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百融云创(06608)
icon
搜索文档
百融云-W(06608) - 2023 Q2 - 业绩电话会
2023-08-23 10: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收入比重下降10个百分比,从去年同期的41%下降到37% [22] - 现金、现金保债物及类似金融基础达到100亿元,较去年6月的34.78亿元大幅增长 [23] - 现金及现金保债物达到44亿元,较去年平均23.2亿元大幅增长 [23]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在智能设计、AI应用等技术领域取得进展,并应用于保险行业云等业务 [32][33][34][35][36] - 公司在金融行业大使、营销和智能运营等方面有核心技能和竞争优势 [32][33] - 公司在金融行业的业务增长空间较大 [32]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在东部地区以外还有很多发展空间,包括在华东、中东等地区 [38] - 公司在应用科技行业领先全球,在某些领域甚至比硅谷还要领先 [38]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及行业竞争 - 公司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挖掘更多运动场景和财富管理等领域 [37] - 公司在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方面有优势,可以快速推出新版本 [39]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当前经济环境面临一些短期困难,但公司仍有较强的需求 [40] - 公司将通过促销、帮助客户管理资金等方式应对当前环境 [40] - 公司对未来发展保持乐观态度,认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7][38]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Ellie Jiang 提问** 关于公司在保险行业云业务的整合和发展计划 [31] **Jiazhen Zhao 回答** 公司正在对抗新冠疫情,并在保险行业协调相关对策 [32] 问题2 **Yang Bai 提问** 关于公司在金融行业大使、营销和智能运营方面的情况 [32] **Jiazhen Zhao 回答** 公司在这些领域有核心技能和竞争优势,业务增长空间较大 [32][33] 问题3 **Joyce Ju 提问** 关于公司如何看待当前宏观政策环境及其影响 [39] **Lei Chen 回答** 当前经济环境面临一些短期困难,但公司仍有较强的需求,将采取促销、帮助客户等措施应对 [40]
百融云-W(06608)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2 20:24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入达12.43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9.45亿元增长32%[2][3] - 2023年上半年毛利达8.96亿元,毛利率为72%[3]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溢利同比增长130%至2.12亿元,经营利润率提高至17%[3] - 2023年上半年期内溢利同比增长121%至2.07亿元,净利润率提高至17%[3] - 2023年上半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溢利达2.27亿元,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净利润率高达18%[3] - 2023年上半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溢利2.27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1.26亿元增长80%;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EBITDA 2.68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1.68亿元增长59%[2] - 收入总额从2022年上半年9.4518亿元增加32%至2023年上半年12.4303亿元[19] - 销售成本从2022年上半年2.6760亿元增加30%至2023年上半年3.4700亿元[20] - 毛利从2022年上半年6.7758亿元增加32%至2023年上半年8.9603亿元,2022和2023年上半年毛利率均为72%[21] - 研发开支从2022年上半年1.5995亿元增加26%至2023年上半年2.0207亿元[22] - 一般及行政开支从2022年上半年1.3253亿元下降6%至2023年上半年1.2398亿元[23] - 销售及营销开支从2022年上半年3.8844亿元增加19%至2023年上半年4.6068亿元[24] - 期内溢利从2022年上半年9337万元增加至2023年上半年2.0681亿元[26] - 2023年和2022年上半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溢利分别为226,847千元和125,912千元,期内溢利分别为206,808千元和93,370千元[29] - 2023年和2022年上半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EBITDA分别为267,644千元和168,417千元,EBITDA分别为247,605千元和135,875千元[30]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银行贷款约为7300万元,应于一年内偿还[31] - 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及定期存款分别为275667万元和301086万元[3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为0.16,2022年12月31日为0.18[33] - 2023年和2022年上半年集团薪酬成本总额分别为35564万元和33457万元[3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12.43032亿元,毛利8.96034亿元,经营溢利2.1173亿元,期内溢利2.06808亿元[47] - 2023年上半年基本每股盈利0.43元,摊薄每股盈利0.41元;2022年同期基本每股盈利0.21元,摊薄每股盈利0.19元[47]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3134075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2735830千元[49]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828141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911383千元[49]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额为1295873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620060千元[49] - 2023年6月30日资产总值减流动负债为4429948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4355890千元[49]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99027千元,2022年为 -102429千元[52]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201293千元,2022年为 -1973238千元[52]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142218千元,2022年为 -132594千元[52]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105009千元,2022年为95355千元[58]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相关财务收入为2842千元,财务成本为7579千元;2022年财务收入为3773千元,财务成本为6270千元[5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总成本为355,642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334,57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6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分析服务成本为59,063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47,953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2%[6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BaaS相关保险经纪佣金、运营及营销开支为505,213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354,63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5%[6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开支为185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 -3,854千元人民币[6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净额为205,251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98,925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7.5%[64][6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481,025,907股,2022年同期为478,072,531股,同比增长0.6%[64][6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每股基本盈利为0.43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0.21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4.8%[6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摊薄盈利为0.41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0.19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5.8%[6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收款项净额为515,036千元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361,663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4%[66][6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付款项为192,300千元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165,33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3%[67][68] MaaS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MaaS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4%至4.31亿元[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MaaS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4%至4.3113亿元,核心客户达146家,核心客户平均收入同比增长11%至243万元,核心客户留存率提升至98%[8] - MaaS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3.4699亿元增加24%至2023年上半年4.3113亿元[19] - 2023年上半年MaaS收入为431134千元,2022年为346991千元[56] BaaS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BaaS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6%至8.12亿元,其中金融行业云贡献收入4.92亿元,同比增长55%;保险行业云贡献收入3.20亿元,同比增长14%[3] - 公司BaaS业务旨在提升资产运营效率,可规模化复用,应用于金融和保险行业云场景[1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BaaS金融行业云收入为4.9210亿元,同比增长55%,资产交易规模同比增长72%至212.6亿元[12] - BaaS金融行业云技术服务费率从2.56%降至2.31%,下降0.25个百分点[13] - 公司保险行业云通过黎明保险经纪展业,赋能5800多位保险经纪人[14] - 2023上半年,保险行业云收入同比增长14%至3.1980亿元,总保费同比增长59%至15.9740亿元[14] - 2023上半年,保险行业云首年保费成交额同比增长76%至9.3975亿元,续期保费成交额同比增长40%至6.5765亿元,寿险保费继续率超90%[14] - BaaS金融行业云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3.1686亿元增加55%至2023年上半年4.9210亿元[19] - BaaS保险行业云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2.8133亿元增加14%至2023年上半年3.1980亿元[15][19] - 2023年上半年BaaS收入为811898千元,2022年为598190千元[56] 公司业务服务与技术情况 - 公司在国内累计为超7000家商业机构提供服务,包括6大国有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超1000家区域性银行等[5] - 公司训练的中文语言模型涵盖约1亿token高质量中文训练数据,在C - EVAL 2023年7月测试榜单中排第25位[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累计取得209项专利及软著,覆盖机器学习等领域[7] - 公司MaaS业务云平台稳定性达99.998%,可服务超1亿日常查询请求[8] 公司业务架构调整 - 公司将业务重新分为MaaS和BaaS两部分,上一年度分类数据收入分析已重列[4] 公司人员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共有1364名雇员,其中销售及营销330人、研发635人、客户服务177人、一般行政222人[34][35] 公司企业管治情况 - 公司因张韶峰兼任董事会主席及行政总裁,偏离企业管治守则第C.2.1条[36] - 公司审核委员会由3名成员组成,周浩为审核委员会主席[38] - 公司已成立提名、薪酬及企业管治委员会[40] 