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兴集团(06811)

搜索文档
太兴集团(06811) - 截至二零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4 14:25
股本与股份 - 截至2025年7月底,公司法定/注册股本总额1亿港元,股份100亿股,面值0.01港元[1] - 截至2025年7月底,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和总数均为9.71419亿股,库存股份为0[2] 购股计划 - 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上、本月底股份期权及本月新股发行数均为0[3] - 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计划,上、本月底股份期权为0,本月可能发行或转让1亿股[3] 资金与股份变动 - 本月行使期权所得资金为0港元[3] - 本月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和库存股份增减均为0[5]
香港餐饮市场,正在艰难“渡劫”
虎嗅APP· 2025-07-15 07:49
香港餐饮市场现状 - 香港连锁餐饮巨头景乐集团突然宣布"终止业务",写字楼清空、官网关闭,引发当地消费者和员工震惊 [3] - 近半年来已有超过20家连锁餐饮品牌宣布结业,包括经营超过30年的老店 [3] - 仅近两个月就有多家连锁品牌、老店宣布结业,如创立33年的"海皇粥店"(全盛期30多家门店)、44年历史的"金装炖奶佬"(全盛期24家门店)、34年历史的"春夏秋冬"火锅店、41年的"大班面包西饼"等 [4][5][6] 国际及内地品牌在香港的困境 - 国际品牌在香港相继收缩、闭店,如泰国After You Dessert Café全面退出香港市场,日本"金田家"关闭铜锣湾最后一家分店,台湾"八月堂"告别香港市场 [8] - 内地餐饮品牌在港经营困难,沙田新城市广场内8家内地品牌门店有3家开业不足3个月就倒闭,去年深圳萝卜向南、惠州柠濛濛、广州咕噜丸子屋等相继折戟 [10] - 中小餐饮商户生存困境更甚,如泰式香蕉煎饼店开业仅68天闭店,米其林推荐小店"古月"计划7月结业,日式小店"Kojima小岛料理"6月停业 [12] 市场困境的主要原因 - 租金成本高企是共同挑战,如上环"球哥炖汤"因业主加租两成结业,沙田富东阁因"租金太贵、开支太重"结业,JACOMAX上环总店租金达每月20万港元 [14] - 港人北上消费热潮持续,6月21日莲塘口岸出境近5.5万人次创第二高峰,2024年港人外游超1亿人次中8191万人次北上(同比增长超50%) [17][18] - 访港游客消费降级,2024年内地旅客人均消费跌至5000港元(2017年以来最低),较2023年减少20%,整体旅客消费较2023年减少20% [19][20] 供需失衡与市场调整 - 香港餐饮市场供给过剩,2024年食肆数量比2019年多11%,但需求端因消费外流和游客消费降级而萎缩 [22] - 疫情中后期本地消费小热潮吸引创业者入局,2022年食肆牌照数量比2020年多1000家,但2023年后需求外流导致供需平衡打破 [23][26] - 行业观点认为当前需倒闭约2000家门店才能恢复疫情前平衡水平,市场正处于"高度竞争淘汰期"进行自我调节 [27]
香港餐饮市场,正在艰难“渡劫”
虎嗅· 2025-07-14 19:33
香港餐饮市场现状 - 香港连锁餐饮巨头景乐集团突然宣布终止业务,写字楼清空、官网关闭[1] - 近半年来已有超过20家连锁餐饮品牌宣布结业,包括经营超过30年的老店[2] - 仅近两个月就有多家连锁品牌、老店宣布结业[3] 倒闭品牌案例 - 创立33年的连锁粥店品牌"海皇粥店"全线结业,巅峰时期有30多家门店[4] - 44年历史的连锁茶餐厅"金装炖奶佬"最后一家门店停业,全盛期有24家门店[5] - 创立于1990年的港式火锅店"春夏秋冬"停业[7] - 41年历史的烘焙品牌"大班面包西饼"宣布全线结业[8] 国际及内地品牌情况 - 泰国甜品品牌After You Dessert Café全面退出香港市场[10] - 日本拉面品牌"金田家"铜锣湾分店关闭[10] - 台湾牛角包品牌"八月堂"告别香港市场[10] - 香港沙田新城市广场内8家内地餐饮品牌有3家开业不足3个月倒闭[13] 中小餐饮商户困境 - 荃湾泰式香蕉煎饼店开业仅68天闭店[15] - 米其林推荐星马菜小店"古月"计划7月中旬结束营业[15] - 日式小店"Kojima小岛料理"6月停止营业[15] 租金成本压力 - "球哥炖汤"因业主加租两成结业[17] - 沙田传统酒楼富东阁因租金太贵结业[18] - 意大利薄饼品牌JACOMAX上环总店租金达每月20万港元[18] 消费环境变化 - 港人北上消费热潮持续,6月21日莲塘口岸出境人次近5.5万[23][24] - 2024年港人北上消费达8191万人次,同比增长超50%[28] - 粉面店生意比疫情时期至少减少两成[29] 游客消费降级 - 2024年香港旅客人均消费5500元,较2023年减少20%[31] - 内地旅客人均消费跌至5000港元,为2017年以来最低[31] - 内地游客平均消费力较疫情前至少减少两成[32] 市场供给过剩 - 2024年香港食肆企业数量比2019年多出11%[34] - 香港餐饮市场面临供给过剩挑战[35] - 叙福楼集团主席指出市场处于"高度竞争淘汰期"[45] 市场调整预测 - 香港餐饮店可能需再倒闭2000家才能恢复平衡[46] - 当前倒闭潮是市场自我调节、汰弱留强的过程[47]
太兴集团(06811)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8 12:03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益为32.92亿港元,较2023年的32.12亿港元增长2.5%[14] - 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73.9%,较2023年的73.8%增加0.1个百分点[14] - 2024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6274.9万港元,较2023年的9383.6万港元下降33.1%[14] - 2024年公司股东应占每股盈利为6.24港仙,较2023年的9.33港仙下降33.1%[14] - 2024年每股末期股息为2.50港仙,较2023年的3.50港仙下降28.6%;每股特别股息为7.50港仙,较2023年的3.50港仙增长114.3%[14] - 2024年公司建议股息总额为每股12.50港仙,较2023年的每股10.40港仙有所增加[15] - 2024财年公司收益增长2.5%至约32.92亿港元(2023财年:32.12亿港元)[60][62] - 2024财年毛利约24.335亿港元(2023财年:23.694亿港元),毛利率为73.9%(2023财年:73.8%)[60][62] - 2024财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6270万港元(2023财年:9380万港元)[60][62] - 撇除出售物业等亏损及减值亏损,2024财年股东应占溢利达1.148亿港元(2023财年:1.325亿港元)[60][62] - 2024财年公司股东应占每股基本盈利为6.24港仙(2023财年:9.33港仙)[60][6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308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3.281亿港元)[63][66] - 2024财年其他收入及收益轻微下跌至1710万港元(2023财年:1860万港元)[65][67] - 2024财年材料消耗成本为8584万港元(2023财年:8426万港元),占收入百分比降至26.1%(2023财年:26.2%)[68] - 2024财年员工成本为11.888亿港元,占收益比率为36.1%,2023财年分别为11.336亿港元和35.3%[69][71] - 2024财年用料成本为8.584亿港元,占收益比率为26.1%,较2023财年下降0.1个百分点[70] - 2024财年使用权益资产摊销、租赁及相关开支为5.042亿港元,占收益比率为15.3%,2023财年分别为4.873亿港元和15.2%[72][74] - 2024财年其他经营开支为4.606亿港元,较2023财年的4.632亿港元有所下降[73][75] - 2024财年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使用权益资产减值亏损为4740万港元,较2023财年的2710万港元上升[76][7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33080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2810万港元增加约0.8%[115][11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总额及流动负债总额分别约为53210万港元、75660万港元,流动比率约为0.7倍;经调整后流动资产净额约为20440万港元,经调整流动比率约为1.6倍[116][11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并无任何计息银行借款,2024年度无金融工具用于对冲[117][12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56.0%,较2023年12月31日的55.9%略有上升[121][125] - 