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国际(03311)

搜索文档
青岛地铁15号线沟岔站主体封顶
齐鲁晚报· 2025-07-29 05:12
青岛地铁15号线项目进展 - 青岛地铁15号线沟岔站主体结构(含3、4号风亭)按期封顶,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为后续工程推进奠定基础 [1] - 沟岔站位于城阳区长城路与环城北路交叉口东侧,是一座长155米的地下三层岛式车站,毗邻青岛农业大学与博文广场 [1] - 作为青岛地铁网络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沟岔站建成对完善城市公交体系、缓解区域交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1] 施工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案 - 项目所在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存在60余米岩层破碎带及80米范围内6-8米厚富水砂层 [1] - 面对裂隙水发育、地下水位浅等难题,项目团队采取地面注浆补强措施降低基坑风险 [1] - 穿越富水砂层时,通过降低分层高度、分段开挖、减少暴露面、缩短支护时间等优化方案,历时2个月安全完成该段施工 [1] - 作为换乘站面临基坑紧邻既有线挑战(最近处仅6米),布设百余个自动化监测点进行实时监控 [1] - 采用"中间向四周"开挖顺序配合低功率破碎锤减振,实现全过程"零预警" [1] 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 - 正线与风亭施工中加大资源投入、优化施工调度、实施24小时值守,仅用两个半月完成结构封顶 [2] - 通过系统性深化研究,严格管控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施工工艺及商混站管理,落实饰面高性能混凝土标准 [2] - 应用"2345"工作法和"小立法+二次分配"机制激发班组动力,避免混凝土烂根、错台、砂线等质量问题 [2] 后续工作计划 - 以此次封顶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安全质量管控,细化施工过程管理 [2] - 持续推进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的工作标准,为建设双一流地铁贡献力量 [2]
建筑行业2025年度中期投资策略:破局旧时代
长江证券· 2025-07-07 11:12
核心观点 - 2025 年下半年基建基调以稳为主,政府债发行加速、化债资金落地支撑需求但缺乏弹性,关注特别国债对“两重”支持带来的结构性机会 [2][5] - 长期优选偏制造业企业如鸿路钢构等,重视新质生产力、工程出海等方向;短期关注高股息、细分景气方向等机会 [2][6] 大势研判 总量判断 - 近年基建与地产分化,占 GDP 比例整体下行,2024 年合计降至 25.9%,其中地产占比降至 7.4%,基建占比维持 18.4%高位 [26] - 2024 年主要央企收入下滑,三大基建类央企收入同比下滑 5.1%;全行业上市公司首次出现收入下滑,2024 年全行业收入 86962.78 亿元,同减 4.29%,业绩降幅大于收入 [28][30] - 下游占款与企业现金流逐年承压,截至 2025Q1 全行业相关资产合计 9.3 万亿,较期初增长 3.9%,占总资产比例为 58.09%,较 2024 年增 1.41pct [34] 需求展望 - 2025 年基建基调稳而不拉,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和民生需求,政府债发行加速、化债资金落地支撑需求但缺乏弹性 [37] - 年初以来经济各部门数据总体偏稳,财政政策短期或保持定力,预计下半年以稳为主,超常规刺激难出现 [40] - 2025 年政府债发行加速,1 - 6 月累计发行 121809.96 亿元,同比增长 57%;专项债发行加速,截至 6 月 27 日累计发行 21127 亿元,同比多 6192 亿元,累计发行进度 48%,同比快 9.7pct [42] - 2025 年以来债券发行加速,重心在化债,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发行 17959.38 亿元,特殊新增专项债累计发行 4422.84 亿元,累计发行进度 55.29%,同比快 48.79pct [47] - 年初以来实物工作量同比表现弱于统计局数据,预计全年表观基建投资增速维持韧性,项目间进一步分化 [51] 机会研判 - 2025 年加大对“两重”项目支持力度,2024 年安排 7000 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 1465 个重大项目建设,2025 年拟发行 1.3 万亿元 [60][65] - 关注水利、电力等资金保障到位、投资相对景气领域,1 - 5 月电力、水上运输、水利等领域投资增速显著高于其他板块 [72] 配置思路 长期看模式 - 从商业模式等视角筛选,制造业好于施工,新质生产力方向好于传统经济方向,出海好于国内,专业工程好于传统工程,优质区域国企好于全国性大央企 [104] - 制造业如鸿路钢构等具备规模效应、现金流与回款更优、长期成长性好等优势 [104] - 新质生产力方向的专业工程企业如洁净室相关企业更具成长性 [104] - 工程出海企业如中钢国际、中材国际等发展潜力大、商业模式好、分红水平高 [105] - 专业工程如中国化学等具备资质等壁垒、竞争格局好、中期需求有持续性 [105] - 区域型企业如四川路桥等经济大省地方国企需求持续性强、股息率高 [105] 短期重边际 - 关注高股息带来的强安全边际和高胜率、细分景气赛道的结构性投资机会、强事件驱动的主题性机会、个股重大边际变化机会 [108] 传统央国企 建筑央企 - 2024 年以来建筑央企经营分化,2024 年多数企业业绩增速为负,2025Q1 仅中国建筑、中国能建、中国化学业绩正增长 [111] - 2025 年整体目标更保守,中铁收入、中冶订单设定下降预期,下游倾向专业工程的电建、能建与中国化学相对较好 [114] - 公募新规下,八大央企作为沪深 300 成分股或得到增量关注,全部被市场低配 [118] - 首推中国建筑与中国化学,中国建筑分红稳定性强,2025 年业绩对应当前股息率接近 5%;中国化学成长性好,PB 有望修复 [122] 地方国企 - 化债背景下中央加杠杆、地方有分化,大省挑大梁,部分经济大省地方国企具备高分红、高股息 [126][137] - 首推四川路桥,地处四川战略腹地需求预期强、潜力大,大股东支持下分红能力强,2025 年业绩对应当前股息率近 6% [7][137] 专业工程 国际工程 - 出海企业客户结构优、商业模式好、成长性强,海外订单持续提升,部分公司低估值、高股息 [147][149] - 重视国际工程的主题机会和股息回报,推荐中材国际(股息率 6%)、中钢国际(股息率 5%)等 [152][154] 国家安全 能源安全 - 核电方面,中国核电发电量占比低于全球与核电大国,发展空间广阔,我国重启核电机组核准浪潮,预计 2035 年发电量占比达 10%,关注中国核建、利柏特等 [162][168] - 煤化工方面,政策推进新疆煤化工发展,今年投资有望加速,新疆目前拟建、在建项目约 5142 亿元,关注中国化学等受益标的 [181][184] 产业链安全 - 中美科技竞争加剧加速半导体国产化进程,洁净室需求有望提升,关注亚翔集成、圣晖集成、柏诚股份等 [188][195] 低空经济 - 低空经济发展需完善安全法规制度等,建筑 + 低空经济标的多点开花,关注中交设计、深城交等相关企业 [198][203] 顺周期 逻辑梳理 - 短期地产销售数据弱、制造业受贸易摩擦影响在左侧,基本面或阶段性承压,关注相关标的低位布局时点 [206] - 部分标的海外开拓与业务转型驱动行情,首推鸿路钢构,其具备最好商业模式与较大潜在弹性 [209] 推荐标的 - 鸿路钢构成本优势显著,推进智能化制造有望降本增效,重视左侧布局时机 [211][216] - 志特新材规模、管理、技术优势明显,出海布局早、海外业务放量,开展新材料业务 [219][225] - 海南华铁租赁设备保有量提升,拓展算力租赁业务,筹划境外上市 [228][233] - 青鸟消防布局全产业链消防产品,自研芯片赋能,海外市场布局良好,探索 AI 及机器人领域 [236][243] - 江河集团是幕墙领域全球龙头,布局海外市场,开展产品化战略 [244][253] 并购重组 - 并购重组得到政策支持,建筑行业走向成熟期,企业有通过并购重组提升经营预期的动机 [257][258] - 建筑板块并购重组案例增加,后续并购重组多来自设计、装饰、园林等基本面较弱、小市值标的聚集的板块 [263][265]
粤港澳携手共建,国内首个模块化建筑产业发展联盟揭牌成立
南方都市报· 2025-06-25 16:22
粤港模块化建筑产业发展周活动 - 粤港"组装合成"模块化建筑产业发展周在香港开幕 活动由广东省住建厅与香港发展局共同指导 涵盖国际会议、设计工作坊、跨境贸易指南发布会等系列活动 [1] - 粤港澳组装合成模块化建筑产业发展联盟正式揭牌成立 为国内首个该领域产业联盟 由政府部门、企业、学术机构共同参与 [1] - 活动吸引政府、业界、学术界众多专家参与 共同探讨模块化建筑技术最新成果与产业发展趋势 [1] 粤港两地政府表态 - 广东省住建厅厅长张勇表示 广东模块化建筑产品种类丰富、供应链齐全 是香港主要输出地 将推动试点城市建设 打造政策标准体系和技术路径 [2] - 香港发展局局长甯汉豪强调 粤港合作优势互补 将共同把大湾区打造成"组装合成"建筑科技中心 推动技术成为新质生产力和优势产业 [2] 产业发展联盟详情 - 联盟由广东省住建厅、香港发展局指导 中国建筑国际集团联合多方共同发起 旨在聚合产业链资源 攻关关键技术 [3] - 联盟将建立人才体系与国际交流平台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服务粤港澳"好房子"建设需求 [3] - 中建海龙等8家制造商获首批"组装合成"制造商认可证书 该证书是对高端制造能力的权威认可 [3] 行业影响与展望 - 模块化建筑被纳入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任务 作为传统产业升级重要方向 [2] - 联盟将推动粤港澳业界合作与优势互补 引领模块化建筑区域联动发展 [1] - 认证计划将提升"组装合成"产品服务质量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新质生产力注入动力 [3]
中银国际:升中国建筑国际(03311)目标价至13.5港元 重申“买入”评级
智通财经网· 2025-06-16 11:12
