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建筑国际(03311)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建筑国际:香港推广智慧工地,中建国际受益几何?
长江证券· 2024-06-11 21:3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香港政府出台强制措施,要求所有成本超过3000万港元的工程必须采用"安全智慧工地"系统 [4] - 中建国际旗下海宏技术作为行业领先公司,充分受益于香港市场的智慧工地需求 [2][6] - 中建国际的C-SMART系统报价优于政府标准套餐,且更贴合实际场景,有望进一步拓展内地市场 [6] 公司基本情况总结 - 中国建筑国际(3311.HK)是一家专注于建筑工程的公司,2024年6月5日收盘价为10.82港元 [4] 相关研究总结 - 《利润与现金流齐飞,港澳高景气兑现在即》[4] - 《港澳基建方兴未艾,现金流改善初见成效》[4] 风险提示 - 智慧工地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8] - 香港北部都会项目推进不及预期 [9] - 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10]
中国建筑国际:港澳基建龙头,“科技+投资+建筑”引领高质量发展
广发证券· 2024-05-16 13:32
公司业绩 - 公司于2005年在港交所上市,19-23年营收由618亿港元增至1137亿港元,CAGR+16.5%[1] - 预计24-26年归母净利分别为103/117/135亿港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2.8%/+13.5%/+14.9%[1] - 公司营收CAGR为+16.5%,归母净利润CAGR为+14.1%[4] - 公司新签合约额CAGR为+14.2%,未完合约额CAGR为+11.4%[4] - 公司实现营收1137亿港元,同比增长11.4%,19-23年CAGR为16.5%[26] 公司业务 - 公司主要业务结构以建筑施工和基建投资为主导,辅以装配式建筑、幕墙工程和资产营运等[4] - 公司香港地区市占率从5.6%增至9.3%,新签订单CAGR为+16.8%[5] - 公司澳门地区营收CAGR为+23.1%,市场占有率从9.1%增至22.2%[5] - 公司在2007-2018年进军中国内地市场,采取不同业务模式,包括收购深圳中海和开展保障性住房BT模式[8] - 公司自2019年以来以“科技+投资+建筑”模式为发展方向,通过提升项目周转率、改善现金流等方式优化ROE及资产周转率[10] 公司发展 - 公司分区域新签订单预测表显示未来营收预测[5] - 公司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1.0“建筑”时代,2.0“投资+建筑”时代,3.0“科技+投资+建筑”时代[7] - 公司在手订单充足,2023年新签合约达1880亿港元,未完合约额达3501亿港元[23] - 公司从2018年开始控制、削减PPP项目,转向政府定向回购(GTR)模式,提高项目周转率和现金回流,净资产收益率从11.76%增长至15.34%[70] - 公司旗下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拥有甲级设计资质和多项专利,研发MiC模块化集成建筑体系,开辟国内装配式4.0时代[76] 市场展望 - 香港市场占率由19年的6%提升至22年的9%,有望受益香港医疗建设放量及北部都会区规划加速落地[1] - 北部都会区规划四大区域发展,预计将提供超过50万个新住宅单位,约50万个新工作职位,可容纳250万人口[43] - 高端专业服务和物流枢纽区域预计新提供住宅单位14.83万个,增加人口40.97万人,提供就业机会16.37万个[44] - 创新科技地带预计新提供住宅单位5.91-6.31万个,增加人口17.47-18.67万人,提供就业机会21.7万个[45] - 口岸商贸及产业区预计新提供住宅单位12.96万个,增加人口34万人,提供就业机会5.31万个[47]
港澳工程龙头尽享湾区融合红利,MiC科技赋能加速成长
国盛证券· 2024-05-15 08:32
