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盛业(06069)
icon
搜索文档
业务规模稳健增长,分红派息大幅提升
国投证券· 2024-04-09 00: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和收益总额达到9.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7亿元,每股盈利为0.27元[1] - 公司2023年实现科技收入同比增长65%,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17.7%[1] - 公司2023年平台链接资金合作方数量增长22.4%,累计客户数量增长20.5%[1] - 公司2023年数字金融解决方案收入增长16%,日均供应链资产余额增长58%[1] - 公司2023年净利润预测为268百万元,2024年预测为297百万元[2] 股息派发 - 公司拟派发2023年度末期股息每股0.269港元,同比增长259%[1] - 公司拟派发2023年度末期股息0.269港元,同比增长259%[2] 评级和资质 - 公司评级体系中,买入表示未来6个月的投资收益率领先恒生指数15%及以上[3] - 公司声明具备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对报告内容和观点负责[3] 免责声明和版权 - 公司免责声明指出报告仅供公司客户使用,基于公开资料编写,不保证信息准确性和完整性[5] - 报告中的信息、资料、建议及推测仅反映公司在发布当日的判断[6] - 公司可能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或期权并进行交易[7] - 报告版权仅为公司所有,未经事先书面许可不得引用[8] 其他信息 - 公司地址分别位于深圳、上海和北京[10]
盛业(06069)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1 20:15
客户及供应链资产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盛业集团平台累计客户总数超过15,300家,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0.5%[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累计处理供应链资产总额约为人民币1,93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1.4%[2] 主营业务收入及收益 - 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及收益总额同比增长20.4%,达到人民币963.5百万元[3] - 科技收入在主营业务收入及收益总额中占比约为17.7%,同比增长约64.8%[4] 不同业务板块收入情况 - 客户合约收入中,平台普惠撮合科技服务同比增长50.0%至80,154千元[22] - 数字金融解决方案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75.0%[22] - 平台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05.5%至145.8百万元[23] - 供应链科技服务收入同比下降24.4%至24.4百万元[24] - 数字金融解决方案收入同比增长15.7%至722.8百万元[25] - 出售供應鏈資產收益同比减少2.5%至70.5百万元[26] - 其他收益中,匯兌收益及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变动产生的收益净额为23.6百万元[27] 财务状况及经营情况 - 2023年截至12月31日的經營支出總額為人民幣271.8百萬元,同比增加18.8%[29] - 2023年淨利潤為人民幣285.5百萬元,同比增加17.2%[30] - 2023年經調整淨利潤為人民幣291.6百萬元,同比增加16.8%[3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按公允價值計入其他全面收益的供應鏈資產為人民幣7,663.3百萬元,同比減少9.0%[36] - 供應鏈資產的減值虧損撥備由2022年底的人民幣94.7百萬元下降至2023年底的人民幣85.3百萬元,同比下降9.9%[4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借款(包括關聯方貸款)為人民幣7,182.9百萬元,同比增加8.7%[42] - 2023年日均借款餘額為人民幣6,507.3百萬元,同比上升38.4%[43] - 所得稅開支包括應課稅溢利的稅項開支、對香港附屬公司的利息收入徵收之預扣稅及對中國附屬公司已宣派股息徵收之預扣稅及遞延稅項[43] - 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所得税开支约为人民币85.1百万元(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人民币42.4百万元)[45] 公司发展战略及财务运营 - 本集团通过多维度数据交叉验证交易数据,核实中小微企业客户交易的真实性及合理性,为其提供量身定制的数字金融解决方案,降低欺诈风险[48] - 本集团的“双驱动+大平台”增长战略将持续驱动公司发展,与核心企业战略合作,利用科技植入供应链生态,打造供应链科技平台,为各方提供一站式服务[57]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658.2百万元,同比增加97.3%[60]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计息借款及来自关联方的贷款为人民币7,182.9百万元,槓桿率为1.91[61] - 截至2021年、2022年及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内,配售所得款项主要用于战略性收购及投资、供应链科技服务分部的扩张和发展、公司平台化发展的一般营运资金[69] - 2021年9月24日,公司与配售代理签订配售协议,成功发行63,068,000股新股份,所得款项净额总值约550.8百万港元[67] - 配售价格为每股8.80港元,较股份在当日收市价每股9.56港元折让约7.95%[68]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向银行及第三方质押资产以取得融资,包括存款、投资物业和供应链资产,总值约3,208.8百万元[74] - 公司于2023年2月收购青岛海控商业保理有限公司的40%股权,使其成为公司联营公司[75] - 公司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以确保股东享有末期股息的权利[64] - 公司建议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派发每股本公司普通股26.9港仙的末期股息[62] - 公司将进一步宣布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的日期,以根据上市规则规定适时确定出席股东周年大会并投票的权利[65] 股权结构及股东情况 - 盛隆与寧波開投签订股份認購協議,寧波國富的註冊資本为人民幣500百萬元[77] - 本集團持有的重大投資于2023年12月31日及直至本公告日期未作出任何重大投資[78] - 本集团致力成为亞洲最值得信賴的供應鏈科技平台,将持续探索机会以获得技术能力、更全面的数据洞察力及打开新市场[79] - 公司股份于2023年1月1日和12月31日的购股权总数分别为40,997,500份和47,712,500份[97] - 公司于2023年12月31日无新授出购股权或受限制股份单位[99][105] - 公司购股权计划和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的总
盛业(06069):太湖新城资产拟向无锡国金商业保理增资5.694亿元
智通财经· 2024-02-28 22:59
