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丽科技(06036)
icon
搜索文档
光丽科技(06036) - 截至2025年7月31日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1 17:25
股本情况 - 本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2000万港元,股份20亿股,面值0.01港元[1] - 上月底和本月底已发行股份总数均为10.7511亿股,库存股为0[2] 证券情况 - 永久次级可换股证券上月底和本月底已发行总额均为1000万港元[4] - 可换股债券上月底和本月底已发行总额均为2000万港元[4] 股份变动 - 本月内已发行股份及库存股份总额增减均为0普通股[7] 期权情况 - 购股计划相关股份期权数目上、本月底及变动均为0[3] - 本月内因行使期权所得资金总额为0港元[3]
智通港股52周新高、新低统计|7月3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7-03 16:41
52周新高股票表现 - 截止7月3日收盘,共有120只股票创52周新高 [1] - 富誉控股(08269)以90.76%的创高率位居榜首,收盘价0.435港元,最高价0.475港元 [1] - 信义能源(03868)创高率65%,收盘价1.200港元,最高价1.980港元 [1] - 中国三三传媒(08087)创高率42.86%,收盘价1.710港元,最高价1.900港元 [1] - ITE HOLDINGS(08092)创高率34.21%,收盘价0.047港元,最高价0.051港元 [1] - 星凯控股(01166)创高率30%,收盘价0.480港元,最高价0.650港元 [1] 中高涨幅股票 - 北京北辰实业股份(00588)创高率26.47%,收盘价0.940港元,最高价1.290港元 [1] - 东江环保(00895)创高率23.33%,收盘价2.800港元,最高价3.700港元 [1] - 景业名邦集团(02231)创高率17.12%,收盘价0.690港元,最高价1.300港元 [1] - 亚太金融投资(08193)创高率16.67%,收盘价0.290港元,最高价0.350港元 [1] - 正大企业国际(03839)创高率16.5%,收盘价4.620港元,最高价4.660港元 [1] 低涨幅股票 - 能源及能量环球(01142)创高率14.52%,收盘价3.770港元,最高价4.180港元 [1] - 宏华集团(00196)创高率13.64%,收盘价0.216港元,最高价0.250港元 [1] - 科利实业控股(01455)创高率11.76%,收盘价0.280港元,最高价0.285港元 [1] - 华油能源(01251)创高率10.89%,收盘价0.205港元,最高价0.275港元 [1] - XL二南三星(07747)创高率9.24%,收盘价10.930港元,最高价11.110港元 [1] 52周新低股票表现 - 新明中国股权(02974)创低率-42.11%,收盘价0.019港元,最低价0.011港元 [4] - 钧濠集团(00115)创低率-15.24%,收盘价2.580港元,最低价2.280港元 [4] - 细叶榕科技(08107)创低率-10.71%,收盘价0.285港元,最低价0.250港元 [4] - XI二南三星-U(09347)创低率-10.7%,收盘价0.684港元,最低价0.684港元 [4] - 从玉智农(00875)创低率-8.37%,收盘价0.265港元,最低价0.208港元 [4]
光丽科技(06036)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5 18:59
财务表现:收入和利润 - 公司2024年收入约为30.519亿港元,同比增长20.6%[12] - 公司拥有人应占净溢利约为670万港元,较2023年净亏损1620万港元大幅扭亏为盈[12][14] - 公司总收益为3051.9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0.6%[65][71] - 公司2024年收入达30亿港元,同比增长20.6%[57][62] - 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约670万港元,较2023年亏损1620万港元实现扭亏为盈[57][62] - 公司2024年净盈利620万港元,相比2023年净亏损1020万港元,实现扭亏为盈[85][91] - 公司2024年拥有人应占净盈利670万港元,相比2023年拥有人应占净亏损1620万港元[86][92] 财务表现:成本和费用 - 分銷及銷售開支為73.3百万港元,同比增长46.9%[79][82] - 行政開支為72.3百万港元,同比下降7.4%[80][83] - 公司融资成本从2023年3530万港元增至2024年4570万港元,增长29.5%[90] 业务线表现:数字存储产品 - 数字存储产品收入增长18.5%至约20.79亿港元[59] - 数字存储产品毛利下降4.6%至约9250万港元,毛利率降至4.5%[59] - 数码存储产品收益为2079.0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8.5%[63] - 数码存储产品毛利率为4.5%,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63] 业务线表现:通用元件 - 通用元件收入增长25.4%至约9.73亿港元[61] - 通用元件毛利增长27.1%至约8520万港元,毛利率提升至8.8%[61] - 通用元件收益为973.0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5.4%[64] - 通用元件毛利率为8.8%,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64] 公司整体财务指标 - 公司整体毛利率为5.8%,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66][72] - 贸易应收账款减值损失拨回5.7百万港元[68][74] - 逾期超过一年的贸易应收账款为68.7百万港元[76][81] 现金流和资本结构 - 公司现金资源从2023年末9650万港元增至2024年末1.417亿港元,增长46.8%[87][93] - 公司银行借款总额从2023年末7.591亿港元降至2024年末6.296亿港元,减少17.1%[88][93] - 公司资本负债比率从2023年末252.4%降至2024年末207.6%,下降44.8个百分点[88][93] 抵押和担保 - 公司银行融资抵押品包括2.218亿港元应收账款和4640万港元投资物业[102] - 银行融资抵押的贸易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从452.8百万港元降至221.8百万港元(同比下降51.0%)[106] - 投资物业抵押值从48.2百万港元降至46.4百万港元(同比下降3.7%)[106] - 租赁土地及楼宇抵押估值从76.0百万港元降至67.8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0.8%)[106] - 人寿保单押金从13.1百万港元增至13.5百万港元(同比上升3.1%)[106] - 银行存款抵押从10.4百万港元增至39.8百万港元(同比上升282.7%)[106] 融资活动 - 可换股债券和永久次级可换股证券可转换股份合计占已发行股份7.97%[98][100]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116.9百万港元[116][117]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中39,045千港元已用于偿还银行贷款[118] 资金用途 - 新设产品及开发部门使用2,810千港元[118] - 销售及技术支持团队建设投入10,750千港元[118] - 香港仓库及办公室改善项目实际使用3,492千港元,剩余1,108千港元(24%)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118][130] - ERP系统安装实际使用6,543千港元,剩余547千港元(8%)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118][130] - 深圳总部办公室购置计划35,888千港元(100%)未使用,推迟至2025年第四季度[118][130] 行业趋势与市场环境 - 半导体行业受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和全球供应链重组推动快速发展[11] - 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消费电子产品迭代并创造新市场机遇[11] - 全球存储市场从低谷转向复苏,受益于价格回升和技术升级[11] - 新能源、汽车电子和工业自动化等产业量价齐增,市场需求趋于畅旺[11][14] - 中国半导体行业在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力量驱动下保持规模扩张和结构优化[16] - 智能手机和电脑等传统领域对高性能、低功耗半导体产品的需求逆势增长[17] - 半导体行业受AI算力需求激增推动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22][23] - 第三代半导体(SiC/GaN)凭借高频、高功率、低损耗特性引领新能源革命[21][23] - 光伏逆变器与储能PCS功率密度持续提升,IGBT器件前景光明[21][23] - 5G和物联网发展推动半导体材料需求增长[21][23] - 国产替代加速为本土半导体企业提供广阔发展空间[22][23][24] - 消费电子市场因AI技术赋能呈现复苏趋势[19][25] - 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6351亿美元,同比增长19.8%[51][55] - 存储器成为半导体市场中增长最快的类别[52][56] - 功率半导体市场需求增长,晶圆代工厂产能接近满载[53][56] - 