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集团(08422)

搜索文档
WT集团(08422) - 2024 Q1 - 季度财报
2023-11-13 18:3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收益为7,11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4,795千港元[3][1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毛利为4,34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918千港元[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除税前溢利为4,920千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1,065千港元[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期内拥有人应占溢利为4,294千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1,065千港元[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每股盈利为0.36港仙,2022年同期每股亏损0.88港仙[3] - 2023年7月1日至9月30日,公司全面收益总额为4,294千港元,2022年同期全面亏损总额为1,065千港元[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计40,83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8,683千港元[4] - 2023年其他收入中的杂项收入为89千港元,2022年政府补助为52千港元[15]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三个月,集团总收益分别约为710万港元和1480万港元,收益减少因2023年承接建筑项目数量下降[24]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三个月,集团毛利分别约为430万港元和90万港元,增加约340万港元[25]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三个月,行政开支分别约为220万港元和200万港元,无重大变动[26] - 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约为430万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约110万港元,溢利因应收账款及合约资产预期信贷亏损拨备拨回约270万港元[23][27] - 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三个月,香港利得税按16.5%税率计提拨备,所得税开支为62.6万港元,2022年无[17][18]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三个月,每股基本盈利分别为0.36港仙和亏损0.88港仙,用于计算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12亿股[20]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三个月,服务成本确认的建筑成本分别为277.7万港元和1387.7万港元[16]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三个月,雇员福利开支分别为221.1万港元和240.1万港元[16]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17年7月11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同年12月28日股份于联交所GEM上市[5][7]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主要在香港从事专门工程及一般建筑工程业务[6] 股息政策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三个月派付股息,2022年也无[2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董事会不建议派付股息(2022年:无)[38] 业务承接情况 - 自2023年5月起至报告日期,集团获授三个建筑项目,合约总额约为1.23亿港元[28] 股权结构 - 2023年9月30日,甘健斌、王美珍、陳倩華、余達志四位董事各持有100万股购股权,各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的0.83%[29] - 2023年9月30日,趙雪梅持有899.9万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的7.49%[32] 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的行为[34] 企业管治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及报告日期,公司除未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第A.2.1条外,已遵守其他适用守则条文[35] - 叶亶女士2023年10月13日辞任后,董事会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少于GEM上市规则规定最低人数,审核委员会成员人数也少于规定最低人数[36] - 公司正努力在2023年10月13日起三个月内填补董事会和审核委员会空缺[3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全体董事遵守规定交易准则及证券交易操守守则[37] 购股计划情况 - 公司2017年12月1日采纳购股计划,有效期10年[3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董事尚未行使购股数共400万股,雇员尚未行使购股数共600万股,每股行使价均为0.56港元[40] 审核委员会情况 - 审核委员会按GEM上市规则第5.28及5.29条成立,有书面职权范围[41] - 审核委员会目前包括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余达志任主席[41] - 审核委员会主要职责为审阅财务资料等相关事项[41] - 集团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及报告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41] - 审核委员会认为集团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符合适用会计准则[41] 报告编制及披露情况 - 本季度报告遵照GEM上市规则规定编制并已充分披露[41] - 本报告将自公布日期起最少一连七天载于GEM网站及公司网站[42] 董事会成员情况 - 报告日期,执行董事包括甘健斌和王美珍,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陈倩华和余达志[41]
WT集团(08422) - 2024 Q1 - 季度业绩
2023-11-13 18:31
2023年第三季度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第三季度收益为711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4795千港元[15] - 2023年第三季度服务成本为277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3877千港元[15] - 2023年第三季度毛利为434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918千港元[15] - 2023年第三季度除税前溢利为4920千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1065千港元[15] - 2023年第三季度所得税为62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0[15] - 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4294千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1065千港元[15] - 2023年第三季度每股盈利为0.36港仙,2022年同期亏损0.88港仙[15] - 2023年9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总计为40839千港元,2022年9月30日为58683千港元[16] - 截至2022年及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总收益分别约为1480万港元及710万港元,收益减少因2023年同期承接建筑项目数量下降[51] - 截至2022年及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毛利分别约为90万港元及430万港元,增加约340万港元[52] - 截至2022年及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行政开支分别约为200万港元及220万港元,无重大变动[5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录得纯利约430万港元,2022年同期净亏损约110万港元,溢利因预期信贷亏损拨备拨回约270万港元[5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香港利得税按16.5%税率计提拨备,2022年无[37] - 公司拥有人应占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约430万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及全面亏损总额约110万港元[54] - 每股基本盈利/(亏损)分别为0.36港仙(2023年)及 - 0.88港仙(2022年),用于计算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120000千股[45][46] - 各期间无潜在摊薄普通股,每股摊薄盈利/(亏损)等于每股基本亏损[47]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派付股息,2022年也无[4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董事会不建议派付股息(2022年:无)[75]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于2017年7月11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17] - 