合作协议概述 - 盛业与太湖新城资产、盛业数科、天津盛卓及无锡国金商业保理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1] - 太湖新城资产向目标公司增资人民币5.694亿元 [1] - 增资完成后,目标公司注册资本由人民币3亿元增加至4.898亿元 [1] - 目标公司股权结构变更为太湖新城资产51%、盛业数科24.5%、天津盛卓24.5% [1] - 盛业集团在目标公司的间接股权由80%摊薄至49% [1] - 目标公司将不再为盛业的非全资附属公司 [1] 战略合作与业务发展 - 合作协议符合盛业平台化战略,旨在加快区域供应链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建设 [1] - 通过与优质地方国企合作,实现产业资源高效链接和精准获客,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1] - 增资后,目标公司将延续与优质地方国资的合作模式,利用业务规模增长契机,向中小微企业客户输出供应链科技服务及普惠金融解决方案 [1] - 此举将促进平台服务收益增长,并优化收入结构 [1] 财务资助与担保安排 - 太湖新城集团为目标公司提供控股股东担保及股东借款 [1] - 盛业集团为太湖新城集团提供反担保及连带责任担保 [1] - 财务资助期限为2024年1月1日至2026年12月31日 [1] - 增资完成后,盛业数科及天津盛卓将分别将其持有的目标公司24.5%股权质押予太湖新城资产,为控股股东担保及借款提供质押担保 [1]
盛业(06069)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15 16:34
盈利情况 - 2023年上半年,盛业实现净利润约187.0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约4.4%[3] - 盛业主营业务收入及收益同比增加28.1%至494.8百万人民币[1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盛业累计通过平台处理的供应链资产规模约人民币1,770亿元,同比增长11.1%[10] 业务拓展与合作 - 盛业服务的中小微客户占比达98%,向中小微企业提供的融资金额达128.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约35.3%[9] - 盛业与供应链生态中的多家核心企业持续深化合作,优化业务流程和产品结构,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体验[11] - 盛业与一家核心企业的合作规模由10亿人民币提升至15亿人民币,完成了融资业务流程核心板块的定制化功能开发[12] - 盛业与一家大型国有控股现代医药流通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合作范围扩大至大健康领域股权投资、数字金融、医药供应链升级等方面[13] - 盛业科技与多家大型核心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提供定制化的供应链平台及大数据分析服务,成功入选CNBC「2023年全球顶尖金融科技公司200强」榜单[17] 财务状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盛业的数字金融解决方案收入为355.0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17.4%;供应链资产余额约140.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2.2%[22] - 盛业控股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日均平台普惠撮合余额增至人民币约47亿元,同比增长约186.1%[24] - 平台服务收入约67.4百万元,其中推介费及平台普惠撮合科技服务收入达67.2百万元,同比增加142.7%[24] 风险管理与合规 - 本集团已建立并维持全面的审批及风险评估程序、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及完善的信贷风险控制政策[53] - 本集团通过多维度数据交叉验证交易数据,核实及确认中小企业客户交易的真实性及合理性[54] - 本集团在數字金融解決方案业务中应用双重信贷审批机制,以管理客户单体及本集团整体业务运营的风险敞口[55]
盛业(06069)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30 21:19
盈利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盛业控股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及收益总额同比增加28.1%至494.8百万人民币[3] - 2023年上半年,盛业控股集团除税后溢利为187.0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约4.4%[6] - 2023年上半年,盛业控股集团数字金融解决方案收入增长约17.4%,达355.0百万人民币[5] - 盛业控股集团服务的中小微客户占比达98%,融资金额同比增长约35.3%至128.8亿人民币[12] - 盛业控股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及收益同比增加28.1%至494.8百万人民币,强化供应链生态地位并推动产融结合[13] 资产情况 - 盛业控股集团累计处理供应链资产总额约为1,770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1.2%[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盛业供应链资产余额同比增长62.2%,平台累计客户数达13,655家,资产质量维持稳健,不良率为0%[2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借款(包括关联方贷款)为6,570.0百万元,同比增加36.3%[54] - 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供应链资产截至2023年6月30日为8,043.7百万元,同比增加20.5%[47] 公司发展战略 - 平台化战略推动盛业向轻资产模式转型,与外部机构合作的平台普惠撮合业务放款金额占比约为39%,同比增长约9个百分点[17] - 盛业科技专注于产业互联网和数字金融科技研发与应用,成功入选CNBC「2023年全球顶尖金融科技公司200强」榜单[19] - 公司的业务展望和前景显示,在供应链科技和数字金融业务方面保持稳健增长,将继续推动公司发展[67][68] - 公司将持续投入研发,继续开拓创新,为在供应链生态中的科技领先地位打下基础[69] - 公司未来将加强与优质国企的合作,通过科技创新形成精准获客和大数据分析能力,为实体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70] 财务状况 - 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15.5百万元,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633.9百万元,同比增加173.7百万元[71] - 公司的计息借款及关联方贷款为6,570.0百万元,槓桿率为1.77[72]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前回购17,058,500股股份,总代价约为103.4百万港元[115] - 公司成功发行63,068,000股新股份,募集资金约550.8百万港元[doc id='75'] - 所得款项将用于战略性收购和投资、供应链科技服务分部的扩张、公司平台化发展等方面[doc id='77'][doc id='78'][doc id='79']
盛业(06069)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7 16:23