公司股份相关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在联交所购回11,928,500股B类股份,总代价约1.247亿港元;2023年7月购回524,500股B类股份,总代价约480万港元[40] - 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购回的18,166,000股B类股份于2023年3月10日注销;2,891,948股A类股份于2023年3月10日按一换一比率转换为B类股份[4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股份奖励计划受托人在市场购买3,389,000股B类股份[42] 公司资金使用与股息情况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31.7039亿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未动用款项为16.6417亿元,预计2024年底悉数据使用[44][45]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44] 公司重大事项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未进行或持有重大投资,未进行重大收购或出售,无抵押资产,无重大外币风险、或然负债和资本承担[31][32][34] - 除招股章程披露的扩张计划外,集团未作详细的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未来计划[3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无重大诉讼或仲裁[43]
百融云-W(06608)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0 16:31
公司业绩 - 公司2022年收入达到205.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5] - 公司2022年毛利为148.11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为72%[5] - 公司2022年经营溢利为23.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2%[5] - 公司2022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溢利为29.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8%[5] - 公司2022年人效提升至1.49百万元,得益于雲原生平台,稳定性提升至99.996%,日峰值查詢量超1亿次[11] - 公司智能分析与運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长41%,核心金融服務供應商客户留存率提升至97%[14] - 公司精准營銷業務收入达4.67亿元,同比增长11%,贷款撮合规模扩大至164.6亿元[18] - 公司计划在2023年继续拓宽客户基础,提升客户信任,增加客户黏性,保持高水平的核心客户留存率[23] - 公司将探索新的增长曲线,包括财富管理、普惠金融和技术创新等领域[24][25][26] - 公司收入总额2022年同比增长27%,达到2,054,178千元,主要由于行业增长和公司提供产品及服务能力增强[28] - 智能分析与运营服务收入2022年同比增长41%,达到1,038,560千元[29] - 精准营销服务收入2022年同比增长11%,达到467,099千元[30] - 保险营销服务收入2022年同比增长18%,达到548,519千元[31] - 公司2022年的毛利率为72.1%,净利率为11.2%[41] - 公司2022年的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溢利为293,992千元,较2021年的141,160千元有显著增长[45] - 公司2022年的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EBITDA为385,248千元,较2021年的233,455千元有显著增长[46]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于2022年12月31日的银行贷款约为人民币45.00百万元,应在一年内偿还[48] - 公司于2022年12月31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人民币3,010.86百万元,较2021年的3,546.49百万元有所减少[49]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的资产负债比率为0.18,较上年同期0.15有所增加[54] 公司合规与风险 - 公司可能因合約安排受到中國政府监管限制,可能面临严厉处罚或被迫放弃业务权益[75] - 公司的智能分析与运营服务受外资持股比例限制,需持有ICP许可证[77] - 公司通过境外附属公司扩展海外增值电信业务,已注册全球顶级域名和商标,拓展海外市场[82] - 公司正在采取积极措施以符合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的资质要求[79] - 公司已建立海外电信业务运营往绩记录的业务计划,以证明符合资质要求[82] 公司股权结构 - 不同投票权受益人可对公司行使投票控制权,需谨慎考虑投资风险[98] - 张先生持有公司65.51%的A类股份和1.30%的B类股份,可按一換一比率转换[99] - A类股份可按一換一比率转换为B类股份,转换后公司将发行约18.93%的B类股份[100] 公司治理架构 -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层包括执行董事张韶峰先生、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赵宏强先生和执行董事赵静女士[139] - 公司董事会已召开2次董事会会议、2次审计委员会会议、2次企业管治委员会会议、1次薪酬委员会会议、1次提名委员会会议及1次股东周年大会[176] - 公司已接获各独立非执行董事发出的年度独立性确认书,认为各独立非执行董事均为独立人士[179] - 公司董事会一直符合上市规则规定,委任至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其中一名独立非执行董事须具备适当专业资格或会计或相关财务管理专长[180]
百融云-W(06608)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2 16:3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公司收入达2054.18百万元,较2021年的1623.46百万元增长27%[3][4] - 2022年公司毛利达1481.12百万元,毛利率为72%[4] - 2022年公司年内溢利达229.31百万元,净利率达11%[4] - 2022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溢利达293.99百万元,较2021年的141.16百万元增长108%[3][4] - 公司收入总额从2021年的1623.46百万元增加27%至2022年的2054.18百万元[17][19] - 销售成本从2021年的428.84百万元增加34%至2022年的573.06百万元[17][20] - 公司毛利从2021年的1194.63百万元增加24%至2022年的1481.12百万元,2022年和2021年毛利率分别约为72%及74%[17][21] - 研发开支从2021年的252.01百万元增加47%至2022年的369.65百万元[17][22] - 一般及行政开支从2021年的262.76百万元增加3%至2022年的269.98百万元[17][23] - 销售及营销开支从2021年的575.99百万元增加36%至2022年的784.64百万元[17][24] - 公司2022年溢利为229.31百万元,2021年亏损为3604.03百万元[17][26] - 2022年年内溢利为229,305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亏损3,604,033千元人民币[29] - 