整体毛利率为34.8%[42] - 为医联体提供的诊断检测服务按年增长171.3%[42] - 诊断外包服务按年增长89.8%[42] - 为非医疗机构提供的诊断检测服务按年增长147.5%[42] 业务发展 - 公司围绕“深化深度服務體系、構建高效運營體系、實現優質增長”目标,推进服务网络拓展、提升运营效率[18] - 公司以“深度服務”为经营宗旨,聚焦高水準醫院、市級、區級龍頭醫院、縣級龍頭醫院,助力提升區域醫療服務能力[21][22][24] - 公司在2022年聚焦精益運營,構建全流程精益管理服務體系,提升流程整体通過能力[25] - 公司将以深度服务营销为主导,打磨产品与医联体解决方案[30] - 公司将以精益化的运营体系为支撑,持续丰富深度服务内涵,优化价值链全流程的成本结构[30] - 公司将抓住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医防协同、医防融合的业务机会,深化基于客户需求与价值诉求的产品与医联体解决方案标准化建设[30] 合作与发展 - 公司已在全国范围内建设398间现场诊断中心,为醫聯體内超过840家各级医疗机构提供诊断检测服务[50] - 公司与国际诊断巨头罗氏成立联合实验室,共同探索NGS解决方案在精准医学领域的产品开发、应用及商业化布局[52] - 集团与丹纳赫集团的贝克曼库尔特、徕卡和赛沛展开深度合作,加速实验室研究成果向临床转化,打造精益管理的DBS Lab[53] - 集团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成立产前诊断联合实验室,满足粤东地区居民对产前诊断服务的更高需求[54] - 集团与广州南方学院成立联合健康技术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推动医疗卫生体系和大健康产业发展[55]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长兼执行董事张勇先生负责全面管理、战略规划及决策[124] - 张勇先生拥有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学士学位和北京大学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26] - 公司非执行董事黄珞女士拥有丰富的业务管理经验,曾担任多家公司的高管职务[128] - 公司董事郭云钊博士负责监督公司管理及战略发展,拥有丰富的金融投资经验[130] - 郭博士拥有中央财经大学管理与工程学博士学位,曾担任多家公司的董事[132]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喻世友先生拥有丰富的教育背景和管理经验,曾担任多家公司的独立非执行董事[138]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杨洪伟先生拥有丰富的医药卫生科技研究经验,曾担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140]
云康集团(02325)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31 06:07
公司财务表现 - 2022年,公司收入达到人民币3,756.2千万元,同比增长121.4%[3] - 公司为醫聯體提供的診斷檢測服務收入达人民币1,680.6千万元,同比增长171.3%[6] - 公司为非醫療機構提供的診斷檢測服務收入达人民币131.5千万元,同比增长147.5%[7] - 公司2022年录得净利润为人民币373.9百万元,同比减少2.1%[8] - 公司2022年度持续经营业务的全面收益为358,437千元,较2021年的384,065千元有所下降[11] - 公司2022年度非流动资产中,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为84,341千元,较2021年的110,004千元有所下降[12] - 公司2022年度股本及股份溢价为743,248千元,较2021年的21,126千元大幅增长[13] - 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政府補助为人民币20,047千元,较上年增长约155.6%[27] - 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其他虧損净额为人民币185千元,较上年减少约83.4%[28]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的即期所得税为人民币85,634千元,较上年增长约2.4%[29] - 公司每股基本盈利来自持续经营业务为0.66元,较上年下降约12.5%[34]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已在全国范围内建设398间现场诊断中心,为医联体内超过840家各级医疗机构提供诊断检测服务,协助提升医联体整体诊断检测资源服务效率[66] - 集团与丹纳赫集团的贝克曼库尔特、徕卡和赛沛展开深度合作,加速实验室研究成果向临床转化,打造精益管理的DBS Lab[69] - 集团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成立产前诊断联合实验室,满足粤东地区居民对产前诊断服务的更高需求[70] - 公司的研发投入达94.7百万元,同比增长115.6%[71] - 集团实验室精益化运营项目初见成效,包括自建实验室的7S管理和医联体现场诊断中心管理体系建设[73] - 集团2022年陆续上线了10大数字化运营系统,全面打通集团各系统,形成数字化运营模式[75] - 集团秉持“品质就是生命线”的战略理念,建立一系列实验室及物流标准化流程,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76] - 集团长期关注两癌筛查、慢病管理等高发疾病领域,为不同人群提供健康服务及解决方案[79] - 集团以深度服务行销为主线,拉通实验室的精益化运营流程,不断提升技术能力,深化产品的渗透力[81] 公司战略规划 - 公司致力于打造全產業鏈供產銷一體化服務,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供應鏈服務平臺[85] - 公司未來發展戰略包括深化深度服務體系、打造高效運營系統、實現有品質的增長[86] - 公司計劃擴大診斷能力組合,特別是腫瘤、遺傳病、感染病及病理學領域[92] - 公司計劃打造基於樣本流的端到端運營平臺,更新完善雲康實驗室數字化平臺[93] - 公司致力於提升大眾健康水準,為醫療機構和廣大居民提供更為專業、高效、精準及便捷的醫療健康檢測服務[94]