公司业绩 - 公司2022年主营业务收入和收益总额为800,425千元,同比增长39.1%[2] - 公司2022年经调整净利润为249,576千元,同比增长10.3%[2] - 公司2022年平台累计客户数达12,700+,同比增长23.3%[2] - 公司2022年科技收入达624,871千元,同比增长105.8%[2] - 公司2022年新订单总值为107百万元,同比增长24.4%[2] - 公司2022年平台服务收入达7,097万元,同比增长46%[7] - 公司2022年供应链科技服务收入达3,230万元,同比增长超过18倍[7] - 公司2022年实现科技收入超过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06%[8] - 盛业在2022年国内疫情持续爆发和经济增长面临挑战的宏观环境下,持续推进“雙驅動+大平台”战略,科技收入翻番达到人民币103.3百万元,占比约12.9%[18] - 盛业主营业务收入及收益同比增加39.1%,达到人民币800.4百万元,供应链资产规模约人民币1,590亿元,增长20.5%[19] - 盛业成功复制与优质地方国企的合资合作模式,成立寧波國富商業保理有限公司和象盛商業保理有限公司,预计每年将撬动数十亿元人民币的增量资金及业务规模[20] - 盛业在产业互联网板块中标及签约合同额约78百万元,较去年全年数据大幅增长约15倍,展现出在科技领域的布局逐渐获得市场认可[22] - 盛业成功中标多个智慧工地项目,与全球领先的建筑集团合作[23] - 数字金融解决方案收入为624.9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45.3%[26] - 平台普惠撮合服务收入同比增加46.4%,达到71.0百万人民币[26] - 建设银行深圳分行与盛业合作额度提升至20亿人民币[27]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及收益总额同比增长39.1%,达到800.4百万人民币,主要受到数字金融解决方案收入和供应链科技服务收入的推动[34] - 平台服务收入同比增长46.4%,达到71.0百万人民币,主要由平台普惠撮合业务拓展所推动[35] - 供应链科技服务收入同比增加1,832.7%,达到32.3百万人民币,主要由成功中标和验收多项智慧工地解决方案和医院SPD解决方案所致[36] - 数字金融解决方案收入同比增长45.3%,达到624.9百万人民币,主要受到供应链资产日均余额增加和低风险业务投放的影响[37] - 出售供应链资产收益同比减少24.0%,达到72.3百万人民币,主要由于供应链资产的转让收益率和已出售供应链资产总额减少所致[38] - 公司运营支出总额同比增加10.6%,达到257.3百万人民币,主要由材料成本增加和物业、设备及使用权资产折旧及无形资产摊销所致[40] - 公司2022年的运营成本收入比为28.6%,较2021年的39.8%下降,表明经营效益持续向好和收购无锡国金带来的协同效应[41] - 公司2022年实现净利润243.6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42.2%[42] - 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加10.3%,达到249.6百万人民币,主要扣除了收购附属公司收益等因素[43] - 公司使用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經调整净利潤作为额外财务计量,主要扣除了收购附属公司收益、非上市股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等因素[44] - 2022年度年内经调整淨利潤为249,576千元,同比增长10.3%[46] - 2022年自有供應鏈資產的日均餘額为6,808.9百萬元,较2021年增长52.9%[47] - 2022年12月31日,所有供應鏈資產總值均由貿易應收款項作抵押[48] - 2022年12月31日,本集团獲取的供應鏈資產合共4,782筆,其中157筆相当于本金超过人民幣10,000,000元的大额贷款[49] - 2022年12月31日,尚未償還供應鏈資產人民幣1,017.7百萬元来自本集团的关联方[50] - 2022年12月31日,借款(包括关联方贷款)为6,610.4百萬元,同比增长52.3%[52] - 2022年日均借款餘額为4,701.8百萬元,同比上升135.2%[52] - 2022年12月31日,所得稅开支约为人民幣42.4百萬元[52] - 本集团通过多维度数据交叉验证交易数据,核实和确认中小企业客户交易的真实性和合理性[53] - 本集团通过全方位评估中小企业客户,为其提供量身定制的数字金融解决方案,同时降低其欺诈风险[54] 融资和投资 - 配售价为每股8.80港元,折让约7.95%至9.45%[72] - 配售所得款项主要用于战略性收购和投资、供应链科技服务分部的扩张和发展、本集团平台化发展的一般运营资金[73][74][75] - 2022年12月31日,本集团的资本承担包括购买物业及设备约人民币20.5百万元,投资于一家联营公司约人民币0.2百万元[76] - 2022年12月31日,本集团向银行及第三方质押银行质
盛业(06069)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8 21:45
末期股息派付信息 - 公司建议就2022年度派付末期股息每股7.5港仙[1] - 建议末期股息将于2023年7月14日应付给2023年6月30日名列公司股东名册之股东,须待2023年6月底股东周年大会批准[1] 股份过户登记相关 - 公司将于2023年6月30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1] - 为获建议末期股息,股东应于2023年6月29日下午四时三十分前交过户表格及股票至指定地点登记[1][2] 末期股息除息日 - 建议末期股息除息日为2023年6月28日[2] 股东周年大会投票权利登记 - 公司将宣布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日期以确定出席股东周年大会并投票的权利[2]
盛业(06069)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3 22:13
客户与合作方数据变化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平台累计客户数超12,700家,较2021年的超10,300家增加约23.3%[2] - 资金合作方由2021年12月31日的86家增长24.4%至2022年12月31日的107家[2] 供应链资产数据变化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累计处理供应链资产总额约为人民币1,590亿元,较2021年的约人民币1,320亿元增加约20.5%[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累计通过平台处理的供应链资产规模约1590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增长20.5%[5] - 集团累计处理的供应链资产规模约1590亿元人民币,平台累计客户数约12700家,分别较2021年增长约20.5%及23.3%[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供应链资产余额约11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9%[9] - 日均供应链资产余额约88.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8%[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供应链资产为84.221亿元,同比增加26.1%[30] - 2022年自有供应链资产的日均余额为68.089亿元,较2021年增加52.9%[30] - 2022年12月31日,3.738亿元供应链资产由商业承兑票据作抵押,2021年为6.809亿元[30] - 2022年12月31日,8.041亿元供应链资产由客户提供的按金作抵押,2021年为4.389亿元[30] - 2022年末未偿还供应链资产4782笔,较2021年末1409笔增加[31] - 2022年末未偿还供应链资产本金10.177亿元,较2021年末9.104亿元增加[31] - 2022年末供应链资产减值亏损拨备9470万元,较2021年末同比下降2.6%[32] - 2022年供应链资产的利息收益率为8.9%,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30] - 供应链资产期限为1至24个月,实际利率为4.00%至15.00%[31] 主营业务收入及收益数据变化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及收益总额同比增加39.1%,从2021年的人民币575.3百万元增至2022年的人民币800.4百万元[2] - 2022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及收益同比增加39.1%至8.004亿元人民币[5] - 