公司盈利与股息表现 - 预期中国建筑国际盈利增长和现金股息支付表现优于同行,主要因地域组合更佳[1] - 公司2023年在中国香港及中国澳门市场收入占比达43.3%,预计2025年贡献超50%销售额[1] - 最大竞争优势包括21亿港元正经营现金流和33%现金股息支付比率,超过30%的支付比率是主要吸引力[1] 地域业务结构 - 中国建筑在内地房地产开发业务参与度低,风险低于同行[2] - 中国香港业务聚焦基础设施项目,涉及机场地区、北部都会区及港岛投资,支撑未来五年稳定增长[2] - 预计2025年内地产销售贡献降至45%,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合并贡献将首超内地[2] 财务预测调整 - 中银国际微调目标价至13.5港元,基于2025年预期6.6倍市盈率[1] - 下调2025年销售额和净利润预估,分别至同比增13%和10.1%[2]
智通港股解盘 | 5月开门红持续聚集科技 金股表现可圈可点
智通财经· 2025-05-02 21:42
市场动态 - 恒指5月首个交易日上涨1.74%,恒生科技指数大涨3.08% [1] - 美国股市资金流出89亿美元,日本和欧洲股市出现资金流入,美债资金流出45亿美元,为2023年12月以来最大 [1] - 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大涨逾500点,日内涨超0.7%,报7.226 [2] - 黄金自一月以来首次出现周度资金流出,赤峰黄金跌近4% [2] - 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一度涨超0.9% [2] 关税影响 - 特朗普承认关税政策导致商品价格上涨,玩具购买力下降 [1] - 美国商会致信特朗普政府,敦促实施"关税豁免机制",以防止经济衰退 [1] - 商务部表示中方注意到美方希望就关税问题进行谈判的意愿,态度出现积极变化 [2] - 美国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制造的汽车零部件免于25%关税 [2] - 汽车股和CXO类股票对关税调整敏感,小鹏汽车涨超6%,零跑汽车涨超7%,康龙化成和药明康德均涨超7% [3] 行业表现 汽车行业 - 小鹏汽车连续6个月交付量突破30000辆,MONA M03累计交付超10万辆,P7+完成第5万辆新车下线 [3] - 零跑汽车4月交付量41039辆,同比增长173% [3] - 小米汽车4月交付超28000辆,小米集团大涨超6% [3] 科技行业 - 美股科技巨头meta、微软、苹果财报亮眼,重申激进的人工智能投资计划 [4] - 万国数据大涨超7%,金山软件涨近7% [4] - 全球掀起核能小型堆开发热潮,谷歌与Kairos Power达成购电协议 [6] - 我国小型堆技术开发领先,已形成12种小型堆技术 [6] - 合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工程总装工作提前启动 [6] 医药行业 - 康龙化成一季度收入30.99亿元,同比增加16.03%;归母净利润3.06亿元,同比增加32.54% [3] 公司业绩 中国建筑国际 - 25Q1实现营收239亿元,同比+5.5%,经营溢利及应占合营企业溢利39.6亿元,同比+10.8% [7] - 25Q1新签合同额505亿元,同比-29.1%,但剔除重大项目影响后同比增长59% [7] - 科技带动类收入同比增长22%,占比提升至20% [8] - MiC技术入选国家级推广名单,BIPV产品获得德国莱茵TÜV认证 [8] - 完成北京市第十四中学综合改造工程,成为北京首个模块化建筑学校 [8] 宏观经济 - 美国4月非农就业报告预计新增就业岗位13.5万个,低于3月的22.8万个 [4] - 特朗普威胁制裁从伊朗购买石油或石化产品的国家或个人 [4] - 伯克希尔哈撒韦年度股东大会将举行,关注巴菲特对市场、经济或关税的看法 [5] - 巴菲特持仓变化:大砍三分之二的苹果公司股票持仓,持续减持美国银行,现金储备达3342亿美元 [5]
中国建筑国际(03311):投资业务重启,内地、港澳业务景气可期
长江证券· 2025-04-30 16:4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建筑国际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额约228.87亿元,同比增长约3.62%;经营溢利及应占合营企业盈利合计约39.63亿元,同比增长10.84% [1][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投资业务情况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因内地投资类业务重启和部分EPC业务承接增加而增长3.62% [11] 新签业务情况 - 2025年Q1新签505.1亿元,同比下滑29%;较2023Q1新签同比增加21.5% [11] - 2025年Q1科技带动类新签213.0亿港元,占比42.2%,金额同比下滑约56%;投资带动类新签114.0亿港元,占比22.6%,金额同比提升约5%;科技带动类新签175.8亿港元,占比34.8%,金额同比提升约56% [11] 战略股东情况 - 3月11日东方国际以每股12.26港元溢价认购2.446亿股新股,未来双方可在项目合作、资本运作、粤港澳大湾区业务协同等层面展开合作 [11] 业务前景情况 - 内地持续推动MiC业务渗透,已覆盖一线城市,报告期内在北京落地首个模块化建造学校 [11] - 香港特区政府增加中期财政预测的基本工程开支,由每年约900亿港元增至约1200亿港元 [11] - 按33%派息率、2025年105亿归母净利润推算,当前市值对应2025年股息率约5.8% [11]