国内半导体产业持续受到政策支持,芯片国产化成为核心驱动力[54][56] - 全球半导体市场预计2025年达7,189亿美元,同比增长13.2%[131] 新能源汽车与能源市场 - 中国2025年汽车总销量预计达3290万辆,同比增长4.7%[18][20] - 中国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达1600万辆,同比增长24.4%[18][20] - 2025年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容量预计约2亿千瓦[18][20]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占汽车总销量40.9%[132]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1,288.8万辆,同比增长34.4%[132] 公司战略与业务发展 - 公司稳步推进业务多元化路线并持续优化产品结构[12][14] - 公司实施成本控制措施促进降本增效[13][15] - 公司聚焦工业制造、新能源汽车及AI大模型等关键垂直领域[24][25] - 公司预计2025年核心业务线销售增长幅度将超过2024年水平[137][140] - 公司将在AI产业链三大关键领域(算力、存储、能源)进行战略性投资布局[138][140] - 公司计划提高本地化采购比例以应对国际贸易风险[139][141] - 公司认为国内市场需求强劲将推动内销业务进一步增长[139][141] - 公司通过优化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支持AI训练及推理[138][140] - 公司加强数据存储产品研发以满足AI产业大数据存储需求[138][140] - 公司提供高效能源管理方案解决AI产业高能耗痛点[138][140] 公司治理:董事会构成与变动 - 卢元坚先生于2024年9月1日由执行董事调任为非执行董事以专注集团业务发展[31][32] - 张鸿光先生于2024年9月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38][41] - 董事会由2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共7人[150][153] - 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57%(4/7),符合上市规则要求的三分之一以上比例[152][155] - 卢元坚于2024年9月1日由执行董事调任为非执行董事[150][153] - 张鸿光于2024年9月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50][153] - 执行董事李秉光担任主席兼CEO,负责集团企业发展和战略规划[151][154] - 卢元坚先生于2024年9月1日由执行董事调任为非执行董事[174][176] - 张鸿光先生于2024年9月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74][176] 公司治理:董事背景与经验 - 公司创始人及控股股东李秉光先生拥有逾35年半导体行业经验[29] - 公司创始人李秉光先生于1987年成立奋胜投资从事个人电脑主板制造及贸易[29] - 公司创始人李秉光先生于1992年成立艾维特从事电子元件贸易并于2005年开业[29] - 卢元坚先生于2021年5月获委任为艾维特副总裁[31][32] - 独立非执行董事张小驹先生于2003年至2008年担任瑞萨香港副总裁负责大中华区战略规划[33][35] - 独立非执行董事严国文先生拥有超过20年企业融资及资本市场经验[34] - 严国文先生自2012年11月起担任翠华控股独立非执行董事股份代号1314[34] - 严国文先生自2016年3月起担任星集团非执行董事股份代号1560[34] - 严国文先生曾担任Odysseus Capital Asia Limited负责人员负责第6类受规管活动直至2014年7月[34] - 张鸿光先生拥有超过30年审计、财务会计、首次公开发售、并购、企业融资活动及投资者关系经验[38] - 张鸿光先生于1996年8月成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会员[43] - 张鸿光先生于2000年9月获美国投资管理及研究协会指定为特许金融分析师[43] - 何先生拥有超过15年会计、审计及财务管理经验[45] - 刘女士拥有超过20年电子领域销售及市场营销管理经验[44] - 严国文先生在企业融资、债务及股权资本市场、资产管理及并购咨询领域拥有逾20年经验[36] - 张鸿光先生曾于2011年12月至2022年3月担任中铝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审核委员会主席[39][42] - 何先生于2021年1月晋升为集团财务副总裁[45] - 李先生于2022年4月1日调任为集团副总裁[46] 公司治理:董事会运作 - 2024年度董事会举行4次会议和1次股东周年大会[168][169] - 董事会会议通知期不少于14天,会议材料至少提前3天发送[166][169] - 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已提供书面独立性确认,公司认定其均符合独立性要求[152][155] - 董事可随时查阅公司信息,并可申请由公司承担费用的独立专业咨询[159][163] - 董事会保留重大事项决策权,包括政策、战略、预算、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161][164] - 董事李秉光先生出席4次董事会会议和1次股东周年大会,出席率均为100%[170] - 董事卢元丽女士出席3次董事会会议(出席率75%)和1次股东周年大会(出席率100%)[170] - 董事张鸿光先生出席1次董事会会议(出席率100%)[170] - 所有董事在2024年均参加了A类(培训课程)和B类(阅读材料)的持续专业发展[175][176] - 执行董事服务协议初始任期为3年,其后按月续期[178] - 非执行董事委任函任期为1年并可自动续期1年[178] - 独立非执行董事委任函任期为3年[178] - 公司章程规定至少每3年所有董事须轮换退任一次[182][184] - 公司于2024年5月21日股东周年大会上重选两名董事(卢女士和邹医生)[186][189] - 股东可通过普通决议案在任期内罢免董事[187][190] - 董事会每年需有三分之一(或最接近但不低于三分之一)董事轮值退任[185] 公司治理:委员会 - 公司董事会下设三个委员会(审核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194][199]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严先生、张SK先生和邹医生)[195] - 审核委员会2024年度召开5次会议,审查财务报告及风控体系[197][198] - 审核委员会审查并通过2023年度经审计合并报表及2024年上半年未经审计合并报表[197] 公司治理:合规与披露 - 公司2024年存在企业管治守则第C.2.1条偏离情况(董事长与CEO由同一人担任)[143][146] - 公司2024年全体董事均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要求[145][148] - 公司董事会设立专业委员会监督运营绩效和内部控制[149] 股东回报 - 董事会决定2024年度不派发末期股息[103] - 2024年度未宣派末期股息(2023年度:无)[107] 员工与运营 - 公司员工总数保持141名,香港及中国大陆地区无变化[104][108] 股权结构 - 未归属限制性股份4,94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0.46%[109][112] - 托管人持有21,105,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1.96%[110][113] 风险管理 - 公司2024年末无重大或有负债[101] - 公司为董事提供法律诉讼相关的保险保障[186][189] 高管薪酬 - 公司高级管理层薪酬分布:2人年薪在0至100万港元区间,1人年薪在100万至150万港元区间[192] - 董事薪酬详情载于2024年度合并财务报表附注9[188][191]
光丽科技(06036)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8 22:51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度收益约为30.519亿港元,较2023年度增加20.6%[5] - 2024年度毛利约为1.777亿港元,较2023年度增长8.4%[5] - 2024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净溢利约为670万港元,2023年度则录得亏损净额1620万港元[5] - 2024年度每股基本盈利为0.63港仙,2023年度则录得每股亏损1.53港仙[5] - 2024年除税前溢利3659千港元,2023年除税前亏损5202千港元;2024年年内溢利6222千港元,2023年年内亏损10160千港元[26] - 2024年其他收入及其他收益14942千港元,2023年为3661千港元[26] - 2024年融资成本45738千港元,2023年为35324千港元[26][31] - 2024年所得税抵免2563千港元,2023年所得税开支4958千港元[26][34] - 2024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溢利6721千港元,2023年度亏损16160千港元[36] - 2024年度每股摊薄盈利0.48港仙,2023年度每股摊薄亏损1.53港仙[39] - 2024年公司实现收益约30亿港元,同比增加20.6%;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约670万港元,较2023年度亏损约1620万港元大幅扭亏为盈[52] - 2024年公司收益为30.519亿港元,较2023年度增加20.6%[55] - 