2017年12月28日,公司股份于联交所GEM上市[17] - 公司2017年12月1日采纳购股计划,有效期10年[76] 建筑业务项目情况 - 自2023年5月起至报告日期,公司获授三个建筑项目,合约总额约1.23亿港元[56] 股权持有情况 - 2023年9月30日,甘健斌、王美珍、陳倩華、余達志四位董事各持有100万股购股权,占已发行股本约0.83%[61] - 2023年9月30日,赵雪梅持有899.9万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7.49%[65] 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68] 企业管治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及报告日期,公司除偏离企业管治守则条文第A.2.1条外,已遵守所有适用守则条文[69] - 叶亶女士2023年10月13日辞任后,董事会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少于GEM上市规则第5.05条规定,审核委员会成员人数少于GEM上市规则第5.28条规定[72] - 公司正努力物色人选,在2023年10月13日起三个月内填补空缺[7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全体董事遵守证券交易规定准则及操守守则[74] 审核委员会情况 - 审核委员会按GEM上市规则成立,目前有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余達志任主席[78] - 审核委员会主要职责为审阅财务资料等相关内容[79] - 审核委员会审阅集团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及报告[80] - 审核委员会认为集团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符合适用会计准则[80] 报告编制及披露情况 - 本季度报告遵照GEM上市规则规定编制并已充分披露[80] - 本报告自公布日期起最少一连七天载于GEM网站及公司网站[83] 董事会成员情况 - 报告日期执行董事包括甘健斌先生及王美珍女士[82] - 报告日期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陈倩华女士及余达志先生[82]
WT集团(08422) - 2023 - 年度财报
2023-09-29 20:0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2年和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总收益分别约为6530万港元和3740万港元,收益减少因2023年承接的合约价值较大项目数量减少[9][10] - 2022年和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公司分别录得毛利约820万港元及毛亏约310万港元,毛利率及(毛亏损率)分别约为12.6%及8.3%,2023年整体毛利率下降[11] - 2022年和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公司行政开支分别约为1280万港元及1130万港元,2023年减少因上一年度一次性确认股份支付开支约310万港元[12] - 2022年和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公司亏损及全面亏损总额分别约为890万港元及2320万港元,2023年净亏损因毛亏及预期信贷亏损拨备[9][14] - 2023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约3330万港元(2022年:3070万港元),受限制现金结余约330万港元(2022年:70万港元)[17] - 2023年6月30日流动比率约为7.1倍(2022年:7.2倍)[17] - 2023年6月30日资产负债比率约0.9%(2022年:1.8%)[18]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抵押存放于保险公司的按金约330万港元(2022年:70万港元)[19]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无资本承担(2022年:无)[24]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无重大投资,截至该日止年度无附属公司及联属公司的重大收购及出售[25]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就保险公司出具的约330万港元(2022年:70万港元)履约保证提供担保[26]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共雇用26名雇员(2022年:26名),截至该日止年度员工成本约为920万港元(2022年:约1260万港元)[28] - 董事不建议宣派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2022年:无)[3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公司应付长青的审核服务费用约为0.45百万港元[66] - 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最大客户收益占总收益约41.2%(2022年:25.9%),五大客户收益占约89.2%(2022年:76.4%)[114] - 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向最大供应商采购占总采购额约14.2%(2022年:19.9%),向五大供应商采购占约47.4%(2022年:86.5%)[114] - 2023年收益为37,420千港元,2022年为65,331千港元[163] - 2023年销售成本为40,527千港元,2022年为57,124千港元[163] - 2023年毛亏3,107千港元,2022年毛利8,207千港元[163] - 2023年除税前亏损23,203千港元,2022年为8,948千港元[163] - 2023年基本每股亏损19.3港仙,2022年为8.0港仙[163] - 2023年非流动资产为741千港元,2022年为718千港元[166] - 2023年流动资产为41,795千港元,2022年为68,912千港元[166] - 2023年流动负债为5,884千港元,2022年为9,558千港元[166] - 2023年资产净值为36,545千港元,2022年为59,748千港元[168] - 2023年总权益为36,545千港元,2022年为59,748千港元[168] - 2023年除税前亏损23,203千港元,2022年为8,948千港元[172] - 2023年经营活动所得净现金为3,486千港元,2022年为 - 24,489千港元[172] - 2023年投资活动所用净现金为235千港元,2022年为1,676千港元[172] - 2023年融资活动所用净现金为670千港元,2022年所得净现金为7,428千港元[172] - 2023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2,581千港元,2022年减少18,737千港元[172] - 2023年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0,710千港元,年终为33,291千港元;2022年初为49,447千港元,年终为30,710千港元[172] 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自2023年5月起至报告日期,公司获授三个建筑项目,合约总额约为1.23亿港元[9] - 公司主要在香港以承建商身份提供专门工程及一般建筑工程,专门工程包括地基及地盘平整等,一般建筑工程包括上盖结构建筑等[9] - 公司主营投资控股,集团在香港提供专门工程及一般建筑工程,年内业务性质无重大变动[8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集团就合约工程确认的收益约为3742万港元[149]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总额约为829.7万港元,计提预期信贷亏损拨备约为829.7万港元[152] - 2023年6月30日,合约资产总额约为938万港元,计提预期信贷亏损拨备约为429.3万港元[152] - 应收贸易账款及合约资产结余占集团总资产约12%[152] 公司业务目标与策略 - 公司预期营商环境挑战重重、竞争激烈,香港物业市场下滑增加经营风险,但长期持审慎乐观态度[15] - 公司业务目标及策略为扩大市场份额、竞争更多项目,坚持审慎理财原则确保可持续增长及资本充足[15] - 董事考虑其他投资机会扩大收入来源,同时注意相关风险为股东带来最佳回报[16] 公司治理结构 - 董事会成员包括2名执行董事(甘健斌先生、王美珍女士)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陈倩华女士、叶亶女士、余达志先生),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占董事会超三分之一[44] - 各执行董事与公司订立为期三年的服务协议,各独立非执行董事与公司订立为期一年的委任函[48] - 根据公司组织章程细则,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上,三分之一的在任董事应轮值退任,每名董事须最少每三年在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一次[48] - 获董事会委任填补临时空缺的董事任期至首次股东大会,获委任加入现有董事会的董事任期至下届股东周年大会[49] - 公司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报告期内董事会包括2名女董事[50] - 公司于2017年12月1日成立审核、提名、薪酬委员会,审核和提名委员会职权范围于2018年12月31日修订[55][59][61] - 审核委员会成员为余达志(主席)、陈倩华、叶亶(2022年8月30日获委任),均为独立非执行董事[56] - 提名委员会成员为陈倩华(主席)、甘健斌、叶亶(2022年8月30日获委任)、余达志[60] - 薪酬委员会成员为陈倩华(主席)、甘健斌、叶亶(2022年8月30日获委任)、余达志[62] - 董事会每年最少举行四次会议,约每季一次,必要时会举行其他会议[63] - 已向全体董事提供外部核数师会计准则变动简报和GEM上市规则修订更新资料培训[53] - 公司采纳GEM上市规则第5.48条至5.67条作为董事证券交易操守守则,报告期内董事均遵守[54] - 审核委员会职责包括外聘核数师相关事宜、财务报表及监控系统等审核[57] - 提名委员会职责包括检讨董事会架构等、物色董事人选、评估独立性并提建议[59] - 薪酬委员会职责包括制定薪酬政策、检讨薪酬待遇及股份计划事宜并提建议[61][62] - 甘健斌、王美珍、陳倩華、余達志出席董事會會議的比例均為100%(5/5),葉亶出席比例為100%(4/4)[64] - 股东特别大会可由董事会按持有不少于公司缴足股本十分之一的股东所提出的呈请召开[70] - 公司无企业管治委员会,董事会履行企业管治职能[69] - 公司已委任李伟志为公司秘书,甘健斌为合规主任[67][68] - 公司采纳股东沟通政策,设立多个途径与股东沟通[72][73] - 