回顾年度,公司资本支出(不包括使用权资产)为12740万港元,低于2023年的14280万港元[12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未完成的合同承诺为350万港元,低于2023年的1040万港元[12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或然负债约为6210万港元,高于2023年的5400万港元[124] - 集团回顾年度内资本开支(撇除使用权资产)为1.274亿港元,2023财年为1.428亿港元;2024年12月31日未履行合约承担为35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40万港元[12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因银行担保产生或然负债约621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5400万港元[12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质押的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使用权资产总账面净值约2.059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181亿港元[129][13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约6200名,2023年12月31日约为6300名[131][135] 各地区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香港及澳门收益为29.55亿港元,较2023年的27.23亿港元增长8.5%;中国内地收益为3.37亿港元,较2023年的4.89亿港元下降31.0%[14] - 2024年香港餐厅数目为179间,较2023年增加14间;中国内地餐厅数目为31间,较2023年减少14间;澳门餐厅数目为1间,与2023年持平[1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餐厅网络有211间分店,与2023年持平,其中180间位于港澳,31间位于内地,内地有17间在大湾区[84][87] 各品牌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太兴品牌收益占比38.2%,敏华品牌收益占比26.9%[25] - 旗舰品牌“太兴”收益按年增长4.3%至12.586亿港元,占总收益38.2% [85][87] - “敏华冰厅”收益按年微跌0.7%至8.863亿港元,占总收益26.9%,香港地区收益按年上升11.7%至6.443亿港元[88][91] - “茶木”收益按年增长5.8%至3.657亿港元,占总收益11.1% [89][91] - “亚参鸡饭”收益按年增长1.0%至2.495亿港元 [90][92] 公司业务发展与市场活动 - 公司年底推出多个新品牌,“安金稻”和“一桥拉面”市场反响理想[40][43] - 公司首次将品牌推广活动拓展至大湾区以外市场[41][43] - “太兴App”会员数量超过24万[42][44] - 公司将在香港市场积极拓展有潜力品牌分店,发展高性价比品牌[48][51] - 公司探索“简易”经营模式,加速餐厅分店拓展[48][51] - 公司将继续对内地部分城市分店实施整合策略[49][52] - 2024年全年初步访港旅客数字接近4500万,按年上升31%,公司借此推动餐厅营业额增长[77][80] - 面对内地消费市场挑战,公司调整运营及管理策略,整合店铺网络,关闭部分低效店铺[78][81] - “锦丽”越南旗舰店登上“米其林2024必比登推介” [93][96] - “靠得住”再获米其林推介食肆奖项,带动同店收益增长 [93][96] - 第四季公司开设“安金稻”“一桥拉面”“满山•台北”三个新品牌 [94][96] - 公司首次拓展日本市场,推广“太兴”及招牌烧味 [95] - 公司积极参与香港旅游发展局等组织活动,提升国际知名度 [95] - 2025年1月公司推出新品牌“TOKENYO韩式烤肉料理”[102][105] - 截至年底“太兴App”会员人数近24万[104][106] - 2025年3月公司通过“太兴App”推出电子美食现金券市场反应热烈[104][106] 公司社会责任活动 - 2024财年公司企业义工队与21间社福机构合作举办22个社区及筹款项目[98][100] - 公司推动超2000名员工通过Zero2参与减碳任务,赠送35000杯奶茶并获“香港环境卓越大奖─餐饮业金奖”[98][100] - 公司连续8年成为环保先驱[98][100] 公司上市及资金使用情况 - 公司于2019年6月13日成功上市,发行2.5亿股普通股,发行价3港元[109] - 公司上市股份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为6.945亿港元[109] - 公司于2019年6月13日上市,按3.00港元发行250,000,000股,所得款项净额为69450万港元[11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新餐厅计划、食品厂房计划、翻新餐厅、额外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分别动用所得款项净额40620万港元、14240万港元、7640万港元、6950万港元,占比分别为58.5%、20.5%、11.0%、10.0%,款项已全部动用[113] 公司股份回购情况 - 公司在2024年实行股份回购计划[50][52] - 2025年1月完成约3000万港元股份回购,相关股份2月注销[53][55][64][66] - 2024年12月31日后,公司购回2754万股普通股,总代价为2512.032万港元,此等股份及2024年12月购回股份于2025年2月28日注销[132][136] 公司高管信息 - 陈永安先生66岁,为公司执行董事、集团主席等,于2017年加入董事会,餐饮行业经验逾30年[137][141] - 袁志明先生71岁,为公司执行董事,2018年加入董事会,餐饮行业经验逾30年,负责集团整体战略规划[144] - 集团在袁志明先生指导下获多项安全相关认可,如2017年获香港5 - S协会5 - S大奖等[145] - 袁志明先生71岁,2018年加入董事会,在餐饮行业有逾30年经验,负责集团整体策略规划[148] - 陈淑芳女士60岁,2018年加入董事会,负责集团整体策略规划,2020年获香港巿务学会“Professional Marketer of the Year”[151][153] - 何炳基先生67岁,2018年加入董事会,在药品零售行业有超30年经验,任职公司经营3间药房[160] - 麦炳良先生75岁,2019年加入董事会,是香港经济日报集团创办人之一,2005 - 2020年任董事总经理兼执行董事[162][163] - 麦炳良先生1988年获选香港十大杰出青年,2012年获亚太企业家奖卓越企业家奖[166] - 黄兆禧先生84岁,2019年加入董事会,在金融服务行业有超40年经验[168][169] - 黄兆禧先生1996 - 2011年任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执行董事等职,2013 - 2021年任Halcyon Capital顾问[169] - 黄兆禧先生2006 - 2009年任香港董事学会主席,2000 - 2006年是公司法改革常务委员会成员[170] - 袁先生领导下集团2017年获香港五常法协会五常法最高荣誉大奖,2018年获劳工处饮食业安全奖励计划集团安全表现金奖[148] - 陈女士持有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及英国莱斯特大学社会科学院培训研究生文凭[152] - 黄绍开先生84岁,2019年加入董事会,在金融服务行业有逾40年经验,曾在多家公司任职[172] - 黄先生在过往三年担任天津发展控股(882)、雅居乐集团(3383)等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73][174] - 萨翠云博士56岁,2019年加入董事会,曾在盈健医疗集团(1419)任职[175][176][178] - 萨博士1992年获香港理工大学会计学文学士学位,2000年获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18年获香港城市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学位[179][182] - 陈家强先生44岁,2009年加入集团,负责品牌发展等工作[180][183] - “茶木”品牌在陈家强领导下于2018年获A'国际设计大奖室内设计及展览设计大奖铜奖[181][183] - 陈家强2016年获全球华人杰出青年荣誉,2019年获香港工业总会青年工业家奖,2020年获企二代传承大奖[184][188] - 何兆峰先生62岁,1999年加入集团,2018年任公司中餐总经理及董事[186] - 何先生负责集团多个中餐品牌运营及发展,有超35年餐饮管理经验[186][187] - 何先生推动餐厅厨房等全面自动化系统实施,负责太兴在澳门分店业务拓展[186] - 何小锋62岁,1999年加入公司,2018年任总经理兼中式佳肴董事,有逾35年餐饮管理经验[190][191] - 何小锋1993年毕业于香港理工学院获企业管理文凭,2008年获餐饮食品安全管理四级证书,2003年获五常法审核领袖证书[193][197] - 姚敏66岁,2002年加入公司,2018年任总经理兼中央产制及产品发展董事,有逾40年餐饮经验[195][198] - 姚敏发明无烟烹饪设计,使无烟焗炉