2024年公司毛利为1.777亿港元,较2023年度增加8.4%,毛利率为5.8%[56] - 2024年公司一项投资物业公平值减少180万港元,其他收入及其他收益由2023年度的370万港元增加至1490万港元[57] - 2024年确认贸易应收账款减值亏损拨回约570万港元,2023年为减值亏损820万港元[58] - 2024年销售及分销开支约为7330万港元,2023年为4990万港元,主要因佣金及宣传开支增加[62] - 公司2024年度行政开支降至7230万港元,较2023年度的7810万港元下降580万港元[63] - 2024年度融资成本约为4570万港元,2023年度为3530万港元,因增加使用保理贷款等[64] - 2024年度公司录得净溢利620万港元,2023年度录得亏损1020万港元[65] - 2024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净溢利为670万港元,2023年度为亏损1620万港元[66]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资源约为1.417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9650万港元[67]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未偿还银行借贷总额约为6.296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7.591亿港元,资本负债比率从252.4%降至207.6%[67] 公司资产负债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物业、厂房及设备为7.8043亿港元,2023年为8.5973亿港元[8] - 2024年存货为3.79349亿港元,2023年为2.27665亿港元[8] - 2024年贸易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为5.13249亿港元,2023年为7.47721亿港元[8] - 2024年贸易应付账款为2.16078亿港元,2023年为1.64622亿港元[9] - 2024年银行借贷 - 有抵押为6.29601亿港元,2023年为7.59072亿港元[9] - 2024年资产净值为3.23957亿港元,2023年为3.28079亿港元[9] - 2024年末投资物业公平值46400千港元,较年初减少1800千港元;2023年末公平值48200千港元,较年初减少3000千港元[43] - 2024年末贸易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总值578959千港元,减值后为513249千港元;2023年末总值819285千港元,减值后为747721千港元[44] - 2024年末贸易应付账款216078千港元,2023年末为164622千港元[46] - 2024年末可换股债券负债组成部分非流动负债为17073千港元,2023年末为16150千港元[46] 财务准则及政策相关 - 公司重新评估2023年1月1日及2024年1月1日负债条款,应用修订本后流动或非流动负债分类不变,对财务状况或表现无影响[14] - 公司在年内综合财务报表中提供供应商融资安排额外披露,采纳新订及修订准则对过往、本期及未来财务无重大影响[15] - 《二零二二年香港雇佣及退休计划法例(抵销安排)(修订)条例》将于2025年5月1日生效,取消强积金 - 长期服务金抵销机制[16] - 公司应用香港会计师公会指引改变长期服务金负债会计政策,在当前会计期间确认补足溢利或亏损调整并调整负债,对2024年损益及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17] - 公司尚未应用已颁布但未生效的新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修订本,如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第19号等[18][19]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取代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引入损益表呈列新规定,将于2027年1月1日或之后年度期间生效,公司正评估其影响[21] - 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修订本)“缺乏可兑换性”于2025年1月1日或其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19][22]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修订本)“金融工具分类及计量的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的年度改进 - 第11册于2026年1月1日或其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19][22]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第19号“于财务报表内作出的呈列及披露”“非公共受托责任附属公司:披露”于2027年1月1日或其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19][22]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及香港会计准则第28号(修订本)“投资者与其联营公司或合营企业间的资产出售或注资”于将厘定的日期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19][22]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数码存储产品收益2078988千港元,通用元件收益972955千港元,总收益3051943千港元;2023年数码存储产品收益1753883千港元,通用元件收益775913千港元,总收益2529796千港元[24] - 2024年数码存储产品业绩92532千港元,通用元件业绩85177千港元,可呈部分部溢利总额177709千港元;2023年数码存储产品业绩96956千港元,通用元件业绩67041千港元,可呈部分部溢利总额163997千港元[26] - 2024年数码存储产品分部收益增加18.5%至约20.79亿港元,分部毛利减少4.6%至约9250万港元,毛利率下降至4.5%[53] - 2024年通用元件分部收益按年增加25.4%至约9.73亿港元,毛利增加27.1%至约8520万港元,毛利率为8.8%[54] - 2024年数码存储产品和通用元件对公司总收益的贡献分别为68.1%及31.9%[55] 不同地区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来自香港外部客户收益860659千港元,中国2141718千港元,其他49566千港元;2023年来自香港外部客户收益666594千港元,中国1833342千港元,其他29860千港元[28] - 2024年12月31日香港非流动资116069千港元,中国16304千港元,其他7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香港非流动资125745千港元,中国24530千港元[28] 主要客户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客户A数码存储产品收益313313千港元,2023年客户A收益280369千港元,客户B收益350520千港元[29] 存货成本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确认开支之存货成本2874234千港元,2023年为2363301千港元[32] 股息及证券相关 - 2024年度Data Star Inc.向非控股股东宣派及派付股息2730千港元[42] - 永久次级可换股证券分派率为每年0.5%,可转换为2857万股换股股份,占2024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份的2.66% [70] - 可换股债券期限为五年,利率为每年0.5%,可转换为5714万股换股股份,占2024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份的5.31% [71] 股本及股份相关 - 公司法定股本为2000000000股,金额20000000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1075110000股,金额10751100港元[48] - 2024年4月公司促使托管人为奖励计划购买1950000股普通股,已付总代价797千港元[48] - 2024年12月31日,托管人持有21105000股股份,2023年12月31日为19155000股[48] - 2021年7月23日公司无偿授出955万股限制性股份,2024年末有494万股未归属,占已发行股本0.46%,2025年2月12日被没收[77] - 2024年托管人购买195万股用于奖励计划,年末持有2110.5万股,占全部已发行股份1.96%[78] - 奖励计划自2019年8月30日起为期十年,2024年末剩余约4年8个月[79] - 购股计划自2018年2月15日起十年有效,未授出购股,2024年末剩余约3年2个月[81][82] - 公司2018年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1.169亿港元,截至2024年末部分用途已使用,部分未使用[83] - 2024年4月12日及18日,公司透过托管人为限制性股份奖励计划购买195万股股份,2024年度无赎回、购买或出售其他上市股份[93] 公司运营相关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融资以总账面价值约2.218亿港元的贸易应收账款等资产抵押[74]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雇佣141名员工,与2023年12月31日持平[76] - 