中国建筑国际(03311)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9 16:3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额为115,106,744千港元,较2023年的113,734,013千港元有所增长[23] - 2024年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17,118,966千港元,较2023年的16,161,568千港元增加[23] - 2024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9,361,017千港元,较2023年的9,164,045千港元上升[23] - 2024年净利润率为8.1%,与2023年持平[23] - 2024年流动比率为1.39倍,高于2023年的1.28倍[23] - 2024年每股盈利为1.86港元,较2023年的1.82港元增加[23] - 2024年每股股息为61.5港仙,较2023年的56港仙提高[23] - 2024年每股净资产为15.17港元,较2023年的14.74港元增长[2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未完合约额为386.54亿港元,较2023年的350.05亿港元上升[23] - 2024年集团经营现金流流入20.07亿港元,投资现金流流入11.37亿港元,近三年现金流改善成果巩固[11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审核收入1151.07亿港元,经营溢利159.15亿港元,股东应占溢利升2.1%至93.61亿港元[119]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1.86仙,每股资产净值达15.17港元,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28.5仙,全年共派股息61.5仙,同比增9.8%[119] - 2024年集团经营现金流流入20.07亿港元、投资现金流流入11.37亿港元,截至年底在手现金307.41亿港元,占总资产比重11.3%,净借贷比率73.6%,同比增7.5个百分点,未动用银行授信额度1318.58亿港元,同比增64.8%[130]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93.61亿港元,同比增长2.1%,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20.07亿港元[137] - 公司年内营业额为1151.07亿港元,每股基本盈利为1.86港元,同比上升2.2%,本年度股息总额为每股61.5仙,较去年增加9.8%[138] - 香港营业额大幅增加33.3%至410.87亿港元,分部业绩增长18.6%至12.16亿港元[140] - 澳门营业额下降18.4%至87.84亿港元,分部业绩增加14.6%至11.01亿港元[140] - 中国内地营业额略有下降8.7%至604.19亿港元,分部业绩增长10.8%至128.11亿港元[141] - 中国内地建筑相关投资项目取得535.30亿港元回购款,增长16.0%,营业额下降9.4%至584.39亿港元,分部业绩增长9.3%至119.05亿港元[142] - 中国建筑兴业集团营业额及分部业绩分别下降19.1%及3.2%至48.17亿港元及7.87亿港元[145] - 投资收入、其他收入及其他收益净额下降64.3%至2.31亿港元[148] - 应占联营公司溢利减少14.9%至2.68亿港元,应占合营企业溢利轻微增加1.2%至6.38亿港元[149][150] - 2024年银行借款总额为732亿港元,2023年为678.25亿港元;借款总额2024年为869.66亿港元,2023年为775.87亿港元[158]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净借款为562.25亿港元,净借贷比率为73.6%,已承诺未动用的信贷授信额度及其他银行授信额度为1318.58亿港元[158] - 2024年经营活动及投资活动产生现金流入净额分别为20.07亿港元及11.37亿港元,融资业务现金流出净额为3.49亿港元[15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4年香港市场新签合约900.48亿港元,同比增长27.0%,集团中标新界西堆填区扩建计划,应占合约额约428亿港元[122] - 2024年澳门新签合约额达100.03亿港元,中标新城A区B8地段公屋、新城A、B区行车天桥等项目[122] - 2024年中国内地新签合约额1001.92亿港元,集中于长三角和大湾区,安置房投资业务拓展新城市市场[123] - 2024年MiC业务首次开拓上海市场,中标徐汇区田林路项目,深圳中标安居景馨苑项目[123] - 2024年中国建筑兴业新签合约额110.20亿港元,中标深圳湾超总C塔等项目,开拓新加坡市场[125] - 光伏建筑一体化为中国建筑兴业新业务重点,产品通过认证并在香港与内地项目落地[125] - 集团年内承接新工程121项,应占合约额为2,112.6亿港元[115] - 集团2024年科技带动类新签合约额878.62亿港元,占比41.6%,同比增17.7%,研发投入7.47亿港元,占营业额比例0.6%[133] - 2024年新承接工程121项,新承接工程应占合约额共计2112.63亿港元[175] 各地区表现 - 2024年中国内地、香港、中国建筑兴业集团、澳门的营业额占比分别为52.5%、35.7%、4.2%、7.6%[25] - 香港、澳门及中国内地分别占集团营业额的35.7%、7.6%及52.5%[138] - 2024年主要完工工程按工程类型分布:楼宇建筑占36.2%、土木工程占8.7%、基建投资占45.6%、其他占9.5%;按客户分布:政府/公营类别占69.8%、私营类别占30.2%;按市场分布:香港占70.7%、中国内地占7.1%、中国建筑兴业占22.2%[171] - 