太兴集团(06811)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6 17:40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集团整体收益增长2.5%,达约3292.0百万港元,2023年为3212.0百万港元[2] - 2024年股东应占溢利为62.7百万港元,2023年为93.8百万港元[2] - 2024年下半年股东应占溢利达52.0百万港元,超出上半年的10.7百万港元及去年下半年的48.5百万港元[2] - 撇除出售物业等亏损及减值亏损,2024年股东应占溢利达114.8百万港元,2023年为132.5百万港元[2] - 2024年收益为3291954千港元,2023年为3211993千港元[4] - 2024年年内溢利为62691千港元,2023年为93850千港元[4] - 2024年和2023年总收益分别为3291954千港元和3211993千港元,同比增长2.5%[22][25] - 2024年和2023年除税前溢利分别为78183千港元和115958千港元,同比下降32.6%[22] - 2024财年公司收益增长2.5%至约3292.0百万港元,2023财年为3212.0百万港元[49] - 2024财年公司毛利约2433.5百万港元,毛利率为73.9%;2023财年毛利为2369.4百万港元,毛利率为73.8%[49] - 2024财年下半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达52.0百万港元,超出上半年的10.7百万港元及去年下半年的48.5百万港元;年内股东应占溢利为62.7百万港元,2023财年为93.8百万港元[49] - 若撇除出售物业等亏损,2024财年股东应占溢利达114.8百万港元,2023财年为132.5百万港元[49] - 2024财年公司股东应占每股基本盈利为6.24港仙,2023财年为9.33港仙[49] - 2024财年其他收入及收益轻微下跌至17.1百万港元,2023财年为18.6百万港元[52] - 2024年全年初步访港旅客数字接近4500万,按年上升31%,集团借活动提升餐厅营业额[58] - 集团回顾年度其他经营开支为46060万港元,2023财年为46320万港元,整体开支较去年同期略减[56] - 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使用权资产减值亏损由去年2710万港元升至4740万港元[57]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330.8百万港元(2023年:约328.1百万港元),增加约0.8%[77]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总额约为532.1百万港元(2023年:约566.2百万港元),流动负债总额约为756.6百万港元(2023年:约800.3百万港元)[78]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比率约为0.7倍(2023年:约0.7倍),经调整流动比率约为1.6倍(2023年:约1.6倍)[78] - 2024年12月31日无息银行借款(2023年:无),年度内未使用金融工具对冲[79] - 2024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率为56.0%(2023年:55.9%)[79] - 集团回顾年度资本开支(撇除使用权资产)为12740万港元,2023财年为14280万港元;2024年12月31日未履行合约承担为35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40万港元[8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因银行担保产生或然负债约621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5400万港元[8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质押若干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使用权资产总账面价值约2059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1810万港元[8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约6200名,2023年12月31日约为6300名[85]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和2023年餐厅营运收益分别为3223840千港元和3148252千港元,同比增长2.4%[25] - 2024年和2023年食品销售收益分别为68114千港元和63741千港元,同比增长6.9%[25] - 旗舰品牌“太兴”收益按年增长4.3%至12.586亿港元,占集团总收益38.2% [61] - “敏华冰厅”收益达8.863亿港元,按年轻微下跌0.7%,占集团总收益26.9%,香港地区收益按年上升11.7% [62] - “茶木”收益为3.657亿港元,按年增长5.8%,占集团总收益11.1% [63] - “亚参鸡饭”收益达2.495亿港元,按年增长1.0% [64] - 第四季成功开设“安金稻”“一桥拉面”“满山•台北”三个全新品牌[66] - 2025年1月推出“TOKENYO韩式烤肉料理”新品牌[70] 财务报表准则相关 - 集团本年度财务报表首次采用多项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17]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修订本对集团财务状况或表现无影响[17] - 2020年和2022年修订本对集团负债流动或非流动分类无影响,对财务状况或表现无影响[18] - 香港会计准则第7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修订本对集团财务报表无影响[18] 财务成本及开支相关 - 2024年和2023年融资成本(租赁负债利息)分别为37434千港元和30019千港元,同比增长24.7%[30] - 2024年和2023年用料成本分别为858423千港元和842637千港元,同比增长1.9%[30] - 2024年和2023年雇员福利开支分别为1188782千港元和1133596千港元,同比增长4.9%[30] - 2024年和2023年物业、厂房及设备项目折旧分别为133959千港元和130696千港元,同比增长2.5%[30] - 2024财年用料成本为858.4百万港元,成本占收益比率轻微下跌0.1个百分点至26.1%;员工成本为1188.8百万港元,员工成本对收益比率为36.1%;使用权资产摊销、租赁及相关开支为504.2百万港元,租赁相关开支占收益比率为15.3%[53][54][55] 税务相关 - 2024年香港利得税按16.5%计提,附属公司首2000000港元按8.25%,中国按25%,澳门按12%计提[33] - 2024年年内税项开支总额为15,492千港元,2023年为22,108千港元[34] 股息相关 - 董事会建议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2.50港仙,2023年为每股3.50港仙[3] - 董事会建议2024年特别股息每股7.50港仙,2023年为每股3.50港仙[3] - 2024年中期股息为25,135千港元(每股2.50港仙),2023年为34,184千港元(每股3.40港仙)[34] - 2024年建议末期股息为24,286千港元(每股2.50港仙),2023年为35,189千港元(每股3.50港仙)[34] - 2024年建议特别股息为72,856千港元(每股7.50港仙),2023年为35,189千港元(每股3.50港仙)[34] - 建议派发2024年度末期股息每股2.50港仙(2023年:3.50港仙)及特别股息每股7.50港仙(2023年:3.50港仙)[74] 股份回购相关 - 2025年1月完成约30百万港元额度的股份回购,相关股份于2月注销[3] - 2024年公司获股东授予可购回最多100,539,900股股份的授权,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43] - 2024年公司以4,784,000港元购回6,440,000股普通股[44] - 2025年1月公司完成约30百万港元额度的股份回购,相关股份于2月被注销[5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于2024年12月在联交所购回合共644万股股份,总额约478.4万港元,每股最高及最低价分别为0.78港元及0.70港元[8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后,公司在联交所购回2754万股普通股,总代价为2512.032万港元[88] 公司上市及运营相关 - 公司于2019年6月13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10] - 集团按地理位置划分业务单位,有两个可呈报经营分部[19] - 集团管理层按可呈报分部的溢利/亏损评估分部表现[19] - 