公司维持有效的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系统,董事会最少每年审阅其有效性[75] - 公司成立风险管理程序,包括识别、评估和舒缓风险[76][77] - 公司无内部审核部门,董事信纳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措施有效[76] - 所有董事有责任确保公司各财政年度的综合财务报表符合要求[65] - 公司于2019年8月1日采纳股息政策,董事会决定派付股息时需考虑公司财务表现等多因素[78][82] - 股东于2022年12月29日批准修订组织章程文件[81] 购股权计划 - 截至报告日期公司已根据购股计划向董事及雇员授出1000万份购股权[28] - 公司于2017年12月1日有条件采纳购股权计划,有效期十年[97] - 购股权计划旨在吸引及挽留人员、提供奖励和推动业务发展[97] - 因行使购股权可发行股份数目上限合共不得超出已发行股份的10%,可能发行的股份总数不得超过批准更新上限当日已发行股份的10%,尚未行使的全部购股可能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已发行股份的30%[99] - 截至授出日期止12个月内,参与者行使购股权发行及将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已发行股份的1%,额外授出超上限需股东另行批准[100] - 购股计划有效期为采纳日期起十年,可提前终止[101] - 授出购股要约接纳期限为作出要约起七日内,承授人接纳时需支付1.0港元[102] - 承授人行使购股期限不得超授出日期起十年[103] - 2023年6月30日,董事及雇员未行使购股数分别为4000000股和6000000股,行使价均为0.56港元[106] - 2021年10月8日授出购股公平值约为3115000港元,已作为开支于2022年6月30日止年度损益中扣除[107] - 2022年7月1日及2023年6月30日,可供授出购股数均为12000000份,所有购股行使时可发行股份总数为100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约8.3%[109] 其他信息 - 公司2023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将于2023年9月29日刊出[8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无不符合法律法规事件对集团业务构成重大影响[89] - 董事不建议派付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2022年:无)[91] - 集团业务经营涉及收益依赖中标、成本估算、依赖分包商等风险[95] - 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符合GEM上市规则所载独立指引[9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公司与五大供应商及分包商无重大纠纷[118] - 甘健斌、王美珍及余达志将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退任并可膺选连任[122] - 余达志在不超7家上市公司担任董事,能履行独立董事职责[122] - 公司在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为董事及高级职员安排责任保险[123] - 拟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重选连任的董事无不可一年内免付赔偿终止的未到期服务合约[124] - 薪酬100万港元或以下的高级管理人员有3人,100.0001万至200万港元的有1人,200万港元以上的为0人[127] - 雇员薪酬含固定和可变部分,计及经验、职责等因素[128] - 薪酬委员会至少每年开会讨论薪酬事宜并检讨薪酬政策[128]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无有关全部或主要业务的管理及行政合约[12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公司或附属公司无使董事或主要行政人员认购证券获利益的安排[13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甘健斌、王美珍、陳倩華、余達志四位董事各持有非上市購股權100万股,各佔公司已發行股本總額0.83%[13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股東趙雪梅持有公司股份899.9万股,佔公司已發行股本總額7.49%[13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及直至报告日期,公司维持GEM上市规则规定的最低公眾持股量[136] - 2020年7月9日罗兵咸永道辞任公司核数师,同日公司委任国卫为核数师;2022年7月12日国卫辞任,同日公司委任长青为核数师[13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及直至报告日期,公司董事或控股股東等业务与集团业务无利益冲突[13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行为[139] - 公司采纳GEM上市规则第5.48至5.67条作为董事证券交易操守守则,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董事遵守相关守则[14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经长青(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计,公司将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提呈决议案重新委任其为核数师[142] - 核数师认为公司综合财务报表根据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准则真实反映财务状况、表现及现金流量,并遵照香港《公司条例》披露规定[145] - 核数师识别的关键审计事项为建筑工程的收益确认和应收贸易账款及合约资产的预期信贷亏损拨备[147] -
WT集团(08422) - 2023 - 年度业绩
2023-09-29 20:01
财务业绩公布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经审核综合财务业绩公布[33] - 报告期为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64] 业务范围 - 公司主要在香港以承建商身份提供专门工程及一般建筑工程[34] - 公司主营投资控股,集团通过附属公司在香港提供专门工程及一般建筑工程,截至2023年6月30日业务性质无重大变动[138] 收益情况 - 公司收益从2022年6月30日止年度的6530万港元减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的约3740万港元[35][37] - 收益减少因2023年承接的合约价值较大项目数量减少[3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来自最大客户的收益占集团总收益约41.2%(2022年:25.9%),来自五大客户的收益占集团总收益约89.2%(2022年:76.4%)[179] 毛利与亏损情况 - 公司2022年录得毛利约820万港元,2023年录得毛亏约310万港元[35][38] - 公司2022年及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亏损及全面亏损总额分别约为890万港元及2320万港元[35] - 2023年录得净亏损主要因毛亏及预期信贷亏损拨备[35] - 2022年及2023年公司毛利率及(毛亏损率)分别约为12.6%及 - 8.3%[38] - 2023年所承接项目整体毛利率较2022年下降[38] - 2022年和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亏损及全面亏损总额分别约为890万港元及2320万港元,2023年净亏损因毛亏及预期信贷亏损拨备[40] 新获项目情况 - 自2023年5月起至报告日期,公司获授三个建筑项目,合约总额约1.23亿港元[36] 行政开支情况 - 2022年和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行政开支分别约为1280万港元及1130万港元,2023年减少主要因上一年度一次性确认股份支付开支约310万港元[39] 现金及财务比率情况 - 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银行结余约3330万港元(2022年:3070万港元),受限制现金结余约330万港元(2022年:70万港元),流动比率约为7.1倍(2022年:7.2倍)[43] - 2023年6月30日资产负债比率约0.9%(2022年:1.8%)[44] 抵押及或然负债情况 - 2023年6月30日抵押存放于保险公司按金约330万港元(2022年:70万港元)作履约保证抵押品[45] - 2023年6月30日就保险公司出具约330万港元(2022年:70万港元)履约保证提供担保,有或然负债[51] 员工情况 - 2023年6月30日公司雇员26名(2022年:26名),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员工成本约920万港元(2022年:约1260万港元)[52] 购股计划情况 - 集团已根据购股计划向董事及雇员授出1000万份购股权[53] - 自2017年12月1日购股权计划采纳日期起,因行使所有购股计划授出的购股权可发行股份上限,合共不得超出已发行股份的10%;经股东批准更新上限后,可能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批准当日已发行股份的10%;尚未行使购股计划授出的购股股权可能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已发行股份的30%[155] - 截至授出日期止12个月内,因参与者行使购股计划授出购股发行及将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已发行股份的1%,额外授出超该上限须经股东另行批准[156] - 授出购股股权要约须在作出要约日期起7日内接纳,承授人接纳时需支付1.0港元[158] - 承授人行使购股股权期限不得超授出日期起10年,并受提前终止条文规限[159] - 2021年10月8日授出的购股股权,董事甘健斌、王美珍、陈倩华、余达志各有1000000份尚未行使,行使价0.56港元;雇员有6000000份尚未行使,行使价0.56港元[163][164][165][166][167][168] - 2022年4月12日起,每十股每股面值港币0.01元股份合为一股每股面值港币0.1元合并股份,购股计划下尚未行使购股股权行使价及数目相应调整[169] - 2021年10月8日授出的每份购股股权公平值为0.031港元,每股股份股价0.056港元,行使价0.056港元,股份合并后行使价0.560港元[170] - 2021年10月8日授出购股股权预期波幅为185.51%,购股期限2年,无风险利率0.165%,预期股息率0%[170] - 2021年10月8日授出的购股权公平值约为311.5万港元,已作为股份支付开支于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年度的损益中扣除[172] - 