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盛业(06069)
icon
搜索文档
盛业(06069)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3 19:04
平台科技服务收入情况 - 2024年平台科技服务收入3.466亿元,较2023年的1.702亿元增长103.6%[4] - 2024年科技收入同比增长约104%至约3.47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提升至38%,未来将提至50%以上[11] - 2024年平台科技服务收入约3.466亿元,同比增长103.6%;科技服务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17.7%升至37.7%[2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平台科技服务收入增至3.466亿元,同比增长103.6%[36] 净利润情况 - 2024年除税后溢利3.909亿元,较2023年的2.855亿元增长36.9%[4] - 2024年净利润增长37%至3.9亿元,实现连续11年业绩稳定盈利[9] - 2024年公司净利润约3.909亿元,同比增长36.9%[21] - 2024年净利润为3.909亿元,较2023年的2.855亿元同比增加1.054亿元或36.9%[47] - 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加17.7%至3.433亿元,2023年为2.916亿元[48] 平台使用者及客户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累计平台使用者总数18100+,较2023年的15300+增长18.3%[4] - 累计帮助中小微企业获得2489亿元订单和资金周转服务,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9%,平台累计客户数18113家,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8%[13] - 截至2024年末平台累计客户超18100家,较2023年增长18.3%;累计处理供应链资产规模约2490亿元,较2023年增长29.0%[21] 供应链资产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累计处理供应链资产总额2490亿元,较2023年的1930亿元增长29.0%[4] - 2024年人均供应链资产服务规模同比增长约62%至6300万元,过去四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2%[11] - 截至2024年末盛业平台链接资金合作方增至163家,同比增长24.4%;资金合作方总额度超366亿元,同比增加57.8%[2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供应链资产为48.913亿元,同比减少36.2%[56] - 2024年自有供应链资产日均余额为57.789亿元,较2023年下降27.2%,供应链资产利息收益率为8.4%,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56] - 2024年12月31日,2.171亿元供应链资产由商业承兑票据抵押,2023年12月31日为1.605亿元商业承兑票据及0.166亿元客户按金抵押[5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获取的5125笔供应链资产尚未偿还,2023年12月31日为3187笔[58] - 2024年12月31日,无来自关联方的供应链资产,2023年12月31日为3.974亿元[58] - 公司供应链资产减值亏损拨备从2023年的8530万元同比下降32.7%至2024年的5740万元[62] 研发投入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累计研发投入超2.5亿元,国家发明专利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共80项[11] - 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超2.5亿元,研发人员占比接近30%[25] 业务合作及拓展情况 - 2024年9月“电速融”上线,助力直播商家提升销售收入超100%[13] - 公司布局电商、机器人、智算服务等产业,潜在市场规模超10万亿元,潜在客户超1000万家[26] - 公司与辛巴达合作预计撬动近100亿元业务规模[26] - 公司与东南亚最大电商平台合作,预计触达数百万潜在中国卖家,撬动近千亿级业务规模[27] - 无锡经开区可提供超1000P智算算力支持公司[34] 主要业务总收入情况 - 2024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及收益约9.194亿元,同比下跌4.6%[2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主要业务总收入降至9.194亿元,较去年下降4.6%[35] 数字金融解决方案收入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数字金融解决方案收入降至5.219亿元,同比减少27.8%[37] 供应链资产再融资收益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供应链资产再融资时确认的收益降至5090万元,同比减少27.8%[40] 其他收益情况 - 2024年公司录得其他收益729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08.4%[41] 应占联营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应占联营公司业绩约1.246亿元,同比增长511.8%[2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应占联营公司业绩增至1.246亿元,同比增加511.8%[42] 经营支出情况 - 公司经营支出总额从2023年的2.718亿元同比增加1.3%至2024年的2.753亿元,主要因员工成本增加980万元[45] 经营成本收入比情况 - 2024年经营成本收入比为29.9%,2023年为28.1%,均不包括材料成本及一次性费用[46] 借款及融资成本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借款(包括关联方贷款)为人民币5,136.1百万元,同比下降28.5%;2024年日均借款余额为人民币5,917.4百万元,同比下降9.1%;融资成本同比下降人民币49.7百万元,日均借款利率由2023年的6.3%降至2024年的6.1%[63] 实际税率及所得税开支情况 - 实际税率由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23.0%增长至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24.9%;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所得税开支约为人民币129.3百万元(2023年:人民币85.1百万元)[65]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515.6百万元(2023年:人民币658.2百万元),其中89.5%及8.6%分别以人民币及港元计值[74]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情况 - 2024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人民币2,759.6百万元(2023年:人民币1,681.9百万元),同比增加人民币1,077.7百万元[74] 计息借款及杠杆率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计息借款及来自关联方的贷款为人民币5,136.1百万元(2023年:人民币7,182.9百万元);杠杆率为1.58(2023年:1.91)[75] 股息派发情况 - 公司计划派发现金股息每股0.347元,派息率90%,承诺2024 - 2026年分红派息率不低于90%[17][23] - 董事建议就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派發末期股息每股本公司普通股人民币34.7分(2023年:每股普通股26.9港仙)[76] - 董事会建议于2025年6月20日向2025年5月22日名列公司股东名册之股东派付建议末期股息,须待公司股东于2025年5月16日举行之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批准[77] - 公司将于2025年5月22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建议末期股息除息日为2025年5月20日[79] - 股东若选择以港币收取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需于2025年6月12日下午4时30分前交回股息货币选择表格,否则将以人民币收取[80] 风险控制情况 - 