2024年公司无重大收购及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85] - 2024年末公司无重大投资,截至公告日无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未来计划[86] - 2024年12月31日后至公告日无重大影响事项[87] 市场环境相关 - 预计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7189亿美元,同比增长13.2%[89]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新车销量占比40.9%,较2023年提高9.3个百分点[89] 公司未来规划 - 2025年公司预计核心业务线销售增长幅度将超2024年水平[91] - 公司将围绕算力、存储、能源三大AI产业链关键领域深入布局[92] - 公司将加强供应链灵活性,提高本地化采购比例,优化出口市场布局以增强抗风险能力[93] - 公司认为内销市场强劲需求有望推动内销业务增长,弥补海外市场不确定性影响[93] 公司治理相关 - 公司主席及行政总裁由李秉光先生一人担任,董事会认为此架构有益,会适时分开[95] - 全体董事确认2024年度已遵守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96]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并确认公司2024年度经审核年度业绩等事项[97] 信息披露相关 - 公司2024年度年报将在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刊登,并约于2025年4月下旬寄发予股东[100] 公司人员相关 - 截至2025年3月28日,公司执行董事为李秉光先生和卢元丽女士等[103]
光丽科技(06036)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7 17:40
半导体行业市场动态 - 2024年上半年国内手机出货量1.47亿部,同比增长13.2%[5] - 2024年上半年中国集成电路出口额达到54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6%[5] - 存储芯片价格普遍抬升,AI技术推动高性能计算芯片需求快速攀升[5] - 新能源车和风光储能市场带动IGBT及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市场快速增长[6] - 智能车载和工业控制等细分领域的新品需求有所提升[6] - 5G、物联网和自动驾驶发展有望推动工控类及车规类半导体产品需求恢复[6] - 芯片国产化替代和自主研发需求强烈[6] - 消费电子行业温和复苏,智能手机和PC出货量恢复性增长[7] - 存储芯片市场预计迎来新增长,智能手机和服务器市场需求强劲[43][46] -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494.4万辆,同比增长32%,市场份额达35.2%[44][46] - 中国光伏新增装机102.48 GW,IGBT器件及模组等功率器件市场规模将随下游装机量增加而增长[45][46] - 中国集成电路大基金三期成立,规模超过一二期总和,加速关键领域国产化进程[47][48] - AI推动算力、存储需求爆发式增长,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有望加速突破[47][48] - 公司所处半导体行业前景广阔,美国降息周期将有利于业务发展[49]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回顾期内总收入为15.93亿港元,同比增长71.4%,主要由于部分产品价格回升[11] - 数码存储产品收入增长73.1%至10.97亿港元,毛利率上升至5.2%,主要由于产品价格回升和费用管控[12] - 公司毛利增长86.6%至9450万港元,毛利率上升至5.9%,主要由于高毛利产品销售增加[15] - 公司净利润为23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净亏损1790万港元,主要由于产品价格上涨和成本控制[19] - 公司现金资源截至2024年6月30日为1.225亿港元,主要来自内部资源、控股股东贷款和银行借款[21] - 公司贸易应收账款逾期一年以上金额为6600万港元,已计提6340万港元减值拨备[15] - 公司销售和分销费用增加至3060万港元,主要由于佣金和促销费用增加[16] - 公司行政费用增加至4380万港元,主要由于人民币贬值导致的汇兑损失[17] - 公司财务成本增加至2580万港元,主要由于保理贷款、进口贷款和信托收据贷款的使用增加以及市场利率上升[18] - 分销及销售开支增加至30.6百万港元,主要由于佣金及推广费增加[22] - 行政开支上升至43.8百万港元,主要由于人民币贬值造成的汇兑损失[23] - 融资成本增加至25.8百万港元,因增加使用保理贷款、进口贷款和信托收据贷款以及市场利率上调[24] - 回顾期纯利为2.3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亏损17.9百万港元,主要由于产品价格上涨及成本管控[25] - 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为2.8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亏损17.7百万港元[26] - 公司现金资源增加至122.5百万港元,主要来自内部资源、控股股东贷款及银行借贷[27] - 未偿还银行借贷总额减少至604.0百万港元,资本负债比率下降至200.0%[28] - 公司目前无利率对冲政策,但会持续监控利率风险[28] - 公司发行永久次级可换股证券及可换股债券,用于收购香港土地物业[28] - 公司发行的可换股债券期限为五年,利率为每年0.5%,可转换为57,14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的5.31%[29] - 公司银行融资以总账面值约341.3百万港元的贸易应收账款、48.2百万港元的投资物业、74.3百万港元的租赁土地及楼宇等资产作为抵押[29] - 公司未宣派2024年中期股息,与2023年上半年相同[29]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拥有141名员工,与2023年12月31日相同[29] - 公司限制性股份奖励计划中,截至2024年6月30日有4,940,000股未归属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的0.46%[30] - 托管人于2024年4月为限制性股份奖励计划在市场上购买1,950,000股股份,持有21,105,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的1.96%[30] - 公司于2021年7月23日授予员工的限制性股份总数为9,550,000股,公平价值为2,865,000港元[31] - 五名最高薪酬员工于2021年7月23日获得4,950,000股限制性股份,公平价值为1,485,000港元[31] - 限制性股份分三期归属,20%已于2022年3月10日归属,40%原计划于2023年3月10日归属,剩余40%将于2024年3月10日归属[32] - 限制性股份的平均授予价格为每股0.312港元[3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限制性股份奖励计划的剩余期限约为5年2个月[36] - 公司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为116.9百万港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按计划使用[37][38] - 公司配售事项所得款项净额为25,566,000港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按计划使用[37][38] - 公司计划在2024年第三季度至2025年第四季度期间完成深圳总办事处的购买和建立,预计使用35,888,000港元[37] - 公司因COVID-19疫情及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采取审慎态度控制并尽量减少总体支出,进一步推迟改善措施[39][42] - 公司推迟购买及建立深圳总办事处,因COVID-19疫情及物业市场不景气[39][42] - 公司逐步推进软件安装工作,因行业情况不景气[39][4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益为1,593,301千港元,同比增长71.4%[73]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94,485千港元,同比增长86.5%[73]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后溢利为2,348千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7,925千港元[73]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26港仙,去年同期为亏损1.67港仙[7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总资产为1,208,895千港元,较2023年底减少1.6%[7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流动负债为855,685千港元,较2023年底减少14.4%[7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流动比率为1.22,较2023年底的1.18有所改善[7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存货为187,363千港元,较2023年底减少17.7%[7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贸易应收款项为649,883千港元,较2023年底减少13.1%[7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为122,459千港元,较2023年底增加26.9%[75]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资产净值为328,495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28,079千港元略有增长[76] - 