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国际(03311)

搜索文档
中国建筑国际(03311) - 2023 Q3 - 季度业绩
2023-10-20 12:08
财务表现 - 本集团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未经审计集团营业额约为港币79,488,136,000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 - 本集团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未经审计经营溢利合共约为港币11,560,019,000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 合约情况 - 本集团累计新签合约额约为港币1,404.0亿元,未完合约额约为港币3,440.3亿元[6]
中国建筑国际(03311)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11 16:34
公司业绩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新签合同额达到968.20亿港元,同比增长7.0%[9] - 未经审计收入为551.11亿港元,同比增长2.4%,经营利润为77.68亿港元,同比增长17.6%[9] - 公司宣布派发2023年度中期股息,每股27.5港仙,派息比率约为28.6%[9] - 中国内地新签合同额达到485.9亿港元,同比增长8.0%[12] - 香港市场上半年新签合约额达到港币373.6亿元,同比增长36.4%[13] - 澳门市场上半年新签合约额达到港币42.5亿元,保持市场领先地位[14] - 中國建築興業新签合约额达到港币66.2亿元,同比增长10.2%[16] 业务拓展 - 公司在中国内地市场持续深耕优质区域,上半年新签合同中长三角、大湾区等区域占比约80%[10] - 公司MiC业务扩展至全国11个省份,学校MiC产品先后落地广东深圳、山东济南、安徽广德,电梯MiC产品进入北京市场[11] 财务状况 - 集团财务状况健康,截至六月底在手现金达289.99亿港元,未动用银行授信额度787.70亿港元[20] - 本集团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股东应占溢利为港币48.49亿元,同比增加15.1%[28] - 本集团股东权益为港币691.25亿元,同比增加[44] - 本集团银行结余及现金为港币289.99亿元,占总资产约12.2%[45] - 本集团借款总额为港币756.72亿元,其中人民币占84.9%[47] - 本集团于2023年6月30日的净借款为港币466.73亿元,净借贷比率约为67.5%[50] 技术创新 - 集团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多项成果,获得专利授權102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25] 股东情况 - 公司董事持有的普通股比例较低,分别为0.012%和0.016%[doc id='115'] 公司治理 - 公司已採納並遵守上市规则附录十四《企业管治守则》所載之所有守則條文[128] - 公司已採納一套不低於上市规则附录十上市发行人董事進行證券交易的標准守則所规定的董事進行證券交易的標准守則[129]
中国建筑国际(03311)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4 12:02
财务表现 - 本公司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營業額为55,110,712港币千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4%[1] - 本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4,848,622港币千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1%[1] - 每股盈利基本为96.25港仙,较去年同期增长15.1%[1] - 本公司宣布派发中期股息每股港币27.5仙[1] - 本公司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營业额为55,110,712港币千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4%[2] - 本公司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毛利为8,625,738港币千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9.5%[2] - 本公司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税前溢利为6,362,411港币千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3%[2] - 本公司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本期间溢利为5,134,854港币千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5%[2] - 本公司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每股盈利基本为96.25港仙,较去年同期增长15.1%[2] - 本公司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流动资产净值为28,219,873港币千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3%[5] - 二零二三年上半年,中國建築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的營業額為55,110,712港幣千元,比二零二二年同期的53,810,559港幣千元有所增长[10] - 建築工程合約收入在二零二三年上半年下降至18,673,338港幣千元,相比二零二二年的29,024,172港幣千元[10] - 中國內地分部在二零二三年上半年的營業額为32,040,124港幣千元,比二零二二年的21,838,860港幣千元有显著增长[16] - 銀行存款利息收入在二零二三年上半年达到115,688港幣千元,比二零二二年的94,511港幣千元有所增加[17] - 本期间所得税费用净额为1,227,557港币,较去年同期增长180,277港币[18] - 二零二三年中期股息每股港币27.5仙,较去年同期增长3.5仙[19]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4,848,622港币,较去年同期增长634,628港币[20] 合同情况 - 集团上半年新签合同额为港币968.20亿元,同比增长7.0%[34] - 香港市场上半年新签合同额达到港币373.6亿元,同比增长36.4%[38] - 集团幕墙业务上半年新签合同额达到港币66.2亿元,同比增长10.2%[41] - 集团在手总合同额约为5,847.6亿港元,未完合同额约为3,313.3亿港元[66] - 二零二三年上半年集团新签合约额达96.82亿港币,总合约额为584.76亿港币[67] 其他 - 集团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在手现金为港币289.99亿元,未动用银行授信额度为港币787.70亿元[45] - 集团上半年股东应占溢利为48.49亿港元,同比增加15.1%[50] - 集团研发的Light-A系列产品性能较上代提升,光伏改造一期可满足工厂40%用电需求[48] - 集团获得102项专利授权,其中包括14项发明专利,获得多个重要奖项认可[49] - 集团展望下半年,内地稳增长政策加码,港澳基建计划推进,将继续抓住业务机遇,加快科技研发和提升成本竞争力[67] - 公司贖回20亿人民币公司債券,票面利率为3.48%[68]