2022年年内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溢利为293,992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141,160千元人民币[29] - 2022年EBITDA为320,561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亏损3,511,738千元人民币[30] - 2022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EBITDA为385,248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233,455千元人民币[30] - 2022年12月31日及2021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及定期存款分别约为3,010.86百万元人民币及3,546.49百万元人民币[31]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为0.18,2021年12月31日为0.15[3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薪酬成本总额为682.19百万元人民币,2021年为494.99百万元人民币[36] - 2022年公司收入为20.54178亿元,2021年为16.23464亿元,同比增长26.53%[46] - 2022年公司毛利为14.81121亿元,2021年为11.94628亿元,同比增长23.98%[46] - 2022年公司经营溢利为2.34752亿元,2021年为1.01234亿元,同比增长131.89%[46] - 2022年公司除税前溢利为2.28587亿元,2021年亏损35.96645亿元,扭亏为盈[46] - 2022年公司年内溢利为2.29305亿元,2021年亏损36.04033亿元,扭亏为盈[46] - 2022年公司基本每股盈利为0.50元,2021年每股亏损9.16元,扭亏为盈[46] - 2022年公司非流动资产为27.3583亿元,2021年为6.4249亿元,同比增长325.81%[48] - 2022年公司流动资产为25.31443亿元,2021年为42.306亿元,同比下降40.16%[48] - 2022年公司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3.0245亿元,2021年为2.65139亿元,同比增长14.07%[50] - 2022年公司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88508亿元,2021年为33.46487亿元,同比下降73.45%[50] - 2022年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为6812千元,2021年为8022千元[56] - 2022年银行贷款利息开支为8120千元,租赁负债利息开支为4857千元,总计12977千元;2021年银行贷款利息开支为1428千元,租赁负债利息开支为7179千元,总计8607千元[57] - 2022年员工成本总计682188千元,2021年为494987千元[60] - 2022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净额为239661千元,每股基本盈利为0.50元,每股摊薄盈利为0.47元;2021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亏损净额为3603016千元,每股基本亏损为9.16元,每股摊薄亏损为9.16元[63][64] - 2022年12月31日衍生金融资产为0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20727千元[66] - 2022年12月31日应收款项为364529千元,应收款项净额为361663千元;2021年12月31日应收款项为253415千元,应收款项净额为250558千元[67] - 2022年12月31日应付第三方款项为165338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94624千元[69]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智能分析与运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1%至1038.56百万元[3][4] - 2022年精准营销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至467.10百万元[3][4] - 2022年保险营销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至548.52百万元[3][4] - 2022年智能分析与运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1%至10.00亿元,核心金融服务供应商客户达227家,较上年增加34家,平均收入同比增长16%至369万元[7] - 智能分析与运营业务中,智能运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4%,核心金融服务供应商客户留存率提升至97%,净收入扩张率提升至123%[7] - 2022年智能分析与运营业务核心客户收入8.37亿元,同比增长36%,核心客户数227家,同比增长18%,核心客户平均收入368.7万元,同比增长16%[9] - 2022年精准营销业务收入4.67亿元,同比增长11%,贷款撮合规模164.6亿元,同比增长15%,技术服务费率2.8%,较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10][11] - 2022年保险营销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至5.49亿元,成交保费同比增长约40%,寿险保单平均久期超10年,寿险保费继续率超90%[12] - 保险营销服务通过黎明保险经纪在全国30多个城市拥有100多个分支,赋能5500多位保险经纪人[12] - 智能分析与运营服务收入从2021年的736.58百万元增加41%至2022年的1038.56百万元,其中智能运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4%[17][19] - 精准营销服务收入从2021年的422.42百万元增加11%至2022年的467.10百万元[17][19] - 保险营销服务收入从2021年的464.46百万元增加18%至2022年的548.52百万元,成交总保费增长40%[17][19] 公司运营相关指标变化 - 2022年公司人效由1.25百万元提升至1.49百万元[6] - 2022年公司将云原生平台的稳定性由99.994%升级至99.996%[6] - 2022年公司取得16项国家专利,AI实验室贡献8项[6] - 公司自建的SaaS云架构平台可服务超1亿的日常查询请求[7]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共有1,378名雇员,其中销售及营销299人、研发658人、营运支持185人、一般行政236人[35][36] 公司股份相关情况 - 2022年6 - 12月公司在联交所购回1443.3万股B类股份,总代价约12975万港元;2023年1 - 2月购回373.3万股B类股份,总代价约4363万港元[38][40] - 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购回的1816.6万股B类股份于2023年3月10日注销,289.1948万股A类股份同日按一换一比率转换为B类股份[4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股份奖励计划受托人购买363.8万股B类股份[41] - 2021年3月31日公司股份上市,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31.7039亿元人民币[42] 公司资金用途及使用情况 - 拨付业务扩张等用途的款项占比45%,金额为14.2668亿元,2022年已动用3.9507亿元[44] - 