公司业绩 - 公司营收/业绩CAGR分别达15%/13%,综合毛利率、净利率等指标优于其他建筑央国企龙头,盈利能力优异[1] - 公司2024年预计营业收入将达到127,270百万元,较2023年增长11.9%[5] - 公司2024年预计净利润为10,793百万元,较2023年增长11.1%[5] - 公司2024年预计每股收益为2.10元,较2023年增长15.4%[5] - 公司2024年预计ROE为12.7%,较2023年略有下降[5] - 公司2024年预计资产负债率为68.3%,较2023年有所下降[5] - 公司2024年预计净负债比率为50.9%,较2023年显著下降[5] - 公司2024年预计流动比率为1.3,维持稳定[5] - 公司2024年预计速动比率为1.0,较2023年有所提升[5] - 公司2024年预计每股收益为2.10元,较2023年增长15.4%[5] - 公司2024年预计P/E比率为4.6,较2023年有所下降[5] MiC产品和技术 - MiC产品引领装配式发展,工期缩短80%、总用工量减少20%,覆盖多个应用场景,2023年科技类签单同比增长45%[2] - 公司首创MiC模块化集成体系,变革传统建造模式,提高施工效率、质量和绿色低碳水平,具备显著优势[27] - 公司具备混凝土及钢结构MiC技术,分为S、E、C三大系列产品,应用场景广泛[29] - 公司MiC技术在香港市场渗透率加速提升,已完成36个MiC项目,总建筑面积达170万平方米[31] - 内地规划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比达30%,公司MiC产品成功进入北京、广州等城市,发展空间广阔[32] 市场趋势和政策 - 保障房体系逐步完善,“十四五”保障房建设投资达3万亿[39] - 2021-2025年我国保障房建设目标为900万套,预计拉动投资额近3万亿[47] - 14号文奠定房地产“双轨制”发展方向,配售型保障房建设有望提速[48] - 在大城市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提高保障性住房在住房总供给中的比例[49] - 协调好保障性住房与商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等的关系[50] - 以需定建,支持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大城市率先探索实践[51] - 政府应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根据经济能力、房地产市场情况和各类困难群体住房需求[51]
2024年第一季度经营利润同比增长15.1%至39.1亿港元,维持“买入”
国泰君安证券· 2024-05-10 07:32
业绩总结 - 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收入为241.7亿港元,经营利润为39.1亿港元[2][1] - 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经营利润同比增长15.1%至39.1亿港元[1] 新签合约 - 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新签合约同比增长69.6%至800.9亿港元[2] - 公司在手合同为3,949.5亿港元,2024年目标新签合约总值不低于2,100亿港元[3] 重大项目 - 公司与威立雅集团组成联合体中标新界西堆填区扩建项目,合约总值达611亿港元[3] - 公司历史上最大的工程项目为新界西堆填区扩建项目,归属于公司的合约价值为427亿港元[2] - 深圳绿色低碳智能建筑基地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合约总值达611亿港元[4] 风险提示 - 政府基础设施支出可能低于预期,存在海外项目风险[5] 评级展望 - 中国建筑国际维持“买入”评级并目标价为15.00港元,2024/2025/2026年每股盈利预测分别为2.028港元/2.266港元/2.503港元[1]
中国建筑国际(03311)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9 16:51
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 - 集团旗下中建澳門在澳門勞工事務局主辦的「2022年建築業安全施工獎勵計畫」中獲得13項金獎、10項銀獎、7項銅獎,金獎總數和獲獎總數均高居榜首[50] - 集團建立並貫切實施ISO14001:2015環境管理體系,制定環境目標,致力檢討和持續改善環境管理體系[198] - 集團要求各地盤須預先透過環境因素、合規義務及風險評估,編制項目環境管理計劃,並由安環部評審新開地盤的安環施工方案[200] - 集團在多個省市獲得安全生產標準化示範工地等獎項[177][178] - 集團在多個省市獲得綠色建築與建築節能試點示範項目等獎項[178] 科技创新与研发 - 集團旗下中建香港憑藉香港有機資源回收中心二期(O • PARK2)工程在低碳「智」造方面的卓越表現,成為本年度獲得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2022全球方案徵集全球冠軍獎的唯一建築企業[51] - 