中国建筑国际(03311)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7 16:30
公司业绩 - 公司營業額在2022年達到了1019.75億港元,較2021年增長31.8%[10] - 公司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在2022年達到了143.63億港元,較2021年增長14.9%[10] - 公司淨利潤率在2022年為7.8%,較2021年下降1%[10] - 公司每股盈利在2022年達到1.58港元,較2021年增長17.8%[10] - 2022年,中國建築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全年業績穩步增長,經審核收入達到1,019.75億港幣,經營溢利達128.46億港幣[31] - 中國建築興業新簽合約額達到101.27億港幣,同比增長23.4%,創下全球單體建築幕牆最大合約額記錄[34] - 中国内地的营业额同比增长20.0%至港币486.31亿元,分部业绩同比增长17.1%至港币102.84亿元[49] - 建筑相关投资项目取得港币316.90亿元回购款,同比增长24.2%[50] - 建筑相关投资项目的营业额同比增长18.6%至港币468.46亿元,业绩同比增长6.5%至港币93.65亿元[51] - 每股基本盈利增加17.0%至港币1.58元,根据公司股东应占年内溢利和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计算得出[59] 融资与投资 - 集团旗下中建国际投资发行2022年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金额为9.6亿人民币,利率为2.98%[14] - 集团旗下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设立57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5] - 集团旗下中建香港与中国建设银行香港分行签订3亿港元三年期无抵押绿色循环贷款[16] - 集团成功发行2022年第三期中期票据,金额为10.4亿人民币,期限3+2年,利率2.7%[21] - 公司债券筹集约港币41.13亿元,借款总额为港币709.17亿元,其中人民币占79.6%[62] - 公司的净借款为港币470.36亿元,净借贷比率为69.4%,承诺未动用的信贷授信额度为港币914.30亿元[65] 在建工程项目 - 公司在2022年年报中详细列出了在建工程项目,涵盖了多个省市的基础设施和安置房项目[80] - 公司在福建、四川、湖北、河南、江苏等地区有多个在建工程项目,包括棚户区改造、产业配套等[81] - 公司在陕西、安徽、上海、山东、广东、江西、湖南等地区也有多个在建工程项目,涉及基础设施、安置房等[82] - 公司拥有多家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遍布深圳、安徽、山东、珠海、重庆等地,同时参与多个运营和管理项目[83] 社会责任与荣誉 - 集团成功入选富时罗素社会责任指数连续六年成分股[20] - 本集團連續7年獲低碳想創坊頒發「低碳關懷環境、社會及管治(ESG)標籤」,並連續5年獲得最高標籤評級(LEVEL 4)[34] - 集团获得了多个重要奖项,包括2022香港义工奖-企业(义工时数)金奖[109] - 集团在2022年获得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2022全球方案征集全球冠军奖[104] - 集团连续多年获得低碳环保和安全生产方面的认可[86] - 集团注重人才培养和社会责任,致力于打造更美好的未来[90]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局定期召开董事局会议,确保所有董事有充分资料作出讨论[142] - 公司秘书负责整理撰写会议记录,董事有权查阅[144] - 董事可随时查阅公司资料,高级管理人员提供每月经营数据[145] - 所有执行董事全职处理公司事务,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不少于三分之一[146] - 董事已披露在其他公司担任职务的情况,需定期更新资料[147] - 公司董事已参与专业发展课程,提升专业知识[148]
中国建筑国际(03311) - 2023 Q1 - 季度业绩
2023-04-21 12:04
财务业绩 - 二零二三年第一季度,本集团未经审计的营业额约为港币21,639,304,000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4.9%[5] - 未经审计的经营溢利约为港币3,398,564,000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6.9%[5] - 本集团截至二零二三年三月三十一日止三个月累计新签合同额约为港币472.3亿元[6] - 本集团未完合同额约为港币3,184.6亿元[6] 新增合同项目 - 九龙圣母医院重建项目、九龙宏照道一期公屋项目、浙江省温州鹿城区未来科技岛安置房项目和广东省广州白云区龙归陶瓷城安置房项目是二零二三年第一季度的主要新增合同项目[7] 其他信息 - 每季更新资料未经外聘核数师审阅,仅供参考,不构成购买或出售本集团任何证券或金融产品的邀请或招揽[8] - 本公告所载数字为未经审计,不应被视为对本集团截至二零二三年三月三十一日止三个月的财务业绩的任何指示或保证[10]