加强研发力度款项占比30%,金额为9.5112亿元,2022年已动用1.7379亿元[44] - 进行战略投资及收购款项占比15%,金额为4.7556亿元,2022年已动用1.1868亿元[44] - 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款项占比10%,金额为3.1703亿元,2022年未动用[4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首次公开发售所得款项未动用金额为20.1461亿元,预计2024年底悉数据使用[44] 公司股息相关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派付末期股息[42] - 2022年及2021年年度,集团旗下实体均未向其拥有人宣派股息[65] 公司未来发展策略 - 2023年公司将从客户需求出发,拓宽客户基础,提升客户信任和黏性,保持高核心客户留存率[14] - 公司将依托“先落地再扩张”商业模式,扩大应用场景,增加定制化产品及解决方案[14] - 公司将探索财富管理新增长曲线,利用自身优势为中国财富管理产品供应商提供帮助[14] 公司其他事项 - 2023年3月22日,董事会批准转拨资本储备4848百万元以抵销累计亏损[70] - 为与本年财务报表列报方式保持一致,个别比较数据已经过重新分类[71] - 公告日期为2023年3月22日[73] - 董事会成员包括3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和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7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未进行或持有任何重大投资,未进行任何附属公司等的重大收购或出售,无抵押资产,无重大或然负债和资本承担[32][33][35]
百融云-W(06608)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13 12:09
整体财务表现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收入94518.1万元,较2021年同期的79147.3万元增长19%[5] - 2022年上半年毛利67758.1万元,较2021年同期的57727.3万元增长17%,毛利率为71.7%[7] - 2022年上半年经营溢利9201.3万元,较2021年同期的6883.8万元增长34%[5] - 2022年上半年期内溢利9337万元,2021年同期亏损363888.2万元[5] - 2022年上半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溢利12591.2万元,较2021年同期的9875.1万元增长28%[5]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收入总额为94518万元,较2021年同期的79147万元增加19%[18][19] - 2022年上半年销售成本为26760万元,较2021年同期的21420万元增加25%[18][20] - 2022年上半年毛利为67758万元,较2021年同期的57727万元增加17%;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毛利率分别为73%及72%[18][21] - 2022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15995万元,较2021年同期的11407万元增加40%[18][22] - 2022年上半年一般及行政开支为13253万元,较2021年同期的12416万元增加7%[18][23] - 2022年上半年销售及营销开支为38844万元,较2021年同期的23775万元增加63%[18][24] - 2022年上半年其他净收入为9536万元,2021年同期其他净亏损为3224万元[18][25]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溢利为9337万元,2021年同期亏损为363888万元[18][27] - 2022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9.34亿元,2021年同期亏损36.39亿元;2022年上半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溢利为1.26亿元,2021年同期为0.99亿元[30] - 2022年上半年EBITDA为1.36亿元,2021年同期亏损35.89亿元;2022年上半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EBITDA为1.68亿元,2021年同期为1.49亿元[31]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收入945,181千元,2021年同期为791,473千元,同比增长约19.4%[80]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毛利677,581千元,2021年同期为577,273千元,同比增长约17.4%[80] - 2022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溢利92,013千元,2021年同期为68,838千元,同比增长约33.7%[80]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期内溢利93,370千元,2021年同期亏损3,638,882千元[80] - 2022年上半年基本每股盈利0.21元,2021年同期亏损11.71元[8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溢利为93,370千元,而2021年同期亏损3,638,882千元[81] - 2022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亏损)净额为95,355千元,2021年同期为 - 32,243千元[93] - 2022年上半年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计量的财务投资收益净额为20,029千元,2021年同期为15,720千元[93] - 2022年上半年衍生工具收益净额为7,332千元,2021年同期为339千元[93] - 2022年上半年定期存款利息收入为24,511千元,2021年同期无此项收入[93] - 2022年上半年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为3773千元,2021年为3261千元[95] - 2022年上半年财务成本总计6270千元,2021年为4576千元[96] - 2022年上半年员工成本小计334570千元,2021年为207925千元[97] - 2022年上半年数据服务成本为95427千元,2021年为49168千元[98] - 2022年上半年分销及营销开支为184107千元,2021年为135140千元[98] - 2022年上半年保险经纪佣金成本为123049千元,2021年为141871千元[98] - 2022年上半年实际所得税开支为3854千元,2021年为 - 9111千元[100] - 2022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89516千元,2021年为 - 3629771千元[100] - 2022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净额为98,925千元,2021年为亏损3,641,887千元[106][107] - 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21元,2021年每股基本亏损为11.71元[106] 业务板块收入情况 - 2022年上半年智能分析与运营服务收入44352.2万元,同比增长46%;精准营销服务收入22033.1万元;保险营销服务收入28132.8万元,同比增长16%[5]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两位数收入增长,智能分析与运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6.5%至4.4352亿元,核心金融服务供应商客户达141家,平均收入增加31.5%至259万元[9][10] - 