公司非流动负债从2023年12月31日的26,150千港元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的24,715千港元[76] - 公司保留盈利从2023年12月31日的120,703千港元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136,372千港元[77] - 公司汇兑储备从2023年12月31日的-3,659千港元改善至2024年6月30日的-1,617千港元[77] - 公司非控股权益从2023年12月31日的37,463千港元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37,523千港元[76] - 公司永久次级可换股证券保持稳定,仍为10,000千港元[76] - 公司股本和股份溢价保持稳定,分别为10,751千港元和132,388千港元[78] - 公司资产重估储备从2023年12月31日的13,370千港元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13,912千港元[77] - 公司以股份支付款项储备从2023年12月31日的-7,157千港元改善至2024年6月30日的1,641千港元[7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36,612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49,577千港元显著改善[79]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2,055千港元,主要用于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79]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97,777千港元,主要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和支付利息[79]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26,780千港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11,989千港元[80] - 公司主要业务为销售电子元件及存储系统的销售与整合[82] - 中期财务报表以港元呈列,所有数值四舍五入至最接近的千位,且未经审计[83] - 中期财务报表根据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编制,并与2023年年度财务报表一并阅读[84] - 公司采用历史成本基准编制财务报表,但投资物业和金融工具按公允价值计量[88] - 公司自2024年1月1日起首次采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的修订版本[90] - 公司于2024年1月1日首次采纳了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新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包括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的2020年和2022年修订本[92][93] - 2020年修订本澄清了将负债分类为流动或非流动的规定,强调延期结算权利必须在报告期末存在[93] - 2022年修订本进一步澄清了贷款安排中负债的契约条件对负债分类的影响,仅实体在报告日期或之前必须遵守的契约条件会影响负债分类[93] - 公司重新评估了2023年1月1日和2024年1月1日的负债条款,确认负债分类在应用修订本后保持不变,修订对财务状况和表现无影响[93] - 公司采纳了香港会计准则第7号和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的修订本,澄清了供应商融资安排的特点,并要求在年度综合财务报表中提供额外披露[94] - 公司将在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年度综合财务报表中提供有关供应商融资安排的额外披露[94] - 公司尚未应用已颁布但尚未生效的新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包括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和第19号[94]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和第7号的修订本将于2026年1月1日或之后生效,涉及金融工具分类及计量的修订[94]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和香港会计准则第28号的修订本将于2025年1月1日或之后生效,涉及投资者与其联营公司或合营企业间的资产出售或注资[94] - 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的修订本将于2027年1月1日或之后生效,涉及缺乏可兑换性的修订[9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总收益为1,593,301千港元,同比增长71.4%[101] - 数码存储产品分部收益为1,097,436千港元,同比增长73.0%[101] - 通用元件分部收益为495,865千港元,同比增长67.8%[10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总分部溢利为94,485千港元,同比增长86.6%[101] - 来自中国客户的收益为1,069,506千港元,同比增长47.6%[10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45,516千港元,同比下降3.2%[104] - 客户A贡献的收益为196,798千港元,占公司总收益的12.4%[10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8,816千港元,同比增长462.2%[11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为25,819千港元,同比增长79.7%[11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确认的存货成本为1,498,626千港元,同比增长71.3%[11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发开支为1,910千港元,同比增长46.5%[11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员工成本为21,072千港元,同比增长11.5%[11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所得税开支为2,909千港元,同比增长1,572.4%[11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基本每股盈利为2,721千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7,738千港元[12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摊薄每股盈利为0.25港仙,去年同期为亏损1.67港仙[12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未宣派任何股息,与去年同期一致[12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中国附属公司享受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11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香港利得税按8.25%和16.5%两档税率计算[117] - 公司租赁土地及建筑物抵押金额为74,344,000港元,用于获取一般银行融资[123][12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约2,497,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29,000港元大幅增加[123][124] - 公司投资物业公平值为48,200,000港元,与2023年底持平[125][127] - 公司贸易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总额为717,745,000港元,较2023年底的818,065,000港元有所下降[128][130] - 公司贸易应收账款减值拨备为68,403,000港元,较2023年底的71,564,000港元减少[128][131] - 公司贸易应收账款中,0-30天账龄的金额为228,108,000港元,占总应收账款的31.8%[130] - 公司贸易应收账款中,超过90天账龄的金额为171,009,000港元,占总应收账款的23.8%[130] - 公司贸易应收账款中,已确认减值亏损为1,277,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8,191,000港元大幅减少[131] - 