中国建筑国际(03311)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1 12:01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营业额为1019.75亿港元,较2021年的773.10亿港元增长31.9%[2][4] - 2022年毛利率为13.7%,较2021年的15.5%下降1.8个百分点[2] - 2022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79.57亿港元,较2021年的68.01亿港元增加17.0%[2][3][4] - 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为1.58港元,较2021年的1.35港元增加17.0%[2][3][4] - 2022年资产净值为13.46港元,较2021年的13.14港元增长2.4%[2] - 2022年投资收入、其他收入及其他收益净额为15.77亿港元,2021年为11.97亿港元[4] - 2022年行政、销售及其他经营费用为24.35亿港元,2021年为22.79亿港元[4] - 2022年其他全面亏损税后净额为46.23亿港元,2021年为其他全面收益25.27亿港元[5] - 2022年非流动资产为1006.70亿港元,2021年为1053.28亿港元;2022年流动资产为1281.80亿港元,2021年为1139.57亿港元[6] - 2022年合约负债为8,503,090千港元,2021年为9,662,819千港元[7] - 2022年贸易应付款、其他应付款及预提费用为69,736,719千港元,2021年为60,561,364千港元[7] - 2022年银行借款(流动)为13,719,657千港元,2021年为10,104,945千港元[7] - 2022年流动资产净值为25,355,721千港元,2021年为21,034,455千港元[7] - 2022年本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57,790,161千港元,2021年为56,446,165千港元[7] - 2022年永续资本证券为7,801,154千港元,2021年为7,793,930千港元[7] - 2022年非控股权益为2,205,139千港元,2021年为1,976,176千港元[7] - 2022年银行借款(非流动)为45,457,207千港元,2021年为47,848,335千港元[7] - 2022年应付担保票据及公司债券(非流动)为8,760,252千港元,2021年为8,095,418千港元[7] - 2022年营业额为101,975,265千港元,2021年为77,309,614千港元,同比增长约31.9%[12] - 2022年投资收入、其他收入及其他收益净额为1,577,205千港元,2021年为1,197,192千港元,同比增长约31.8%[17] - 2022年财务费用为2,991,419千港元,2021年为2,668,202千港元,同比增长约12.1%[18] - 2022年所得税费用净额为2,309,221千港元,2021年为1,949,294千港元,同比增长约18.5%[19] - 2022年香港利得税按16.5%税率计算,金额为303,412千港元,2021年为173,144千港元[19] - 2022年应占合营企业营业额101,975,265千港元,2021年为77,309,614千港元,同比增长约31.9%[16] - 2022年退休金计划供款为60.22亿港元,较2021年的55.58亿港元有所增加[20] - 2022年已确认分派股息为22.42亿港元,高于2021年的19.65亿港元[21] - 2022年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之溢利为79.57亿港元,2021年为68.01亿港元[22] - 2022年贸易及其他应收款(扣除呆账拨备)为119.12亿港元,2021年为113.67亿港元[23] - 2022年贸易应付款、其他应付款及预提费用为69.74亿港元,2021年为60.56亿港元[26] - 2022年银行借款为59.18亿港元,2021年为57.95亿港元[27] - 2022年公司经审核收入1019.75亿港元,经营溢利128.46亿港元,股东应占溢利上升17.0%至79.57亿港元[31]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79.57亿港元,同比增长17.0%;营业额增加31.9%至1019.75亿港元;每股基本盈利为1.58港元,同比上升17.0%;股息总额为每股48仙,较去年增加18.5%[40]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24仙,连同中期股息,年内现金股息总额为每股48仙(2021年:40.5仙)[2] - 董事局建议派发2022年末期股息每股24仙,合共约12.09亿港元,2021年为每股20.5仙,合共约10.33亿港元[21] - 建议的2022年末期股息待股东于2023年6月8日股东大会批准后,将于7月6日前后派发[29] - 2022年公司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24港仙,全年共派股息48港仙,同比增长18.5%[31] 各地区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中国内地报告分部营业额48,631,132千港元,2021年为40,529,425千港元,同比增长约20%[16] - 2022年香港及澳门报告分部营业额47,755,975千港元,2021年为32,249,605千港元,同比增长约48.1%[16] - 2022年中国内地新签合约额919.28亿港元,同比增长13.3%[32] - 2022年香港市场新签合约额448.96亿港元,同比增长24.8%;澳门市场新签合约额137.75亿港元,与上年大体持平[33] - 香港、澳门及中国内地分别占公司营业额的36.5%、10.3%及47.7%[40] - 香港分部营业额增长至372.14亿港元,较去年上升56.1%;分部业绩为12.71亿港元,较去年上升49.5%[41] - 澳门营业额为105.42亿港元,较去年上升25.4%;分部溢利下降34.6%至5.44亿港元[41] - 中国内地营业额及分部业绩分别同比增长20.0%及17.1%至486.31亿港元及102.84亿港元[42] 各业务类型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建筑工程合约收入45,219,645千港元,2021年为32,121,267千港元,同比增长约40.8%[12] - 2022年建筑相关投资项目收入49,243,336千港元,2021年为39,511,725千港元,同比增长约24.6%[12] - 建筑相关投资项目取得316.90亿港元回购款,增长24.2%;营业额及业绩分别较去年增长18.6%及6.5%至468.46亿港元及93.65亿港元[43] - 运营基建项目营业额为1.52亿港元,较去年下降25.9%[44] - 其他业务分部营业额为16.33亿港元,因MiC业务增加而急速增长[45] 新签及在手合约情况 - 2022年中国建筑兴业新签合约额101.27亿港元,同比增长23.4%[34] - 公司累计新签合约额约为1607.26亿港元;在手总合约额约为5226.33亿港元,其中未完合约额约为2945.27亿港元[48] - 2022年新签合约额总计1607.26亿港元,其中中国内地919.28亿港元、香港448.96亿港元、澳门137.75亿港元、中国建筑兴业集团101.27亿港元[49] - 2022年12月31日在手合约额总计5226.33亿港元,其中中国内地3283.67亿港元、香港1107.33亿港元、澳门574.25亿港元、中国建筑兴业集团261.08亿港元[49] - 2022年未完合约额总计2945.27亿港元,其中中国内地1938.23亿港元、香港630.41亿港元、澳门242.60亿港元、中国建筑兴业集团134.03亿港元[49] 公司运营及合规情况 - 本年应用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公司业绩及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9] - 