2022年,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及收益总额同比增长39.1%至8.004亿元[15] - 2022年主营业务收入及收益为8亿元,同比增长39.1%,占总收入100%[17] - 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及收益为8.00425亿元,2021年为5.75333亿元[81] 科技收入数据变化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科技收入为人民币103.3百万元,较2021年的人民币50.2百万元增加约105.8%[2] - 技术相关收入在主营业务收入及收益总额中占比为约12.9%,较2021年的约8.8%大幅增长[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科技收入达1.033亿元人民币,技术相关收入在主营业务收入及收益中占比大幅增长至约12.9%[5] 净利润数据变化 - 公司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加10.3%,从2021年的人民币226.2百万元增至2022年的人民币249.6百万元[3] - 2022年实现净利润2.436亿元,同比下降1.779亿元或42.2%[24] - 2022年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加10.3%至2.496亿元[24] - 2022年年内溢利为243,608千元,2021年为421,473千元[28] - 2022年经调整净利润(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为249,576千元,2021年为226,191千元[28] - 公司2022年年内溢利为2.43608亿元,2021年为4.21473亿元[81] - 2022年年内溢利为243,608千元,2021年为421,473千元[82] - 2022年经营活动年内溢利为243608千元,2021年为421473千元[87]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溢利为219399千元,2021年为411043千元[119] 股息派发情况 - 董事建议就2022年度派发股息,公司普通股每股7.5港仙,与2021年度相同[3] - 公司建议就2022年度派发末期股息每股7.5港仙,与2021年度相同[44] - 2022年末期股息为75215千港元(人民币64712千元),2021年末期股息为59064千港元(人民币49146千元)[118] 产业互联网板块业务数据 - 2022年集团产业互联网板块中标及签约合同额约7800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大幅增长约15倍[7] 数字金融解决方案业务数据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数字金融解决方案收入为6.2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3%[9] - 公司2022年数字金融解决方案收入中供应链资产利息收入为6.04546亿元,2021年为4.10505亿元[81] - 2022年数字金融解决方案收入为624,871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430,014千元人民币[107] 平台服务业务数据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日均平台普惠撮合余额增至约19.91亿元,同比增长约22.5%[11] - 期内平台服务收入约7100万元,其中平台普惠撮合服务收入达5340万元,同比增加46.4%[11] - 平台服务收入从2021年约4850万元同比大幅增长46.4%至2022年约7100万元[18] - 2022年平台服务收入为70,971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48,484千元人民币[105] 供应链科技服务业务数据 - 供应链科技服务收入从2021年约170万元同比大幅增加1832.7%至2022年约3230万元[19] - 2022年供应链科技服务收入为32,296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1,671千元人民币[105] 出售供应链资产业务数据 - 出售供应链资产收益从2021年9520万元同比减少24.0%至2022年7230万元[20] - 公司2022年出售供应链资产的收益为7228.7万元,2021年为9516.4万元[81] - 2022年出售供应链资产的收益为72,287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95,164千元人民币[109] 其他收入与亏损数据 - 2022年其他亏损1010万元,主要因2021年确认非经常性收益及人民币贬值汇兑亏损[21] - 公司2022年其他收入为5220.2万元,2021年为2668.6万元[81] - 2022年其他收入为52,202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26,686千元人民币[111] - 2022年产生的收益净额为41,370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32,810千元人民币;2022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为 - 10,079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225,716千元人民币[112] 运营支出数据变化 - 2022年运营支出总额从2021年2.326亿元同比增加10.6%至2.573亿元[22] - 员工成本从2021年1.53512亿元下降5.7%至2022年1.44822亿元[22] - 折旧及摊销从2021年2286万元增加25.1%至2022年2863.6万元[22] - 2022年运营成本收入比为28.6%,2021年为39.8%,经营效益向好[23] - 公司2022年员工成本为1.44822亿元,2021年为1.53512亿元[81] - 2022年董事酬金为3418千元,2021年为8149千元[116] - 2022年员工成本总额为162795千元,2021年为172381千元[116] - 2022年折旧及摊销总额为28657千元,2021年为22916千元[116] - 2022年研发成本为18636千元,2021年为15598千元[116] 借款与融资成本数据变化 - 2022年末借款66.104亿元,同比增加52.3%;日均借款余额47.018亿元,同比上升135.2%[33] - 融资成本同比增加1.471亿元,主要因日均借款余额增加及利率下降[33] - 公司2022年融资成本为2.76348亿元,2021年为1.29228亿元[81] - 2022年融资成本为276,348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129,228千元人民币[114] - 2022年12月31日银行借款及已贴现票据为3166919千元,2021年为2764858千元[136] - 2022年12月31日已发行ABS为1108513千元,2021年为452986千元[136] - 2022年12月31日借款总额为6240310千元,2021年为3941013千元[136] - 2022年12月31日一年以内偿还借款账面价值为4443604千元,2021年为2888036千元[136] 税率与所得税开支数据 - 2022年实际税率为14.8%,较2021年的8.8%增长[34] - 2022年所得税开支约4240万元,2021年为4070万元[34] - 2022年税项为42,390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40,676千元人民币[115] 风险管理相关 - 公司应用双重信贷审批机制管理风险敞口[36] - 客户额度由潜在客户与公司协商确定,考虑资金需求和综合价值[37] - 资产质量维持稳健,不良率维持在0%[9] 现金流量与财务状况数据 - 2022年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577.0百万元,2021年末为人民币800.4百万元,其中94.67%及2.77%分别以人民币及港币计值[43] - 