云康集团(02325)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22 17:0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为云康集团有限公司,于2018年7月20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股份代号为2325[1][3] - 公司于2018年7月20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为获豁免有限公司[82] - 上市日期为2022年5月18日,股份于联交所主板开始买卖[4] - 公司股份于2022年5月18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82] - 报告期间为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5] - 公司控股股东包括张勇先生、YK Development、达安国际等[3] - 达安基因为公司控股股东之一,其股份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股份代号为002030.sz[4] 术语定义 - 港元为香港法定货币,人民币为中国法定货币,美元为美国法定货币[4][5] - 股份为公司股本中每股面值0.000002美元之普通股[5] - 联交所指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5] - 附属于具有上市规则所赋予的涵义[6] - R&D指研究与开发[5] 财务数据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13.787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81.9%[11][13] - 诊断外包服务收益为6.804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40.8%[11][13] - 为医联体提供的诊断检测服务收益为6.507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166.2%[11][13] - 为非医疗机构提供的诊断检测服务收益为4759.4万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56.7%[11] - 收益成本为7.27584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95.6%[11] - 毛利为6.51072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68.6%[11] - 除税前溢利为2.835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56.2%[11] - 期内溢利为2.34761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49.2%[11]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2.34363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50.0%[11] - 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均为0.44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37.5%[12] - 报告期内,公司为非医疗机提供的诊断检测服务收益达4760万元,同比增长56.7%[14] - 报告期内,公司录得溢利2.348亿元,同比增长49.2%[14] - 报告期内,公司收益达13.787亿元,同比增长81.9%,整体毛利率为47.2%[15] - 报告期内,公司为医联体提供的诊断检测服务同比增长166.2%,诊断外包服务同比增长40.8%,为非医疗机提供的诊断检测服务同比增长56.7%[15] - 诊断外包服务收益从2021年上半年4.832亿元增至2022年上半年6.804亿元,增长40.8%[41] - 医联体诊断检测服务收益从2021年上半年2.444亿元增至2022年上半年6.507亿元,增长166.2%[41] - 非医疗机构诊断检测服务收益从2021年上半年3040万元增至2022年上半年4760万元,增长56.7%[43] - 公司收益成本从2021年上半年3.72亿元增至2022年上半年7.276亿元,增长95.6%[43] - 公司毛利从2021年上半年3.861亿元增至2022年上半年6.511亿元,增长68.6%[43] - 公司整体毛利率从2021年上半年50.9%略降至2022年上半年47.2%[43] - 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从2021年上半年的240万元增至2022年上半年的490万元,增幅101.3%,主要因政府补助[44] - 销售开支从2021年上半年的1.21亿元增至2022年上半年的2.191亿元,增幅81.1%,占总收入比例相对稳定[44] - 行政开支从2021年上半年的7120万元增至2022年上半年的1.286亿元,增幅80.7%,占总收入比例保持稳定[44] - 研发开支从2021年上半年的1560万元增至2022年上半年的2540万元,增幅62.2%,因研发项目投资增加[44] - 金融资产减值亏损约为2090万元,同比增长110.4%,因贸易应收款项随业务规模增长而增加[45] - 财务成本净额从2021年上半年的490万元减至2022年上半年的380万元,因计息借款利息开支减少[45] - 除税前溢利从2021年上半年的1.815亿元增至2022年上半年的2.835亿元,因诊断检测服务收益大幅增长[45] - 所得税开支从2021年上半年的3350万元增至2022年上半年的4870万元,因应课税收入增加[45] - 物业及设备从2021年6月30日的4.852亿元增至2022年6月30日的6.419亿元,因投资医疗设备和签订新租约[46] - 存货从2021年12月31日的4170万元增至2022年6月30日的7420万元,与业务增长一致[46]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以及预付款项从2021年12月31日的8.869亿元增加至2022年6月30日的15.656亿元[47]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从2021年12月31日的5.567亿元增加至2022年6月30日的8.552亿元[4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1年12月31日的8.007亿元增加至2022年6月30日的10.835亿元[47] - 流动资产净值从2021年12月31日的8.724亿元增加至2022年6月30日的16.746亿元[48][50] - 2022年上半年毛利率为47.2%,2021年为50.9%[51] - 2022年6月30日流动比率为2.41,2021年12月31日为2.00[51] - 2022年6月30日速动比率为2.35,2021年12月31日为1.95[51] - 2022年6月30日资产负债比率为0.37,2021年12月31日为0.41[5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借款(包括计息借款)为人民币44210万元[5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资本负债比率降至20.9%,2021年12月31日为25.0%[5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概无资产押记[5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有2476名雇员,2021年6月30日为1574名[5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薪酬成本为人民币20090万元,2021年同期为11320万元[5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益为13.78656亿元,2021年同期为7.5803亿元[71]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毛利为6.51072亿元,2021年同期为3.86056亿元[71] - 