分部资产不包括递延税项资产等集团层面管理的资产[19] - 分部负债不包括应付税项及递延税项负债等集团层面管理的负债[2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餐厅网络有211间分店,其中180间位于港澳、31间位于内地,17间位于大湾区(除港澳)[60] - 截至年底,“太兴App”会员人数已近24万[72] - 2025年3月集团通过“太兴App”推出电子美食现金券,市场反应热烈[72] - 为确定出席股东大会投票资格,2025年5月20日至23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75] - 为确定获授末期及特别股息资格,2025年5月29日至30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76] - 公司将深化电子商务领域,与电子支付平台展开深度合作[73] 公司治理及合规相关 - 集团重新评估对被投资方的控制权,附属公司所有权权益变动但未失去控制权时作权益交易入账[15] - 集团失去对附属公司控制权时,终止确认相关资产、负债等,确认保留投资公平值及损益[16] - 公司审核委员会连同管理层已审阅集团会计原则及惯例等财务事宜[89] - 公告所载集团2024年12月31日相关财务报表数字已由核数师核对相符[9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遵守联交所上市规则所载企业管治守则[91] - 公司董事确认在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遵守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92] 社会责任及荣誉相关 - 2024财年企业义工队与21间社福机构合作举办22个社区及筹款项目[68] - 集团连续8年成为环保先驱,再度获“中银香港企业低碳环保领先大奖”[68] - 集团获“2024可持续餐饮商年度大奖”及“员工可持续性参与大奖”[68] - 集团与Zero2合作推动超2000名员工参与减碳任务,赠送35000杯奶茶回馈社会[68] - 集团凭ESG表现获“香港环境卓越大奖─餐饮业金奖”[68] 其他财务指标相关 - 2024年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939081000港元,较2023年的2015454000港元下降3.79%[6] - 2024年流动资产总额为532064000港元,较2023年的566170000港元下降6.02%[6] - 2024年流动负债总额为756552000港元,较2023年的800344000港元下降5.47%[6] - 2024年流动负债净额为224488000港元,较2023年的234174000港元下降4.14%[6] - 2024年非流动负债总额为778974000港元,较2023年的796728000港元下降2.23%[7] - 2024年资产净额为935619000港元,较2023年的984552000港元下降4.97%[7] - 2024年已发行股本为10054000港元,与2023年持平[7] - 2024年储备为925565000港元,较2023年的973282000港元下降4.90%[7]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总计28,203千港元,2023年为38,246千港元[41]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总计85,269千港元,2023年为83,107千港元[43] - 法定股本方面,每股面值0.01港元的普通股股份数目为10,000,000,000股,股本为100,000千港元[43]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按公司股东应占年内溢利62,749,000港元及年内已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1,005,302,000股计算,2023年分别为93,836,000港元和1,005,399,000股[36]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30.8百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28.1百万港元[3][5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为224488000港元,董事认为集团有充足营运所得现金流量应付到期负债[11] - 公司收益及成本主要以港元及人民币计值,无货币对冲政策[80]
太兴集团(06811)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19 16:59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16.12488亿港元,较2023年的15.68193亿港元增长2.8%[4] - 2024年毛利率为73.7%,较2023年的73.5%增加0.2个百分点[4]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1071.9万港元,较2023年的4532.6万港元下降76.4%[4] - 每股基本盈利为1.07港仙,较2023年的4.51港仙下降76.3%[4] - 每股中期股息为2.50港仙,较2023年的3.40港仙下降26.5%[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益温和增长2.8%,达约1612.5百万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1568.2百万港元[13][1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毛利约1188.2百万港元,毛利率为73.7%;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1153.0百万港元,毛利率为73.5%[14][1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股东应占溢利为10.7百万港元,每股基本盈利为1.07港仙;2023年上半年分别为45.3百万港元和4.51港仙[14][1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无银行借贷,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68.0百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28.1百万港元[16][19]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降至8.9百万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11.4百万港元[17] - 2024年上半年材料消耗成本达424.3百万港元,占收益百分比降至26.3%;2023年上半年分别为415.2百万港元和26.5%[18]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15,886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60,374千港元有所下降[76] - 2024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10,72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45,336千港元[76] - 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股东应占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均为1.07港仙,2023年同期为4.51港仙[7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974,28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015,454千港元[7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总额为506,797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66,170千港元[7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为775,228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800,344千港元[7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净额为(268,431)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34,174)千港元[78] - 2024年上半年期内全面收益总额(扣除税项)为3,317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1,876千港元[77]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789,47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796,728千港元[79] - 