2022年7月1日及2023年6月30日,根据购股权计划可供授出的购股权数目均为1200万份[173] - 年报日期,购股计划项下所有购股权获行使时可供发行的股份总数为1000万股,相当于公司已发行股本约8.3%[174] 股息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宣派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末期股息(2022年:无)[54]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董事不建议派付末期股息(2022年:无)[146] - 公司于2019年8月1日采纳股息政策,董事会决定派付股息时需考虑公司财务表现、保留盈利、营运资金等多因素[131] 资本承担及投资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无资本承担(2022年:无),无重大投资,无附属公司及联属公司重大收购及出售[49][50] 企业管治情况 - 公司企业管治常规除偏离企业管治守则条文第A.2.1条外,均符合守则[67][68] - 董事会管理与日常业务管理均主要由甘健斌负责,此情况偏离企业管治守则条文第A.2.1条[67][78] 董事会成员情况 - 报告期内董事会成员包括执行董事甘健斌、王美珍,独立非执行董事陈倩华、叶亶、余达志[70][71][7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董事之间并无重大关系[73] - 报告期内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占董事会超过三分之一,符合GEM上市规则规定[74] - 公司已接获各独立非执行董事有关其独立性的书面确认,认为全体均为独立人士[77] - 王美珍于2021年7月28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有逾25年建筑及电力工程行业经验[59] - 陈倩华于2021年7月28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有会计及审计行业经验[60] - 叶亶于2022年8月30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有10年楼宇设计及建筑行业管理和工作经验[61] - 执行董事服务协议为期三年,独立非执行董事委任函为期一年[80][81] - 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上,三分之一的在任董事应轮值退任,每名董事须最少每三年退任一次[84] - 报告期内董事会包括两名女董事[87] 委员会情况 - 公司于2017年12月1日成立审核委员会,职权范围于2018年12月31日修订[93] - 审核委员会主要职务包括外聘核数师相关事宜、财务报表及监控系统等审核[94][95][96][97] - 报告期及直至报告日期,审核委员会由余达志先生(主席)、陈倩华女士、叶亶女士(2022年8月30日获委任)组成[98] - 公司于2017年12月1日成立提名委员会,职权范围于2018年12月31日修订[101] - 提名委员会主要职责包括检讨董事会架构等及提出董事委任和续聘建议[102] - 公司于2017年12月1日成立薪酬委员会[106] - 叶亶女士于2022年8月30日获委任为提名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成员[104][108] 会议情况 - 董事会每年最少举行四次会议,约每季一次[110] - 甘健斌先生出席审核委员会会议5/5、薪酬委员会会议2/2、董事会会议2/2、股东大会1/1[111] - 陈倩华女士出席提名委员会会议4/4、薪酬委员会会议2/2、董事会会议2/2、股东大会1/1[111] 核数师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公司应付长青的审核服务费约为0.45百万港元[116] - 国卫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自2022年7月12日起辞任公司核数师,同日公司委聘长青(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为核数师[116] 股东特别大会情况 - 股东特别大会可由董事会按持有不少于公司缴足股本十分之一的股东所提出的呈请召开[123] 公司秘书及合规主任情况 - 公司已委任李伟志先生为公司秘书,李先生于2013年1月获认可为香港会计师公会会员[119] - 甘健斌先生为公司合规主任[120] 组织章程文件情况 - 股东于2022年12月29号举行的股东大会上批准修订组织章程文件[136]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情况 - 公司2023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将于2023年9月29日刊发[140] 合规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无不符合法律法规事件对集团业务构成重大影响[141] 股东沟通情况 - 公司已采纳股东沟通政策,通过企业通讯、定期公布、网站、股东大会等途径与股东沟通[124] 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情况 - 集团维持有效的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系统,董事会最少每年对其有效性进行审阅[126][127] - 集团风险管理程序包括识别风险、风险评估、舒缓风险,风险辨别及评估每年进行或更新[127][128] - 集团业务经营涉及风险,收益取决于项目中标或报价,成本估算不准确或项目延迟可能致成本超支或亏损[143][144] 供应商采购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集团向最大供应商采购占集团总采购额约14.2%(2022年:19.9%),向五大供应商采购占集团总采购额约47.4%(2022年:86.5%)[180] 可供分派储备情况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无可供分派的储备(2022年:无)[178] 董事退任及连任情况 - 甘健斌先生、王美珍女士及余达志先生将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并符合资格膺选连任[191] 余达志任职情况 - 余达志先生在不超7家上市公司(包括公司在内)担任董事[194] 董事及高级职员保险情况 - 公司于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就集团董事及高级职员安排了合适的董事及高级职员责任保险[195] 董事服务合约情况 - 拟于应届股东周年大会重选连任的董事无与公司及/或其附属公司订立公司不可于一年内免付赔偿(法定赔偿除外)终止的未到期服务合约[196] 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情况 - 公司董事及集团五名最高薪酬人士薪酬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1及12[19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100万港元或以下薪酬的高级管理人员有3人[19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100.0001万港元至200万港元薪酬的高级管理人员有1人[19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200万港元以上薪酬的高级管理人员为0人[198] 雇员薪酬情况 - 公司雇员薪酬主要包括固定部分与可变部分,计及雇员经验等因素[199] 退休福利计划情况 - 除强制性公积金计划条例供款外,集团无其他退休福利计划[200] - 退休福利计划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4[200]
WT集团(08422) - 2023 Q3 - 季度财报
2023-05-15 20:2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收益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收益为31,679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40,452千港元下降21.69%[3][11] - 截至2022年及2023年3月31日止九個月,公司總收益分別約4050萬港元及3170萬港元,收益減少因建築項目數量減少[2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服务成本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服务成本为35,532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8,055千港元下降6.63%[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毛利/毛亏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毛亏为3,853千港元,而2022年同期毛利为2,397千港元[3] - 截至2022年及2023年3月31日止九個月,公司分別錄得毛利約240萬港元及毛虧約390萬港元,毛利率及毛虧率分別約為5.9%及12.2%[2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其他收入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其他收入为277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1千港元增长2418.18%[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行政开支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行政开支为4,062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0,596千港元下降61.66%[3] - 