2022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溢利为2.87327亿元,2021年同期为1.86355亿元[71]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期内溢利为2.34761亿元,2021年同期为1.57323亿元[71]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来自持续经营业务)为0.44元,2021年同期为0.30元[7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38.91578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12月31日的24.55413亿元增长58.5%[7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总负债为14.34989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12月31日的10.03833亿元增长42.9%[7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总权益为24.56589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12月31日的14.5158亿元增长69.2%[73][74]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期内溢利为2.34363亿元人民币,非控股权益期内增加398万元人民币[76] - 完成首次公开发售后发行股份,扣除交易成本后股本及股份溢价增加7.16349亿元人民币[76] - 部分行使超额配股权后发行股份,扣除交易成本后股本及股份溢价增加5389.9万元人民币[7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中物业及设备为6.41875亿元人民币,无形资产为374.9万元人民币[7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中存货为7422.9万元人民币,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以及预付款项为15.59492亿元人民币[7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中借款为1.92106亿元人民币,租赁负债为5037.4万元人民币[7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中借款为2.50035亿元人民币,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8.55226亿元人民币[74] - 2022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67,448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8,081千元人民币[80] - 2022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454,234千元人民币,2021年所得现金净额为438,290千元人民币[80] - 2022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904,527千元人民币,2021年所用现金净额为110,959千元人民币[81] - 2022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282,845千元人民币,期初为800,695千元人民币,期末为1,083,540千元人民币[81] - 2021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347,104千元人民币,期初为335,835千元人民币,期末为682,939千元人民币[81] - 2022年上半年借款所得款项为315,095千元人民币,偿还借款为163,639千元人民币[81] - 2022年上半年首次公开发售所得款项为767,065千元人民币[81] - 2022年上半年部分行使超额配股权所得款项为54,714千元人民币,已付上市开支为44,431千元人民币[81] - 2022年上半年诊断外包服务、为医联体和非医疗机构提供的诊断检测服务收入分别为680,362千元、650,700千元、47,594千元,2021年为483,209千元、244,449千元、30,372千元[93] - 2022年上半年总收益1,378,656千元,2021年为758,030千元[93] - 2022年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4,878千元,2021年为2,423千元[99] - 2022年政府补助5,068千元,2021年为2,092千元[99] - 2022年出售设备亏损40千元,2021年为39千元[99] - 2022年上半年财务成本净额为415.3万元,2021年同期为422.3万元[102] - 2022年上半年所耗用的试剂及药品成本为4.20546亿元,2021年同期为2.03769亿元[104] - 2022年上半年员工成本为2.00854亿元,2021年同期为1.13166亿元[104] - 2022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4873.9万元,2021年同期为3352.4万元[106]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2.34363亿元,2021年同期为1.56273亿元[117] - 2022年上半年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5.2771085亿股,2021年同期为4.97048111亿股[119]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盈利为0.44元,2021年同期为0.32元[119] - 2022年及2021年上半年一般企业所得税率为25%,部分集团实体可享15%优惠税率[109][111][113][115] - 香港利得税首200万港元应课税溢利税率8.25%,超出部分16.5%,中期报告期无应课税溢利[108][110] - 公司无已发行潜在摊薄股份,2022及2021年上半年每股摊薄盈利与基本盈利相同[12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物业及设备相关金额为641,875千元,较2021年6月30日的301,189千元有所增长[12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计入「物业及设备」的使用权资产为217,430千元,租赁负债为70,097千元[12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试剂及药品存货为74,229千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41,697千元增加[12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以及预付款为1,565,633千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886,944千元增长[12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中最多180天的为1,111,174千元,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