公司贸易应收账款中,总账面值约341,339,000港元已让渡予银行,用于获取一般银行融资[131][13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11,989,000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86,165,000港元增长29.9%[141] - 公司受限制结余为10,470,000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0,355,000港元略有增加[14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贸易应付账款总额为177,823,000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64,622,000港元增长8.0%[143] - 公司应收贷款总额为12,053,000港元,其中9,178,000港元为净应收贷款,较2023年12月31日的7,478,000港元增长22.7%[13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应收代理交易所得款项为8,027,000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0港元大幅增加[136] - 公司采购按金为40,812,000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82,507,000港元减少50.5%[133] - 公司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37,250,000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5,075,000港元增长48.5%[144] - 公司应收无抵押免息贷款余额为8,153,000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6,522,000港元增长25.0%[139] - 公司应付商品供应商款项为7,870,000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0港元大幅增加[13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来自控股股东的无抵押贷款为28,470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3,784千港元减少了34.9%[146][14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银行借贷总额为603,965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59,072千港元减少了20.4%[148][149] - 公司银行借贷中,一年内到期的部分为3,908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123千港元减少了23.7%[148][149] - 公司银行借贷的抵押物包括贸易应收账款,截至2024年6月30日,其账面价值为341,339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52,792千港元减少了24.6%[152][153] - 公司发行的可换股债券本金为20,000,000港元,年票面利率为0.5%,到期日为2027年2月23日[156][15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可换股债券的负债组成部分为16,562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6,150千港元增加了2.6%[154][156] - 公司已发行并缴足的普通股为1,075,110,000股,每股面值0.01港元,总金额为10,751,100港元[159] - 公司于2024年上半年通过托管人在联交所购买了1,950,000股普通股,每股价格在0.405港元至0.410港元之间,总代价为797,000港元[16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由托管人持有的股份数量为21,105,000股,较2023年12月31日的19,155,000股有所增加[160] - 公司于2022年2月23日发行了面值为10,000,000港元的永久次级可换股证券,截至2024年6月30日
光丽科技(06036)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9 19:28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收益约为15.933亿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增加71.4%[1] - 2024年上半年毛利约为9450万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增加86.6%[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净纯利约为280万港元,2023年上半年亏损1770万港元[1]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26港仙,2023年上半年每股亏损1.67港仙[1]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525.7万港元,2023年上半年亏损1775.1万港元[3] - 2024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234.8万港元,2023年上半年亏损1792.5万港元[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68894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76722亿港元[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10.40001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1.77564亿港元[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8556.85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00057亿港元[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3.28495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28079亿港元[6]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8816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1568千港元[17]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成本25819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14369千港元[17] - 2024年上半年确认为开支之存货成本1498626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874721千港元[18] - 2024年上半年员工成本约1562000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1081000港元[19]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总额2909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174千港元[20] - 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2771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亏损17688千港元[22] - 2024年上半年计算每股基本盈利所用盈利2721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亏损17738千港元[22] - 2024年上半年每股摊薄盈利0.25港仙,2023年上半年为亏损1.67港仙[24] - 董事会决定不宣派2024年上半年股息,2023年上半年也无股息[26] - 2024年6月30日投资物业按公平值为48200千港元,与2023年12月31日相同[26]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账款为717,745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818,065千港元有所下降;应收票据为541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220千港元下降[28]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账款为177,823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64,622千港元有所上升[30]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16,562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6,150千港元有所上升;上半年利息支出512千港元,还款100千港元[31] - 