公司连续7年获低碳想创坊颁发“低碳关怀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标签”,并连续5年获得最高标签评级(LEVEL 4)[35] - 公司连续6年入选“富时社会责任指数”成份股[35] - 公司2022年研发投入3.63亿港元,新签合约额中科技带动类达515.90亿港元,占比32.1%,同比增长70.6%[39] - 有抵押银行借款是以物业、厂房及设备、基建项目投资权益及贸易应收款作抵押[27] - 为确定股东出席股东大会资格,2023年6月5日至6月8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30] - 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3年6月8日举行,通函将连同2022年年报一并寄发予股东[52] - 公司已采纳及遵守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附录十四企业管治守则所有守则条文[56] - 公司已采纳不低于上市规则附录十规定标准的董事及有关雇员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2022年董事及有关雇员一直遵守规定[56] - 董事局建议对公司组织章程大纲及细则作出修订,须待股东在股东周年大会上通过特别决议案后方可作实[59] 公司融资及交易情况 - 2022年公司附属公司在中国公开发行中期票据,4月2日本金9.60亿元、票面年利率2.98%、期限三年;4月27日本金15.00亿元、票面年利率3.09%、期限三年;8月19日本金10.40亿元、票面年利率2.70%、期限五年[53] - 2022年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加宝控股有限公司分别完成1亿股中国建筑兴业股份的配售及认购[54] - 2022年11月29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按本金金额赎回所有于2022年到期时未偿还的5.5亿美元3.375%的担保票据[55] 公司资金状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在手现金238.81亿港元,占总资产比重10.4%[3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净借贷比率控制在69.4%[3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未动用银行授信额度914.30亿港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长11.4%[37]
中国建筑国际(03311) - 2022 Q3 - 季度财报
2022-10-25 12:01
股权结构 - 截至2022年9月30日,中建股份实益拥有公司现有已发行股本64.81%[1] 集团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集团未经审核集团营业额约为734.12亿港元,2021年9月30日为528.36亿港元[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集团应占合营企业营业额约为26.39亿港元,2021年9月30日为9.35亿港元[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集团未经审核经营溢利及应占合营企业盈利合共约为98.29亿港元,2021年9月30日为83.72亿港元[2] 集团合约数据关键指标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集团累计新签合约额约为1257.4亿港元[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集团未完合约额约为2991.8亿港元[3] 项目公司第三季度合约额 - 2022年第三季度航天走廊项目公司应占合约额约为10.7亿港元[4] - 2022年第三季度浙江温州安置房项目公司应占合约额约为23.4亿港元[4] - 2022年第三季度福建福州安置房项目公司应占合约额约为16.0亿港元[4]
中国建筑国际(03311)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8-31 09:19
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半年,新签合约额为904.8亿港元,同比增长28.3%[8] - 未经审核收入为538.1亿港元,同比增长47.9%[8] - 经营溢利66.1亿港元,同比增长19.5%[8] - 股东应占溢利上升20.4%至42.1亿港元[8] - 每股基本盈利83.65港仙,每股资产净值13.18港元[8] - 董事会宣布派发2022年度中期股息每股24港仙,派息比率约为28.7%[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42.1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0.4%[19] - 集团录得营业额538.1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7.9%[19] - 每股基本盈利为83.65仙,较去年同期增加20.5%[19] - 董事局宣布派发中期股息每股24仙,派息比率约为28.7%[19] - 2022年6月30日借款总额为725.28亿港元,其中港元、美元及人民币分别占借款9.4%、8.6%及81.4%[31] - 2022年6月30日借款总额为7.2528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7.0335亿港元[32] - 2022年6月30日净借款为445.77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459.28亿港元;净借贷比率约为67.1%,2021年12月31日为69.4%[32] - 2022年6月30日已承诺未动用的信贷及其他授信额度为837.24亿港元[32] - 2022年经营现金流由去年同期流出9.71亿港元转为流入1.02亿港元[33] - 2022年投资活动产生现金流入净额18.99亿港元,2021年为现金流出净额22.24亿港元[33] - 2022年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净额为26.91亿港元,2021年为9.82亿港元[3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营业额为538.10559亿港元,2021年为363.70988亿港元[35] - 2022年税前溢利为55.65397亿港元,2021年为48.02799亿港元[35] - 2022年期间溢利为45.18117亿港元,2021年为37.9803亿港元[35] - 2022年基本每股盈利为83.65港仙,2021年为69.42港仙[35] - 2022年6月30日合约负债为9,418,569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9,662,819千港元[38] - 