公司建立并维持审批及风险评估程序、内部控制体系及信贷风险控制政策,应用行业风险评估模型进行信用评估[67] - 公司在数字金融解决方案业务中应用核心企业准入评估以及交易级别评估的双重审批机制管理风险敞口[68] 配售事项情况 - 2021年配售事项成功发行63,068,000股新股,每股8.80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550.8百万港元(约人民币456.2百万元),占已发行股本约6.29%[81] - 每股8.80港元的配售价比2021年9月24日收市价每股9.56港元折让约7.95%,比前5个连续交易日平均收市价每股约9.718港元折让约9.45%,比前10个连续交易日平均收市价每股约9.717港元折让约9.44%[82] 所得款项动用情况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战略收购及投资于产业科技和数字金融领域业务的所得款项净额275.4百万港元已悉数据动用[8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扩张及发展供应链科技服务分部已使用165.2百万港元中的97.6百万港元,余下约67.6百万港元预计于2025年12月31日前动用[85][8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平台化发展的一般营运资金所得款项净额110.2百万港元已悉数据动用[85] 资本承担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承担包括购买物业及设备约人民币236.9百万元和对联营公司投资约人民币0.2百万元[88]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承担包括购买物业及设备约人民币352.0百万元和对联营公司投资约人民币0.2百万元[88] 担保及或然负债情况 - 除综合财务报表附注内附注31披露者外,集团无其他担保或重大或然负债[89] 质押资产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质押银行存款14.014亿元、理财产品1420万元、普通级1003万元等资产以获取融资等,2023年12月31日质押银行存款8.665亿元等资产[90] 公司股权及收购情况 - 2024年2月28日,太湖新城资产认购无锡国金5.694亿元增资,集团间接股权由80%摊薄至49%,无锡国金不再是附属公司[92] - 2024年3月,集团注销霍尔果斯永卓商业保理有限公司[93] - 2024年7月9日,公司附属公司拟3亿元收购目标公司全部股份,或有代价最高5亿元[94] - 每股代价股份发行/转让价较相关报告日前5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折让15%,最低发行/转让价为5.2港元,代价比股份有90日禁售期[94] - 若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不少于2940万元,或有代价A最高2亿元;若2025年经调整净利润不少于4700万元,或有代价B最高3亿元[9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目标公司经调整净利润约4740万元,符合或有代价A支付条件,2025年3月31日已现金支付2.5亿元代价[9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对无锡国金股份投资成本7.34752亿元,账面价值7.74683亿元,占公司总资产7.31%,年内分占联营公司业绩3993.1万元[10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于联营公司的投资为人民币15.04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5.82亿元同比增长约158.4%[103] 员工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共有363名员工,2023年12月31日为358名员工[10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总员工成本约为人民币214.6百万元,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202.0百万元[108] - 2024年员工成本中,购股权福利为人民币5.6百万元,受限制股份单位福利为人民币1.3百万元;2023年购股权福利为人民币4.0百万元,受限制股份单位福利为人民币1.6百万元[108] - 在香港,集团及其雇员各自须按雇员每月相关收入的5%向强积金计划作出供款,上限为1,500港元[109] 监管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监管框架无重大变动对集团业务及营运造成重大不利影响[110] 重大投资情况 - 除已披露投资外,集团于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无其他重大投资[104] 董事任职情况 - Tung Chi Fung先生38岁,于2017年3月4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113] - 王莹女士37岁,于2024年11月29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自2024年10月起担任集团首席财务官[114] - 王莹女士于2011年从中国地质大学获得管理学学士学位,在财务管理方面拥有逾10年经验[115] - 盧偉雄65歲,2021年12月10日起任非執行董事,2024年11月29日起任審核和可持續委員會成員[116] - 盧偉雄自2011年2月1日、2021年9月28日、2021年12月30日起分別任新天地產、西藏水資源、中國新城鎮發展獨立非執行董事[117] - Fong Heng Boo75歲,2018年9月獲委任為獨立非執行董事,現任六間上市公司董事[119][121] - Fong Heng Boo自2017年12月等不同時間起分別任TA Corporation等六間上市公司獨立董事[120] - 鄧景山52歲,2021年12月10日獲委任為獨立非執行董事,任審核委員會主席及提名委員會成員[121] - 鄧景山
盛业(06069):平台生态不断强化,科技实力持续提升
国投证券· 2025-03-26 16:3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 - A 投资评级,给予 30x2025 年 P/E,对应 6 个月目标价 13.56 港元(已按港币兑人民币为 0.93 折算汇率)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 2024 年年报显示主营业务收入及收益 9.19 亿元(YoY - 4.6%),平台科技服务收入 3.47 亿元(YoY + 103.6%),归母净利润 3.80 亿元(YoY + 41.7%),每股盈利 0.39 元(YoY + 44.4%) [2] - 平台科技服务收入翻倍增长,2024 年同比 + 104%至 3.47 亿元,年末平台链接资金合作方同比 + 24%至 163 家,资金合作方总额度同比 + 58%至 366 亿元以上,平台累计客户数量超 18,100 家,未来有望推动业务规模及收入双重提升 [2] - 数字金融受无锡国金出表影响,2024 年收入同比 - 28%至 5.22 亿元,但中长期有助于优化业务结构、提振平台服务收入及盈利能力 [3] - 公司平台化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业务版图扩张,生态布局成效显著,积极拥抱 AI 新时代,未来资金方与供应链生态参与者加速整合及科技赋能深化应用,有望推进平台化发展及产业协同共赢 [3] 财务数据总结 综合财务指标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595|-244|644|756|905|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268|380|417|486|578| |每股收益(元)|0.27|0.38|0.42|0.49|0.58| |每股净资产(元)|3.97|4.12|4.55|5.05|5.65| |市盈率(倍)|43.85|30.89|28.15|24.13|20.32| |市净率(倍)|2.99|2.88|2.61|2.35|2.10|[5] 利润表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595|-244|644|756|905| |利息净收入(百万元)|-381|-280|-241|-212|-180| |自营业务收入(百万元)|11|29|38|53|79| |其他业务收入(百万元)|966|7|847|915|1,006| |营业总支出(百万元)|293|276|293|342|404| |营业利润(百万元)|302|-520|351|413|501| |权益性投资损益(百万元)|20|125|30|34|38| |其他非经营性损益(百万元)|12|888|136|161|186| |非经常项目前利润(百万元)|334|492|518|609|725| |非经常项目损益(百万元)|36|28|53|57|65| |除税前利润(百万元)|371|520|571|666|790| |所得税(百万元)|85|129|142|165|196| |少数股东损益(百万元)|17|11|12|14|17| |持续经营净利润(百万元)|268|380|417|486|578| |净利润(百万元)|268|380|417|486|578| |归属普通股东净利润(百万元)|268|380|417|486|578|[9] 