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额为916,379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984,552千港元[79] - 2024年6月30日已发行股本为10,054千港元,与2023年12月31日持平[79] - 2024年6月30日储备为906,179,000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973,282,000港元[79][8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除税前溢利为15,886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60,374千港元[8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业务产生的现金为308,04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33,239千港元[8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306,371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18,835千港元[8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已收利息为3,394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338千港元[8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 - 80,086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 - 36,738千港元[8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 - 297,96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 - 233,576千港元[8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减少)净额为-71,68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48,521千港元[84] - 2024年6月30日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83,147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40,590千港元[84] - 2024年6月30日汇率变动影响净额为-3,446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141千港元[84] - 2024年6月30日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08,01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86,970千港元[8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额为2481081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581624千港元下降3.9%;负债总额为1564702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597072千港元下降2.0%[99] - 2024年上半年客户合约总收益为1612488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568193千港元增长2.8%[102] - 2024年上半年银行利息收入为3394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338千港元增长45.1%[108] - 2024年上半年租金收入为942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674千港元增长39.8%[108] - 2024年上半年专利费收入为875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500千港元增长75.0%[108] - 2024年上半年就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项目而自公共事业公司收取之补贴为1419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376千港元增长3.1%[108]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总额为8864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1440千港元下降22.5%[108] - 2024年上半年用料成本为424,318千港元,2023年为415,194千港元[110] - 2024年上半年雇员福利开支(含薪酬等)为601,017千港元,2023年为544,765千港元[110] - 2024年上半年租赁负债利息为17,849千港元,2023年为14,620千港元[113] - 2024年上半年即期香港税项开支为8,842千港元,2023年为7,985千港元[116] - 2024年上半年即期其他地方税项开支为238千港元,2023年为1,396千港元[116] - 2024年上半年递延税项为 - 3,914千港元,2023年为5,657千港元[116] - 2024年上半年税项开支总额为5,166千港元,2023年为15,038千港元[116] - 2024年报告期末后宣派中期股息每股2.50港仙,2023年为3.40港仙,对应金额分别为25,135千港元和34,184千港元[11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10,719,000港元,2023年为45,326,000港元[118][11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使用权资产约6860万港元,2023年同期约5360万港元[12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质押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使用权资产账面净值为2.105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181亿港元[12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确认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使用权资产减值亏损净额分别为549.1万港元和1289万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348.3万港元和835.5万港元[12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使用权资产可收回金额合共1190.83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068.64万港元[12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3767.7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824.6万港元[12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7707.2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8310.7万港元[12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租赁装修以及厂房及机械的合约承担为7538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401千港元[129] - 2024年上半年向关联公司支付的租金付款为744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397千港元[13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主要管理人员短期雇员福利为10896千港元,离职后福利为27千港元,薪酬总额为10923千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10223千港元、45千港元、10268千港元[13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向业主及公共事业公司提供银行担保以代替按金的或然负债为5898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4027千港元[134] 