2022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其他应付款及预提费用为61,146,391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60,561,364千港元[38] - 2022年上半年源于经营业务的现金净额为101,679千港元,2021年为 - 971,274千港元[43] - 2022年上半年源于投资业务的现金净额为1,898,732千港元,2021年为 - 2,224,045千港元[43] - 2022年上半年源于融资业务的现金净额为2,690,609千港元,2021年为982,451千港元[43] - 2022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7,904,199千港元,2021年为20,294,574千港元[44] - 2022年上半年营业额为538.10559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363.70988亿港元[50] - 2022年上半年税前溢利为55.65397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48.02799亿港元[52] - 2022年上半年财务费用为14.74582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12.56554亿港元[52] - 2022年上半年未分摊企业费用为1.48823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1.24487亿港元[52] - 2022年上半年出售附属公司、合营公司、联营公司利益分别为3835.1万港元、1.92614亿港元、3716.3万港元[5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投资收入、其他收入及其他收益净额为6.1702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2.55531亿港元[53] - 2022年上半年银行借款利息为11.1252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9.10765亿港元[54] - 2022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1.57564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8352.5万港元[55] - 2022年上半年所得税费用净额为1.04728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1.004769亿港元[56] - 2022年已确认分派股息为1.032711亿港元,2021年为9571.47万港元;董事会宣布2022年中期股息每股24仙,2021年为20仙[57] - 2022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计算溢利为4.213994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3.500201亿港元[58] - 2022年上半年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之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50.37617亿股,2021年同期为50.41995亿股[59] - 2022年上半年公司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约2.14591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2.77297亿港元[60] - 2022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减呆账拨备)为10.959587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1.3674403亿港元[61] - 账龄超过九十日的应收款约521.66469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521.1257亿港元;预计一年以后收回的应收保固金约21.30672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31.31498亿港元[62] - 2022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应付保固金及其他应付款及预提费用总计6.1146391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6.0561364亿港元[63] - 2022年6月30日预计一年后到期的应付保固金金额约35.64688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33.86125亿港元[64] - 2022年6月30日银行借款有抵押为1.8280315亿港元,无抵押为3.9254116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有抵押为1.8474397亿港元,无抵押为3.9478883亿港元[65] - 2022年6月30日借款按港币、人民币、加拿大元计值分别为682.5992万港元、5.024645亿港元、46.1989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分别为662.8382万港元、5.0888103亿港元、43.6795万港元[67] - 2022年6月30日有抵押银行借款人民币实际利率4.67%,加拿大元3.79%;无抵押银行借款港币1.50%,人民币3.98%,加拿大元4.45%[68] - 2022年6月30日已发行及缴足股份数为50.37616668亿股,金额为125.94万港元[70] - 2022年6月30日已签约但未入账的物业、厂房及设备在建工程为1913.4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2356.9万港元[71] - 2022年6月30日有关合营企业权益的已承诺但未付投资额约14.49255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22.70047亿港元[71] - 2022年中期股息每股港币24仙,2021年为每股港币20仙,将于2022年10月6日前后派发[78] - 2022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本总数为5,037,616,668股每股面值港币0.025元之普通股[7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5,037,616,668股[90] 各地区新签合约额变化 - 2022年上半年,中国内地新签合约额449.9亿港元,同比增长24.3%[9] - 