2024年新承接工程按工程类型分布:楼宇建筑占32.3%、土木工程占29.6%、建筑相关投资占22.8%、其他占10.1%、中国建筑兴业占5.2%;按客户分布:政府/公营类别占77.2%、私营类别占17.6%、中国建筑兴业占5.2%;按市场分布:香港占42.7%、中国内地占47.4%、中国建筑兴业占4.7%、澳门占5.2%[173] - 2024年在建工程中,中国内地261项,应占合约额3168亿港元,未完合约额1981.94亿港元;香港69项,应占合约额2140.44亿港元,未完合约额1490.22亿港元;澳门43项,应占合约额662.77亿港元,未完合约额207.98亿港元;中国建筑兴业应占合约额340.17亿港元,未完合约额185.3亿港元;合计373项,应占合约额6311.38亿港元,未完合约额3865.44亿港元[174] - 香港主要在建楼宇建筑项目包括啟德新急症醫院(Site A)、威爾斯親王醫院重建計劃第二期(第一階段)等12个项目[178] - 香港主要在建土木工程项目包括新界西堆填區擴建計劃、小蠔灣車廠物業發展等7个项目[187] - 澳門主要在建项目包括銀河四期上蓋工程、澳門黑沙灣新填海區「P」地段等8个项目[19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展望2025年,集团将关注宏观形势,平衡发展与安全,巩固港澳市场,优化内地业务布局,挖掘科技业务潜力[134]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中建香港在「HKIBIM Award 2023」评比赛中获13个奖项[32] - 中建香港和中建澳门承建项目分别获2024年英国安全委员会国际安全奖卓越奖、胜出奖[41] - 中建香港研发的RFID机械防撞系统获第49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评审团嘉许金奖,室内喷漆机器人、SmartTrack智慧人员综合管理系统、C - SMART工程管理数字平台4.0分别获金、银、铜大奖[46] - 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组织的融媒采访活动有20余位媒体记者参与,走进中建海龙和中国建筑兴业的珠海生产基地[49] - 中建澳门承建项目获IPA国际地产大奖澳门区最佳零售项目五星大奖和澳门区最佳综合体项目五星大奖[59] - 中建海龙获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70] - 中建国际投资中标安徽省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装配式建筑建造业工业互联网试点平台建设项目,是集团在工业互联网领域首次中标[71] - 中国建筑兴业下属「远东光伏」自主研发的BIPV产品通过欧洲国际权威机构TUV多项技术认证[72] - 中建海龙和中海建筑承建的深圳市福田区梅林路6号保障性住房项目完成首件模块吊装,正式进入主体模块施工关键阶段[74] - 集团旗下远东幕墙(新加坡)有限公司中标Central Mall项目幕墙工程,合约额港币0.8亿元[76] - 集团旗下中建香港获“第30届公德地盘嘉许计划颁奖典礼”10个奖项[75] - 集团与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签署港币100亿元北部都会区战略合作框架协定[91] - 集团旗下皇姑热电出售42,796吨碳配额,交易平均价格人民币104.33元/吨,总成交额人民币446.50万元[100] - 集团旗下远东上海承接深圳湾超级总部C塔项目幕墙工程,合约金额约为港币10.9亿元[110] - 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香港分中心揭牌成立,有6个实验室加盟,集团旗下中建香港C - SMART数字建造实验室是唯一受邀加盟的企业级实验室[85] - 集团旗下中建海龙入选“科改企业”[84] - 集团获“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87] - 集团旗下中建国际投资合庐产业新城施湾安置房二期项目、西安电子谷项目FGH区两个项目入选2024年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学习交流项目名单[108] - 集团MSCI ESG评级提升至B,连续8年入选富时社会责任指数,入选标普全球《可持续发展年鉴(中国版)2024》且评分行业榜首,中诚信绿金和Wind ESG评级结果为AA,评分行业第一[126] - 集团连续两年获创新香港国际人才嘉年华“最受欢迎企业奖”等多项人力资源管理奖项[131] - 集团年内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多项高等科技荣誉[133] - 集团风险与合规管理委员会常态化运行,组织开展法律合规宣传教育季[129] - 集团2024年充分利用人民币融资窗口,内地融资利率创新低,节省融资成本并降低汇率风险[130] - 集团正在打造深圳龙岗智慧建造产业园,建成模块化产品智能制造系统[124] - 集团更新可持续发展路线图,将碳中和年份由2060年提前至2050年,绿色建筑业务占集团营业额比例约35%,11月出售碳配额成交446.50万元[126] - 公司主要金融资产为银行结余及现金、贸易及其他应收款,贸易及其他应收款已扣除呆账拨备[162] - 公司从事多项以外币(主要为人民币及美元)计值的交易,会密切监察汇率波动情况以控制外汇风险并调整融资结构[163] - 2024年底,公司在建工程373项,应占合约额共计6311.4亿港元[166]