各地区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香港及澳门收益为14.30721亿港元,较2023年的13.12725亿港元增长9.0%;中国内地收益为1.81767亿港元,较2023年的2.55468亿港元下降28.8%[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香港餐厅数目为166间,较2023年增加1间;中国内地餐厅数目为43间,较2023年减少2间;澳门餐厅数目为1间,与2023年持平;餐厅总数为210间,较2023年减少1间[5] - 2024年6月30日,香港、中国内地、澳门、台湾的门店数目分别为166、165、158、156家[9] - 2024年上半年港澳台收益为2194百万港元,中国内地收益为1612百万港元[10] - 2024年及2023年上半年香港及澳门分部向外部客户销售收益分别为1430721千港元和1312725千港元,中国内地分部向外部客户销售收益分别为181767千港元和255468千港元[97] - 2024年及2023年上半年香港及澳门分部无分部间销售,中国内地分部分部间销售分别为51737千港元和39818千港元[97] - 2024年及2023年上半年香港及澳门分部收益总额分别为1430721千港元和1312725千港元,中国内地分部收益总额分别为233504千港元和295286千港元[97] - 2024年及2023年上半年分部间销售对销金额分别为51737千港元和39818千港元[97] - 2024年及2023年上半年香港及澳门分部业绩分别为41609千港元和71386千港元,中国内地分部业绩分别为 - 24955千港元和 - 10509千港元[97] - 2024年及2023年上半年分部间业绩对销金额分别为768千港元和503千港元[97] - 2024年上半年香港及澳门地区客户合约收益为1430721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312725千港元增长9.0%;中国内地地区客户合约收益为181767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55468千港元下降28.9%[102] 各品牌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太兴品牌餐厅60间,收益占比37.5%;敏华品牌餐厅69间,收益占比27.2%;茶木品牌餐厅25间,收益占比11.5%[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亚参鸡饭品牌餐厅20间,收益占比7.3%;靠得住品牌餐厅9间,收益占比4.1%;锦丽品牌餐厅9间,收益占比3.4%;其他品牌餐厅18间,收益占比9.0%[7] - 回顾期内“太兴”收益同比增长4.0%至6.054亿港元,占总收益37.5% [37][39] - 回顾期内“敏华冰厅”收益达4.389亿港元,同比增长0.9%,占总收益27.2% [38][39] - 回顾期内“茶木”收益为1.848亿港元,同比增长10.5%,占总收益11.5% [40] - 回顾期内“亚参鸡饭”收益约为1.183亿港元 [41] - “茶木”收益为1.848亿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1.67
太兴集团(06811)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2 21:05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集团整体收益增长2.8%,达约16.125亿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15.682亿港元[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1070万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4530万港元[1] - 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68亿港元,无银行借款[1] - 董事会宣布派发中期股息每股2.50港仙,2023年上半年为每股3.40港仙[1]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11.8817亿港元,2023年为11.52999亿港元[2]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1588.6万港元,2023年为6037.4万港元[2] - 2024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1072万港元,2023年为4533.6万港元[2]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9.74284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0.15454亿港元[4]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额为5.06797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6617亿港元[4] - 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额为9.16379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9.84552亿港元[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为2.68431亿港元,包括租赁负债流动部分3.82071亿港元及合约负债3415.2万港元[9] - 2024年上半年客户合约总收益为16.12488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15.68193亿港元[15]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为886.4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144万港元[19]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中租赁负债利息为1784.9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462万港元[20]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计算中用料成本为4.24318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4.15194亿港元[22] - 2024年上半年期内税项开支总额为516.6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503.8万港元[24] - 2024年报告期末后宣派中期股息每股2.50港仙,金额为2513.5万港元;2023年为每股3.40港仙,金额为3418.4万港元[24]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按公司股东应占期内溢利1071.9万港元及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10.05399亿股计算[2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使用权资产约6860万港元,2023年同期约5360万港元[26]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已质押总账面价值为2.105亿港元的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使用权资产,2023年12月31日为2.181亿港元[26]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3767.7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824.6万港元[27]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1个月内为7258.6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6971.3万港元[29]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1至2个月为88.7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838.6万港元[29]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2至3个月为3.7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99万港元[29]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超过3个月为356.2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01.8万港元[29] - 