上半年香港市场新签合约额达273.9亿港元,同比增长59.4%[10] - 上半年澳门市场新签合约额达120.9亿港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10] - 上半年中国建筑兴业新签合约额达60.1亿港元,同比增长32.1%[11] 各业务线营业额及业绩变化 - 香港及澳门建筑及相关业务营业额达229.89亿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104.68亿港元增加约1.2倍,业绩为8.4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40亿港元增加92.2%[20] - 澳门建筑及相关业务营业额达58.1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9.25亿港元增加98.7%,盈利为4.15亿港元,较去年的4.77亿港元减少13.0%[20] - 中国内地建筑及相关业务营业额达218.3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08.03亿港元增加5.0%,业绩为49.7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3.17亿港元增加15.2%[21] - 基建投资项目回购款达141.27亿港元(2021年:116.76亿港元),增幅21.0%,营业额及业绩分别增加1.6%及6.1%至206.23亿港元(2021年:202.99亿港元)及43.64亿港元(2021年:41.13亿港元)[22] - 运营基建项目营业额为0.7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0.92亿港元减少14.2%[23] - 其他业务业绩达5.59亿港元,去年同期为2.30亿港元[24] - 2022年上半年建筑工程合约收入为290.24172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133.1316亿港元[50] - 2022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分部营业额为218.3886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208.02687亿港元[52] - 2022年上半年香港及澳门分部营业额为288.01549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133.93509亿港元[52] - 2022年上半年中国建筑兴业集团营业额为31.7015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21.74792亿港元[52] - 2022年上半年应占合营企业营业额为20.14292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5.16635亿港元[52] - 2022年上半年集团系内公司建筑合同收入为27.40549亿港元,2021年为52.83328亿港元[73] - 2022年上半年合营企业建筑合同收入为2.028958亿港元,2021年为3.748572亿港元[75] 合营及联营公司盈利变化 - 应占合营企业盈利为0.90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20亿港元减少59.2%[26] - 应占联营公司盈利由去年同期4.34亿港元减少48.2%至2.25亿港元[27] 股权交易及融资活动 - 公司一间全资附属公司以每股2.20港元出售100,000,000股中国建筑兴业股份,集团股权由74.1%减至69.4%,后又认购使股权增至70.8%[42] - 2022年4月2日,公司附属公司在中国公开发行本金9.6亿元中期票据,票面年利率2.98%,期限三年[92] - 2022年4月27日,公司附属公司在中国公开发行本金15亿元中期票据,票面年利率3.09%,期限三年[9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加宝控股有限公司完成100,000,000股中国建筑兴业股份的配售及认购[92] 专利授权情况 - 上半年集团获得专利授权75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16] 董事持股及薪酬情况 - 董事周汉成、孔祥兆、李民桥、梁海明、李承仕分别持有公司股份2,930,780股(0.058%)、591,584股(0.012%)、1,027,765股(0.020%)、813,569股(0.016%)、1,027,765股(0.020%)[80] - 董事颜建国持有中国海外发展股份期权2,266,000股(0.021%),孔祥兆持有7,095股(0.0001%)[81] - 董事张海鹏、孔祥兆分别持有中国建筑兴业股份3,750,000股(0.166%)、30,000股(0.001%)[83] - 董事陈晓峰、张海鹏、周汉成分别持有中建股份股份160,000股(0.0004%)、1,040,000股(0.002%)、1,254,000股(0.003%)[85] - 中国海外集团
中国建筑国际(03311)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4-28 17:0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业务涵盖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其他地区,涉及基建投资、建筑承包等多领域,幕墙系统和运营管理业务通过附属公司中国建筑兴业集团有限公司经营[5]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开曼群岛,香港总办事处及主要营业地点在香港湾仔轩尼诗道139号中国海外大厦28楼[7][8] - 公司授权代表为颜建国、张海鹏、周汉成,公司秘书为高晓峰[9] - 公司核数师为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主要往来银行包括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香港)等多家银行[9] - 公司主要股份过户登记处为Suntera (Cayman) Limited,股份过户登记香港分处为卓佳标准有限公司[9] - 公司股份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证券代号为联交所03311、彭博3311:HK、路透社3311.HK[10] - 公司网页为www.csci.com.hk[10] 公司治理结构 - 董事局非执行董事有颜建国(主席)、陈晓峰,执行董事有张海鹏(行政总裁)等[6] - 公司审核委员会主席为李承仕,薪酬委员会主席为李民桥,提名委员会主席为李承仕,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席为周汉成[6] - 王惠贞于2022年3月25日获委任为审核、薪酬、提名、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委员[6] - 报告日期,董事局由9名董事组成,含2名非执行董事、3名执行董事、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49] - 