资产负债表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百万元)|658|516|609|670|737| |交易性金融资产(百万元)|235|354|425|489|562| |权益性投资(百万元)|583|1,504|1,730|2,076|2,491| |其他投资(百万元)|8,388|5,653|5,992|6,412|6,925| |商誉及无形资产(百万元)|588|820|984|1,200|1,465| |其他资产(百万元)|1,368|1,752|2,131|2,331|2,580| |总资产(百万元)|11,820|10,599|11,871|13,177|14,758| |短期借贷及长期借贷当期到期部分(百万元)|5,634|4,953|5,349|5,831|6,414| |长期借贷(百万元)|1,549|183|199|223|252| |其他负债(百万元)|573|1,349|1,779|2,080|2,444| |总负债(百万元)|7,756|6,485|7,328|8,134|9,110|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百万元)|3,927|4,071|4,495|4,990|5,589| |少数股东权益(百万元)|137|44|47|53|59| |股东权益合计(百万元)|4,063|4,114|4,543|5,043|5,648|[9] 交易数据 - 总市值 12,572.54 百万港元,流通市值 12,572.54 百万港元,总股本 988.41 百万股,流通股本 988.41 百万股,12 个月价格区间 4.13/12.88 港元 [6] 股价表现 - 1 个月相对收益 54.0%、绝对收益 54.2%,3 个月相对收益 84.4%、绝对收益 83.0%,12 个月相对收益 196.5%、绝对收益 208.0% [7]
盛业:事件点评:行业数据+IDC+AI应用,打开AI全链条-20250319
天风证券· 2025-03-19 00:1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金融业/其他金融,6个月评级为买入(维持评级),当前价格9.63港元,目标价格15.03港元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受无锡国金出表影响营收下降,但净利润提升42%,新平台化发展战略成功,未来将继续深耕此战略实现业绩快速增长 [1] - 平台科技服务收入成主要增长动力,科技属性加强,与国企合资模式有望加强,供应链资产规模将提升 [2] - 公司转型为AI+产业供应链数智科技公司,将在多赛道保持领先,挖掘潜在客户,运用AI扩大服务和资产规模,实现客户端快速放量 [3] - 公司完成行业数据+IDC+AI应用的AI全链条覆盖,布局新赛道打开第二增长曲线,未来原有赛道与新赛道有望共同推动业绩增长 [4][6] - 考虑公司AI技术、获客与风控能力及链接数量创新高,调整FY2025 - FY2026收入和归母净利润预测,新增FY2027预测,给予2025年27.5倍PE,对应市值136.95亿元,目标股价15.03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营业收入9.19亿元,同比-4.6%;归母净利润3.80亿元,同比+42%,主要受无锡国金出表及平台科技服务业务增长影响 [1] 平台化科技服务情况 - 2024年平台科技服务收入3.47亿元,同比+103.6%,占总收入比重37.7%(2023年为17.7%) [2] - 截至2024年上半年,与多地国企合资商业保理公司增长强劲,平台链接资金合作方增至163家,增长24.4%,资金合作方总额度超366亿元,同比+57.8% [2] 客户端业务情况 - 公司转型为AI+产业供应链数智科技公司,在多领域服务客户,累计帮助超18,100家中小微企业,同比+18.3%,获得超2,490亿元普惠金融服务,同比+29% [3] AI全链条及新赛道布局情况 - 盛易通云平台与DeepSeek AI基础模型融合,依托产业数据优化AI模型产业认知能力,探索多方面应用 [4] - 获无锡经开区算力资源支持,将与IDC服务商合作探索云服务提供智算服务机会,研发产业AI Agent融入产业端数字生态 [4] - 布局电商、机器人、智能计算服务等新兴产业,潜在市场规模超10万亿元,潜在客户超1000万家 [4] - 电商领域与辛巴达合作,助力服装产业带和跨境电商平台出海,建设海外工厂并连接供应链 [5] - 机器人、半导体等领域与头部创投机构合作,推动“股权投资+供应链金融”模式,与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探讨生态合作 [6] 投资建议调整情况 - 将FY2025 - FY2026公司收入预测由10.85/13.31亿元调整为11.11/13.46亿元,归母净利润预测由4.59/6.38亿元调整为4.98/6.53亿元 [6] - 新增FY2027公司收入预测为16.15亿元,归母净利润预测为8.36亿元 [6] 公司基本数据情况 - 港股总股本988.41百万股,总市值9,518.36百万港元,每股净资产4.45港元,资产负债率61.18%,一年内最高/最低股价9.71/4.02港元 [8]
盛业(06069):事件点评:行业数据+IDC+AI应用,打开AI全链条
天风证券· 2025-03-18 10:2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金融业/其他金融,6个月评级为买入(维持评级),当前价格9.63港元,目标价格15.03港元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在无锡国金出表影响下仍实现约42%净利润提升,新平台化发展战略已证明成功,未来将继续深耕此战略实现业绩快速增长 [1] - 公司已验证平台化发展战略打法,平台科技服务收入成主要增长动力,科技属性加强,未来与国企合资模式有望加强,供应链资产规模有望快速提升 [2] - 公司转型为AI+产业供应链数智科技公司,将在基建、医疗等赛道保持领先,挖掘潜在客户,运用AI扩大服务和供应链资产规模,预计实现客户端快速放量 [3] - 公司完成行业数据+IDC+AI应用的AI全链条覆盖,在深耕原有赛道同时布局新兴产业,第二增长曲线有望复制战略打法兑现业绩增长,实现多业务多赛道良性发展 [6] - 考虑公司AI技术深入供应链,获客与风控能力良好,链接资金方与资产方数量创新高,将FY2025 - FY2026公司收入和归母净利润预测调整,新增FY2027预测,给予公司2025年27.5倍PE,对应市值136.95亿元,目标股价15.03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营业收入9.19亿元,同比-4.6%,归母净利润3.80亿元,同比+42%,主要受无锡国金商业保理有限公司2024年2月被视作出售影响,但平台科技服务业务规模显著增长抵销该影响 [1] 平台化科技服务情况 - 2024年平台科技服务收入3.47亿元,同比+103.6%,占总收入比重37.7%,2023年为17.7% [2] - 截至2024年上半年,与无锡、宁波等地方优质国企合资成立的商业保理公司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平台链接资金合作方增至163家,增长24.4%,资金合作方总额度超366亿元,同比+57.8% [2] 客户端业务情况 - 公司转型为AI+产业供应链数智科技公司,深耕基建、医药、大宗商品等行业,通过盛易通云平台助力中小微企业成长,累计帮助超18,100家中小微企业,同比+18.3%,获得超2,490亿元普惠金融服务,同比+29% [3] AI全链条及新赛道布局情况 - 盛易通云平台与DeepSeek AI基础模型全面融合,依托产业级高质量训练数据优化AI模型产业认知能力,在多方面探索赋能供应链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4] - 获得无锡经济开发区算力资源支持,未来将与数据中心(IDC)服务商合作探索云服务提供智算服务机会,研发产业AI Agent并融入产业端数字生态服务体系 [4] - 布局电商、机器人、智能计算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潜在市场规模超10万亿元,潜在客户数量超1000万家 [4] - 在跨境电商领域,与辛巴达战略合作,助力中国服装产业带和跨境电商平台出海,协助建设海外柔性智能工厂并连接跨境电商平台供应链 [5] - 在机器人、半导体等领域,与多家头部创投机构合作,扩大“基金+产业+金融”合作网络,推动“股权投资+供应链金融”合作模式,与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探讨产业生态合作 [6] 投资预测调整情况 - 将FY2025 - FY2026公司收入预测由10.85/13.31亿元调整为11.11/13.46亿元,归母净利润预测由4.59/6.38亿元调整为4.98/6.53亿元,新增FY2027公司收入预测为16.15亿元,归母净利润预测为8.36亿元 [6]
盛业:事件点评:行业数据+IDC+AI应用,打开AI全链条-20250318