截至2022年及2023年3月31日止九個月,行政開支分別約為1060萬港元及410萬港元,2023年減少因無一次性以股份為基礎之付款開支[2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预期信贷亏损拨备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应收贸易款项及合约资产的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961千港元,2022年同期无此项[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融资成本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融资成本为27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8千港元下降3.57%[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除所得税前亏损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除所得税前亏损为8,626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8,216千港元增长4.99%[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期内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及全面亏损总额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期内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及全面亏损总额为8,626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8,216千港元增长4.99%[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净亏损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九個月,公司淨虧損約860萬港元,2022年同期淨虧損約820萬港元[1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股本及储备情况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股本为12,000千港元,股份溢价为42,991千港元,其他储备为10,100千港元,购股权储备为3,115千港元,保留盈利(累计亏损)为 - 17,084千港元,总计为51,122千港元[4] 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建筑成本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個月,建築成本13903千港元,2022年同期為10630千港元[13] 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雇员福利开支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九個月,僱員福利開支6804千港元,2022年同期為9960千港元[13] 股权相关 - 董事购股权及持股情况 - 2023年3月31日,甘健斌、王美珍、陳倩華、余達志四位董事實益擁有公司購股權各100萬,持股百分比均為8.33%[25] - 截至2023年3月31日,董事甘健斌、王美珍、陈倩华、余达志分别有1,000,000份尚未行使购股權,行使价0.56港元;雇员有6,000,000份尚未行使购股權,行使价0.56港元[36] 股权相关 - 股东持股情况 - 截至2023年3月31日,赵雪梅持有公司8,999,000股股份,持股百分比为7.49%[28] 税务相关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九個月,公司無應課稅溢利,無計提香港利得稅和海外利得稅[15]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 - 季度数据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個月,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5625千港元,2022年同期為2055千港元[17] 股息相关 - 各期間無潛在攤薄普通股,每股攤薄虧損等於每股基本虧損,董事會不建議派付股息[18]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九個月,董事会不建议派付股息(2022年:无)[34] 证券交易相关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九個月,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30] 购股权计划相关 - 公司于2017年12月1日采纳购股權計劃,有效期10年[35] 董事权益披露相关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董事及主要行政人员无相关权益或淡仓需披露[27] 董事合规相关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九個月,全体董事遵守规定交易准则及证券交易操守守则[33] 企业管治相关 - 公司未委任行政总裁,管理董事会与日常业务管理均由甘健斌负责,偏离企业管治守则第C.2.1条[32] 审核委员会相关 - 审核委员会包括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由余达志担任主席,已审阅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九個月的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及报告[39][40] 报告期后重大事件相关 - 截至报告日期(2023年5月15日),董事会不知悉报告期后有须披露重大事件[38]
WT集团(08422) - 2023 Q3 - 季度业绩
2023-05-15 20:24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於2017年7月11日在開曼群島註冊成立,2017年12月28日股份於聯交所GEM上市[19] - 公司主要在香港從事專門工程及一般建築工程業務[1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九个月)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九個月,公司收益為31,679千港元,2022年同期為40,452千港元[15]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九個月,公司服務成本為35,532千港元,2022年同期為38,055千港元[15]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九個月,公司(毛虧)╱毛利為 - 3,853千港元,2022年同期為2,397千港元[15]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九個月,公司除所得稅前虧損為8,626千港元,2022年同期為8,216千港元[15]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九個月,公司期內本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及全面虧損總額為8,626千港元,2022年同期為8,216千港元[15]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九個月,公司每股虧損(基本及攤薄)為7.2港仙,2022年同期為7.6港仙[15]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九個月,公司總收益約3170萬港元,2022年同期約4050萬港元,收益減少因承接建築項目數量減少[27][39]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九個月,公司毛虧約390萬港元,毛虧率約12.2%;2022年同期毛利約240萬港元,毛利率約5.9%,轉變因項目數量減少及整體毛利率惡化[40]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九個月,公司行政開支約410萬港元,2022年同期約1060萬港元,減少因2022年有一次性以股份為基礎之付款開支310萬港元[41]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九個月,公司淨虧損約860萬港元,2022年同期約820萬港元,淨虧損增加因承接建築項目數量減少[38][42]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九個月,公司僱員福利開支680.4萬港元,2022年同期996萬港元[31] - 2023年前三季度每股虧損7.2港仙,2022年同期7.6港仙[3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個月,公司合約收益1016.8萬港元,2022年同期1160.1萬港元[27]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個月,公司除所得稅前虧損經扣除建築成本1390.3萬港元等項目後達致[31] - 2023年第一季度每股虧損4.7港仙,2022年同期1.7港仙[33] 公司股本及储备情况 - 2023年3月31日,公司股本為12,000千港元,股份溢價為42,991千港元,其他儲備為10,100千港元,購股權儲備為3,115千港元,(累計虧損)為17,084千港元,總計為51,122千港元[18] - 2022年3月31日,公司股本為12,000千港元,股份溢價為42,991千港元,其他儲備為10,100千港元,購股權儲備為3,115千港元,(累計虧損)為7,726千港元,總計為60,480千港元[18] 股息分配情况 - 公司不建議就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九個月派付股息[36]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九个月,董事会不建议派付股息(2022年:无)[57] 公司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行为[52] 购股权计划情况 - 公司于2017年12月1日采纳购股权计划,有效期10年[58]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九个月内,根据购股计划授出的购股权变动后,未行使数量为1000万股的有4人,未行使总数为1000万股[59] 公司董事及持股情况 - 2023年3月31日,甘健斌、王美珍、陳倩華、余達志四位董事各持有100万股公司股份,持股百分比均为8.33%[47] - 2023年3月31日,趙雪梅持有899.9万股公司股份,持股百分比为7.49%[50] - 报告日期为2023年5月15日,执行董事包括甘健斌(主席)及王美珍,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陳倩華、葉亶及余達志[65][66] 审核委员会情况 - 审核委员会包括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由余達志担任主席,其他成员为陳倩華及葉童[61] - 公司已遵守GEM上市规则第5.28条,审核委员会符合相关组成要求[63] - 审核委员会认为,集团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九个月的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符合适用会计准则,报告遵照GEM上市规则规定编制并充分披露[64] 报告相关情况 - 报告将自公布日期起最少连续七天载于GEM网站“最新上市公司公告”页面及公司网站[67] 公司对市场的预期 - 公司預期營商環境挑戰重重、競爭激烈,但長遠對香港建築市場抱樂觀態度[43]