集团收益为1593.3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1.4%[39] - 集团毛利为94.5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86.6%,毛利率为5.9%[40] - 贸易应收账款减值亏损拨回3.1百万港元,2024年6月30日逾期超一年的贸易应收账款为66.0百万港元[41][42] - 销售及分销开支为30.6百万港元,行政开支上升至43.8百万港元,融资成本为25.8百万港元[44][45][46] - 回顾期纯利为2.3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亏损17.9百万港元[47] - 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为2.8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亏损17.7百万港元[48] - 2024年6月30日现金资源为122.5百万港元,未偿还银行借贷总额为604.0百万港元,资本负债比率降至200.0%[49] - 董事会决定不就回顾期宣派中期股息(2023年上半年:无)[55]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数码存储产品分部收益为1097436千港元,通用元件为495865千港元,可呈報分部收益總額为1593301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对应数据分别为634164千港元、295442千港元、929606千港元[13] - 2024年上半年数码存储产品分部溢利为56679千港元,通用元件为37806千港元,可呈報分部溢利總額为94485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对应数据分别为26628千港元、24013千港元、50641千港元[13] - 2024年上半年来自香港外部客户收益为508979千港元,中国为1069506千港元,其他为14816千港元,总计1593301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对应数据分别为185149千港元、724958千港元、19499千港元、929606千港元[15]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動資產中香港为124914千港元,中国为20491千港元,其他为111千港元,总计145516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125745千港元、24530千港元、0千港元、150275千港元[15] - 2024年上半年客户A数码存储产品收益为196798千港元,客户B数码存储产品及通用元件收益为191547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客户B收益为153992千港元,客户A收益未佔集团该期間總收益10%以上[16] - 数码存储产品2024年上半年收益增加73.1%至约1,097.4百万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634.2百万港元[36] - 数码存储产品2024年上半年毛利增加至约56.7百万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26.6百万港元增加112.9%[36] - 数码存储产品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上升至5.2%,2023年上半年为4.2%[36] - 通用元件分部收益增加67.8%至495.9百万港元,毛利增加57.4%至37.8百万港元,毛利率为7.6%[37] - 数码存储产品及通用元件对集团总收益的贡献分别为68.9%及31.1%[38] 财务准则相关 - 集团于2024年1月1日开始的会计期间首次采纳多项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对财务状况或表现无影响[8]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第19号将于2027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第9号及相关修订本于2026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第21号修订本于2025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集团正评估其影响[11] - 集团重新评估2023年1月1日及2024年1月1日负债的条款及条件,首次应用修订本后负债分类维持不变[8] 融资及股份相关 - 2022年2月23日公司发行本金20,000,000港元可换股债券,年票面利率0.5%,2027年2月23日到期,换股价每股0.35港元,可转换为57,140,000股股份[32] - 法定股本方面,2023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股份数目为2,000,000,000股,金额为20,000,000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份方面,同期股份数目为1,075,110,000股,金额为10,751,100港元[33] - 2024年4月公司为限制性股份奖励计划购买1,950,000股普通股,最高每股0.410港元,最低每股0.405港元,已付代价总额797千港元[34] - 2024年6月30日托管人持有21,105,000股公司股份,2023年12月31日为19,155,000股[34] - 公司收购目标物业代价为3000万港元,通过发行本金1000万港元的永久次级可换股证券及可换股债券支付[51] - 永久次级可换股证券分派率每年0.5%,可转换为2857万股换股股份,占2024年6月30日已发行股份2.66%或扩大后2.59%[51] - 可换股债券期限5年,利率每年0.5%,可转换为5714万股换股股份,占2024年6月30日已发行股份5.31%或扩大后5.05%[52] - 可换股债券及永久次级可换股证券换股股份总数占2024年6月30日已发行股份7.97%或扩大后7.38%[52] - 2024年6月30日集团银行融资以约34130万港元贸易应收账款等多项资产及担保作抵押[54] - 2024年6月30日未归属限制性股份为494万股,占已发行股本0.46%[57] - 托管人持有2110.5万股股份,占2024年6月30日已发行股份1.96%[57] - 根据限制性股份计划作出的所有授予的相关股份总数为1亿股,相当于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本约9.3%[58] - 2018年3月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1.169亿港元,配售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2556.6万港元[60] - 改善香港的仓库及办事处未使用所得款项净额164.1万港元,占比36%,预计2024年第三季至2025年第四季动用[60] - 安装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及支持软件未使用所得款项净额126.5万港元,占比18%,预计2024年第三季至2025年第四季动用[60] - 购买及建立深圳总办事处未使用所得款项净额3588.8万港元,占比100%,预计2024年第三季至2025年第四季动用[60] - 2024年4月12日及4月18日为限制性股份奖励计划购买合共195万股股份[67] 行业环境相关 - 回顾期内中国汽车销量达1404.7万辆,同比增长6.1%,新能源汽车销量达494.4万辆,同比增长32%,市场占有率达35.2%[65] - 回顾期内中国光伏新增装机102.48GW[65] - 2024年5月中国集成电路大基金三期成立,规模超一二期资本总和[66] 公司运营相关 - 集团将在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年度综合财务报表中提供供应商融资安排的额外披露[9] - 回顾期内集团无重大收购及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63]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无重大投资,截至公告日期无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未来计划[63] - 集团主要以港元、人民币及美元进行业务交易,目前无利率对冲政策[50]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在香港及中国雇用141名员工(2023年12月31日:141名)[56] 公司治理相关 - 公司采纳适用守则条文及企业管治守则所载若干建议最佳实务,除特定情况外遵守所有适用守则条文[68] - 董事会主席及行政总裁由李秉光先生担任,董事会认为此架构有益,将不时检讨并适时分开角色[68] - 公司采纳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守则,全体董事确认回顾期内遵守规定[69]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并确认集团会计原则、未经审核财务业绩等事项[70] - 公司独立核数师已根据相关准则审阅中期财务报表[70] 信息披露相关 - 公司中期报告将在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刊登,并于2024年9月末前后寄发予股东[71] - 公告日期,执行董事为李秉光先生、卢元坚先生及卢元丽女士[71] - 公告日期,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张小驹先生、严国文先生及邹重璂医生[71]