集團裝配式建築領域成果和重大民生工程亮相2023國際產業合作大會(新加坡)暨中國機電產品品牌展覽會[55] - 集團旗下中國建築興業自主研發的新型光伏建築材料BIPV「Light S(輕質仿石材)」系列光伏幕牆產品亮相葡萄牙Tektónica國際建築展[60] - 集團旗下中建海龍模組化集成建築作為「2023中國明日之家樣板」參展第二十屆中國國際住宅產業暨建築工業化產品與設備博覽會[61] - 集團研发投入4.86亿港元,繼續向十四五戰略既定目標邁進[98] - 集團申報的兩項課題獲批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立項[98] - 集團全年獲得專利211項,收穫多項重大獎項[98] 民生工程与社会责任 - 集團承建的中央援建香港竹篙灣永久性社區隔離設施關閉,共有27萬人次入住[53] - 集團與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湘生合作在香港建立首個院士專家工作站[54] - 集團在港澳中標「啟德新急症醫院Site A項目」、「威爾斯親王醫院第二期重建一階段項目」、「輕軌東線南段設計連建造工程」三項民生工程,合約額總計359億港元[59] - 集團旗下中建澳門承建的橫琴澳門新街坊項目正式揭牌[62] - 集團首次入選2023年《財富》中國ESG影響力榜、首次獲CDP頒發「2022年飛躍進步獎」[93] - 集團連續8年獲頒發「低碳關懷環境、社會及管治(ESG)標籤」[177] - 集團獲頒「低碳關懷建築(物料)標籤」、「低碳關懷建築(過程)標籤」[177] - 集團獲得多項公德地盤獎、建造業安全獎勵計畫獎項[177] 业务发展与经营情况 - 集團在中國內地新簽合約額達到港幣960.55億元,同比增長4.5%[90] - 集團旗下中國建築興業集團在港澳與內地市場均取得亮眼成績,新簽合約額達到港幣115.01億元,同比增長13.6%[92] - 科技帶動類新簽合約額達746.20億港元,佔比39.7%,同比增長44.6%[98] - 本公司股東應佔溢利為91.64億元,同比增長15.2%[104] - 營業額增加11.5%至1,137億元[105] - 每股基本盈利為1.82元,同比上升15.2%[106] - 本年度股息總額為每股56.0仙,較去年增加16.7%[106] - 香港及澳門分部業績分別下跌19.3%和增加76.5%[109][110] - 中國內地分部營業額及分部業績分別同比增長36.1%及12.4%[111] - 集團專注發展大廈外牆工程承包業務、總承包業務及運營管理業務[116] 资产负债与现金流 - 集團在手現金港幣284.63億元,佔總資產比重11.4%;淨借貸比率控制在66.1%,同比下降3.3個百分點[96] - 投資收入、其他收入及其他收益╱(虧損)淨額下降59.0%至港幣6.47億元[117] - 應佔聯營公司溢利下降5.8%至港幣3.15億元[117] - 應佔合營企業溢利增加約1.3倍至港幣6.3億元[118] - 財務費用增加7.1%至港幣32.04億元[119] - 每股基本盈利增加15.2%至港幣1.82元[120] - 集團股東權益達港幣742.78億元[122] - 集團銀行結餘及現金為港幣284.63億元[123] - 集團借款總額為港幣775.87億元[125] 在建工程与新承接工程 - 集團在建工程338項,應佔合約額共計港幣5,719.4億元[137] - 新承接工程121项,新承接工程应佔合約額共計港幣1,880.18億[146] - 在建工程總數338項,未完合約額合計港幣571,944百萬元[147][148] - 香港及澳門地區在建工程共217項,未完合約額合計港幣128,172百萬元[147] - 中國內地在建工程221項,未完合約額合計港幣205,640百萬元[147] - 中國建築興業在建工程未完合約額為港幣16,239百萬元[147] - 公司主要在建工程包括啟德新急症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重建、香港葛量洪醫院重建等[150][151] - 公司
中国建筑国际(03311) - 2024 Q1 - 季度业绩
2024-04-26 12:01
财务表现 - 本集团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三个月的未经审计集团营业额约为24,165,906,000港币,较去年同期增长11.1%[4] - 本集团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三个月的未经审计经营溢利合共约为3,911,940,000港币,较去年同期增长15.1%[4] 合同情况 - 本集团累计新签合同额约为800.9亿港币,截至2024年3月31日未完合同额约为3,949.5亿港币[6]
科技带动类业务贡献将不断增加