2024年6月30日及2023年12月31日,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项下概无未获行使的购股权[30] - 自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权计划采纳日期起直至2024年6月30日,概无公司购股权获授出、行使、注销或失效[31] - 集团收益温和增长2.8%至约16.125亿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15.682亿港元[32] - 集团毛利约1188.2百万港元,毛利率为73.7%,去年上半年分别为1153.0百万港元和73.5%[33] - 公司股东应占集团溢利为10.7百万港元,去年上半年为45.3百万港元;每股基本盈利为1.07港仙,去年上半年为4.51港仙[33] - 2024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68.0百万港元,去年12月31日为328.1百万港元,且无银行借贷[33] - 其他收入及收益降至8.9百万港元,去年上半年为11.4百万港元[34] - 用料成本为424.3百万港元,成本占收益比率降至26.3%,去年上半年分别为415.2百万港元和26.5%[35] - 2024年上半年员工成本为601.0百万港元,员工成本对收益比率为37.3%,去年上半年分别为544.8百万港元和34.7%[36] - 集团使用权资产摊销、租赁及相关开支为258.0百万港元,租赁相关开支占收益比率为16.0%,去年上半年分别为242.4百万港元和15.5%[37] - 其他经营开支(撇除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使用权资产减值)为219.2百万港元,对收益比率由去年14.3%降至13.6%,去年上半年为224.6百万港元[38] - 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使用权资产减值亏损从去年1180万港元升至1840万港元[39] - 2024年中期股息为每股2.50港仙,2023年同期为每股3.40港仙,股息单预计于2024年10月22日或之前寄发[51] - 为确定中期股息资格,公司于2024年10月4日至10月8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过户文件须于10月3日下午4时30分前递交[52] - 2024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2.68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3.281亿港元[53]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总额约为5.068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5.662亿港元[53]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总额约为7.752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8.003亿港元[53]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比率约为0.7倍,2023年12月31日约为0.7倍[53] - 剔除租赁负债及合约负债后,2024年6月30日流动净资产约为1.478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124亿港元[53] - 剔除租赁负债及合约负债后,2024年6月30日经调整流动比率约为1.4倍,2023年12月31日约为1.6倍[53]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并无计息银行借款,2023年12月31日也无[5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未使用金融工具作对冲[53]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率为58.1%,2023年12月31日为55.9%[54]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因银行担保产生或然负债约590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5400万港元[56]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质押资产总账面净值约2.105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181亿港元[5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无附属公司等重大收购及出售等事项[58] - 2024年6月30日,集团雇员约6200名,2023年12月31日约为6300名[59] - 2024年6月30日,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无尚未行使购股权,自上市至该日,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权计划无购股权获授出[6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61] 地区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香港及澳门、中国内地向外部客户销售收益分别为14.30721亿港元、1.81767亿港元,2023年分别为13.12725亿港元、2.55468亿港元[13] - 2024年香港及澳门、中国内地分部间销售收益分别为0、5173.7万港元,2023年分别为0、3981.8万港元[13] - 2024年香港及澳门、中国内地分部收益总额分别为14.30721亿港元、2.33504亿港元,2023年分别为13.12725亿港元、2.95286亿港元[1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香港及澳门、中国内地分部资产分别为17.75278亿港元、4.02423亿港元,2023年分别为18.10972亿港元、4.11404亿港元[1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香港及澳门、中国内地分部负债分别为12.87236亿港元、2.48661亿港元,2023年分别为13.40264亿港元、2.35612亿港元[1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资产总额为24.81081亿港元,2023年为25.81624亿港元[1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负债总额为15.64702亿港元,2023年为15.97072亿港元[14] 业务类型收益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餐厅营运收益为15.70345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15.29336亿港元[15] - 2024年上半年销售食品收益为4214.3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3885.7万港元[15] 品牌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太兴”收益同比增长4.0%至6.054亿港元,占总收益37.5% [42] - “敏华冰厅”收益达4.389亿港元,同比增长0.9%,占总收益27.2% [42] - “茶木”收益为1.848亿港元,同比增长10.5%,占集团总收益11.5% [43] - 「亞參雞飯」收益约1.183亿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1.234亿港元[44] 市场及运营相关数据 - 今年第二季香港食肆总收益价值临时估计为269亿港元,按年下跌2.1% [40] - 回顾期间香港平均同店销售增长约2.4% [40] - 2024年6月30日,集团餐厅网络有210间分店,较2023年12月31日的211间减少1间,其中167间位于港澳,43间位于内地,内地有23间位于大湾区 [41] 品牌活动及发展 - 「太興集團App」自2023年年中上架以来积累约21万名会员[45] - 「Tommy Yummy」今年6月于元朗YOHO开设分店[45] - 「Bingle Bingle」今年3月开设第二间分店[45] - 「太興」将以35周年为主题开展线上与线下广告及促销活动[47] 社会责任与荣誉 - 集团企业义工队与9间社福机构携手合作举办11个社区及筹款项目[46] - 集团获香港商业专业评审中心颁发「2024年卓越商评环保企业奖」[46] - 集团连续十年获雇员再培训局颁发「人才企业」嘉许,2023年升格为「Super MD」[46] - 集团连续第二年获雇员再培训局颁发「ERB杰出雇主奖」[46] - 集团成为首间获香港吸烟与健康委员会颁发「香港无烟领先企业大奖」金奖的餐饮企业[46] 财务审核与合规 - 审核委员会和外聘核数师已审阅集团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财务资料[6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适用条文[6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董事确认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规定准则[65] 税务相关 - 香港利得税按16.5%税率计提,符合两级制的附属公司首200万港元按8.25%税率计算[23]