WT集团(08422)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2-13 19:33
收入和利润(同比)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六個月收益為2151.1萬港元,較2021年同期2885.1萬港元下降25.4%[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六個月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期內虧損為300.1萬港元,較2021年同期616.1萬港元改善51.3%[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六個月每股基本及攤薄虧損為2.50港仙,而2021年同期為0.60港仙[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的合约收益为21,511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28,851千港元下降25.5%[17] - 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六個月淨虧損為300萬港元,較2021年同期的620萬港元減少51.6%[40] - 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六個月總收益為2150萬港元,較2021年同期的2890萬港元下降25.6%[41] - 公司每股基本虧損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六個月為2.50港仙,較2021年同期的0.60港仙增加316.7%[26] - 毛损约0.12百万港元,毛利率从4.9%转为毛损率0.5%[42]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从6.2百万港元降至3.0百万港元,减少51.6%[45] 成本和费用(同比)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六個月毛損為11.8萬港元,而2021年同期毛利為142.6萬港元[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的建筑成本为21,629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27,425千港元下降21.1%[2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的雇员福利开支为4,366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7,502千港元下降41.8%[2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的融资成本为20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17千港元增长17.6%[21] - 行政开支从7.6百万港元降至3.8百万港元,减少50%[43] - 雇员福利开支从3.1百万港元降至1.2百万港元,减少61.3%[57] - 公司主要管理層薪酬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六個月為218.6萬港元,較2021年同期的309.0萬港元減少29.3%[38] 其他收入及拨备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的政府补助为78千港元,2021年同期无此项收入[1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的应收贸易账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回831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计提2千港元[20] - 公司未计提香港利得税拨备,因期间无应税溢利[22] 现金流(同比及环比) - 於2022年12月31日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4304.0萬港元,較2022年6月30日3071.0萬港元增長40.2%[4][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六個月經營活動所得淨現金為1273.1萬港元,而2021年同期經營活動所用淨現金為2095.5萬港元[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六個月融資活動所用淨現金為38.8萬港元,而2021年同期融資活動所得淨現金為784.6萬港元[7] - 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於2022年12月31日為4304萬港元,較2022年6月30日的3071萬港元增長40.2%[33] - 银行结余及现金从30.7百万港元增至43.0百万港元,增长40.1%[47] 资产和债务状况(环比) - 於2022年12月31日流動資產淨值為5623.3萬港元,較2022年6月30日5935.4萬港元減少5.3%[4] - 於2022年12月31日應收貿易賬款為1006.0萬港元,較2022年6月30日1874.7萬港元減少46.3%[4] - 於2022年12月31日合約資產為813.9萬港元,較2022年6月30日1743.3萬港元減少53.3%[4] - 公司應收貿易賬款於2022年12月31日為1236.5萬港元,較2022年6月30日的2183.1萬港元減少43.4%[28] - 公司合約資產淨額於2022年12月31日為813.9萬港元,較2022年6月30日的1743.3萬港元減少53.3%[30] - 公司應付貿易賬款及應付工程項目保留金於2022年12月31日為379.1萬港元,較2022年6月30日的640.0萬港元減少40.8%[35] - 公司受限制現金於2022年12月31日為46.8萬港元,較2022年6月30日的74.8萬港元減少37.4%[32] - 抵押存款从0.7百万港元降至0.4百万港元[49] - 受限制现金结余从0.7百万港元降至0.5百万港元[47] - 流动比率从7.2倍提升至9.8倍[47] - 资产负债比率从1.8%降至1.2%[48]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 - 董事会主席甘健斌同时负责管理及日常业务,偏离企业管治守则第C.2.1条[63]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 余达志担任主席[72] - 公司已遵守GEM上市规则第5.28条关于审核委员会组成要求[7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财务数据未经审核但经审核委员会审阅[72] - 中期财务报告按适用会计准则及GEM上市规则编制[72] - 董事会包括两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74] - 甘健斌担任公司主席兼执行董事[73] - 王美珍担任执行董事[74] - 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陈倩华 叶亶和余达志[74] - 中期报告自公布日期起至少七天公布于GEM网站[74] - 报告以英文编制 中文版本如有不一致以英文版为准[75] 股权与购股权计划 - 主要股东赵雪梅实益持有8,999,000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7.49%[60] - 董事甘健斌、王美珍、陈倩华、余达志各持有1,000,000份购股权,行使价为每股0.56港元[69] - 雇员持有6,000,000份购股权,行使价为每股0.56港元[69] - 2021年10月8日授出的购股权公平值约为3,115,000港元[70] - 购股权定价模型采用预期波幅185.5%及无风险利率0.165%[70] - 公司已采纳购股权计划,有效期自2017年12月1日起10年[6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除披露外无董事持有须披露的股份权益或淡仓[59] - 公司法定股本為5億股普通股,已發行及繳足股本為1.2億股普通股[37] 业务与运营 - 公司所有业务活动及资产负债均位于香港,无地域分部数据[18] - 公司采用新会计准则对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12] - 公司流动金融资产及负债账面值与公允价值相若[15] - 雇员人数从26名增至28名,增长7.7%[57] - 公司未在报告期内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62] - 公司未就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派发中期股息(去年同期:无)[66]
WT集团(08422) - 2023 Q1 - 季度财报
2022-11-11 20:37
收入和利润 - 第一季度收益为1479.5万港元,同比下降17.2%[3] - 毛利润为91.8万港元,同比下降32.4%[3] - 期内净亏损为106.5万港元,同比扩大89.2%[3]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88港仙,较去年同期0.06港仙显著扩大[3] - 累计亏损从去年同期的73万港元扩大至952.3万港元[4]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個月除所得稅前虧損為1,065千港元,較2021年同期的563千港元增加89.2%[16][20]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個月總收益為14.8百萬港元,較2021年同期的17.9百萬港元下降17.3%[24]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個月毛利為0.9百萬港元,毛利率為6.2%,較2021年同期的1.4百萬港元和7.6%分別下降35.7%和1.4個百分點[25]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個月每股基本虧損為0.88港仙,較2021年同期的0.06港仙增加1,366.7%[20] 成本和费用 - 服务成本为1387.7万港元,同比下降16.0%[3] - 行政开支为202.4万港元,同比上升9.3%[3]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個月行政開支為2.0百萬港元,較2021年同期的1.9百萬港元增加5.3%[26]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個月僱員福利開支為2,401千港元,較2021年同期的2,285千港元增加5.1%[16]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個月於服務成本確認的建築成本為13,877千港元,較2021年同期的16,521千港元下降16.0%[16] 税务和补助 - 获得政府补助5.2万港元[15]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個月無即期所得稅開支,2021年同期為59千港元所得稅撥回[18] 