2022年上半年智能运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97%至9653万元,在智能分析与运营业务收入贡献占比从8.0%提升至21.8%[10] - 精准营销业务2022年上半年收入为2.2033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10%,贷款撮合规模增长0.4%,营销服务费率降至2.7%[13][14] - 保险营销业务2022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15.8%至2.8133亿元,新单保费增长13%,续期保费增长73%[15][16] - 2022年上半年智能分析与运营服务收入44352万元,较2021年同期增加46%;精准营销服务收入22033万元,较2021年同期减少10%;保险营销服务收入28133万元,较2021年同期增加16%[18][19] - 2022年上半年智能分析与运营服务收入443,522千元,精准营销服务收入220,331千元,保险营销服务收入281,328千元,总收入945,181千元;2021年同期对应收入分别为302,792千元、245,694千元、242,987千元、791,473千元[90] - 按收入确认时间分,2022年上半年某一时间点收入501,659千元,某一段时间内收入443,522千元,总收入945,181千元;2021年同期对应收入分别为488,681千元、302,792千元、791,473千元[91] 核心客户情况 - 2022年上半年核心客户贡献收入77227.7万元,较2021年同期的62842.3万元增长23%[6] - 2022年上半年核心客户数200家,较2021年同期的177家增加13%[6] - 2022年上半年核心客户平均收入386.1万元,较2021年同期的355万元增长9%[6] - 2022年上半年核心客户留存率94%,较2021年同期的88%提升6个百分点[6] 产品与技术成果 - 公司旗舰产品关系图谱日均查询量达十亿级别以上,平均响应时间少于5毫秒[9] - 公司自主研发的安全多方计算平台Indra于2022年6月入选相关创新案例,今年加入隐私计算联盟[9] - 公司决策引擎产品加入“华为云生态产品认证”和“华为鲲鹏展翅伙伴计划”[11]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斩获两项智能语音领域国家专利[11] - 公司数字化运营云平台连接大量营销权益和用户触达平台,助力金融服务供应商开展营销活动[11] 保险营销业务特点 - 保险营销业务寿险保单平均久期超10年,寿险保费继续率超90%[15] 市场前景与战略 - 2026年金融服务供应商智能运营及营销的市场规模将达600亿元,公司将抓住金融行业未来风口探索新增长曲线[17] 资金与负债情况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及2021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及定期存款分别为28.63亿元及35.46亿元[33] - 2022年6月30日,集团银行贷款约为2500万元,包括北京银行500万元(利率4.05%)、中关村银行500万元(利率6.50%)、中国民生银行1000万元(利率4.00%)、江苏银行500万元(利率5.05%)[3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未进行或持有任何重大投资,未进行附属公司等重大收购或出售[35] - 2022年6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为0.13,2021年12月31日为0.15[37] - 2022年6月30日,集团无抵押资产、重大或然负债、重大资本承担[36][38][39] - 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986,912千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442,490千元有所增加[82] - 2022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2,864,193千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4,430,600千元有所减少[82] - 2022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573,159千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635,489千元有所减少[83] - 2022年6月30日,流动净资产为2,291,034千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3,795,111千元有所减少[83] - 2022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4,215,010千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4,154,534千元有所增加[8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权益总额为4,195,285千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4,128,997千元有所增加[8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非控股权益为19,725千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5,537千元有所减少[8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4,215,010千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4,154,534千元有所增加[84] - 2022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02,429千元,2021年同期所得现金净额为94,265千元[87] - 2022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973,238千元,2021年同期为420,806千元[87] - 2022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32,594千元,2021年同期所得现金净额为3,121,242千元[87] - 2022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2,208,261千元,2021年同期增加净额为2,794,701千元[87] - 2022年6月30日使用权资产账面价值净值为69,027千元,2021年为118,738千元[108] - 2022年6月30日商誉结余为180,013千元,与2021年持平,且无减值迹象[109] - 2022年6月30日集团于非上市联营公司权益为9,788千元,较2021年末的9,863千元略有下降[110][111] - 2022年6月30日衍生金融资产为0,衍生金融负债为4,219千元,2021年末衍生金融资产为20,727千元[113] - 2022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净额为312,922千元,2021年末为250,558千元[114][115] - 2022年6月30日预付开支及其他流动资产总计为378,865千元,2021年末为229,610千元[11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为取得外汇远期及期权合约存入24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6110千元)作为受限制现金[113] - 2022年6月30日短期银行贷款无担保为20000千元,有担保为5000千元,总计25000千元;2021年12月31日分别为18000千元、33000千元,总计51000千元,平均年利率从2021年的5.66%降至2022年的4.72%[118] - 2022年6月30日应付第三方款项为105730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94624千元[119] - 2022年6月30日预收账款为53431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112780千元[121] - 2022年6月30日租赁负债现值为87146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107164千元[124] - 2022年租赁负债利息为3006千元,2021年为4576千元;2022年租赁现金流量总额为28640千元,2021年为31213千元[125]