太兴集团(06811)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19 18:33
公司业绩 - 2023年公司收入为3,211,993千港元,比2022年增长20.1%[5] - 公司毛利率为73.8%,比去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5] - 公司本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93,836千港元,去年为43,153千港元[5] - 每股基本盈利为9.33港仙,去年为每股亏损4.30港仙[5] - 建议每股末期股息为3.50港仙,比去年增长40%[5] - 2023年全年业绩表现稳健,收入逐步接近疫情前水平,税前利润接近2019年水平[13] - 成本压力来自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涨,集团采取措施降本增效,毛利率保持在70%以上[13] - 集团通过优化餐厅网络和集中采购等策略降低用料成本,进一步提高毛利率[14] 餐厅网络和品牌 - 公司在香港拥有165家餐厅,中国内地有45家餐厅,澳门有1家餐厅[5] - 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拥有210家自营餐厅和1家特许经营餐厅[6] - 太興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在2023年12月31日的餐厅网络中,香港有165家餐厅,中国内地有45家餐厅,澳门有1家餐厅[8] - 太興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的餐厅品牌收入分布中,Men Wah 敏華品牌占比最高为27.8%[8] - 餐厅数量按品牌分布为80家,按地区分布为香港219家,中国内地26家,澳门20家,台湾10家[9] - 餐厅營運收益分佈中,香港、澳门和台湾堂食收入占比40%,外卖收入占比60%[9]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制定了战略布局,追求可持续发展,通过多品牌业务模式拓展市场,以适应和应对餐饮市场的挑战[25] - 公司致力于为顾客提供独特的餐饮体验,通过多品牌策略吸引年轻消费者,计划在旅游业复苏的情况下在机场、边境和旅游景点寻找新店铺[27] - 公司将继续关注大湾区市场,了解消费者需求,强化各品牌影响力,利用电子平台进行品牌推广,与其他产业合作拓展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29] - 公司将可持续发展融入核心战略,减少塑料使用,优先选择ESG表现优秀的供应商,重视员工个人发展和成长,追求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领域的平衡发展[31] 财务状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本集团没有银行借款,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28.1百万港元[47] - 本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流动比率约为0.7倍,较2022年持平[107] - 经调整后,2023年12月31日本集团的调整后流动资产约为2.124亿港元,调整后流动比率约为1.6倍[107] - 本集团于2023年12月31日没有任何计息银行借款,也没有用于对冲目的的金融工具[110] - 2023年12月31日,本集团的资产负债比率为55.9%,较2022年略有下降[111]
太兴集团(06811)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0 20:29
公司业绩 - 公司二零二三年收入增长约20.1%至3,212.0百万港元[1] - 公司股东应占利润为93.8百万港元,成功转亏为盈[2] - 公司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328.1百万港元,且没有任何银行借款[3] - 公司建议末期股息每股3.50港仙,特别股息每股3.50港仙,总建议股息每股10.40港仙[5] - 公司员工成本为1,133,596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约19.3%[6] 财务状况 - 公司非流动资产总值在二零二三年达到2,015,454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有所增长[8] - 公司流动资产总值在二零二三年达到566,170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略有增长[8] - 公司非流动负债中租赁负债在二零二三年达到753,921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有所增长[9] 业务情况 - 公司主要从事餐厅运营管理和食品销售业务[10] - 公司于二零一九年六月十三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11] - 公司于二零二三年向外部客户销售收入为2,723,043千港元,同比增长24.2%[32] 发展策略 - 公司将继续加大对数字化和自动化的应用及投入,以提升營運效率[72] - 公司计划推出多个主题推广和不同类型电子优惠券,优化现有功能,打造全方位、多元化餐饮服务平台[72] - 公司将继续研究引入新科技,提高工作效率及準確度,优化整体业务流程[72]
太兴集团(06811)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9 18:13
公司业绩 - 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1,568,193千港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8%[4] - 公司在香港、澳门及台湾市场的收入为1,312,725千港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5.5%[4] - 公司在中国内地市场的收入为255,468千港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4] - 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公司在中国内地拥有1158家自营餐厅,香港地区拥有207家自营餐厅[5] - 敏华冰厅在收益分布中占比26.6%,为公司最大的品牌收益来源[5] - 本集团收益增加约28.8%至1,568.2百万港元[10] - 毛利约1,153.0百万港元,毛利率为73.5%[10] - 本集团于二零二三年上半年股东应占溢利为45.3百万港元,每股基本盈利为4.51港仙[10] - 本集团于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无银行借贷,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19.0百万港元[11] 市场趋势 - 随着2019冠状病毒疫情的消退,香港和中国内地的餐饮市场逐步回暖,市民外出用餐的常态逐渐恢复[8] - 随着堂食业务回升,本集团的收益也稳步上扬,期内录得同店销售增长24.2%[20] - 本集团加速拓展在旅游热点的布局,早著先机,於回顧期間加速拓展在旅遊熱點的佈局[31] - 本集团已密鑼緊鼓整合中國內地的分店網絡,逐步把業務重心转移往大灣區[32]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本集团首個綜合流動應用程式「小火伴」已於今年七月正式上架,集外賣自取、外賣速遞、網上商店及電子禮券四大功能於一身[34] - 本集团與電子購物平台合辦直播,推銷合共7個品牌的產品,由於銷情理想,未來將安排更多貨品於電商平台上架[35] - 本集团在中國內地也在抖音、小紅書等熱門社交媒體加強推廣旗下品牌,並舉辦電影、酒店相關的聯營活動[35] - 本集团深明數碼科技已成為餐飲業發展的大方向,有助挖掘品牌的潛在價值[34] 并购和市场扩张 - 本集团加速拓展在旅游热点的布局,早著先机,於回顧期間加速拓展在旅遊熱點的佈局[31] - 本集团已密鑼緊鼓整合中國內地的分店網絡,逐步把業務重心转移往大灣區[32] - 上市籌集的額外資金将用于实施未来扩张计划[37] 其他新策略 - 太兴集团与8家社福机构合作,向社区孩童、长者及基层家庭送出自家品牌产品[29] - 太兴集团引入节能设备,降低能源消耗,主席陈永安先生获得福布斯中国选为“2023大湾区ESG企业家30”之一[30] - 本集团有信心克服未來各種挑战,並抓緊復甦商機,穩步推進本集團發展,為股東創造更理想、更長遠的價值[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