董事局设立审核、薪酬、提名等四个委员会[149] 董事个人信息 - 颜建国先生现年55岁,2019年3月22日获委任为公司主席兼非执行董事,拥有约32年建筑企业、房地产企业投资及管理经验[131] - 陈晓峰先生现年59岁,2021年8月17日获委任为公司非执行董事,拥有逾31年建筑及地产企业管理及财务管理经验[132] - 张海鹏先生现年46岁,2017年7月13日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2018年8月21日获委任为公司行政总裁,在建築工程管理方面有逾22年经验[133] - 周汉成现年52岁,2004年4月21日获委任为公司董事,2005年6月1日任执行董事,1992年加入集团,有逾30年企业融资等经验[134] - 李民桥现年48岁,2005年6月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持有多所名校学位,现任东亚银行等多职[134] - 孔祥兆现年63岁,2011年6月8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1996年加入集团,有逾40年建筑管理经验[134] - 梁海明现年67岁,2005年6月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有逾45年工程等方面经验[135] - 李承仕现年79岁,2005年9月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有逾56年工程及建筑经验[136] - 王惠贞现年61岁,2022年3月25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曾任职中国银行,现任职多家企业及担任多项公职[136] - 田树臣现年56岁,2010年8月12日 - 2021年12月22日任执行董事,1988年加入中建集团,有逾34年建筑工程经验[137] - 赵小琦现年47岁,1997年加入中建集团,2010年起任集团附属公司董事,有逾25年人力资源管理经验[138] - 杨卫东52岁,1999年加入集团,建筑工程管理经验超32年[139] - 周文斌55岁,1999年加入中国海外集团,2005年派驻本集团,企业财务等管理经验超33年[140] - 王晓光39岁,2005年加入集团,建筑工程管理经验超17年[141] - 罗海川42岁,2003年加入集团,投融资等管理经验超19年[141] - 黄江47岁,1997年加入中建集团,2000年派驻本集团,合约和项目管理经验超25年[142] - 张明39岁,2006年加入中建集团,2010年派驻本集团,建筑工程等管理经验超16年[143] - 周宇光57岁,1995年加入中国海外集团,2014年派驻本集团,信息化管理等经验超34年[144] 董事会议及出席情况 - 2021年召开了4次董事局会议[153] - 非执行董事颜建国出席董事局会议2/4、股东周年大会1/1、股东特别大会4/4;陈晓峰出席董事局会议1/1、股东周年大会N/A、股东特别大会1/1[152] - 执行董事张海鹏出席董事局会议3/4、股东周年大会1/1、股东特别大会4/4;田树臣出席董事局会议4/4、股东周年大会1/1、股东特别大会4/4;周汉成出席董事局会议4/4、股东周年大会1/1、股东特别大会4/4;孔祥兆出席董事局会议4/4、股东周年大会1/1、股东特别大会4/4[152] - 独立非执行董事李民侨、梁海明、李承仕出席董事局会议均为4/4、股东周年大会均为1/1、股东特别大会均为4/4[152] - 董事局会议提前14天发出通知,会议文件在会前3天送交所有董事[153] 公司治理相关规定及执行情况 - 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局不少于三分之一席位[155] - 公司为董事购买了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155] - 董事局获提供每月营运资料,董事可向高级管理人员独立索取资料[155] - 主席颜建国负责董事局管理,行政总裁张海鹏负责业务日常管理[157] - 公司各层级管理人员定期召开会议沟通工作进展等[156] - 除2022年1月1日或之后获委任/续任的非执行董事外,其他非执行董事任期为三年,所有董事须最少每三年轮值告退一次[158] - 李民桥、梁海明及李承仕已服务董事会超九年,董事会认为其仍为独立人士[158] - 公司于2005年6月9日成立薪酬委员会,年内召开一次会议,各董事出席率均为100%[159][160] - 公司于2006年3月20日成立提名委员会,年内召开两次会议,各董事出席率均为100%[161][162] - 2021年12月31日,董事会由八位男性董事组成,2位年龄41 - 50岁,3位51 - 60岁,3位60岁以上[163] - 2021年12月31日,董事会中3位董事服务少于5年,1位服务5 - 14年,4位服务15 - 19年[163] - 2022年3月25日,公司委任女性独立非执行董事王惠贞女士[163] - 董事会负责履行公司的企业管治职责,已采纳企业管治职能的职权范围[164] - 年内,董事会已检讨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的情况及在企业管治报告内的披露[164] - 年内,公司已遵守上市规则第3.10条及3.10(A)条,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皆符合上市规则第3.13条下之独立性指引[158] - 审核委员会年内召开4次会议,各董事出席率100%[165] - 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年内召开2次会议,各董事出席率100%[168] - 公司已采纳董事及有关雇员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所有董事及有关雇员年内遵守规定[169] - 董事局对公司表现、情况及前景作出平衡、清晰及全面的评核[170] - 公司检讨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有效性,确认系统有效且足够[172] - 公司秘书高晓峰先生年内依照上市规则第3.29条规定参与足够专业培训[171] - 集团年内制定可持续发展路线图,已由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及董事局审议通过并刊于公司网站[168] - 持有不少于十分之一附有在公司股东大会上投票表决权之已缴足资本的股东,可要求董事会召开股东特别大会,会议应在请求书提呈日期后两个月内举行[175] - 公司于2021年举行了五次股东大会,其中包括一次股东周年大会和四次股东特别大会[178][179] - 股东周年大会于2021年6月9日举行,大会通告等资料于会前超20个营业日寄发[179] - 四次股东特别大会的大会通告等资料于会前超10个营业日寄发[179] - 审计部最少每年编制一份综合概述报告给董事会,并最少每年派员工参加一次审核委员会会议汇报工作概况[174] - 公司将继续最少每年检讨一次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的有效性[174] - 