股息和分配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個月無派付股息,與2021年同期相同[22]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股息[38] 业务表现和原因 - 公司淨虧損增加主要由於建築項目數量下降導致收益及毛利減少[23][27] - 所有业务活动及资产均集中于香港地区[14] 股权和购股权 - 董事甘健斌、王美珍、陈倩华、余达志各持有1,000,000股购股权,分别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0.83%[30] - 主要股东赵雪梅持有8,999,000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7.49%[33] - 董事及雇员持有的尚未行使购股权总数达10,000,000股,行使价为每股0.056港元[40] 公司治理 - 公司存在偏离企业管治守则情况,由甘健斌先生同时负责管理董事会及日常业务[36] - 执行董事包括甘健斌(主席)及王美珍[43] - 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陈倩华、叶亶及余达志[43] 财务报告信息 - 公司报告期为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三个月[42] - 公司报告期内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未经审核[42] - 财务报表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并认为符合适用会计准则[42] - 季度报告遵照GEM上市规则的规定编制[42] - 报告于2022年11月11日在香港发布[43] - 报告将自公布日期起最少一连七天载于GEM网站[43] - 报告同时载于公司网站www.hklistco.com/8422[43] 其他财务数据 - 公司总权益从去年同期的5688.2万港元增至5868.3万港元[4] - 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35]
WT集团(08422) - 2022 - 年度财报
2022-09-30 21:26
收入和利润表现 - 集团收益由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年度33.8百万港元增加至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年度65.3百万港元,增幅约93.2%[13][14] - 集团毛利由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年度2.1百万港元增加至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年度8.2百万港元,增幅约290.5%[13][15] - 毛利率由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年度6.3%提升至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年度12.6%[15] - 截至2021年及2022年6月30日止年度,亏损及全面亏损总额分别约为7.4百万港元及8.9百万港元[13][19] - 收益同比增长93.2%至6533.1万港元(2021年:3382.6万港元)[177] - 毛利同比增长286.4%至820.7万港元(2021年:212.4万港元)[177] - 年度净亏损扩大至894.8万港元(2021年:739.6万港元)[177] 成本和费用 - 行政开支由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年度8.5百万港元增加至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年度12.8百万港元,主要由于确认股份支付开支约3.1百万港元[16] - 员工成本从2021年8.8百万港元增加至2022年12.6百万港元,增幅约43.2%[35] - 行政开支同比增长50.6%至1284.9万港元(2021年:853.3万港元)[177] 资产和负债状况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从2021年49.4百万港元下降至2022年30.7百万港元,降幅约37.9%[22] - 受限制现金结余从2021年2.1百万港元减少至2022年0.7百万港元,降幅约66.7%[22] - 流动比率从2021年8.3倍下降至2022年7.2倍[22] - 资产负债比率从2021年1.2%上升至2022年1.8%[23] - 公司抵押存款从2021年2.1百万港元减少至2022年0.7百万港元[2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37.9%至3071.0万港元(2021年:4944.7万港元)[179][187] - 合约资产同比增长41.7%至1743.3万港元(2021年:1230.1万港元)[179] - 应收购贸易账款同比大幅增长6817.3%至1874.7万港元(2021年:27.1万港元)[179] - 资产净值同比增长4.0%至5974.8万港元(2021年:5744.5万港元)[182] 现金流和融资活动 - 公司通过配售股份筹集资金净额约8.1百万港元,其中5.1百万港元用于建筑项目,3.0百万港元用于一般营运资金[24] - 通过配售发行股份获得净资金813.6万港元[183][187] - 经营活动所用净现金为2448.9万港元(2021年:经营所得净现金1208.0万港元)[187] 减值亏损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年度录得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约1.2百万港元[1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年度录得使用权资产减值亏损约0.3百万港元[17] 董事及管理层变动 - 王美珍女士62岁于2021年7月28日获委任执行董事拥有逾25年行业经验[41] - 陈倩华女士43岁于2021年7月28日获委任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香港会计师公会会员[41] - 叶亶女士30岁于2022年8月30日获委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10年管理及工作经验[41] - 余达志先生57岁于2021年9月20日获委任独立非执行董事为澳洲会计师公会资深会员[41] - 余达志先生同时在5家上市公司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金源米业677等[42] - 董事变更:王美珍于2021年7月28日获委任,孔祥辉于2021年12月30日退任[131] - 独立非执行董事变更:陈倩华于2021年7月28日获委任,叶亶于2022年8月30日获委任,梁志雄于2022年5月31日辞任,黄丽娜于2021年7月28日辞任,严坤颖于2021年7月28日辞任[131] - 董事退任安排:甘健斌、陈倩华及叶亶将于股东周年大会退任并符合资格膺选连任[132] - 独立非执行董事确认:陈倩华及叶亶满足独立标准且未在超过7家上市公司担任董事[133] 董事会构成和特征 - 董事会包括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超过三分之一符合GEM上市规则[52] - 董事会成员年龄分布:60岁及以上2人,40-59岁2人,30-39岁1人[57] - 董事会专业背景分布:商业及管理2人,建筑2人,会计及财务2人[57] - 女性董事占比40%(2名女董事)[56] - 执行董事服务协议期限为3年[54] - 独立非执行董事委任函期限为1年[54] - 董事轮换规则:每年三分之一董事轮值退任,至少每3年退任一次[55] 企业管治 - 公司偏离企业管治守则条文A.2.1条因未区分董事会管理与日常业务管理[46] - 甘健斌先生同时负责董事会管理与日常业务管理自2004年起经营集团营运附属公司维达[46] - 报告期内除偏离A.2.1条外公司企业管治常规均符合企业管治守则[47] - 独立非执行董事均具备合适学历专业资格或相关财务管理经验[52] - 董事责任保险:公司于2022年6月30日止年度已安排董事及高级职员责任保险[134] - 董事服务合约:无不可在一年内免付赔偿终止的未到期服务合约[135] - 董事会确认全体董事遵守证券交易操守守则[152] 委员会运作 - 审计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63] - 审计委员会成员变更:2021-2022年间3人辞任,3人新委任[63] - 提名委员会于2017年12月1日成立并于2018年12月31日修订书面职权范围[66] - 薪酬委员会于2017年12月1日成立并订立书面职权范围[68] - 报告期内董事会会议举行12次,执行董事甘健斌先生全部出席12/12[71] - 报告期内审计委员会会议举行4次,独立非执行董事陈倩华女士和余达志先生均全部出席4/4[71] - 报告期内提名委员会会议举行2次,独立非执行董事陈倩华女士和余达志先生均全部出席2/2[71] - 报告期内薪酬委员会会议举行2次,独立非执行董事陈倩华女士和余达志先生均全部出席2/2[71] 审计和核数师 - 2022年7月12日更换核数师,长青(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接替国卫会计师事务所[73] - 应付长青会计师事务所的审核服务费为0.45百万港元[73] - 审计机构变更为长青(香港)会计师事务所,并拟重新委任其为核数师[148][153] - 关键审计事项涉及建筑工程收益确认及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拨备[158] - 独立核数师对综合财务报表出具无保留意见,确认符合香港财务报告准则[156] - 上年度综合财务报表由其他审计师出具无保留意见[166] 员工和薪酬 - 雇员人数从2021年21名增加至2022年26名[35] - 高级管理人员薪酬范围:4名在1,000,000港元或以下,1名在1,000,001至2,000,000港元[138] - 薪酬政策:雇员薪酬含固定基本薪金与可变花红奖励,考虑表现及市场因素[139] 购股权计划 - 公司购股权计划规定可发行股份总数上限为已发行股份的10%[108] - 任何参与者在12个月内因行使购股权而发行的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的1%[109] - 购股权计划有效期为自采纳日期起十年[110] - 承授人接纳购股权要约时需支付1.0港元[111] - 购股权行使期限不超过授出日期起计十年[112] - 购股权的股份认购价不得低于授出日收市价、前五个营业日平均收市价或面值中的最高者[113] - 2021年10月8日授出购股权总计100,000,000份,行权价每股0.056港元[115] - 股份合并后,尚未行使的购股权数量调整为10,000,000份,行权价调整为每股0.56港元[115] - 董事甘健斌、王美珍、陈倩华、余达志各获授10,000,000份购股权,股份合并后各持有1,000,000份[115] - 雇员获授60,000,000份购股权,股份合并后持有6,000,000份[115] - 购股权公平值估算为每份0.031港元,总价值约3,115,000港元,已计入股份支付开支[118] - 