天风证券· 2025-03-18 10: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金融业/其他金融,6个月评级为买入(维持评级),当前价格9.63港元,目标价格15.03港元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在2024年无锡国金出表影响下仍实现约42%净利润提升,新平台化发展战略已证明成功,未来将继续深耕此战略实现业绩快速增长 [1] - 公司已验证平台化发展战略打法,平台科技服务收入成主要增长动力,科技属性加强,未来与国企合资模式有望加强,供应链资产规模有望快速提升 [2] - 公司转型为AI+产业供应链数智科技公司,将在基建、医疗等赛道保持领先,挖掘潜在客户,运用AI扩大服务和供应链资产规模,预计实现客户端快速放量 [3] - 公司完成行业数据+IDC+AI应用的AI全链条覆盖,在原有赛道保持快速爬坡同时,第二增长曲线有望复制战略打法兑现业绩增长,实现多业务多赛道良性发展 [6] 各部分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9.19亿元,同比-4.6%;归母净利润3.80亿元,同比+42% [1] - 2024年平台科技服务收入3.47亿元,同比+103.6%;占总收入比重37.7%,2023年为17.7% [2] 平台化发展 - 盛业持续推进平台化发展战略,助力地方供应链普惠金融增量扩面,与多地优质国企合资成立的商业保理公司保持强劲增长 [2] - 盛业平台链接资金合作方增至163家,增长24.4%;资金合作方总额度已超366亿元,同比+57.8% [2] 客户端业务 - 公司转型为AI+产业供应链数智科技公司,深耕基建、医药、大宗商品等行业,通过盛易通云平台助力中小微企业成长 [3] - 累计帮助超18,100家中小微企业,同比+18.3%;获得超过2,490亿元的普惠金融服务,同比+29% [3] AI及新赛道布局 - 盛易通云平台已实现与DeepSeek AI基础模型全面融合,将依托产业数据优化AI模型产业认知能力,赋能供应链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4] - 盛业获得无锡经济开发区算力资源支持,将与数据中心服务商合作探索云服务提供智算服务机会,研发产业AI Agent [4] - 公司积极布局电商、机器人、智能计算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潜在市场规模超10万亿元,潜在客户数量超1000万家 [4] - 在跨境电商领域,公司与辛巴达达成战略合作,助力中国服装产业带和跨境电商平台加速出海 [5] - 在机器人、半导体等领域,公司与多家头部创投机构合作,推动“股权投资+供应链金融”合作模式,与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探讨产业生态合作 [6] 投资建议 - 将FY2025 - FY2026公司收入预测由10.85/13.31亿元调整为11.11/13.46亿元,归母净利润预测由4.59/6.38亿元调整为4.98/6.53亿元 [6] - 新增FY2027公司收入预测为16.15亿元,归母净利润预测为8.36亿元 [6] - 给予公司2025年27.5倍PE,对应市值136.95亿元,目标股价为15.03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6]
盛业(06069)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17 17:51
平台客户与资产数据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平台累计客户总数超18,100家,较2023年同比增加约18.3%,中小微融资客户占比超96%[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平台累计处理供应链资产总额约为人民币2,490亿元,较2023年增加约29.0%[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资金合作方增至163家,较2023年增加24.4%,资金合作方总额度超人民币366亿元,较2023年增加约57.8%[3] 业务线收入数据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平台科技服务收入为人民币346.6百万元,较2023年增加约103.6%,科技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约17.7%增长至约37.7%[3] - 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及收益9.194亿元,同比减少4.6%[18][19] - 2024年平台科技服务收入3.466亿元,同比增长103.6%[18][21] - 2024年数字金融解决方案收入5.219亿元,同比减少27.8%[18][22] - 供应链资产再融资确认收益从去年同期7050万元降至5090万元,同比减少27.8%[23] - 2024年其他收益为7290万元,较去年同期2360万元同比增加208.4%[24] - 2024年平台科技服务收入346,571千元,2023年为170,234千元;数字金融解决方案收入2024年为521,884千元,2023年为722,811千元;供应链资产再融资时确认的收益2024年为50,911千元,2023年为70,473千元[98] - 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及收益919,366千元,2023年为963,518千元;其他收入2024年为56,851千元,2023年为60,707千元;其他收益及亏损2024年为72,861千元,2023年为23,627千元[98] - 2024年平台技术服务收入346,571千元,2023年为170,234千元[124] - 2024年数字金融解决方案收入521,884千元,2023年为722,811千元[126] - 2024年供应链资产再融资时确认的收益50,911千元,2023年为70,473千元[128] - 2024年其他收入56,851千元,2023年为60,707千元[130] - 2024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72,861千元,2023年为23,627千元[130] 利润与股息数据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除税后溢利为人民币390.9百万元,较2023年大幅增加36.9%[3] - 董事建议就2024年度派付股息每股人民币34.7分(2023年度:每股普通股26.9港仙),派息率为90%[3][7] - 2024年度,公司实现净利润约人民币390.9百万元,同比增长约36.9%;主营业务收入及收益约人民币919.4百万元,同比下跌约4.6%;应占联营公司业绩约人民币124.6百万元,同比增长约511.8%[5] - 2024年净利润3.90867亿元,同比增长36.9%[18] - 2024年每股盈利39分,同比增长44.4%[18] - 应占联营公司业绩从去年同期2040万元大幅增至1.246亿元,同比增加511.8%[26] - 2024年净利润为3.909亿元,较2023年2.855亿元同比增加1.054亿元或36.9%[29] - 截至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加17.7%至3.433亿元,2023年为2.916亿元[30] - 董事建议就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派發末期股息每股本公司普通股人民币34.7分(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每股普通股26.9港仙)[52] - 2024年基本每股盈利39分,2023年为27分;摊薄每股盈利2024年为39分,2023年为27分[98] - 2024年年内溢利390,867千元,2023年为285,545千元;应占本公司拥有人2024年为380,180千元,2023年为268,246千元;应占非控股权益2024年为10,687千元,2023年为17,299千元[98] - 2024年年内其他全面(开支)收益,扣除所得税为(1,995)千元,2023年为10,397千元;年内全面收益总额2024年为388,872千元,2023年为295,942千元[99] - 2024年应占本公司拥有人全面收益382,627千元,2023年为277,831千元;应占非控股权益全面收益2024年为6,245千元,2023年为18,111千元[99] - 2024年年内溢利为390,867千元,2023年为285,545千元[106] - 2024年已确认分派的本公司普通股股东股息为239,333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67,861千元人民币[138] - 2024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溢利为380,180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68,246千元人民币[139] 中小微客户业务数据 - 中小微客户留存率超80%,首贷户数量占比超30%,平台助力中小微客户年销售规模提升幅度超60%[6] 公司研发与荣誉数据 - 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超人民币2.5亿元,研发人员占比接近30%,拥有国家发明专利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共80项[8] - 