国泰君安证券· 2024-03-29 00: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15.2%至92亿港元,总收入为1,137亿港元,同比增长11.5%[1] - 公司2026年预计总收入将达到153,768亿港币,较2022年增长50.7%[3] - 公司2026年预计净利润将达到13,316亿港币,较2022年增长57.1%[3] - 公司2026年预计每股基本收益将达到2.503港币,较2022年增长58.4%[3] 用户数据 - 公司新签合约额为1,879亿港元,同比增长16.9%,其中科技带动类同比增长44.4%至745亿港元[1] - 公司2024年新签合约额目标为2,100亿港元[1] 未来展望 - 公司2026年预计总收入将达到153,768亿港币,较2022年增长50.7%[3] - 公司2026年预计净利润将达到13,316亿港币,较2022年增长57.1%[3] - 公司2026年预计每股基本收益将达到2.503港币,较2022年增长58.4%[3]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新签合约额为1,879亿港元,同比增长16.9%,其中科技带动类同比增长44.4%至745亿港元[1]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2026年预计总收入将达到153,768亿港币,较2022年增长50.7%[3] 其他新策略 - 公司股数为3,075.8万股,大股东COHL持股比例为64.8%[1] - 公司市值为27,251.6亿港币,自由流通比率为35.2%[1] - 公司的净负债比率在66.3%至73.7%之间波动[1] - 公司的利息覆盖率在4.3至4.7倍之间[1] - 根据评级标准,公司被评为买入、收集、中性、减持或卖出,具体取决于相对表现和基本面展望[4] - 公司声明不会对报告中的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做出承诺,投资者应该谨慎决策[6]
利润与现金流齐飞,港澳高景气兑现在即
长江证券· 2024-03-25 00: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营业额达1137.34亿港元,同比增长11.5%[3] - 归母净利润为91.64亿港元,同比增长15.2%[3] - 公司内地业务扩张带动毛利率提升至14.4%[3] - 公司财务费用率下降至0.8%[3] - 净借贷比同比下降至66.1%[3] 用户数据 - 公司实现新签合约1880.18亿港元[6] - 香港新签合同额大幅增长58.0%[6] 未来展望 - 公司展望港澳基建前景乐观[6]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无关要点 市场扩张和并购 - 无关要点 其他新策略 - 风险提示包括原材料价格波动、香港北部都会项目推进不及预期、明日大屿项目推进不及预期、装配式建筑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7]
中国建筑国际(03311)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1 16:30
财务表现 - 本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营业额为113,734,013港币千元,较上一年增长11.5%[1] - 本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9,164,045港币千元,较上一年增长15.2%[1] - 每股基本盈利为1.82港元,较上一年增长15.2%[1] - 本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營業額为113,734,013港币千元,较上一年增长11.5%[3] - 本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9,164,045港币千元,较上一年增长15.2%[3] - 每股基本盈利为1.82港元,较上一年增长15.2%[3] - 本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綜合全面收益为6,994,340港币千元,较上一年增长82.1%[4] - 本公司股东应占全面收益为6,512,094港币千元,较上一年增长88.2%[4]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91.64亿港元,同比增长15.2%[55] - 公司營業額增长11.5%至1,137亿港元[56] - 