2022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769.2百万元,2021年为人民币95.5百万元,同比增加人民币673.3百万元[43] - 2022年末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供应链资产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1,255.4百万元,2021年末为人民币540.3百万元[43] - 2022年末公司计息借款及来自关联方的贷款为人民币6,610.4百万元,2021年末为人民币4,340.9百万元[43] - 2022年末公司杠杆率为1.76,2021年末为1.23[43] - 2022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769,203千元,2021年为95,513千元[88] - 2022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618,859千元,2021年为220,363千元[89] - 2022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211,997千元,2021年为775,402千元[90] - 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176,065千元,2021年增加459,526千元[90] - 2022年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供应链资产为594,682千元,2021年为395,323千元[88] - 2022年出售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其他金融资产所得款项为1,707,926千元,2021年为207,312千元[89] - 2022年新增借款来自关联方的贷款为6,306,619千元,2021年为2,714,806千元[90] - 2022年偿还借款为4,579,289千元,2021年为1,895,227千元[90] - 2022年已付企业所得税为46,331千元,2021年为27,388千元[88] - 2022年已收银行利息收入为11,673千元,2021年为5,304千元[89] 股份配售与收购相关 - 2021年公司按每股8.80港元价格成功配售63,068,000股新股,所得款项净额约550.8百万港元,相当于约人民币456.2百万元[45] - 2021年配售股份相当于公司已发行股本的约6.29%[45] - 股份配售价为每股8.80港元,较2021年9月24日收盘价每股9.56港元折让约7.95%,较前5个连续交易日平均收盘价每股约9.718港元折让约9.45%,较前10个连续交易日平均收盘价每股约9.717港元折让约9.44%[46] - 2022年6月,集团以3800万港元代价收购丽贸有限公司100%股权[52] 战略投资与资金使用情况 - 截至2
盛业(06069)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4-14 16:3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每股基本盈利43人民币分,同比增长16%[7] - 建议每股普通股股息7.5港仙,同比增长19%[7] - 税后溢利421,473人民币千元,同比增长25%[7] - 资产净值3,953,594人民币千元,同比增长31%[7] - 2021年主营收入及收益为575,333人民币千元,2020年为634,120人民币千元[8] - 2021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及收益总额由6.341亿元同比下降9.3%至5.753亿元[42] - 2021年平台服务收入由约3500万元同比大幅增长38.4%至约4850万元,其中平台普惠撮合服务收入4002.9万元,同比增长234.1%[43][46] - 2021年供应链科技服务收入约为170万元[47] - 2021年数字金融解决方案收入由4.609亿元同比下降6.7%至4.3亿元[48] - 2021年出售供应链资产收益由1.382亿元同比减少31.2%至9520万元[49] - 2021年其他收益2.257亿元,同比增加1.799亿元或393.1%[50] - 2021年运营支出总额2.326亿元,同比增加23.4%,主要因业务扩张及耗材费用[52] - 2021年运营成本收入比为40.0%,2020年为29.2%,主要因收入减少及成本增加[53] - 2021年净利润4.215亿元,同比增长8410万元或24.9%[54] - 截至2021年末,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供应链资产为66.784亿元,同比增加75.6%[55] - 2021年自有供应链资产日均余额为44.519亿元,较2020年增加13.2%,利息收益率为9.2%,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55] - 截至2021年末,借款余额为43.409亿元,同比增加192.0%,2021年日均借款余额为19.99亿元,同比上升16.8%[56] - 实际税率由2020年的12.8%降至2021年的8.8%,2021年所得税开支约为4070万元[58] - 截至2021年末,银行结余为8.004亿元,计息借款及关联方贷款为43.409亿元,杠杆率为1.23[62] - 董事建议2021年末期股息每股7.5港仙,2020年为每股6.3港仙[65]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承担包括购买设备等约合人民币110万元[71]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质押银行存款等资产以获取融资,总值约人民币2610.3百万元[7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总员工成本约1.724亿元,较2020年的1.234亿元增加[7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雇员总购股权利润为1290万元,较2020年的550万元增加[79] - 2021年集团对外慈善捐款为人民币330万元,2020年为人民币110万元[186]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可分派储备总额中的可分派储备为人民币2361百万元[171]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最大客户收入及收益占比13.4%,五大客户合计占比41.7%[172] 业务规模与合作相关数据变化 - 累计平台用户总数从2020年12月31日的7,400+增长至2021年12月31日的10,300+,增幅39%[7] - 资金合作方总数从2020年12月31日的46家增长至2021年12月31日的86家,增幅87%[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处理供应链资产超1320亿元人民币[1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通过平台处理的供应链资产规模约1320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增长33%[2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日均平台普惠撮合余额增至16.24亿元,同比增长83%[29] - 公司累计资金合作方数量由2020年12月31日的46家增加至86家[2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的资金合作方为86家[20] 战略与业务发展 - 2021年1月公司发布「双驱动+大平台」战略,为未来三年增长奠定基础[17] - 公司与腾讯云在「智能建造」领域达成战略合作,联合投资基建施工SaaS平台-梦诚科技[15] - 公司变更集团名称,品牌简称由「盛业资本」变更为「盛业」,坚持平台化发展[16] - 公司为亚太地区企业提供产业科技及数字金融解决方案,业务线分为数字金融、平台服务等四类[17][18] - 公司自主研发「盛易通云平台」,融合多项技术加强风险管理系统[19] - 公司为企业提供供应链科技解决方案,覆盖智慧工地和医院SPD服务等领域[22] - 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完成基于应收账款供应链资产的离岸银团贷款,获5.25亿元授信额度[29] - 