公司入选2024年“福布斯中国金融科技影响力企业TOP50”榜单[8] 公司业务布局数据 - 公司布局电商、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潜在市场规模超10万亿元,潜在客户超1000万家[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帮助数百家电商商家解决数十亿金额的供应链资金周转需求[9] - 与辛巴达合作预计撬动近100亿元业务规模,与东南亚电商平台合作预计撬动近千亿元业务规模[10] 公司运营效率预期数据 - 预计2025年运营效率至少提升50%,人均服务资产规模将大幅提升[16] 公司算力资源数据 - 无锡经开区可提供智算算力超1000P[17] 供应链资产相关数据变化 - 2024年自有供应链资产日均余额为57.789亿元,较2023年下降27.2%[33] - 2024年供应链资产利息收益率为8.4%,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3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获取的供应链资产共5125笔,较2023年12月31日的3187笔增加[35] - 2024年12月31日无来自集团关联方的供应链资产,2023年12月31日为3.974亿元;供应链资产期限为7天到25个月,实际利率为每年5.00%至15.50% [3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供应链资产为48.913亿元,同比减少36.2%[3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供应链资产为48.91307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76.63344亿元[37] - 集团供应链资产减值亏损拨备由2023年12月31日的8530万元同比下降32.7%至2024年12月31日的5740万元[38] - 2024年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供应链资产为4,891,307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7,663,344千元人民币,实际利率在5.00% - 15.50%[140] - 2024年供应链资产逾期账面总值为9,007,000元人民币,2023年为2,551,000元人民币[141] 公司借款与融资成本数据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借款为51.361亿元,同比下降28.5%;2024年日均借款余额为59.174亿元,同比下降9.1%;融资成本同比下降4970万元[39] - 2024年融资成本总额为359,10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408,797千元人民币[133] - 2024年来自关联方的贷款为5,513,871千元,2023年为2,947,513千元[109] - 2024年新增借款为2,925,725千元,2023年为6,934,709千元[109] - 2024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 2,585,643千元,2023年为 - 705,915千元[109] - 2024年12月31日借款总额为2,899,520千元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6,219,986千元人民币[151] 公司风险管理数据 - 集团建立并维持审批及风险评估程序、内部控制体系及信贷风险控制政策,应用行业风险评估模型进行信用评估[41] - 集团在数字金融解决方案业务中应用核心企业准入评估及交易级别评估的双重审批机制[42] - 交易级别评估由“盛易通云平台”赋能,通过多技术核实交易真实性和合理性[46] - 集团风险管理部监控还款情况及风险敞口,与银行合作加强风险控制并实现资金闭环管理[47] 公司现金流与资产负债数据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51560万元(2023年12月31日:人民币65820万元),其中89.5%及8.6%分别以人民币及港元计值[50] - 2024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人民币27.596亿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人民币16.819亿元),同比增加人民币10.777亿元[5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的计息借款及来自关联方的贷款为人民币51.361亿元(2023年12月31日:人民币71.829亿元)[5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杠杆率为1.58(2023年12月31日:1.91)[51]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3085801千元,2023年为2202232千元[100] - 2024年流动资产为7513121千元,2023年为9617336千元[100] - 2024年流动负债为5881474千元,2023年为6131088千元[101] - 2024年非流动负债为603066千元,2023年为1625193千元[101] - 2024年资产净值为4114382千元,2023年为4063287千元[101] - 2024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4070593千元,2023年为3926566千元[101] - 2024年非控股权益为43789千元,2023年为136721千元[101] - 2024年经营所得现金为2,871,632千元,2023年为1,765,092千元[106] - 2024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160,597千元,2023年为1,137,726千元[106] - 2024年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其他金融资产出售所得款项为2,109,897千元,2023年为1,061,953千元[107] - 2024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 311,000千元,2023年为 - 898,406千元[107] - 2024年已付企业所得税为111,977千元,2023年为83,156千元[106] - 2024年物业及设备折旧为1,637千元,2023年为2,819千元[106] - 2024年使用权资产折旧为10,257千元,2023年为13,710千元[106] - 2024年无形资产摊销为19,418千元,2023年为14,099千元[106] - 2024年以权益结算的股份付款开支为6,920千元,2023年为5,578千元[106]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 - 136,988千元,2023年增加净额为77,615千元[109]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15,614千元,2023年为658,210千元[109] - 2024年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其他金融资产为810,210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616,077千元人民币[140] - 2024年定息已抵押银行存款利率范围为0.10% - 4.00%,2023年为0.00% - 5.71%;市场利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利率范围2024年为0.00% - 4.55%,2023年为0.00% - 2.15%[144] - 2024年12月31日已抵押银行存款为1
盛业:事件点评:业绩盈喜,轻资产模式已被验证
天风证券· 2025-01-22 16:45
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盛业(06069)"买入"评级,目标股价为13.42港元,当前价格为8.1港元 [6] 核心观点 - 盛业2024年净利润预计为3.71亿元,同比增长30%,平台化发展战略已被验证成功 [1] - 平台科技服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从2023年的18%提升至2024年的40%,轻资产模式快速复制 [2] - 公司深度合作央国企核心企业10+,平台普惠撮合日均余额同比增长180%,累计帮助18,100家中小微企业获得2,480亿元普惠金融服务 [3] - 公司通过战略投资进入电商供应链服务和创新医药产业投资,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 [4] 财务预测 - 2024-2026年收入预测调整为9.41/10.85/13.31亿元,归母净利润预测调整为3.47/4.59/6.38亿元 [5] 业务发展 - 公司与无锡、宁波、厦门、青岛等地方优质国企合资成立的商业保理公司保持强劲增长势头,资金合作方增至138家,增长13.1% [2] - 公司服务客户数量和累计处理的供应链资产规模分别增长超18%和28% [3] - 公司通过战略投资与多家头部出海电商平台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创新的出海电商供应链普惠金融解决方案 [4] 市场表现 - 盛业股价在2024年1月至9月期间表现优于恒生指数,涨幅显著 [9]