百融云-W(06608) - 2022 Q2 - 业绩电话会
2022-09-04 11:01
分组1 - 公司于8月24日发布年度业绩公告 [1] - 公司举行2022年中期业绩线上交流会,业绩会分三个部分 [1]
百融云-W(06608)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4-19 16:3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公司收入为16.23亿元,较2020年的11.37亿元增长43%[10][11] - 2021年毛利为11.95亿元,较2020年的8.38亿元增长43%[10][11] - 2021年经营溢利8003.7万元,较2020年的3182.5万元增长151%[10] - 2021年公司净亏损36.04亿元,主要因可赎回可转换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亏损36.97亿元[10] - 2021年公司收入总额为16.23464亿元,2020年为11.36532亿元[26] - 2021年公司经营溢利为8003.7万元,2020年为3182.5万元[26] - 2021年公司年内亏损为36.04033亿元,2020年为1.09061亿元[26] - 2021年公司收入总额为16.2346亿元,较2020年的11.3653亿元增加42.8%[32] - 2021年销售成本为4.2884亿元,较2020年的2.9840亿元增加43.7%[33] - 2021年毛利为11.9463亿元,较2020年的8.3814亿元增加42.5%,两年毛利率均约为73.7%[34] - 2021年研发开支为2.5201亿元,较2020年的2.0103亿元增加25.4%[36] - 2021年一般及行政开支为2.6276亿元,较2020年的1.9986亿元增加31.5%[37] - 2021年销售及营销开支为5.7599亿元,较2020年的4.3956亿元增加31.0%[38] - 2021年融资成本净额为0.059亿元,较2020年的1.016亿元减少94.2%[40] - 可赎回可转换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亏损从2020年的1.3149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36.9729亿元[41] - 2020年所得税利益为154万元,2021年所得税开支为739万元[42] - 集团年内亏损从2020年的1.0906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36.0403亿元[43] - 2021年和2020年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流动金融资产分别为3.0033亿元和8.061亿元[44] - 2021年和2020年收入增长总计分别为42.8%和 - 9.9%,纯利率分别为 - 222.0%和 - 9.6%,资产负债比率分别为0.15和1.95[46] - 2021年和2020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33.4649亿元和4195万元[47] - 2021年12月31日银行贷款约为5100万元[47] - 2021年薪酬成本总额为4.9499亿人民币,2020年为3.8316亿人民币[5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来自受合约安排规限的综合联属实体的收入总额及资产净额分别约为人民币16.2346亿元及约人民币10.7492亿元[7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收入总额中少于30%来自五大客户合计[82]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采购总额中少于30%乃自五大供应商合计[8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慈善捐献为人民币0.30百万元[87] - 2021年公司收入为1623464千元人民币,2020年为1136532千元人民币[198] - 2021年公司销售成本为428836千元人民币,2020年为298395千元人民币[198] - 2021年公司毛利为1194628千元人民币,2020年为838137千元人民币[198] - 2021年公司经营溢利为80037千元人民币,2020年为31825千元人民币[198] - 2021年公司除税前亏损为3596645千元人民币,2020年为110597千元人民币[198] - 2021年公司年内亏损为3604033千元人民币,2020年为109061千元人民币[198] - 2021年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亏损为3603016千元人民币,2020年为110555千元人民币[198] - 2021年非控股权益应占亏损为1017千元人民币,2020年为盈利1494千元人民币[198] - 2021年公司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为9.16元人民币,2020年为0.81元人民币[198] - 2021年公司年内全面收益总额亏损为3604033千元人民币,2020年为109061千元人民币[199]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智能分析与运营服务收入7.37亿元,较2020年的5.33亿元增长38%[10] - 2021年精准营销服务收入4.22亿元,较2020年的2.65亿元增长60%[10] - 2021年保险分销服务收入4.64亿元,较2020年的3.39亿元增长37%[10] - 2021年智能分析与运营服务收入达7.3658亿人民币,较2020年的5.3338亿人民币增加38.1%[15] - 2021年智能分析与运营服务付费金融服务供应商客户数为1551家,较2020年的1257家增加23%[18] - 2021年精准营销服务收入为4.2242亿人民币,较2020年的2.6451亿人民币增加59.7%[19] - 2021年精准营销服务付费金融服务供应商客户平均收入为445万人民币,较2020年的200万人民币增加123%[21] - 2021年保险分销服务收入为4.6446亿人民币,较2020年的3.3864亿人民币增加37.2%[22] - 2021年智能分析与运营服务收入为7.3658亿元,2020年为5.33384亿元[26] - 2021年精准营销服务收入为4.22422亿元,2020年为2.64505亿元[26] - 2021年保险分销服务收入为4.64462亿元,2020年为3.38643亿元[26] - 2021年智能分析与运营服务收入为7.3658亿元,较2020年的5.3338亿元增加38.1%[32] - 2021年精准营销服务收入为4.2242亿元,较2020年的2.6451亿元增加59.7%[32] - 2021年保险分销服务收入为4.6446亿元,较2020年的3.3864亿元增加37.2%[32]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约5472名保险经纪人[23] - 