每股基本盈利为1.82港元,同比上升15.2%,股息总额增加16.7%至每股56.0仙[57] 业务拓展 - 營業額主要來自建築工程合約、建築相關投資項目、外牆工程業務等多個方面[14] - 建築相關投資項目收入包括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及安置房定向回購項目提供的建造服務營業額及相關利息收入[15] - 基建營運收入包括熱電業務及收費道路營運收入[15] - 其他收入主要來自工業廠房改造、項目監理服務、建築材料銷售、機械租賃、保險合約及投資物業租金[16] 区域业绩 - 二零二三年度中國內地分部營業額为66185389港幣千元,比二零二二年增长36.2%[20] - 二零二三年度中國內地分部毛利为12854800港幣千元,比二零二二年增长16.5%[20] - 二零二三年度中國內地分部业绩为11557993港幣千元,比二零二二年增长12.4%[20] - 二零二三年度香港及澳門分部營业额为41591707港幣千元,比二零二二年下降12.9%[20] - 二零二三年度香港及澳門分部毛利为2508392港幣千元,比二零二二年增长10.4%[20] - 二零二三年度香港及澳門分部业绩为1985785港幣千元,比二零二二年增长9.5%[20] - 二零二三年度中國建築興業集團營业额为5956917港幣千元,比二零二二年增长6.6%[20] - 二零二三年度中國建築興業集團毛利为975718港幣千元,比二零二二年增长33.1%[20] - 二零二三年度中國建築興業集團业绩为812558港幣千元,比二零二二年增长72.6%[20] - 集团在澳门市场新签合约额达到港币95.41亿元,保持市场领先地位[43] - 集团在中国内地新签合约额达到港币960.55亿元,同比增长4.5%[45] - 集团在香港澳门和内地市场取得亮眼成绩,新签合约额达到港币115.01亿元,同比增长13.6%[47] 资产负债 - 本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流动资产净值为32,567,785港币千元,较上一年增长28.1%[6] - 预计二零二三年末,公司一年以后可收回的应收保固金约为港币3,309,066,000元[28] - 公司一般给予客户的信用期限不多于九十日,應收保固金将在建筑项目保养责任期满时收回[29] - 其他应收款中,支付安置房定向回购项目费用为16,655,594港币,投标及其他保证金为1,671,975港币[30] 资金状况 - 集团維持一貫財務穩健策略,持續改善經營性現金流淨額和投資性現金流淨額[51] - 集团在手现金港币284.63亿元,淨借贷比率控制在66.1%,未动用银行授信额度港币800.21亿元[52] - 公司完成发行11亿元公司债券和20亿元中期票据[73] 技术创新 - 集团科技研发投入达4.86亿港元,科技带动新签合同额达746.20亿港元,同比增长44.6%[54] 法律合规 - 公司已採納及遵守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證券上市規則企業管治守則[74]
港澳基建方兴未艾,现金流改善初见成效
长江证券· 2024-02-29 00:00
公司业务情况 - 公司营业收入共计551亿港币,同增2.4%[3] - 公司在港澳收市占率持续提升,新签订单市占率均已近3成[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新签合同额达968亿港币,同比增长7%[22] - 公司内地新签合同额逐年增长,2023年预计达到1111亿港币,增速为20%[2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中国建筑兴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8%[76]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净利率和ROE在2019年起止跌回升,2023年经营性现金流成功转正,净流入5.01亿港元[60] - 公司某安置房政府定购项目现金流净现金流在2020年至2021年间有明显变化,2021年净现金流为正值[56] - 公司某PPP项目现金流在2021年至2022年间有明显变化,2022年净现金流为正值[57] - 公司2023年中国建筑兴业营业收入为7669百万港元,同比增长45%[78]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包括原材料价格波动、香港北部都会项目推进不及预期、明日大屿项目推进不及预期、装配式建筑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79][80][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