盛业20241120
2024-11-21 13:40
一、涉及公司 - 公司为盛业,是供应链金融垂直赛道的科技平台[1]。 二、核心观点与论据 (一)公司基本情况 1. **业务规模与使命** - 累积帮助超过17000家中小微企业获得超2100亿金融服务,使命是让供应链更高效,金融更不贵[1]。 2. **股东与指数纳入情况** - 有知名机构股东如无锡交通产业集团、中国太平、Tamase、Olympus、BlackRock等,纳入华盛顿指数MNCI、深港通、滬港通、富时等,还有MNCISG的A评级[2]。 3. **发展历程与战略转型** - 2013年年底在天津注册保理公司,当时境内保理刚开始试点。2020年提出平台化新资产路线战略,旨在突破表内资金限制,从传统基于保理的主营业务形态向平台化发展[2][3]。 (二)业务模式 1. **自营模式** - 中小微企业向核心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形成应收账款,公司通过与核心企业系统链接分析应收账款真实性合理性,中小微企业可在盛业云平台转让应收账款申请供应链金融服务,经智能化风控验证后放款。金融机构向平台提供表内资金[5]。 2. **平台化模式(普惠金融撮合模式)** - 中小微企业与核心企业关系不变,产生应收账款后向平台申请,资产直接给资金方,盛业作为平台撮合供应链金融资产和资金方,向资金方提供科技服务,中小微企业向云平台支付服务费(约2 - 3个百分点)。平台化业务占比提升快,今年中期平台撮合余额占比超75%,平台供应链资产余额达239亿。收入方面,自营计入利息收入,撮合计入take away,目前撮合业务收入占比今年中期达35%,预计2025年达50%左右[6][7]。 (三)客户与风控 1. **客户情况** - 普惠金融单笔TD size约300万人民币,中小微企首贷占比约30%[8][9]。 2. **风控逻辑** - 提出“重交易新主体”风控逻辑,与银行不同,只需真实合理应收账款,通过在产业端打造数据画像帮助中小微企业。银行倾向供应链结算周期靠尾端业务,手续复杂,盛业针对前端节点提供更灵活金融服务,通过数据驱动[9][10][11]。 - 风控三大要点:植入基建、医药、能源三大产业生态,应收账款金融风险低;多维度数据采集交叉验证应收账款真实性合理性;要求中小微企业在盛业账户下设立受监管账户,实现资金闭环。同时对企业实控人、交易等进行多维度数据交叉验证,有69项发明专利和著作权,研发人员占比近30%超100位,在数据安全方面有多项认证[12][13][14]。 (四)科技应用与新市场拓展 1. **科技应用** - 在AI应用上,如NOPOCR对合同和文件智能化提取,效率是人工8倍;利用大模型对用户回款预测比人工准;用业务流程机器人自动采集银行流水,降低人工成本,可24小时作业[15]。未来在AI方面有更多应用场景规划如智能获客、智能匹配、风控模型自动评估等[16]。 2. **新市场拓展** - 在深耕基建、医药、能源行业基础上,拓展电商和新能源市场。电商潜在客户2500万家,已与抖音、拼多多、Shopee等合作;新能源方面已与央企企业集团落地产品业务,新行业拓展底层逻辑与传统行业类似但业务模式更分散,新市场对中长期发展有稳定增长作用[16]。 - 与国资合作模式为参股不控股,出平台、人员、技术、产品,过去合作的四家国资保理公司成长性强,未来作为平台资金方带来确定性增长[17][18]。 (五)财务数据与投资亮点 1. **财务数据** - 2017 - 2023年平台管理规模K格达53,总收入K格28,供应链余额和平台累积客户数稳健增长。2024年资金方增长13%至138家,供应链资产余额同比增加70%至239亿,平台累积客户数增加23%至17000家,平台科技服务收入同比增长83%。平台不良率过去十年加起来不到1%,逾期率低,今年年初将贷息率提升到90%,股息率达6.48,承诺未来三年派息率维持在90%[18][19]。 2. **投资亮点** - 高派息加稳增长,未来三年派息率不低于90%;通过科技植入央国企供应链,连接10家央国企核心企业生态,超30%研发人员研发平台,有独特风控逻辑构建中小微企业产业端数字化项目;在普惠金融赛道有稀缺性和行业龙头地位,是服务B端的互联网平台,商业模式独特,是供应链金融第三方赛道隐形龙头且为港股通标的[20]。 三、其他重要内容 (一)无锡国金相关情况 1. **增资情况** - 2月对无锡国金增资而非出售,引入无锡泰浦星辰集团资金,以前控股现占股49%,对方占51%。因国家十倍杠杆要求,合资保险公司业务发展快接近杠杆限制,增资可扩大其作为资金方对平台资金效应。太湖新城增资5.7亿后新资产达10亿,在监管限制下可放大到100亿资产规模[21][22]。 2. **对公司影响** - 无锡国金出表后中期营收和净利润可能暂时下滑,但从平台资产管理规模看,自营业务和平台业务盈利模式类似(自营赚利差约2 - 3个百分点,平台赚take away约2 - 3个百分点),平台业务发展更多会更新资产,只要供应链资产规模扩大就有未来增长确定性,长期是积极的[23]。 (二)业务增长与风险控制平衡 1. **平衡情况** - 在业务扩张和风险控制上有严格把控,先看整体供应链资产质量,如21年收入下降因地方隐形债务影响公益链资产质量而策略性调低筛选。现在发展受资金限制,平台触达资金方额度和能匹配资产端数量影响发展,目前接入国资保理公司使平台供应链资产余额确定性增长,同时供应链资产质量上升,在严格风控模式下放款总量提升且坏账率控制得低,把优质资产推给资金方[24][25][26]。 (三)跨境电商业务情况 1. **业务进展** - 跨境电商平台商户有20多天账期,有急切融资需求,公司侧重于提供流动性支持,将原有逻辑复制到电商行业但业务形态和实施方式不同,目前处于探索阶段,规模较小时暂不汇报具体进展,中长期有催化作用[27][28]。 (四)业绩增长指引与目标 1. **指引情况** - 年初给出今年约3亿的指引,年中期估计净利润1.5亿符合指引,今年增速可能比预期好,中长期有稳健增速,最保守估计每年十多(未明确具体单位)[29]。 (五)资金提升与资本架构优化 1. **相关考虑** - 包括发债等以前有考虑,但平台业务与表内资金联系不直接,目前重心在平台业务,未来在资本市场相关操作如placement会持续考虑[30]。 (六)股东回报情况 1. **举措情况** - 公司从去年前几年开始持续回购,因当时股价低谷,为保证股东利益,同时未来三年派息率维持90%回馈股东[31]。
盛业(06069)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6 16:49
平台业务增长 - 平台累计客户数量超16,700家,同比增长约22.8%[10] - 平台累计处理的供应链资产规模约2,160亿元,同比增长约22.0%[10] - 中小微客户数量占比约96.69%[10] - 日均供应链资产余额约204.29亿元,同比增长约61.7%[10] - 平台科技服务收入约1.54亿元,同比增长约82.9%,营收占比提升至35.3%[10] - 平台科技服務收入同比大幅增長82.9%,從去年同期的84.1百萬元增至153.8百萬元,主要由平台普惠撮合業務拓展所推動[16] - 平台普惠撮合科技服務收入同比增長242.4%,從去年同期的29.5百萬元增至101.0百萬元,佔總收入的23.1%[15] - 平台科技服务收入在2024年达到人民币100,997千元,同比增长242.3%[114] 财务表现 - 2024年上半年实现经调整净利润11.66亿元[10] - 数字金融解决方案收入约2.75亿元[10] - 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及收益總額同比減少11.9%,從去年同期的494.8百萬元降至436.1百萬元,主要由於無錫國金商業保理有限公司被視作出售[14] - 數字金融解決方案收入同比減少22.5%,從去年同期的355.0百萬元降至275.0百萬元,主要由於無錫國金被視作出售[17] - 出售供應鏈資產的收益同比減少87.0%,從去年同期的55.8百萬元降至7.2百萬元,主要由於期內已售供應鏈資產款項減少[18] - 其他收益同比增加331.7%,從去年同期的6.3百萬元增至27.2百萬元,主要由於公允價值收益增加及出售附屬公司的收益[19] - 公司經營支出總額同比增加5.5%,從去年同期的102.6百萬元增至108.2百萬元,主要由於員工成本增加8.7百萬元[20]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成本收入比为24.8%,较2023年同期的20.7%有所上升[21] - 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为人民币165.1百万元,同比下降11.7%[21] - 经调整净利润为人民币166.0百万元,同比下降11.8%[22] - 2024年上半年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供应链资产为人民币5,720.3百万元,同比减少28.9%[26] - 2024年上半年自有资金放款供应链资产的日均余额为人民币6,237.6百万元,同比减少21.4%[26] - 2024年上半年供应链资产的利息收益率为8.3%,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26] - 