董事会于2012年3月采纳股东通讯政策,建立多种与股东的通讯渠道[178] - 公司风险管理由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业务单位等分工负责,风险管控小组针对战略、财务等风险进行管理[173] - 审计部年内检查评估集团若干附属公司,编制内部审计报告,未发现重大监控失当[174] - 年内两间附属公司进行内部控制评价,针对合约、收入、资金管理等[17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2017 - 2021年) - 2017 - 2021年营业额分别为501.53亿、556.26亿、616.70亿、624.58亿、773.10亿港元[12] - 2017 - 2021年税息折旧摊销前利润分别为82.23亿、83.69亿、100.44亿、113.40亿、124.85亿港元[13] - 2017 - 2021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分别为54.90亿、45.00亿、54.13亿、60.15亿、68.01亿港元[13] - 2017 - 2021年净利润率分别为11.0%、8.1%、8.8%、9.6%、8.8%[14] - 2017 - 2021年流动比率分别为1.07倍、1.12倍、1.06倍、1.10倍、1.23倍[14] - 2017 - 2021年每股盈利分别为118.85港仙、89.13港仙、107.21港仙、119.14港仙、134.94港仙[14] - 2017 - 2021年股息分别为35.00港仙、27.00港仙、32.00港仙、36.00港仙、40.50港仙[15] - 2017 - 2021年净资产分别为7.62港元、8.53港元、10.08港元、11.54港元、13.14港元[15] - 2017 - 2021年12月31日未完合约额分别为1880.1亿、2365.6亿、2270.7亿、2523.7亿、2813.6亿港元[15] 2021年财务数据关键指标 - 2021年经审核收入773.1亿港元,经营溢利112.4亿港元,股东应占溢利上升13.1%至68.0亿港元[37] - 2021年每股基本盈利134.94仙,每股资产净值达13.14港元,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20.5仙,全年共派股息40.5仙,同比增长12.5%[3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在手现金244.1亿港元,占总资产比重11.1%,净借贷比率控制在69.4%[4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未动用银行授信额度821.1亿港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长25.2%[43]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68.01亿港元,同比增长13.1%[50] - 公司营业额增加23.8%至773.10亿港元,每股基本盈利为1.3494港元,同比上升13.3%,股息总额为每股0.405港元,较去年增加12.5%[51] - 香港、澳门及中国内地分别贡献公司30.8%、10.9%及52.4%营业额[51] - 香港分部营业额平稳增长至238.44亿港元,较去年上升6.4%,分部业绩为8.50亿港元,较去年下跌约14.2%[52] - 澳门分部的营业额及分部业绩分别增加86.6%及63.3%至84.05亿港元及8.32亿港元[52] - 中国内地分部营业额及分部业绩分别同比增长25.3%及35.1%至405.29亿港元及87.84亿港元[53] - 公司从建筑相关投资项目取得255.08亿港元回回购款,增长约38.8%[54] - 建筑相关投资项目营业额及业绩分别较去年增长25.4%及35.9%至394.89亿港元及87.95亿港元[54] - 运营基建项目营业额为2.05亿港元,较2020年的1.50亿港元增加约36.5%[55] - 其他业务营业额为8.36亿港元,去年为7.15亿港元[55] - 投资收入、其他收入及其他收益增加22.3%至11.97亿港元[57] - 应占联营公司溢利为7.83亿港元,应占合营企业溢利为3.69亿港元[58] - 财务费用为26.68亿港元,与2020年的26.80亿港元基本持平[59] - 每股基本盈利增加13.3%至134.94仙,公司股东应占年内溢利为68.01亿港元[60] - 2021年12月31日股东权益达662.16亿港元,较2020年的582.80亿港元有所增加[61] - 2021年12月31日银行结余及现金为244.07亿港元,占总资产11.1%[62] - 2021年12月31日借款总额为703.35亿港元,净借贷比率为69.4%,较2020年的54.8%有所上升[65] - 经营业务所用现金净额由2020年的45.32亿港元大幅减少至5.51亿港元[66] 2021年业务项目数据 - 公司年内承接新工程167项,应占合约额为1400.5亿港元[35] - 2021年中国内地新签合约额811.5亿港元,同比增长23.7%,增速较上年提升5.4个百分点[39] - 2021年中国建筑兴业集团新签合约额达82.1亿港元,同比增长60.4%[39] - 2021年香港
中国建筑国际(03311) - 2022 Q1 - 季度财报
2022-04-21 12:01
股权结构 - 截至公告日期,中建股份实益拥有公司现有已发行股本64.81%[2]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三个月,集团未经审核集团营业额约为173.26亿港元,2021年3月31日为139.59亿港元[3]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三个月,集团应占合营企业营业额约为7.17亿港元,2021年3月31日为3.48亿港元[3]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三个月,集团未经审核经营溢利及应占合营企业盈利合共约29.05亿港元,2021年3月31日为24.07亿港元[3] 集团合约数据关键指标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三个月,集团累计新签合约额约为450.1亿港元[4] - 于2022年3月31日,集团未完合约额约为2856.8亿港元[4] 各项目业务线合约额数据 - 2022年第一季度香港将军澳中医医院项目集团应占合约额约为81.1亿港元[5] - 2022年第一季度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西涧花园三期安置房定向回购项目集团应占合约额约为15.1亿港元[5] - 2022年第一季度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总院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集团应占合约额约为19.6亿港元[5] - 2022年第一季度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YZ06 - 13 - f2地块安置房定向回购项目集团应占合约额约为15.1亿港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