2021年10月,公司完成5.508亿港元的配售,引进战略股东并获现有股东增持[29] - 2021年7月,公司与腾讯云合作搭建“智能建造 + 数字供应链”平台[35] - 2021年8月,公司与腾讯云联合领投北京梦诚科技有限公司[35] - 2021年,公司联合完成对上海领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投资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35] - 2021年12月,公司收购无锡国金商业保理有限公司40%股权,持股比例增至80%[35] - 2021年9月,公司与江苏无锡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达成战略合作,设立华东区域总部及产业科技研发中心[36] 公司荣誉与认证 - 2021年8月,公司获MSCI予以ESG「A」评级,同月入选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基准指数[16] - 2021年10月,公司获恒生指数公司上调ESG评级至「A」[16] - 2021年8月盛业获MSCI首次予以ESG评级为「A」级,在全球及中国同业公司中分别位列前20%及前5%[38] - 2021年9月6日盛业获纳入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基准指数,10月恒生指数公司将其ESG评级从2020年的「A-」提升至「A」,整体ESG表现在同业中排名前20%,企业管治方面排名前10%[38] - 2021年12月盛业自主研发的「盛易通云平台」获国家安全等级保护认证的三级认证[39] - 2021年10月盛业旗下盛业信息科技服务(深圳)有限公司获ISO/IEC 27001︰2013国际安全认证[39] - 盛业获「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创新案例」奖、「2021年度行业贡献单位」奖、第六屆金港股「最佳SaaS公司」奖、「2021金融科技影响力品牌」奖、「最佳ESG奖」[39][41] - 2021年集团取得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认证的三级认证及ISO/IEC 27001: 2013国际信息安全认证[82] 法规政策相关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于2021年11月1日起生效[81] - 2021年12月29日,天津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天津市商业保理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81] 公司人员与组织架构 - Tung Chi Fung先生35岁,2017年3月4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84] - 陈仁泽先生50岁,2017年3月4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在保理行业有逾20年经验[85][86] - 卢伟雄先生62岁,2021年12月10日起不再担任首席财务官,同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87] - 洪嘉禧66岁,2017年6月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曾服务德勤中国31年,2014 - 2016年任德勤中国主席[89] - Loo Yau Soon 49岁,2017年6月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曾于2007年11月 - 2014年8月任Indiabulls Property Investment Trust独立董事等职[95] - Fong Heng Boo 72岁,2018年9月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审计等领域拥有逾45年经验[96] - 邓景山49岁,2021年12月10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99] - 原野34岁,2020年4月加入公司任首席战略官[100] - 张磊43岁,2020年5月加入公司任首席人力资源官[100] - 钟志成37岁,2019年6月加入公司任财务管理部总经理[101] - 王錚32岁,2019年11月获委任为公司秘书,2018年11月加入公司[103] - 2021年12月31日及报告日期,董事会含2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09] - 主席兼执行董事Tung Chi Fung先生及执行董事陈仁泽先生服务合约自2021年7月6日起重续,初步固定年期为三年[121] - 非执行董事卢伟雄先生委任函自2021年12月10日起计为期三年[121] - 独立非执行董事洪嘉禧、Loo Yau Soon、段伟文委任函自2021年7月6日起续期三年,邓景山委任函自2021年12月10日起任期三年,段伟文同日辞职[122]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Tung先生任董事会主席,行政总裁职责由执行董事共同履行[129] - 董事会成立审核、薪酬、提名三个委员会并制定职权范围[130] - 审核委员会于2017年6月19日成立,由洪嘉禧、Loo Yau Soon、Fong Heng Boo组成,洪嘉禧为主席,段伟文2021年12月10日辞任[132] - 薪酬委员会现包括三名成员,即Loo Yau Soon先生、洪嘉禧先生及Tung Chi Fung先生[138] - 提名委员会现由三名成员组成,分别是Tung Chi Fung先生、洪嘉禧先生及Fong Heng Boo先生,段伟文先生于2021年12月10日退任[141] - 王錚先生于2020年11月29日获委任为公司秘书,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接受不少于15小时相关专业培训[149] - 自2021年12月14日起公司通过第二次修订的组织章程大纲与细则[15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组织章程文件无变动[153] - 2021年12月31日及截至本年度报告日期,董事会包括两名执行董事、一名非执行董事及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75] - 每名董事固定任期为三年,须按组织章程细则退任、膺选连任和罢免[177] 公司会议与决策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全体董事均参与适当网上持续专业发展[116] - 董事会预定每年举行最少四次会议,约每季一次,给予董事最少14天通知[11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已举行九次会议[118] - 各董事出席股东大会及董事会会议情况:Tung Chi Fung先生等多位董事出席率高,卢伟雄先生和邓景山先生因委任时间出席次数少[120] - 公司组织章程细则规定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上,当时三分之一的董事须轮席退任,每位董事最少每三年轮席退任[121] - 提名委员会将监督董事会多元化政策实施,并每年向董事会报告[11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审核委员会举行三次会议,审核多项报告及方针[134] - 审核委员会成员洪嘉禧、Loo Yau Soon出席次数/会议次数为3/3,段伟文2/2,Fong Heng Boo 1/1[135] - 2022年将为公司指派新审核项目合伙人[135] - 2022年3月24日审核委员会会议审核公司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等,并建议董事会再次委任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为独立外聘核数师[136] - 提名委员会考虑提名政策,按多项标准评估候选人[124][126] - 