2024年6月30日,供应链资产减值亏损拨备为人民币65.7百万元,同比减少25.2%[29] - 2024年6月30日,借款为人民币5,874.8百万元,同比减少10.6%[30] - 2024年上半年日均借款为人民币5,971.0百万元,同比减少4.4%[30] - 2024年上半年平均借款利率为6.2%,较2023年同期的6.4%有所下降[3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开支约为人民币62.0百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42.0百万元增加47.6%[31] - 实际税率由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8.3%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27.3%,主要由于适用税率为25%的附属公司的除税前溢利增加以及中国附属公司未分配盈利的预扣税增加[3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741.1百万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658.2百万元增加12.6%[39]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人民币574.6百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633.9百万元减少9.4%[3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的计息借款及关联方贷款为人民币5,874.8百万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182.9百万元减少18.2%[3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的杠杆率为1.67,较2023年12月31日的1.91有所下降[39] - 公司期内溢利为人民币174,862千元,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人民币181,089千元[102] - 公司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人民币574,566千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633,920千元有所下降[104] - 公司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199,871千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217,709千元有所减少[104] - 公司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288,117千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371,923千元有所减少[106]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人民币86,578千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44,288千元有所增加[106]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741,054千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615,502千元有所增加[106] - 公司新增借款为人民币1,720,050千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4,080,980千元有所减少[106] - 公司来自关联方的贷款为人民币2,800,161千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812,821千元有所增加[106] - 公司偿还借款为人民币2,219,803千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4,417,230千元有所减少[106] - 公司于2023年1月以人民币127,797千元收购了一间非全资附属公司的额外49%股权,交易完成后持有该附属公司100%股权[103] - 公司向无锡国金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增资人民币569,400,000元,导致持股比例从80%稀释至49%,并失去控制权[108] - 数字金融解决方案收入在2024年为人民币275,038千元,同比下降22.5%[118] - 出售供应链资产的收益在2024年为人民币7,233千元,同比下降87.0%[121] - 政府补贴收入在2024年为人民币17,735千元,同比下降31.0%[122] - 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在2024年为人民币11,270千元,同比增长47.7%[122] - 贷款予联营公司的利息收入在2024年为人民币6,056千元,同比增长59.1%[122] - 投资物业租金收入在2024年为人民币329千元,同比增长2.5%[122] - 来自联营公司的担保收入在2024年为人民币263千元,首次披露[122] - 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淨額為27,153千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的6,347千元人民幣大幅增長[123] - 融資成本總額為185,414千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的200,021千元人民幣有所下降[124] - 中國企業所得稅為65,801千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的53,074千元人民幣有所增加[125] - 員工成本總額為81,913千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的71,768千元人民幣有所增加[128] - 研發成本為8,458千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的7,211千元人民幣有所增加[128] - 按公允價值計入其他全面收益計量的供應鏈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淨額為6,175千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的59,949千元人民幣大幅下降[131] - 2024年普通股股東之股息為262,566千港元,較去年同期的74,349千港元大幅增加[132]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期內溢利為155,322千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的174,862千元人民幣有所下降[133] - 就每股基本盈利而言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為979,697千股,較去年同期的990,675千股有所下降[135] - 公司出售设备账面总值为人民币13,000元,现金所得款项为人民币4,000元,录得出售亏损人民币9,000元[137] - 公司新办公物业工程成本为人民币60,047,000元,设备购置成本为人民币596,000元[137] - 公司开发成本为人民币12,276,000元,用于开发网上平台,并以现金代价人民币139,000元购入软件系统[137] - 公司因视作出售附属公司而终止确认商誉及无形资产分别为人民币316,028,000元及人民币113,000,000元[137] - 公司投资于联营公司的成本为人民币1,297,450千元,应占收购后溢利为人民币54,610千元[138] - 公司联营公司弘基商业保理(深圳)有限公司的法定及已缴付资本为人民币100,000,000元[141] - 公司递延税项资产为人民币8,942千元,递延税项负债为人民币60,813千元[142] - 公司中国附属公司的累计未动用税项亏损为人民币47,990,000元[144] - 公司衍生金融工具资产为人民币5,894千元,负债为人民币1,985千元[145] - 按公允價值計入損益的其他金融資產總額為785,099千元人民幣,較2023年底的616,077千元人民幣增長27.4%[148] - 按公允價值計入其他全面收益的供應鏈資產總額為5,720,255千元人民幣,較2023年底的7,663,344千元人民幣下降25.4%[14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逾期供應鏈資產總額為6,895,000元人民幣,較2023年底的2,551,000元人民幣增長170.2%[150] - 按公允價值計入其他全面收益的供應鏈資產的實際利率範圍為6.00%至15.00%,較2023年底的4.90%至14.00%有所上升[149] - 預期信貸虧損模式項下的金融資產及其他項目的減值虧損總額為21,285千元人民幣,較2023年同期的4,633千元虧損撥回大幅增加[151] - 