购股权计划可发行股份总数12,000,000股,相当于已发行股本约10%[119] - 预期波幅为185.51%,无风险利率0.165%,预期股息率0%[116] 客户和供应商集中度 - 最大客户收益占比从59.7%降至18.2%,五大客户收益占比从97.1%降至58.7%[124] - 最大供应商采购占比从40.9%降至19.9%,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从68.6%降至58.7%[124] 业务和风险 - 公司主营业务为投资控股,通过附属公司在香港提供地基工程及一般建筑工程[93] - 公司业务依赖香港建造业趋势及发展[104] - 公司面临客户信贷风险及付款延迟导致的流动资金风险[104] - 公司业绩取决于香港市况及整体经济政治状况[104] - 公司风险管理和内部监控系统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有效性审阅[84] - 公司已建立风险识别、评估和缓解程序,每年更新风险评定[85] - 公司未设立内部审核部门,因公司及经营架构相对简单[85] 财务报告和会计政策 - 公司2021/2022年度分部业绩分析详见综合财务报表附注7[94] - 综合财务报表以港元呈列,数值四舍五入至最接近的千位港元[191] - 公司采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编制报表,符合联交所GEM上市规则及香港公司条例披露要求[19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年度应用新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对财务表现无重大影响[194] - 公司未应用2021年7月1日后颁布但尚未生效的新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195] - 公司正在评估2022年及2023年生效的新修订准则预期影响,认为不会对报表构成重大影响[197] - 综合财务报表按历史成本惯例编制,涉及关键会计估计和管理层判断[199] - 重大会计政策及涉及高度判断的领域在附注5披露[199] - 公司确认建筑合约收益约65,331,000港元,采用产量法按工程价值计量[160] - 建筑工程价值计量依赖管理层对未核证工程的估算,涉及重大判断[160][161] 应收账款和信贷风险 - 公司应收贸易账款总额约为2183.1万港元[163] - 公司合约资产总额约为1801.2万港元[163] - 应收贸易账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备约为308.4万港元[163] - 合约资产预期信贷亏损拨备约为57.9万港元[163] - 应收贸易账款及合约资产合计占集团总资产约52%[163] - 预期信贷亏损拨备涉及管理层重大判断及估计[163] - 应收贸易账款及合约资产的预期信贷亏损拨备被识别为关键审计事项[158] - 审计程序包括重新计算预期信贷亏损金额[165] - 审计评估了2022年6月30日预期信贷亏损的适当性[165] - 审计核查了财政年度结束后贸易应收款项的结付情况[165] 股息和分派政策 - 公司未宣派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37] - 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年度未派付末期股息(2021年:无)[100] - 公司股息政策考虑因素包括财务表现、保留盈利、营运资金需求等7项要素[91] - 公司无可供分派的储备[123] 股东沟通和权益 - 公司股东特别大会可由持有不少于公司缴足股本十分之一的股东提请召开[79] - 公司所有股东大会决议案均采用按股数投票方式表决[77] - 公司通过年报、季度报告、联交所公告等多渠道与股东沟通[83] - 董事持股情况:甘健斌持有1,000,000股(0.83%),王美珍持有1,000,000股(0.83%),陈倩华持有1,000,000股(0.83%),余达志持有1,000,000股(0.83%)[143] - 权益披露:除已披露外无其他董事或主要行政人员持有股份权益或淡仓[144] - 主要股东赵雪梅实益持有8,999,000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7.49%[146] - 公司维持GEM上市规则要求的充足公众持股量[147] 公司秘书和合规 - 公司秘书李伟志先生持有香港中文大学专业会计学士学位并为香港会计师公会会员[74] - 甘健斌先生担任公司合规主任[75] - 持续专业发展培训涵盖会计准则变更及GEM上市规则修订[60] - 董事证券交易合规确认:全体董事确认遵守交易操守准则[61] 环境、社会及管治 - 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将在年报日期起三个月内发布[97] 其他财务承诺 - 公司提供履约保证担保金额从2021年7.2百万港元减少至2022年2.6百万港元[33] 上市和证券信息 - 公司股份于2017年12月28日在联交所GEM上市,采用配售及公开发售方式[19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年度未发生上市证券购买、出售或赎回行为[150]
WT集团(08422) - 2022 Q3 - 季度财报
2022-05-12 21:02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2年第三季度收益为1160.1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880.2万港元增长31.8%[4] - 2022年前九个月收益为4045.2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2101.4万港元增长92.5%[4]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九个月总收益为4050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2100万港元增长93%[26] - 2022年第三季度净亏损205.5万港元,而2021年同期为盈利155.5万港元[4] - 2022年前九个月净亏损821.6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222.0万港元亏损扩大270.1%[4]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净亏损为820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220万港元亏损扩大273%[25][30] - 2022年前九个月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76港仙,而2021年同期为0.22港仙亏损[4]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每股基本亏损为0.68港仙,2021年同期为盈利0.16港仙[22]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2年第三季度毛利为97.1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331.9万港元下降70.7%[4] - 2022年前九个月毛利为239.7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256.3万港元下降6.5%[4]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九个月毛利率为5.9%,较2021年同期的12.2%下降6.3个百分点[27] - 2022年第三季度行政开支为301.5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178.4万港元增长69.0%[4] - 2022年前九个月行政开支为1059.6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554.0万港元增长91.3%[4]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九个月行政开支为1060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550万港元增长93%[28]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九个月于销售成本确认的建筑成本为3806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1845万港元增长106%[16]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九个月雇员福利开支为996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684万港元增长46%[16][17] 股份基础付款和购股权计划 - 以股份为基础付款开支为310万港元,是导致2022年净亏损扩大的主要原因[25][28][30] - 公司已采纳购股权计划,有效期10年(自2017年12月1日起)[45] - 2021年10月8日向合资格参与者授出合共100,000,000份购股权[46] - 购股权行使价为每股0.056港元[46] - 董事甘健斌、王美珍、陈倩华、余达志各获授10,000,000份购股权[46] - 雇员获授60,000,000份购股权[46] - 授出日期的每份购股权公平值为0.031港元[46] - 授出日期的每股股价为0.056港元[46] - 预期波幅为185.5%[46] - 购股权期限为2年[46] - 购股权公平值总额约为3,115,000港元[48] - 3,115,000港元已作为股份基础付款开支计入损益[48] - 董事甘健斌、王美珍、陈倩华、余达志各持有10,000,000股购股权,分别占已发行股本总额8.33%[34] 累计亏损和股息 - 公司于2022年3月31日保留累计亏损为772.6万港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566.6万港元保留盈利恶化236.3%[6] - 公司未就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九个月派付股息[24]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未派付股息[44] 税务处理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九个月香港利得税按16.5%税率计提,首200万港元溢利适用8.25%税率[19] 公司股权变动 - 控股股东得颖创投有限公司出售576,6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57.66%[32] 业务运营和战略 - 公司继续专注于地基及地盘平整项目、上盖结构建筑工程项目及翻新工程[31] - 董事会考虑其他投资机会以扩大收入来源[31] - 公司密切监察COVID-19对行业及香港经济的影响[31] - 公司预期下一季度收益将录得明显增长[31] 企业管治 - 公司因未委任行政总裁,偏离企业管治守则条文第A.2.1条[42] 其他公司行动 - 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39]