中国建筑国际:业绩稳健增长,科技类收入贡献提升-20250429
华泰证券· 2025-04-29 09:1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15.61港元 [1][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5Q1营收239亿元,同比+5.5%,经营溢利及应占合营企业溢利39.6亿元,同比+10.8%;新签合同额505亿元,同比-29.1%,但23Q1 - 25Q1两年订单复合增速10.2%,维持稳健增长 [1] - 科技带动类收入快速增长,25Q1科技带动类/投资带动类/建筑类/运营类营收同比+22%/+5%/-9%/+11%;若剔除24Q1堆填区重大项目,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59%,较23Q1增长21.5% [2] - 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推进,工程开支增加,公司作为香港建筑工程龙头有望受益;内地市场政策积极,城市更新为公司带来机遇 [3] - 维持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103/112/121亿港元,考虑公司新签合同双位数增长、现金流改善、科技赋能等因素,维持给予公司25年8xPE,维持目标价15.61港元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基本数据 - 截至4月25日,收盘价10.68港元,市值56,414百万港元,6个月平均日成交额53.76百万港元,52周价格范围8.06 - 13.18港元,BVPS13.11港元 [7] 经营预测指标与估值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港币百万)|113,734|115,107|123,104|135,128|147,779| |+/-%|11.53|1.21|6.95|9.77|9.36|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港币百万)|9,164|9,361|10,310|11,165|12,051| |+/-%|15.17|2.15|10.13|8.30|7.93| |EPS(港币,最新摊薄)|1.73|1.77|1.95|2.11|2.28| |ROE(%)|13.35|12.87|13.33|13.16|12.97| |PE(倍)|6.16|6.03|5.47|5.05|4.68| |PB(倍)|0.75|0.73|0.70|0.64|0.58| |EV EBITDA(倍)|7.16|7.40|7.16|6.96|6.73| [10] 可比公司估值表 - 2025年4月25日,中国中铁、中国中冶、鸿路钢构、江河集团平均PE(2025E)为7.31倍,中国建筑国际为5.47倍 [11] 中国建筑国际半年度业绩分拆 |(百万港元)|23H1|23H2|24H1|24H2|25H1E|25H2E| |----|----|----|----|----|----|----| |营业收入|55,110.71|58,623.30|61,755.22|53,351.53|64,659.39|58,444.82| |yoy|/|/|12.06%|-8.99%|4.70%|9.55%| |营业成本|46,484.97|50,910.13|52,200.95|45,059.26|54476.79|50197.73| |yoy|/|/|12.30%|-11.49%|4.36%|11.40%| |毛利润|8,625.74|7,713.17|9,554.26|8,292.27|10,182.59|8,247.10| |yoy|/|/|10.76%|7.51%|6.58%|-0.54%| |毛利率|15.65%|13.16%|15.47%|15.54%|15.75%|14.11%| |归母净利润|4848.62|4315.42|5465.04|3895.98|5902.24|4407.36| |yoy|/|/|12.71%|-9.72%|8.00%|13.13%| [12] 盈利预测 - 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等多方面对2023 - 2027年进行预测,如2025E营业收入123,104百万港元,归母净利润10,310百万港元等 [19]
中国建筑国际(03311) - 2025 Q1 - 季度业绩
2025-04-25 16:3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三个月,集团未经审核集团营业额约为228.87亿元,2024年3月31日为220.88亿元[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三个月,集团应占合营企业营业额约为9.95亿元,2024年3月31日为5.55亿元[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三个月,集团未经审核经营溢利及应占合营企业盈利合共约39.63亿元,2024年3月31日为35.76亿元[4] 业务线关键指标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三个月,集团累计新签合约额约为505.1亿元[5]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未完合约额约为3756.5亿元[5] 其他重要内容 - 截至2025年3月31日,中建股份实益拥有公司现有已发行股本61.81%[3] - 2025年,集团将编制综合财务报表的呈列货币由港币改为人民币[6]