按公允價值計入其他全面收益的供應鏈資產中,低風險部分的12個月預期信貸虧損率為1.05%,賬面總值為5,630,054千元人民幣[152] - 按攤銷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中,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總額為741,054千元人民幣,已抵押銀行存款總額為865,126千元人民幣[154] - 財務擔保合約中,有關第三方的12個月預期信貸虧損率為1.02%,賬面總值為3,034,626千元人民幣[154] - 公司按攤銷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中,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658,210千元,已抵押銀行存款為866,450千元,定期存款為128,830千元[157] - 公司按攤銷成本計量的債務工具中,向一間聯營公司貸款的12個月預期信貸虧損率為0.18%,金額為370,397千元[157] - 公司應收貿易款項及應收票據的12個月預期信貸虧損率為0.69%,金額為70,421千元[157] - 公司有關第三方的財務擔保合約的12個月預期信貸虧損率為1.03%,金額為2,507,028千元[157] - 公司按公允價值計入其他全面收益的供應鏈資產於2024年6月30日的總額為65,651千元,較2023年6月30日的87,811千元有所下降[160] - 公司有關第三方的財務擔保合約減值撥備於2024年6月30日為42,846千元,較2023年6月30日的18,436千元大幅增加[163][164] - 公司應收貿易款項及應收票據於2024年6月30日為50,988千元,較2023年12月31日的70,421千元有所下降[165] - 公司其他應收款項、預付款項及其他於2024年6月30日為56,686千元,較2023年12月31日的57,434千元略有下降[168] - 应付客户及资金方结清金额为222,54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0.1%[169] - 担保合约产生的负债账面值为46,34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2%[171] - 借款总额为3,039,825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1.1%[173] - 一年以内到期的借款金额为2,774,779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0.6%[177] - 固定利率借款利率范围为3.05%~9.20%,浮动利率借款利率范围为3.80%~8.52%[179] - 公司回购1,562,000股普通股,支付总代价6,740,000港元[181] - 已订约未计提拨备的资本支出为249,410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9.1%[182] - 公司以权益结算的购股权计划在2024年6月30日尚未行使的股份数目为15,425,000股,较2024年1月1日的15,625,000股减少了200,000股[184] - 公司确认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期间授出购股权相关的总开支为人民币5,091,000元,较2023年同期的626,000元大幅增加[185] - 公司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在2024年6月30日尚未行使的股份数目为510,000股,较2024年1月1日的1,080,000股减少了570,000股[189] - 公司确认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期间授予受限制股份单位相关的总开支为人民币925,000元,较2023年同期的677,000元有所增加[189] - 公司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中,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其他金融资产-理财产品在2024年6月30日的公允价值为人民币125,364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02,685千元有所增加[194] - 公司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中,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其他金融资产-非上市投资基金在2024年6月30日的公允价值为人民币8,504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24,290千元大幅减少[194] - 公司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中,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其他金融资产-非上市股本投资在2024年6月30日的公允价值为人民币75,550千元,与2023年12月31日的75,550千元持平[194] - 按公允價值計入損益的其他金融資產-普通級資產為318,381千元,較上期增長66.7%[197] - 按公允價值計入損益的其他金融資產-信託基金資產為1,600千元,較上期增長4.6%[197] - 按公允價值計入其他全面收益的供應鏈資產為5,720,255千元,較上期下降25.4%[197] - 按公允價值計入損益的其他金融負債-結構化票據負債為61,208千元,較上期下降100%[197] - 供應鏈資產的貼現率於2024年6月30日介乎6.00%至15.00%,較2023年12月31日的4.90%至14.00%有所上升[197] - 倘貼現率增加1%,供應鏈資產的賬面值將減少16,009千元[197] - 倘貼現率減少1%,供應鏈資產的賬面值將增加16,298千元[197] - 按公允價值計入其他全面收益的權益工具於2024年6月30日為651,231千元,較2023年6月30日的284,160千元增長129.2%[200] - 按公允價值計入其他全面收益的供應鏈資產於2024年6月30日為5,720,255千元,較2023年6月30日的8,043,694千元下降28.9%[200] 研发与技术创新 - 累计研发投入约2.23亿元,拥有国家发明专利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共68项[10] - 公司通过多维数据交叉验证交易资料,核实中小微企业客户交易的真实性及合理性[32] - 公司应用双重信贷审批机制管理客户单体及整体业务营运的风险敞口,包括客户额度和提款额度的评估[33] - 公司通过数据驱动的科技平台“盛易通云平台”核实交易的真实性,融合电子签章、OCR、NLP、大数据分析、视频查验及人脸识别等技术[35] - 公司将继续投入研发,用数字技术提升风控效能,推动业务规模高质量的稳健增长,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38] 股东与股权结构 - 公司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持股情况:Tung Chi Fung先生持股56.72%,陈仁泽先生持股0.06%,卢伟雄先生持股0.04%[55] - 公司在中国大陆、香港及新加坡的雇员分别参与当地的强制性社会保障计划[51][52]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回购444,500股作为库存股份,占公司总股权的0.04%[56][58] - 慧普、鹰德、TMF信托及Tung先生被视为拥有公司444,500股库存股份的权益,占公司总股权的0.04%[56][58] - 慧普为公司560,601,960股股份的实益拥有人,占公司
盛业:科技类收入稳步增长,战略合作助力转型
国投证券· 2024-09-10 00:0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平台化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业务版图不断扩张,生态布局成效显著 [2] - 未来资金方与供应链生态重要参与者的加速整合,有望进一步推进公司平台化发展及产业协同共赢 [2]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EPS分别为0.30元、0.36元、0.43元,给予1.6x2024年P/B,对应6个月目标价7.32港元 [2] 公司业务情况总结 - 2024H1公司实现平台科技服务收入1.54亿元,同比增长83%,占总收入比重提升至35% [1] - 截至2024H1,公司平台链接资金合作方数量增至138家,平台累计客户数量同比增长23%至1.67万家,平台累计处理的供应链资产规模约2160亿元,同比增长22% [1] - 2024H1公司实现数字金融解决方案收入2.75亿元,同比下降22%,主要由于与无锡市太湖新城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公司持有无锡国金股权比例由80%减少至49%,其财务业绩不并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