光丽科技(06036)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08-19 18:11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情况 - 2023年12月31日,全球发售募集的1.169亿港元中约3940万港元所得款项净额仍未使用[1] 各项目未使用所得款项净额及动用时间变化 - 改善香港仓库及办事处未使用所得款项净额为185.4万港元,招股章程披露悉數動用時間为2020年第二季,2023年年报披露为2024年第二季至2024年第四季[1] - 安装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及支持软件未使用所得款项净额为167.1万港元,招股章程披露悉數動用時間为2018年第二季,2023年年报披露为2024年第三季至2025年第四季[2] - 购买及建立深圳总办事处未使用所得款项净额为3588.8万港元,招股章程披露悉數動用時間为2018年第三季,2023年年报披露为2024年第三季至2025年第四季[2] 项目推进延迟原因 - 因COVID - 19疫情及全球经济衰退,公司推迟改善香港仓库及办事处措施[3] - 因行业情况不景氣,公司逐步推进软件安装工作[3] - 因中美贸易战等因素,公司推迟购买及建立深圳总办事处[3] 限制性股份奖励计划情况 - 因股东未就限制性股份奖励计划向董事授出计划授权,无涉及新股份的股份奖励可供授出[3] - 根据限制性股份奖励计划作出的所有授予的相关股份总数为1亿股,相当于2023年年报刊發日期公司已发行股本中约9.3%[3]
光丽科技(06036)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6 21:47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不断扩大产品代理布局,完善供应链生态,强化竞争优势,维持业务稳健发展,同时进军新能源领域,设计自有品牌的逆变器和储能产品,加速新材料产品的引入,拓展新的收入来源[9][10] - 公司通过多元化发展战略抓住行业变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实现长期持续发展[100] - 公司在新能源领域设立新能源产品设计公司,计划在2024年全球贸易展上展示产品并推广品牌[101] - 公司成立新材料交易平台公司,加速新材料产品引入,以拓展收入来源[101] 行业趋势 - 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预计将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14]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将超过115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20%[15] - 汽车智能化和电气化推进将成为半导体市场的重要驱动力[17] - 美国等国家对中国芯片行业技术制裁升级,暴露了中国芯片供应链脆弱性,推动中国加大半导体自给自足力度[99] - 中国半导体行业持续出台政策支持国产芯片产业发展,国产化替代空间较大[99] 公司财务状况 - 2023年,公司实现收入约2529.8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微降,净亏损约1620万港元,较2022年大幅减少约50.1%[8] - 2023年度毛利为1.64亿港元,较2022年增长42.8%[55] - 公司2023年的总收入为2529.8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9%[53] - 公司2023年的收入下降是由于消费市场需求疲弱和半导体行业下行周期的影响[54] - 2023年度公司录得净亏损1.02亿港元,较2022年的3.3亿港元有所改善,主要由于销售业绩改善导致毛利增加[67] - 本集团于2023年年底的现金资源约为96.5百万港元,主要以人民币、港元和美元计值[69] - 本集团于2023年年底的未偿还银行借款总额约为759.1百万港元,主要包括银行保理贷款、进口贷款、信托收据贷款、分期贷款和循环贷款[70] 公司治理 - 公司致力于维持高水准的企业治理实践,采纳企业治理守则以符合股东最佳利益[102] - 公司董事会已遵守企业治理守则,除C.2.1守则外,其他守则均符合要求[103] - 公司董事会通过评估董事会和董事会委员会表现,努力提升董事会绩效[105] - 公司董事已确认遵守標準守則进行证券交易,无违规行为[106] - 公司董事会负责领导和控制集团业务,监督业务、战略决策和绩效,设立董事会委员会监控集团运营和财务绩效[107]
光丽科技(06036)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7 19:36
财务表现 - 二零二三年度的收益约为2,529.8百万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度减少5.9%[1] - 二零二三年度的毛利约为164.0百万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度增长42.8%[1] - 二零二三年度的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淨虧損约为16.2百万港元(二零二二年度为32.4百万港元)[1] - 二零二三年度的每股基本虧損为1.53港仙(二零二二年度为3.13港仙)[1] - 二零二三年度的收益为2,529,796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度的2,689,094千港元有所减少[3] - 二零二三年度的毛利为163,997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度的114,876千港元有所增长[3]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年內虧損为16,160千港元(二零二二年度为32,386千港元)[4]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每股虧損为1.53港仙(二零二二年度为3.13港仙)[4] - 二零二三年度除税前亏损为2,363,301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度的2,567,228千港元有所下降[18][19] - 二零二三年度即期税项为5,392千港元,较上年度的879千港元大幅增加[20] - 公司在2023年度实现收入约2529.8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微降[33] - 公司在2023年度的总收入为2689.1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5.9%[36] - 公司在2023年度的毛利为164.0百万港元,毛利率为6.5%[37] - 公司确认的贸易应收账款减值损失约8.2百万港元,上升是由于长期拖欠款项所致[39] - 二零二三年度公司录得净亏损10.2百万港元,主要由于财务成本增加、贸易应收账款减值损失以及投资物业公平值下降所抵消[47] - 公司擁有人應佔淨虧損为16.2百万港元,主要由于若干产品的单价持续下跌导致毛利减少[49] 财务状况 - 非流動資產中,物業、廠房及設備为8,849千港元,使用權資產为48,200千港元[5] - 流動負債中,貿易應付賬款为25,075千港元,來自控股股東的貸款为759,072千港元[6] - 投资物业按公平值为51,200千港元,较上年度的51,000千港元略有增加[25] - 贸易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合计为818,065千港元,较上年度的562,741千港元有较大增长[25] - 公司的银行融资以约452.8百万港元的贸易应收账款、约138.5百万港元的投资物业抵押[57] - 公司流动资金主要通过内部资源和银行借贷来满足,未償还银行借贷总额约为96.5百万港元,资本负债比率增加至252.4%[50] 公司发展 - 公司股份于2018年3月16日首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9] - 公司通过多元化发展战略,不断扩大产品代理布局,提升市场竞争力,并在新能源领域设立新能源产品设计公司,计划参加全球贸易展,推广自家品牌[73] - 公司设立新材料交易平台公司,加快新材料产品的导入,以适应市场变化,调整业务发展策略,降低下游行业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74] - 公司致力于遵守高水平的企业管治常规和原则,以符合股东的最佳利益[76] - 董事会认为主席和行政总裁的角色应当区分,不应由同一人担任,目前由李秉光先生担任[76] 融资和投资 - 公司与奋胜有限公司签订了购买协议,代价为30百万港元,通过发行永久次级可换股证券和可换股债券支付[52] - 可换股债券的期限为五年,利率为每年0.5%,按换股价每股0.35港元将未偿还本金转换为股份[53] - 可换股债券和永久次级可换股证券所涉及的换股股份总数占本公司已发行股份的7.97%[54] - 截至公告日期,永久次级可换股证券和可换股债券均未转换为任何股份[55] - 公司自2018年3月进行的股份全球发售收取的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16.9百万港元[65] 公司治理 - 審核委員會已審閱並確認本集團採納的會計原則及常規,以及二零二三年度的經審核年度業績[78]
光丽科技(06036) - 2023 - 年度业绩
2023-10-06 19:00
股份奖励及购股权授出情况 - [根据限制性股份奖励计划及购股权计划授出可发行股份奖励及购股权的股份数目,在2022财年和2023年上半年占已发行相关股份加权平均数均为零][2] 限制性股份奖励计划期限 - [限制性股份奖励计划自2019年8月30日起为期十年有效,可由董事会提早终止,2022年12月31日剩余期限约为六年八个月,2023年6月30日剩余期限约为六年二个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