2021年,黎明与119家付费保险公司合作,分销保险产品总保费为15.1953亿元,寿险及健康险产品保费为11.6595亿元[2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寿险保单投保人续保率超95.0%[2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智能分析与运营服务、精准营销服务和保险分销服务的收入分别为人民币7.37亿元、人民币4.22亿元和人民币4.64亿元[189] 客户相关数据变化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服务金融服务供应商客户超5700名,付费客户3318名,较2020年增加27.5%[11][12] - 2021年核心金融服务供应商客户257名,较2020年增加20名,单客平均收入增加24.8%至512万元[12] - 2021年核心金融服务供应商客户留存率为92%,净收入扩张率为118%[11][13] - 于2021年12月31日,公司在中国为逾5700名金融服务供应商客户提供服务[82] 技术与业务拓展 - 2021年公司获两项联邦学习技术的国家发明专利,Indra平台通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第五批可信隐私计算评估[17] - 2021年下半年公司开始为大型国有银行及证券公司提供财富管理解决方案并开展试点计划[16] - 2021年公司收购众联约52.0%的股权,截至年底超10家全国性银行是众联付费客户[15] - 2021年10月8日收购众联约52.0%全部已发行股本,总代价约1.5599亿元[50] 公司战略规划 - 2022年公司计划巩固技术领先地位、提升及扩大产品及服务、扩大客源并加深客户关系、进行战略收购[24][25] 公司治理与组织架构 - 公司于2018年6月21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B类股份于2021年3月31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57] - 公司主要活动为投资控股,附属公司主要业务为AI技术服务[58] - 集团所有经营资产、收入及经营溢利均源于中国[58] - 公司面临市场发展迅速、监管环境变化等主要风险[60] - 公司过往产生亏损净额及负经营现金流量,日后可能继续产生[62]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无符合上市规则须披露的关联方交易[64] - 公司通过综合联属实体开展相关业务,无法直接持有其股权[65] - 合约安排存在受政府审查、股东利益冲突等风险[67] - 外国投资者于从事增值电信服务的公司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50%[68] - 公司为符合资质要求,已在中国境外注册若干全球顶级域名、四个商标,在香港成立三家附属公司并开拓海外业务商机[71] - 2019年6月27日订立独家咨询服务协议,境内控股公司应向外商独资企业支付包括所有除税前溢利的服务费[73] - 2019年6月27日订立独家购买权协议,外商独资企业或其指定方可按中国法律许可的最低价格购买境内附属公司股权或境内控股公司资产[73] - 2019年6月27日订立股权质押协议,登记股东将境内控股公司全部股权质押给外商独资企业[7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张先生于83,655,397股A类股份中拥有权益,占公司投票权约66.75%,并有权控制15,644,218股B类股份,占公司投票权约1.25%[79] - 截至本年度报告日期,所有已发行及发行在外的A类股份转换为B类股份后,公司将发行82,806,129股B类股份,占已发行及发行在外的B类股份总数约19.93%或公司已发行股本16.62%[81] - 2021年6月17日,李强先生辞任公司非执行董事[98] - 独立非执行董事李耀博士初始任期自2021年6月17日起为期三年[92] - 各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及部分独立非执行董事委任期自上市日期起初步为期三年[92] -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在应届股东大会退任,符合资格重选连任[9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维持上市规则规定公众持股量百分比[8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并无发行任何债权证[8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概无订立权益挂钩协议,亦无权益挂钩协议存续[88]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并无任何可供分派储备[90]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或其附属公司与控股股东或其附属公司之间并无订立重大合约[94] - 董事会由9名成员组成,包括3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及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13] - 截至报告期,董事会召开5次董事会会议、3次审核委员会会议、1次企业管治委员会会议、1次薪酬委员会会议、1次提名委员会会议及1次股东周年大会[115] - 张韶峰、赵宏强、赵静等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的比例为100%(5/5)[116] - 柏林森出席审核委员会会议比例为100%(3/3),出席薪酬委员会会议比例为100%(1/1)[116] - 陈志武出席审核委员会会议比例为100%(3/3),出席薪酬委员会会议比例为100%(1/1),出席企业管治委员会会议比例为100%(1/1)[116] - 周浩出席审核委员会会议比例为100%(3/3),出席薪酬委员会会议比例为100%(1/1),出席提名委员会会议比例为100%(1/1),出席企业管治委员会会议比例为100%(1/1)[116] - 公司委任至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人数三分之一[118] - 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上三分之一董事须轮值退任,董事任期为三年或至上市后第三届股东周年大会(以较早者为准)[119] - 董事会负责公司重大事宜决策,管理层负责日常运营管理,公司未为董事和高管购买责任保险[120] - 董事会成立审核、薪酬、提名和企业管治四个委员会,各有书面职权范围[121] - 审核委员会由一名非执行董事和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周浩为主席,已审阅2021年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122][123] - 薪酬委员会由一名非执行董事和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陈志武为主席,已审阅董事和高管薪酬等[12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各董事薪酬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8[125] - 提名委员会由一名执行董事和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周浩为主席,已开展多项工作[125] - 企业管治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陈志武为主席,确保公司为股东利益运营[125] - 公司于2021年3月16日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股息政策和董事提名政策[128][1
百融云-W(06608) - 2021 Q4 - 业绩电话会
2022-03-24 10:00
由于文档内容仅提及医疗方面的一个应用,未包含所需总结的各方面内容,暂无法进行分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