中国建筑国际(03311)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1 12:01
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额为115,106,744千港元,较2023年的113,734,013千港元增加1.2%[3][6] - 2024年毛利率为15.5%,较2023年的14.4%增加1.1%[3] - 2024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9,361,017千港元,较2023年的9,164,045千港元增加2.1%[3][5][6]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为1.86港元,较2023年的1.82港元增加2.2%[3][5][6] - 2024年每股资产净值为15.17港元,较2023年的14.74港元增加2.9%[3] - 董事会建议派发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28.5仙,连同中期股息,年内现金股息总额为每股61.5仙,2023年为56.0仙[3] - 2024年税前溢利为12,939,058千港元,2023年为12,103,547千港元[6] - 2024年本年全面收益为8,059,330千港元,2023年为6,994,340千港元[8] - 2024年末非流动资产为99,762,622千港元,2023年末为101,351,405千港元[10] - 2024年末流动资产为171,840,867千港元,2023年末为147,923,280千港元[10] - 2024年合约负债为8951257千港元,2023年为9926742千港元[12] - 2024年贸易应付、其他应付及预提费用为89540419千港元,2023年为74884549千港元[12] - 2024年流动负债为123778412千港元,2023年为115355495千港元[12] - 2024年流动资产净值为48062455千港元,2023年为32567785千港元[12] - 2024年总资减流动负债为147825077千港元,2023年为133919190千港元[12] - 2024年本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66022783千港元,2023年为61723419千港元[12] - 2024年非流动负债为71402475千港元,2023年为59641571千港元[12] - 2024年营业额为11.51亿港元,2023年为11.37亿港元,同比增长1.21%[21] - 2024年投资收入、其他收入及其他收益净额为23.14万港元,2023年为64.73万港元,同比下降64.28%[25] - 2024年财务费用为322.22万港元,2023年为320.43万港元,同比增长0.56%[26] - 2024年所得税费用净额为286.22万港元,2023年为239.06万港元,同比增长19.73%[27] - 2024年香港利得税为21.26万港元,按16.5%税率计算,2023年为20.25万港元,税率相同[27] - 2024年其他司法权区所得税为259.59万港元,2023年为239.43万港元[27] - 2024年中国内地土地增值税为4.11万港元,2023年为2.44万港元[27] - 2024年雇员成本6936904千港元,退休金计划供款442587千港元,较2023年有所增长[29] - 2024年已确认分派股息3098135千港元,2023年为2594373千港元[31] - 2024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计算溢利为9361017千港元,2023年为9164045千港元[32] - 2024年贸易及其他应收款146144137千港元,2023年为131014966千港元[34] - 2024年预计一年以后收回的应收保固金约为3003614000港元,2023年为3309066000港元[35] - 2024年贸易应付款、其他应付款及预提费用89540419千港元,2023年为74884549千港元[38] - 2024年银行借款73200250千港元,2023年为67825463千港元[39] - 2024年非流动银行借款部分为58903738千港元,2023年为51310456千港元[39] - 2024年支付安置房定向回购项目费用15464625千港元,2023年为16655594千港元[37] - 2024年代垫款中应收集团系内公司结余款约90313000港元,2023年为95371000港元[37] - 2024年度末期股息建议为每股港币28.5仙,与2023年相同,待股东大会批准后将于2025年7月11日前后派发[41] - 2024年公司经营现金流流入20.07亿港元,投资现金流流入11.37亿港元[4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经审核收入为港币1151.07亿元,经营溢利为港币159.15亿元[46] - 2024年股东应占溢利上升2.1%至港币93.61亿元,全年合共派息港币61.5亿元,同比增长9.8%[4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在手现金307.41亿港元,占总资产比重11.3%;净借贷比率73.6%,同比增长7.5个百分点;未动用银行授信额度1318.58亿港元,同比增长64.8%[57]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93.61亿港元,同比增长2.1%[62] - 