提名委员会审核拟退任董事贡献及是否符合标准,向股东大会作重选推荐[128]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薪酬委员会举行五次会议,成员出席率均为100%[138][140]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提名委员会举行两次会议,Tung Chi Fung先生、洪嘉禧先生、段伟文先生出席率为100%,Fong Heng Boo先生未参会[142][143] 公司薪酬与费用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高级管理层成员(董事除外)薪酬在零至150万港元的有8人,150.0001万至300万港元的有2人,300.0001万港元及以上的有5人[14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已付/应付外聘核数师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审计服务费用3080千元人民币,覆审中期财务资料费用550千元人民币,其他费用2145千元人民币,总额5775千元人民币[147] 公司股息政策 - 公司已采纳股息政策,无预先厘定的股息分派比率,将持续审阅并保留更新、修订及/或修改的酌情权[144] 公司股本与购股计划 - 2020年9月配售5550万股,配售价7港元,较9月10日收市价折让15.15%,所得款项净额约3.827亿港元[66][67] - 2020年配售新股份相当于已发行股本约5.93%,所得款项净额约合人民币3.341亿元[66] - 2021年9月配售6306.8万股,配售价8.8港元,较9月24日收市价折让7.95%,所得款项净额约5.508亿港元[68][69] - 2021年配售新股份相当于已发行股本约6.29%
盛业(06069) - 2020 - 年度财报
2021-03-31 16:3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0年公司收益为495,887千元,出售保理资产收益为138,233千元,除税前溢利为387,088千元,本年度溢利为337,396千元,每股基本盈利为37仙,摊薄盈利为37仙[5] - 2020年公司期内溢利约为人民币3.37亿元,同比增长14%[10] - 2020年保理及其他服务收入达6.341亿元,较2019年增长4.5%[34] - 2020年保理服务利息收入达4.435亿元,同比增长3.3%[34] - 2020年其他服务收入达5240万元,同比增长146.9%[34] - 2020年出售保理资产收益达1.382亿元,同比减少11.5%[34] - 2020年行政及其他支出为1.897亿元,同比增加18.4%,研发成本增加64.5%,研发人员人数同比增长超58%,员工总支出为9520万元,同比增长36.8%[37] - 2020年运营成本收入比为29.2%,2019年为22.4%[37]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保理资产为38.042亿元,同比减少0.9%,日均保理资产为39.314亿元,较2019年增加9.9%,利息收益率为11.3%,较去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39]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借款余额为14.759亿元,同比减少21.0%,日均借款为17.103亿元,同比增长10.9%,融资成本同比增加1610万元[40] - 2020年实际税率由18.6%降至12.8%,所得税开支约为4970万元,2019年为6740万元[42] - 2020年12月31日,银行结余为3.487亿元,2019年为3.773亿元,其中97.8%及0.9%分别以人民币及港元计值[47] - 2020年12月31日,计息借款及银行透支为14.867亿元,2019年为18.852亿元,杠杆率为0.58,2019年为0.85[47] - 董事建议2020年度派发末期股息每股6.3港仙,2019年为每股5.3港仙[48] - 2020年末,无锡国金发放贷款总规模达人民币43.9亿元,经审核除税后溢利达人民币34.1百万元,较2019年增加321.0%[58] - 2020年12月31日,集团有287名员工,2019年为199名;2020年总员工成本约人民币123.4百万元,2019年为人民币92.4百万元[61] - 2020年度最大客户收入占比12.5%,五大客户合计收入占比43.2%[123] - 2020年公司对外慈善捐款为人民币110万元,2019年为人民币200万元[131] - 2020年,期内紧接行使购股权日期前的股份加权平均收市价为每股4.29港元[151] - 2020年12月31日,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保理资产账面价值为人民币38.042亿元,最高财务担保合约风险的账面价值为人民币17.68507亿元[169] - 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保理资产的减值拨备为人民币5816.4万元,财务担保合约拨备的减值拨备为人民币2284.2万元[169]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出售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保理资产收益金额为人民币1.38233亿元,为保理及其他服务的收入带来约22%的贡献[172] - 2020年总收入495,887千元,较2019年的450,421千元增长10.1%[178] - 2020年出售保理资产收益138,233千元,较2019年的156,242千元下降11.5%[178] - 2020年除税前溢利387,088千元,较2019年的362,492千元增长6.8%[178] - 2020年年内溢利337,396千元,较2019年的295,125千元增长14.3%[178] - 2020年基本每股盈利37仙,较2019年的32仙增长15.6%[182] - 2020年非流动资产为324,078千元,较2019年的130,619千元增长148.1%[183] - 2020年流动负债为1,689,368千元,较2019年的2,010,279千元下降16%[185] - 2020年流动净资产为2,773,052千元,较2019年的2,338,276千元增长18.6%[185] - 2020年资产净值为3,027,344千元,较2019年的2,418,060千元增长25.2%[185] - 2020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2,916,047千元,较2019年的2,288,999千元增长27.4%[185] - 2019年1月1日公司股本为7,623千元,2019年12月31日为7,636千元,2020年12月31日为7,643千元[187] - 2019年公司年内溢利为295,125千元,2020年为337,396千元[187][191] - 2019年公司年内其他全面收益为5,053千元,2020年其他全面开支为2,547千元[187] - 2019年公司法定储备为44,437千元,2019年转拨35,565千元后为80,002千元,2020年转拨后为84,621千元[187] - 2019年公司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 594,236千元,2020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460,169千元[191] - 2019年公司税项调整为67,367千元,2020年为49,692千元[191] - 2019年公司物业及设备折旧为1,563千元,2020年为2,254千元[191] - 2019年公司使用权益资产折旧为7,202千元,2020年为9,970千元[191] - 2019年公司无形资产摊销为3,641千元,2020年为5,494千元[191] - 2019年公司扣除拨回的预期信贷亏损模式下的减值亏损为16,960千元,2020年为15,200千元[191] - 2020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85,241千元人民币,较2019年的113,253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193] - 2020年融资活动(所用)所得现金净额为 - 224,340千元人民币,而2019年为839,705千元人民币[194] - 2020年新增借款2,090,249千元人民币,高于2019年的1,991,288千元人民币[194] - 2020年来自关联方的贷款为449,359千元人民币,低于2019年的666,398千元人民币[194] - 2020年发行配售股份所得款项为334,075千元人民币,2019年无此项收入[194] - 2020年偿还借款2,473,565千元人民币,高于2019年的1,047,627千元人民币[194] - 2020年已付借款利息123,392千元人民币,高于2019年的85,620千元人民币[194] - 2020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增加净额为 - 49,412千元人民币,2019年为132,216千元人民币[194] - 2020年汇率变动的影响为27,836千元人民币,高于2019年的1,178千元人民币[194] 各条业务线表现 - 盛业资本是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业务分两大垂直领域,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方案,为核心企业提供SaaS及金融科技服务[25][26][27] - 2020年全年公司发放贷款总额超人民币130亿元,大部分发放给中小微企业[28] - 2020年8月公司在中国注册成立持有融资担保牌照的附属公司盛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28] - 集团平台用户总数大幅增加超80%,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增加两倍[29] - 2020年融资撮合业务日均融资撮合余额为7亿元,同比增长15倍[29] - 集团技术人员数量达106名,同比增长58%[29] - 资金合作方数量从2019年12月底的29家增长至2020年12月底的46家[33] - 2020年11月与国内领先互联网银行达成10亿元战略合作[33] - 2021年3月获5.25亿元离岸银团贷款授信额度,期限2年[3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Tung Chi Fung先生34岁,2017年3月4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16] - 陈仁泽先生49岁,2017年3月4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于保理行业拥有逾20年经验[16] - 洪嘉禧先生65岁,2017年6月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还担任7间香港上市公司的董事[18] - Loo Yau Soon先生48岁,2017年6月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担任薪酬委员会主席及审核委员会成员[20] - 2020年11月,麦格理和星展银行先后对公司进行首次覆盖,2021年初重申买入评级[10] - 自2017年上市以来,公司累计在科技研发投入达人民币7770万元[11] - 公司提议就2020年度派发现金股息每股6.3港仙,上市以来累计已派付及拟派付股息金额预计达1.4亿港元[14] - 2020年12月31日及截至报告日期,董事会包括两名执行董事及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69] - 公司已委任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超过董事会三分之一,且其中至少一名具备适当专业资格或会计或相关财务管理专业知识[70] - 董事会已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提名委员会将监督其实施并每年向董事会报告[71][75] - 董事会将在甄选董事时逐渐增加女性成员比例,力求实现性别平等[74] - 公司已就因集团公司活动而对董事及高级职员产生的潜在法律行动安排合适的保险保障[76]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全体董事均参与适当网上持续专业发展[76] - 《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起生效,公司董事确认集团能遵守相关要求并受惠于优惠政策[62] - 公司目标是建立和维持有能力和独立的董事会,董事会负责监督集团商业事务管理及整体表现[66]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举行十三次会议,讨论及批准集团2019年年报、2020年中期报告等事项[78] - 各董事在2020年出席董事会会议次数均为13次,出席率100%[79] - 公司组织章程细则规定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上,当时三分之一的董事须轮席退任,每位董事最少每三年轮席退任[80] - 主席兼执行董事Tung Chi Fung先生及执行董事陈仁泽先生服务合约自2020年7月6日起续期三年[82] - 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三年,洪嘉禧先生、Loo Yau Soon先生及段伟文先生委任函自2020年7月6日起续期三年[82] - 提名委员会评估候选人时参考诚信、业务经验等九项因素[83] - 若董事会确认需要额外董事或高级管理层成员,按六项程序进行提名[86] - 提名委员会审核拟退任董事贡献及服务,在股东大会就重选董事向股东作推荐[87]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Tung先生任董事会主席,行政总裁职责由执行董事共同履行[88] - 董事会成立审核、薪酬及提名三个委员会,制定明确职权范围[89]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审核委员会举行三次会议,洪嘉禧先生出席2次,Loo Yau Soon先生和段伟文先生出席3次[90][91] - 2021年3月18日审核委员会会议建议董事会再次委任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为公司独立外聘核数师[91]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薪酬委员会举行四次会议,Loo Yau Soon先生、Tung Chi Fung先生和洪嘉禧先生均出席4次[93][94]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提名委员会举行一次会议,Tung Chi Fung先生、洪嘉禧先生和段伟文先生均出席1次[97][98]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薪酬零至150万港元的高级管理层成员有5人[102]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薪酬150.0001万至300万港元的高级管理层成员有5人[102]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薪酬300.0001万港元及以上的高级管理层成员有3人[102] - 公司于2017年6月19日成立审核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90][93][95] - 审核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的书面职权范围于2019年10月23日经董事会修订及通过[90][93][95]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委任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为外聘核数师[103] - 审计服务费用为2900,复审中期财务资料费用为500,小计3400,其他费用518,总额3918[104] - 公司董事确认编制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财务报表的责任,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账目,且不知悉对集团持续经营能力造成重大疑虑的因素[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