公司年内营业额为1151.07亿港元,每股基本盈利1.86港元,同比上升2.2%,本年度股息总额为每股61.5仙,较去年增加9.8%[63]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建筑工程合约收入为4753.35万港元,2023年为4021.5万港元,同比增长18.2%[21] - 2024年中国内地分部营业额为6041.92万港元,2023年为6618.54万港元,同比下降8.71%[24] - 2024年香港及澳门分部营业额为4987.08万港元,2023年为4159.17万港元,同比增长19.89%[24] - 2024年香港市场新签合约港币900.48亿元,同比增长27.0%[48] - 2024年澳门新签合约额达港币100.03亿元[48] - 2024年中国内地新签合约额港币1001.92亿元,主要集中于长三角和大湾区[49] - 2024年公司MiC业务首次开拓上海市场,中标徐汇区田林路65弄旧住房拆除重建项目[51] - 公司在深圳福田区中标安居景馨苑项目,是首个C - MiC 2.0项目[51] - 公司正在打造深圳龙岗智慧建造产业园,建成后将成为模块化建筑技术示范窗口[51] - 2024年中国建筑兴业新签合约额110.20亿港元,深圳湾超总C塔项目合约额达10.9亿港元[52] - 皇姑热电11月出售碳配额,总成交额446.50万元人民币,2024年各类绿色建筑业务占集团营业额比例约35%[54] - 2024年集团科技带动类新签合约额878.62亿港元,占比41.6%,同比增长17.7%;研发投入7.47亿港元,研发投入占营业额比例0.6%[60] - 香港、澳门及中国内地分别占集团营业额的35.7%、7.6%及52.5%[63] - 香港营业额大幅增加33.3%至410.87亿港元,分部业绩为12.16亿港元,增长18.6%[64] - 澳门营业额下降18.4%至87.84亿港元,分部业绩增加14.6%至11.01亿港元[64] - 中国内地营业额略有下降8.7%至604.19亿港元,但分部业绩则增长10.8%至128.11亿港元[66] - 中国内地建筑相关投资项目取得535.30亿港元回购款,增长16.0%,营业额下降9.4%至584.39亿港元,分部业绩增长9.3%至119.05亿港元[67] - 运营基建项目营业额为1.32亿港元,下降12.8%[68] - 其他业务营业额为18.48亿港元,增长20.1%[69] - 中国建筑兴业集团营业额及分部业绩分别下降19.1%及3.2%至48.17亿港元及7.87亿港元[7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累计新签合约额约为2112.63亿港元,在手总合约额约为6311.38亿港元,其中未完合约额约为3865.44亿港元[72] 财务准则相关 - 公司应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现有准则修订本,对财务状况或表现无影响[14][15] - 公司未提早应用已颁布但未生效的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17]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2027年1月1日或之后生效,公司正评估其影响[18] 债券赎回情况 - 2024年5月31日,公司附属公司赎回2021年5月31日发行的中期票据,本金10亿元,票面年利率3.52%[76] - 2024年12月3日,公司附属公司赎回2019年12月3日发行的次级担保永续资本证券,本金5亿美元,票面年利率4%[76] - 2024年12月23日,公司附属公司赎回2024年10月23日发行的超短期融资券,本金10亿元,票面年利率1.94%[76] - 2024年12月29日,公司附属公司赎回2021年12月29日发行的中期票据,本金15亿元,票面年利率3.10%[76] 企业管治与审核相关 - 公司已采纳及遵守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附录C1企业管治守则所有守则条文[77] - 公司采纳不低于上市规则附录C3标准的证券交易标准守则,董事及有关雇员2024年遵守规定[78] - 公司审核委员会审阅了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79] - 安永认同公告所载2024年度集团综合财务报表数字与集团综合财务报表金额相同,未作核证聘用[80] 董事局相关 - 公告日期董事局成员包括主席兼执行董事张海鹏等7人[82] - 公司主席张海鹏对各方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82] 集团荣誉与目标相关 - 集团将碳中和年份由2060年提前至2050年[54] - 集团MSCI ESG评级提升至B、连续第8年入选富时社会责任指数;入选标普全球《可持续发展年鉴(中国版)2024》,评分荣登行业榜首;中诚信绿金和Wind ESG评级结果为AA,评分均为行业第一[54] - 集团连续两年获创新香港国际人才嘉年华“最受国际人才欢迎企业奖”、CTgoodjobs“年度雇主杰出大奖”,且均是获奖者中唯一建筑企业[58] - 集团获香港人力资源管理学会卓越人力资源奖“人才管理大奖”铜奖、“变革管理大奖”铜奖等4个奖项[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